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位於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59號
[158]
,系教育部直屬高校,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
[112]
“211工程”、“985工程”,為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亞洲校園
[140]
、京港大學聯盟成員,入選國家“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1-7]
- 中文名
- 中國人民大學
- 外文名
-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簡 稱
- 人大、RUC
- 創辦時間
- 1937年(丁丑年)8月
- 創辦人
-
林伯渠
吳玉章
董必武
徐特立
張雲逸 展開 - 辦學性質
- 公辦大學
- 學校類別
- 綜合類
-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2020年)
985工程(2003年) [112]
211工程(1996年)
2011計劃 展開- 學校特色
-
雙一流(2017年、2022年)
強基計劃試點高校(2020年)
985工程(2003年) [112]
211工程(1996年)
2011計劃
111計劃
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4年)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2012年) [116]
亞洲校園 收起
- 主管部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現任領導
-
張東剛(黨委書記)
林尚立(校長) - 本科專業
- 85個
- 碩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29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2個 - 博士點
-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05個 - 博士後
- 科研流動站19個
- 國家重點學科
-
一級學科8個
二級學科8個 - 院系設置
- 現有35個學院(書院),另設有體育部、繼續教育學院、深圳研究院等 [116]
- 校 訓
- 實事求是 [116]
- 校 歌
- 《陝北公學校歌》 [10]
- 校慶日
- 10月3日 [13]
- 地 址
-
校本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大街59號
通州校區: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
蘇州校區: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仁愛路158號 [117]
老校區:北京市東城區張自忠路3號 [136] - 院校代碼
- 10002
- 主要獎項
-
第七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2015年)
第六屆全國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8項(2013年) - 知名校友
-
劉鶴
劉延東
馬凱
楊白冰
尤權 展開 - 知名教師
-
成仿吾
袁寶華
黃達
李文海
紀寶成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沿革
編輯中國人民大學學校前身
- 陝北公學
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為培育革命幹部,滿足抗日民族解放戰爭的需要,中共中央於1937年7月底決定創辦陝北公學,由林伯渠、吳玉章、董必武、徐特立、張雲逸、成仿吾等人籌辦。陝北公學實行黨團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直屬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領導,是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創辦的一所革命的大學。
陝北公學的辦學宗旨和培養目標是“實施國防教育,培養抗戰人才”,為此制定了“幫助青年獲得抗戰中實際工作的方法與民族自衞戰爭的最低限度的理論基礎”的教育方針,並根據七分政治、三分軍事的原則制定教學計劃,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繫、教學內容少而精、教與學一致確定為教學工作的原則。辦學兩年,陝北公學共培養6000多名學生,吸收3000多名青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1-12]
- 華北聯合大學
1939年夏,抗日戰爭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日寇、國民黨頑固派加緊進攻解放區。6月,中共中央決定陝北公學、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延安工人學校、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四校聯合成立華北聯合大學,開赴華北敵人後方辦學。
1939年7月7日,華北聯合大學在延安宣告成立,實行黨組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設社會科學部、文藝部、工人部、青年部。華北聯合大學的教育方針是:為革命實際鬥爭的需要而培養革命幹部;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貫徹少而精和通俗化的原則。校訓是“團結、前進、刻苦、堅定”。華北聯合大學實行軍事化管理,培養出來的幹部都能適應在戰爭條件下工作的需要,它是中國共產黨在敵後辦起的第一所高等學府,被譽為“插在敵人心臟上的一把劍”。
[8]
- 華北大學
1948年春,中共中央決定將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以便集中力量擴大辦學規模,為迎接全國解放培養大批建設幹部。北方大學1945年11月成立於晉冀魯豫邊區,是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和邊區人民政府創辦的一所規模較大、學科專業比較齊全的高等學府。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下設行政學院、財經學院、教育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農學院、藝術學院。北方大學建校兩年多的時間中共培養了各種專業人才1000多人。
1948年8月24日,華北大學成立,校址設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城。華北大學受中共中央華北局領導,實行校長負責制,以培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服務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教育等方面的幹部為辦學宗旨,下設四部兩院:一部為政治訓練班,對知識青年進行短期政治思想訓練;二部為教育學院,培養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幹部;三部為文藝學院,培養文藝幹部;四部為研究部,從事研究和培養、提高大學師資;兩院是工學院和農學院。
1949年4月,華北大學遷入北平。遵照中共中央關於放寬招生條件、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為解放全中國迅速培養大批幹部的指示精神,華北大學把辦學重點放在一部,招收學員15000餘人,並在正定和天津各辦一所分校。1949年底,大部分學員畢業並走上工作崗位,至此,華北大學圓滿完成了為全國解放培訓幹部的歷史性任務。
華北大學孕育了新中國一批各種類型的高等院校。1948到1949年期間,為了適應文化教育事業大發展的需要,一些下屬單位陸續脱離學校獨立辦學。工學院獨立出來發展為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農學院與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合併成立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二部外語系離開學校,同北平外事學校合併為北平外國語學校,後逐步發展成為北京外國語大學;三部離開學校後分別籌建、創立了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以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青年藝術劇院、中央歌劇院、中國京劇研究院等。華北大學還抽調部分幹部、教師分赴中原和廣東,籌建中原大學和南方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建國之後
- 中國人民大學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了培養具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素養和專業知識的新中國的建設人才,中共中央決定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原中國政法大學,調來華北人民革命大學部分幹部組建中國人民大學。
[113]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第十一次政務會議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議,通過《關於成立中國人民大學的決定》。
1952年底,中國人民大學已經初具規模,設有9個系、38個教研室、1個編譯室,此外還有專修科、預科、馬列主義研究班、研究生班、馬列主義夜大學、夜校、函授專修班和附設工農速成中學,3年內共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2318人。
[14]
1953年,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中國人民大學為適應新時期的需要,對辦學任務和學科專業進行調整,開闢了一條培養新型工農知識分子的道路。
1954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貿易系對外貿易專業併入北京對外貿易專科學校,成立北京對外貿易學院(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17]
1955年9月1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外交學系的基礎上正式建立外交學院。
[18]
到1956年,中國人民大學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培養馬列主義師資和財經、政法幹部為主的綜合性大學。
1957年以後,中國人民大學的系科設置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到1965年底,全校共有1個學院、12個系、3個研究所、1個研究室。設有19個專業。
