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東鄰城區,南部和錢塘江隔山相鄰,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島,西湖羣山以西湖為中心,由近及遠可分為四個層次。
[7]
西湖流域內年徑流量為1400萬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萬立方米。
[9]
西湖是一座設備齊全、管理完善的灌溉濟運水庫,通過河渠和閘門,為杭州市區及周邊農田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西湖還可以協助調節錢塘江的水位,防止城市內澇。
[16]
2007年,西湖所在的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2]
- 中文名
- 西湖
- 外文名
- The West Lake [3]
- 地理位置
- 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
- 氣候條件
- 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門票價格
- 免費(景區內部分景點需收費)
- 著名景點
- 斷橋
西湖形成演變
編輯西湖瀉湖成因説
民國十年(1921年),中國科學家竺可楨先生通過詳細的實地調查研究,認為西湖是一個瀉湖。竺先生以科學原理來解釋西湖的成因,這個觀點認為,西湖本為海灣,後由於江湖挾帶泥沙在海灣南北兩個岬角處(即今吳山和寶石山)逐漸沉澱堆積發育,最後相互連接,使海灣隔絕了大海而形成為瀉湖。地質工作者在杭州湖濱鑽孔時發現,地下深8~23米青灰色的黏土層裏有生活在海水中的孔蟲化石。
西湖的地形,南、西、北三面均為山所圍繞,唯有東面是一個沖積平原,所有泥土,統是錢塘江帶下的沉澱積成。大凡河流所帶泥沙到了河口,一部分就要沉下來。一則因為河流入海受了海水的阻力,速率減縮;二則因為海水含鹽分,鹽分能減少河水分子凝聚力。有了上述兩層原因,凡是長江大河,如埃及的尼羅河,印度的恆河,以及中國黃河、長江,到了入海地方,均成有三角洲。照這樣看來,杭州附近沖積平原,不過是錢塘江所在的一個三角洲。再進一層來考察西湖近旁的地質,就知道不但西湖東面有沖積土,就是西面也有沖積土。錢塘江初成時候的情形,一切沖積土尚未沉下來時,今杭州所在地方,還是一片汪洋,西湖也不過是錢塘江口左近的一個小小灣兒。後來錢塘江沉澱慢慢地把灣口塞住,變成一個瀉湖。
[15]
西湖築塘成湖説
西湖本與海通,這是古今比較一致的看法,自宋文帝時錢唐縣令劉道真在《錢塘記》所記,東漢時錢唐郡議曹華信為防止海水侵入,即招募城中士民興築了“防海大塘”,及成,“縣境蒙利”,因這個原因連錢唐縣治也遷來了,這就是今杭州市的前身,西湖從此與海隔絕而成為湖泊。此説為歷代學者所承襲,流傳下來。
西湖火山噴發成因説
西湖是因火山爆發﹑岩漿阻塞海灣而成為湖泊的。西湖南、西、北三面羣山懷抱,東面是平原,西北面的葛嶺、寶石山由火成岩中的流紋岩和凝灰岩構成。
在西湖邊的寶石山上存在着一條古代遺留下來的火山通道,經多年科學檢測,整個火山通道向南延向西湖,出露面積約2000平方米。有地質專家説,約在1.3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在西湖一帶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由於岩漿外流而使地殼內部空虛,最後火山口陷落成了窪地,這窪地就成了以後西湖的基礎。
[15]
西湖位置境域
編輯西湖水文特徵
編輯西湖匯水面積為21.22平方千米,流域內年徑流量為1400萬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萬立方米,水的自然交替為1次/年。西湖的湖體輪廓呈近橢圓形,湖底部較為平坦。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澗、龍泓澗、赤山澗(慧因澗)、長橋溪四條溪流。湖泊水位保持在黃海標高7.15米,±0.05米,最高水位7.70米,最低水位6.92米,高低相差50釐米。庫容量約1429.4萬立方米。湖泊平均水深為2.27米,最深約5米,最淺不到1米。湖泊年均湖面降水量562.9萬立方米。水系沖刷係數為1.49,當枯水季節閘門封閉時,流速等於0,即使是洪水時期,一般流速也只在0.05米/秒以下。西湖引錢塘江水,量約為1.2億立方米/年。
[9-10]
西湖流域特徵
編輯西湖地形地貌
西湖南、西、北三面環山,東鄰城區,南部和錢塘江隔山相鄰,湖中白堤、蘇堤、楊公堤、趙公堤將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島,西湖羣山以西湖為中心,由近及遠可分為四個層次,海拔高度從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疊疊山”的地貌景觀。西湖與羣山的第一層次相連,與後三個層次的距離,分別為1650米、3450米和5600米,在湖中看山景,仰角在5°以內。
[7]
西湖氣候特點
西湖地處中國東南丘陵邊緣和亞熱帶北緣,年均太陽總輻射量在100—110千卡/平方釐米之間,日照時數1800—2100小時,光照充足,年均氣温16.2℃,年均無霜期245天。常年四季分明,晴雨相間,冬、夏季風交替顯著,雨量充沛,年降水量約1500毫米,空氣濕潤。西湖生態系統可分為三個子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及濕地生態系統,以森林生態系統為主。
[8]
西湖水利工程
