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牙周炎

(病名)

鎖定
牙周炎,也被稱為破壞性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炎症疾病,主要源於牙菌斑中的細菌對牙周組織的破壞。這種破壞會影響牙周支持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重要的發病機制涉及微生物的影響和宿主對此的反應。高風險人羣主要包括35歲以上成人、吸煙者以及患有白血病、糖尿病等全身疾病的人羣。此外,遺傳特性也能增加某些人羣對牙周疾病的易感性。牙周炎病發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35歲以後患病率明顯增高。
牙周炎主要症狀包括牙齦紅腫、易出血、牙周袋形成等,而且可能伴隨牙齒鬆動、移位,甚至牙齒喪失。特別是在病情中、重度時,患者可伴隨出現牙周膿腫、根面齲、口臭等症狀。需要注意的是,牙周炎並非傳染病,不會通過直接接觸等方式傳播給他人。
牙周炎治療主要依賴於藥物和手術治療,總體治療目標是控制菌斑,消除炎症,阻止病程發展並防止復發,恢復牙周組織功能。治療方式具體包括藥物治療、牙周炎手術療法、牙種植術牙周疾病的松牙固定療法、中醫治療等,具體方案需要根據患者具體狀況進行選擇。除了醫療治療外, 改變生活方式,如戒煙,減輕壓力,也常常有助於牙周病的預防和治療。
現有研究證實牙周病與系統性疾病之間有一定的關聯,我們應當注重口腔健康對全身健康的重要作用,積極預防牙周病的發生。
中醫病名
牙周炎
外文名
periodontitis
別    名
破壞性牙周病
就診科室
口腔科、牙周科
多發羣體
35歲以上成人,男性,吸煙者
常見病因
牙菌斑牙石、創傷性咬合、食物嵌塞、全身系統性疾病的影響、遺傳因素、吸煙、精神壓力
常見症狀
牙齦紅腫、探診出血、牙周袋溢膿和牙齒鬆動
相關藥物
硝基咪唑類藥物、四環素類藥物、青黴素類藥物、大環內酯類藥物、醋酸氯己定溶液螺旋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米諾環素凝膠

牙周炎病因

牙周炎是一種破壞性疾病,與微生物、宿主反應有關,是導致中國成人牙齒喪失的主要原因,嚴重影響患者的口腔健康。在局部致病因素中,牙菌斑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而在全身因素中吸煙是高危因素。

牙周炎局部因素

  • 牙菌斑
牙菌斑主要由粘附於牙齒表面的細菌、細胞間物質、脱落上皮細胞和食物殘屑等組成,是牙周炎最主要的局部病因。
  • 牙石
牙石是沉積於牙齒表面的已鈣化的菌斑及沉積物,形成後不能以刷牙的方法去除。牙石對牙周組織的主要危害來自其表面堆積的菌斑,牙石是牙周炎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 創傷性咬合
因咬合力過大或方向異常致使牙周組織發生咬合損傷,包括咬合時的早接觸、夜間磨牙等。作為破壞過程中的協同因素其可加重牙周炎的進展。
  • 食物嵌塞
主要指食物嵌入相鄰兩牙的牙縫內,它是導致局部牙周組織炎症的常見原因之一,同時也可加重牙周組織已存在的病理變化。

牙周炎全身因素

  • 全身系統性疾病的影響
系統性疾病會增加患牙周炎的風險,並影響牙周治療的效果。血液疾病與牙周組織的關係極為密切, 白血病患者常出現牙齦腫脹、潰瘍、自發性出血等症狀。糖尿病患者易受細菌感染,牙周炎是糖尿病的併發症之一。
  • 遺傳因素
遺傳因素是侵襲性牙周炎和重度牙周炎的主要決定因素之一,某些遺傳因素會增加宿主對牙周疾病的易感性。
  • 吸煙
吸煙是牙周炎發生與發展的重要危險因素。從成人牙周炎患者的治療效果看,不吸煙患者好於吸煙患者。因為吸煙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以及體液、細胞免疫過程,尤其是它會削弱口腔中性粒細胞的吞噬功能,從而影響牙周創口的癒合。
  • 精神壓力因素
精神壓力可導致機體的免疫力降低,長期精神壓力過大, 可明顯促進病程的發展, 影響牙周炎的預後和治療效果。