1960年,學校被中央確定為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從建校到1965年15年間,中國人民大學共接收過2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名留學生,為國家培養各類畢業生65870名,取得科研成果2397項。
1966年開始的“文革”給中國人民大學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大批幹部、教師遭到批鬥,各級黨政組織陷於癱瘓,全部教學、科研工作被迫停止。
1970年10月,北京市革命委員會通知中國人民大學停辦,中國共產黨親手創辦的、具有30多年光輝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中國人民大學被解散了。
1977年9月,鄧小平提出:“人民大學是要辦的,主要培養財貿、經濟管理幹部和馬列主義理論工作者。”
[19]
1978年3月,中共中央指定成仿吾、郭影秋負責籌備恢復中國人民大學的工作。7月7日,國務院發文重申:中國人民大學是一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大學,恢復中國人民大學對於加強馬列主義社會科學理論人才、經濟管理人才和高等學校政治課師資的培養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
1978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恢復和新建了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中共黨史、法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中國歷史、檔案、計劃統計、財政、工業經濟、貿易經濟、農業經濟、經濟信息管理15個系,馬克思列寧主義發展史、蘇聯東歐、外國經濟管理、清史、人口理論、語言文字6個研究所,外語、俄文、體育、電化教育4個直屬教學單位,以及出版社、圖書卡片資料社、青鋒機械廠、附屬中學等附屬單位;學校設有24個本科專業、14個碩士研究生專業。
1979年,按照中共北京市委關於擴大招生的部署,學校分別在崇文區和西城區創辦第一、第二分校。
1979年初,根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關於將黨和國家工作的着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精神,中國人民大學決定把學校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教學、科研上來。
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體制改革的決定》精神,提出進一步貫徹以教學為中心的方針,加強教學管理,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並相應制訂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中國人民大學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方面的職能,朝着多學科方向協調發展。
[21]
1996年12月,學校入選國家首批“211工程”高校名單。
1999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22]
2007年,入選第一批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學校。
2011年12月31日,教育部正式發文《教育部關於中國人民大學徵地建設新校區有關問題的批覆》,批准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市通州區徵地2400畝建設新校區。
[26]
2012年9月4日,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正式設立,負責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和中法學院等教學科研機構以及社會服務機構的管理。11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27-28]
2014年9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
[30]
2016年4月,中國人民大學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關於在深圳合作辦學的備忘錄》,雙方一致同意在深圳合作建立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
[31]
2017年9月,中國人民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10月2日,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奠基,新校區計劃分兩期建設,一期建築面積約為46.7萬平方米,二期建築面積約為98.5萬平方米,項目計劃至2025年建設完成。10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12月,中國人民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立。
[32-34]
2018年3月,世界大學智庫聯盟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同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國家級“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4月19日,中國人民大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
[35-36]
10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11月,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8所高校在蘭州大學共同啓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建設協同創新平台”,實現跨區域教育資源整合。11月25日,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大廠拓展區項目開工推進會在河北廊坊大廠回族自治縣舉行。
[37-41]
2019年1月,中國人民大學高瓴人工智能學院成立。9月,學校成為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創始成員、理事單位。
[42-43]
2020年1月,學校入選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即“強基計劃”)。7月6日,中國人民大學明德書院、中國人民大學明理書院成立。
[44-45]
10月,中國人民大學中小學德育研究所成立;
[46]
同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教育部確定為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高校。
[47]
2021年9月26日,中國人民大學在國家發改委的指導與支持下,組建成立了共同富裕研究院;統籌全校優勢資源,成立全國高校首個雙碳研究院,與兩家國家高端智庫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和中石油經研院合作共建“碳中和研究中心”;依託雙方優勢,與中信證券聯合成立國有經濟研究院
[122]
。
2022年2月27日,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簡稱交叉院)揭牌儀式暨首屆交叉科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舉行。
[131]
2022年4月25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人民大學,先後走進思政課智慧教室、博物館、圖書館,瞭解學校促進思政課教育改革創新、學校歷史沿革、教學科研成果、加強文獻古籍保護利用和促進理論研究成果轉化應用等情況,並主持召開師生代表座談會。
[134]
中國人民大學辦學條件
編輯中國人民大學院系專業
學部 | 學院 | 本科專業 |
---|---|---|
人文學部 | 哲學、倫理學、宗教學 | |
漢語言文學 | ||
歷史學 | ||
中國哲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古代史、專門史 | ||
繪畫、藝術設計、音樂表演、美術學 | ||
社會學部 | 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傳播學 | |
農業經濟管理、農村區域發展 | ||
社會學、社會工作、公共事業管理(人口與社會管理方向) | ||
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城市管理 | ||
檔案學、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政務信息管理方向) | ||
經濟學部 | 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 | |
國民經濟管理、能源經濟學 | ||
統計學、風險管理與精算學 | ||
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管理科學、貿易經濟 | ||
勞動與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係 | ||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蘇州) | 金融學、國民經濟管理、法語 | |
法政學部 | 法學 | |
中國革命史與中國共產黨黨史 | ||
國際政治、外交學、政治學與行政學 | ||
- | ||
- | ||
中國人民大學絲路學院(蘇州) | ||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 | - | |
中國人民大學紀檢監察學院 | - | |
理工學部 | 環境科學、公共事業管理、環境工程 |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安全、軟件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
物理學、材料物理、化學、應用心理學 | ||
中國人民大學師資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學校有專任教師1970人,其中教授784人,副教授762人。學校有全國高等教育領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衞興華教授和高銘暄教授;有19人擔任第八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47人入選新一屆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共有128人入選國家重大人才工程、50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17人入選國家重大青年人才工程。
[3]
