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山區

(上海市轄區)

編輯 鎖定
金山區隸屬於上海市,是上海西南部遠郊,位於中國長江以南、黃浦江上游南岸,東與奉賢區接壤、北與松江區青浦區為鄰,西與浙江平湖嘉善交界。全境地勢低平,地面高程自北西至東南略有升高。河流屬黃浦江水系,源出浙江天目山區。全區總面積613平方千米 [43]  ,轄有1個街道、1個工業區、9個鎮 [5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金山區常住人口為822776人。 [41] 
金山古稱海鹽,別稱柘湖、康城、前京、苧城、鸚鵡洲、雲間等。上海市中部有一條偏西北——東南走向的遠古時代的自然堤,謂之岡身,即從金山開始、行經奉賢、閔行、嘉定等一線。在金山漕涇有唯一遺址,為區級文物。另境內有馬家浜文化和良諸文化多處。
2020年,金山區生產總值完成828.6億元,下半年累計增速5.1%,較上半年提升5.8個百分點。 [42]  [59] 
中文名
金山區
外文名
Jinshan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10116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上海市、杭州灣北部
面    積
613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1個工業區、9個鎮
政府駐地
山陽鎮金山大道2000號
電話區號
021
郵政編碼
201599(朱涇)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朱涇東林寺
楓涇古鎮
廊下生態園
城市沙灘
金山嘴 展開
著名景點
朱涇東林寺
楓涇古鎮
廊下生態園
城市沙灘
金山嘴
金山三島 收起
火車站
金山北站金山衞站金山園區站亭林站
車牌代碼
滬C
地區生產總值
828.6 億元(2020年)
人    口
822776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金山區歷史沿革

編輯
金山區在上海市的位置圖 金山區在上海市的位置圖
金山區古屬海鹽,別稱柘湖、康城、前京、苧城、鸚鵡洲等。
春秋時,金山地處吳、越交會,戰國時吳、越交戰頻繁,縣境隸屬屢變。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前後,吳王夫差敗越,金山歸吳,周元王三十年(前490年),勾踐被釋返國,縣境復入越。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威王興兵敗越,金山屬楚。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金山設海鹽縣。《上海通志》大事記記載:“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今金山東南甸山一帶設海鹽縣城,為上海地區首個縣治。”
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金山縣,隸屬江蘇省松江府
民國元年(1912年),金山成立軍政分府,隸江蘇省。民國三年(1914年),設滬海道於上海,金山隸滬海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滬海道,隸江蘇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金山區屬江蘇省第四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管轄。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改隸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1月5日,日軍在金山衞登陸,縣城淪陷。金山縣政府流亡於江浙邊境,隸江蘇省江南行署。日軍組織“金山區維持會”。
金山區
金山區(9張)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成立偽縣政府,隸汪偽國民政府轄下江蘇省。民國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1942年至1943年),日偽“清鄉”,金山縣政府改為金山縣特區公署,由駐嘉興日軍控制。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金山縣仍隸江蘇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5月13日,金山區解放。1949年5月15日,成立金山縣人民政府,隸江蘇省。1958年3月,松江專區撤銷,金山縣改隸蘇州專區;1958年11月,金山縣劃歸上海市。 [5] 
1997年,金山撤縣建區,成立金山區。

