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江浙滬

鎖定
江浙滬屬於中國南方,由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兩省一市組成,包括1個直轄市、24個地級市、42個縣級市及52個縣;位於中國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與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南接福建,西與安徽江西相連,北與山東接壤;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江浙滬地區總面積21.9萬平方千米。 [1-2] 
2019年,江浙滬生產總值達20.14萬億元,其中地區生產總值超過萬億元的有7個城市。江浙滬主要產業以紡織業服務業重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尤其是手工業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擁有大量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浙滬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推動江浙滬一體化融合發展,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3] 
中文名
江浙滬
外文名
Jiangsu-Zhejiang-Shanghai Area
別    名
魚米之鄉
教育高地
行政區劃代碼
江蘇(320000)浙江(330000)上海(310000)
行政區類別
地理區域
所屬地區
華東地區
地理位置
主要為長江下游、江南地區
面    積
約 219000 km²
下轄地區
1個直轄市、24個地級市
政府駐地
南京市,上海市,杭州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63 億(2019年常住)
著名景點
東方明珠電視塔
夫子廟
西湖
觀前街
中山陵 展開
著名景點
東方明珠電視塔
夫子廟
西湖
觀前街
中山陵
雁蕩山 收起
機    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
火車站
上海虹橋站上海站南京南站杭州東站
車牌代碼
蘇A—蘇N、蘇U、浙A—浙L、滬A-滬N
地區生產總值
200138.84 億元(2019年)
方    言
江淮官話吳語中原官話
人均GDP
129500 元(2019年)
著名高校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

江浙滬區劃沿革

水鄉客廳規劃 水鄉客廳規劃
秦時屬於會稽郡(治吳縣)和鄣郡(漢時改為丹陽郡),後因人口增長,至東漢時將原會稽郡析置為吳郡和會稽郡,分別治吳(蘇州)和山陰(紹興)。
東吳時又置吳興郡(治今湖州)。至此,吳郡、會稽郡和吳興郡合稱“三吳”。
貞觀時分天下為十道,江浙劃歸江南道
開元年間因江南道轄區過於龐大,劃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以及黔中道,江浙與福建地區同屬江南東道。
五代十國吳越國統治兩浙地區。
宋滅吳越後以吳越國為兩浙路南宋時曾分置為兩浙東路兩浙西路
元代,置江浙行省。
明代,江浙行省的蘇南皖南部分劃屬南直隸,餘下各府置浙江省。
清代,改南直隸為江南省,旋分江南省為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依舊。
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設黃浦、老閘、邑廟、蓬萊、嵩山、盧灣常熟、徐匯、長寧、普陀、閘北、靜安、新成、江寧、北站、虹口、北四川路提籃橋楊浦、榆林等20個區和新市、江灣、吳淞、大場、新涇、龍華、洋涇、真如、高橋等10個郊區。同時,上海的郊縣劃入蘇南、蘇北行署,後由江蘇省管轄。
2019年10月,江浙滬三地共同組織編制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 2035年)》其中提出建設江南庭院、水鄉客廳,範圍涵蓋金澤黎裏西塘、姚莊四鎮

江浙滬主要城市

江浙滬商品經濟發達,水陸交通方便,是全國最大的外貿出口基地,全球六大都市圈之一,以上海為龍頭,包含江蘇省浙江省所轄24地級市:江蘇省的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揚州泰州淮安鹽城徐州宿遷連雲港浙江省杭州寧波紹興嘉興湖州温州金華台州衢州麗水舟山 [4] 

江浙滬地理環境

江浙滬位置境域

江浙滬地區位於中國的東部,地居長江下游,包括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面積21.07萬平方公里 [2] 