類別 | 名單 |
---|---|
“萬人計劃”教學名師 | 韓大元 |
“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 王利明、洪大用、張宇、張雷聲、劉建軍、徐兆仁、楊光斌、郭慶旺、蔡雯、張新寶 |
“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 臧峯宇、竺效、葉光亮、季威(不完全名單) |
國家級教學團隊 | 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教學團隊、工商管理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西方文藝理論史”教學團隊、民商法教學團隊、財政學教學團隊、金融學國際化培養模式創新教學團隊、外國哲學教學團隊 |
國家級教學名師 | 方福前、韓大元、陳嶽、龍翼飛、王珊、張徵 |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 汪昌雲、劉元春、嶽希明、韓大元、張傑、張雷聲、吳曉求、楊光斌、楊瑞龍、盧仲毅、張宇、郭慶旺、劉元春、王利明、洪大用(不完全名單) |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 汪昌雲、盧仲毅、毛基業、洪大用(不完全名單) |
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 汪昌雲、劉元春、嶽希明(不完全名單) |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 | 韓大元、王利明 |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 | 韓大元,胡百精。(不完全名單) |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
中國人民大學學科建設
截至2023年1月,學校有8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8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均居全國第一。學校設有學士學位專業85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69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41個,擁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3個,擁有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6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1個。在教育部2017年公佈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中國人民大學獲評A類學科的總數共14個,其中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獲評A+,政治學、哲學獲評A,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中國史、中國語言文學獲評A-,A+學科數量位列全國高校第四;在教育部首輪“雙一流”建設評價中,學校14個一流學科表現優異,繼續入選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
[3]
在2012年中國教育部學科評估中,人大的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類、政治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統計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9個學科排名中國第一;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農林經濟管理3個一級學科排名中國第二,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排名中國第三,中國史排名中國第四。
[77-78]
類別 | 名稱 |
---|---|
博士後流動站 | 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物理學、考古學、世界史、統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 |
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統計學、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
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 電子信息 |
碩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 |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數學、統計學、工商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檔案管理、美術學、音樂與舞蹈學、戲劇與影視學、公共衞生與預防醫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系統科學、環境工程、生態學、地理學、化學、物理學、心理學、教育學 |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 金融、應用統計、税務、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法律、社會工作、漢語國際教育、應用心理、翻譯、新聞與傳播、文物與博物館、電子信息、資源與環境、農業、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會計、圖書情報、藝術 |
“雙一流”建設學科 |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中國史、統計學、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國家重點一級學科 |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 |
國家重點二級學科 | 中共黨史、國際政治、文藝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農業經濟管理、行政管理、檔案學 |
北京市重點一級學科 | 政治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農林經濟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 |
北京市重點二級學科 | 計算機應用技術、教育經濟與管理、社會保障、土地資源管理 |
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 |
中國人民大學教學建設
- 本科生培養
1.課程結構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階段的課程結構由必修課、選修課和其他學習三大板塊組成,分別佔62.8%、27.9%和9.3%。其中,必修課分為全校共同課(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心理健康、大學漢語、大學英語、公共數學、計算機基礎、國防教育、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等)、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包括九大類:專業類課程、通識教育大講堂課程、原典選讀類課程、人文藝術類課程、法政類課程、管理類課程、經濟類課程、理工類課程、暑期學校課程。其他學習包括:原典讀書筆記、學年論文/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社會調查與研究、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專業/畢業實習。
據2017年5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共有本科課程2993門,其中全校共同課74門,學科基礎課605門,專業必修課763門,專業選修課964門,全校通選課571門。在全校通選課程中,包含通識教育大講堂課程9門,原典選讀類課程14門,暑期學校課程136門,人文藝術類課程235門,法政類課程53門,經濟類課程54門,管理類課程51門,理工類課程19門。
[82]
2.通識教育
中國人民大學採取“寬口徑、厚基礎、多選擇、重創新、國際性”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全方位、全過程、立體化、重自主”為通識教育理念,初步形成具有人大特色的通識教育模式:注重開展研究型教學,強調專業教育的系統性和全面性;注重培育學生的人文與科學素養,提倡學生讀原著、讀原典;加強實踐性教學,倡導社會調查和社會服務。在本科階段,設置了若干跨學科的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空間,培養複合型人才。
[83]
3.暑期學校
中國人民大學暑期學校自2009年起於每年的7月舉辦,為期四周。暑期學校的主要課程包括中國研究系列課程、學科前沿系列和學科通識系列課程及語言培訓系列課程,課程全部使用英文授課。課程結束後,學校頒發結業證書。
[84]
4.“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
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對象為全校在讀全日制本科學生,“計劃”為學生提供科研訓練經費,支持其開展社會調查與科學研究活動,
[84]
實施內容包括下達至學校的國家級“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市級“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業行動計劃”及為配合國家級創新項目和市級創新項目的開展而由學校自主設立的校級“中國人民大學本科生創新性實驗實踐項目”。
[85]
- 質量工程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5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8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9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7門;北京市“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北京市特色專業12個,北京市精品課程41個。
[3]
中國人民大學 | |
物理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 |
類別 | 名稱 |
---|---|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新聞傳播實驗中心、信息技術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不完全名單) |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 |
