中央戲劇學院(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簡稱“中戲”,位於北京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院校,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實施高校、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總部、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總部、世界戲劇教育聯盟秘書處、中國話劇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導演藝術委員會、國際舞台美術聯盟、中國舞美學會、國際舞美組織中國中心、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中國分會、中國舞台美術教育聯盟、中國音樂劇協會教學專業委員會、“一帶一路”國家電影教育國際聯盟以及世界舞蹈戲劇教育聯盟所在地。
[38]
[42]
學校發端於1938年在延安成立的魯迅藝術學院,之後歷經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北方大學藝術學院、華北大學第三部,後有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併入。1949年10月,經中央批准正式開始籌備成立國立戲劇學院。同年11月,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國立戲劇學院”校名。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核准國立戲劇學院更名為中央戲劇學院。
[1]
- 中文名
- 中央戲劇學院
- 外文名
-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 簡 稱
- 中戲
- 創辦時間
- 1950年4月
- 辦學性質
- 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
- 藝術類
-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入選)
- 主管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
-
黨委書記:徐永勝
[55]
院長:郝戎 - 本科專業
- 9個
- 碩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 碩士點
-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個
- 博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個
- 博士後
- 科研流動站2個
- 國家重點學科
- 二級學科1個
- 院系設置
- 16個本科教學單位
- 校 訓
- 求真、創造、至美
- 校 歌
- 《常青藤之歌》
- 校慶日
- 4月2日
- 地 址
-
東城校區: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東棉花衚衕39號(100710)
昌平校區:北京市昌平區北七家宏福中路4號(102209) - 院校代碼
- 10048
中央戲劇學院辦學歷史
編輯中央戲劇學院追根溯源
- 魯迅藝術學院
毛澤東題寫(3張)
1938年4月10日,在延安城內的中央大禮堂舉行了開學典禮,魯迅藝術學院宣告成立。中央任命沙可夫為副院長(院長暫缺),院務委員會由沙可夫、周揚、李伯釗、呂驥、張庚等組成,張庚為戲劇系主任,呂驥為音樂系主任,沃渣為美術系主任。毛澤東出席成立大會並講話。毛澤東還為魯迅藝術學院題寫了校訓:“緊張、嚴肅、刻苦、虛心”,並題詞“抗日的現實主義,革命的浪漫主義”,進一步明確了魯迅藝術學院的發展方向。
1938年8月,魯迅藝術學院成立了實驗劇團,由王震之擔任主任。第二屆招生時增設了文學系,由周揚兼任系主任。
1939年8月,魯迅藝術學院的校址由北門外遷到延安東郊橋兒溝的天主教堂。
1944年,延安大學改組,魯迅文藝學院仍保持原有的學院建制。5月,周巍峙率西北戰地服務團從抗日前方返回延安,編入魯迅文藝學院。
1945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魯迅藝術學院組成了三個文藝工作團赴各地開展工作:以陳荒煤為團長,率晉冀魯豫文工團赴太嶽區,成立了晉冀魯豫北方大學文藝學院;以舒羣、沙蒙、田方為正、副團長,率領東北文藝工作團赴東北,活躍在東北解放戰爭的前線和後方;以艾青為團長,江豐為副團長,率華北文藝工作團赴張家口,編入華北聯合大學,恢復聯合大學文藝學院。11月,按照黨中央的決定,魯迅文藝學院在周揚、沙可夫的率領下遷離延安赴東北,後因東北戰場形勢變化,遷校隊伍在張家口待命,與華北聯合大學會合。
1946年6月,魯迅文藝學院奉命繼續北上,周揚、沙可夫留任華北聯合大學領導。在呂驥、張庚的率領下,魯迅文藝學院於9月到達佳木斯,編為東北大學文藝學院,由肖軍任院長。至此,魯迅藝術學院完成了它在延安的歷史使命。
[14]
- 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
1939年5月,黨中央做出決定,由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延安工人學校等四校抽調大批教員和學生組建華北聯合大學,奔赴晉察冀邊區開展國防教育,在敵後培養大批抗日干部。7月,根據中央的部署,沙可夫和呂驥率領部分人員離開魯迅藝術學院赴前方組建華北聯合大學文藝部。11月7日,華北聯合大學在阜平縣城南莊的麥場上舉行了開學典禮,由成仿吾擔任校長,設社會科學部、文藝部、工人部、青年部。文藝部招收學員三期,培訓地方和部隊的劇社近20個,先後共編11個隊,訓練了1300多名文藝工作者。
