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越劇院

鎖定
上海越劇院是蜚聲海內外的國家級戲曲劇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的雪聲劇團玉蘭劇團等越劇劇團。1950年4月,雪聲劇團及雲華劇團的一部分合併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1955年3月,上海越劇院正式成立,由華東越劇實驗劇團所屬一團與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二團為基礎成立。袁雪芬任第一任院長。
中文名
上海越劇院
所在城市
上海
成立時間
1955年3月
第一任院長
袁雪芬

上海越劇院劇院簡介

上海越劇院是國內外聞名的國家戲曲劇院。其前身國營華東越劇實驗劇團,由原雪聲劇團雲華劇團部分成員合併組成,建立於1950年4月,隸屬華東軍政委員會文化部。1951年3月,劇團編入華東戲曲研究院後,吸收了東山越藝社的成員,成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一團。1954年初,由玉蘭劇團參軍的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文工團越劇隊,歸屬華東戲曲研究院,定名為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二團。1955年3月,華東戲曲研究院隨着華東大行政區的撤銷而停辦,由該院所屬的兩個越劇團和部分藝術幹部,建立了上海越劇院,由袁雪芬女士出任第一任院長,現為名譽院長。現任院長李莉、黨總支書記張羣、藝術總監胡勖。劇院下設一團(男女合演)、二團(女子越劇,又稱紅樓劇團)、及三團(青年團)、藝術創作研究中心、業務辦公室等。

上海越劇院劇院概況

劇院在“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方針指引下,努力出人齣戲,繼承革新和發展越劇藝術,滿足人民文化生活需要,作出了顯著成就。歷年來,創作、改編、整理的傳統戲、歷史戲和現代戲近400出,湧現出一大批優秀劇目,產生了《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等代表作。共有50多出戲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影片,1954年在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舉辦的第8屆國際電影節上,榮膺“音樂片獎”,《紅樓夢》被朝鮮國立藝術劇院移植改編成唱劇,還有不少劇目曾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中,榮獲劇目、導演、演出、音樂作曲、舞台美術等多個獎項。
劇院薈萃了許多藝術家。其中有主要演員袁雪芬範瑞娟傅全香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徐天紅吳小樓陸錦花呂瑞英金採風周寶奎;編劇徐進莊志;導演吳琛、黃沙、鍾泯、陳鵬;作曲顧振遐、陳捷、薛巖;舞美設計蘇石風顧大良陳利華黃子曦等。
1959年、1960年,劇院又建立起男女合演實驗劇團和青年劇團,先後舉辦了學館和舞台美術、音樂作曲訓練班,培養了一批表演、舞美設計和作曲、伴奏人才,並從上海戲劇學院吸收了一批畢業生,出現了一大批後起之秀。其中有演員史濟華劉覺、張國華;編劇薛允璜吳兆芬;導演胡越;作曲蘇進鄒;舞美設計楊楚之、孫志賢、朱柳莊等。
20世紀70年代後期,劇院重建,大力扶植新人新作,產生了《忠魂曲》《三月春潮》《魯迅在廣州》《漢文皇后》《孔雀東南飛》《西園記》《淒涼遼宮月》《血染深宮》《蓮花女傳奇》《魂斷銅雀台》《第十二夜》《王子復仇記》《玉簪記》《真假駙馬》《花中君子》《狀元打更》《楊乃武》《蝴蝶夢》等一大批好戲。有的劇目在文化部舉辦的全國調演中獲獎,有的在上海市舉辦的戲劇節、藝術節中獲獎。其中《血染深宮》(原名《深宮怨》)榮獲文化部和中國劇協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
劇院現擁有四十多位具有高資質的編、導、音、美、演人才。演出實體有女子越劇的紅樓團、男女合演劇團及青年團(籌),彙集了錢惠麗單仰萍、黃慧,方亞芬陳穎章瑞虹華怡青許傑孫智君王志萍張承好章海靈張永梅等一批英才好角與高足新秀及近幾年嶄露頭角的楊婷娜王清盛舒揚吳羣張宇峯李旭丹樊婷婷等一批優秀新生代演員和李莉、孫虹江、朱立喜、謝同妙、張豫美、黃耘瑛等編、導、音、美人才。
多年來,這一藝術羣體,馳騁於海內外舞台,曾獲中國金唱片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上海戲劇表演藝術白玉蘭主配角獎、上海市優秀青年演“十佳”。近時創作演出的《舞台姐妹》獲’98上海國際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九屆文華新劇目獎和表演獎;《梅龍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為上海大劇院度身定製的新版《紅樓夢》,被稱為“展示上海文化風采的標誌之作”,榮獲上海市國慶50週年獻禮劇目“優秀劇目獎”。
2001年,劇院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委託管理。創作排演了《早春二月》《木棉紅》《救風塵》《被隔離的春天》《珍珠塔》《》等大戲,兩次舉辦了“我喜愛的上海越劇新秀”評比演出活動。現代越劇《被隔離的春天》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
劇院本着“立足上海、活躍華東、走向全國、開拓海外”的演出方針,成功舉行了“上海越劇南方行”和“上海越劇西部行”等一系列大型巡演活動,做大做響上海越劇品牌,提升劇院競爭力。
2011年12月30日,上海越劇院改名為上海戲曲藝術中心上海越劇藝術傳習所,對外仍用原名。

