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姓

鎖定
金姓是佔中國大陸第六十四位姓氏,在中原和皖蘇浙地區有一定的影響。當今金姓人羣大約佔了全國人口的0.3%,總人口大約有380萬。 [7] 
金姓的姓源較多,最早的一支源於上古時的少昊帝,另一支較早的金氏出自西漢時的金日磾(“日磾”讀作“密滴”)。除上述兩支金氏外,十六國前秦時,榆林古羌人首領有金氏。朝鮮歷史上的新羅國王姓金。 [10]  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因開國國王叫錢鏐,而鏐與劉同音,故認為犯諱,該國的劉姓之人,便皆去劉字的卯頭刀旁,改為金氏,當地甚至連石榴也改叫金櫻。今浙江地區的金姓人家,仍然存在“活金死劉”的傳統,即生前使用金姓,死後墓碑則作劉姓。 [8]  金姓的郡望是彭城、京兆 [12] 
金姓名人:唐代有金忠儀。宋代有金文剛,官龍圖閣直學士金彥邵陽(今屬湖南)人,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郡人號“義門金氏”。明代有學者金問,散曲家金鑾明末清初有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曾對《水滸》與《西廂》進行批改。清代有書畫家金農,隸書樸厚,楷書自創一格,其畫造意新奇,為“揚州八怪”之一;還有中和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加太傅金之俊,畫家金侃,學者金榜,詩人金和,史學家金門詔。當代有首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傑出代表金學曙。金姓英才輩出,代不乏人。
中文名
金姓
外文名
Kim [16] 
得姓方式
以人為氏或賜姓 [12] 
得姓始祖
金日磾、少昊 [12] 
主要郡望
彭城、京兆 [13] 
主要堂號
麗澤 [13] 
著名人物
金聖嘆金學曙金農 [13] 

金姓歷史發展

金姓姓氏淵源

  • 源於賜姓
西漢初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降漢,因休屠人有以銅鑄作金人(佛像)以祭天之習俗,漢武帝賜姓金氏,拜侍中,封秺侯。金氏一門侍漢室以忠誠孝節著稱,七世為侍中。金與張、許、史四姓成為西漢初的四大貴族,其子孫成為河南京兆和安徽休寧的金氏望族;而居於甘肅隴西的休屠族也多以金為姓。 [5]  [7]  [10]  [16]  [20] 
  • 出自少昊金天氏
黃帝之子玄囂(元枵),即少昊(少皞),是黃帝方雷氏所生之子,名摯,初號青陽氏,己姓。少皞繼承黃帝之帝位,以五行之首金統治天下,世稱其有金德,故號金天氏,改為嬴姓,為東夷族聯盟的首領。在窮桑登基,後徙居曲阜,今山東曲阜市。少昊登基之時,正值鳳鳥飛臨,人謂之祥瑞,遂以鳥為圖騰,世稱鳥官,以鳥名命官。其後裔中有以其號為氏,遂有金氏。歷堯舜夏商,金氏不顯。戰國後期周慎靚王時大夫金投為首次亮相的金天氏後裔。其歷史至少在4000年以上,普遍使用金氏應在周慎靚王時期以後。 [5]  [7]  [10]  [16]  [20] 
  • 源於改姓
①五代時吳越的劉姓原為漢高祖賜項伯之姓,項伯與西楚霸王項羽是同族,為西周初分封的姬姓項國之後裔。五代時吳越國帝王錢鏐,因鏐與劉同音,故下詔避諱,項伯後裔的劉姓以錢鏐名之部首金為姓,吳越滅後,一部分金姓改復為劉姓,未改的遂成為今東南地區金姓的主體。 [5]  [7]  [16]  [20] 
②元朝時期有個金履祥,原先本為劉氏,後改為金氏。 [7]  今浙江地區的金姓人家,仍然存在“活金死劉”的傳統。 [8-9]  [16] 
金姓發源地(百家講壇截圖) 金姓發源地(百家講壇截圖)
③清朝初期著名的文學評論家金聖嘆,本名張採,字若採;明朝滅亡後,他改名為張人瑞,字聖嘆;後又改姓為金氏,目的就是為了在衡文評書中響亮其筆名,因此在金聖嘆的後裔子孫中,便有人乾脆以先祖筆名為姓氏者,稱金氏,世代相傳。 [7]  [10] 
④源於漢朝時期複姓金留氏,屬於省文簡化為氏。 [9] 
  • 源於官位
①出自漢朝時期官吏執金吾,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執金吾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金吾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金氏。 [9] 
②出自三國後期曹魏時期官吏金曹,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在金曹掾、金曹屬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金曹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金氏。 [9] 
③出自魏、晉時期官吏金紫光祿大夫,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明朝時期,改光祿大夫正一品,金紫光祿大夫為從一品、銀青祿大夫為正一品。在金紫光祿大夫的後裔族人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金祿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金氏、祿氏。 [9] 
④出自遠古時期官吏金正,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傳説,在遠古時期即有“金正”之職,負責糧食秋收事務,屬於五行官之一。在金正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金正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金氏。 [9] 
⑤出自殷商時期官吏金工,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金工,是殷商時期王室六官之一,主要負責執掌冶金工類。到西周王朝時期,專職負責金屬製造業,為“工官”,分“梟氏”、“築氏”之屬,隸屬於地官府司管轄。在金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金工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金氏。 [9] 
金氏族譜圖片
金氏族譜圖片(2張)
⑥源出自西周時期官吏司金,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司金,亦稱職金,是西周初期便設置有的官位,在典籍《周禮·秋官》中記載:“司金,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青之戒令。”也就是如今的礦產資源管理司司長。在司金、職金、司金中郞將、山金司、淘金司等官吏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稱司金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金氏。 [9] 
  • 源於地名
①出自春秋時期楚國金陵邑,屬於以居邑名稱為氏。在楚公子熊卓的後裔子孫和金陵守軍中,有以先祖世守之邑名為姓氏者,稱金陵氏,後因“陵”字不善,遂省文簡為單姓金氏。 [9] 
②古代居金城之民,多為故匈奴、西羌之民,因而有取金城之名為漢化姓氏者,稱金氏。 [9] 
  • 他族改姓
隋唐時期,新羅國即今朝鮮的國王姓金,與中原頻繁接觸,屢派使節朝貢,凡留中原者均以金為氏。尤其在唐朝,有金真平者內附高祖,累世封王宿衞,子孫昌盛。 [5]  [10]  [16] 
北宋金國女真族也有金姓。 [5] 
③猶太人留居河南開封六姓之一為金姓。 [5]  [7]  [16] 
④源於蒙古族
●出自明朝時期蒙古王室,屬於帝王賜姓為氏。明朝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率二十萬大軍伐漠北,元世祖孛爾只斤·忽必烈的後裔、蒙古王子孛爾只斤·也先土幹率妻子及其部族眾人歸降,明成祖大喜,特賜其漢姓為金氏。 [7]  [9-10]  [16] 
●蒙古族八旗姓漢姓為金氏。如:阿勒特氏。 [16] 
⑤清朝的滿洲八旗也有金姓,特別是滿洲八旗的金佳氏全氏族、愛新覺羅氏一部集體改姓金氏,擴大了北方地區的金姓數量。 [5]  [16] 
⑥東晉末陝西榆林地區的羌族有金姓大族,後來形成當地的上郡金氏望族。 [5]  [10] 
⑦明朝時期,西南地區景頗族中有複姓金劈氏、恆滾氏。在明朝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嚴禁胡姓,因此多取漢姓為金氏。 [5]  [16] 
⑧出自明朝時期達斡爾族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9] 
達斡爾族精奇哩氏,斡爾族著姓之一,世居精奇裏烏喇(今俄羅斯境內結雅河流域)、噶哈里碧漢額裏村(今吉林延吉朝陽川)、黑龍江沿岸等地。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Gingciri Hala。後多冠漢姓為金氏。 [16] 
●達斡爾族索曲氏、德力根氏,到清中葉以後,多取漢姓為金氏。 [16] 
三國東吳的江西山越族有金姓大族,在安徽形成著名丹陽金氏望族。 [5]  [16] 

