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羽山

(連雲港市東海縣內景點)

鎖定
羽山位於江蘇省東海縣温泉鎮北。海拔269.5米,是東海縣的最高峯。羽山東西長約3公里,南北寬1.5公里,東西兩峯均達100米左右。羽山前後的百姓有“羽山放扁,離家不遠”的説法。
羽山有三座山頭,是典型的“山”字型。岩石主要為花崗岩,土壤為砂礫棕壤。不要看羽山孤零零地、默默無聞地矗立在那裏,可是她背倚齊魯,襟懷吳楚,卻是一座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是連雲港市第一個見諸史書的地名。
山上古蹟有“殛鯀泉 [10]  、“三縫石”、“三官廟”、“出雲洞”、“大滑石”、“鳳凰石”,古遺址“奶奶廟”、“姑娘樓”猶存。
中文名
羽山
地理位置
連雲港市東海縣温泉鎮羽山村 [9]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全天開放
別    名
禹山
走    向
東西走向
長    度
3 km
寬    度
1.5 km
主    峯
海拔269.5米
地    位
名垂青史的千古名山
經緯度
E 118°40'47.55",N 34°40'46.34"

羽山歷史縱覽

羽山轄制演變

據史書記載,羽山屬橫溝轄區,在司馬遷《史記》開卷篇和第二卷《夏本紀》中就多次提到了羽山 [1]  ,明清時期橫溝鄉開始設鎮,後橫溝鎮多次變更隸屬,新中國成立前設區,1957年撤區建鄉,1958年撤鄉改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鄉,1976年將橫溝六個村劃出,成立温泉鎮,致使目前羽山山體屬四家所有,即山體的北部屬山東觀堂鄉,山體的西部屬東海縣李捻鄉,南部屬温泉鎮,東部屬橫溝鄉。

