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殘丘

鎖定
殘丘是指準平原上殘留的孤立山丘,是由山地或高地經外力長期剝蝕而成。其高度不大,一般由硬岩層組成。 [1] 
準平原是侵蝕旋迴老年期的產物,它的形成過程是在地殼相對穩定的條件下河谷受河流側蝕作用而逐漸展寬;山坡因風化作用和流水沖刷而高度降低,坡度變緩。 [2] 
不同類型的殘丘的研究可作為不同地區古生界潛山油氣勘探的新領域,並且值得深入研究與探索。
中文名
殘丘
外文名
monadnock
類    屬
蝕餘山的一種
特    徵
高度小,多由堅硬的岩層構成
舉    例
江蘇徐州附近典型的準平原上
應    用
油藏勘探開發等

殘丘概念

殘丘是蝕餘山的一種,是指準平原上殘留的孤立山丘。 [3] 

殘丘特點

殘丘是山地或高原經長期風化,侵蝕後殘留而形成的孤立山丘。其高度小,多由堅硬的岩層構成。 [4] 
遠離河流侵蝕而殘留的殘丘稱遠隔殘丘,因耐抗侵蝕而殘留的殘丘稱硬巖殘丘。成羣散在的殘丘稱為殘丘羣,而成線狀排列的殘丘稱為殘丘列。 [5] 
在地震剖面上有三種古殘丘的基本形態:即丘狀、平台狀和大斜坡。實際上丘狀與平台狀在不同方向可以相互轉換,平台狀的第一個方向可以是丘狀,丘狀的某一個方向可能是平台狀。 [6] 
在乾旱半乾旱地區,還存在一種由風蝕作用引起的風蝕殘丘。風蝕殘丘是風蝕谷經長期風蝕,不斷擴展,使風蝕谷之間的地面不斷縮小而成為島狀高地或孤立小丘。其常成羣或呈帶狀分佈,丘頂以平頂的較多,亦有尖峯狀的,高度一般為10~30米。青海柴達木盆地中的風蝕殘丘多數在數米至30米之間。 [7] 

殘丘研究與運用

①基於塔里木盆地輪古地區奧陶系鷹山組風化殼岩溶古地貌精細刻畫,對岩溶殘丘規模、數量及控儲特徵進行了量化研究。首先應用“印模法”及殘丘體積計算公式,刻畫了各級岩溶微地貌,對岩溶殘丘的數量、相對幅度、面積、體積等參數進行定量評價,分析殘丘不同部位儲集層發育情況。輪古地區風化殼岩溶高差範圍約140~160 m,厚度由岩溶高地向斜坡和階地減小;共識別出各類殘丘252個,Ⅰ、Ⅱ類殘丘雖數量較少,但總體體積大,為有利的儲集層發育區;殘丘與現今構造高點重合率高(96.42%),後期構造運動基本未改變殘丘形態,具備良好的成藏條件;岩溶殘丘主體部位洞穴型、裂縫孔洞型、孔洞型和裂縫型儲集層均有發育,且優質儲集層發育厚度較大,各項儲集層參數優於殘丘翼部,殘丘相對幅度與單井產量具正相關性,殘丘規模和部位與產量關係密切。 [8] 
②為了探討鄂爾多斯盆地演武油田長3油層段相對優質儲層富集規律,併為同類型油藏勘探開發提供借鑑依據。相關研究學者從研究區長3油層段砂岩儲層的沉積背景、成岩作用和微觀特徵入手,運用古地貌恢復等方法,對古地貌單元中鄰近不整合面的斜坡和殘丘帶的儲層發育特徵進行了重點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區延長組古暴露面上發生的下滲大氣水對不整合面之下儲層進行的溶蝕改造最為強烈,是形成相對優質儲層的關鍵因素,有利於油氣充注成藏。古地貌單元中的斜坡和殘丘帶是優質儲層的勘探評價有利區帶。 [9] 
參考資料
  • 1.    王貴賢.國土工作手冊:山東人民出版社,1988:420
  • 2.    地質礦產部地質辭典辦公室編輯.地質大辭典(一)普通地質 構造地質分冊 上冊:地質出版社,2005:64
  • 3.    上海辭書出版社.辭海 地理分冊 中國地理: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31
  • 4.    楊展覽,李希聖,黃偉雄主編.地理學大辭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224
  • 5.    沙學浚主編.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 第十一冊 地理學: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4:229
  • 6.    姜鴻,陳立官課題負責;陳立官,王勤江,雷三多主研,非構造裂縫理論在川南上三疊統找氣中的應用,四川石油理局川南礦區成都理工學院石油系,1997.03,第28頁
  • 7.    上海辭書出版社.地理學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2
  • 8.    張雲峯, 譚飛, 屈海洲,等. 岩溶殘丘精細刻畫及控儲特徵分析——以塔里木盆地輪古地區奧陶系風化殼岩溶儲集層為例[J].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17(5).
  • 9.    侯長冰, 郭杜凱, 楊琦,等. 演武油田長3油層段優質儲層特徵及預測[J].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科版), 2017(4):460-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