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病毒性皰疹

鎖定
病毒性皰疹(HerpesSimplex)是一種由病毒性皰疹病毒所致的病毒性皮膚病。分單純性皰疹和帶狀皰疹,單純性皰疹(herpessimplex)是一種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皮膚病,好侵犯於皮膚粘膜交界處,表現為侷限性簇集性小皰,帶狀皰疹(herpeszoster)則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沿一側周圍神經帶狀分佈的密集性小水皰神經痛,局部淋巴腫大為主要特徵的急性病毒性皮膚病
中醫病名
病毒性皰疹
外文名
HerpesSimplex
常見病因
病毒性皰疹病毒所致
常見症狀
侷限性簇集性小皰

病毒性皰疹病因學

HSV屬皰疹病毒科α亞科。依據抗原性不同分為I型(HSV-I)和Ⅱ型(HSV-Ⅱ),兩型均含脂質包裹的雙鏈DNA,外有包膜,形成直徑約150~200nm的磚形結構。HSV可存在於感染者的皰液、口鼻和生殖道分泌物中。HSV對外界抵抗力不強,56℃加熱30分鐘、紫外線照射5分鐘或乙醚等脂溶劑均可使之滅活。 [1] 
病毒顆粒中病毒蛋白至少由30種多肽組成,其中位於包膜的多肽有gB、gC、gD、gE、gC gl、gK、gM等,它們與病毒的吸附、入侵和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有關。其中 gB和gD與病毒吸附於宿主細胞有關,gD可誘導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gG是型特異性蛋白,誘導產生的抗體可以用於檢測並區分HSV-I和HSV-Ⅱ感染。兩型病毒基因組在核苷酸序列、框架結構、編碼蛋白及功能上存在較大的同源性,故感染後可產生交叉保護性免疫。 [1] 

病毒性皰疹發病機理

單純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分為Ⅰ型和Ⅱ型)引起,人體是其唯一自然宿主,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促進本病發生,病理上表現為表皮內水皰、表皮壞死、多核上皮鉅細胞、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和顯著中性白細胞淋巴細胞炎症浸潤。帶狀皰疹是由於體內潛伏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被激活,這種病毒自首次感染患者後,長期潛伏於機體神經細胞中,免疫功能低下時誘發,其組織病理與前者相似,但後者炎症較前者重。

病毒性皰疹臨牀表現

病毒性皰疹 病毒性皰疹
單純皰疹在臨牀上分為原發型和復發型兩種,原發型表現為皰疹性齒齦口腔炎、皰疹性外陰道炎接種性單純皰疹皰疹性濕疹播散性單純皰疹、新生兒皰疹等, 復發型有口唇皰疹(顏面皰疹)、生殖器皰疹、皰疹病毒Ⅱ型感染症、複發性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等。帶狀皰疹起病突然或先有痛感,損害為炎性紅斑上發生羣集性綠豆大小水皰,間有出現丘疹大皰血皰,各羣之間皮膚正常,皮疹常沿外周神經作帶狀分佈,單側性多見,以肋間神經三叉神經區多見,其交是上肢臂叢神經和下肢坐骨神經區,偶可影響眼部,引起角膜炎虹膜炎全眼球炎等,病程2~3月或更久,局部淋巴結常腫大,有壓痛,嚴重者可發熱,並有不同程度疼痛感
HSV後能迅速產生免疫力,病變只侷限於皮膚粘膜表面,而免疫功能尚未發育成熟的新生兒及有免疫功能缺陷的人(如器官移植、接受免疫抑制劑和抗腫瘤治療的病人)發生HSV感染時,病變常擴散至全身,如腦、肝、肺、眼、腎上腺和皮膚粘膜等部位,病情重,病死率高。在皮膚有廣泛性損傷如濕疹、燒傷時,HSV感染常表現為皮膚粘膜的泛發性皰疹,並能引起全身性播散病變,病情嚴重。患生殖器皰疹的孕婦,HSV通過子宮頸上行感染傳給胎兒,造成先天性感染,引起死胎、流產、早產和先天性畸形,在分娩時病毒亦可通過產道造成新生兒感染。HSV感染的潛伏期為2~12天,平均6天,不同的臨牀類型可有不同的臨牀表現