上海越劇院主要作品

上海越劇院 上海越劇院
歷年來,劇院創作、改編、整理的傳統戲、歷史戲和現代戲共300多出,產生了《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紅樓夢》《祥林嫂》四大代表作,其中《梁山伯與祝英台》作為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彩色影片,1954年在捷克斯洛伐克舉辦的第八屆國際電影節上,榮膺“音樂片獎”。不少劇目在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中,榮獲劇目獎、導演獎、演出獎、音樂作曲獎、舞台美術獎等。
進入80年代,劇院創作演出了《忠魂曲》《三月春潮》《魯迅在廣州》《漢文皇后》《花中君子》《孔雀東南飛》《西園記》《淒涼遼宮月》《血染深宮》《蓮花女傳奇》《魂斷銅雀台》《第十二夜》《王子復仇記》《玉簪記》《女皇與公主》《舞台姐妹》《楊乃武》《風雪漁樵》《沙漠王子》等一大批好戲。其中《血染深宮》榮獲文化部和中國劇協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優秀劇本創作獎。

上海越劇院海外交流

劇院曾為蘇聯、朝鮮、蒙古、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越南、阿爾巴尼亞、印度、印尼、緬甸尼泊爾阿富汗等國家的元首及政府領導人進行招待演出。並是建國後第一個出國表演的專業戲曲團體,先後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蘇聯、越南、朝鮮、新加坡、泰國、日本、法國、美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國家演出,贏得盛譽,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此外,還多次赴香港和澳門台灣地區演出,受到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的歡迎。

上海越劇院所獲獎項

多年來,這一藝術羣體,馳騁於海內外舞台,摘取了中國金唱片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上海戲劇表演藝術白玉蘭主配角獎、上海市優秀青年演“十佳d”等桂冠。近段時間來創作演出的《舞台姐妹》獲’98上海國際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第九屆文華新劇目獎和表演獎;《梅龍鎮》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為上海大劇院度身定製的新版《紅樓夢》,被稱為“展示上海文化風采的標誌之作”,榮獲上海市國慶50週年獻禮劇目“優秀劇目獎”。
2001年,劇院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委託管理。創作排演了《早春二月》《木棉紅》《救風塵》《被隔離的春天》《珍珠塔》《家》等多台大戲,兩次舉辦了“我喜愛的上海越劇新秀”評比演出活動。現代越劇《被隔離的春天》榮獲第十一屆中國人口文化獎金獎。

上海越劇院主要演員

劇院現有主要演員:劉覺(代表作品《魯迅在廣州》《三月春潮》),華怡青(代表作品《紅樓夢》《梅龍鎮》《風雪漁樵》《魂斷銅雀台》),王志萍(代表作品《追魚》《蝴蝶夢》《孟麗君》《紅樓夢》),單仰萍(代表作品《紅樓夢》《孟麗君》《舞台姐妹》《虞美人》《家》),錢惠麗(代表作品《紅樓夢》《西廂記》《舞台姐妹》《韓非子》《真假駙馬》《啼笑因緣》《雙飛翼》),方亞芬(代表作品《蓮花女傳奇》《紫玉釵》《玉卿嫂》《西廂記》《啼笑因緣》),陳穎(代表作品《李娃傳》《斷指記》),章瑞虹(代表作品《孔雀東南飛》《風雪漁樵》《梅龍鎮》),黃慧(代表作品《碧玉簪》《救風塵》《雙飛翼》)。