1940年10月,中央分局指示文藝部改為“文藝學院”,由沙可夫任院長。文藝學院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以辦短訓班為主,因材施教,為抗日戰爭培養文藝骨幹力量。
1942年10月,因戰情緊迫,華北聯合大學縮編,文藝學院暫時停辦,文藝學院的幹部都被分配到新的戰鬥崗位。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以魯迅藝術學院為主的延安文藝界組成了東北文藝工作團和華北文藝工作團。東北文藝工作團赴東北,建立了東北魯迅藝術學院等文藝團體;華北文藝工作團則進入張家口,奉命併入華北聯合大學,成為文藝學院覆校的基礎。12月,華北聯合大學在張家口恢復,文藝學院復辦,下設戲劇、文學、美術、音樂四系。
- 北方大學藝術學院
1945年11月,抗日戰爭結束後,晉冀魯豫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峯、副主席戎子和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向邊區政府委員會提出在本邊區創辦高等學校,培養急需的建設人才的意見。經邊委會討論,決定創辦新華大學,後定名為“北方大學”。中央任命范文瀾為校長。
1946年1月15日,北方大學在河北省邢台市西關成立,設行政、財經、教育、工、醫、農等學院。10月,北方大學成立文藝研究室,陳荒煤為主任。同年10月,由邢台遷往山西潞城解放區。
- 華北大學三部
1948年5月9日,黨中央決定在華北解放區成立由晉察冀邊區的華北聯合大學和晉冀魯豫邊區的北方大學合併組建的華北大學。8月24日,華北大學在河北正定舉行了開學典禮,毛澤東主席為華北大學題寫了校名。華北大學下設一部政治學院,二部教育學院,三部文藝學院,四部研究部、工學院、農學院。三部文藝學院以培養為工農兵服務的文藝幹部為目標,下設工學團、文藝硏究室、文工團及美術工廠、樂器工廠。
1948年12月中旬,華北大學三部大部分師生和文工一團、二團陸續出發奔赴北平前線,在良鄉、長辛店等地為當地的解放軍和人民羣眾進行慰問演出。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部師生及三個文工團進駐北平國會街,8月中旬遷往棉花衚衕。因解放全國需要培養大批幹部,黨中央指示華北大學要放手招生,敞開門辦學,大量吸收知識分子。三部立即開辦了文藝幹部訓練班,設戲劇、音樂、美術三科,招收學生千餘人,學制為半年,前期主要進行政治思想教育,講授社會發展史、中國革命史,學習毛澤東著作;後期以學習專業為主。
1949年7月,根據中央指示,華北大學停止招收新生,為組建新式正規大學做準備。8月,原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部分人員北上併入華北大學三部。三部學生因在開國大典時有演出任務,從10月份開始分配,集體調離華北大學。文工一團、二團也同時調出(文工三團後隨一部、二部、四部參加中國人民大學的創建)。華北大學三部部分文藝幹部及文工一團、二團,國立戲劇專科學校進京的師生,從東北魯迅藝術學院調來的一部分幹部,以及原在國統區和香港的一批藝術家,在國立戲劇學院籌備委員會的領導下,參加國立戲劇學院的創建工作。
[17]
- 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1935年10月,國立戲劇學校創辦於南京薛家巷8號,余上沅擔任校長。
1937年8月,日軍進攻上海,直逼南京,學校奉命用巡迴演出的方式西遷。為了發揮戲劇宣傳抗日的作用,在遷校途中組成戰時巡迴抗敵演出團,8—10月,演出團在長沙公演抗日劇目。
1938年1月,戲劇學校奉命遷往重慶。
1939年4月初,國立戲劇學校遷往江安。
1940年,改稱為“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招生分五年制話劇科、樂劇科及三年制的高職科。
1945年5月,為適應抗戰新形勢的變化,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再次遷往重慶。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抗戰取得勝利,國立戲劇專科學校回遷南京。
中央戲劇學院建校初期
- 國立戲劇學院
1949年7月,根據戲劇界代表們的倡院議,中央決定成立戲劇、美術、音樂高等院校。經中央批准,成立了國立戲劇學院籌備委員會。8月,中央任命歐陽予倩擔任國立戲劇學院院長,負責國立戲劇學院籌委會的工作。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將北洋政府總理靳雲鵬的宅第確定為國立戲劇學院的校址——棉花衚衕12號(現北京東城區東棉花衚衕39號)。11月,毛澤東主席為學院題寫了校名。
[43]
- 中央戲劇學院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核准國立戲劇學院更名為“中央戲劇學院”。4月2日,中央戲劇學院成立大會召開。學院創辦初期為適應當時教學和演出創作的雙重任務,學院先辦屬於培訓性質的一年制普通科,相繼又開辦了兩年制本科;調訓省、軍級以上的專業幹部,提高專業水平,成立了歌劇系、話劇系、舞台美術系,還有普通科、舞蹈運動幹部訓練班、崔承喜舞蹈研究班等。
1953年夏季開始,學院各系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為此,學院對專業設置與教學體制做了較大調整,撤銷了歌劇系,在原話劇系的基礎上成立了表演系、導演系、舞台美術系、戲劇文學系,組建了表演、導演、台詞、形體、聲樂等教研組。
[16]
中央戲劇學院文革時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學院組織癱瘓,教學工作全部停止。
1970年5月,全院師生員工除老弱病殘者外,集體下放到北京軍區某部,1973年10月返京。
1973年8月,中央戲劇學院與北京電影學院的表演、導演兩個專業合併,組成中央五七藝術大學戲劇學院,並執行“左”的教育路線,用所謂“以社會戰鬥任務組織教學”和“以革命樣板戲為主要教材”,否定新中國成立後的戲劇教育成果和戲劇教育成功經驗。
[18]
