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口腔
- 外文名
- oral cavity
- 口腔科
- 醫療單獨科室之一
- 解 釋
- 消化道的起始部分
口腔術語解釋
編輯口腔基本解釋
口腔引證解釋
1.口內的空腔,由兩唇、兩頰、硬齶、軟齶等構成。口腔內有牙齒、舌、唾腺等器官。
2.方言。説話的聲音、語氣等。
口腔口腔解剖
編輯
口腔(9張)
唇與頰
口唇(orallips)構成口腔的前壁,分為上、下唇。兩唇之間的裂隙稱口裂,其兩側結合處稱口角。上唇的外面正中線上有一縱行的淺溝稱為人中,是人類特有的結構,昏迷病人急救時常在此處進行針刺或指壓刺激,促使病人甦醒。
頰(cheek)構成口腔的兩側壁,與上唇之間的淺溝為鼻唇溝。
齶
齶(palate)構成固有口腔的頂。其前2/3為硬齶,主要由骨齶為基礎,覆蓋黏膜而成。軟齶後部斜向後下,稱齶帆(pala-tinevelum)。齶帆後緣遊離,中央有向下的突起稱齶垂(uvula)。齶垂的兩側有兩對黏膜皺襞分別連於舌根和咽的側壁,前方的一對稱齶舌弓(palatoglossalarch),後方的一對稱齶咽弓(palatopharyngealarch)。兩弓間的窩稱扁桃體窩(tonsillarfossa),內容納齶扁桃體。齶垂、兩側的齶舌弓與舌根共同圍成咽峽(isthmus of fauces),是口腔與咽的分界線。
舌
舌(tongue)位於口腔底,是一肌性器官,具有感受味覺、協助咀嚼和吞嚥食物以及輔助發音等功能。
舌的形態舌分為上、下兩面。上面稱舌背,其後部以呈“八”形的界溝(terminalsulcuc)分為前2/3的舌體(boayoftongue)和後1/3的舌根(rootoftongue),舌體的前端稱舌尖(apexoftongue)。舌的下面正中線上有一連於口腔底的黏膜皺襞,稱舌繫帶(lingualfrenulum),其根部的兩側各有一小黏膜隆起,稱舌下阜(sublingualcaruncle),是下頜下腺與舌下腺大管的開口處。舌下阜的後外方延續為舌下襞(sublingualfold),其深面埋舌下腺。
1.舌的構造舌主要以骨骼肌作基礎,表面覆以黏膜而成。
舌背的黏膜呈淡紅色,有許多的小突起,稱舌乳頭(lingualpapillae)。根據形態與功能的不同分為四種:絲狀乳頭(filiformpapillae)數量最多,呈白色,具有一般感覺功能;菌狀乳頭(fungi-formpapillae)呈鈍圓形,鮮紅色;輪廓乳頭(vallatepapillae)體形最大,排列在界溝的前方;葉狀乳頭(foliatepapillae)在人類為退化的結構;後三種乳頭中含有味覺感受器。
舌肌為骨骼肌,分舌內肌與舌外肌。舌肌收縮時改變舌的形狀。舌外肌收縮時改變舌的位置。舌外肌中最重要的是頦舌肌(genioglossus muscle)。該肌起自下頜體內面中線的兩側,肌纖維呈扇形止於舌。雙側頦舌肌同時收縮拉舌向前下方(伸舌);單側收縮時可使伸向對側。當一側頦舌肌癱瘓時,舌尖偏向癱瘓側。舌上的味覺乳頭有哪些?