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 |
國家級特色專業 | |
國家級精品課程 | |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 | |
北京市“人才模式創新實驗區” | |
北京市特色專業 | |
北京市精品課程 |
- 合作辦學項目
中國人民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學位教育項目
[92]
中國人民大學——加拿大女王大學金融學碩士學位教育項目
[93]
2022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意大利路易斯大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聯合開設全球首個“管理學三學士國際項目”,旨在培養具有中國文化意識的未來全球商務領袖。項目學制四年,授予畢業生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路易斯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商業(或國際商務)學士學位。
[128]
中國人民大學所獲榮譽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
2021年6月 | |
2021年9月25日 | |
2022年2月 | |
2022年4月 | |
2022年8月 |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評價
- 國內排名
年份 | 排名 |
---|---|
2018年10月 | |
2020年7月 |
- 國際排名
年份 | 排名 |
---|---|
2020年 |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世界第601-700位。
[97]
|
2020年 |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國人民大學位列世界第501–600位。
[98]
|
2020年 | |
2021年 | 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世界第581-590位。
[99]
|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研究
編輯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擁有13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名列中國高校第一;擁有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2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3個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有23個跨學院研究機構、174個院屬科研機構。
[3]
類別 | 名稱 |
---|---|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數據庫與商務智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 |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 | |
跨學院科研機構 |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學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漢語國際推廣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殘疾人事業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劇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合作社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社會建設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北京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宗教高等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政府統計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治理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社會發展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科學案例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實驗室、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發展與管理大數據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共產黨歷史與理論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金鐵霖中國聲樂藝術研究院
[56]
|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藏以人文社會科學文獻為主,文理兼顧,紙本和數字資源協調並重。截至2015年12月,學校圖書館共有藏書462.9萬冊,
[3]
其中,線裝古籍(1911年以前)40餘萬冊,民國時期(1911年至1949年)出版物10餘萬冊,港台書、刊3萬餘冊;電子圖書18173GB;還設有人大文庫,藏有人大學者和校友著作、研究生論文8萬餘冊。
[57]
此外,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是新中國最早從事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蒐集、整理、編輯、發佈的信息資料提供機構,公開出版發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166種期刊和六大系列數據庫產品,編輯的年度報刊資料索引是中國四大文獻檢索索引之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是新中國成立以後建立的第一家大學出版社,是中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理論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3]
- 學術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7年1月創刊,雙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哲學社會科學綜合性刊物。曾兩次獲得中國期刊界的最高獎——中國期刊獎,並於2004年首批進入“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2009年入選中國期刊協會、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組織評選的“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開設欄目:專題研究、經濟學研究、哲學研究、應用倫理學研究、科技與社會、社會學研究、宗教學研究、管理學研究、政治學研究、法學研究、文學研究、歷史學研究、當代學術思潮評價等。
[58]
《教學與研究》:1953年5月創刊,月刊,是教育部委託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理論刊物。主要欄目: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研究、教學與研究論壇、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前沿問題、學術評論、研究述評、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西方思潮評介、近現代中國社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學難點解析、教材·教學·教改等;曾被新聞出版總署評為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8]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1981年1月創刊,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經濟學理論專業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並被國家級各類科研基金確定為科研成果發表認定期刊;主要欄目:理論探索、學術前沿、經濟熱點、公共經濟、金融研究、產業經濟、區域經濟、“三農”研究、工商管理、國際經濟、動態與綜述等。
[58]
《經濟與政治研究》(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2012年1月創刊,半年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同行評議的英文學術刊物(收入中國人民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所設欄目有研究論文、專題研究、學術述評、研究報告、書評等。
[59]
《檔案學通訊》:1978年5月創刊,雙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確定的檔案學、檔案事業類首位核心期刊,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是中國唯一獲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資助的檔案學期刊;主要欄目:檔案學理論與檔案管理、經濟科技檔案管理、檔案現代化管理、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檔案保護、研究生論壇、檔案教育。
[58]
《國際新聞界》:1961年4月創刊,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新聞專業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主要欄目:本期話題、環球視窗、網絡時代、傳播論壇、媒介經濟、比較研究、新聞教育、實務探討、名人名作、公關廣告、傳播史話、學術動態、百草園等。
[58]
《法學家》:1992年4月創刊,雙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法學專業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主要欄目:法學研究綜述、法學專論、三大講壇、本期視點、法制改革、法學爭鳴與評論、域外法學、青年法苑、司法官談法治、法學教育、外國法述評、法學信息等。
[60]
