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干擾素誘導劑

鎖定
干擾素誘導劑 [1]  又稱“干擾素刺激劑”、“干擾素增強劑”。能刺激、誘導機體產生內源性干擾素的物質。來源廣泛,有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誘導物有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細菌、真菌、原蟲和一些合成的多聚核苷酸、多胺類化合物等,其中以病毒、噬菌體和人工合成的雙鏈RNA等誘生干擾素的作用較強。
中文名
干擾素誘導劑
外文名
interferon inducer
別    名
干擾素刺激劑、干擾素增強劑
屬    性
生物反應調節劑

干擾素誘導劑來源

來源廣泛,有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和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誘導物有病毒、衣原體、立克次體、細菌、真菌、原蟲和一些合成的多聚核苷酸、多胺類化合物等,其中以病毒、噬菌體和人工合成的雙鏈RNA等誘生干擾素的作用較強。

干擾素誘導劑主要特點

①干擾素誘導劑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對DNA病毒和RNA病毒都有非常好的效果。此外還具有免疫調節功能,所以有抗腫瘤、抗病蟲功能 [2] 
②干擾素誘導劑機體自身產生干擾素,通過免疫系統的自我調節和平衡,不會導致免疫功能抑制和機體抗體水平異常升高,比使用外源性干擾素更加安全可靠 [2] 

干擾素誘導劑作用機制

干擾素誘導劑能誘導淋巴細胞、網狀內皮系統、巨噬細胞等多處細胞產生並釋放干擾素,干擾素從細胞釋放出來後,可迅速被鄰近未感染的細胞攝取,然後與宿主細胞的抗病毒蛋白的密碼抑制物相結合而去除,來發揮抗病毒的作用。

干擾素誘導劑臨牀應用

目前,臨牀上用的干擾素誘導劑主要包括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多聚肌苷酸、替洛隆等。

干擾素誘導劑聚肌苷酸-聚胞苷酸(原肌胞)

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 (poly I:C)
適應症:用於帶狀皰疹、皰疹性角膜炎、病毒性肝炎及預防流感。
藥理:聚肌苷酸-聚胞苷酸是人工合成的核苷酸二聚物,為一種高效的干擾素誘導劑,抑制已感染的病毒的複製,另外還能加強吞噬細胞活性及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因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有抗病毒、抗腫瘤、增強淋巴細胞免疫功能和抑制核酸代謝的作用。本品肌注後血藥濃度於10-20min內迅速達到峯值,代謝物主要經尿酸排泄 [3] 
不良反應:注射後少數患者可發生一過性低熱。一般停藥後4-8小時內自然消失。
用法用量:肌內注射。①肝炎,一週2次,一次1-2 mg,2-3個月為一療程。②預防流感,應用滴鼻劑。

干擾素誘導劑多聚肌苷酸

Ampligen(Poly I:C·12U)
多聚肌苷酸是一種作用較聚肌胞強大的干擾素誘生劑 [4] 

干擾素誘導劑替洛隆

Tilorone
別名為:泰洛龍,乙氨芴酮
作用與用途:為桔黃色結晶,易溶於水。本品為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對多種動物腫瘤有明顯抑制作用。也是一個低分子干擾素誘導劑。用藥後,殘留於肺者較多,可能由於肺內吞噬細胞吞噬後。胞漿所形成的泡沫可阻止粉塵對細胞的毒性作用,從而抑制肺纖維化作用,可用於矽肺。本品毒性較低,不抑制造血功能,對肝、腎功能亦無影響,但可引起噁心、嘔吐、乏力、眩暈、頭痛、嗜唾或失眠等,劑量過大時對心臟可有一定毒性。

干擾素誘導劑其他

某些中藥譬如黃芪、香菇多糖、綠茶兒茶素等,也具有干擾素誘導作用 [5] 
黃芪
黃芪具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黃芪抗病毒作用不是明顯的的滅活,是通過細胞抑制了病毒的繁殖來抑制細胞病變;還可以增加病毒誘生干擾素的能力。增強機體抗病毒抗體的生成,黃芪能增強吞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它能誘導樹突狀細胞(DC)的分化和成熟.來激發T淋巴細胞增殖和抗原提呈能力;提高IgM、IgE、IgG、lgA水平;還能使胸腺、脾臟的重量增加.對機體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有增強作用,黃芪能誘導腫瘤細胞增殖、分化和NK細胞的活性。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誘導腫熘細胞凋亡。
參考資料
  • 1.    干擾素誘導劑  .中國知網學問詞條[引用日期2017-03-22]
  • 2.    沈家豔..干擾素誘導劑的應用:新獸藥,2006.08
  • 3.    國家藥典委員會.臨牀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製品卷)[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版:1138
  • 4.    干擾素誘導劑  .醫學教育網[引用日期2017-03-21]
  • 5.    陳清容,等.天然干擾素誘導劑[J]:醫學信息,2013,26(12)下: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