舌前2/3遍佈乳頭,包括下列4種:
1.絲狀乳頭數目最多,體積甚小,呈天鵝絨狀,佈於舌體表面,絲一般感覺。
2.菌狀乳頭數目較少,色紅,分散於絲狀乳頭之間而稍大,有味蕾,司味覺。
4.輪廓乳頭一般為7~9個,體積最大。每個乳頭直徑約2毫米,排列於界溝前方。乳頭周圍有深溝環繞,溝內有味蕾,司味覺,在後部中線的兩旁有淋巴樣濾泡,也稱舌扁桃體、上述兩種組織易患慢性炎症,有不適感,患者誤認為患腫瘤,思想負擔重,所以必須加以解釋,解除顧慮。
舌參與語言、咀嚼、吞嚥及味覺等功能活動,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一、舌的解剖層次
(一)上面:舌的上面又稱舌背,以“^”字形的界溝分界,將舌分為前2/3與後1/3兩部。界溝尖端有盲孔,為胚胎甲狀舌管的咽端遺蹟。此管如未消失,可形成甲狀舌囊腫。舌前2/3位於口腔,稱為舌體;舌後1/3為舌根,構成咽前壁。舌背粘膜粗糙與舌肌緊密相連。
舌體背部的粘膜遍佈乳頭,分以下4種:
1.絲狀乳頭:數目最多,體積甚小、呈白絲狀,司一般感覺。
2.菌狀乳頭:數目較少,色紅、菌狀,分散在絲狀乳頭之間而稍大些,有味蕾,司味覺。
3.輪狀乳頭:一般為7~9個,排列在界溝的前方,體積最大,呈圓輪狀,周圍有深溝環繞,溝內有味蕾,司味覺,主要感受甜、鹹味。
4.葉狀乳頭:為5~8條並列皺襞,位於舌側緣後部,含味蕾,司味覺,主要感受酸味。易患葉狀乳頭炎。
(二)下面:下面又稱舌腹,粘膜薄而平滑,移行到舌下區,正中粘膜皺襞為舌繫帶。舌繫帶過短或附着過前時,常造成嬰兒吸吮困難,及言語吐字不清,需行手術治療。舌繫帶兩側各有一條粘膜皺襞名傘襞,向前內方行至舌尖。左右傘襞與舌繫帶間的三角區內,有舌神經及舌深動、靜脈穿行。它們近舌腹部粘膜,以舌靜脈最淺,清晰可見。術中須防損傷。
(三)中間層:舌中間層為橫紋肌,分為舌內肌和舌外肌兩部分。舌內肌起止均在舌內,分為舌上縱肌、舌下縱肌、舌橫肌及舌垂直肌。肌纖維縱橫交織,收縮時改變舌的形態。舌外肌主要起自下頜骨、舌骨、莖突及軟齶而止於舌,分別稱為頦舌肌、舌骨舌肌、莖突舌肌及舌齶肌,收縮時依肌肉纖維的方向變換舌的位置。
二、舌淋巴迴流的特點
舌的淋巴管極豐富,主要起於粘膜下層及肌層內,一部分迴流到頦下或頜下淋巴結,另一部分或全部最終匯入在二腹肌後腹與肩胛舌骨肌之間,沿頸內靜脈排列的頸深上淋巴管,其最上的分頸二腹肌淋卻管,最下的是頸肩胛舌骨肌淋巴結。一般規律為,愈近舌尖的淋卻管,其注入頸深上淋巴結的部位愈低;愈近舌根者,其注入的部位愈高。
具體來説,舌的淋巴引流可分為4組:
1.舌尖淋巴管:大部分至頦下淋巴結,另一部分至頸肩胛舌骨肌淋巴結。
2.舌前2/3的外側淋巴管:一部分至頦下淋巴結,另一部分引流到頸深上淋巴結(特別是頸總動脈分叉處的淋巴結)。
3.舌中央淋巴管:一部分至頜下淋巴結,而近正中者可交叉到對側頜下;另一部分到頸深上淋巴結。
4.舌後1/3的淋巴管:引流至兩側頸深上淋巴結。
三、舌的血運及神經支配
舌前2/3的感覺由舌神經傳遞,味覺由參與舌神經的鼓索味覺纖維支配;舌後1/3兩側的感覺及味覺是舌咽神經支配;舌根中部由迷走神經支配。舌的運動神經是舌下神經,但舌齶肌則是由副神經的延腦根,通過迷走神經的咽支支配。
牙
牙(teeth)嵌於上、下頜骨的牙槽內,分別排成上、下牙弓。
1.牙的形態牙分為牙冠、牙頸、牙根三部分。暴露於口腔內的牙冠(crown of tooth),色白而光澤;嵌於牙槽內的稱牙根(root of tooth);介於牙冠與牙根之間的部分被牙齦包繞,稱牙頸(dental neck)。