上海越劇院大事記

上海越劇院進京演出

進京參加國慶2週年演出(1951年)
1951年9月23日,華東越劇實驗劇團(上海越劇院前身)一行80餘人,由華東文化部戲改處副處長伊兵和華東戲曲研究院秘書長蘇堃領隊,進京參加國慶2週年演出。這是建團後首次進京,歷時50天。帶去的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父子爭先》《寶蓮燈》,招待全國各地來京觀禮的代表和部分外國貴兵。《梁山伯與祝英台》由範瑞娟傅全香張桂鳳等主演;《父子爭先》由吳小樓、李月芳等主演。毛澤東主席於10月7日、周恩來總理於10月14日先後在懷仁堂觀看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演出。15日,毛主席又在懷仁堂觀看了《寶蓮燈》的演出。《父子爭先》一劇,是為了配合全國抗美援朝運動而編演的,受到了首都各界的歡迎和好評。10月20日起,3個劇目在首都公演。在此期間,範瑞娟應邀列席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三次會議。
參加全國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1952年)
1952年10月6日,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首都北京舉行。我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參加了華東區演出代表團赴京參演,參演劇目為《梁山伯與祝英台》,展演劇目有《白蛇傳》《賣青炭》《桑園訪妻》。會演期間,毛澤東主席陪同蒙古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澤登巴爾,在懷仁堂觀看了由袁雪芬範瑞娟傅全香主演的《白蛇傳》。周恩來總理在家中接見了袁雪芬、範瑞娟、傅全香等人。
進京招待金日成,演出《西廂記》(1953年)
《西廂記》 《西廂記》
為了慶祝中朝協定的簽訂招待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相金日成,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於1953年10月親自給劇團下達了排演《西廂記》的任務,並指名袁雪芬崔鶯鶯範瑞娟飾張珙,傅全香紅娘。本劇在10月下旬趕排後赴京。11月23日晚在懷仁堂招待演出,周總理陪同金日成一起觀看。12月1日,中國文聯和中國劇協聯合召開了該劇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有田漢陽翰笙光未然張庚等人。
參加國慶5週年進京演出(1954年)
1954年9月29日,由一團袁雪芬、範瑞娟、傅全香、張桂鳳主演的《西廂記》再度進京,在懷仁堂招待應邀前來參加國慶5週年典禮的羅馬尼亞蒙古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國、保加利亞越南阿爾巴尼亞等8國政府代表團及各國駐華使節和外交官員。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陳毅、李富春、秘書長習仲勳,文化部部長沈雁冰、副部長周揚,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等出席作陪。10月22日晚,該劇又招待印度總理尼赫魯及其女兒英迪拉·甘地夫人,周恩來總理陪同觀看。
總政小禮堂慰問解放軍(1955年)
1955年1月20日,二團攜帶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春香傳》抵京,在總政小禮堂為解放軍作慰問演出。該劇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外務省安孝相翻譯,華東戲曲研究院編審改編,莊志執筆。2月間,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在北京天橋劇場觀看了該劇的演出,併到後台會見了演職員。
慶祝建國十週年演出(1959年)
1959年9月,為慶祝建國十週年,劇院攜帶《紅樓夢》《追魚》《則天皇帝》等劇目,進京參加國慶演出。三劇均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9月21日,周恩來總理和鄧穎超觀看了《紅樓夢》,其後周總理又觀看了《評雪辨蹤》。併到後台接見了演職員。9月23日,周總理在中南海接見了劇院負責人胡野檎和主要演職員徐玉蘭、王文娟、顧振遐劉覺等20人,與大家作了長時間交談,對越劇的發展、音樂唱腔和男女合演等問題,談了看法。
參加部分省、市、自治區文藝調演(1974年)
上海越劇院 上海越劇院
1974年8月,國務院文化組舉辦了部分省、市、自治區(廣西、湖南、遼寧、上海)文藝調演。當時文化大革命尚未結束,劇院以"上海越劇團"名義剛剛恢復演出活動,在黨支部書記鄭元勇(工宣隊)帶領下,攜帶了越劇學習"革命樣板戲"《龍江頌摺子戲"閘上風雲"和觀代戲《銀針頌》參加赴京演出上海代表團,於8月3日進京,該上海表代團由越劇、滬劇淮劇三個劇種組成,帶去劇目有"革命樣板戲"《沙家浜·智鬥》《紅燈記·刑場鬥爭》《龍江頌·閘上風雲》《海港·壯志凌雲》等,大小劇目共有17台,代表團共154人,劇院參演的主要演員有金採風史濟華劉覺等。
