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蒲公英

(中國美術館藏作品)

鎖定
《蒲公英》作者是吳凡,該作品創作於1959年,現藏於中國美術館。
中文名
蒲公英
作    者
吳凡
創作年代
1959年
分    類
版畫
規    格
45cm×31cm
現收藏地
中國美術館

蒲公英畫作內容

蒲公英 蒲公英
畫面中一個跪坐的女孩,手持蒲公英,昂首鼓起小嘴,輕輕一吹,那像小傘一樣的絨花輕飄地隨風而去。飄向天空,灑落大地。造型純樸,構圖簡潔,背景空曠而意境深遠,抒情味極濃。作者採用水印套色的方法,以濃墨印頭髮、眼睛、小竹籃和鐮刀,淡墨印衣服、手和臉的輪廓線,臉部套印淺紅色,唯有撅起的小嘴套一點紅,背景是大面積的空白,整幅畫像中國畫一樣優美、空靈。 [1] 

蒲公英藝術鑑賞

《蒲公英》以濃、淡、無三重色調描繪了近、中、遠三層空間。濃色少而精,愈遠愈淡愈虛,背景大面積的空白不着一筆,成功轉換了中國畫水情墨韻和計白擋黑的傳統。描繪女孩和蒲絨的刀、水、形、色渾然一體,充分發揮了水印木刻特有的濕潤,正是這種微妙而又淡雅的水印韻致,使人物和背景銜接為一個整體使白紙轉化為空間氣韻。女孩的“吹”和蒲絨的“飄”是動的,這種動類似“鳥鳴山更幽”,反襯了整個空間的靜。那空間或是薄雲、或是曉霧、或是草地、或是水塘、或是慢坡、或是平川、或是暮靄、或是晨曦、或是徐徐風、或是濛濛雨……那是曠遠清潤的淨土。
《蒲公英》筆法十分簡潔,畫面只描繪了一個吹蒲公英的鄉間女孩,身邊一個草籃一把鐮刀,但讓人聯想的空間卻很大。這種單純凝練而不駁雜的意象,是吸引觀者入境的前提條件。意境體驗較之情景體驗,需要更加單純凝練的意象。當然,簡不是指風格上的簡體或繁體,繁需萬取一收,簡需一以總萬。吳凡傾向於一以總萬的簡體。

蒲公英作品影響

1959年,此畫曾獲“萊比錫國際書籍藝術展”版畫比賽金質獎章。 [1] 

蒲公英重要展覽

2020年5月,該作品在中國美術館主辦的“大美勞動者——中國美術館藏作品中的勞動者形象”展覽中展出。
2021年1月9日至2021年3月14日,該作品在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美在耕耘——中國美術館2021新年大展喜迎瑞牛”中展出。
[2] 

蒲公英作品賞析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美術課本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幅飽含童真趣味的作品,它就是現藏於中國美術館的水印木刻版畫《蒲公英》。
《蒲公英》是我國現實主義版畫藝術家吳凡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畫作中的小女孩斜坐在地上,鼓起了臉,嘟着嘴巴將蒲公英的種子吹向了天空,身旁放了一個空空的竹籃和一把鐮刀,似乎是忘記了媽媽的囑託,此刻,她正陶醉於這滿天飛舞的蒲公英,腦海中只有無數種子即將展開神奇旅程的畫面。如此天真可愛的情景不禁讓人聯想到“飄似羽,逸如紗,秋來飛絮赴天涯”的詩意,更給人“帶着你的夢想,自由飛翔;帶着你的希望,隨風飄蕩”的遐想。
據吳凡先生回憶,他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次看到一羣孩子在玩吹蒲公英,歡快的情景瞬間牽引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這幅家喻户曉的版畫創作於 1959 年,自問世以來就成了那個時代經典的視覺記憶。作品在波蘭第七屆世界青年和平友誼聯歡節中獲二等獎、民主德國第三屆“萊比錫國際書籍藝術展”版畫比賽中獲得金獎,可見,這樣一幅充滿平凡生活中平和之美的作品,能夠引起人們的強烈共鳴。作品創作手法看似簡潔,卻藴含了吳凡先生的精妙構思,以濃墨、淡彩和留白三個色調營造出的近、中、遠三個層次關係,使觀眾擁有了一個巨大而又寧靜的聯想空間。難能可貴的是,吳凡先生用水印木刻的刀法呈現出了中國畫的水墨韻味,更增添了作品靈動淡雅的氣息。作品內容取材於生活,從細微處表達生活中美感,那絲絲的風載着蒲公英、載着幾代人珍藏在心中的天真與夢想輕輕地飄向遠方。這就是純潔美好而又容易滿足的童年,平凡、簡單卻很快樂,使人觀後久久難以忘懷。(文 / 周曉路)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