《人口研究》:1977年創刊,雙月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學術刊物,是人口學專業唯一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選定的國家期刊方陣(雙效)期刊、中國人口學會會刊、CSSCI來源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入選國家社科基金學術期刊第一批資助名單;主要欄目:人口與發展論壇、人口與社會、老齡問題研究、人口調查與分析、人口流遷、人口資源與環境研究、社會醫學、計劃生育研究、世界人口、少數民族人口、數字人口等。
[61]
《清史研究》:1991年創刊,前身是創辦於1979年的《清史研究通訊》,季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由清史研究所承辦,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2001年被評為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期刊方陣的“雙效期刊”,2013年榮獲國家社科基金資助,並被美國EBSCO數據庫收錄,連續入選2013、2014年度“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1年3月創刊,季刊,中國人民大學主辦,教育部主管,是教育性理論期刊,設有高等教育研究、教育理論研究、教育政策研究、教育史研究等欄目。
《情報資料工作》:1980年創刊,雙月刊,是中國社會科學情報學會學報,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主要欄有:專題研究、理論探索、信息資源、信息服務、信息技術、實踐研究。
《政治經濟學評論》:2010年1月創刊,季刊,該刊反映國內外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探討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中的重大現實問題。
《國學學刊》:2009年3月創刊,季刊,主要欄目:國學與文化、經學研究、國史研究、思想史研究、國文研究。
《數據科學》(Journal of Data Science):是由中國人民大學、輔仁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於2003年1月共同創辦的英文期刊(季刊),主要接收國際學者在數據分析方面的原創性文章,包括理論、方法與應用等;雜誌被國際檢索機構Current Index to Statistics,EBSCODiscovery,ZentralblattMATH以及AiritiLibrary檢索或收錄。
《社會學評論》:2013年2月創刊,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合辦的社會學專業學術期刊;主要欄目為:理論社會學及其應用、社會建設與社會治理、新型城鎮化探索、分支社會學研究、青年學者論壇、綜述、書評等。
[58]
中國人民大學科研成果
- 科研項目&經費
截至2016年12月,學校先後承擔或參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奧運會總體影響評估(OGGI)”、“冷中子非彈性散射譜儀的研製”等特大、重大項目。2001年以來學校共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項目、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等各級各類項目1.46萬餘項,共獲得經費24.1億餘元,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立項數居中國高校第一位。
[3]
2016年,學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9項;
[48]
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5項,其中重點項目8項、一般項目25項、青年項目12項,立項總數自2003年以來第11次位居中國高校榜首;
[49]
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7項、獲資助金額(直接經費)為3221.2萬元。
[50]
- 論文專著
自2004至2014年,學校論文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數量連續11年保持中國高校第一位。自2010年起,學校共有32部學術專著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位居中國高校第一。
[3]
2016年,學校教授撰寫的《社會偏好理論與社會合作機制研究》、《金融分析的制度範式——制度金融學導論》、《後鄉土中國》等3部學術專著入選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總數在中國高校中排名第一。
[51]
- 成果獲獎
2020年,教育部公佈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中國人民大學共有84項成果獲獎。中國人民大學84項成果中包括著作論文獎70項、諮詢服務報告獎2項、普及讀物獎2項、青年成果獎10項。其中,著作論文獎共有一等獎13項,是上一屆3項獲獎數的四倍,二等獎41項,在上一屆11項的基礎上增長近三倍,三等獎16項。
[157]
中國人民大學學校領導
編輯中國人民大學現任領導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校長 |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國家監委駐中國人民大學監察專員 | |
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 |
黨委副書記 | |
黨委常委 | |
副校長 | |
中國人民大學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 歷任書記 | ||
---|---|---|---|
姓名 | 任期 | 姓名 | 任期 |
(2015.11-2022.8) | (2013.4—2021.11) | ||
(2011.11—2015.10) | (2001.02—2013.04) | ||
(2000.09—2011.11) | (1994.06—2001.02) | ||
(1994.06—2000.09) | (1987.10—1994.06) | ||
(1991.11—1994.06) | (1985.09—1987.10) | ||
(1985.06—1991.11) | (1985.09—1988.05) | ||
(1983.06—1985.10) | (1983.06—1985.09) | ||
(1983.06—1984.05) | (1978.07—1983.06) | ||
(1978.07—1983.06) | (1978.07—1983.06) | ||
(1950.02—1966.12) | (1963.04—1969.09) | ||
(1956.10—1963.04) | |||
(1952.11—1956.10) | |||
(1951.12—1952.11) | |||
(1950.02—1951.12) | |||
(1950.11—1956.10) | |||
中國人民大學知名校友
編輯政界 | ||
—— | ||
文藝傳媒 | ||
張萬象 | ||
工商界 | ||
何迪 | ||
陳賢豐 | ||
科教界 | ||
儲殷
[154]
| ||
體育界 | ||
- |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交流
編輯- 綜述
中國人民大學先後同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密歇根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等55個國家和地區的239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係。學校還引進、翻譯出版了大量適應中國改革開放需要的教科書和學術著作,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項目,主辦或承辦了包括世界漢學大會在內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國際學術會議;經教育部批准與巴黎索邦大學、法國保羅—瓦萊裏大學、法國馬賽商學院合作創辦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
[3]
- 孔子學院
截至2016年12月,作為中方合作伙伴,學校共參與了海外13所孔子學院的建設,其中歐洲7所、美國3所,拉美、非洲和亞洲各1所,分別是:美國麻州大學波士頓孔子學院、美國密歇根大學孔子學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孔子學院、哥斯達黎加大學孔子學院、津巴布韋大學孔子學院、特拉維夫大學孔子學院、愛爾蘭都柏林大學孔子學院、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孔子學院、丹麥哥本哈根商務孔子學院、德國萊比錫大學孔子學院、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孔子學院、瑞士日內瓦大學孔子學院、比利時荷語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孔子學院。
[3]
[101]
- 合作協議
2022年2月18日,中國人民大學與意大利路易斯大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管理學三學位合作協議簽約儀式以線上線下結合形式舉辦。中國人民大學與意大利路易斯大學及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通過強強聯合和優勢互補,開設全球首個“管理學三學士國際項目”,旨在培養具有中國文化意識的未來全球商務領袖。項目學制四年,授予畢業生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學士學位、路易斯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學位,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商業(或國際商務)學士學位。
[129]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傳統
編輯中國人民大學形象標識
- 校徽
中國人民大學校徽是圓形篆書人字徽標,以“人大紅”為標準色,以三個並列的篆書“人”字圖形為基礎,寓意“人民、人本、人文”;下方有“1937”字樣,代表學校建校時間;外環上方是“中國人民大學”的英文大寫,下方是中國人民大學第一任校長吳玉章題寫的校名。
[1]
[102]
校徽由中國人民大學1988級本科生章葉青團隊於2002年設計並啓用。
[139]
- 徽章
- 校旗
中國人民大學精神文化
- 校訓
實事求是
釋義:“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文中説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來唐代學者顏師古將“實事求是”一詞解釋為“務得事務,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為一種值得提倡的務實求真的學風。毛澤東曾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作過這樣的論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大家去研究。”