調演期間,根據當時市委負責人的指示精神,成立了臨時黨委,領導各黨支部狠抓了大學習、大批判,自始自終貫徹了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和批林批孔的精神。8月20日晚上,中央同志觀看了彙報演出。那天演出時,天棚上電線冒火,電工周銀根奮不顧身衝上去滅火併接上了電源,雖然他的手上被燙起了水泡,但終於排除了故障,保證了演出的正常進行。
參加全國第四輪戲曲調演(1979年)
為慶祝國慶30週年,劇院創作演出了反映周恩來同志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的革命現代戲三月春潮》。1979年2月28日,劇院攜該劇赴京參加了第四輪全國戲曲調演。這是文化大革命後的首次進京演出。劇中人物周恩來、鈴娣、蔣介石、分別由劉覺金採風、許惠泉扮演。該劇為戲曲打破了禁區,首次在戲曲舞台上塑造周恩來形象並用越劇曲調演唱。演出得到了首都專家和領導的肯定和好評,獲文化部頒發的創作、演出二等獎。
三團赴京巡迴演出(1986年)
1986年11月初,劇院兩支年輕隊伍彙集首都舞台:一支是以趙志剛為主的三團男女合演團,履行北京演出公司的協議,由呂瑞英同志率領,經南京巡迴演出至北京;另一支是參加法國巴黎秋季藝術節演出團,在完滿結束演出任務後,由袁雪芬、劉覺同志率領,從巴黎回到北京,向首都觀眾彙報演出《紅樓夢》。三團演出的劇目為《花中君子》《第十二夜》《何文秀》等,主要演員有呂瑞英、趙志剛、許傑孫智君、沈再平等。他們先後在北京人民劇場、工人俱樂部和民族文化宮演出。
上海越劇院 上海越劇院
1986年11月4日,習仲勳等中央領導觀看了演出,並在陳丕顯同志的親自安排下,演了二個專場:即11月8日在中南海演出摺子戲《賴婚記》《焚稿》《斷橋》《引路》《算命》,國務院副總理李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丕顯等國家領導人出席觀看,劇終登台祝賀演出成功;1986年11月20日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第十八次會議演出了《花中君子》。同時還為首都文藝界演出了摺子戲專場(評梅花獎)。從1986年11月4日至20日,共演出17場,觀眾達2萬人次。在京演出期間,中央和中央文化部、北京市的領導習仲勳、陳丕顯、李鵬、葉飛、周谷城、彭衝、榮毅仁、李雪峯、楊獻珍、羅青長、阮崇武、王蒙、高佔祥、陳昊蘇等觀看了演出,還有越南黃文歡和赴京參加會議的上海市委書記芮杏文、副市長葉公琦等。
正在病中的鄧穎超同志十分關心劇院的工作。1986年11月5日,她在中南海寓所接見了袁雪芬呂瑞英趙志剛劉覺、張國華、陳穎華怡青方亞芬等13人,作了親切的談話,勉勵青年演員要"努力學習,尊重老師,青出於藍勝於藍"。
中國劇協的協助下,於1986年11月3日召開了記者招待會。1986年11月17日舉行了一次座談會,對《花中君子》《第十二夜》《紅樓夢》等戲進行討論,聽取首都戲劇界專家、新聞記者的意見。出席座談會的有曹禺、袁鷹、劉厚生郭漢城李超、陳剛、李紫貴、蘇紅等。與會專家、學者盛讚演出成功,越劇後繼有人。他們讚賞《第十二夜》中外結合自然,音樂流暢,"莎"劇又有越劇味道,對越劇開拓新題材具有積極意義。
新版《紅樓夢》進京演出(1999年)
1999年12月1日,由何俊任團長、尤伯鑫任副團長的上海越劇院赴京演出團一行217人,攜帶了以徐玉蘭王文娟藝術指導蘇石風為舞美指導,錢惠麗單仰萍鄭國鳳王志萍主演的新版《紅樓夢》抵京。3日至6日在北京保利劇場向首都領導和廣大觀眾進行彙報演出,共4場,演出獲得了成功。《紅樓夢》曾在1959年、1962年、1986年三次進京演出。事隔13年之後,它又以新版本亮相於京城,受到了首都觀眾的高
新版《紅樓夢》 新版《紅樓夢》
度讚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尉建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丁關根,文化部部長孫家正等黨政領導觀看了演出,並給予了很好的評價。文化部副部長李源潮説,"國慶50週年,到北京來的精品劇目很多,《紅樓夢》是精品中的精品。"中宣部徐光春看了戲後説,"《紅樓夢》是思想藝術具佳的精品。"期間,《人民日報》《文化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北京青年報》,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英語環球廣播中心等多家宣傳媒體,作了相當熱烈的報道和宣傳。上海文匯新民報業集團駐京記者站負責人唐斯復,還特地在文化部主持了劇組領導、主創人員、主要演員和老藝術家與新聞界的見面會。首演後他還組織了北京戲劇專家的座談會。會上,劉厚生龔和德黃宗江周育德等一批專家,對該劇作了高度的評價,説"這部戲讓戲曲界感到振作,這種演出方式體現出一種精神,一種氣勢,很了不起,很有價值";"這個戲風格對了……極其華麗,然而也很清麗"。中國戲劇家協會也專門召開了專家座談會,對該劇的編、導、音、美、演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意見。為了確保進京演出的質量和成功,臨行前劇院還專門成立了臨時指揮部,由總經理何俊任總指揮、黨總支書記尤伯鑫任常務副總指揮,下設行政後勤、裝台運輸和宣傳3個小組,對劇組成員進京前後作了多次動員。劇組黨支部還分別召開了黨團員會議,要求大家以良好的形象--台上台下的形象,為上海爭光,為劇院爭光。劇組在勝利完成任務後,於7日返滬。
出國演出

