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射陽湖

鎖定
射陽湖,位於江蘇揚州寶應縣東郊,處於揚州淮安鹽城泰州四市交界處,是中國淡水湖
中文名
射陽湖
外文名
Sheyang Lake
位    置
江蘇揚州寶應射陽湖鎮
設鎮時間
公元前117年
類    型
淡水湖
氣    候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射陽湖歷史沿革

射陽湖因古射陽城得名,漢時稱射陂,是龍圩區江蘇省中部裏下河地區的一個淡水湖,位於寶應縣東北,現有面積約8平方公里。
射陽湖是歷史上蘇中、蘇北著名的大湖。
古射陽湖大致位於寶應、建湖、鹽城興化之間。
清朝時射陽湖 清朝時射陽湖
西起今寶應縣射陽湖鎮西安豐鎮、太倉村一線,北至淮安市境內的涇口鎮、左鄉(博裏鎮東)一線,東經九龍口,至阜寧喻口村入海,南連大縱湖,地勢低窪,湖蕩連片。
2019年2月27日晚,射陽湖再次登上央視熒屏,驚豔亮相於《中國影像方誌》寶應篇。
射陽湖再登央視 射陽湖再登央視

射陽湖歷史

全新世中期,公元前4000年左右,由於裏下河淺水海灣兩側的長江、古淮河挾帶泥沙在此堆積成岸外沙堤,古瀉湖逐漸形成。
戰國後,河水泥沙逐漸淤積,形成古射陽湖。漫長曆史中,江淮間諸多支流注入淡水,古瀉湖逐漸演變為淡水湖。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通聯通江淮的邗溝,“東北通射陽湖”。此後至北宋,射陽湖都是蘇北平原上面積最大的湖泊。
宋《太平寰宇記》記道:“射陽湖長三百里,闊三十里。”清《鹽城縣誌》亦記載:“射陽湖所從來久遠矣,湖最深且闊,能受諸州邑水,東走入海……”。
1128年,黃河奪淮後帶入大量泥沙,射陽湖羣淤塞速度顯著加快,湖面萎縮,演變成許多大小湖泊蕩地,但射陽湖仍深且廣。
1495年後,黃河淮河洪澤湖時常決堤,洪患不絕,洪水帶着大量泥沙侵入。
射陽湖漸淤,成為沼澤型湖泊。清末後,射陽湖區多數或淤為蕩灘,或墾為農田。射陽湖成為長條狀的河道型湖泊。
2018年“揚州發佈”報道稱寶應射陽湖並沒有消失,表示目前射陽湖水面約8平方公里,與解放初期相比整整縮小了130平方公里。 [1] 
2019年央視播放的《中國影像方誌》寶應篇也展示了射陽湖的面貌,但沒有就射陽湖的歷史變遷進行説明。 [1]  今天很多著名風景區就是射陽湖的殘跡,如興化的李中水上森林公園、建湖九龍口等都是曾經射陽湖的一部分。在清代射陽河經常被稱作“射陽湖”,這是因為射陽河是由射陽湖水沖蝕而成。 [1] 

射陽湖地理環境

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境內氣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適中,日照充足,年平均氣温14.4℃,降水量956毫米;物產豐富,五穀豐登,藕香蟹肥,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荷藕之鄉”、“生態之鄉”;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社會治安穩定。

射陽湖區域條件

有較好的區域條件。
西距寶應縣城20公里,東離鹽城機場60公里。水陸交通便捷,西臨京杭大運河和京滬高速公路,331省道、“丹寶明”公路穿境而過。
西去15分鐘可達京滬高速公路,東行10分鐘可達寧鹽淮高速公路。
距離上海、南京分別僅有4小時、2小時車距,距離揚州港鹽城港連雲港港分別僅有2小時車距。
周邊有淮安漣水國際機場、揚州泰州國際機場、鹽城南洋國際機場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