羽山重大歷史

羽山地區文化遺址
羽山所在的東海縣已發現6處古文化遺址、5處古城遺址、10餘處古墓遺址,還有石雕圖騰、古戰場遺址等。這些文化遺址的發現對於佐證羽山源遠流長的歷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6處古文化遺址分別是大賢莊文化遺址、爪墩文化遺址、許溝原始部落遺址、小店子村新石器遺址、房山釣魚台遺址、青湖釣魚台遺址。這些遺址都發現了大量的文物古蹟
其中離羽山近20公里的大賢莊文化遺址,位於山左口鄉大賢莊村西南的馬陵山上,為全國茂名舊石器遺址,距今約6萬年至1萬年。1978年發現,面積2000平方米,採集了數百件打製石器標本,頒佈在厚約10釐米土層中,主要有細石葉、細石核船底形石核、鉛筆狀石核、指甲蓋形刮削器、圓底形簇、雕刻器等。所用原料有燧石玉髓、瑪瑙、水晶、石英岩脈石英等。大賢莊東北離羽山更近的山左口鄉許溝村圓坡高地,為新石器時代遺存。1980年,南京博物院考證為原始部落祭拜場所。高地袒露的岩石坡面有一二十處,面積有幾十平方米和幾平方米大小不等。鑿有圓窩的祭台大都在高出巖坡一二十釐米的岩石上,有祭石20餘塊。這些圓窩和海州錦屏山將軍崖祭石的風格、手法、排列方法一致 [1] 
羽山 羽山
五座古城遺址都在羽山南邊,最遠的離羽山30多公里。魯蘭古城上層屬西漢時期,下層是西周時候的一座村落。曲陽古城、代相古城、城後古城屬漢代。離羽山最近的羅莊古城在羽山南近8公里處的橫溝鄉羅莊村,面積約25萬平方米。呈正方形,黃土夯成,黃土層清晰可見。文化層約4米。遺址曾出土銅劍及大量陶片、瓦當、箭鏃等。為漢代古城遺址,距今約2000年。據明代《一統志》載:“城(鍾離昩)在州(海州)西八十三里。”《方輿紀要》載:鍾離昩城“城旁有羽泉,相傳為舜殛鯀處。”羅莊古城遺址,應該就是史書所載的鐘離昩城。 [1] 
迄今為止,羽山地區已發掘了10餘座古墓,大部分為漢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尤為引人矚目的是離羽山8公里的尹灣漢墓,位於羽山温泉南1.5公里處的龍廟。墓葬為距今2000餘年西漢成帝時期。1993年發掘了三個墓葬,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有五銖錢玉璧玉蟬、玉肛塞、銅碗、銅鐏、銅釜、銅鏡、陶壺、陶罐、陶房模型、雲紋瓦當和色彩豔麗如新、圖案精美複雜的漢代繒繡以及稀世之寶漢代木牘竹簡。這批簡牘共4萬餘字,其中包括1.東海郡上計集簿;2.東海郡吏員除官、升遷薄;3.東海郡屬縣、侯國、邑隸員編制總篇;4.東海郡隸員考績簿;5.永始四年武庫兵車器集簿;6.贈錢名簿;7.神龜占卜盜賊法,六甲佔雨法;8.佔取(娶)婦嫁女、問行者、問骰者、問病者、問亡者等的術數圖局;9.元延元年曆譜;10.元廷三年五月曆譜;11.君兄衣物疏;12.君兄繒方緹中物疏、君兄節司小物疏;13.名謁十枚;14.無名女性衣物疏;15.東海郡郡吏巡行起居紀(含元延二年曆譜);16.弄德性時;17.性道吉凶;18.神烏賦。是迄今發現的我國最早和較完整的郡級檔案,也是研究西漢地方行政制度的第一手資料。尹灣漢墓的出土文物,受到了國內外考古學界的高度重視。1996年、1998年國定郵電部兩次發行尹灣漢墓簡牘郵票。發行了4枚尹灣漢墓郵票,《尹灣漢墓簡牘》一書已由中華書局出版並對國內外發行,出土的簡牘還遠渡重洋赴日本展出,受到國內外考古界的高度關注 [1] 
在橫溝鄉甘汪村石婆婆林和房山鎮草街村石門,都有古人留下的石雕圖騰,有石雕的男性生殖器和其它石雕品,估計應是上古時期人類所為。
在羽山西邊,有座縱貫蘇魯兩省綿延八百里的馬陵山。這裏是戰國時期孫臏龐涓鬥智,齊兵大敗魏兵的古戰場。東海縣山左口鄉有南古寨、北古寨村,山東郯城縣卸甲營村。著名學者周谷城、軍事科學家郭化若分別題寫了“馬陵古道”碑刻。在馬陵古道上還有望海樓古蹟。
歷經滄桑的羽山地區,每一枚石核,每一個石窩,都閃耀着羽民的思想火花;每一片陶片,每一塊磚頭,都凝聚着古人的聰明才智;每一個銅鏃玉墜,每一片木牘、帛畫,都在訴説着前人的歷史足跡;山石泉水、草木獸鳥,都體現着大自然對這裏的偏愛。
1993年,在羽山的山前尹灣村,發現距今2000多年的西漢永始二年(公元前巧年)的家族墓羣,出土各類文物400多件,其中木犢和竹簡的內容有的和《漢書》相同,但比《漢書》更為詳細,還有兩件增繡,是迄今為比發現的年代最早、而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漢代增繡實物。
2001年8月14日至2005年4月18日,經過近4年的努力,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鑽探一井”在羽山南邊40公里的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產基此基礎上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這標誌着中國入地計劃獲得重大突破。在國際上,“入地”與“上天”同為重大的前沿科研戰略課題。2004年12月26日發生在印度洋海域的大地震海嘯,東海的科鑽一井就有所反應 [1] 
為什麼“科鑽一井”對東海情有獨鍾呢?因為羽山所在的東海縣地處一條超高壓地質帶上,地質條件豐富而且複雜。其他地區在地下幾千米才能發現的礦物質,在東海地表就能見到。江蘇省目前探明地下有49種礦產,東海縣就有37種。其中水晶、石英、金紅石礦產資源儲量在全國都名列前茅。其它還有蛇紋石藍晶石鎂鋁榴石石榴子石)、鉀長石金剛石白雲石白雲母等儲量頗豐,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羽山則處於郯廬斷裂帶的北端,她周圍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1977年在山東臨沭發現的舉世罕見的中國第一鑽——常林鑽石,離羽山不到20公里。羽山上有金礦,只是含量低,不宜開採,據説日本鬼子侵略中國時曾在羽山開過金礦 [1] 
羽山的岩石屬混合巖,花紋色澤美觀,顆粒分佈均勻,結構緊密,磨石光滑,硬度九級,耐腐蝕。1998年,連雲港市地礦局完成對羽山變質岩區金礦普查,挖坑道260米,槽探3000立方,發現高品位樣點20個,個別樣點含金量達20克/噸 [2] 

