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兩浙東路

鎖定
兩浙東路,古代行政區劃名。宋熙寧七年(1074年),分為兩浙路(憲司治越州)為東西路,兩浙東路轄越、婺、衢、明、台、處、温、七府(不同於上八府概念)。治山陰縣(今紹興市越城區),尋合為一,九年(1076年)復分,十年(1077年)複合。
中文名
兩浙東路
外文名
Zhejiang East
別    名
浙江東路
年    份
宋熙寧七年(1074年)
轄    管
越、婺、衢、明、台、處、温七州
組    成
分為兩浙路為東、西路
所在地
治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
複合時間
1077年

兩浙東路歷史沿革

北宋兩浙路治
北宋兩浙路治(3張)
建炎三年(1129年)分兩浙路置兩浙東、西二路,東路治越州,以越州、婺州、明州、温州、台州、處州、衢州來屬; 兩浙東路仍治越州山陰縣(今紹興市越城區)。兩浙東路轄紹興、慶元、瑞安三府及婺、台、處、衢四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廢兩浙東路入江淮行省(治江蘇揚州),後為江浙行省(治杭州)
兩浙東路 兩浙東路
紹興元年(1131)升越州為紹興府;
慶元元年(1195)升明州為慶元府;
鹹淳元年(1265)升温州為瑞安府。

兩浙東路行政區劃

州府軍
治所
轄境
屬縣
備註
紹興府
今浙江紹興越城區
今浙江紹興市、杭州市蕭山區、杭州市濱江區、杭州市錢塘區在錢塘江東側的全境、寧波餘姚市、寧波慈溪一部分。
注1:以上杭州三區,即錢塘江東側,原均為右單元格中的蕭山縣(或:蕭山縣級市)。新中國建國後,蕭山縣從紹興下轄劃於杭州,再從20世紀末至今逐步分劃成目前的三區。其中,錢塘區在錢塘江西側也有少量區域,這部分是本就屬於杭州府,但絕大部分面積是在錢塘江東側,即由蕭山縣中劃出。
注2:以上寧波兩縣級市,餘姚在新中國建國後,由紹興劃分於寧波。慈溪雖歷史長期屬於寧波,但原慈溪大部分區域被寧波主城區合併,現慈溪的重要平原、核心區域、大量是從餘姚劃分到慈溪的。
會稽縣:望,倚。
山陰縣:望,倚。
嵊縣:望。
諸暨縣:望。
餘姚縣:望。
上虞縣:望。
蕭山縣:緊。
新昌縣:緊。 [1] 
義安縣:初為諸暨縣楓橋鎮,乾道八年(1172)置義安縣,來屬紹興府;淳熙元年(1174)省入諸暨縣為楓橋鎮。
大都督府,會稽郡,鎮東軍節度。初為行在越州,紹興元年(1131)升為紹興府。
婺 州
今浙江金華婺城區
今浙江金華
金華縣:望,倚。
義烏縣:望。
永康縣:緊。
武義縣:上。
浦江縣:上。
蘭溪縣:望。
東陽縣:望。
上,東陽郡,保寧軍節度。
慶元府
今浙江寧波市區
今浙江寧波(除寧海縣外),舟山
鄞 縣:望,倚。
奉化縣:望。
慈溪縣:上。
定海縣:上。
象山縣:下。
昌國縣:望。初為"下州",紹興年間升為"望縣"。
望,奉化郡,奉國軍節度。初為明州,慶元元年(1195)升為慶元府。
瑞安府
今浙江温州鹿城區
今浙江温州
永嘉縣:緊,倚。
平陽縣:望。
瑞安縣:緊。
樂清縣:上。
上,永嘉郡,應道軍節度。初為温州,建炎三年(1129)降州格為"軍事州",鹹淳元年(1265)升為瑞安府、應道軍節度。
台 州
今浙江臨海市
今浙江台州及寧波市寧海縣
臨海縣:望,倚。
黃岩縣:望。
寧海縣:緊。
天台縣:上。
仙居縣:上。
上,臨海郡,軍事。
處 州
今浙江麗水蓮都區
今浙江麗水
麗水縣:望,倚。
龍泉縣:望。初為劍川縣,紹興元年(1094)仍更名為龍泉縣。
松陽縣:上。
遂昌縣:上。
縉雲縣:上。
青田縣:中。
慶元縣:中。慶元三年(1197)析龍泉縣置慶元縣,來屬處州。
上,縉雲郡,軍事。
衢 州
今浙江衢州市區
今浙江衢州
西安縣:望,倚。
禮賢縣:緊。初為江山縣,鹹淳三年(1267)更名為禮賢縣。
龍游縣:上。初為盈川縣,紹興元年(1131)仍更名為龍游縣。
信安縣:中。初為常山縣,鹹淳三年(1267)更名為信安縣。
開化縣:中。
上,信安郡,軍事。
參考資料
  • 1.    陳心榮,丁輝.浙江進士藏書史.合肥:黃山書社,201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