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羅青長

鎖定
羅青長(1918年9月—2014年4月15日),出生於四川蒼溪。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6年11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3] 
1934年8月參加工農紅軍,曾任川西北道委秘書、西北中央局組織部組織幹事兼青年幹事,中央黨校高級班黨支部書記、校黨總支宣傳委員、青年委員,情報保衞工作訓練班黨支部書記,林伯渠機要秘書兼西安八路軍辦事處黨支部書記。在中直情報系統分管機要電台並任黨支部書記。1941年4月後,調延安中央情報部任李克農秘書、指導科科長、一室副主任、主任,在中央前委負責情報和機要聯絡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央軍委情報部一局局長,軍委聯絡部部長助理、副部長兼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調查部秘書長、副部長,國務院副秘書長,總參情報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衝擊。後任中央調查部負責人、黨委書記、部長等職。2004年9月離休。 [3] 
2014年4月15日,羅青長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2-3] 
中文名
羅青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四川省蒼溪縣
出生日期
1918年9月 [3] 
逝世日期
2014年4月15日 [3] 

羅青長人物生平

1932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相當於高中文化。1931年至1934年在四川蒼溪縣中學學習並從事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
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至1935年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軍八十九師政治部宣傳員,中共川陝省委宣傳部幹事、省委黨校和省委秘書;參加長征;1935年至1936年任武裝工作隊隊長,紅軍幹部大隊班長,中共中央西北局組織部幹事;1936年11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6年至1938年,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任黨支部書記、黨總支部宣傳委員、青年委員,教員、研究員。
1938年至1941年在西安參加秘密情報領導工作併兼任黨支部書記,曾打入胡宗南部隊從事地下活動。
1941年返回延安;1941年至1949年,任延安棗園情報訓練班黨支部書記,延安中央情報部秘書、科長,第一室副主任、主任,在中央前委負責敵區情報工作和機要工作(1947年以後);1947年3月黨中央撤離延安後,隨毛澤東周恩來轉戰陝北,在中共中央前委主管敵區情報工作和聯絡工作。
1949年至1955年任中共中央軍委情報部一局局長,中共中央軍委聯絡部一局局長、部長助理、副部長,1954年10月起兼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
1955年7月起任中共中央調查部秘書長,1957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調查部副部長兼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1965年2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國務院副秘書長。
1966年至1970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衝擊;1970年至1973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情報部副部長;1973年至1983年任中共中央調查部負責人、部長,國務院副秘書長,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1975年1月起任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1978年3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同年5月起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1981年8月起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黨組成員。
2004年9月離休。 [3] 
羅青長
羅青長(6張)
羅青長是中共八大至十四大代表,十五大至十八大列席代表,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中央委員,中共十三大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三屆、四屆、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四屆、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兼副秘書長。
2014年4月15日,原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調查部黨委書記、部長羅青長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羅青長同志病重期間和逝世後,中央有關領導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問和哀悼。 [1]  [3] 

羅青長家庭生活

妻子:杜希健 [5] 
羅青長的長子羅抗,次子羅挺,老三羅援,老四羅振,老五羅揮,老六羅揚。 [4] 