中央戲劇學院跨越發展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後,學院進行了撥亂反正工作,對文藝思想和藝術教育等問題進行了專門研討,舉行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討論會。
1977年,學院開始小規模恢復招生,招收了舞台美術系設計和燈光專業兩個班,共40人。
1978年,中央戲劇學院全面恢復正規辦學。12月26日,經中央政治局批准,中央戲劇學院正式恢復建制。
1979年,學院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1981年11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院成為首批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院校之一。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二級學科專業點有戲曲歷史及理論、戲劇歷史及理論、舞台美術研究專業。
1986年,學院增設了服裝設計專業方向,並將佈景技術專業擴展為舞台技術管理專業方向。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學院的“戲劇歷史及理論”專業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1988年,經文化部批准,學院成立了國際文化交流培訓中心,負責海外來華留學生的招收和培訓。
1990年10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學院的碩士學科專業點增列並調整為戲劇學、戲劇電影文學、導演藝術及表演藝術、舞台美術及技術四個碩士二級學科專業點,其中“戲劇學”為博士二級學科專業點。
1995年9月,學院正式招收第一屆音樂劇班學生。
1997年,學院確立了戲劇學專業。6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全國的碩士、博士學科專業進行合併調整,學院的“戲劇戲曲學”專業被調整為碩士、博士二級學科點。
1999年,學院開設音樂劇表演專業方向。
2001年,學院成立了藝術管理系,增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含藝術管理方向和文化行政管理方向。同年,成立成人教育學院,2005年撤銷。
2000年2月,中央戲劇學院隸屬管理體制發生了變化,由文化部劃歸教育部管理。
2002年,組建了影視藝術職業學院,共有14個專業方向。
2003年,經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批准,學院設戲劇戲曲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同年,電影電視系增設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含影視廣告導演和廣播電視節目主持兩個專業方向,舞台美術系增設了電腦美術設計和演出藝術史兩個專業方向。
2005年7月,教育部覆函《教育部關於中央戲劇學院建設昌平新校區立項的批覆》,批准中央戲劇學院新校區在昌平區北七家鎮鄭各莊村選址。同年,學院開始招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的研究生,成為中國第一批招收藝術碩士專業學位的試點單位之一。
200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就學院《關於中央戲劇學院選址建設有關情況的報告》批覆,同意學院在昌平北七家鎮鄭各莊村選址建設新校區。
2013年,原隸屬於表演系的音樂劇和京劇專業,開始升級為系,獨立招生;同時,恢復設立歌劇系,與中國歌劇舞劇院合作培養2013級歌劇表演班。
[46]
2015年,學院與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戲劇學院合作開展話劇影視表演本科2+2雙學位校際交流項目。
[48]
中央戲劇學院辦學條件
編輯中央戲劇學院院系專業
專業名稱 | 招考方向 | 所屬院系 |
---|---|---|
表演 | 話劇影視表演 | 表演系 |
音樂劇表演 | 音樂劇系 | |
京劇表演 | 京劇系 | |
京劇音樂伴奏 | ||
歌劇表演 | 歌劇系 | |
舞劇表演 | 舞劇系 | |
偶劇表演與設計 | 偶劇系 | |
戲劇影視導演 | 戲劇導演 | 導演系 |
電影導演 | 電影電視系 | |
藝術管理 | 影視製片 | |
演出製作 | 戲劇管理系 | |
劇院管理 | ||
戲劇影視文學 | 戲劇創作 | 戲劇文學系 |
電視劇創作 | ||
戲劇學 | 戲劇史論與批評 | |
戲劇策劃與應用 | ||
戲劇教育 | / | 戲劇教育系 |
戲劇影視 美術設計 | 舞台設計 | 舞台美術系 |
舞台燈光 | ||
舞台服裝 | ||
舞台化裝 | ||
舞台造型體現 | ||
舞台技術 | ||
演藝影像設計 | ||
錄音藝術 | 演藝聲音設計 | |
電影聲音設計與製作 | 電影電視系 |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廣播電視節目主持 | |
中央戲劇學院師資力量
2020-2021學年,學校共有專任教師298人,外聘教師60人,摺合教師數328人。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114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為38.26%;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170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為57.05%;具有研究生學位(碩士和博士)的專任教師272人,佔專任教師的比例為91.28%。截至2021年10月,學院共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82人,其中教授67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26人,其中副教授94人。