牙的內部空腔稱牙腔(dental cavity),位於牙根內的稱牙根管(root canal of tooth),與牙槽相通。牙腔內有牙髓(dental pulp),其中富含有血管和神經,當牙髓發炎時,可引起劇烈的疼痛。
2.牙的構造牙主要由淡黃色的牙質(dentine)構成,牙冠表面覆有一層白色光澤的釉質(enamel),牙根與牙頸表面覆有一層黏合質。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共同構成牙周組織,對牙有保護、支持和固定作用。
3.牙的名稱及萌出時間人的一生中有兩套牙發生。人出生後,一般在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乳牙(deciduousteeth),3歲左右出齊,共20個。乳牙分切牙、尖牙和磨牙。6歲左右乳牙開始脱落,更換成恆牙(permanentteeth),在12~14歲出齊。恆牙分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第三磨牙萌出較晚,有些人到成年後才萌出,稱遲牙,甚至終生不萌出,成人恆牙有28~32個。
腮腺(parotidgland)為三對大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對,整體略呈三角楔形,居外耳道的前下方。腮腺管(parotidduct)發自腮腺的前緣,在顴弓下一橫指處向前越過咬肌表面,最後穿頰肌,開口於上頜第二磨牙牙冠相對的頰黏膜上。
下頜下腺(submandibulargland)位於下頜體的深面,略呈卵圓形,腺管開口於舌下阜。
舌下腺(sublingualgland)位於舌下襞的深面,腺管開口於舌下阜與舌下襞。
口腔疾病
編輯口腔口臭病
是指因機體失調導致口內出氣臭穢的一種病症。多表現為呼氣時有明顯臭味,刷牙漱口難以消除,含口香糖、使用清潔劑均難以掩蓋,是一股發自內部的臭氣。一些患者會感覺自己口腔中有一種腥臭的氣味,很不舒服,不願嚥下食物,有人甚至會引起噁心嘔吐;當然也會引起鄰近人的厭惡,當和人講話時,總要用手捂住嘴巴,怕人嫌棄。據國家有關權威部門統計,全國18歲以上國民,有56.3%的人羣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臭病症。
當一個人一開口便有異味時,在社交場合無疑是最尷尬的一族。明知是社交大忌,依然無法擺脱,可謂文明社交生活最大的苦惱之一。關心他(她)的親朋好友可能會好意的主動建議他(她)使用中藥牙膏、嚼茶葉等等,但是不幸的是多數人在使用了這些所謂的消除口臭的方法之後,口臭依然存在。許多人以為或許是牙齒周圍積存食物殘垢的問題,而使用超聲震動潔齒器清洗牙齒,但也多數無法見效。事實上口臭病的根本原因多數與上述情況無關。所以儘管患者如何轉換中藥牙膏,清洗牙齒,口臭都無法清除。
口腔牙痛
證候分析:風熱侵襲,火鬱牙齦,瘀阻脈絡,故牙齒疼痛,遇風發作,牙齦紅腫;風熱為陽邪,得冷則痛減,受熱則更助風火而痛增。風邪外襲在表,與熱相搏,故見發熱、惡寒、口渴、舌紅、苔白乾、脈浮數。
2.胃火牙痛
證候分析:足陽明胃經循行人齒,胃火熾盛,循經上蒸齒齦,"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於齒牙,故牙齒痛,牙齦紅腫較甚。火盛傷脈絡則滲血,傷肌膜則化腐成膿。若火熱結聚不散,則腫連腮頰;邪熱上擾則頭痛;熱傷津液,故口渴引飲,大便秘結,口有臭氣,舌苔黃厚,脈洪數均為胃腑熱盛之象。