羽山自然資源

羽山 羽山
古老的羽山地處南北過渡帶,與秦嶺在同一緯度上。物種資源十分豐富。過去山上野雞鶺鴒、蠟嘴、柳鶯鴿子灰喜鵲布穀鳥斑鳩麻雀、山鷹、蛇、蠍、蜈蚣地鱉蟲、山螃蟹野兔狐狸、獾等動物經常出沒。山上的野生植物有丹蔘、沙蔘地榆狼毒、柴胡、半夏、艾、益母草、北風草茜草、地錦草、夜合草、香附枸杞子、蒼耳子、金櫻子、車前子、葶藶子兔絲子、王不留行、蒺藜茵陳、石竹、木賊、金銀花、旋復花、野菊花、洋金花、紫花地丁白花地丁卷柏瓦松虎杖何首烏葛根蘆根、墨旱蓮、紅蓼水蓼蒲公英麥冬白茅、大薊、小薊、等100多種。還有馬尾松柏樹、洋槐樹(刺槐)、椿樹樹、樹、楮樹山棗樹、狗杚樹(似烏桕)、芙蓉樹等樹種 [1] 
羽山,古時候素有“摩天嶺”之稱,清朝年間,乾隆南巡曾慕名到過羽山。1942年,劉少奇、陳士渠等人倚靠這一天然屏障,在此指揮過抗日戰爭,山上的防空洞依然完好保存。在過去的年月,由於環保意識淡薄,加之地方經濟基礎差,開採與保護失衡,致使一些地方急功近利開採山石,砍伐山林,致使山塘處處,植被稀稀。尤令人遺憾的是20世紀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中,兩派武鬥,一派佔山,一派攻山,槍林彈雨,彈痕殘壁,還嫌不夠,一場遍山火劫,給羽山的發展造成了千年餘恨。為恢復羽山自然生態環境,連雲港市、東海縣、鄉人大代表多次發出保護羽山環境的呼聲,東海縣人民政府也在1998年作出有關禁比採石、封山的通告。橫溝鄉黨委、政府毅然關閉了山石開採加工企業,實行封山保護 [2] 
羽山還是南北人羣居住羣落的交界處,即使在明朝的大移民時,也是如此。現在在羽山周圍調查,山南邊的多説老家是蘇州閶門,山附近及北邊的多説老家是山西洪洞喜鵲窩(山西省洪洞縣古大槐樹老鸛灘有遷民遺址)。
巍巍羽山,赫赫豐碑。她是一部深奧的永遠寫不完、鑽不透的亙古史詩;她是一幅美麗的永遠繪不完、看不夠的歷史畫卷。在新世紀新時代,在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東海羽山温泉的保護開發利用一定會漸入佳境,一定會顯示出她迷人的魅力和光輝的美好前景 [1] 
羽山經歷了歷史的劫難,羽山地域的複雜地質構造賜給人類寶貴的資源。在人類已進入文明社會的今天,羽山以她特有的秀美,在2001年承辦全國山地自行車賽 [3]  ,反映了羽山地區歷史上的文明興盛和進步;羽山又是有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的名山,有着很大的潛在開發價值,隨着“一山、一水、一井、一湖”大手筆旅遊資源開發計劃措施的實施,羽山靚麗的自然風貌將日漸恢復,羽山的古蹟將重放異彩。