病毒性皰疹診斷方法

根據皮膚粘膜交界處的簇集性水皰羣,自覺症狀輕,皮損片面有灼熱感。病程短、重複再發,在發熱或胃腸功效紊亂時發生,即可診斷。

病毒性皰疹治療原則

單純皰疹全身治療當採取對症,抗病毒免疫治療,局部治療以乾燥、收斂、預防感染為原則,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因可抑制血清中干擾素
帶狀皰疹亦應採用全身和局部療法,原則為抗菌素病毒、消炎、止痛、保護局部,防止繼發感染、縮短病程等。

病毒性皰疹常用藥物

單純皰疹
局部用藥
病毒劑:40%皰疹淨二甲亞碸溶液、阿昔洛韋、酞丁胺、皰立消等。
抗菌止癢劑:樟腦龍膽紫爐甘石洗劑等。防感染藥抗生素類
內用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
全身用藥
止痛劑:顱痛定、安乃近卡馬西平阿米替林多慮平丙咪嗪酰胺咪嗪、苯妥因鈉、賽庚定、泰爾登等。
病毒劑:嗎啉胍阿糖胞苷、無環鳥苷等。
免疫製劑:轉移因子、胎盤球蛋白、丙球免疫血清等。
外用
止痛劑:1%達克羅寧、5%苯唑卡因、1%磷乙酸、皰立消等。

病毒性皰疹治療方法

對於病毒性皰疹的治療,目前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治療還不能徹底清除病毒,阻止疾病的復發。目前治療分一般性治療、抗病毒治療及中醫中藥治療,這些治療都是必要的。一般性治療事實上是對症治療,而抗病毒治療是對因治療,中醫中藥治療多通過辨證施治,標本兼治,有效地阻止復發。
⑴口服,0.2g/次,1次/4小時或1g/d,分次給予。療程據病情而定,幾天到半年不等。腎功能不全者酌減量。
⑵靜滴,5mg/次,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中,滴注時間1小時,每8小時1次,連續7天,12歲以下兒童一次按0.25g/m2用量給藥。腎功能不全者減量;肌酐清除率每分鐘10~25ml/m2者減為每24小時1次;清除率每分鐘0~10ml/m2者減為2.5mg/kg,每24小時給藥1次。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靜滴給藥,偶見藥疹、噁心、出汗、低血壓血尿肌酸酐水平上升,停藥後恢復正常。口服無明顯不良反應,並用丙磺舒可使該品的排泄減慢,半衰期延長,體內藥物蓄積
劑型與規格]片劑:0.2g/片,0.4g/片。膠囊劑:0.2g/粉。粉針:(凍幹鈉鹽),0.25g/支,0.5g/支。滴眼劑:0.1%,8ml/瓶。
阿糖腺苷(Vidarabine)
作用與用途:進入人體後,在細胞內磷酸化,生成一、二、三、磷酸鹽,繼而競爭性抑制病菌毒DNA聚合酶活性。
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
全內動態:靜滴後,在體內迅速去氮成為阿拉伯糖次黃嘌呤,並 迅速進入一些組織中。按10mg/kg劑量緩慢靜滴,阿拉伯糖次黃嘌呤的血漿峯值為3~6ug/ml,阿糖次苷為0.2~0.4ug/ml,阿拉伯糖次黃嘌呤形式為主自尿排泄,母體化合物只有1%~3%。腎功能不全者,阿拉伯糖次黃嘌呤在體內蓄積,其血漿濃度可為正常人的幾倍。阿拉伯糖次黃嘌呤的平均T1/2為3.3小時。
給藥方案:靜滴,10~15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溶解,稀釋成0.7mg/ml滴入,8~12小時滴完,療程5~15天。帶狀皰疹:10mg/kg,連用5日,亦用葡萄溏注射液溶解。
不良反應及注意事項:有胃腸系統反應和神經系統反應,對肝腎功能有影響,抑制骨髓且可致畸胎,孕婦禁用,突出的不良反應為肌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無力、體重減輕、震顫。別嘌呤醇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使用權阿拉伯糖次黃嘌呤的消除減慢而蓄積,可致較嚴重的神經系統毒性反應
劑型與規格:注射劑(粉針):0.2g/瓶,0.5g/瓶,1g/瓶。注射液:1g:5ml。