金姓得姓始祖

金日磾 金日磾
金姓源出少昊金天氏,其始祖金日磾,字翁叔,原匈奴休屠王太子。漢武帝時,從昆邪王歸漢,任馬監,遷侍中。昭帝即位,與霍光桑弘羊等同受遺詔輔政。遺詔以其擒縛謀反的莾阿羅有功,封為秺侯。由於曾鑄銅人(又稱金人)像以祭天,賜姓“金”,裔孫以金為姓。 [5] 

金姓遷徙傳播

金氏姓源較多,發源地主要有山東和陝西及浙江、江蘇間地。 [7] 
春秋時期的郯國(今山東郯城)即為山東金氏族人(少昊一支)所建,戰國時被吳所滅,國人有向南遷徙者,後在彭城(今屬江蘇省)形成望族。 [11] 
西漢時期,匈奴人金日磾歸附漢室,族人繁衍於陝西西安一帶,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職,與西漢大臣張湯後世並稱“金張”,為功臣世族之家。 [11] 
金氏精華錄箋 金氏精華錄箋 [1]
南北朝時,甘肅等地有金氏族人的足跡。如北齊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人(今甘肅涇川)。 [11] 
唐朝時期,金氏即為益州蜀郡(今四川成都)三姓之一,亦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臨汾)四姓之一。這一時期,金氏族人已是南北並齊發展,分佈點日益廣泛。 [11] 
五代時期,是金氏族人發展史上一個重要時期,當時劉氏在吳越國本是大姓,為避開國之王錢鏐的“鏐”諱而改姓金,大大增強了金氏族羣,特別是在南方浙江、江蘇一帶的金氏一族,後世南方金氏族人的發展,也大多以這一帶金氏族人為繁衍源頭。 [11] 
宋、元之際,北方金氏族人有躲避兵禍而南遷者。 [11] 
明朝洪武、永樂年間,江蘇、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樹金氏族人移民。另有眾多少數民族姓氏被賜姓位金氏,萌發了更多新生支脈。 [11] 
清朝時期,從嘉慶年間開始,閩、粵金氏族人陸續有人入台,進而僑遷海外。 [11] 
在明、清之際,史冊記載的金氏名人就層出不窮,且多出自南方,説明這一時期金氏族人已發展到一個新的鼎盛階段,而南方又是這一鼎盛之典型。 [11] 
如今,金氏族人分佈以河南、浙江、江蘇、湖北、四川和上海等地為多。 [11] 

金姓人口分佈

先秦時金姓的活動僅有點滴資料,秦漢以後,金姓活動地區很快擴展到西北、東北、中原和江浙閩地區,河南一直是金姓的活動中心。
到唐宋時期,由於中國人口中心的南遷,金姓的重心向東南移動,最終形成以河南和江浙為主要聚集地的分佈格局
宋朝時期(公元960—1279年),金姓大約有13萬餘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7%,排在第九十五位。金姓第一大省是安徽,金姓人口約佔全國金姓總人口的22%,佔安徽總人口的0.6%。金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安徽、湖南、河南、浙江、江西等省,集中全國金姓人口九成。全國形成了以皖南為中心的皖湘豫浙贛一片金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公元1368一1644年)。金姓大約有44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47%,為明朝第五十一位大姓。宋、元、明600多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金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高得多,600餘年中金姓人口純增長率高達227%.淨增加了30萬。金姓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47%)、江蘇(20%)兩省,大約佔金姓總人口的67%;其次分佈於安徽、江西,這兩省的金姓又集中了14%。浙江為金姓第一大省,佔浙江省總人口的l.3%。宋、元、明時期,金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地區遷移。全國的金姓聚集區仍在江南地區,但金姓的人口重心向東漂移。 [5] 
當代金姓的人口已近380萬,排在全國第六十四位,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3%。從明朝600年中金姓人口由44萬增加到380萬,增長了8倍多,金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於全國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自宋朝1000年中金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浙江、河南二省,大約佔金姓總人口的31%,其次分佈於安徽、江蘇、湖北、遼寧、上海,這五省市的金姓大約佔金姓總人口的33%。浙江為當代金姓第一大省,大約居住了金姓總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東南皖蘇滬浙、中原豫鄂、東北三省三塊金姓聚集區。在近600年期間,金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些區別,主要的流動是向西和向北的強勁回遷。金姓在人羣中分佈頻率示意圖表明:金姓是屬於長江流域東北地區的姓氏。在浙蘇滬皖、贛閩北部、湖北大部、河南南部、貴州大部、雲南東部、廣西西部、寧夏、甘肅中部、黑吉、遼寧大部、內蒙古東北部,金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33%以上,中心地區可達1.4%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2.9%,居住了大約65%的金姓人羣。在河南中部、山東南部和東部、陝西南部、甘肅大部、青海東部、川渝、湖北西南、湖南大部、貴州東北、雲南大部、廣西中部、贛閩南部、台灣北部、河北東北、遼寧西南、內蒙古東部,金姓佔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2%一0.3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佔了總國土面積的26.3%,居住了大約23%的金姓人羣。 [15] 
金姓人口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浙蘇皖三省、豫鄂大部、江西北部、福建北端、山東南部、山西東南、黑吉遼大部地區,每平方公里的金姓人口達到0.8人以上,中心地區的長江三角洲可達3人以上。金姓分佈密度示意圖表明:密度在0.9人以上/平方公里的地區僅僅佔總國土面積的14.7%,金姓人口大約179.6萬;0.4—0.8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23.6%,金姓人口大約126.9萬;不足0.4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61.7%,金姓人口大約7l.5萬。 [5]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根據報告,金姓分佈最多的省份是浙江。 [4] 