- 校花
2010年1月,經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確定玉蘭花為中國人民大學校花。初春時節盛開的玉蘭花,冒寒迎春,昂首怒放,晶瑩潔麗,其不怕困難的精神、積極進取的風貌、純潔高雅的氣質深受學校師生喜愛。
[104]
- 校樹
2010年1月,經校長辦公會討論通過,確定銀杏樹為中國人民大學校樹。校園內共有銀杏樹多株,種植歷史悠久,親歷了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以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
[104]
- 校歌
中國人民大學建校以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採用過多個不同版本的校歌。現行校歌為《陝北公學校歌》。
[10]
2017年9月,在中國人民大學80週年校慶來臨之際,《陝北公學校歌》被定為中國人民大學代校歌。
[105]
2019年6月24日,教育部批覆同意中國人民大學章程部分條款修改。修改後的《中國人民大學章程》(2019年核准稿)第六十九條規定:“學校校歌沿用《陝北公學校歌》,由成仿吾作詞,呂驥作曲。”
[10]
這標誌着《陝北公學校歌》被正式定為中國人民大學校歌。
中國人民大學相關事件
編輯2023年7月1日,網傳中國人民大學一碩士畢業生在校期間盜取全校學生照片等個人信息,分門別類製作成“顏值排行榜”。7月2日下午,中國人民大學發佈情況通報稱,學校已關注到部分學生信息被非法獲取的情況,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聯繫警方,正積極配合警方等相關部門開展調查。
[152]
7月3日,央視新聞消息,針對“中國人民大學部分學生信息被非法獲取”的情況,海淀警方接到報警後,立即開展調查。經查,嫌疑人馬某某(男,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涉嫌非法獲取該校部分學生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已被海淀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153]
- 參考資料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章程核准書第1號(中國人民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7-04-05]
- 2.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於公佈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 學科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17-09-21]
- 3. 大學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1-04-20]
- 4. 人民大學代表團參加亞太國際教育協會(APAIE)2013年年會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3-31]
- 5. 中國人民大學加入世界大學聯盟 劉偉校長會見聯盟執行官約翰·赫恩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3-31]
- 6. 京港大學聯盟正式成立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引用日期2018-04-18]
- 7. "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大會"在交大召開 .東方新聞[引用日期2019-05-28]
- 8.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21-04-20]
- 9. 人民大學與深圳簽約共建深圳校區:計劃2019年9月投用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7-04-05]
- 10. 教育部關於同意中國人民大學章程部分條款修改的批覆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3-30]
- 11. “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陝公”——毛澤東與陝北公學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引用日期2013-08-18]
- 12. 陝北公學(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3-08-18]
- 13. 10月3日: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3-08-18]
- 14. 1950年10月3日 中國人民大學正式成立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3-08-19]
- 15. 人民大學慶祝建校65週年 李鵬出席大會發表講話 .新華網[引用日期2014-04-06]
- 16. 漢語國際教育 .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引用日期2018-08-19]
- 17. 英語學院大事年表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引用日期2021-01-28]
- 18. 學校章程 .外交學院[引用日期2021-01-28]
- 19. 黨的三代領導人與中國人民大學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3-08-18]
- 20. 歷史上的今天:國務院批准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網[引用日期2019-02-21]
- 21. 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懷中國人民大學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3-08-18]
- 22.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6-08]
- 23.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2009年度全國 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9-02-22]
- 24. 面向21世紀的中國人民大學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13-08-18]
- 25. 中組部幹教局副巡視員張向濤一行來中國人民大學調研幹部教育培訓工作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19-06-09]
- 26. 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區建設背景 .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區建設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6-01]
- 27.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首頁 .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引用日期2017-06-01]
- 28. 教育部辦公廳 中央政法委員會辦公室 關於公佈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 培養基地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7-05-28]
- 29. 民政部關於確定首批民政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培訓基地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9-04-13]
- 30. 教育部 農業部 國家林業局關於批准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7-05-28]
- 31. 中國人民大學與深圳簽署合作辦學備忘錄 靳諾書記、劉偉校長出席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2016-05-03[引用日期2016-10-03]
- 32. 中國人民大學與中國中醫科學院 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中醫科學院[引用日期2018-11-12]
- 33. 中國人民大學新校區奠基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7-10-02]
- 34. 10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院)成立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7-12-14]
- 35.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於印發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單位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04-10[引用日期2021-01-30]
- 36.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所高校可開展學位授權自主審核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5-05]
- 37.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公佈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8-03-15[引用日期2019-06-08]
- 38. 世界大學智庫聯盟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 .新浪新聞[引用日期2018-05-18]
- 39. 中國人民大學與重慶市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18-10-22]
- 40. 同濟等8所高校共建馬克思主義理論本科專業建設協同創新平台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1-17]
- 41. 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三區一基地”昨日開工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18-11-26]
- 42. 中國人工智能教育聯席會成立大會在西安成功召開 .人工智能信息網[引用日期2019-10-02]