江浙滬地貌

江浙滬地區地理位置 江浙滬地區地理位置 [3]
在海水的頂託下,長江每年帶來的4.7億噸泥沙大部分沉積下來,在南、北兩岸各堆積成一條沙堤。北岸沙堤大致從揚州附近向東延伸至如東附近,沙堤以北主要是由黃河、淮河沖積成的裏下河平原。南岸沙堤從江陰附近開始向東南延伸,直至上海市金山區漕涇附近,並與錢塘江北岸沙堤相連接,形成了太湖平原
裏下河平原位於長江北岸,面積約1.4萬平方千米,為一碟形窪地。窪地中心湖蕩連片,主要有射陽湖大縱湖等。江浙滬散佈着一系列海拔100—300米的殘丘,大部由泥盆系砂岩和石炭、二迭系灰巖構成,少數由燕山期花崗岩和粗面岩組成。面積約為5萬平方千米。這裏地勢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星散佈着一些孤山殘丘,如高郵神居山儀徵白羊山溧陽南山、無錫的惠山、蘇州的天平山、常熟虞山松江佘山和天馬山等。其中常州溧陽的南山海拔508米,為吳越第一峯;它們或兀立在平原之上,或挺立於太湖之中,有的成為遊覽區,有的成為花果山。江浙滬的地理頂點在江蘇省儀徵市真州鎮一帶。江浙滬地區的最低點在江蘇省高郵市一帶(平均海拔2米),最高點高於1000米,高於1000米的位於杭州天目山

江浙滬地形

太湖平原是江浙滬的主體部分,太湖平原以太湖為中心,狀如一隻大盤碟,地形呈周高中低。江浙滬西端頂點在南京——高郵——儀徵一線,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佈,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陸地面積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區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

江浙滬氣候

江浙滬地區主要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氣温都顯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較高,夏季最低。大城市站增温率明顯高於小城鎮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應對大城市氣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對平均最低氣温的增温率及貢獻率最大,對平均最高氣温都最小。江浙滬氣温變化趨勢和增温率、城市化效應的增温率及增温貢獻率與其他地區具有較好的一致性。

江浙滬水文

太湖 太湖
江蘇省、浙江省與上海市水系十分發達,主要有江蘇的太湖、洪澤湖、金牛湖、石臼湖固城湖高郵湖駱馬湖邵伯湖登月湖,浙江的西湖、東湖南湖東錢湖千島湖鑑湖。除長江錢塘江京杭大運河等重要河流以外,還有上海的黃浦江吳淞江薀藻浜,江蘇的秦淮河蘇北灌溉總渠新沭河通揚運河,浙江的甌江靈江苕溪南江飛雲江、鰲江、曹娥江浙東運河等水系,湖蕩密佈,江灘、河灘與濕地眾多,數萬條大小不一的河流縱橫交錯。

江浙滬自然資源

江浙滬礦產資源

江浙滬典型礦牀有遂昌銀坑山天台大嶺口、南京棲霞山等,主要礦牀類型為陸相火山岩系中的礦牀。

江浙滬水資源

2018年12月10日從江蘇省水利廳獲悉,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江蘇河長湖長已實現水體全覆蓋,共落實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5.7萬餘人,恢復水域面積92平方公里
2019年,浙江省221個省控斷面中,Ⅲ類及以上水質斷面佔91.4%,比上年提高6.8個百分點;滿足水環境功能區目標水質要求斷面佔95.9%,提高6.3個百分點。按達標水量計,11個設區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8.8%,提高1.8個百分點;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8.9%,提高1.9個百分點。按個數計,11個設區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5.5%,比上年提高5.0個百分點;縣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6.7%,提高2.2個百分點。145個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6.6%,比上年提高6.3個百分點。近岸海域共發現赤潮20次,累計面積約1857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4次,累計面積約255平方千米。與上年同期相比,赤潮發現次數增加2次,累計面積增加788平方千米。 [5] 

江浙滬人口民族

截至2019年底,江浙滬常住人口達1.63億人。 [5-6] 

江浙滬經濟情況

2019年,江浙滬地區生產總值達20.14萬億元。 [5-9] 