[13]
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文藝界):邊文彤
中央戲劇學院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9月,學校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3個,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
[13]
[23]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
中央戲劇學院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10月,學校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共有北京市級優質本科課程9門,其中2門課程為重點項目,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3門;共有校內外實踐教學及實習實訓基地15個。
[13]
專業類別 | 專業名稱 |
---|---|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 表演 |
戲劇影視導演 | |
戲劇影視文學 | |
戲劇影視美術設計 | |
戲劇學 | |
藝術管理 |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 表演 |
戲劇影視導演 | |
戲劇影視文學 | |
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 | 播音與主持藝術 |
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 | 表演 |
戲劇影視導演 | |
戲劇影視文學 | |
課程類別 | 課程名稱 |
---|---|
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 立體造型(二) |
畢業創作(多幕劇排演)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實踐)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寫作課 |
台詞基礎課 | |
北京市級優質本科課程(重點) | 表演課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 |
北京市級優質本科課程 | 建築寫生 |
主持藝術概論 | |
多幕劇排演(一) | |
閲讀與鑑賞 | |
軟景繪製(二) | |
文化活動管理 | |
音樂劇表演片段教學 | |
基地名稱 | 類型 | 實習實踐專業 |
---|---|---|
中央戲劇學院教學實習演出中心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全部專業 |
影視創作實踐基地 | 北京市示範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 | 表演 戲劇影視導演 戲劇影視文學 |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 |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京市東城區地壇小學 | 北京市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京市東城區地壇小學 | 中央戲劇學院校外人才培養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京市東城區分司廳小學 | 戲劇教育教學示範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京市東城區回民實驗小學 | 戲劇教育教學示範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小學 | 戲劇教育教學示範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京市昌平區平西府中心小學 | 戲劇教育教學示範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小學 | 戲劇教育教學示範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京市昌平區天通苑學校 | 戲劇教育教學示範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師大二附中未來科技城學校 | 戲劇教育教學示範基地 | 全部專業 |
北京演藝集團 | 校級人才培養基地 | 全部專業 |
戲劇之城 | 校級人才培養基地 | 全部專業 |
“延河聯盟”勞動實訓基地 | 校級人才培養基地 | 全部專業 |
- 教學成果
項目名稱 | 項目負責人 | 所在系別 |
---|---|---|
融通理念與階梯式訓練結合的創新型編劇人才培養 | 彭濤 | 戲劇文學系 |
新媒體思政教育視聽作品創新實踐拔尖人才培養 | 武亞軍 | 電影電視系 |
紅色題材原創音樂劇《八女投江》本科獨幕劇教學創新改革 | 範衞華 | 音樂劇系 |
虛擬仿真技術在舞台美術教學中的綜合應用研究 | 張洪琛 | 舞台美術系 |
舞劇表演技法課程與教材編撰 | 沈培藝 | 舞劇系 |
信息、宣傳與審美的和諧——新時代播音主持理論與實踐 | 劉雲丹 | 電影電視系 |
通專結合,以美育人——戲劇基礎理論金課建設 | 陳敏 | 戲劇文學系 |