金姓傳統文化

金姓郡望堂號

  • 郡望
金姓郡望有彭城郡、京兆郡。 [11]  [16] 
彭城郡:西漢地節元年(公元前69年)將楚國改為彭城郡,治所在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轄境相當於今山東微山縣、江蘇省徐州市一帶,及安徽省濉縣東部。 [17] 
  • 堂號
汕頭澄海隆都後溪村金氏宗祠 汕頭澄海隆都後溪村金氏宗祠
麗澤堂、鴻文堂:典自宋元之際金履祥。金履祥,婺州蘭溪(今屬浙江)人,字吉甫。初師王柏,又學於何基,窮濂洛理學(周敦頤的濂溪學派和程顥、程頤的洛陽學派),為當時名儒,學者稱仁山先生。德祐初,召為史館編修,未及用而南宋亡,遂絕意仕進,屏居仁山,專事著述。晚年講學麗澤書院,鴻文鉅著等身。金氏後人遂以"麗澤"或"鴻文"為堂號。 [7] 
義門堂:出自宋代孝廉金彥的故事。金彥,邵陽人。力學善,屬文,好施與,惇孝友,郡人號"義門金氏"。歷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於是其後人以"義門"名其堂。 [6] 
還有彭城堂等。 [6] 

金姓宗祠對聯

永嘉縣溪下鄉溪下村金氏宗祠建於1918年,坐北朝南,佔地900平方米,呈口字形,可容納1000餘人。是浙南革命委員會和浙南紅軍游擊隊成立地舊址。 [18] 
永嘉縣溪下鄉溪下村金氏宗祠 永嘉縣溪下鄉溪下村金氏宗祠
汕頭市澄海區隆都鎮後溪村(庵前園)有一座獨特的祠堂——祖姑祠“金氏宗祠”,祠主金端潔(乳名二姑),是該村金氏四世祖金廣裕之女(伯父金寬裕的義女),生於明英宗年間(1436~1449),是一位不嫁姑。祠堂原來專祀金端潔,故俗稱祖姑祠,相傳建於明代萬曆年間,是目前潮汕地區發現建造時間最早的祖姑祠。 [19] 
汕頭市澄海區金氏宗祠 汕頭市澄海區金氏宗祠
  • 四言通用
金氏宗祠 金氏宗祠
源自少昊;望出彭城。
全聯典指金氏的源流和郡望。
仁山理學;翁叔勳員。
上聯典指元朝時期學者金履祥,字吉夫,號次農,學者稱仁山先生,蘭溪人。曾在嚴陵釣台書院教學,後專心著述,晚年又曾在麗澤書院講學。撰《尚書表注》,對《尚書》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懷疑;又撰《論語集註考證》,對朱熹的《集註》加以核實補充;另著有《孟子集註考證》、《仁山文集》等。
下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漢武帝時跟從昆邪王歸附漢朝,歷官馬監、侍中。漢昭帝即位,他與霍光、桑弘羊等人同受遺詔輔政,因揭發莽何羅謀反有功,封秺侯。
麞侯世爵;仁山隱君。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下聯典指元朝學者金履祥。
績垂秀水;學宗仁山。
上聯典指清朝的金學堅,秀水人,貧而能守,不為豪勢所屈。
下聯典指元朝的金履祥,一代名儒,學者稱“仁山先生”。
醉鄉作記;廬墓生光。
上聯典指北宋樂平人金極,字克中,紹聖年間進士,官分宜宰,曾上書請求斬“六賊”之首的奸相蔡京。後自號市隱,築廬名“醉鄉”,並作《醉鄉記》。
下聯典指南宋蘭溪人金景文,字唐佐,雙親去世後,他在墓帝築廬守孝,夜裏見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們以為是他的孝感所致。鹹淳年間,被祀於三賢祠 [17] 
勳名翁叔;理學仁山。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磾(公元前134—前86年),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
下聯典指宋末學者金履祥(公元1232—1303年),字吉父,元朝蘭溪人(今浙江蘭溪)。學者稱其為仁山先生。他學以朱熹為宗,一生窮究義理,致力著述,為一代名儒。
秺侯世爵;仁山隱居。
上聯典指西漢金日磾封為秺侯,子賞襲爵。
下聯典指元朝時期的金履祥,宋末以史館編修召,未及用而宋亡,隱居仁山不仕。 [17] 
彭城世澤;少昊家聲。
全聯典指金氏為少昊金天氏之後。
  • 五言通用
萬花烘錦繡;七葉耀簪纓。
全聯典指西漢金日磾。 [17] 
壽門多國寶;若採有才名。
上聯典指清朝書畫家兼詩人金農(公元1687—1763年),字壽門,仁和人(今浙江杭州)。善詩文,精鑑別金石、書畫。工隸書。楷書自創一格,號稱“漆書”。五十歲開始學畫,造意新奇,其作品為國寶。為“揚州八怪”之一。下聯典指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聖嘆(公元1608—1661年),名採,字若採,吳縣人。喜批書,有才名。有詩選。
  • 六言通用
漢室忠勳素著;義門孝友流芳。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金日蟬,字翁叔。與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遺詔輔政有功。下聯典指宋朝孝廉金彥,邵陽人。力學善屬文。好施與,淳孝友,郡人號“義門金氏”。後奉詔舉孝廉,為天下第一。
王母曾稱西母;女仙亦號金仙。
上聯“王母”,即西王母。下聯典指睿宗二女出家,一封為金仙公主
  • 七言通用
身行百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無人。
此聯為何廉昉贈金粟香聯。
德行人間金管記;姓名天上碧紗籠
此聯為清朝書畫家兼詩人金龍自題聯。
  • 八言及以上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歸器內,各現方圓。
此聯為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金嘆自題聯。
玉冊載勳,武毅功名為烈;銀章受卷,文靖温裕有容。
上聯典指明朝初期都督僉事金朝興,巢人。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師取勝,功出諸將上。諡武毅。
下聯典指明朝建文進士金幼孜,名善。新淦人。永樂初累遷諭兼侍講。從幸北京,帝北征,所過山川要害,輒命記之,有旨屬起草,據鞍立就。宣德時卒,諡文靖。 [17] 
德業文章,百善之端惟孝;風霜雨露,四時之感在心。
此聯為安徽省至縣金家村金氏宗祠聯
支分雷水、宅卜松山,三十年譜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締造一番基礎;
姓錫彭城、聲傳江夏,六七面規章依舊,須辨別左昭右穆,發明萬代淵源。
此聯為安徽省望江縣松樹山東祠嶺村金氏宗祠聯。