牙周炎症狀

健康的牙齦應該呈粉紅色,邊緣薄且緊貼牙面,質堅韌,探診不出血。牙周炎的主要症狀是牙齦紅腫、質地鬆軟、探診出血、牙周袋溢膿和牙齒鬆動。
早期可能會出現牙齦紅腫;
隨着病情的不斷髮展會出現牙齒鬆動、牙縫變大、牙齦退縮直至最後牙齒喪失。

牙周炎慢性牙周炎的分度

  • 輕度
牙齦有炎症和探診出血,牙周袋探診深度≤4 mm,附着喪失1~2 mm,牙槽骨吸收不超過根長的 1/3。
  • 中度
牙齦有炎症和探診出血,也可有膿。牙周袋深度≤6mm,附着喪失3~4 mm,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 1/3,但不超過根長的1/2,牙齒輕度鬆動,輕度的根分叉病變。
  • 重度
炎症較明顯,可伴有牙周膿腫,牙周袋深度>6 mm,附着喪失≥5 mm,牙槽骨吸收超過根長的1/2,多根牙有根分叉病變,牙齒鬆動、移位。

牙周炎伴隨症狀

牙周炎患者可伴隨出現牙周膿腫、根面齲、口臭等症狀。

牙周炎就醫

如出現刷牙出血、牙齦紅腫以及牙齒鬆動等牙周炎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病程進一步發展。

牙周炎就診科室

綜合醫院口腔科,口腔專科醫院牙周科。

牙周炎相關檢查

醫生會通過以下四步進行檢查。
  • 視診:檢查是否有牙菌斑、牙結石、牙齦是否紅腫。
  • 探診:檢查有無牙周袋的形成、探診深度、牙周附着水平、探診後牙周袋有無出血現象、根分叉病變的探查。
  • 咬診:檢查咬合關係和功能有無異常。如有異常可以幫助調整咬合關係,消除咬合創傷。
  • X線檢查:檢查是否存在骨吸收。常見三種投照方法:根尖片、He翼片及曲面斷層。這是特殊的口腔科檢查,由口腔科醫生安排、口腔放射科醫技人員操作。

牙周炎鑑別診斷

  • 牙齦炎:具有牙齦紅腫等炎症表現,可有假性牙周袋,無和牙槽骨吸收,預後效果良好,病變組織可恢復正常狀態,無自發性疼痛。
  • 牙髓炎:有自發痛,遇到温度的刺激疼痛會加劇,當醫生用探針進行檢查時有明顯疼痛感,口腔檢查可見深齲。與牙周炎和牙齦炎的本質區別是發生病變的部位不同,牙髓炎發生在牙體深部。

牙周炎治療

牙周炎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控制菌斑,消除炎症,阻止病程發展並防止復發,恢復牙周組織功能(咀嚼功能、咬合關係等)和生理形態(牙齦與骨組織、牙齒間鄰接關係等)。

牙周炎急性期治療

牙周炎可伴發急性牙周膿腫,當膿液形成後,需要切開引流處理。

牙周炎一般治療

牙周炎的基礎治療又稱病因治療,每位牙周炎患者都必須做,目的是消除局部致病因素,使炎症減輕到最低程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對患者進行口腔衞生知識宣教和指導,控制口腔菌斑,保持口腔衞生。
清除牙石,根據牙石分佈的位置分別採取和來清除。牙石的清理需要定期到醫院清理,日常的口腔衞生保健無法清除。
清除導致菌斑滯留的因素,如治療食物嵌塞,充填齲洞等。

牙周炎藥物治療

單純的藥物治療不是治療牙周疾病的主要手段,對於機械治療無效的患者,方可考慮輔助用藥。
根據藥物作用範圍可將藥物治療分為全身用藥、局部用藥兩個方面。
  • 全身用藥
全身用藥不僅可以殺死牙周袋內的致病菌, 還可通過血液到達牙周組織內和牙周袋外部區域, 進一步抑制細菌的入侵,防止疾病復發。
此類藥物常用於治療厭氧菌感染,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其中甲硝唑因其廉價高效較為常用,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禁用、有血液疾病和腎功能不全者慎用,服藥期間禁止飲酒。
四環素類
此類藥物為廣譜抗生素,可以抑制大多數牙周致病菌的生長 ,包括四環素、多西環素、米諾環素。其副作用有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損害、牙齒着色等。孕婦及7歲以下兒童禁用。
此類藥物屬於β-內酰胺類抗生素,最常用於牙周治療的是阿莫西林,與甲硝唑聯合使用可增強侵襲性牙周炎的療效。本藥副作用少,偶有胃腸道反應、皮疹和過敏反應。對青黴素過敏者禁用。
牙周治療中常用螺旋黴素、羅紅黴素、阿奇黴素。此類藥物毒性小、副作用少 、偶有胃腸道反應。
  • 局部用藥
全身應用抗生素雖然能提高牙周炎的治療效果,但可能會產生耐藥性和菌羣失調等不良反應。局部用藥則可有效控制、維持藥物釋放濃度、時間,以減輕全身用藥不良反應及耐藥性。
米諾環素凝膠
一種將藥物貯存於特製注射器內的軟膏狀緩釋劑,可通過針頭將藥物注入牙周袋的深部,軟膏遇水變硬形成膜狀,可在牙周袋內緩慢釋放有效成分。其作用為抑制膠原酶活性,對急性牙周膿腫有一定效果。
為廣譜抗菌劑,可減少菌斑的形成和牙齦炎症的發生。其副作用為味苦及長時間使用可使牙齒着色,停藥後可自行消失。