戲劇教育與當代中小學生美育素質教育研究 | 周豔 | 戲劇教育系 |
中國國家戲劇院團市場化的改革與創新研究 | 馬述智 | 戲劇管理系 |
中央戲劇學院藝術創作
編輯中央戲劇學院創作平台
據2022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設有戲劇藝術研究所,其下設有中國音樂劇教育與創作研究中心、東方戲劇研究中心、西方戲劇研究中心、影視藝術與傳媒文化研究中心;牽頭成立中國戲劇文化管理協同創新中心、中小學戲劇教育研究中心。
[11]
[41]
中央戲劇學院研創成果
2020-2021學年,學校組織創作原創話劇《風雲兒女》《萬水朝東》,音樂劇《家》等大型舞台劇作品;立項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當代中國戲劇影視“高峯”作品創作建設研究》,立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當代中國話劇作品評價體系與質量提升研究》。
[13]
截至2019年1月,學院重點規劃項目——戲劇新經典譯叢完成《多金和聖彼得堡小劇院:演出是怎樣煉成的》《酒神歸來——特左普羅斯方法》兩部著作的翻譯出版;為文化部提供的諮詢報告《中國文藝院團發展狀況藍皮書》已完稿。
[53]
“十二五”期間,學院獲得教育部、文化部、北京市及其他省部級科研立項的項目主要有: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委託項目、文化部文化藝術科學研究項目、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部級社科研究項目、國家廣電總局電影管理局 “扶持青年優秀電影劇作”計劃、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輿情信息研究基地、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共青團中央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點研究課題、北京市高校青年英才計劃;承擔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戲劇卷主編工作。
[12]
中央戲劇學院藝術資源
- 館藏資源
據2022年5月學校官網顯示,中央戲劇學院圖書館收藏中外文圖書60萬餘冊、中外文現刊300餘種、數字資源和自建特色資源庫近20種、特色音像視頻資源1萬餘種、民國時期唱片5000餘張、線裝古籍及民國時期圖書6萬餘冊、舞台劇照及演出説明書20萬餘份。
[2]
- 學術期刊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管,中央戲劇學院主辦的“戲劇與影視學”學術期刊;開闢了戲劇文學、導表演藝術、舞台美術、戲曲研究、外國戲劇研究、戲劇史、譯文、戲劇動態等欄目;被多個國家級學術評價體系確定為藝術類核心期刊:長期入選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南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2015年入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綜合評價AMI”核心期刊,成為該評價體系建立後首期唯一入選的戲劇類期刊。
[10]
中央戲劇學院文化傳統
編輯中央戲劇學院形象標識
- 標識
學院徽志為長方形,白色底色,深紅色字體;上排為毛澤東題寫的“中央戲劇學院”,下排為大寫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左右對稱。
- 校旗
中央戲劇學院精神文化
- 校訓
求真、創造、至美
釋義:
求真,就是追求真實,追求真理,探尋戲劇藝術的真諦;
創造,就是不斷地創新和突破,以超越前人和自我;
- 校風
- 校歌
《在世界的東方》 有一個充滿陽光的地方 常青藤長滿學府院牆 團結勤奮活潑向上攀登共同的理想 在祖國的中央 有一個星光燦爛的地方 常青藤環繞着藝術殿堂 嚴肅求真創造至美閃耀人生的光芒 啊 常青藤 你根深葉茂 凝聚着我們的青春力量 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飛翔 向着光明向着太陽飛翔 啊 常青藤 你根深葉茂 凝聚着我們的青春力量 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飛翔 向着光明向着太陽飛翔 在祖國的中央 有一個星光燦爛的地方 常青藤環繞着藝術殿堂 嚴肅求真創造至美閃耀人生的光芒 啊 常青藤 你根深葉茂 凝聚着我們的青春力量 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飛翔 向着光明向着太陽飛翔 啊 常青藤 你根深葉茂 凝聚着我們的青春力量 啊 常青藤 你展翅飛翔 |
中央戲劇學院學校領導
編輯中央戲劇學院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院長、黨委副書記 | 郝戎 |
黨委副書記 | 宋英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葛秀珍 |
副院長 | 徐貞 |
中央戲劇學院歷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任期 |
---|---|---|
歐陽予倩 | 院長 | 1950年—1962年 |
張庚 | 黨組書記 | 1949年—1952年 |
黨總支書記 | 1951年—1953年 | |
光未然 | 黨總支書記 | 1950年—1951年 |
沙可夫(陳微明) | 黨總支書記 | 1953年—1957年 |
黨委書記 | 1957年—1961年 | |
李伯釗 | 黨委書記 | 1963年—1964年(代) |
1964年—1966年 | ||
金山 | 院長 | 1979年—1982年 |
曹禺 | 名譽院長 | 1979年—1996年 |
劉亞明 | 黨委書記 | 1980年1月—1983年12月 |