3.虛火牙痛
證候分析:腎陰虛,虛火上炎,結於齒齦,故牙齒隱隱作痛或微痛,牙齦微紅,微腫。虛火長時灼爍,齦肉受損而失於濡養,發生萎縮。腎主骨,齒為骨之餘,腎虛失於儒養,牙齦萎縮,則牙齒不固,而牙根浮動,咬物無力。午後陽明經氣旺盛,更助虛火上炎,因此午後疼痛較重。腰為腎之府,腎陰虛則腰痠痛。陰虛髓海不足,故頭暈眼花,虛火傷津,故咽乾但不多飲。舌質紅嫩,無濁苔,脈多細數,此為陰虛之表現。
口腔口腔潰瘍
發生的部位多見於口腔粘膜及舌的邊緣,常是白色潰瘍,周圍有紅暈,十分疼痛,特別是遇酸、鹹、辣的食物時,疼痛更加厲害,以致美味佳餚都不願品嚐。雖是口腔小疾,卻令人痛苦不堪,甚至坐卧不寧,寢食不安,情緒低落。
大多數醫生認為,口腔潰瘍與以下因素有關:
內分泌變化:有些女性患者往往在月經期發生,可能與體內雌激素量下降有關。
遺傳因素:如父母雙方均患有複發性口腔潰瘍時,其子女約有80%~90%患病,若雙親之一患此病時,其子女約有50%~60%患病。
口腔齲病
(一)齲病的定義
(二)齲病的臨牀特徵
齲病的臨牀特徵是牙齒硬組織在色、形、質各方面均發生變化。
初期,牙齒齲壞部位的硬組織發生脱礦,微晶結構改變,牙齒透明度下降,致使牙釉質呈白堊色。繼之病變部位有色素沉着,局部可呈黃褐色或棕褐色。隨着無機物脱礦和有機質破壞分解的不斷進行,牙釉質和牙本質疏鬆軟化,最終發生牙體缺損,形成齲洞。
齲洞一旦形成,則缺乏自身修復能力。
(三)齲病的危害性
齲病是人類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
由於其病程進展緩慢,在一般情況下不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不易受到人們的重視。
實際上,齲病給人類造成的危害甚大:
牙體硬組織的進行性破壞,逐漸造成牙冠缺損,成為殘冠,導致牙齒喪失,甚至牙列的缺損和缺失,不僅破壞咀嚼器官的完整性,而且影響機體的消化功能;
當這種破壞發生在童年時期,還可影響兒童的牙頜系統的發育,使人體健康素質下降。
口腔醫學知識
編輯口腔基礎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口腔組織病理及其他。
口腔正畸包括口腔正畸基礎知識、口腔正畸實例討論及其他。
口腔護理
編輯俗話説,人老先從牙齒老,脱落的多,尚存的少,但是,隨着醫學科學的發展,口腔專家認為,如果我們能很好地保護牙齒,到80歲的時候,完全可以有20顆自己牙齒還在口腔裏工作,達到世界衞生組織老年口腔保健的目標。
根據1995年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結果估計,80歲以上的中國人,擁有20顆恆牙的人數可能僅為35%~40%。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預防兒童科主任馮希平教授教了我們幾招保護牙齒的方法。讓人出現牙列缺損、失牙的主要原因是牙周病、齲病。而預防這些疾病是一個循序、長期的過程。
嬰幼兒期乳牙也防齲
在哺乳後,家長手指上纏上乾淨紗布,擦洗牙齦、齶部、牙面。並給孩子喂温開水,沖洗口腔內殘留的食物。也不要讓孩子含着奶瓶睡覺,以免產生奶瓶齲。1歲後改成口杯,3歲後在父母的協助下學習刷牙。保證孩子的合理營養,培養咀嚼能力。多讓孩子吃富含鈣磷等的豆製品、牛奶等。乳牙列極為重要,不要有輕視、忽視的傾向。
兒童期注意防齲措施