金姓家譜文獻

族譜名稱
編纂者、編撰方式、年代
藏地
備註
【上海寶山】羅溪金氏譜略一卷
(民國)金其源纂修
民國六年(1917)排印本 一冊
河北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師大
-
【遼寧錦西】金氏族譜一卷
(清)金鋥纂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木刻本
遼寧錦西市沙河營鄉烏朝屯
-
【上海】嘉定金氏家譜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金恩沛輯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刊本
上海圖
-
【江蘇南京】金陵金氏族譜二卷
(清)金玉音修
清光緒三十年(1904)重刻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本 二冊
北圖
注:書籤題《重刊金陵金氏家乘》。
【江蘇南京】金氏新族譜二卷
(清)朱朝柱修
清光緒二十年(1894)金陵城刊本 二冊
科圖
-
【江蘇江寧】金氏重修宗譜不分卷
(清)金居敬重修
清道光十六年(1836)稿本 一冊
吉林大學
-
【江蘇鎮江】潤州金氏重修宗譜六卷
(清)金全漢等修
清光緒十六年(1890)修 宣統元年(1909)世耕堂活字本 八冊
北圖 上海圖 美國
注:書籤題《古潤金氏宗譜》。
【江蘇鎮江】古潤金氏宗譜六卷
(民國)金全喜纂修
民國二十五年(1936)世耕堂活字本 八冊
歷史所
注:金錫爵始修於明供武間。
【江蘇武進】延陵金氏增修宗譜二十三卷首一卷
(清)金諤等修
清咸豐六年(1856)木活字本 十冊
美國
-
【江蘇常州】毘陵金氏宗譜十卷
(清)金維俊纂修
清光緒二十年(1894)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
-
【江蘇常州】毘陵金氏宗譜八卷
(清)金方增等續修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追遠堂活字本 八冊
北圖
-
【江蘇常州】毘陵金氏重修宗譜二十一卷
(民國)金城主修
民國二年(1913)懷德堂活字本 十八冊
歷史所
-
【江蘇常州】金氏宗譜十八卷
(民國)金康元 金家驥纂輯
民國八年(1919)受祉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
-
【江蘇常州】毘陵金氏宗譜八卷
(民國)金洪兆等修
民國二十年(1931)追遠堂木刻本
蘇州大學
-
【江蘇常州】延陵金氏續修宗譜十二卷
(民國)金杏魁主修 金杏生主稿
民國三十年(1941)延陵金氏純本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
注:金世祚始修於明萬曆三十三年。
【江蘇常州】毘陵湖裏金氏宗譜十二卷
(民國)金元升修
民國三十五年(1946)樹德堂活字本 十二冊
北圖 江蘇常州市圖(存卷1-3、5-12,又一部存卷5)
-
【江蘇常州】毘陵錢橋裏金氏宗譜十二卷
(民國)金震一等續修
民國三十五年(1946)雍睦堂活字本 十四冊
北圖
-
【江蘇常州】毘陵白蕩金氏宗譜八卷
(民國)金嘉戊主修
民國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
注:始修於清光緒二十年。
【江蘇常州】毘陵洋溪金氏宗譜六卷
(民國)金培根 金振之主修
民國三十八年(1949)毘陵金氏追遠堂木活字本
江蘇常州市圖
-
【江蘇武進】剡村金氏宗譜二十卷
(民國)金蘭奎主修
民國十九年(1930)存著堂活字本 二十冊
美國
-
【江蘇】武進金氏重修宗譜十二卷
(民國)金椿生主修
民國三十五年(1946)樹德堂活字本 十二冊
歷史所
注:金慶南始修於清嘉慶二十四年。
【江西江陰】暨陽花園金氏宗譜十七卷
(民國)金醉悟續修 金錫之重篡
民國十五年(1926)敦厚堂活字本 十九冊
吉林大學
-
【江蘇】 宜興 陽潘社裏金氏宗譜十卷
(民國)莊棋辰編輯
民國三十五年(1946)雁溪堂活字本 十冊
北圖
-
【江蘇蘇州】楓江金氏譜略十卷
金承烈鈔本 十冊
江蘇蘇州市圖
-
【江蘇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八卷首一卷
(清)金鐵香等修
清道光四年(1824)刊本 四冊
美國
-
【江蘇常熟】海虞慈村金氏家乘□□卷
(清)金日良修輯 金榮海重輯
清同治間木刻本
蘇州大學(存卷3-9,又一部存卷1-3)
-
【江蘇】常熟慈材金氏家乘十四卷
(民國)金慎思續修 金廷桂等纂
民國三年(1914)活字本
科圖(存卷3-13)吉林大學 上海圖 江蘇常熟市圖 美國
注:附《金氏文苑》內集二卷,外集一卷。
【江蘇常熟】金氏宗譜六卷
(清)金榮濟等修
清宣統元年(1909)刊本 六冊
科圖
-
【江蘇吳縣】金氏世譜不分卷
(清)金淳纂修
清乾隆四十年(1775)刻本 二冊
歷史所
注:金世章始修於清雍正四年。
【江蘇吳縣】金氏世譜不分卷
(清)金正詩 金正麟纂修
清嘉慶十二年(1807)刻本 二冊
歷史所
-
【江蘇吳縣】金氏宗譜十卷
(清)金景謨 金昇重修
清嘉慶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四冊
江蘇蘇州市博
注:附《下保金氏重修族譜》一卷。
【江蘇吳縣】下保金氏重修族譜一卷
(清)金景謨 金昇重修
清嘉慶二十年(1815)敬承堂刻本
江蘇蘇州博
注:附《金氏家譜》後。
【江蘇吳縣】洞庭夏涇金氏宗譜八卷
(清)金蘭軍編
清道光十一年(1831)敍倫堂活字本 八冊
北圖
注:卷端、書口題《夏涇金氏宗譜》,封面、書籤題《洞庭金氏宗譜》。
【江蘇吳縣】金氏族譜鈔不分卷
民國三年(1914)金科乙鈔本 一冊
江蘇蘇州市博
注:該族居洞庭東山。
【江蘇】吳江金氏家譜五卷
(清)金學詩編
清嘉慶三年(1798)修 嘉慶二十一年(1816)補修刊本
日本 美國
-
【浙江】休寧遷浙金氏譜略一卷
清光緒二十年(1894)鈔本 一冊
美國
-
【浙江杭州】金氏宗譜一卷
(清)金日修纂修
清光緒十二年(1887)刻本 一冊
浙江圖
-
【浙江富陽】富春玉洲金氏宗譜三卷
(民國)金守梅修纂
民國五年(1916)懷德堂木活字本 一冊
浙江圖
-
【浙江臨安】金氏家譜不分卷
(清)金髮詼重修
清嘉慶十年(1805)裕後堂鈔本 七冊
日本 美國
注:記事增補至光緒間。
【浙江鄞縣】鄞東金氏宗譜二卷
(清)金廷椿纂修
清同治七年(1868)萬松堂木活字本 一冊
天一閣
-
-
(民國)金椿生主修
民國三十五年(1946)樹德堂活字本 十二冊
歷史所
注:金慶南始修於清嘉慶二十四年。
【浙江鄞縣】鄞東韓嶺金氏宗譜四卷首一卷
(民國)金學泗纂修
民國四年(1915)萬松堂木活字本
天一閣(存卷首上)
-
【浙江鄞縣】鄞東韓嶺金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
(民國)金宏伸 金宏汝等纂修
民國二十五年(1936)萬松堂木活字本十二冊
天一閣
-
【浙江鄞縣】鄞東金氏宗譜四卷首一卷
(清)錢啓共纂修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永春堂木活字本一冊
天一闊
-