牧虹 | 黨委書記 | 1983年12月—1985年5月(代) |
1985年6月—1985年12月 | ||
徐曉鍾 | 院長 | 1983年11月—1999年4月 |
名譽院長 | 1999年—2006年 | |
王永德 | 黨委書記 | 1987年2月—1999年4月 |
院長 | 1999年4月—2003年5月 | |
劉國富 | 黨委書記 | 1999年4月—2010年5月 |
劉立濱 | 黨委書記 | 2010年5月—2017年9月 |
中央戲劇學院知名校友
編輯王炳燃 | |||
------ | |||
- 參考資料
-
- 1. 中央戲劇學院章程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2. 圖書館簡介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3. 校訓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4. 校風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5. 表演系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6. 導演系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7. 校歌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8. 現任領導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9. 國立戲劇學院以來歷屆領導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0. 學報社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1. 戲劇藝術研究所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2. 中央戲劇學院“十三五”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3. 中央戲劇學院2020-2021學年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報告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4. 新中國戲劇藝術家的搖籃——院史回顧與特別策劃(一):歷史沿革之延安魯迅藝術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5. 新中國戲劇藝術家的搖籃——院史回顧與特別策劃(二):歷史沿革之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北方大學藝術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6. 新中國戲劇藝術家的搖籃——院史回顧特別策劃(五):歷史沿革之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中央戲劇學院(上)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7. 新中國戲劇藝術家的搖籃——院史回顧與特別策劃(三):歷史沿革之華北大學三部、國立戲劇專科學校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8. 新中國戲劇藝術家的搖籃——院史回顧特別策劃(七):歷史沿革之“文革”和新時期(上)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19.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公佈“優質本科課程”和“優質本科教材課件”遴選結果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7]
- 20.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公佈2021年“優質本科課程”和“優質本科教材課件”遴選結果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7]
- 21. 關於公示2020年北京高校“優質本科課程”和“優質本科教材課件”評選結果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7]
- 22. 教育部關於公佈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5-07]
- 23. 中央戲劇學院2022年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專業目錄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24. 中央戲劇學院學科情況簡介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25. 我院教師邊文彤、陳好入選中宣部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和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並獲自主選題項目資助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26. 我院教授姜濤、曹豔分別獲得第十四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和第二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27. 我院教授孫大慶、王鑫分別獲得第十五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和第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28. 關於公佈2021年度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獎名單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7]
