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建置沿革
編輯吳郡漢代
吳郡所轄屬縣: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婁縣(今江蘇省崑山市),由拳(今浙江省嘉興市) ,海鹽(東漢在今平湖市),餘杭(今浙江省杭州市),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富春(今浙江省富陽區),烏程(今浙江省湖州市),陽羨(今江蘇省宜興市),無錫(今江蘇省無錫市),毗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丹徒(今江蘇省鎮江市)。按後漢書郡國志,吳郡有安縣而無錢唐,但安縣所在不明。比照漢書地理志,可能就是錢塘,此處從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冊。
縣名 | 守尉治所 | 縣治位置 | 備註 |
吳郡郡治 | 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 | 本為吳國。 | |
上海市金山區至浙江省平湖市一帶 | 東漢永建(126-131)中,縣治又陷為湖(當湖),南遷至齊景鄉山旁(今乍浦九龍山) | ||
浙江省湖州市境內 | |||
餘杭縣 | 浙江省杭州市市區內 | ||
江蘇省常州市市區內 | 春秋時季札所居地。 | ||
江蘇省鎮江市境內 | |||
江蘇省鎮江市丹陽市境內 | |||
浙江省嘉興市境內 | |||
富春縣 | |||
邑。 | |||
江蘇省無錫市市區內 | 侯國。 | ||
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境內 | |||
吳郡孫吳時期
吳郡是孫吳都城之一。
[2]
黃武五年(226年)富春、錢唐、建德、桐廬、新昌、臨水、新城7縣移屬移屬東安郡,黃武七年(228年)郡廢復歸。
吳末領吳、嘉興、海鹽、富春、婁、錢唐、建德、桐廬、新昌、毗陵、武進、雲陽12縣及海昌屯田都尉。
附:毗陵典農校尉
約漢末吳初左右置吳郡西部都尉,以吳郡無錫縣以西4縣屬之,赤烏以前己改稱毗陵典農校尉。校尉治毗陵縣(今江蘇省常州市),轄毗陵、丹徒、曲阿、無錫4縣。漢末吳初時已廢無錫縣(不詳何時);嘉禾三年(234年)丹徒、曲阿2縣改名武進、雲陽。吳末時轄毗陵、武進、雲陽3縣。
郡治 | 縣名 | 今址(2013.1) | 隸屬郡國 | 備註 |
---|---|---|---|---|
吳縣 | 今江蘇蘇州市 | 吳郡(220-280) | 郡治所在 | |
今浙江嘉興市南 | 吳郡(220-280) | |||
今浙江平湖市 | 吳郡(220-280) | |||
富春縣 | 今杭州市富陽區 | 吳郡(220-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
今江蘇崑山市北 | 吳郡(220-280) | |||
今浙江杭州市 | 吳郡(220-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都尉治 | ||
今浙江建德市東梅城鎮 | 吳郡(225-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
吳郡(225-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
今浙江建德市西南 | 吳郡(225-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280) | |||
海昌屯田都尉 | 吳郡(220-280) | |||
今浙江富陽市南 | 吳郡(220-226)→東安郡(226-228)→吳郡(228-?) | |||
毗陵典農校尉 (毗陵縣) | 今江蘇常州市 | 吳郡(220-280) | ||
武進縣 | 今江蘇鎮江市東丹徒區 | 吳郡(220-280) | 東漢為丹徒縣,嘉禾三年(234年)改名。
[12]
| |
今江蘇丹陽市 | 吳郡(220-280) | 東漢為曲阿縣,嘉禾三年(234年)改名。 | ||
今江蘇無錫市 | 吳郡(220?-238?) | |||
説明:本表為吳國天紀四年(280)荊州各郡所轄的縣份,可參見〖孫吳行政區劃〗。 |
吳郡晉朝
吳郡南北朝
大明七年(463),改隸南徐州。次年復歸揚州。
大寶元年(550)二月,復改吳州為吳郡。
禎明三年(隋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廢吳郡,改吳州為蘇州。
吳郡隋唐時期
隋大業元年(605年),復改蘇州為吳州。大業三年,又改吳州為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定江南,改吳郡為蘇州。
唐乾元元年(758年),改吳郡為蘇州;又置浙江西道,蘇州隸浙江西道。
吳郡民族人口
編輯由於吳郡地區是原先會稽郡的統治中心,人口相對較為密集。東漢時期,吳郡人口達七十萬七百八十二。
東漢末年戰亂不斷,各地人口大大減少。南北朝時期,吳郡人口共四十餘萬,是南朝人口最多的郡之一。
- 參考資料
-
- 1. 建德令:吳分富春立。 《宋書 卷三十五 州郡志一 吳郡太守》
- 2. 東吳的首都很多 吳郡(蘇州),建業(南京,)南徐(鎮江) .三國武將吧.2008-11-04[引用日期2014-08-21]
- 3. 黃龍三年,由拳野稻自生,改為禾興縣。 《三國志 卷四十七 孫權傳》
- 4. 赤烏五年春正月,立子和為太子,大赦,改禾興為嘉興。 《三國志 卷四十七 孫權傳》
- 5. 嘉興令:此地本名長水,秦改曰由拳。吳孫權黃龍四年,由拳縣生嘉禾,改曰禾興。孫皓父名和,又改名曰嘉興。 《宋書 卷三十五 州郡志一 吳郡太守》
- 6. 本漢富春縣地,吳黃武四年分置建德縣。 《元和郡縣誌 卷二十五 睦州建德縣》
- 7. 桐廬令:吳分富春立。 《宋書 卷三十五 州郡志一 吳郡太守》
- 8. 本漢富春縣之桐溪鄉,吳黃武四年分置桐廬縣。 《元和郡縣誌 卷二十五 睦州桐廬縣》
- 9. 壽昌令:吳分富春立新昌縣,晉武帝太康元年更名。 《宋書 卷三十五 州郡志一 吳郡太守》
- 10. 黃初五年,又析富春縣置新城縣。 《太平寰宇記 卷九十三 杭州》
- 11. 新城令:浙江西南名為桐溪,吳立為新城縣,後並桐廬。晉《太康地誌》無。張勃雲:“晉末立。”疑是太康末立,尋復省也。晉成帝咸和九年又立。 《宋書 卷三十五 州郡志一 吳郡太守》
- 12. 嘉禾三年,詔復曲阿為雲陽,丹徒為武進。 《三國志 卷四十七 孫權傳》
- 13. 無錫令,漢舊縣。吳省。 《宋書 卷三十五 州郡志一 晉陵太守》
- 14. 縣省於吳置毗陵典農校尉時。 陳健梅《孫吳政區地理研究》,第66頁。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