這個時期是混合牙列期,為預防口腔疾病的發生,保持終身口腔健康打下牢固基礎。作為家長,要和學校老師等一起,教會孩子良好的口腔衞生知識,讓他形成終身受益的口腔習慣。注意預防齲齒,及時帶孩子看口腔科醫生,對於牙齒上一些較深的牙面窩溝,如果醫生認為符合適應證,可採取窩溝封。
青少年矯正牙列不齊
恆牙雖然已經萌出,但牙根還沒有完全形成,而且牙齒也沒有完全礦化。六齡牙的保護極為重要。如果孩子牙列不齊,又不注意口腔衞生,容易產生青少年齦炎等。這一時期也是牙列不齊進行矯正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要注意的就是早期診斷、治療,定期口腔檢查。
中年期吸煙易致牙周病
人到中年,牙齦逐漸退縮,根面顯露,一些不良的衞生習慣產生了負面影響。鄰面、根面、牙頸部容易發生齲,也不容易察覺。還要注意牙周間隙和食物嵌塞,糾正不恰當的刷牙和剔牙習慣,以免導致牙周損傷。同時也要避免牙本質過敏、楔狀缺損。尤其要注意的是戒煙戒酒。
馮教授強調,吸煙的人患上牙周疾病的危險高於不吸煙的人。這是因為,吸煙的人牙齒表面牙結石增多,這些牙結石堆積在牙齦附近,持續地損傷牙齦組織,使得牙齦產生炎症,時間一長,會使牙槽骨吸收加快,牙齒容易脱落。而且吸煙時間越長,牙周疾病就越嚴重。
老年期晚上刷牙更重要
要保持口腔清潔,早晚刷牙,餐後漱口。特別是晚上臨睡前,唾液分泌減少,口腔自潔作用減弱,再加上食物殘渣存留時間長,所以晚上刷牙更重要。少吃甜食,睡前不要吃糖果、糕點。每天叩齒,按摩牙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牙周組織的功能和抵抗力,保持牙齒的穩固。及時治療牙病,維持牙齒的正常功能。缺損的牙列也要及時修復,否則就會加重其它牙齒的負擔,長久下去,難於負擔這麼繁重的咀嚼壓力,最終鬆動。如果戴有義齒(假牙),更要注意口腔衞生,因為義齒與基牙之間容易引起菌斑附着,所以餐後和夜間需保持口腔和義齒的清潔。
牙膏換着用好
經常因為吸煙或喝濃茶容易形成煙斑、茶漬的,可以選用摩擦值偏高的牙膏。刷牙時因牙齦有炎症容易出血的,可選用含抗菌劑或含中藥的牙膏。因齲齒、牙磨損及牙根暴露導致牙本質過敏,碰到冷熱常會感到痠痛,可選用含脱敏藥物的牙膏。千萬不要認為光靠牙膏就可以刷掉牙周病。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種藥物牙膏,不然會使口腔中菌羣的比例失調,反而影響效果。還要注意:不要一下子買好多牙膏,因為牙膏有效期一般在3~5年內,如發現牙膏變色、膏體分解,一定不能使用。
牙線有助清潔
除了牙籤外,還有什麼能用來保持牙齒鄰接面的衞生呢?醫學專家推薦我們使用牙線。正確地使用牙線,不但能有效保持牙齒鄰接面的清潔,而且也有效清除那些嵌塞在鄰接面的食物,又不損傷牙齦。如果再和刷牙結合起來,就能很好保持口腔的清潔、健康。
正確刷牙有道
如何才算正確刷牙?佳潔士電動牙刷的研究人員告訴你:首先從牙齒的外側面刷起,45度衝向牙齦和牙齒相連處,上下輕輕顫動或轉圈清理牙面。刷上牙和下牙內面,仍然是上下輕輕顫動或轉圈移動。清理上、下牙內側,用牙刷頭上下刷。刷牙齒的咬牙合面,認真清理溝、窩處。最後輕輕刷舌頭,清理舌苔,減少口臭。每天早晚刷牙2次,每次2~3分鐘。刷牙時也不要用力過大。
保持口腔清新的食物
水 適量喝水能讓牙齦保持濕潤,刺激分泌唾液。吃完東西后喝水,順道帶走殘留口中的食物殘渣,不讓細菌得到養分,藉機作怪而損害牙齒。飲法:每個人一天需要喝6~8杯水,尤其吃過東西之後,如果無法立刻刷牙,切記喝一杯水來清洗口腔,減少一些蛀牙機會。