病毒性皰疹生活常識

幾種病毒性皰疹的治療
單純皰疹中醫稱為“熱瘡”,好發於皮膚與粘膜交界處,特別以口角、唇緣、鼻孔周圍等部多見,特點是在紅斑基礎上出現簇集的小水皰,多為一簇;皰液先透明後混濁,擦破後糜爛、出滋水、結痂,也可繼發感染。病程1-2周左右,愈後還可在原處復發。
手足口病多發生於學令前兒童,尤以一二歲嬰幼兒最多。水皰如芝麻大小,皰液呈珠白色,周圍繞以紅暈。主要發生在指(趾)的屈面、側緣及手掌足底;口腔粘膜及舌部小水皰易破潰形成潰瘍,自覺疼痛而影響進食,嬰幼兒常流涎。整個病程約一週,很少復發。
帶狀皰疹先有1~5天的局部皮膚刺痛,而後在面部或胸背部腰腹部出現多簇羣集性的小水皰,其分佈僅限於身體一側,排列成帶狀,疼痛往往劇烈。一週後水皰開始乾涸結痂,然後脱痂而愈,一般需2~3周時間。老年人可後遺神經痛。愈後可有永久的免疫力,故不再復發。
病毒性皰疹 病毒性皰疹
水痘好發於10歲以下兒童。水皰如綠豆大小,分佈以頭面部、軀幹、四肢近端為主;水皰初清澈如荷葉上的水珠,後變混濁,皰壁薄易破,常有瘙癢。經2-3天后水皰逐漸 乾涸結痂,1周後脱痂而愈。成人水痘全身症狀顯著,皮疹數較多,也更癢。

病毒性皰疹單純性皰疹

單純性皰疹(herpessimplex)是小兒時期常見病毒性感染,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可見於局部如皮膚、口腔粘膜及角膜等處,也可引致全身性感染,威脅生命。

病毒性皰疹病因

病原體為單純皰疹病毒(herpesvirushominis),含有DNA,與鉅細胞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和EB病毒形態上類似。許多小動物如兔、豚鼠棉鼠小白鼠和田鼠均可發生感染。接種於兔角膜可致角膜結膜炎。可用雞胚、人羊膜細胞、人腎細胞、兔腎細胞及兔角膜細胞等進行組織培養,看到典型的細胞病變,以細胞的變性、凝集,典型的核內包涵體和鉅細胞為其特徵。已查明兩型抗原:① 單純皰疹病毒1型(HSV-1),主要感染口、唇的皮膚和粘膜以及中樞神經系統,偶可見於外生殖器
② 單純皰疹病毒2型(HSV-2),一般與外生殖器感染和新生兒感染有關,偶見於口腔病變。此病毒廣泛寄生於人體,體表微傷和密切接觸為播散感染的主要因素。從患者的唾液、皮膚病變和大小便都能分離出病毒。特別在衞生條件差的家庭或託兒所中感染容易傳播。好發年齡為1~4歲,尤以生後第2年為發病高峯。無明顯季節性

病毒性皰疹發病機制

易感者體內無本病特殊抗體,可得原發性單純皰疹感染。病毒初次侵入人體後,發生暫時性病毒血症,但絕大多數患者(約90%以上)僅為隱性感染,不出現症狀。只有極少數出現臨牀症狀,包括齦口炎皮膚皰疹、角膜結膜炎、外陰陰道炎腦膜腦炎及內臟皰疹感染。由於病毒持續地存在體內(一般認為存留在周圍神經內),同時又有特異抗體,無論隱性或顯性患者,均成為人口中大部分帶病毒者。這些帶病毒者平時沒有病態,但當體力衰弱時,環境不良因素如發熱日照、受傷、着涼、不消化、月經、精神煩惱或應用免疫抑制劑時,都可引起口唇、頰內和外陰部皰疹或反覆出現此類症狀,並播散病毒於易感接觸者。再發時一般缺乏全身症狀。
6個月以下的嬰兒,除早產嬰外,血清中常遞傳母體抗體,因而很少發病,即使發病,症狀也不顯著。1歲後此病較多,大都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腸炎或其他急性傳染病的過程中。到了青年期,約90%都有血清抗體