金山區行政區劃

編輯

金山區區劃沿革

金山區區位優勢圖 金山區區位優勢圖
清雍正四年至宣統三年(1726年至1911年),鄉、保、區、圖建置保持從婁縣析出時的原狀未變,金山區計5個鄉,8個保,20個區,125個圖;包括朱涇、張堰、呂巷、幹巷、松隱5個鎮,韓家塢、楊巷、興塔、北倉、西倉、舊港、南陸、姚家廊下、二龍廟9個市。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2月,將32個鄉、鎮合併為17個鄉、鎮:朱涇鎮、張堰鎮、呂巷鎮、金衞鎮、松隱鎮、秀州鄉、大茫鄉、興塔鄉、泖港鄉、幹巷鄉、廊下鄉、胥泖鄉、黃公鄉、太平鄉、查山鄉、錢圩鄉、潦北鄉。各地政務繁簡及經濟、交通等因素,將鄉鎮分為甲、乙兩等。朱涇鎮為縣治所在地,張堰鎮、呂巷鎮為縣經濟重心,金衞鎮和松隱鎮為軍事交通要地,列為甲等;其餘12個鄉列為乙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4月,將17個鄉、鎮合併為9個鄉、鎮,即朱涇、張堰、呂巷、松隱、金衞5個鎮和幹巷、廊下、秀泖、泖港4個鄉。
1949年,解放前夕,又析張堰、金衞兩鎮部分地域設錢圩鄉。
1949年5月,金山區解放。縣人民政府下轄朱涇、張堰兩鎮和泖港、秀泖、呂巷、松隱4個辦事處。朱涇鎮人民政府轄10個保;張堰鎮人民政府轄24個保;泖港辦事處轄11個保;呂巷辦事處轄17個保;松隱辦事處轄17個保;秀泖辦事處轄11個保。金山區共90個保,1817個甲。1817年8月設金衞辦事處。 [5] 
上海金山區地圖 上海金山區地圖
1996年,全縣轄15個鎮、1個鄉:朱涇鎮、楓涇鎮、興塔鎮、新農鎮、松隱鎮、亭林鎮、朱行鎮、漕涇鎮、山陽鎮、金山衞鎮、張堰鎮、錢圩鎮、廊下鎮、呂巷鎮、幹巷鎮、朱涇鄉。縣政府駐朱涇鎮
1997年,根據國務院1997年4月29日批覆文件(國函[1997]29號),撤消金山縣,設立金山區,以原金山縣的行政區域為金山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金山衞鎮 [37] 
2001年,全區轄1個街道、14個鎮:石化街道、朱涇鎮、楓涇鎮、興塔鎮、新農鎮、松隱鎮、亭林鎮、朱行鎮、漕涇鎮、山陽鎮、金山衞鎮、張堰鎮、廊下鎮、呂巷鎮、幹巷鎮。
2005年末,全區轄1個街道、9個鎮:石化街道、楓涇鎮、朱涇鎮、亭林鎮、漕涇鎮、山陽鎮、金山衞鎮、張堰鎮、廊下鎮、呂巷鎮。
2012年,全區轄1個街道、1個工業區、9個鎮:石化街道、金山工業區、朱涇鎮、楓涇鎮、張堰鎮、亭林鎮、呂巷鎮、廊下鎮、金山衞鎮、漕涇鎮、山陽鎮。2012年,全區轄87個居民委員會、124個村民委員會。
2018年,全區轄104個居民委員會、124個村民委員會 [6] 

金山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金山區轄有1個街道、1個工業區、9個鎮:石化街道金山工業區朱涇鎮楓涇鎮張堰鎮亭林鎮呂巷鎮廊下鎮金山衞鎮漕涇鎮山陽鎮 [54]  區政府駐地金山大道2000號。

金山區地理環境

編輯

金山區位置境域

金山區地處東經121°~′121°25′,北緯30°40′~30°58′,東鄰奉賢區,西與浙江省平湖市、嘉善縣交界,南瀕杭州灣,北與松江區、青浦區接壤。區域東西長44千米,南北寬26千米,總面積586.05平方千米 [7] 

金山區地形地貌

金山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南翼,太湖流域碟形窪地東南端。全境地勢低平,地面高程自北西至東南略有升高,河渠交織成網。縣境地貌經歷了燕山晚期地質運動、新生代古氣候冷熱交替變化以及300萬年來地殼的緩慢沉降,從而在前第四紀地層的基底上堆積了厚0~285米不等的鬆散岩層,造就了現今的地貌形態。根據地貌形成的外動力過程、成因及其形態,可分為湖沼窪地、湖積平原、瀉湖平原、濱海平原、潮坪,以及剝蝕殘丘6個地貌單元。 [8] 

