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公英

(菊科蒲公英屬植物)

鎖定
蒲公英(學名: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為菊科蒲公英屬下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1-2]  別名蒙古蒲公英、黃花地丁、婆婆丁、燈籠草等 [1]  。根圓柱狀,黑褐色,粗壯。葉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花葶1至數個,與葉等長或稍長,頭狀花序,舌狀花黃色,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紅色條紋,花葯和柱頭暗綠色;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色。花期4-9月,果期5-10月。 [1] 
蒲公英大多生長在於北半球温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生長在熱帶地區, [3]  [11]  常生長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 [1]  蒲公英是喜冷涼的植物,其適應性很強,既耐寒也耐熱。蒲公英對乾旱和酸性也有一定抗性,可以在所有的土壤類型中生長,但在沙質土壤中生長較好。 [4]  該物種在世界的原生範圍是西伯利亞到東亞地區, [3]  在朝鮮、蒙古、俄羅斯也有分佈。 [1] 
蒲公英是一種藥食同源植物 [6]  ,其乾燥全草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 [5]  同時,蒲公英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多糖等活性成分。 [9]  其生的或熟的嫩葉和花均可以食用。 [10]  [15]  此外,蒲公英在畜禽生產上也應用廣泛。 [12]  蒲公英還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17] 
中文名
蒲公英
拉丁學名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1] 
別    名
蒙古蒲公英、黃花地丁、婆婆丁、燈籠草等 [1] 
植物界(Plantae) [2] 
維管植物門(Tracheophyta) [2] 
木蘭綱(Magnoliopsida) [2] 
菊目(Asterales) [2] 
菊科(Asteraceae) [2] 
蒲公英屬(Taraxacum [2]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2] 
分佈區域
世界的原生範圍是西伯利亞到東亞地區 [3] 
棲息環境
常生長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 [1] 

蒲公英植物學史

蒲公英命名由來

蒲公英名稱中包含着豐富的文化,蒲公英的異名多達14個,多以功效、象形物和產地命名。其名稱可以通過形態、來源等分類考證,正名出自於《飲食須知》中,一直沿用到現在。在中國不同的朝代,其不同的名稱具有不同特點。隋唐時期,蒲公英的異名鳧公英、蒲公草、耩褥草、僕公英;宋代及宋代以後時期蒲公英異名增加有僕公罌、 地丁、金簪草、孛孛丁菜、黃花苗等。 [13] 
蒲公英名稱主要以植物形態、來源等進行分類考證。(1)以象形物命名:形態在古代人對植物的認識中最為直觀,因此以象形圖來命名亦最為普遍。例如《本草綱目》中提到的“金簪草一名地丁,花如金簪頭,獨腳如丁,故以名之”。(2)以不同的產地命名:如《庚辛玉冊》中的“作鵓鴣英。俗呼蒲公丁,又呼黃花地丁。淮人謂之白鼓釘,蜀人謂之耳瘢草,關中謂之狗乳草”。 [13] 

蒲公英歷史記載

蒲公英是中國傳統的藥食兩用植物。該植物最早載於隋唐時期的《新修本草》中。宋代時期則被記載於《本草圖經》《證類本草》等典籍中。到明清時期,被記載於《救荒本草》《滇南本草》《本草綱目》《植物名實圖考》等典籍中。 [13] 

蒲公英形態特徵

蒲公英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圓柱狀,黑褐色,粗壯。 [1] 

蒲公英

葉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20釐米,寬1-5釐米,先端鈍或急尖,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深裂,有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頂端裂片較大,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全緣或具齒,每側裂片3-5片,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通常具齒,平展或倒向,裂片間常夾生小齒,基部漸狹成葉柄,葉柄及主脈常帶紅紫色,疏被蛛絲狀白色柔毛或幾無毛。 [1] 
蒲公英的葉子 蒲公英的葉子