【浙江鄞縣】清源金氏宗譜七卷首一卷
(民國)金德招 金繼富等纂修
民國十九年(1930)乘裕堂木活字本 一冊
天一閣
-
【浙江鄞縣】鄞月湖金氏家乘二卷
(民國)張琴纂修
民國二十二年(1933)稿本 一冊
天一閣
-
【浙江慈溪】漢塘金氏宗譜二卷
(民國)金利鎮 金忠書等創修
民國十二年(1923)奉恩堂木活字本 一冊
天一閣
-
【浙江奉化】龍溪金氏宗譜五卷
(清)王際青重修
清同治六年(186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縣文管
注:金歧始修於清雍正八年。
【浙江嘉興】金氏如心堂譜不分卷
(清)金鴻吉 金兆蕃等重修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刻本
中央民院 遼寧圖 山西大學
注:譜首修於清道光十四年。
【浙江嘉興】金氏如心堂譜不分卷
(民國)金兆蕃續修
民國二十三年(1934)興孝堂刻本 一冊
北圖 中央民院 浙江圖 浙江嘉興市圖
-
【浙江紹興】山陰賢莊金氏宗譜不分卷
(清)金良編輯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敬愛堂木刻本 四冊
浙江圖
注:金蘭初修於清順治十四年。
【浙江紹興】山陰賢莊金氏家譜不分卷
(清)金良編輯 (民國)金兆瓏續編
民國鈔本 一冊
浙江圖
注:記事至民國仞年。後附《平水金氏譜》。
【浙江紹興】平水金氏譜
(民國)金兆瓏編
民國鈔本
浙江圖
注:附《山陰賢莊金氏家譜》後。
【浙江紹興】山陰湖塘金氏宗譜
(清)金宗孝增修 金丙耀監修
清道光九年(1829)仁山堂活字本 六冊
北圖 浙江圖
-
【浙江紹興】會稽五峯金氏宗譜三卷
(清)金天志 金行棠等纂修
清光緒十二年(1887)寶堂木活字本 四冊
日本 美國
注:一名《五峯金氏纂修宗譜》。
【浙江】紹興漁臨金氏宗譜六卷
清鈔本 六冊
美國
-
【浙江】紹興漁臨金氏譜考不分卷
(民國)金白順 金成洽等纂
民國十四年(1925)慶延堂木活字本 一冊
日本 美國
注:一名《紹興漁臨關金氏藏譜》。
【浙江】紹興漁臨金氏宗譜十六卷
(民國)金乙麟編輯
民國二十年(1931)慶延堂木活字本 十六冊
浙江圖 日本 美國
-
【浙江紹興】山陰昌安金氏家譜不分卷
(民國)金學書 金耀庭等續修
民國十七年(1928)紹城中華印刷所石印本一冊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
注:一名《續修昌安金氏家譜》。
【浙江紹興】山陰金氏宗譜
(民國)金士桂等重修
民國十九年(1930)延慶堂活字本 四冊
北圖
-
【浙江諸暨】暨陽西安白浦劉金氏宗贈十卷
(民國)金足民纂修
民國二十六年(1937)忠孝堂活字本 十一冊
歷史所
-
【浙江諸暨】研塘金氏宗譜十二卷
(民國)金汝洲 金詠棠續修
民國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十二冊
河北大學
注:版心作《暨陽安俗劉氏宗譜》。該族原姓劉,後改姓金。
【浙江】上虞金氏家乘十四卷首二卷末二卷
(清)金鼎 金晴川等修纂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舊續堂木活字本 六冊
浙江圖
-
【浙江上虞】前江金氏宗譜六集十八卷
(清)金晴川 金翰臣修纂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舊德堂木活字本 六冊
浙江圖
-
【浙江金華】鳳山金氏宗譜五卷
(清)金元發等纂修
清光緒三年(1877)木刻本 五冊
浙江金華市文管(又一部缺卷2)
-
【浙江蘭溪】桐陽金氏宗譜八卷
清光緒十二年(1886)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芝堰鄉桐山後金村
-
【浙江蘭溪】桐陽金氏宗譜八卷
清宣統二年(1910)木刻本
浙江蘭溪縣芝堰鄉
-
【浙江東陽】中山金氏重修宗譜六卷
(民國)王室蕃纂
民國七年(1918)木活字本
浙江東陽縣紅旗鄉金家村
-
【浙江】東陽木香金氏宗譜十卷
民國十四年(1925)木活字本 一冊
浙江東陽宅口鄉蔣家畈
-
【浙江】東陽西衙金氏宗譜□□卷
木活字本
浙江東陽古光鄉下甲(存八卷)
-
【浙江常山】彭城金氏宗譜二十二卷
民國三年(1914)木刻本
-
-
【浙江常山】赤山金氏宗譜二卷
(民國)金景貴重修
民國二十一年(1932)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招賢鄉沙帽山村
-
【浙江常山】京兆金氏宗譜六卷
(民國)金大梓重修
民國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常山縣何家鄉金家村(不全)
注:金廷台始修於清嘉慶三十九年。
【浙江臨海】嶺下金氏宗譜□□卷
(民國)陳達熾纂
民國二十一年(1932)木活宇本
浙江臨海縣嶺景鄉嶺景村
注:金名庚創修於清雍正五年。
【浙江臨海】金氏宗譜
清鈔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一冊)
-
【浙江臨海】金氏世譜□□卷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木活字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2)
-
【浙江臨海】金氏世譜二十四卷
(清)金炎之纂
清咸豐三年(1853)湖阜草堂刊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22-24)
-
【浙江臨海】臨邑塗下橋蟾洋金氏宗譜四卷
(清)金在鎔 金世凱纂修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木活字本 二冊
浙江圖
-
【浙江】黃岩大田金氏宗譜十二卷
(民國)金彭年纂
民國六年(1917)木活字本
浙江臨海縣博(存卷首、卷1、4、8)
注:金尚省初修於明嘉靖二十二年。
【浙江松陽】西演坑金氏宗譜三卷
(民國)葉冠祥撰
民國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松陽縣玉巖鄉西坑村 浙江松陽縣玉巖鄉大垢下村
-
【浙江松陽】吊玄金氏宗譜
-
浙江松陽縣齋玄鄉上坌村
注:一名《彭城金氏宗譜》。
【安徽】金氏統譜六卷
(清)金應澧等續修
清光緒三年(1877)雙溪天台堂活字本 七冊
北圖
注:書籤題《京兆金氏宗譜》。
【安徽】金氏統宗譜八卷
(清)金可炘續修
清光緒三年(1877)天合堂活字本
北圖(存一冊)
-
【安徽】京兆金氏統譜十卷
(清)金可炘編
清光緒三年(1877)編 民國二十年(1931)木刻本
安徽圖(存卷1-4)
-
【安徽休寧】新安休寧文昌金氏世譜十卷附錄一卷
(明)程天保纂修
明正德十年(1515)家刻本 六冊
北圖 安徽徽州地區博(存五卷)
-
【安徽休寧】新安休寧文昌金氏世譜十卷首一卷附錄一卷
明嘉靖間刻本 一冊
歷史所(缺卷6-8)
-
【安徽休寧】新安休寧汪溪金氏族譜附錄一卷
(明)金弁 陳有守等纂修
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家刻本
北圖 北京大學 南京圖
-
參考資料: [14] 