薄荷 薄荷葉裏含有單帖烯類化合物,可經由血液循環到達肺部,在呼吸時感覺氣味清新。吃法:吃完一頓大魚大肉之後,喝一杯不加糖的薄荷茶,可以去膩、緩解腹脹感;如果你苦惱於滿嘴的葱、蒜辛味而不敢開口交談,建議嚼2~3片新鮮薄荷葉或者荷蘭芹(parsley),都有助於去除這些令人尷尬的氣味。
香菇 菇類在近幾年不但成了提升免疫力的熱門食物,自2000年以來的一些研究還發現,它對保護牙齒也有幫助。原因是香菇裏所含的香菇多醣體(lentinan)可以抑制口中的細菌製造牙菌斑。吃法:菇類帶有獨特的風味而且熱量又低,不論煮湯、清炒或涼拌都很可口。每週吃2~3次各種菇類,是簡單又不花大錢的保健方法。
芭樂/香蕉 熱帶水果含高維C可維護牙齦健康。如嚴重缺乏則牙齦會變得脆弱,容易罹患疾病,出現牙齦腫脹、流血、牙齒鬆動或脱落等症狀。
乳酪 鈣及磷酸鹽可以平衡口中的酸鹼值,避免口腔處於有利細菌活動的酸性環境,造成蛀牙;經常食用能增加齒面鈣質,有助於強化及重建琺琅質,使牙齒更為堅固。吃法:首先,將乳酪片置於吐司上,再放上擦乾水分的西紅柿;依個人口味,適量擠上少許黃芥末醬及灑上少許黑胡椒;然後用另一片吐司將材料夾起來。以錫箔紙將吐司整個包好,放進預熱的烤箱,烤8~10分鐘即可。
芥末 品嚐日本料理的生魚片或是握壽司,都要配上那嗆得人眼淚鼻涕直流的芥末,主要目的為了殺菌。吃法:除了搭配生魚片食用,也可以將一小匙芥末加上少許醬油調勻,做為水煮海鮮類的沾醬;或者將等比例的芥末、蜂蜜及水拌勻,淋在花枝、蝦仁上做涼拌醬,能中和海鮮的腥味。
綠茶 綠茶含有大量的氟和牙齒中的磷灰石結合,具有抗酸防蛀牙的效果;兒茶素能夠減少造成蛀牙的變形鏈球菌,同時可除去難聞口氣。吃法:視個人喜好,一天喝2~5杯綠茶,建議在用完餐或吃了甜點之後飲用。另外,綠茶裏含有咖啡因,所以孕婦應該限量飲用。
芹菜 纖維粗就像掃把,掃掉牙齒上的部分食物殘渣,另外愈是費勁咀嚼就愈能刺激分泌唾液,平衡口腔內的酸鹼值,達到自然的抗菌效果。吃法:將芹菜、小黃瓜和胡蘿蔔切成條狀,一嘴饞就抓來嚼一嚼,按摩一下牙齦,順道補充一天的蔬菜量。
洋葱 洋葱裏的硫化合物是強有力的抗菌成分,能殺死包括造成我們蛀牙的變形鏈球菌。吃法:建議每天吃半顆生洋葱,不止預防蛀牙,還有助於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臟病及提升免疫力。製作生菜沙拉時,可以剝幾片新鮮洋葱加進去;或者在漢堡、三明治裏,夾上一些生洋葱絲。
口腔保健誤區
編輯誤區一:每天刷牙次數越多,牙齒就越不會爛。牙齒及口腔組織的健康狀況與刷牙次數不成正比。刷牙講究掌握時機:飯後以及睡覺之前;掌握方法,豎刷,傾斜45度加壓刷法;選擇含氟牙膏,仔細刷每顆牙的每個面;配合使用牙線剔除相鄰牙之間的食物殘留,控制牙菌斑在牙面堆積等。認真實施上述綜合措施,才能維持牙體硬組織及軟組織(牙齦等)的健康。那種只講次數而方法不當的刷牙方式並不能真正保護牙齒的健康。
誤區二:口有異味,多用商場出售的漱口水就行了。口中有異味(又稱口臭)可能是由於口腔衞生不佳,導致牙石沉積,加上口腔中原有厭氧菌分解產生腐敗壞死氣味(硫化菌、吲哚等)造成的。對於已經形成了的牙石,是不能用刷牙或漱口方式清除的。根本的方法是去專科醫院進行牙周潔治或刮治徹底去除牙石,才能改善口臭狀況。
誤區三:潔牙後,又會長牙石,潔牙根本沒用。牙石如同頭髮,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斷地形成、堆積,除非你想“留長髮”,否則你就應該定期(半年至一年)去潔治,而不能一勞永逸。