金山區地質

金山區境內地表除有幾個小殘丘如秦山、查山和杭州灣水域中的金山三島外,均為廣厚的第四紀疏鬆層覆蓋。 [9]  大地構造屬揚子準地台浙西~皖南台褶帶上海台陷金山~南匯隆褶斷束的西南部分。境內斷裂構造主要有北東向、北北東向和北西向三組。其中以北東向斷裂最為發育,燕山期有強烈活化,控制岩漿岩的噴發、侵入和構造火山盆地的形成;北東向斷裂形成於燕山晚期,破壞和改造了北東向斷裂,構成呂巷斷凸的北東邊界;北西向斷裂多為上述兩組斷裂的配套部分。本縣基岩地形總體上呈現南東高、北西低的傾斜狀態,就是由於受北東向斷裂錯動,自南東向北西大體作階梯狀下降的結果。 [10] 

金山區氣候

金山區屬北亞熱帶季風地區,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156.7毫米,汛期降雨量佔全年的68.3%,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本區的梅雨期,常年平均降雨量226.6毫米。每年影響金山的熱帶氣旋平均有2個,多發生在7、8、9三個月。 [11] 

金山區水文

金山區內河流屬黃浦江水系,源出浙江天目山區。經嘉善、平湖兩縣入境,匯入黃浦江出海。黃浦江,位於縣境之北,其水源由園泄涇、斜塘(均在松江縣境)及大泖港三支合成。金山處於黃浦江上游支流段,西部骨幹河道為過境浙水入浦的通道,以東西向為主;東部骨幹河道通浦納潮,以南北向為主。全縣計骨幹河道42條(段),總長312.74千米。鄉、村支河縱橫密佈,總長3407.7千米(村以下小河不計在內),平均每平方千米內有河道長度6.8千米。東南多小河,密度較高,每平方千米河道長度在7~10千米之間;西部多大河,密度較低,在3.2~3.7千米之間。 [12] 

金山區自然資源

編輯

金山區礦產資源

金山區張堰附近藴藏有以銅為主,包含有等多金屬伴生礦體。張堰礦區位於張堰鎮附近,礦體埋深在負200米至負400米之間,礦體主要產於角巖系所夾的石榴石—透輝石矽卡巖中,按其產狀及與圍巖關係分似層狀、透鏡狀與脈狀3類。礦體中主要組份分佈較均勻,銅平均品位1.31%,已具中型規模銅礦牀;伴生的銀儲量可達大型礦牀的規模,而金、鋅、等多種金屬,亦有一定儲量。金山區非金屬礦藏主要為耐火粘土、陶瓷及耐酸材料高嶺土,在秦山露頭地區可見。 [13] 

金山區動物資源

金山區風景 金山區風景
金山區境內家畜有牛、羊、豬、兔等。耕牛有黃牛、蕩腳牛、水牛等。豬是主要家畜,楓涇豬是地方優良豬種。羊有山羊、湖羊。兔,歷來飼養肉用白兔。人工飼養的禽類有雞、鴨、鵝和鴿、鵪鶉、鸕鷀等。有淡水魚60餘種。其中鯉、鯽為天然水域和養殖水域中的優勢種羣;青、草、鰱、鱅、鯿為內塘和河溝養殖的主要品種。此外尚有鱖魚、鳥鱧、鱸魚、塘鱧魚、銀飄魚、翹嘴紅鮊、餐條魚、鰟鮍魚、黃魚、鯰魚、銀絲魚、肉鰣魚、黃鱔、鰻鱺、泥鰍及蚌、田螺、蝦、蟹、龜、鱉、蚌珠等。海水水產主要有馬交魚、黃魚、帶魚、鰳魚、梅童魚、銀魚、鳳鱭魚、箬塌魚、竹莢魚、白蝦、海蜇等。 [14] 