上海越劇院出國演出

謝幕達19次。後在德累斯頓,兩劇都受到歡迎,謝幕竟達28次之多!期間,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總理格羅提渥觀看了《西廂記》,並上台接見了演職員。7月11日赴萊比錫,13日起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7月24日,為駐德蘇軍演出了《打金枝》《拾玉鐲》《樓台會》等劇目;7月26日在柏林參加歡迎從日內瓦4國政府首腦會議歸來的布爾加寧和赫魯曉夫的羣眾大會。大會結束時,布爾加寧和赫魯曉夫與劇團同志一一握手。7月28日下午4時,格羅提渥總理,波爾茨外長會見了劇團同志,格羅提渥總理會見中高度讚揚:中國人民在和平事業中起着很大作用……越劇團來此訪問演出不僅是一個文化事件,同時也是一個很大的政治事件
月29日晚上舉行告別會,1999年7月30日離開柏林前往蘇聯訪問演出。
演出團於7月31下午5時40分到達蘇聯的佈列斯特,8月1日起在明斯克莫斯科演出了《西廂記》和《梁山伯與祝英台》,演出受到了蘇聯人民最熱烈的歡迎,觀眾們不但用一次又一次的鼓掌來表示他們的歡迎,而且在散了場後還不肯離開。《西廂記》轟動了整個莫斯科,共演出七場,但報上發表的評論文章就不下二十篇,認為我們的戲劇傳統是很優秀的和獨特的,我們的戲是完美而和諧地把戲劇、歌唱、舞蹈、音樂、繪畫、刺繡、雕塑糅合在一起的綜合藝術。莫斯科的二位醫學院的大學生每場必看,她們説:“你們這樣好的藝術,看一遍是不夠的,要看一千遍!”
1999年8月15日晚上,蘇聯黨和國家領導人伏羅希洛夫、卡岡諾維奇、馬林科夫、米高揚、別爾烏辛等觀看了《梁山伯與祝英台》,觀後到劇場休息室接見了劇團的演只員,伏羅希洛夫還親手把一束束鮮花分送給被接見的同志。
1999年9月9日,在莫斯科演畢《西廂記》後,蘇聯將"驚豔"一場拍成了電影。演出團在蘇聯一共訪問演出了一個半月。於1999年9月10日離開新西伯利亞回國。1999年9月18日回到北京,向首都人民進行了彙報演出。11月4日返回上海。
越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1959年)
根據中越文化合作協定一九五九年執行計劃,劇院組建成"中國越劇團",於1959年2月17日至4月3日在越南民主共和國訪問演出了一個半月。團長徐平羽,副團長兼藝術指導吳琛。主要演員有徐玉蘭王文娟吳小樓金採風等,演出劇目為《紅樓夢》《追魚》《黨員登記表》《打金枝》《斷橋》《評雪辨蹤》等。在首都河內,紡織工業中心南定,農業地區太平、江北,煤礦區鴻基錦普,著名港口及大工業城市海防,革命老根據地宣光以及北興海水利工地9個地方,共演出28場,觀眾逾20萬人次。另在主席府演出小節目一次,參加越南戲劇界"抗議富利慘案鬥爭周"演出一次。為慶祝越南勞動黨生日,3月2日在河內廣場演出了《黨員登記表》,范文同總理出席觀看。
整個演出受到了越南領導、報刊及觀眾的一致好評。越南文化部長黃銘鑑説:“中國越劇團在越南的演出,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取得這些巨大成就的原因是:
第一,你們有着高度的藝術水平;
第二,你們有着高度的集體主義精神;
第三,你們有着高度的服務精神和對越南人民的高度熱情。
報刊評論説:紅樓夢發揮了原著巨大的藝術魅力和光輝的民主思想,使我們不僅獲得了直接的藝術享受,而且還能夠深刻地理解了這部具有人民性的古典現實主義文學傑作的思想價值。觀眾的反喚尤為熱烈,每場票子都被搶售一空,甚至在開演前四五個鐘頭就排隊入場,許多人坐在濕地上或站在泥水裏看戲,衣服濕了、鞋子浸了水都不管。
期間,胡志明主席2次接見全團人員併合影,授予劇團越南民主共和國一級勞動勳章和一面"團結和友誼"的錦旗以及親筆簽名的照相本1冊;范文同總理曾3次出席觀看,併到後台與演員見面;文化部也授予了劇團歡迎越中兩國人民的文化錦旗一面。
在越期間除演出外,劇團還和越南文化藝術界座談聯歡共13次,促進了中越文化交流。
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訪問演出(1961年)
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文化省邀請,劇院二團組成了"中國上海越劇團",團長為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副主任朱光,袁雪芬任副團長,章力揮任秘書長,一行50餘人,於1961年9月5日晚離開上海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從9月8日起至10月18日,進行為期40天的友好訪問演出。隨去主要演員有袁雪芬、徐玉蘭王文娟張桂鳳呂瑞英金採風陸錦花及編劇徐進舞台設計蘇石風等。帶去的劇目有《西廂記》《紅樓夢》和根據朝鮮國立古典藝術劇場演出本改編的朝鮮民間傳説劇《春香傳》以及小型劇目《盤夫》《打金枝》《擋馬》等。劇團先後在咸興、開城、新義州平壤元山等5個城市,進行了25場演出,受到了2萬多觀眾的歡迎和喜愛。每場演出,劇場走道上往往站滿了觀眾,部隊同志為觀摩演出竟從老遠的地方跑步而來,郊區的農民從幾十裏外趕來買票,使劇團同志深受感動。李燦副委員長代表平壤市勞動人民向劇團贈送了一面錦旗,上書"以鮮血凝成的朝中兩國人民的友誼團結永世長"。