- 43.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高瓴人工智能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官網-人大新聞網[引用日期2019-01-21]
- 44. 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 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02-04]
- 45.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明德書院、明理書院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0-07-12]
- 46.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中小學德育研究所 .光明網[引用日期2020-10-22]
- 47. 國家知識產權局 教育部關於確定2020年度國家知識產權試點示範高校的通知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0-11-01]
- 48. 我校獲得9項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處[引用日期2017-05-29]
- 49. 中國人民大學獲得2016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5項 位居全國高校榜首 .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處[引用日期2017-07-09]
- 50. 2016年中國人民大學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7項 .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處[引用日期2017-05-29]
- 51. 我校三部學術專著入選2016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處[引用日期2017-05-29]
- 5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17-05-08]
- 53. 重點實驗室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17-05-27]
- 54. 經認定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名單 .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引用日期2017-05-15]
- 55. 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名單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21-03-31]
- 56. 跨學院研究機構 .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處[引用日期2017-05-08]
- 57. 圖書館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17-05-27]
- 58. 學術期刊 .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處[引用日期2017-05-29]
- 59.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期刊社下設期刊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期刊社官網[引用日期2017-05-04]
- 60. 期刊介紹 .《法學家》編輯部 [引用日期2017-05-04]
- 61. 《人口研究》簡介 .《人口研究》編輯部[引用日期2017-05-04]
- 62. 外國語學院簡介 .學院官網[引用日期2020-02-10]
- 63. 學院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2020-11-09[引用日期2020-11-09]
- 64. 院系全部 .中國人民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7-05-13]
- 65. 專業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陽光招生信息平台[引用日期2017-05-12]
- 66.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 .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監督工作信息平台[引用日期2017-05-12]
- 67. 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 學院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數學學院.2019-12-23[引用日期2019-12-23]
- 68. (第一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總人數位居全國高校首位 .中國人民大學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引用日期2017-05-28]
- 69. (第二批)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 .中國人民大學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引用日期2017-05-28]
- 70. (第一批)2014年“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名單 .中國人民大學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引用日期2017-05-28]
- 71. 國家級教學團隊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引用日期2017-05-27]
- 72. 中國人民大學 院系設置、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可授予的學位 .學信網[引用日期2017-05-27]
- 73. 2013-2015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中國人民大學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引用日期2017-05-28]
- 74. 學者風采-第一頁 .中國人民大學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引用日期2017-05-28]
- 75. 學者風采-第三頁 .中國人民大學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引用日期2017-05-28]
- 76. 學者風采-第四頁 .中國人民大學人才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5-28]
- 77. 學科評估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引用日期2014-05-29]
- 78. 人大9個一級學科排名第一 總數居人文社會科學類首位 .人大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5-27]
- 79.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後流動站 .全國博士後管委會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5-27]
- 80. 重點學科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14-04-06]
- 81. 國家重點學科名單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引用日期2017-05-15]
- 82. 質量工程在人大 .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引用日期2017-05-29]
- 83. 通識教育在人大_ .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 [引用日期2017-05-29]
- 84.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教學概況 .中國人民大學教務處[引用日期2017-05-29]
- 85. 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項目專題網[引用日期2017-05-29]
- 86. 重點實驗室 .陽光高考[引用日期2017-05-15]
- 87.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引用日期2017-05-27]
- 88. 國際級精品課程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引用日期2017-05-27]
- 89. 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引用日期2017-05-27]
- 90. 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引用日期2017-05-27]
- 91. 北京市精品課程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引用日期2017-05-27]
- 92.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批准部分中外合作辦學 機構和項目終止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18-07-05]
- 93. 合作辦學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7-06-25]
- 94. 大數據丨中國高校社會影響力2018年度排行榜出爐 .澎湃網[引用日期2018-10-30]
- 95.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發佈,新興大學顯實力|北京 .新浪.2020-07-15[引用日期2020-08-31]
- 96. “2020年中國大學百強榜”出爐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0-07-15]
- 97.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 2020 | Shanghai Ranking - 2020 .軟科[引用日期2020-08-18]
- 98.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THE .THE[引用日期2020-08-18]