金姓字輩排序

  • 四川
四川蒼溪金氏字輩“大、登、玉、作、賢
廷、昌、克、少、先
奉、字、為、天、寶
志、德、本、仁、山”。湖北仙桃泥湖支派:“賢良兆光彩培植永吉昌承先惟寶善華國以文章詩書宣盛典禮易舉鴻綱漢爵煥祥瑞萬代長盛芳”。
四川合江金氏字輩:“文士學必正,世中明延知,元秀相賢啓,奇鳳如天修”。
四川都江堰、貴州遵義務川金氏字輩:“有啓玉宏應國正天星順承祖思德厚永遠佐朝廷官清民安康忠良萬代福龍鳳文武才榮華富貴長”。
四川資中金氏字輩:“祖宗慶德瀏澤遠家庭和”。
四川德陽金氏字輩:“昌品正承”。
  • 湖北
湖北仙桃江漢支派:“世德宏有文明必達其兆方升保邦貽家承先濟美惟秉忠貞敦信崇義永紹萬年喻禮尚仁敬學啓智純良恭儉慎舉善思”。
湖北隨縣(今隨州何店花園村字輩:……(前不詳)雲華輔立琮輝煥世代昌發(後不詳)……
湖北竹山金氏字輩:“天邦臣師必與顯名孔孟道學希世光榮汝惟尚志”。
湖北房縣金氏字輩:“國保尚開萬仕,天心克兆,三多元鼎........科”(有碑文可考)
湖北漢川金日磾後代字輩:“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後增克紹先業正學大光寬信敏惠厚德顯揚”。
湖北漢川金氏字輩:“施禮傳家克成(少)先業正學大光”。
湖北沅江金氏字輩:“國正天心純學本身之寶儒為席上珍帝廷賢輔佐必用讀書人”。
湖北花水港金氏字輩:“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克紹先業正學大光寬信敏惠厚德顯揚”。
湖北金氏一支字輩:“殿紹生永建家國世配中重起”。
湖北金氏一支字輩:“文宗志萬正大光明國家新(興)勝(盛)”。
湖北廣水金氏字輩:“正大光(成)明傳世澤,詩書禮樂繼家深”。
湖北廣水吳店鎮金家灣一支字輩:萬代守忠貞立之祖順,千秋傳家慶培育心德。
湖北宜昌當陽字輩:化為仕政家,必月餘起大,天運記祖德,孝傳道友忠。
  • 遼寧
遼寧鞍山金氏字輩:“守德榜秉文起天萬殿長寶榮增先世安康育國賢青年家道勝孝有進江山”。
遼寧瀋陽滿族金氏字輩:“胤弘永綿奕載(常)溥毓恆啓(松柏清國)燾闓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遼寧千山金氏字輩:“國有忠賢有(官良財)守德榜秉文起天萬殿(玉)長(廣)寶(國)榮(文)增先世安康育國賢青年家道勝孝有進江山”。
遼寧遼陽金氏字輩:“玉朝殿新萬紹忠文主德繼續振家庭”。
遼寧燈塔市金氏字輩:“長洪殿作明永寶生”
遼寧大連金氏字輩:“明學士廣朝宗建延安門地春常在”。
遼寧海城金氏字輩:“成興富貴崇天徵”。
遼寧瓦房店金氏字輩: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慶豐年恆古忠孝國常經。
遼寧金氏一支字輩:“鳳殿玉春井萬寶國順廷”。
遼寧金氏一支字輩:“喜玉正國家生永順長葉興召廣運福順慶原長”。
  • 黑龍江
黑龍江哈爾濱一支字輩:“復延洪國泰,建業振邦興,志勝更明遠,歷成樂永恆。” 注:“據傳自金聖嘆一支”
  • 浙江
浙江上虞金氏字輩:“應宇漢德信兆承尚維克明”。
浙江寧波蟹浦、舟山金氏字輩:“天子大朝庭元宗國泰民傳家慶祖德允憲道宏仁”。
浙江天台金氏字輩:“江淮河漢功允紹唐……奇英文章行立孝義從心顯揚……仁裏華國明賢熙康”。
浙江義烏金氏字輩:“紱儀光士亨曾壽鼎寶完鍾正(怡清)尚廉崇謙秉德漢以永家聲孔彰式紹爾祖允祚其昌”。
浙江浦江金氏字輩:“以學振家永”。
浙江温嶺金氏字輩:“如存永萬茹伯天元金應崇彥永大思世朝邦國家興起元臣獻忠創垂偉葉”。
浙江温州金氏字輩:“文冠章永成獻麗”
  • 湖南
湖南長沙金氏字輩:“世友善士先澤洪延清源正本崇德象賢家修廷猷功立名傳克濟其美惟以永年”。
湖南華容金氏字輩:“三鳳登台閣五桂發月池孝友崇家政文章振先時懷仁培祖德篤本茂宗支道學千秋慕忠勳萬古垂”。
湖南漵浦金氏字輩:“文玉學**朝元,友耀之先世,*宗仁兆長髮(華),吉慶永秀方”。(*為不知輩份)
湖南辰溪中方金氏字輩:“宗仁兆長髮,繼啓永秀芳,承家維祖德,華國有文章。”
湖南金氏一支字輩:“政繼述承先德”。
  • 安徽
安徽金寨金氏字輩:“忠良世澤新勤奮傳家寶”。