10月12日晚,朝鮮黨政領導人金日成崔庸健等在平壤牡丹峯劇場觀看了《西廂記》的演出,演出結束後,金日成、崔庸健同志在休息室接見了團長朱光,並向全體團員表示感謝。期間,《紅樓夢》一劇還特為慶祝朝鮮勞動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作了演出。朝鮮黨政領導金日成、崔庸健等和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中央代表團、以科茲洛夫為首的蘇共中央代表團觀看了演出。劇團於10月18日結束訪問離開平壤回國。回京後在首都人民劇場,進行了5場彙報演出,受到了首都觀眾的喜愛和歡迎。30日,劇團回到上海。
日本國作商業性演出(1980年)
應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和中部日本放送的邀請,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5週年之際,劇院組成了以中青年演員為主的"中國上海越劇團",一行53人,在團長
吳琛、副團長鬱仁民、秘書顧振遐率領下,於1980年11月17日下午2時飛赴日本進行商業性演出,帶去劇目為《紅樓夢》,參演的主要演員有沈於蘭、汪秀月、朱雪蓮、李萍、華怡青陳穎胡敏華等。這是劇院首次訪日,也是第一次在資本主義國家演出。這次演出,北至北海道隔岸相望的青森市,南至九州南方城市熊本,行程4千1百多公里,歷進25天,先後在彥根名古屋橫濱東京松户仙台秋田、青森、甲府神户、熊本、廣島等12個城市,共演出了17場,觀眾近2萬人次。
演出受到了觀眾及報界的稱讚。1980年11月24日《東京新聞》以"光彩奪目的舞台,歡快明朗的表演"作了報道,稱讚為"優雅的動作、悲慘的結局和華麗的舞台,幾乎使觀眾着了迷"。報道反映當黛玉死去賈寶玉質問紫娟時,"劇場情緒達到了高潮,甚至有觀眾有用手帕擦去同情的眼淚。"神户一位湯姓的僑胞,全家老小10多人都來看了演出,説"坐在劇場裏看戲就象身在祖國,格外的親切"。橫濱的台灣籍學生看戲後對大陸留學生説:"戲演得太好了,我們在台灣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的演出。"負責接待並全程陪同的中部日本放送代表鬼頭輝三表示滿意,説:演員雖年輕,表示希望越劇再次訪問。
松户市聖德學園(女子大學)包場的一場演出,校長川並弘昭親自帶領教師和學生觀看,作為了解中國古典文化的一次機會;仙台市東北大學文學部的學生特地組成了"紅樓夢觀賞班",看戲前專程請吳琛團長介紹越劇《紅樓夢》;大阪外國語大學的一些學生,在神户看了戲特地趕到劇團住地,表示"看了你們的戲,使我們對中國文化藝術更加嚮往,我們更希望能到中國去留學了!"
越有民族性就越有國際性。日本觀眾普遍反映,《紅樓夢》無論劇本、音樂等,都體現了一個"美"字,有的觀眾激動地説:"我全看懂了,如果不用譯意風,我也一定能看懂,我和周圍的人都掉眼淚了"
演出期間,橫濱市長細鄉道一,向劇團贈送了橫濱市"金鑰匙";廣島市長荒木武會見了吳琛團長等人。演出至12月13日結束。
赴法國演出(1986年)
為加強中法兩國人民的友好聯繫,法國巴黎秋季藝術節組織委員會和中國對外演出公司擬定1986年藝術節為"中國年"。他們委派執行委員瑪可維茨小姐前來中國,選中了劇院《紅樓夢》為演出劇目。為此,劇院組成了由藝術總指導袁雪芬、團長幹樹海、副團長劉覺、秘書陳承秉為領導的訪法演出團,全團57人,其中演員26人,全部是青年演員,她們是陳穎、華怡青胡敏華等,攜帶劇目《紅樓夢》,於1986年9月21日,抵達法國巴黎。
演出團從1986年9月22日起至10月27日,經巴黎、格勒諾布爾里昂── 維勒班、拉羅舍爾、南錫、勒阿佛爾等6個城市,共演出16場,觀眾達18 000餘人。
演出受到了輿論界、專家門、觀眾、僑胞的歡迎,取得了為藝術節主席和執委們的"意料之外的成功",他們説,"觀眾的反映非常、非常強烈"。名譽主席、前文化部長米歇爾·居伊説:"我們感謝中國政府派出這樣好的藝術團來法國演出","感謝中國政府允許我們挑選這樣好的劇院、這樣好的劇目到法國來演出。"法國文化界人士、法國"文化活動機構研究會"主席、法國"全國藝術傳播局理事長保羅·比奧説:“法國輿論界是很苛刻的,你們的演出得到了熱烈的、公正的評論,並使法國觀眾對中國文化藝術的觀念有了根本的變化。"就連瑪可維茨小姐也激動地説:“演出效果出乎我意料的好,向你們熱烈的祝賀。”
首演結束,蓬皮杜總統夫人、米歇爾主席、漢學家巴貝諾、曹克強大使夫婦和瑪可維茨小姐均上台祝賀。蓬皮杜夫人説:"看到這樣的演出很高興,演員的表演和各方面的技巧都很高。"