金山區植物資源

金山區糧食類作物有稻米(分粳、秈、糯)、麥(分大麥、小麥、元麥)、玉米、高粱、蠶豆、豌豆、赤豆。纖維類主要為棉花、苧麻。少量種植黃麻、黃草、棕櫚。油料類主要為油菜籽,次為大豆、芝麻、蓖麻。蔬菜類栽培品種分屬17個科,50多個屬,57個種類,270多個品種。主要菜種有:青頭菜、瓢羹白菜、大白菜、油塌菜、菠菜、蘿蔔、萵苣、辣椒、茄子、冬瓜、生瓜、夜開花、茭白、絲瓜、韭菜、大蒜、豇豆、莧菜、茼篙菜等。樹木有80餘品種。用材樹種,有水杉、池杉、落羽杉、樟樹、白榆、銀杏、朴樹、合歡樹、槐樹、懸鈴木、麻櫟、重陽木、臭椿、泡桐、刺槐、杞柳、櫸樹、楝樹、桑樹、楊樹等。觀賞樹種有雪松、黑山松、華山松、側柏、羅漢松、女貞、棕櫚、黃楊、檜柏、龍柏、紫藤等。花卉有廣玉蘭、桂花、牡丹、月季、山茶、杜鵑、臘梅、天竺、菊、蘭、荷花、雞冠花、石蒜、美人蕉等。
野生藥材主要有:金錢草(活血丹)、蛇莓、野薔薇根、扁蓄、槓扳歸、虎杖、茅莓、龍葵、牛膝、酢醬草、馬齒莧、雞眼草、田皂角、半邊蓮、紫花地丁、地錦草、澤漆、小青草(爵牀)、車前草、仙桃草(蚊母草)、水苦買、墨旱蓮(鱧腸)、蒲公英、鼠鼬草、蒼耳、馬蘭、小薊草(刺兒菜)、天名精、野菊花、苘麻、血見愁(鐵莧菜)、豬殃殃、葎草、馬鞭草、薺菜花、田字草、蔊菜、鴨跖草、抱石蓮、構棘、單葉牡荊、常春油麻藤、雲台南星、威靈仙、紅楠、多莖鼠鼬、柃木等。栽培藥材主要有靈芝、瓜婁、益母草、桑枝、地膚、合歡、女貞子、接骨木、雞冠花、透骨草等。家、野兼有藥材主要有:紫蘇、稀籤草、藿香、牽牛子等。 [15] 

金山區人口

編輯
至2017年底,全區户籍人口52.23萬人,其中城鎮260965人、鄉村261353人;男性25.93萬人,女性26.30萬人;總户籍數184934户,平均每户近2.82人。全區來滬人員登記總數329775人。 [16]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金山區常住人口為822776人。 [41] 

金山區政治

編輯
中國共產黨金山區委員會
書記
副書記
區委常委
金山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任
副主任
金山區人民政府
區長
李澤龍 [17]  [47] 
副區長
邱運理、何冬賓、張玉學、曹婕、蔡寧、翟金國、葛鈞 [49]  [5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金山區委員會
主席
劉豫峯
副主席
張斌、李士權、袁曉英(不駐會)、胡軍(不駐會)、樊文軍(不駐會)
參考資料: [18-21]  [45] 

金山區經濟

編輯

金山區綜述

2016年,金山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22.9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上海石化完成工業增加值265.4億元,增長3.9%;屬地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57.5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2.5%。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全年財政總收入、區級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完成366.8億元、86.6億元,分別增長7.7%、32.2%。
2016年,金山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量保持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3.3億元,同比下降4.1%,其中工業投資完成93.1億元,同比增長0.1%;基礎設施投資完成32.7億元,增長16.2%。 [22] 
2019年,在外部經濟形勢嚴峻複雜的背景下,全區經濟呈現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發展態勢。金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7.1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高於全市GDP增幅1.1個百分點,增速在16個區中排名第一,形成“穩、強、優、快”的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4] 
2020年,金山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828.6億元,下半年累計增速5.1%,較上半年提升5.8個百分點。財政總收入完成466.3億元,其中區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26.3億元,下半年平均增速37%,較上半年提升49.7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6.5億元,同比增長5%,首次突破300億元大關。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86.1億元,下半年累計增速5.9%,較上半年提升21.8個百分點。 [42] 