病毒性皰疹臨牀表現

潛伏期2~20日,平均6日。
⒉常見症狀齦口炎(herpeticgingivostomatitis)是小兒時期原發性感染中常見病型,大都見於頰內、口唇或牙齦,也可侵及口唇周圍的皮膚。起病時局部先呈充血,隨即發生圓形濾泡,其直徑約2mm,迅速破裂後成淺表潰瘍,內含微量纖維性滲出物。有時涉及舌和軟齶,亦可出現頜下及前頸淋巴結腫大,有壓痛。由於局部疼痛,往往表現煩躁和拒食。此外,一般症狀較少,但在原發性病例,特別在營養不良兒和免疫缺陷兒,病情較重,可出現脱水、酸中毒,熱度可高達39~40℃,熱程2~3天。經過3~4天后痛感大都減輕,再過2~6天自愈。局部淋巴結腫大持續較久,有時可延長2~3周。
⒊較少見症狀原發性感染也可在下列地點發生,但較少見。肺部感染非常少見。
⑴角膜結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先見眼瞼紅腫,出現小水泡。涉及角膜時出現樹狀的潰瘍及耳前淋巴結腫大。如病變限於結膜,大都在2周內恢復,但如角膜受損則可影響視力,甚至出現瘢痕,可致失明。
⑵外陰陰道炎(vulvovaginitis):外陰部一般紅腫,出現3~4mm的淺平潰瘍,經過2周後形成幹痂。
⑶腦膜腦炎(meningoencephalitis):皰疹性腦膜腦炎較少見,症狀可輕可重,輕者頗似良性無菌性腦膜炎綜合徵(參閲柯薩奇和埃可病毒感染章),重者出現言語困難定向力障礙共濟失調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有些病例可見驚厥及一側癱瘓,往往發生視神經乳頭水腫,診斷上有時可與腦腫瘤混淆。
皰疹性濕疹(eczemahepeticum,kaposi′svaricelliformeruption):這是在嬰兒濕疹的基礎上感染單純皰疹病毒,可致瀰漫性水痘皮疹,其典型症狀為急性高熱起病,煩躁不安,繼以局部分批出現皰疹和膿皰疹,在數日內皰疹破裂,自發病後第8日左右結成幹痂,發熱自然消退。延至3周後痂蓋脱落,而原有的濕疹則繼續存在。以前,此症常需與濕疹痘鑑別。
⑸全身性感染:初生早產兒營養不良嬰兒或細胞免疫缺陷病兒(包括白血病、其他惡性腫瘤病兒,或內臟移植病兒)均可發生皰疹病毒全身性感染。一般在出生後5~9天開始出現發熱(或體温低下)、進行性黃疸肝脾腫大、嘔吐、嗜睡,繼以呼吸困難循環衰竭。同時可出現驚厥等神經症狀。由於肝功能低下或血小板減少,可發生紫瘢。此類病例可以不侵犯身體表面,缺乏皮膚或粘膜皰疹,故診斷容易延誤。嚴重病例的病程短促,可在2~4天內死亡。還可併發綠膿桿菌敗血症。可從內臟分離出病原毒。
新生兒時期所見播散性皰疹感染,主要由於HSV-2型,HSV-1型比較少見。新生兒病例可於通過母親產道時得此感染,也可由家庭皰疹患者接觸傳染。
⑹再發性皰疹感染:體力衰退時出現的再發性病例遠較原發性者為多見,主要見於口唇,亦可見於其他皮膚及粘膜,一般不伴發熱或其他全身症狀,僅偶感不適或局部神經痛皮疹從水泡轉成膿皰及結痂,發展迅速,並較原發性病例的病變為輕,局部淋巴結腫大亦少見。出現再發性病變時,血清特異性抗體一般保持原有水平,只有少數病例可見滴度增高。