在外省市的演出中,反應也很熱烈,格勒諾布爾市和里昂-- 維勒班市兩位市長,均向藝術指導袁雪芬頒發了榮譽勳章。1986年10月23日,勒阿佛爾市市長向藝術總指導袁雪芬、團長幹樹梅、副團長劉覺頒發了榮譽公民證書,表彰演出團為增進中法文化交流所作的努力和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首場演出之前,法方舞台人員驚慌萬分地告訴演出舞台監督孫虹江:接到來電説台上有炸彈。孫虹江此時正想按電鈕開場演出,他鎮靜地決定不通知觀眾席中的團部領導,接待法國警察全面檢查。扮演賈寶玉陳穎林黛玉華怡青賈母胡敏華和大觀園的丫環們均已二側候場,她們沒有離開藝術崗位都站在原地不動。心裏真是緊張的,因為這幾天巴黎經常在爆炸,"但我們來幹什麼的呢?要死,死在一起!"這是她們的回答。檢查排除了險情,一場虛驚,致使誤場了20分鐘,但鍛鍊了我們青年一代演員的應變能力
新加坡作商業性演出(1987年)
1987年11月20日至12月12日,劇院紅樓劇團在新加坡作商業性演出,演出團團長徐玉蘭,副團長王文娟王禮炳。主要演員有徐玉蘭、王文娟、錢惠麗王志萍單仰萍、張月芳、汪秀月曹銀娣孟莉英、許矞雲、鄭採君周寶奎鄭忠梅等。演出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西廂記》《皇帝與村姑》《華麗緣》《碧玉簪》《珍珠塔》等8台大戲。演出是在當地豪華的嘉龍劇場,共演16場,觀眾2萬人次,贏得了大批浙江籍觀眾的喜歡。一些香港、馬來西亞泰國、台灣的觀眾也紛紛越洋訂票,前來觀摩,有的連看16場,在當地掀起了一陣"越劇熱"。有趣的是,劇場中的觀眾有説潮洲話的,有説閩南話的,有説海南話的,有説廣州話的,有説台山話的,加上江浙話的,英語等,頓時成了語言博覽會場。從五湖四海匯擾來的觀眾深深地被演出所征服,異口同聲地讚揚:越劇越來越迷人,越來越進步,後繼有人,希望你們再來,多來!要求演員簽名、合影的觀眾紛紛湧向後台,湧向車前,湧向劇團下榻下的飯店。
1987年12月4日,新加坡第二副總理王鼎昌觀看了《追魚》,演出休息時會見了徐玉蘭王文娟以及演員代表王志萍。他連聲説:"好極了,美極了!"並特地安排電視台進行錄製。
赴泰國進行商業性演出(1988年)
1988年12月19日至1989年1月6日,劇院紅樓劇團應泰國卜蜂、正大集團的邀請,經中國國務院文化部批准,由徐玉蘭任藝術指導,周渝生任團長,王文娟任副團,率一行47人赴泰國進行了為期19天的商業性演出。在泰國演出共12場,其中彩排一場,義演3場,一場收入120萬株贊助給了柿知泰慈善基金會,一場收入贈獻給了泰國南鄉水災人民,一場收入40萬株贈獻給了泰中友好協會作了建設基金。商業性演出共9場,演出地點在泰國曼谷朱拉大學禮堂,座位1800個,幾乎場場爆滿,觀眾達2萬人次。
演出受到了泰國王室 及其他有關方面的重視。泰國王孫女拍翁昭博差臘吉滴耶帕觀看了首場演出,皇室親屬、官員陪同觀賞。國務院副院長蓬沙拉信先生及
夫人、泰中友好協會副主席李景河先生及夫人、泰國民黨黨魁前交通部長乃沙目先生,前國務院院長及夫人以及泰國各界知人士,各大財團要人都先後來觀看了演出。
彩排一場《追魚一炮打響。鯉魚精一出場就博得滿堂掌聲,不少觀眾為演出而感動得垂淚,許多觀眾在休息時趕緊到售票處去買後幾天的票,不僅自己買,還給親友買。
彩排成功,聲譽大振。《新中原報》以"滿堂彩聲話《追魚》"為題寫道:"首場《真假包公》,又名《追魚》,泰文譯為《包文拯捉妖》,神話故事,雅俗共賞,所以全場爆滿,滿堂彩聲。"許多觀眾是從曼谷附近的郊區坐了三輪車來的。31日那天原來擔心票賣不出去,因為泰國人有吃年夜飯的習慣。結果出乎意外,不僅爆滿,座位還加了又加。在觀眾的要求下,後來還加演了2場。有幾場為了加座連後台演員的化裝用椅也用上了。有次,連東道主李副總裁及董事長也沒有座位我們沒有位子坐,説明演出成功。
13人組成的樂隊也得到了泰國觀眾的讚賞。人員雖少,但配合默契。觀眾評價説:演奏雄壯如千軍萬馬,細膩處如蝴蝶穿花,比西洋人的"新福爾"精彩多了。
越劇初次赴泰國演出獲得了成功。大家深深體會到:藝術性強,水平高的劇目不論在國內國外同樣受到歡迎,藝術是沒有國界的。
赴美國進行商業性演出(1989年)
1989年5月17日至6月23日,劇院組成以著名錶演藝術家袁雪芬為藝術總指導兼團長、徐乃光任副團長的訪美演出團,應美國萬豐公司卜嘯龍邀請,一行25人赴美國進行商業性訪問演出。5月中旬到達美國後,先後在紐約丕士大學、林肯藝術中心、新都戲院、舊金山金都戲院等地演出。上演的劇目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和5台小戲,隨行主要演員有範瑞娟傅全香金採風陳琦、沈於蘭、張國華和特邀的畢春芳張小巧胡佩娣等。隨同演出的還有童雙春王雙慶獨腳戲。首場公演於5月26日的紐約丕士大學,連演5場,屬中等規格;5月30日夜,應邀在紐約林肯中心演出,那是高規格的帶有榮譽性的藝術活動,此外還有唐人街新都戲院連演7場,是普及性的。在舊金山,原定演出3場,但欲罷不能,只得再加演一場,共演17場。訪問演出歷時35天,於6月23日載譽而歸。