金山區第一產業

2016年,金山區實現農業總產值30.89億元,同比下降11.5%。糧食總產量達到15.6萬噸,下降21.3%。其中,夏糧產量2.74萬噸,下降52.7%;秋糧產量12.86萬噸,下降8.3%。糧食播種面積35.39萬畝,下降16.9%,棉花播種面積828畝,下降34.7%;油菜籽播種面積5119.97畝,下降9.2%。全區現有二麥高產創建示範點41個,二麥高產創建面積3.5萬畝,佔全區二麥種植面積的27.2%;現有水稻高產創建示範點188個,水稻高產創建面積5.5萬畝,佔全區水稻種植面積的24.5%,為糧食生產的穩定打下良好基礎。
2016年,金山區蔬菜播種面積18.41萬畝,下降3.2%,總產量41.79萬噸,下降1.6%。西瓜播種面積5022.1畝,下降50.8%,西瓜總產量9794.02噸,下降55.8%;甜瓜播種面積2214.6畝,下降35.6%,產量3495.41噸,下降35.1%。全區完成新增造林面積266.7公頃,同比增長8.4%;幼成林撫育面積4294.8公頃,同比增長5.9%;零星植樹4.09萬棵,下降14.4%。畜牧業方面,生豬出欄16.19萬頭,下降47.4%;家禽出欄546.32萬羽,下降13.4%;禽蛋產量8092.8噸,下降14.7%;牛奶產量2萬噸,增長6.1%。漁業生產方面,水產總產量合計9251.5噸,下降2.3%。其中近海產量270噸,下降1.5%;淡水產量8981.5噸,下降2.4%。 [22] 
2020年1月2日,金山區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3] 

金山區第二產業

2016年,金山區在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1563.5億元,同比下降5.4%;屬地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產值957.4億元,同比增長1.3%;上海石化完成產值573.0億元,同比下降14.5%。工業園區完成產值859.5億元,同比上升2.1%,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比重達到89.8%;三資企業產值完成390.2億元,同比增長3.7%。
2016年,金山區完成建築產值112.9億,較2015年同期增長6.8%。建築房屋施工面積194萬平方米,上升16.6%;建築業工程數2280個,下降6.8%;房屋竣工面積45.8萬平方米,下降24.8%。 [22] 

金山區第三產業

2016年,金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14.0億元,同比增長11.3%。全區進出口商品總額532億元,同比增長5.3%,其中,出口商品總額287億元,同比增長7.9%。全年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8億元,同比增長10.7%,接待遊客650萬人次,同比增長17.8%。金融系統存款餘額1174.8億元,比年初增長16.9%,其中居民儲蓄543.0億元,比年初增長8.5%;各項貸款餘額775.4億元,比年初增長7.9%,其中個人住房貸款215.0億元,比年初增長62.3%。全區招商引資批准項目數120個,實現合同外資(含增資)3.4億美元,同比下降9.0%。 [22] 

金山區社會事業

編輯

金山區科學技術

2016年,金山區9家企業獲批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成功推薦47個項目獲得上海市創新資金項目認定,共獲得市科委財政資助510萬元;成功推薦20個項目獲得市高轉化項目認定;成功推薦9個項目入圍本年度市科學技術獎初評名單;開展了2016金山區創新創業大賽。
2016年,金山區58家企業獲批貸款2.37億元。推薦46個項目申報2016、2017年度張江專項發展資金,項目總投資47654.78萬元,申請市區兩級專項資金14691.7萬元,其中市級資金7345.85萬元,區級配套資金7345.85萬元。共有31個項目獲得張江專項發展資金市級資助5024萬元,區級配套資金4974萬元共有609家企業納入張江高新區金山園統計範圍內,規模以上企業156家。
2016年,金山區指導8家企業獲批市專利試點示範企業;指導楓涇工業區完成市知識產權示範園區驗收;8家企業入選區專利示範企業,14個項目被認定為區專利新產品;1至12月份,全區專利申請總數為5287件,其中發明為1676件,發明專利申請同比增長33%;授權總量為2651件,其中發明為351件,發明專利授權同比增長11%。 [22] 