誤區四:牙齒有28~32個,少幾個無所謂。口腔中的牙齒無論上下或左右之間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協調作用的。每一個牙齒的缺失(智齒例外)都將導致相鄰牙向缺失牙區傾斜,對合牙向缺牙區的伸長,導致整個口頜系統咀嚼功能紊亂。這是一個緩慢而不易發覺的過程,而一旦發生則往往難以補救。所以應該像保護眼睛那樣地愛護自己的牙齒,對於缺失的牙齒應及時(三個月後)鑲牙。
誤區五:預防到底幹什麼用的,有病才看病,沒病去醫院幹嘛?預防的作用是防患於未然,這是口腔疾病的一級預防,包括齲病和牙周病,牙頜畸形,口腔癌的預防,具體措施就是全身和局部應用氟化物,窩溝封閉,孕婦的口腔健康教育等。
口腔專家提醒
編輯衞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與中華醫學會、中華口腔醫學會、中華預防醫學會和中國牙病防治基金會2009年8月25日在京聯合舉辦“口腔健康與生命質量”專家論壇。論壇上有關專家表示,中國居民口腔疾病發病率依然很高,防病意識較差,急需提高。據介紹,口腔健康是世界衞生組織確定的人體健康十大標準之一,是反映人體健康和生命質量的一面鏡子。多年來,中國的口腔衞生工作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衞生工作方針,廣泛深入地開展大眾口腔健康促進活動,提高了羣眾的口腔保健意識,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中國居民口腔疾病發病率依然很高,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教授王興介紹,從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資料顯示,中國口腔疾病患病率仍然高達90%以上,隨着醫學科學的進步,已有許多研究證明口腔疾病不僅影響口腔的生理功能,同時也對全身健康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成為一些全身疾病的重要病因。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臟中心主任胡大一表示,鑑於研究顯示,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有明確的相關性,而且二者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如年齡、性別、精神緊張、不健康生活方式等。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院長王辰説,國內外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口腔感染、不良口腔衞生和牙周炎是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口腔衞生的改善可降低醫院獲得性肺炎的發生率。
- 參考資料
-
- 1. 資料 .漢典[引用日期2014-05-18]
- 2. 皮昕.口腔解剖生理學.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 ,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