赴歐洲五國演出(1990年)
1990年1月,應歐洲五國華僑組織的邀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組織了以盧振琪為團長的15人"中國民族藝術代表團"(其中4人為劇院的範瑞娟呂瑞英張桂鳳、陸梅英),在春節前夕赴西德比利時盧森堡荷蘭、法國訪問演出,歷時20多天,行程數萬裏。範瑞娟等帶去的為優秀保留劇目打金枝》。該劇需演員6人,其中2人為宮女。演出時宮女由代表團其他人員頂替;沒有伴奏樂隊,就用卡拉0K音帶。同時自己搬道具、自己梳頭化裝、自己着裝等,這對從藝均已幾十年的4位著名演員來説,難度夠大的。但她們不怕困難。相互幫助,共同努力完成了演出任務。
1月21日下午1點,他們乘飛機從北京出發,飛行10多小時到達西德的法蘭克夫,到達時已是當地時間晚上8點光景,來迎接的大使館同志告訴説:他們邀請了華僑和外國友人,要在當晚10時準時演出觀看。時間十分緊迫,代表團成員二話沒説,連晚飯也來不及吃了,立即打開箱子,着裝化裝,匆忙上陣,打響了第一炮。演出結束,已是翌日清晨1點多鐘,大家才歇息吃晚飯。
稍事休息,又於當天早上7點乘車趕往比利時。趕到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已是晚上,可巧又逢 上了當地百年未遇的大風暴。華僑們頂風冒雨,仍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演出。為了滿足華僑的要求,於深夜12點。又連演了2場,受到了僑胞和外國友人的陣陣鼓掌歡迎。其中不少華僑是浙江人,他們激動地説:"我們有幾十年未看到祖國的戲曲,今天聽到鄉音感到親切,好象回到祖國一樣!"一位華僑老太太特地趕到大港口安特衞普觀看演出,她深情地説:"你們演得真是太好了!祖國強大,我們在國外的華僑亦自豪。"
大年三十和年初一,代表團穿越了盧森堡、比利時、荷蘭三個家,進行了緊張而頻繁的演出。睡眠少,就在車上打瞌睡,時間緊,就在車上化裝。經過大家努力,於2月15日勝利歸國。
赴泰國演出(1990年)
應泰國正大集團之邀,劇院紅樓劇團於1990年12月7日再次啓程赴泰國演出。演出團由文化局領導姚渝為團長,副團長兼秘書宋玉華,越劇表演藝術家徐玉蘭王文娟為藝術指導。帶去劇目有5出大戲:《碧玉簪》《孟麗君》《皇帝與村姑》《紅樓夢》《追魚》。主要演員全由青年擔任,她們是:錢惠麗、王志萍單仰萍、吳國蘭(盧灣越劇團)、張學芬海甯越劇團)、鄭國鳳等。
演出又一次受到了泰國觀眾的歡迎,認為演技高超,"連晚來觀眾爆滿,把整個朱拉大禮堂,擁得水泄不通。"(報刊語)演出風靡了京華人士,有的連看10次,還欲罷不能!11日晚,在朱拉隆功大學禮堂,舉行了一次慈善義演,全部收入,贊助柿知泰慈善基金會,並奏請皇儲妃拍翁昭沙娃裏殿下,御駕賜觀。
在《孟麗君》完場後,大使館武官周江大校、泰國澄海同鄉會副理事長藍健齡、泰中友好協會來興府分會主席陳錫洲等登台向演員們獻花,祝賀演出成功。
在泰國演出期間,還應邀到泰國皇宮獻演。
赴泰國進行商業性演出(1995年)
為祝賀中泰建交20週年,由泰國正大集團邀請,泰國發展農林生活慈善基金會籌辦,劇院紅樓劇團,由丁志願任團長、薛允璜任副團長,率一行55人於1995年3月14日晚9:30抵達泰國曼谷,作商業性演出。攜帶劇目有《追魚》《真假駙馬》《桃李梅》《蓮花女傳奇》《紫玉釵》《紅樓夢》等6台大戲。主要演員有錢惠麗、單仰萍方亞芬陳穎鄭國鳳胡敏華等。
演出安排在劇團宿地附近的璇宮戲院,500餘席位,票價為1000株、600株、400株三檔,從1995年3月17日起至4月2日,共演出16場(其中2場義演)。
此次赴泰演出,較前兩次有所不同,演員陣營新、演出劇目新,從而贏得了新觀眾。除《紅樓夢》《追魚》兩劇之外,其餘4台均為新戲,觀眾看得投入,加上舞台美感上採用現代派手法,傾倒了不少人,許多潮劇迷轉為越劇迷。每場演出均為觀眾自己買票,上座率在70%以上。到最後兩場,劇場爆滿,連橫直走道上加了好幾排座位。正大集團副總裁李紹祝的夫人為親朋好友代購票就達20多萬株,許多觀眾幾乎每一台戲必看,普遍反映這次陣營比前兩次強大、整齊、演員個個年青漂亮,舞台上光彩耀眼。就連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除"紅"劇連看2場外,其餘每台戲必看一場,他自稱為是個"破例"。正大集團對每場演出均安排了禮賓獻花。邀請前來觀劇的有泰國前總理、國民黨黨魁察猜,春哈旺上將,泰中友好促進委員會主席李景和,泰國商業部部長、副部長,泰國前總理、現證券公司總裁,泰國王皇室成員,第一任駐華大使,挪威駐泰王國大使以及與正大集團聯營的分佈在美洲、澳洲、東南亞地區的大公司總裁等。
這次紅樓劇團赴泰演出非同尋常,是擔負着慶祝中泰建交20週年活動的重任。通過演出,擴大了影響,獲得了好評,於1995年4月6日圓滿了完成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