金山區教育事業

截至2015年底,金山區共有小學28所,在校學生24968人;中學32所,在校學生24527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階段升學率98.15%,本年秋季高考本科錄取率89.55%,本科錄取1442人(另春季高考本科錄取47人,全年高考本科錄取率89.84%)。 [22] 

金山區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底,金山區共開展各類羣眾文化活動,羣文活動參與115萬人次;共舉辦各類展覽463場,觀眾32.22萬人次;全年創作羣文作品67個。 [22] 

金山區醫療衞生

2016年,金山區共完成“1+1+1”簽約73575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57734人,簽約率61.77%;開具長處方12369人次、延伸處方616人次。完成44家社區門診手術室規範化建設和78家村衞生室污水處理改造。共完成大腸癌初篩24280人,初篩陽性5579人;完成60歲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種5927劑次。組建金山醫院-金衞社區聯合病房。建立了以石化新城為中心、3個健康自管小組、3個健康學校、1個健康企業和1條參觀線路的“3+3+1+1”接待模式。九是推動醫養結合,在金衞、張堰、山陽社區增設老年護理牀位,新增3家養老院內設醫療機構,設置居家舒緩療護病牀85張。全區擁有醫療機構259所。門、急診690.64萬人次,出院病人8.38萬人次,病牀使用率96.15%。 [22] 

金山區體育事業

2016年,金山區舉辦第二屆市民運動會,競賽板塊共33個大項,賽事近538場次,參與人次達54萬。組織參加上海市第二屆市民運動會36個項目的單項賽及25個大項的總決賽。對外開放游泳場所共有10家,接待泳客共計24.5萬人次。學校體育設施開放率為93.4%,室內場館開放15所。註冊運動員466人,校園足球聯盟註冊運動員758人,市學生運動會補註冊運動員338人。舉辦全國青少年排球邀請賽、金山城市沙灘鐵人三項賽、光明地產2016上海金山廊下鄉村田園半程馬拉松賽等賽事,承辦2016年上海市學生運動會毽球比賽、2016中國(上海)國際青少年校園足球邀請賽決賽及閉幕式等大型賽事活動。輸送拳擊運動員胡建關獲得里約奧運會入場券並獲得拳擊季軍。楓涇中學在2016年匈牙利世界毽球公開賽獲得女子團體亞軍,女子個人第五,男子團體第八。興塔小學在2016年“美國杯”足球邀請賽U11女子組別獲得亞軍。亭新中學女子曲棍球在2016年全國曲棍球錦標賽獲得冠軍。2016年度共參加了市級以上賽事60多次,總計獲得世界級2個第二名,1個第三名。打造青少年足球精英基地,建立U9-U16每個年齡男女隊伍共12支,運動員240人,教練員20人。區社體中心場館平均每天接待300人次,總人次在9萬以上。金山區正常運行的體育彩票銷售點為58家,截止12月底已完成銷售額6449.69萬元,其中競猜票銷量2420.15萬元,樂透銷量3718.71萬元,即開票銷量310.83萬元。 [22] 