江浙滬旅遊景區

旅遊景區
旅遊景區(2張)
西塘花巷位於西塘古鎮北門區域,作為雪松文旅的旅遊項目,匯聚了住宿、演藝、購物、餐飲及娛樂等資源。西塘花巷是集主題民宿、街道演藝、情景商業、夜場酒吧、情景演藝秀等於一體的項目,是西塘的多元化旅遊項目。 [10] 
西塘花巷《宴遇·西塘》包含演藝秀《紅豆戀》以及江南特色的圍台宴。《紅豆戀》通過民國初年西塘鄉紳“林善人”的女兒紅豆成長、出嫁故事,講述了江南女子的人生,“初啼”、“豆蔻”、“紅妝”、“出嫁”似水年華中有着江南少女紅豆的成長記憶,西塘花巷《宴遇·西塘》江南圍台宴則有江南代表性名菜,西塘花巷《西塘老茶會》包含了評彈、頂缸、古箏演奏以及茶藝表演 [10]  西塘花巷有酒吧等,把花巷視為場景化的運營載體、西塘旅客聚集地。西塘花巷的旅遊規劃,填補了以休閒娛樂為主的古鎮旅遊模式,構建西塘旅遊的新標杆。 [11] 
在西塘花巷,白天看《紅豆戀》秀,同時江南水鄉圍台宴有江南菜式, [12]  午後的西塘老茶會,看古箏演奏、黃梅戲、花巷嗩吶、茶藝表演。夜晚可去情景商業街中,在傳統工藝打造下的商鋪遊玩。 [13] 
依託江南文化,打造江南地道美食、江南風情婚慶沉浸體驗、遊客演員情景交互三位一體的方式,西塘花巷結合了餐飲和文化。 [14] 

江浙滬區域文化

江浙滬海派文化

代表城市:上海
上海的文化被稱為“海派文化”。其實質是對歐美文化的借鑑。海派文化是在中國江南傳統文化吳越文化)的基礎上,融合開埠後傳入的對上海影響深遠的源於歐美的近現代工業文明而逐步形成的上海特有的文化現象
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吳越文化)的古典與雅緻,又有國際大都市的現代與時尚。區別於中國其他文化,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的獨特風格。

江浙滬吳越文化

代表城市:江蘇蘇州、浙江杭州紹興等。
越文化有其鮮明的標誌形式,如舟揖、農耕、印紋硬陶、土墩墓、懸棺葬以及好勇尚武、淫祀和斷髮文身,先秦典籍多有記載。從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一路走來,歷經數千年的風雨同舟,吳越文化風采依舊。“吳文化”和“越文化”“同俗並土、同氣共俗”,逐漸在相互交融、激盪、流變與集成中形成統一文化類型

江浙滬金陵文化

代表城市:南京
南京在歷史上長期是中國南方政治文教中心,衣冠南渡中的中原主流文化與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礎上形成金陵文化,其顯性特徵便是南北交匯、兼容幷蓄、開放包容。金陵文化是以南京官話與吳語的並存互融為其語言文化特徵。在地域上,金陵文化本源具有明顯的吳文化特徵,吸納吳越文化的細膩市井;從歷史上看,中國三次衣冠南渡使南北方文化交融,金陵文化也吸納了中原主流文化的文脈秩序,形成獨樹一幟的文化區域

江浙滬淮揚文化

代表城市:江蘇淮安揚州等。
江蘇省長江、淮河流域是淮揚文化,或稱江左文化,通行江淮官話

江浙滬中原文化

代表城市:江蘇徐州
江蘇省淮河以北大部屬於中原文化,或稱淮海、徐海文化,通行中原官話。淮海地區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開創了西楚、漢朝、曹魏孫吳劉宋後梁南唐等朝代更替的先河,帝王將相輩出,走出項羽劉邦曹操曹丕孫權劉裕朱温、李昪等開國帝王,以及近代名人李可染、馬可等。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