蒲公英

花葶1至數個,與葉等長或稍長,高10-25釐米,上部紫紅色,密被蛛絲狀白色長柔毛;頭狀花序直徑約30-40毫米;總苞鍾狀,長12-14毫米,淡綠色;總苞片2-3層,外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10毫米,寬1-2毫米,邊緣寬膜質,基部淡綠色,上部紫紅色,先端增厚或具小到中等的角狀突起;內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10-16毫米,寬2-3毫米,先端紫紅色,具小角狀突起;舌狀花黃色,舌片長約8毫米,寬約1.5毫米,邊緣花舌片背面具紫紅色條紋,花葯和柱頭暗綠色。 [1] 
蒲公英的花 蒲公英的花

蒲公英果實和種子

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色,長約4-5毫米,寬約1-1.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排列的小瘤,頂端逐漸收縮為長約1毫米的圓錐至圓柱形喙基,喙長6-10毫米,纖細;冠毛白色,長約6毫米。 [1] 
蒲公英果實及果實上的白色冠毛 蒲公英果實及果實上的白色冠毛

蒲公英分佈範圍

蒲公英大多生長在於北半球温帶和亞熱帶地區,少數生長在熱帶地區, [3]  [11]  其在世界的原生範圍是西伯利亞到東亞地區,如日本、中國、韓國等國家, [3]  在朝鮮、蒙古、俄羅斯也有分佈,在中國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等省區。 [1] 
蒲公英世界分佈範圍 蒲公英世界分佈範圍 [16]
中國省級分佈圖 中國省級分佈圖 [2]

蒲公英生長環境

蒲公英常生長於中、低海拔地區的山坡草地、路邊、田野、河灘。 [1] 

蒲公英生長習性

蒲公英適應性

蒲公英是喜冷涼的植物,其適應性很強,既耐寒也耐熱。當土壤温度在1-2℃之間時,該物種可以在早春開始發芽。其根部可以在露天土壤中越冬,可以承受低至-40°C的温度。當日平均土壤温度在4℃和10℃之間時,生長迅速,但最佳生長温度為15-22℃。蒲公英對乾旱和酸性也有一定抗性,可以在所有的土壤類型中生長,但在沙質土壤中生長最好;它還比較耐濕和耐陰,蒲公英的種子在7月左右開始成熟並脱離植株,可以保持休眠狀態。 [4] 

蒲公英物候期

蒲公英的花期4-9月,果期5-10月。 [1]  在中國海南省蒲公英一般在3月底始花,盛花期長達35-45天,也有少數植株延續開花到7或8月份,同一植株花蕾綻開而連續生長几枚至十幾枚,並陸續分批開放。 [19] 

蒲公英種間關係

蒲公英與黃瓜間作共生可以形成高低不同的羣體,能夠實現空間上的互補。且蒲公英與黃瓜間作共生時,能夠不同程度地降低黃瓜霜黴病、角斑病與白粉病的發病率與病情指數,對這三種病害均有防控效果。同時,在蒲公英與黃瓜間作共生系統中,蒲公英能促進黃瓜株高、莖粗、葉片的生長,提高黃瓜植株的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總產量與總效益。此外,蒲公英間作共生改善了黃瓜根際的土壤環境,使土壤相關酶(脲酶、蔗糖酶、磷酸酶)活性以及有機質含量在黃瓜生長的中、後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14] 

蒲公英繁殖方式

蒲公英自然繁殖

蒲公英單花具有雌雄異位、雄性先熟等異花授粉特徵。其頭狀花序為黃色,且單株數量較多,會產生花蜜,且花粉量較大,蜜腺在基部,便於具長吻的昆蟲採食花蜜。蒲公英的花粉表面具有脊,脊上具刺,在昆蟲訪花時易於粘附在昆蟲身體上,進而傳粉,同時與花柱結合較緊密,不易被風吹落,能夠以風為媒介進行傳粉。此外,蒲公英花期重疊也是吸引傳粉昆蟲的一種機制,蒲公英的花朵通常會集中開放,以吸引昆蟲,而到達傳粉的目的,但若是花朵開得過多也會使傳粉者飽和,導致傳粉障礙。 [7] 
蒲公英上的訪花蜜蜂 蒲公英上的訪花蜜蜂