- 99. Renmin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Rankings | Top Universities .QS[引用日期2020-08-18]
- 100. 中國人民大學排名 .USNews[引用日期2020-08-18]
- 101. 部門介紹 .中國人民大學孔子學工作院辦公室 [引用日期2017-06-01]
- 102. 校園文化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14-05-31]
- 103. 中國人民大學校訓 .光明網[引用日期2014-05-31]
- 104. 中國人民大學確定校花、校樹(組圖) .中新網[引用日期2017-06-01]
- 105. 唱響主旋律 奮進新時代 中國人民大學推進全程全方位育人 譜寫磅礴精神樂章 .人大新聞網[引用日期2020-03-30]
- 106. 現任領導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23-08-14]
- 107. 歷任領導 .中國人民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17-05-27]
- 108. 18名校友當選中央委員 9名校友當選中央候補委員 10名校友當選中紀委委員 .人大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5-27]
- 109. 總局領導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網[引用日期2014-03-31]
- 110. 駱惠寧任山西省委書記 王儒林不再擔任 .官網[引用日期2016-08-26]
- 111. 徐泓簡介 .北京大學[引用日期2015-11-21]
- 112. 教育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關於公佈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 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2-02-14]
- 113. 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21-03-04]
- 114. 教育部公佈第二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3-06]
- 115. 中國人民大學網絡空間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揭牌儀式在蘇州校區舉行 .中國教育在線[引用日期2021-04-27]
- 116. 學校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 |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引用日期2021-05-07]
- 117. 中國院服務副中心建設——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正在建設中 .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引用日期2021-05-07]
- 118.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大學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建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 .金融界[引用日期2021-05-10]
- 119.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專業設置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引用日期2021-05-27]
- 120. 安徽大學名列其中 .安徽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06-29]
- 121. 學院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絲路學院[引用日期2021-09-15]
- 122. 中國人民大學成立共同富裕研究院、雙碳研究院、國有經濟研究院 .新浪財經[引用日期2021-09-26]
- 123. 關於教育系統擬推薦全國“七五”普法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候選名單的公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09-30]
- 124. 人事觀察|教育部人事司司長張東剛升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財新[引用日期2021-11-01]
- 125. 浙江21所!教育部部署“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 .澎湃浙江[引用日期2021-11-03]
- 126. 教育部公佈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1-12-04]
- 127. 第二輪“雙一流”高校名單公佈,147所高校入選 .新京報[引用日期2022-02-14]
- 128. 中國人民大學與意大利路易斯大學、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簽署管理學三學位合作協議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2-19]
- 129. 中國人民大學與國外兩所大學簽署管理學三學位合作協議 .中國日報網[引用日期2022-02-21]
- 130. 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新校區一期計劃2023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澎湃新聞[引用日期2022-02-21]
- 131. 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正式揭牌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2-02-27]
- 132. 表彰 .勞動午報數字報[引用日期2022-04-07]
- 133.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市擬表彰名單公示 .北京日報[引用日期2022-04-14]
- 134.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 .央視網[引用日期2022-04-25]
- 135. 隆重表彰!北京2022年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市先進集體—— .北京發佈[引用日期2022-05-02]
- 136. 中國人民大學老校區簡介 .中國人民大學後勤集團[引用日期2022-06-05]
- 137. 四川大學獲批“中國文藝評論基地” .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引用日期2022-08-13]
- 138.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研究中心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22-08-20]
- 139. 中國人民大學校徽設計者章葉青校友向學校捐贈校徽著作權及相關知識產權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11-11]
- 140. 我校三項目成功入選“亞洲校園”試點項目 .上海交通大學[引用日期2022-11-19]
- 141.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紀檢監察學院成立! .中國人民大學[引用日期2022-12-05]
- 142. 人民大學成立中共黨史黨建學院、紀檢監察學院,培養本碩博人才 .新京報.2022-12-06[引用日期2022-12-06]
- 143. 中國人民大學祖國完全統一研究中心成立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NEWS of RUC .其他.2022-12-10
- 144. 林尚立同志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2022-08-25[引用日期2023-02-21]
- 145. 劉偉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2015-11-20[引用日期2023-02-21]
- 146. 中央決定靳諾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 | NEWS of RUC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2013-04-23[引用日期2023-02-21]
- 147. 西南大學牽頭建成中希文明互鑑中心·重慶日報數字報 .重慶日報[引用日期2023-02-23]
- 148.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成立 專家學者共議中共黨史黨建人才培養 .中國新聞網.2023-03-19[引用日期2023-03-19]
- 149. 中國科大等七所高校發起組建國際傳播學會中國理事會-中國科大新聞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引用日期2023-04-03]
- 150. 剛剛成立的“中國大學創意寫作聯盟”,它有哪些關鍵詞? .澎湃.2023-04-08
- 151. 延安十三年與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在中國人民大學成立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網.2023-05-21[引用日期2023-05-21]
- 152. 中國人民大學:已聯繫警方! .央廣網.2023-07-02[引用日期2023-07-02]
- 153. 警方通報“中國人民大學部分學生信息被非法獲取”的情況:嫌疑人已被刑拘 .央視新聞客户端.2023-07-03[引用日期2023-07-03]
- 154. 公共管理系 .國際關係學院[引用日期2023-07-17]
- 155. 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專業學位學科設置一覽表 .中國人民大學.2022-08-01[引用日期2023-07-19]
- 156. 教育部公佈第三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引用日期2023-07-19]
- 157. 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出爐 中國人民大學獲獎成果總數創歷史新高 .中國人民大學.2020-12-18[引用日期2023-07-19]
- 158. 中國人民大學陽光招生信息平台 .中國人民大學官網[引用日期2023-08-2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