牙周炎手術治療

在牙周炎比較嚴重,無法通過單純基礎治療解決全部問題的情況下,需藉助手術治療,幫助患者解決病痛。常用方法有以下幾種:
  • 翻瓣術:是指翻開牙齦使牙根和牙槽骨暴露,然後進行牙齦下清潔和平整牙根,必要時可修整牙槽骨。
  • 植骨術:採用骨或骨的替代品等移植材料進行牙周炎導致的骨缺損的修復。移植物可取自自身骨,也可能來源於動物或人工合成。
  • 引導性組織再生術:通過手術在牙槽骨和牙齒之間,放置一種特殊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膜狀材料。這種材料可以防止上皮組織首先佔據根面,讓牙槽骨和牙周膜重新生長。
  • 牙種植術:當牙體缺失後,先對患者進行牙周治療,在全口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後,將人工牙根植入牙槽骨內,以支持其上部的人工義齒修復體。其治療目的是恢復牙齒形態及功能。
  • 術前準備
患者應注意口腔衞生,保證良好的口腔環境。系統性疾病已得到有效控制,保證能耐受手術。必要時要預防性使用抗生素。
  • 術後護理
  • 術後當日可冰敷以減輕疼痛及出血狀況,必要時使用抗生素和止痛藥。 非手術區仍要堅持日常刷牙等口腔衞生保護措施。
  • 手術部位在拆線前不宜刷牙,可使用漱口水以防止感染,避免使用手術部位咀嚼。
  • 一般術後7天可拆線,拆線後手術部位可開始使用軟毛牙刷進行清潔護理。
  • 術後3個月進行復查。

牙周炎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只有輔助作用,常用的中成藥有補腎固齒丸。補腎固齒丸能補腎固齒,活血解毒,可用於牙齒痠軟、咀嚼無力、鬆動移位、牙齦紅腫。服藥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食物。

牙周炎其他治療

松牙固定術是通過一個小夾板將鬆動的患牙和旁邊堅固的牙齒固定整在一起,這樣在咀嚼食物時就可以分擔鬆動牙齒的受力,減輕患牙負擔,注意不要用此牙咬過硬食物。

牙周炎治療方式

由於不同患者的病情、症狀嚴重程度等存在一定的差異,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分析,採取恰當的治療方法,無法明確説哪種治療措施對所有人都是最佳、最好的。
目前臨牀上對於牙周炎的患者,可採取藥物、手術等治療措施,以達到控制菌斑,消除炎症,阻止病程發展並防止復發,恢復牙周組織功能(咀嚼功能、咬合關係等)和生理形態(牙齦骨組織、牙齒間鄰接關係等)的目的。

牙周炎預後

一般牙周炎早期預後佳,中期預後較好,到後期預後效果就較差或極差了,所以牙周炎要儘早治療。牙周炎的預後跟患者的配合度、菌斑的控制程度也密切相關,因而治療期間,患者應嚴格遵循醫囑。
併發症
  • 牙周-牙髓聯合病變
重度牙周炎可引起牙髓的變化,即同一顆牙同時出現牙周病變和牙髓病變,並且互相融合連通。治療時應先找到病因再對症治療。
  • 牙根面敏感
在接受牙周治療後,牙齒在受到冷熱酸甜或機械刺激(食用過硬食物、刷牙)時,會產生疼痛感。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敏感症狀也會隨之消失,時間約為2周~1月不等。根據患者自身的敏感度和治療程度不同,其症狀的程度也會有差異。
參考來源: [1-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