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耀基

鎖定
金耀基(Ambrose Yeo-Chi King),1935年2月14日出生於浙江省天台縣,社會學家、政治學家、教育家、散文家和書法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西泠印社社員,香港中文大學原校長、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 [1-3] 
金耀基195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獲法學士學位;1959年獲台灣政治大學社會學碩士學位;1970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開始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1977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1979年升任香港中文大學教授;1983年晉升為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講座教授;1989年至2002年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1994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2002年至2004年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2004年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 [1]  [4] 
金耀基的研究興趣主要為中國現代化及傳統在社會、文化轉變中的角色。 [13] 
中文名
金耀基
外文名
Ambrose Yeo-Chi King
出生地
浙江省天台縣
出生日期
1935年2月14日
畢業院校
匹茲堡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從傳統到現代
中國現代化與知識分子
大學之理念
主要成就
1994年當選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金耀基人物經歷

1935年2月14日,金耀基生於浙江省台州市天台縣白鶴嶺跟村(現為白鶴鎮上聯新村的盤龍村)。
1949年,全家遷居台灣。 [6] 
1950年,畢業於台灣省立台北成功中學初中部。
1953年,畢業於台灣省立台北成功中學高中部。在成功中學求學時期,為詩人紀弦(路逾)的得意門生、“路門五傑”之一。 [7] 
1957年,畢業於台灣大學,獲法學士學位。
1959年,畢業於台灣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獲社會學碩士學位。
1965年,公費留學美國匹茲堡大學一年。返台後,在台灣政治大學任講師,併兼台灣商務印書館副總編輯。
1967年,獲得美國全額獎學金,第二次赴美(舉家同往),並再度到匹茲堡大學修讀博士學位,主攻國際政治、社會發展,偏重於社會學。 [8]  [23] 
金耀基先生
金耀基先生(3張)
1969年,獲匹茲堡大學社會學哲學博士學位;同年,應社會學家楊慶堃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創校校長李卓敏教授邀請,加入香港中文大學任社會學教師。
1974年,升任高級講師。
1975年,擔任劍橋大學訪問學人。
1976年,擔任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人。
197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並任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
1979年,升任教授(Reader)。
1983年,晉升為社會學講座教授。
1985年,擔任海德堡大學訪問教授。
1986年,擔任威斯康星大學訪問教授。 [20] 
1989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主管學術規劃和發展。
2002年9月,接任香港中文大學第五任校長。
2004年7月,退休,獲頒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銜。
2005年,應邀出任香港中文大學雙語政策委員會主席,領導委員會向大學建議作長遠規劃,以期落實及優化香港中文大學的雙語政策。 [9] 
2007年,受邀擔任北京大學費孝通紀念講座的主講人。
2018年,獲邀成為西泠印社社員。
2019年11月,在西泠印社舉辦書法作品展。 [10] 
金耀基先生

金耀基主要成就

金耀基學術成就

  • 研究綜述
金耀基先生
金耀基先生(4張)
金耀基的研究興趣主要為中國現代化及傳統在社會、文化轉變中的角色。他在1966年出版的《從傳統到現代》一書,是中文學界最早的有系統地論述中國現代化的研究著作。此後數十年,他一直從事現代化研究。他的主要貢獻在於社會理論、現代化理論、中國近代文明理論、韋伯社會學理論研究等。 [4-5]  [23] 
金耀基提出,中國的現代化轉型有三個主旋律:“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從帝制到共和”、“從經學到科學”, 但終極願景是要建構“一個有中國文化性格的現代文明秩序”, 而這個現代文明秩序, 包括政治、 經濟、 倫理、審美等文明範疇。 [23] 
金耀基還提出了“行政吸納政治”理論。他通過對香港治理的分析,發現一種“行政開放諮詢”的政治安排,“把政府外的,非英國的,特別是中國的社會經濟的精英,及時地吸納進不斷擴大的行政的決策機構中去”。這一發現在理論上具有兩個重要貢獻:第一,這一解釋提供了一種代議政體之外探索政治發展的模式;第二,它同時是一種“類民主”的開放決策機制,因此提供了新的政治穩定和政治合法性機制。 [24] 
  • 學術論著
金耀基的主要著述包括《從傳統到現代》《中國社會與文化》《中國政治與文化》《中國的現代轉向》《社會學與中國研究》《中國文化與現代轉型》《大學之理念》《再思大學之道》等。 [11] 
到香港工作後,金耀基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香港社會的論文,包括《The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Politics in Hong Kong》(1975)、《Social Life an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1981)、《香港政治之特性及其民主之展望》(1987)、《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n Idea on Trial》(1995)、《香港:華人社會最具現代性的城市》(2000)等 [9] 
此外,著有散文集《劍橋語絲》《海德堡語絲》《人間有知音》等及《金耀基八十書法集》(集古齋、中華書局)等。 [11] 
金耀基與好友合影