編輯杭州西湖在歷史是一座設備齊全、管理完善的灌溉濟運水庫,其灌溉效益的發揮和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着密切關係。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時查訪民情,得知下塘一帶一千多頃耕地都仰仗西湖水灌溉,但當年湖堤倒塌,湖水難以存蓄,農田連年乾旱。於是他在唐長慶三年(823年)帶人重修湖堤,建水閘,修渠道、管道和溢洪道,增加了蓄水量,完善了供水和防洪工程,形成人工水庫,並以江南運河為灌溉乾渠,與下游一些湖泊聯合使用,灌溉錢塘(今杭州市)、鹽官(今海寧縣)一帶土地千餘頃,為更好發揮西湖水利的效益,白居易親自制定了嚴密的管理制度:規定大雨季節要嚴密防範潰堤;水位過高時由預留的“水缺”泄水,再高時同時啓放水閘和水涵。
五代和北宋,對西湖進行了多次整治,其中以蘇軾主持的治理最為著名。蘇軾出任杭州知府時,湖中葑草繁茂,淤積嚴重。他調軍隊進行疏浚,並利用疏浚的葑草和泥土修建西湖風景堤。後人為紀念蘇軾的功績,將該堤稱為“蘇堤”,如今的蘇堤春曉仍然是西湖勝景。南宋時,杭州是都城,城區人口已超過50萬,居民用水仍取於西湖,有專門沉沙與淨化水的設施。當時城內河渠,既作為運河的輸水線路,又是京杭運河向城內的延伸,也取水於西湖。
元代以後,多次進行修治,其中以明代楊孟瑛主持的一次成效最為顯著。由於泥沙淤積,陸地繼續向大海推進,杭州城的地下水質逐漸淡化,西湖向城內供水作用減小。
西湖資源狀況
編輯西湖動物資源
西湖植物資源
西湖在石灰岩地區,發育着一些落葉闊葉樹種。西湖周邊羣山森林生態系統主要以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交林為主,間有亞熱帶常綠闊葉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等。西湖景區內種子植物物種共有184科739屬1369種,其中裸子植物7科19屬28種,被子植物150科675屬1273種,蕨類27科45屬68種。有國家一級保護珍稀植物浙江楠、野大豆、短穗竹等21種,國家二級保護植物63種。列為國家級或省級保護珍稀植物預備清單有浙江潤楠、堇葉紫金牛、線萼南蛇藤、脈葉翅稜芹、寒竹等5種。
[11]
西湖旅遊資源
【主詞條: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西湖十景 | ||||
— | — | |||
新西湖十景 | ||||
— | — | |||
三評西湖十景 | ||||
— | — |
西湖歷史文化
編輯西湖軼事傳説
相傳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裏,哪裏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鬆,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
[13]
西湖詩詞
詩詞 | 作者 |
---|---|
《錢塘湖春行》 | 白居易 |
楊萬里 | |
歐陽修 | |
蘇軾 | |
《定風波·千古風流阮步兵》 | 蘇軾 |
《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 蘇軾 |
蘇軾 | |
《採桑子·西湖四詠》 | 厲聲教 |
《西江月·風月亭危致爽》 | 辛棄疾 |
辛棄疾 |
西湖文學作品
- 參考資料
-
- 1. 杭州: 西山森林公園初亮相 .浙江日報[引用日期2019-08-21]
- 2. 5A級景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引用日期2019-03-10]
- 3. 西湖英文介紹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引用日期2021-01-08]
- 4.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引用日期2023-03-11]
- 5. 杭州西湖 - .生態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3-11]
- 6. 人文天下:2019年:第14期:11.
- 7. 杭州西湖 .暢遊絲綢之路[引用日期2023-03-11]
- 8. 瞰中國|杭州美景扮冬日 生機勃勃 .新華社新媒體[引用日期2023-03-11]
- 9. 重遊運河圖二十九—杭州 .央廣網[引用日期2023-03-11]
- 10. 風景|杭州西湖 .遇見職院[引用日期2023-03-11]
- 11. 杭州必玩景點有哪些 .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3-11]
- 12. 咸豐縣百年以上古樹名木620株 .湖北日報搜狐號[引用日期2023-03-11]
- 13. 平凡著. 斜風疏雨[M]. 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 2018.08:140.
- 14. 楊建飛. 興趣學素描風景[M]. 北京:中國書店, 2017.05:60.
- 15. 陳君慧編著. 中國地理探秘 第1冊[M].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3.01:165-166.
- 16. 中國古代水利工程——杭水利水電行業門户網站 .州西湖水利|水利水電網 |[引用日期2023-03-1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