安徽合肥金氏字輩:“國恩家慶人壽年豐”。
安徽宿松金氏字輩:“國正天心佑德龍永世昌傳家本厚道顯烈繼承長信義昭弘遠忠貞任自強”。
安徽太湖金氏字輩:“太龍中”
安徽潁上金氏字輩:“學德繼文友 義士永保守 光傳於後生 顯明前堂任”
安徽淮南金氏字輩:“文學本希祖嘉多慶尚任”
  • 江蘇
江蘇潤東金氏字輩:“廣啓學士富貴永昌長髮其祥”。
江蘇南京回族金氏字輩:“一棵源家樹友宗益潮珍相賢佳國瑞”。
江蘇興化金氏字輩:“刻紅春國寶天生順”。
江蘇高郵金氏字輩:“德友明其本仁修厚意寬”。
江蘇揚中金氏字輩:“廣啓學士富貴永昌長髮其祥”。
  • 江西
江西餘干金氏字輩:凡昌觀後啓。
江西弋陽劉金氏總譜字輩:
行派:“天地開創元黃肇興春夏禪序日月升恆太平呈兆川嶽鍾靈高瞻見佑後載維新才德濟美奕世其昌中和方正奎璧輝光纘緒克善雲仍煒煌龍騰鳳起蕃衍芬芳”;
諱派:“江淮河漢朝宗永長喬松瑞梓端本惟良嘉會運繼一道相煥發祥自久奇英文章行立孝義從心顯揚侯階伯寵功允紹唐時習祖聖浚哲恭寬仁裏華國明賢熙康”。
江西南昌金氏字輩:“源推遠代衍派自咸陽祿選豫章任卜居歸德縉承恩先澤遠託庇宗功長守禮傳家策效賢裕後方雲仍循義訓昆季紹書香悦志敦倫典觀光趣贊襄”。
江西高安金氏字輩:一世本元長,貴子登科樹
江西鄱陽縣銀寶湖金氏字輩:乾德光世運,坤道達真元
  • 貴州
貴州畢節金氏字輩:“思來木國如殿研(秉),朝中汝世必開先,光昭大德恩聲啓,克紹廷昌永成天.”
貴州遵義金氏字輩:“祖武傳方繼”。
貴州凱里金氏字輩:“天庭光文再應發世登朝”。
貴州福泉金氏字輩:“經志谷安洪騏笏世大金生履玉光土之家承先德邦延祖澤”。
貴州興仁百德鎮金氏字輩:“芝心立啓 雲仍衍慶 祖武傳芳 繼續其善 希學純良 懷明濟義 萬代興隆 世德永昌 蘭桂結綵 朝廷富貴”。
  • 重慶
重慶廣順金氏字輩:“鼎鍾名在邦國光馨”。
重慶巫溪金氏字輩:“德世光餘慶忠良本義昌大文成祖志多仕定維常”。
重慶金氏一支字輩:“朝文大宇光明學正南貴騰芳世代長遠”。
  • 河南
河南息縣金氏字輩:“文言秀山,鴻恩大有。”
河南光山、潢川金氏字輩:“士國維新尚作席珍欽定昌遠謀顯業成漢鼎傳家”。
河南南陽金氏字輩:“文明光世澤學業振家聲”。
河南信陽金氏尖山片支系字輩:“朝士若國(升/襄/田/榮)建如壽(九/榜/德/山)玉(忠/傳)厚開基宏”;
河南信陽金氏金台寺片支系字輩:“朝應正白漢(科/榜/柱)文(榮/華/雙/萃)廷玉書心廣德運”;
河南信陽金氏尖山片支系“朝~宏”與金台寺片支系“朝~運”有對應關係,(宏/運)之後統一字輩為:“發遠澤長 積善敬祖 洪福盛世 家興久延 鵬程萬里 永世其昌”。
  • 北京
北京金氏一支字輩:“士守正華宗”。
北京密雲金氏字輩:“昌鉅萬(玉)福(振)春來”。
  • 福建
福建平越金氏字輩:“光土之家承先德安邦定國永發祥”。
  • 河北
河北香河金氏字輩:“殿永玉大寶萬廣”。
河北泊頭金氏字輩:“光德朝如書彥世”。
河北東光金氏字輩:“寶萬連福樹治燦”。
  • 雲南
雲南開化金氏字輩:“百世有永金士金述熙(生)廷守慶豐年恆古忠孝國常經”。
  • 廣東
廣東清遠金氏字輩:“國榮華奕文”。
  • 山東
山東平度金氏字輩:“謨善延繼煦”
山東費縣金氏字輩:“永明傳世遠,瑞獻兆泰隆”。
山東即墨金氏字輩:“廣太吉克守信發”。
山東臨清金氏字輩:“耀作聲德茂學榮(龍)振”。
山東金氏一支字輩:“尚祖承宗安學緒業寶家潤華”。
山東濟南金氏字輩:“忠孝長連鎮”。
山東日照金氏字輩:“子云學為昌立新元吉禮義方緒傳”。
山東窮桑金氏字輩:“明學士廣朝宗建延安門地春常在”。
山東泗水金氏字輩:“微之玉□仁兆祥鳳潤耀呈”。
山東即墨金口古阡金氏字輩:士國廣兆明守(克)福(為)善正新
山東文登金氏字輩:金聿正乃子,立志思有在,所守維純篤,其傳以忠良,斯為積善家,興仁道自生。 [2] 
  • 其它
金氏一支字輩:“汝元運泰敬守家傳”。
金氏一支字輩:“國正天朝崇士學行成德立永義芳明良喜氣邦家慶自古詩書世澤長”。

金姓故居墓葬

金日磾墓,位於漢武帝茂陵(陝西省興平市)東,屬於漢武帝茂陵陪葬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2] 
金日磾墓 金日磾墓