羽山上古傳説

史記》、《山海經》、《拾遺記》等許多古籍中,都記載着“羽山延鯀”的故事,而在連雲港民間傳説得更多。其主要內容為:堯舜之時,洪水滔天,蛇蟲肆虐,黎民苦不堪言,鯀奉舜命治水,四年無功,卻毫不悔悟,仍在東海之濱羽山一帶堵截不止。舜在憤怒之下,授於祝融一把寶劍命其前往殺鯀。祝融接了延鯀劍,不遠千里來到羽山,累得滿身是汗,坐下休息,讓風吹乾了汗水,先行祭劍,試劍之後,將鯀斬首,鯀的屍體墮入“羽淵”,腹中竄出一條虯龍,然後屍體化為元魚(龜)。這條蟲虯龍就是大禹王,禹繼命治水,總結其父教訓,變堵攔為疏導,經過13年艱苦治理,疏通了九條大河,消除了天下水患,繼舜位為王。“羽淵”中的龜就是禹父鯀的化身。故華夏庶民對龜十分崇拜,把麟、鳳、龜、龍稱之為“四靈”。因此,“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羽山既是延鯀化龜處,又是治水英雄禹的誕生地,因而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成為一座赫赫名山 [4] 
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名山,羽山傳説眾多,山上古蹟傳説有“殛鯀泉 [10]  、“三縫石”、“石龜”、“大墓頭”、“龍卧溝”、“羽淵”、“三官廟”、“出雲洞”、“大滑石”、“鳳凰石”等,古遺址“奶奶廟”、“姑娘樓”猶存。

羽山羽山傳説

羽山 羽山
相傳,山上原有一種珍鳥,羽毛美麗異常,古代不少首領多用作裝飾品。因此,黃帝用“羽”為此山命名。使羽山名聞古今的,還在於山巔東端北側有一眼見之於典籍的殛鯀泉。據《書·舜典》記載,舜“殛鯀於羽山”。 [5] 
羽山又是古人類羽民居住地,早在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就以“羽民所居”,後來羽民動遷至美洲,創造了燦爛的印第安羽蛇文化。 [6] 
堯光山再向東三百五十里的地方,叫做羽山。山下多雨水,但無樹木花草生長,多蝮蟲。羽山,在祝其縣的西南,相傳鯀在這裏被祝融所殺。祝融是傳説中的古帝,後來人們尊他為火神,他是奉黃帝之命,將鯀殺於羽山的。祝其縣是漢代所設置的縣。
韓非子·外儲説第三十四》:堯欲傳天下於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醉之羽山天問詩曰:問鯀是兇還是龍?高天不語水淙淙。自從嬴政焚書後,雲霧長將山頂封。 [7] 
史載上古時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堯帝命鯀去治水,鯀採取不斷加高堤防的辦法,使河牀越淤越高,最終堤倒水決,淹死無數黎民,鯀因此被帝殺死在羽山。鯀的兒子禹接替了父親的治水任務,採用疏導的辦法,一心撲在治水上,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順利地將洪水引入大海,使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後來禹接替舜為帝 [1] 
當地關於羽山來歷的傳説之一:傳説玉帝妹妹因為下凡和一楊姓書生結婚,生了3個孩子,結果被玉帝抓回壓於華山之下。後來楊二郎楊戩劈山救母,因為楊戩母親被壓很多年,楊戩就讓母親曬太陽,玉帝看見很生氣,就派出9個太陽來曬楊戩母親,楊戩為了保護母親,就去追趕太陽,擔山把9個太陽壓在山下。在追趕太陽的時候覺得鞋子裏有沙子不舒服,就停下把鞋子裏的沙子倒出,就形成了兩座山就是羽山和另一座山--末山
羽山 羽山
當地關於羽山來歷的傳説之二,羽山又叫閒羊山。傳説古時候秦始皇用鞭子趕山填海,把羊山往東趕,後來羊山望到東邊有隻白虎,嚇得掉頭住西跑,跑到那裏天亮了,從此就趴在那裏不動了。羽山的形狀很像一隻頭西尾東安然而卧的綿羊,所以叫閒羊山。羽山西頭的小山頭和西邊的山峯之間一直叫羊脖子。在羽山以東有兩座虎山,一座是房山鎮與平明鎮交界的虎山,一座是海州的白虎山。估計這個傳説都是因山形而演繹的。像羽山上的石狗、鵓鴿樓、牛欄石、大閨女樓、九試庹石等,都是因形而名。石狗就是保護他的牧羊犬了。大閨女樓,因為山坡上其石如房,是男女青年約會的好去處而得名。九庹石可能因為上大下小,不管個子高矮大人小孩都要九庹才能摟過來而得名。 [1] 