金山區社會保障

金山區圖片
金山區圖片(8張)
2016年,金山區人均可支配收入35602元,同比增長10.1%。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8333個,淨增就業崗位4968個。城鎮登記失業5224人,控制在市政府下達的指標6390人以內;扶持和幫助420家各類創業組織成功創業,其中,幫助青年大學生成功創業297人;組織職業技能培訓9314人,組織農民工技能提升培訓7314人,組織農民工創業培訓277人。
2016年,金山區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8.05萬人,其中,享受養老待遇5.68萬人,人均月養老金860.61元;參加城鄉居民醫保16.32萬人,互助幫困計劃1062人,鎮保門急診統籌3.096萬人;全區122家村衞生室實現定點醫保聯網結算;為3.4688萬人次發放失業保險金4723萬元;受理工傷認定申請2459人,同比下降6.61%;其中建築業受理工傷認定41人;受理勞動能力鑑定申請2209人,同比下降4.83%。
2016年,金山區對城鄉低保、重殘無業、農村五保等對象實施生活救助11.7萬人次、7238.8萬元,醫療救助2.8萬人次、1659.8萬元;下撥市區兩級臨時救助資金288.4萬元;開展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辦理0.84萬餘人、累計1975萬元。2016年元旦春節幫困送温暖活動惠及各類救濟救助對象7.07萬人次(含送崗位)3862.9萬元。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實時結算了2.21萬人次496.01萬元醫療救助金。累計接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廉租房、醫療救助等經濟核查8550份。加強宣傳,發放市民防災減災資料1萬餘份。實施社區市民綜合幫扶共幫扶困難羣體累計2400.03萬元,其中個案4029例、2273.28萬元,項目2376例、126.75萬元。
2016年,金山區新建成12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及助餐點16個、內設醫療機構4家;已設置老年睦鄰點84個、累計達到185個、完成年度任務的106%,科技助老覆蓋9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300%;困難老人高齡津貼歸併入市老年綜合津貼制度並平穩實施,為區域內10萬餘名老人申辦了新版敬老卡。
截止2016年12月,金山區新增廉租房租金配租42户,租金配租累計在冊享受家庭252户。基本完成2014年批次共有產權住房(經濟適用住房)簽約入住工作。完成動遷安置房竣工面積78萬平方米,其中包括2016年區重大工程和實事項目44萬平方米保障房建設。 [22] 

金山區交通

編輯
金山區有A4、A5、A6、A7、A8和A30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形成交通網絡和區域大交通格局,成為聯結上海與浙東、浙西地區的橋頭堡和杭州灣產業帶的組成部分。現有的滬杭鐵路和在建的滬杭甬鐵路客運專線貫穿金山區北部地區。滬杭鐵路金山區支線(上海軌道交通22號線)由上海南站站至金山區衞站,全長約56.4千米,已於2012年10月16日開始正式運行,直達約半小時。
金山區內滬杭鐵路、金山區鐵路支線和亭衞公路、新衞公路橫貫南北,320國道穿越東西。上海金山區車客渡碼頭的建立。

金山區民俗文化

編輯

金山區綜述

金山區早在6000多年前就已經成陸。楓涇、金山區衞、朱涇三大古鎮都已經有800多年曆史,楓涇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金山區是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中國故事之鄉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金山區農民畫被譽為“世界藝術珍品”,金山區黑陶被冠以“黑珍珠”的美譽。

金山區方言

金山話,是一種吳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

金山區戲劇

金山區民間藝人組織小戲班,民國十四年(1925年)前後,紹興戲(越劇)、常錫文戲(錫劇)、京戲(京劇)等劇種逐漸在縣內流行。民國十五年(1926年),東新鎮(新農地區)沈慶芳等組織“感化社”,用文明戲形式,演出《妻黨同惡報》、《王小二過年》等勸人為善劇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張堰鎮有專唱京戲的票友組織票房,自娛或客串演出。廊下泖上(今中豐村)吳欽明等組織戲班,在金山區、平湖兩縣集鎮演出《白蛇傳》《玉堂春》等劇目。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朱涇鎮有平劇京戲愛好者組成平劇研究社。