羅青長人物軼事

“紅小鬼”三過雪山草地
羅青長1918年出生於四川省蒼溪縣,1931年至1934年在家鄉蒼溪縣中學學習時,便從事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
1934年8月,紅四方面軍八十九師來到四川蒼溪,16歲的羅青長等23名小夥伴一起加入紅軍的行列。1935年3月,紅四方面軍在蒼溪打響了強渡嘉陵江作戰的第一槍,羅青長告別故里,跟隨隊伍開始長征。
60年後,在1996年紀念長征勝利60週年時,78歲高齡的羅青長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回憶當年長征的經歷。
長途跋涉使年輕的羅青長疲憊不堪,有時走着走着就睡着了。一次在草地暫時休息後,他迷迷糊糊地跟着部隊出發了,走到半路才發覺槍丟了,嚇出了一身冷汗。正要回身去找,忽然看見幹部大隊指導員傅崇碧幫他扛着槍,他嚴肅而又和藹地對羅青長説:“你這個當兵的,怎麼敢把傢伙丟了? ”
“當時,我又羞愧又感激,這件事讓我終生難忘。”羅青長在回憶文章中寫道。由於張國燾的錯誤路線,紅四方面軍三次過雪山草地,每一次都有一些紅軍戰士長眠在那裏。有一個小戰士,生性活潑,平時總愛張着嘴樂,大家給他取了一個綽號“叉口”。過草地時,由於飢寒交迫,他倒下了。臨犧牲前,他拉着羅青長的手説:“羅青長,我不行了,你們去把紅旗插遍全中國吧!” [6] 
隱蔽戰線上的元老級人物
毛澤東曾經説:“我們要消滅敵人,就要有兩種戰爭,一種是公開的戰爭,一種是隱蔽的戰爭。”羅青長就是隱蔽戰線上的元老級人物。
羅青長的“地下”工作始於西安。1938年底,羅青長被派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次年,羅青長打入胡宗南部,在被國民黨稱為“大特務頭子”的吳德峯領導下,從事西安地下情報系統的情報蒐集、整理和傳遞,為關鍵時刻我黨掌握胡宗南部隊動向,保衞黨中央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羅青長在“隨時都要經受生死考驗”的“地下”潛伏了3年。羅青長曾對兒子羅援提到,有次由於形勢所迫,羅青長需將一個裝有中共西安地下情報組織絕密文件的保險箱送到城內的八路軍辦事處,沒想到風雲驟變,西安“三步一哨,五步一崗,盤查甚嚴”。在進退維谷的情況下,他決定冒死闖關,帶着保險箱乘坐黃包車最終安全抵達。胡宗南部中尉軍官這套軍裝則成了他的“護身符”,沿途的哨卡並沒有過多地阻攔和盤查,他一步步接近了目的地。在經過八路軍辦事處門口的時候,羅青長一個箭步跳下來,拎着保密箱就跑了進去,終於化險為夷。後來,這個保密箱作為歷史見證,由羅青長捐贈給了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展覽館。 [6] 
在出生入死中收穫愛情
1940年,在西安胡宗南部隊潛伏期間,羅青長遇到了後來成為他夫人的杜希健。當時,杜希健經延安社會部的報務大隊培訓,被派往西安吳德峯情報系統工作。
“當時,我們黨派了很多優秀女青年到敵後工作,這和《潛伏》那個電視劇有些不同,那些女青年和那個翠萍是完全兩樣的。”羅援説,“包括我母親在內的這些女青年都是非常優秀的,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知識。”
杜希健搭乘周恩來的卡車來到西安,然後被分到了西安吳德峯情報系統做報務員,正好由羅青長領導。在白色恐怖非常惡劣的環境裏,他們朝夕相處生死與共,逐漸產生了愛慕之情。
後來,經過黨組織的批准,他們在敵後結成了革命伴侶。在他們舉行結婚典禮時,沒有鮮花,沒有美酒,只有北風的呼嘯聲,還有刺耳的警笛聲。 [6] 
參與偵破多起著名案件
1941年,羅青長回到延安進入社會部的核心部門。他先是擔任社會部副部長李克農的秘書,隨後進入了社會部一室工作。1946年,國共內戰硝煙再起,情報工作成為重中之重。
羅青長博聞強記,是有名的活檔案,每天向毛澤東、周恩來提供國民黨部隊的調動情報,對國民黨師以上軍官瞭如指掌。毛澤東轉戰陝北期間,羅青長隨行,負責情報保障,毛澤東説,“我們每天都有得用的情報”,“以後要發勳章首先應該發給這些無名英雄”。
1947年3月18日晚上,國民黨軍進攻延安的槍炮聲已經清晰可辨,直到此時,毛澤東、周恩來等人率領的中央縱隊才從容告別延安。
當時胡宗南的部隊有20萬人,而毛澤東帶領的中央縱隊只有800人,面臨着國民黨數十萬大軍的圍堵和追擊,最終化險為夷,其中情報部門的貢獻功不可沒。毛澤東和周恩來曾説過,“我們在陝北,胡宗南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新中國成立後,羅青長參與了偵破蔣幫特務陰謀刺殺劉少奇主席的“湘江案”、參加破獲國民黨特務企圖謀害周恩來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羅青長見證了隱蔽戰線的輝煌與成就,也親歷了情報部門的發展壯大。
四處奔走終為潘漢年平反
20世紀90年代,羅青長開始梳理自己的革命經歷。他在回憶時會經常提起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情報“前三傑”——李克農、錢壯飛胡底,情報“後三傑”——熊向暉陳忠經申健,以及謝士炎等“北平五烈士”。
抗戰時期,潘漢年一直在華東做情報工作,成績卓著。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迫不得已與南京偽政府的頭面人物汪精衞有過一次會面。然而也就是這一發生在抗戰之中的偶然事件,卻讓潘漢年在1955年陷入了一場冤假錯案之中。
按照周總理要求,由李克農牽頭,時任國務院總理辦公室副主任的羅青長擔任組長,與其他兩名同志組成三人調查小組。他們花了3個月時間,認真調查了潘漢年當時與中央的有關文電,整理出一份詳細的審查材料,建議中央進一步審查核實,並提出有力的五大反證。然而,在當時“左”風越來越盛的歷史條件下,這份報告沒有得到重視。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很多人提出潘漢年的問題應該重新審查,羅青長也到處奔走,為潘漢年的平反進行呼籲。這時,陳雲同志登高一呼,“潘漢年案不翻我死不瞑目”,羅青長的工作因此更加得力,所以經過方方面面的工作,潘漢年終於得以平反昭雪。 [6] 
總理病重囑咐“託託託託”
1975年9月4日,病痛中的周恩來看到《參考消息》轉載的一篇《訪蔣經國舊部蔡省三》的文章,當即批示:“請羅青長、家棟對蔡省三的4篇評論的真實情況進行分析,最好找王崑崙于右任的女婿屈武等人,弄清真相,以便××(兩字模糊)。周恩來,九月四日,託、託、託、託。”
1975年12月20日早晨,病危中的周恩來提出要見羅青長。羅青長趕到醫院看到總理憔悴的病容,難過地落下了眼淚。總理忍受着巨大的痛苦,頑強地支撐着,説:“青長同志,我的時間不多,咱們抓緊時間談工作吧。”當他聽完台灣問題的工作彙報後,一再囑咐:“不要忘記那些為人民做出過有益事情的老朋友……”隨後,總理陷入昏迷。羅青長也成了總理彌留之際最後召見的人。
總理逝世後,羅青長擔任了周恩來治喪辦公室副主任,他強忍着悲傷,送總理走完最後一程,按照總理的遺願,他和總理的兩位衞士將總理的骨灰撒進江河湖海。
2008年羅青長誕辰90週年之際,羅援特地為父親寫了一首祝賀生日的詩——巴山蜀水育英雄,虎穴龍潭見忠誠。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形處建奇功。喜迎華夏飛騰日,更待寶島入懷中。堂堂正正九十載,鬱鬱葱葱不老松。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