蒲公英人工繁殖

蒲公英在每年的4-9月均可播種。蒲公英的種子無休眠特性,且採收後活力下降較快,最好在5月下旬選用剛剛採收的新種播種。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一般採用條播,澆足底水後按一定行距開淺溝,播後耙平地面即可。育苗時需專用育苗畦,每平方米撒用種並覆土,一般7-15天即可出苗,同時需要及早清除雜草。 [8] 

蒲公英栽培技術

蒲公英選地整地

蒲公英適應性很強,在大部分土壤中均可成活,但人工栽培應選向陽、肥沃、可灌溉的沙壤土地。土地深翻並施有機肥,整細整平,作畦待播。 [8] 

蒲公英定植

當育苗畦內的蒲公英苗高達到10cm、幼苗出現4片真葉以上時可以定植。按不同的栽培目的採用不同的株行距,較好的地塊還可以減小密度。做觀賞用時可定植於較深的花盤,也可根據綠化帶形狀適當定植調整密度。定植後澆定植水和緩苗水,然後中耕鋤草。 [8] 

蒲公英除草管理

蒲公英的直播苗在苗期要及時除草,除草可隨間苗一同進行。每2次間苗後按一定的株行距定苗。當年不採收地上部分,應促進生長,有利於根部營養的積累。做觀賞用時,應及時去除枯黃葉片和不整齊的花,在盛花期要去掉種子已成熟的花葶,在果期應去掉剛開放的花。每年晚秋,地上部分枯黃後應及時清理掉,以防病菌與害蟲在栽培地中越冬。 [8] 

蒲公英水肥管理

蒲公英雖然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格,但喜歡肥沃、濕潤、疏鬆、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所以在種植蒲公英時,每畝還需施入硝酸銨做基肥。播種後,也要始終保持土壤有適當的水分。在生長季節,要追肥1-2次。播種當年一般不採葉,以促進其繁茂生長,使下半年早春植株新芽粗壯,抽生品質好、產量高。 [8] 

蒲公英病蟲防治

蒲公英抗病力強,很少發生病害。其感染病菌大部分是由於地下害蟲咬傷根部引起感染所致。蒲公英根系為肉質直根系,地下害蟲危害較為嚴重。地下害蟲主要有螻蛄、地老虎等,防治方法是在種植蒲公英的地塊提前一年秋翻曬土及冬灌,可殺滅蟲卵、幼蟲及部分越冬蛹;也可用糖醋液、馬糞和燈光誘蟲,清晨集中捕殺;將豆餅或麥麩炒香,或用秕穀煮熟晾至半乾,再用晶體敵百蟲兑水將毒餌拌潮,並撒在地裏或苗牀上。若地下害蟲危害嚴重時可用辛硫磷顆粒劑與細土混勻後撒入地面並耕耙,或於定植前溝施毒土。以入藥為目的栽培時則不使用化學藥劑殺蟲。 [8] 

蒲公英採收

蒲公英一般可以在春至秋季花初開時採收 [8]  ,將植株連根挖起, [18]  ,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防蛀。 [8] 

蒲公英主要價值

蒲公英藥用價值

蒲公英是一種藥食同源植物 [6]  ,其乾燥全草可入藥,味苦、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疔瘡腫毒,乳癰,瘰癧,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等病症。 [5] 
蒲公英中藥材 蒲公英中藥材

蒲公英營養價值

蒲公英營養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多糖等活性成分。 [9]  還含有粗脂肪、維生素以及蛋白質等多種營養成分,含有17種氨基酸,其中7種是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蒲公英葉中鉀鈣鋅錳元素含量 高於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菜,其他器官中鉀鋅鐵錳元素的含量也較高,除根以外,各器官中的鉀鈉比均高達10倍以上,有利於維持機體的酸鹼平衡。 [14] 