金姓姓氏圖騰

金姓圖騰 金姓圖騰
金,泛指金屬,青金為鉛,白金為銀,赤金為銅,黑金為鐵,黃金為金等。黃金為金屬中最上等者,故金特指黃金。它久埋地下也不會生鏽。上百次的熔鍊也不消耗,重量不會減輕。順從人意變更成器,雖屢經改易而無傷。金為五行之一,配五方,屬西方。金的甲骨文有兩種,一種上邊是古文今字,下邊是火字,右邊有兩點,表示以火熔鍊中,銅液的流出。另一種上邊是古文今字,下邊是土字,右邊有兩點,表示金子出在沙土之中。右邊的兩點均表示銅錠。不論是銅還是黃金,在古代社會都能作貨幣,代表權力。金氏族的產生應與此有關。 [21] 

金姓姓氏名望

金姓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金姓歷代名人184名,佔名人總數的0.41%,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六位;金姓的著名文學家佔中國曆代文學家總數的0.51%,排在並列第四十八位;金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曆代醫學家總數的0.74%,排在並列第二十七位。

金姓先秦兩漢

金王孫,西漢前期人。為漢武帝劉徹生母王娡的前夫。與王娡生有一女金俗,後被封為脩成君。
金日磾,西漢大臣。匈奴休屠王太子,歸漢。 [23] 
金旋,字元機,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京兆人,擔任過黃門郎、漢陽太守,也當過拜議郎中郎將等官職,最後成為荊州的武陵太守。
金禕,東漢末期人物,世為漢臣,為漢相金日磾之後。 [24] 

金姓隋唐五代

金忠儀,新羅人,唐德宗時朝官將軍。 [24] 

金姓宋元

金履祥,宋元間蘭溪人。理學大家,宋亡入元,不仕,專意著述,晚年築室隱居金華仁山下,講學於麗澤書院,以淑後進,為浙東金華學派中堅,尊稱為仁山先生。 [26] 

金姓明清

金幼孜,明朝江西人,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旋加太子少保武英殿大學士禮部尚書大學士,擔任翰林學士 [27] 
金忠,浙江寧波府鄞縣人,明朝大臣,官至兵部尚書。死後追贈榮祿大夫少師,諡忠襄。
金聖嘆 金聖嘆
金聖嘆,明末清初著名文學批評家。 [28] 
金農,清代書畫家兼詩人,揚州八怪之一。 [29] 
金侃,清代名畫家。
金榜,清代名學者。
金和,清代名詩人。
金門詔,清代名史學家。

金姓近代以來

金嶽霖(1895—1984),字龍蓀,浙江諸暨人,生於湖南長沙。著名的哲學家、邏輯學家
金樹仁:民國時期新疆軍閥
金立羣:歷任世界銀行中國副執行董事、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現為中國投資公司監事長
金世遺民國時國民革命軍軍長
金學曙 金學曙
金仲華: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曾任上海市副市長
金學曙:新中國第一代西醫,首屆全國三八紅旗手的傑出代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20位傑出女性”之一 [34] 
金耀基: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
金人慶:歷任北京市副市長、北京市規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委常委、副書記、國家税務總局局長、財政部部長
金鰲勳:台灣電影導演
金溥聰:曾任台北市副市長
金素梅:曾為歌手、演員、主持人,現為台灣立法委員
金瑞瑤:台灣歌手
金智娟:台灣歌手
金銘:中國大陸演員,著名童星
金美齡:台灣政治人物,台灣獨立運動的積極鼓吹與呼籲者,政治評論家
金莎:中國女歌手,被譽為“大陸甜歌玉女小天后”
金海心 金海心
金海心:中國朝鮮族女歌手
金意然,中國內地演員、副導演
金堅範,中作協書記處書記、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
金兆梓,中國現代語法學家,中國歷史學家
金毓黻,又名毓紱,中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
金安平,華裔美國歷史學家,金毓黻的孫女
金覆載,中國當代作曲家。
金學孟,中國當代著名辭賦家現實主義作家、詩人
金迪,中國男子射擊運動員
金曾澄,字湘帆,中國近代教育家
金明淵,當代著名中醫學家,上海市名中醫
金維映,女共產黨員、鄧小平的第二任妻子
金性堯,知名作家,與季羨林齊名,被譽為“南金北季”
金士傑,台灣演員、劇作家和導演
金雅妹,中國近代最早的女留學生,最早的女西醫
金正昆,中國大陸著名禮儀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系主任
金燕玲,前台灣知名女星,現為香港知名女星
金桂華,任中國外交部參贊、副司長、外交部發言人、大使、中國外交會副會長等職。現為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國委員會副會長。
金天羽,中國現代詩人
金鐵霖,著名音樂教育家
金呈鵬,號恩良,山東泗水人,生於1955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藝術系,師從書畫大家陳玉圃先生,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畫研究院山東分院副院長,山東文聯東方藝術院高級畫師
金波,著名小説家,出版長篇小説《我叫王老歪》《於二愣職場奇遇記》等三部,短篇小説集《感謝謊言》《媽媽的眼淚像河流》等十多部。
金國忠,迪拜温州商會會長
金世佳中國上海青年演員,曾獲2006上海旅遊形象大使前六名,出演過《愛情公寓》等
金濤,校園詩人、中國青年文藝學會安徽省委員會副主席
金宗朝中建七局第四建築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金衝及,中國近代史和中共黨史研究專家
金志文,歌手
金晨,1990年9月5日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民族舞專業,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模特。
金星,1967年8月13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中國內地現代舞女舞者、主持人、演員。
金瀚,1993年6月7日出生於青海省西寧市,中國內地男演員、歌手,畢業於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影視戲劇學院表演系。
金巧巧,1975年4月21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歌手,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本科。

金姓朝鮮

金日成(김일성,1912-1994),朝鮮勞動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體思想的創建者。 [32] 
金正日(김정일,1942-2011),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第二代最高領導人。 [33] 
金永春:原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會議議員、人民武力省總顧問、人民軍元帥。 [30] 
金正恩:朝鮮最高領導人。 [30] 

金姓古籍記載

據汪溪《金氏族譜》"辨金氏源流"曰:"金姓其源有四:周慎靚王時有金投,漢文帝時長陵有金王孫,或雲皆出金天氏,此其一也;夏后氏苗裔淳維,傳至休屠王太子日磾入漢拜侍中,武帝賜姓金氏,封秺侯,子孫族望金兆,此其二也;唐初有金真平,以弁韓苗裔國新羅內附高祖,累世封王宿衞,此其三也;五季間,吳越有漢賜項伯姓劉氏,子孫避其國王錢鏐諱,更姓金,裔孫履祥在宋世以道學鳴,稱仁山先生,此其四也。夫是四金,前三金其皆在長安,後漸蔓延於天下。後一金其先則在婺州,後跡遷徙於四方。" [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