金山區民俗

龍燈
龍燈扎制技藝精湛,龍頭扎制五彩,龍身一般7~13節不等,都為單數。龍身用印上彩鱗的布或綢連接起來,每節點燭。龍尾用棕皮紮成。另外還有小型的草龍、布龍等。
花燈
花燈有提燈、挑燈、轉燈等,大多製成花籃形,也有製成花形的。轉燈是在花籃底部裝上木製的燈託,把花籃固定在燈託上,舞者手握燈託,花籃可以隨意轉動。
走馬燈
一般在紙糊花燈裏置一輪,上貼紙剪的人馬等圖案,輪下燃燭或燈,使輪和紙像轉動,顯示出各種畫面。
風箏
又稱紙鳶、鷂子。根據鳥、獸、蟲、魚等動物形態扎骨架,再糊以薄紙,上繪圖彩。有的風箏裝有哨子,在空中可發出響聲。

金山區風景名勝

編輯
古岡身遺址
楓涇古鎮 楓涇古鎮
位於漕涇鎮沙積村2140號,距漕涇鎮東北約1.5千米處,是上海西部古海岸線的遺蹟,是在海浪作用下由死亡的海生貝類生物殼體和沙積聚而成的沙脊。
古海塘遺址
金山古海塘位於上海市西南杭州灣北岸,東接奉賢海塘,東北西南走向,略呈弧形,總長約25千米(現存約13.4千米)。
上海南社紀念館(姚光故居)
2007年成立,是陳列南社歷史人物事蹟的展示平台和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南社紀念館綜合反映了20世紀初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參與社會革命及各種文化活動的史實。
楓涇古鎮
鎮域總面積為91.66平方千米。2005年9月16日,楓涇鎮入選中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鎮。是上海市第一個歷史文化名鎮,“楓涇尋畫”為新滬上八景之一。 [24] 

金山區著名人物

編輯
金山區有較多文化名人,古代有南北朝文字語言學家顧野王、唐代高僧船子和尚、宋代詩文家白牛居士陳舜俞、元末文學書法家楊維禎、明代書法家沈度,有國畫大師程十發、漫畫家丁聰、南社後期主任姚光等。
顧野王(519~581)
精通天文、地理、歷史。24歲時著成《玉篇》30卷。
楊維禎(1296~1370)
元文學家、書法家。值兵亂,浪跡浙西。張士誠據浙西,屢召不赴
唯庵(1323~1396)
7歲剃髮受戒於杭州天龍寺。有《船居詩》10首,學士宋濂為之序。
焦袁熹(1661~1736)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舉人。幫助王鴻緒編纂《明史稿》。
王祖庚(1700~?)
清雍正五年(1727年)進士,著有《十四日兒年譜》和《礪齋詩鈔》初集、二集及《錦瑟詞》等。

金山區所獲榮譽

編輯
2017年,金山區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城市(區)。 [1]  2018年10月22日,入選2018年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名單。 [2]  2019年1月9日,憑藉金山農民畫入選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名單。 [3]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18-2020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25] 
2019年5月18日,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6] 
2019年8月13日,入選全國城市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城市。 [27]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區。 [28]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9] 
2020年1月9日,入選“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設示範市”、 [30]  2018年度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設排名第一位。 [30]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31]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32] 
2020年10月21日,入選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 試驗區)。 [33] 
2020年1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公佈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34]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35] 
2021年2月1日,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授予“創建全國無障礙環境達標市縣村鎮”。 [36]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38]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39] 
2021年7月30日,入選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 [44] 
2021年8月,入選2021年全國休閒農業重點縣。 [40]  [50]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46] 
2021年11月3日,被文化和旅遊部命名為2021—202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48]  [51] 
2021年11月,入選“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公示名單。 [52] 
2021年12月2日,入選2017—2020年度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 [53] 
2021年12月31日,被全國愛衞辦表彰為2020年度健康城市建設樣板市。 [55] 
2022年1月26日,被納入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名單。 [57] 
2022年1月,被重新確認為國家衞生城市(區)。 [58] 
2022年6月,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 [60] 
2022年10月,擬納入2022年國家鄉村振興示範縣創建名單。 [62]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6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