蒲公英食用價值

蒲公英生的或熟的嫩葉和花均可以食用,未開的花蕾可用於製作油炸餡餅,而將蒲公英全草乾燥後可以用來泡茶,其葉子和根也可以用來泡茶。此外,將其根部乾燥並烘烤可以製成咖啡的替代品。 [10] 
蒲公英泡茶 蒲公英泡茶

蒲公英牧畜價值

蒲公英作為一種傳統的中草藥,因其具有非殘留效應、能夠促進腸胃間微生物系統運轉等優勢,被作為理想的飼料添加劑用於畜牧生產的研究應用, [12]  在畜禽生產上應用廣泛,飼料中添加蒲公英不僅能夠提高蛋雞產蛋性能、改善禽蛋的品質,而且能夠提高肉雞的生產性能。 [20] 
蒲公英飼料 蒲公英飼料

蒲公英觀賞價值

蒲公英的植株低矮,花色鮮豔,果序輕盈可愛,無論是叢植或羣植,都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常作緩花草坪或片植,可與紫花地丁混合,黃與紫可形成鮮明的對比。也可以點綴配植於園路的磚、石縫中,更有韻味。 [17] 
蒲公英花海 蒲公英花海
參考資料
  • 1.    蒲公英 Taraxacum mongolicum  .Plant plus[引用日期2024-03-23]
  • 2.    蒲公英  .物種2000[引用日期2024-03-23]
  • 3.    蒲公英  .POWO[引用日期2024-03-23]
  • 4.    張雪. 遮光對蒲公英生長及主要活性成分積累的影響[D].東北農業大學,2024.:2頁
  • 5.    蒲公英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引用日期2024-03-23]
  • 6.    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  .中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引用日期2024-03-23]
  • 7.    邢豔萍,寧偉.蒙古蒲公英的開花動態與繁育系統研究[J].瀋陽農業大學學報,2015,46(03):351頁
  • 8.    曹義國.北方藥材及種植: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2020:146-148
  • 9.    張麗輝,倪秀珍,湯慶蓮.蒲公英花期種羣構件的生物量結構與異速生長分析[J].雜草學報,2017,35(01):21頁.
  • 10.    Taraxacum mongolicum PFAF Plant Database  .PFAF Plant Database[引用日期2024-03-23]
  • 11.    畢聖羣. 蒲公英和鬼針草對肉雞早期生長及免疫與腸道機能的影響[D].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22:6+9頁
  • 12.    李佳音,隋緣,王淑輝等.蒲公英對畜禽生長性能及免疫能力影響[J/OL].家畜生態學報:1頁
  • 13.    王仕蓉,張傑,龍仙女等.蒲公英本草考證與民族用法[J].現代養生,2023,23(16):1264-1265
  • 14.    雷斌. 蒲公英間作共生對黃瓜生長及品質的影響[D].東北農業大學,2024.:2+47-50頁
  • 15.    Kunkel. G. Plants for Human Consumption.[M]. Koeltz Scientific Books 1984 ISBN 3874292169
  • 16.    Taraxacum mongolicum  .GBIF[引用日期2024-05-06]
  • 17.    夏宜平主編..園林地被植物[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291
  • 18.    繆劍華,張佔江,黃浩,餘麗瑩,白隆華編.桂林中藥資源典[M]: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21:274
  • 19.    曾凌雲,吳麗燕,何和明. 蒲公英開花習性及花粉微量元素的研究[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1,20(3):37頁
  • 20.    李趙嘉,孟然,馮薇,等. 飼料中添加蒲公英對蛋雞生產性能、蛋營養品質、血清抗氧化能力及肝臟的影響[J]. 飼料研究,2022,45(3):51-5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