病毒性皰疹實驗室檢查

血象發生較重的齦口炎、腦膜腦炎或皰疹性濕疹時,白細胞總數略見增多。
⒉腦脊液檢查腦膜腦炎患者的腦脊液顯示淋巴細胞增多,蛋白量增加,而糖量正常,與其他類型的無菌性腦膜炎綜合徵相似。
病毒學和血清學檢查詳見下文診斷及鑑別診斷條。

病毒性皰疹診斷

診斷原發性單純皰疹,根據下列幾點:
① 發熱及表現其他全身症狀的小兒,如同時出現小泡狀皮疹,應疑及本病。特別要重視口唇及其附近的皮膚和粘膜,如見頰內和牙齦發生小濾泡或小潰瘍,更屬可疑。
② 可從局部病變(包括水泡液、咽拭子腦脊液等)在4天內分離病原毒。如無條件作病毒分離,可將水泡內容物接種於兔的角膜劃痕,如檢查角膜細胞塗片時看到典型的嗜酸性包涵體,可證實診斷。
③ 從皰疹或潰瘍採取刮除物標本,塗片作鏡檢,以蘇木紫和伊紅染色可見典型的核內包涵體和多核鉅細胞,也可利用免疫熒光技術或電鏡檢查證實病原體。
④ 雙份血清檢查抗體對原發性感染很有幫助,一般可見痊癒期抗體滴度超過急性期水平四倍或更高。
單純皰疹性口炎須與腸道病毒所致的皰疹性咽峽炎鑑別,後者流行於夏秋季,以驟起發熱、拒食、流涎與吞嚥時疼痛為主,偶見嘔吐與腹瀉,其口腔病變主要出現在咽峽及軟齶,不象單純皰疹那樣涉及頰內粘膜、舌及牙齦,因此鑑別較易。此外,還要與波及口唇和鼻孔口的傳染性膿皰病、侷限於外陰部的白色念珠菌外陰陰道炎等相區別。

病毒性皰疹治療

一般治療保持口腔和皮膚清潔狀態,必要時局部可塗抹中藥錫類散,偶可給全身性止痛劑,發生脱水、酸中毒時應考慮適當的液體療法。抗生素並不影響皰疹感染的病程發展,但在繼發細菌性感染時可短時期應用。曾用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新生兒病例,未見確效。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急性皰疹性角膜結膜炎,不論全身或局部使用,均可加重病情。
⒉特異治療
⑴皰疹淨:將0.1%皰疹淨(idoxuridine,IDU)溶液治療角膜結膜炎,白天每小時滴眼1次,夜間每2~3小時1次,每次1~2滴,奏效迅速。在局部症狀消失後,仍應繼續用藥數日。IDU雖不能殺滅皰疹病毒,但可阻礙DNA的合成,阻止病毒繁殖。角膜炎自然恢復期為2周,經IDU治療後約在3天內見效。皰疹淨不能預防感染復發。
阿糖腺苷:對皰疹病毒性腦炎或新生兒皰疹病毒感染的早期病例使用阿糖腺苷(adeninearabinoside,vidarabine,ara-A),療效顯著,但必須在腦炎病例發生昏迷之前方可見效。其劑量為15mg/(kg·d),靜脈點滴,每日滴12小時,連續10日。如在神經症狀開始出現後3天之內隨即給藥,對播散型病例亦能控制,可減低病死率和神經後遺症。此藥對新生兒病例,可明顯減少病死率。對皰疹性角膜炎亦有效,但以此藥對再發性唇部皰疹病例作局部治療並無功效。阿糖腺苷比阿糖胞苷(cytosinearabinoside,ara-C)為優,後者有免疫抑制作用,並對骨髓有毒性反應,而前者很少副作用。但阿糖腺苷治療晚期病例均無效。還應注意有時全身症狀在皮疹前出現,不宜等待典型皮疹才開始治療。
⑶無環鳥苷(acyclovir,acycloguanosine):比ara-C療效更高,早期病例僅有嗜睡而無昏迷者使用無環鳥苷〔30mg/(kg·d),分3次靜注,連用10~12天〕可降低單純皰疹病毒腦炎的病死率。