- 29. 名師風采 | 郝戎教授榮獲第十二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30. 學院動態 | 我院張先教授榮獲第十一屆北京市教學名師獎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31. 我院教授馬述智、餘欣分獲第十六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和第四屆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教學名師獎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32.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公佈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7]
- 33.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公佈2020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7]
- 34. 關於公佈2019年北京高等教育 “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引用日期2022-05-07]
- 35. 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批准2007年度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項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5-07]
- 36.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批准2009年度國家精品課程建設項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5-07]
- 37. 教育部 財政部關於立項建設2009年國家級教學團隊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5-07]
- 38. 中國政府獎學金院校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7]
- 39. 我院麻文琦教授榮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40. 我院表演系台詞基礎課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41. 學術組織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42. 學院概況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43. 新中國戲劇藝術家的搖籃——院史回顧特別策劃(四):歷史沿革之國立戲劇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44. 新中國戲劇藝術家的搖籃——院史回顧特別策劃(八):歷史沿革之“文革”和新時期(下)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45. 新中國戲劇藝術家的搖籃——院史回顧特別策劃(九):歷史沿革之跨越發展時期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7]
- 46. 盤點2013年各高校藝考新政策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5-08]
- 47. 中央戲劇學院首開舞劇表演方向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2-05-08]
- 48. 中央戲劇學院2015年話劇影視表演本科2+2雙學位校際交流項目招生簡章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8]
- 49. 中央戲劇學院 2016戲劇教育動態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8]
- 50.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5-08]
- 51. 中央戲劇學院偶劇系今年首次招生 基本建立戲劇高等教育完整架構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2-05-08]
- 52.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5-08]
- 53. 中央戲劇學院“雙一流”建設2018年度進展報告(精編版) .中央戲劇學院[引用日期2022-05-08]
- 54. 徐永勝任中央戲劇學院黨委書記 .教育部網站[引用日期2022-09-09]
- 55. 徐永勝任中央戲劇學院黨委書記 .其他.2022-09-09
- 56. 我院新獲批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中央戲劇學院公眾號[引用日期2022-09-20]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