金耀基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金耀基認為,一個大學生應該對人類知識文化有相當程度的瞭解,對自己民族的學術文化有一基本的欣賞與把握,同時,他應該養成一種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一種對真理、對善、對美等價值之執著的心態。 [22] 
  • 高校建設
1983年,金耀基獲香港中文大學委任為“課程檢討特別小組召集人”,領導改革本科課程的結構,包括確立學分制及選修制,以及制定通識及語文教育的要求;1989年,領導專責小組重新檢討學分制,以加強其靈活性。
在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任內,金耀基為大學確定第五個十年的發展計劃,引進新機制改進大學的管治架構,成功爭取開設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率領大學渡過非典型肺炎爆發和政府大幅削資的難關。 [9] 
  • 講座報告
2013年4月4日,金耀基訪問南京大學,並作演講“重思大學之道”。 [2] 
2018年9月11日,金耀基受邀做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師講堂”,分享“大學與中國教育現代化”。 [16] 
2018年12月21日,金耀基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鄭杭生社會學大講堂·第十二講”主講人,講題為“大學與中國現代文明的建構”。 [18] 
2019年5月16日,金耀基受邀主持“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七十週年校慶學術講座”的第二場講座,講題為“中國百年學術之變與發展”。 [17] 
金耀基先生致辭 金耀基先生致辭

金耀基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稱號
授予單位
1994年
非官守太平紳士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14] 
1994年
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台灣“中央研究院”
1998年
香港科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1998年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01年
匹茲堡大學傑出校友
匹茲堡大學
2005年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香港中文大學 [9] 

金耀基社會任職

金耀基曾先後擔任香港廉政公署社區關係委員會主席、香港法律改革委員會委員、香港中央政策組顧問、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UGC)審議委員等職。 [11] 
曾任《The China Quarterly》《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二十一世紀》等期刊編委。 [15] 

金耀基個人生活

  • 家庭成員
金耀基的父親金瑞林在抗日戰爭時期擔任過東陽縣和海鹽縣的縣長,1947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後來在上海警察局任要職。
金耀基的夫人為陶元禎,兩人育有四個兒子。 [6] 
  • 興趣愛好
金耀基自幼練習書法,他認為“中國文化最終還是表達在書法裏”。退休之後,他在筆墨書香中頤情養志,追尋傳統的人文精神。 [13] 
金耀基先生書法

金耀基人物評價

作為知名社會學家,金耀基與許倬雲余英時一起被譽為中國研究的三位耆宿。 [12]  (《三聯生活週刊》評)
金耀基先生的影響力遍及全球學術界和整個華人世界。作為學者,金先生學風嚴謹;作為書法家,金體書法厚重又靈動。 [6]  (台州日報評)
金耀基教授蜚聲海內外,是我國人文學界的泰斗與大家。他長期致力於社會學的研究,取得了驕人的成就。 [21]  東南大學吳健雄學院評)
金耀基深好書法,其書體風格氣韻生動、搖曳多姿、自成一格。 [19]  (西泠印社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