病毒性皰疹帶狀皰疹

帶狀皰疹(HerpesZoster)是一種病毒性感染,又稱腰纏火丹、串瘡、蜘蛛瘡等。
病毒性皰疹 病毒性皰疹
本病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所引起的。目前認為帶 狀皰疹和水系同一病引起的不同臨牀表現。初次感染VZV後,臨牀上表現為水痘(兒童多見)或呈隱性感染,此後病毒侵入感覺末端,再經過移動並持久地潛伏於脊髓後根神經節神經元中。免疫功能低下時,如某些傳染病惡性腫瘤、全身紅斑狼瘡、外傷、放射治療、使用某些藥物(如砷劑、免疫抑制劑等),尤其是神經系統障礙時,均可導致病毒的再活動,激發本病。

病毒性皰疹臨牀表現

好發於春秋季節,成人多見。發疹前往往有發熱、倦怠、食不振等前驅症狀,經1-3天后,患處皮膚潮紅,進而出現多數成羣簇集的粟至綠豆大的丘皰疹,迅速變為水皰,皰壁緊張發亮,內容透明澄清,互不融合。皮疹沿皮神經分佈,單側發疹,不超過體表正中線,多呈不規則帶狀排列。常見於肋間神經、頸部神經、三叉神經及腰骶神經支配區,如顏面、頸、胸背、腰腹部,亦可侵犯眼、耳、口腔及陰部粘膜、神經痛為本病特徵之一,可於發疹前或伴隨發疹出現。疼痛沿受累神經去配區域放射。老年患者常於損害消退後遺留較長時間的神經痛。病程約需1-2周,愈後可後遺暫時性色素沉着,不留疤痕,亦可因水皰破潰破形成糜爛或繼發感染。少數臨牀表現不典型,常見的有:
⒈不全型帶狀皰疹(頓挫型),僅出現紅斑、丘疹、不發生典型水泡。
⒉大皰型帶狀皰疹,可形成豌豆至櫻桃大的水皰
⒊出血性帶狀皰疹,皰內容為血性。
壞疽帶狀皰疹,皮疹中心發生壞疽,結成黑色痂不易剝離,愈後遺留疤痕。
⒌播散型帶狀皰疹,在惡性腫瘤或年老弱的患者,在局部發疹數日內,全身出現類似水痘樣發疹,常伴有高熱,可併發肺、腦損害,病性嚴重,可致死亡。

病毒性皰疹主要種類

眼帶狀皰疹為散發,以9-11月分發口香糖多見。臨牀所見眼帶狀皰疹伴有同側三叉神經第一支受累,可見眼瞼紅腫、結膜充血水皰及痂皮,可累及角膜形成潰瘍性角膜炎,後因疤痕形成失明。嚴重者可發生全眼球炎、腦炎、甚至死亡。
又稱Remsay-Hunt綜合症,是由於VZV侵犯面神經聽神經所致,臨牀特點為耳部急劇疼痛和同側面癱,間伴重聽、眩暈等。可伴有發熱、局部淋巴結腫脹和肋腺炎
病毒直接從脊髓神經前、後根向上逆行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所致。大多見於顱神經頸、或上胸脊髓神經節段受侵的患者。表現有頭痛嘔吐、驚厥或其它進行性感覺障礙,尚可有共濟失調及其它小腦症狀等。
病毒由脊髓後根侵及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內臟神經纖維,引起胃腸或泌尿症狀,當侵犯胸膜、腹膜時,則發生刺激症狀甚或出現積液。

病毒性皰疹相關介紹

單純皰疹好發於皮膚粘膜交界處,不沿神經分佈,常有反覆發作,多見於發熱性疾病、胃腸功紊亂及月經不調等患者。
帶狀皰疹起病突然或先有痛感,損害為炎性紅斑上發生羣集性綠豆大小水皰,間有出現丘疹、大皰或血皰,各羣之間皮膚正常,皮疹常沿外周神經作帶狀分佈,單側性多見,以肋間神經和三叉神經區多見,其交是上肢臂叢神經和下肢坐骨神經區,偶可影響眼部,引起角膜炎虹膜炎、全眼球炎等,病程2~3月或更久,局部淋巴結常腫大,有壓痛,嚴重者可發熱,並有不同程度疼痛感
參考資料
  • 1.    張建中,高興華主編.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衞生出版社,2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