羽山羽山殛鯀泉

俗話説,山頭有水。在羽山的主峯山頭上有一個泉眼,這就是殛鯀泉。在高山的最頂峯能有一泓清泉,確實是天造地設,令人稱奇。當地老百姓都叫它雞冠泉,高高的山峯好比雞冠,叫“雞冠”也很形象。殛鯀泉原有盆大的泉眼,常年不涸,深不可測。當地人傳説,殛鯀泉是“海眼”,泉眼深不見底,一直接通到東老海。據説,有一次,一個挑鹽的大漢來到殛鯀泉邊,用挑鹽的大扁擔住下試試泉眼有多深,結果不小心扁擔掉下去撈不上來了。後來他到海邊挑鹽,驚奇地發現他的扁擔在大海邊漂着,所以傳出殛鯀泉是海眼直通老海的説法。甘甜的殛鯀泉水,是上山勞作和遊玩的人們天然的飲料。遺憾的是1958年“大躍進”時期,李堰公社一名姓李的生產助理,異想天開地要引羽山的水灌溉農田,結果派人用炸藥爆炸殛鯀泉,千古名泉毀於一旦。由於地質構造被破壞,再也沒有泉水流出來了 [1] 

羽山羽山三縫石

羽山三縫石 羽山三縫石
在東端的山頭上有一塊3丈方圓的平展巨石,民間稱之為“涼汗石”,是祝融在這裏的涼汗處。涼汗石向上不遠處有座巨石裸露的獨立的小山頭,整個山頭從上到下同如斧劈刀削形成齊刷刷三條裂縫,民間稱之為“試劍石”。傳説祝融祭劍試劍時,延穌劍放出三道寒光,將此小山頭劈成三條直縫,又叫“三縫石”。“三縫石”位於是近10米高的懸崖巨石,當中兩條石縫像快刀打豆腐一樣邊斬四齊。 [2] 

羽山羽山石龜

羽山石龜 羽山石龜
山頂巨石叢中有一口直徑一尺多的泉眼,大旱不涸,久雨不盈,一年四季晝夜不停地向外流水,這就是古書上説的“羽淵”,民間稱之為“延鯨泉”。延鯨泉西側不遠處,有一個栩栩如生的天然巨大石龜,民間傳説為鯨屍變成
的。延鯨泉的另側有一獨立山峯,形如古老的王座,上面端坐一位五官俱全、形象逼真的巨大石人,好像是在胸有成竹地講述着治水方略,民間稱之為“禹王峯”。人們為紀念他治水的豐功偉績,當年在峯下建一座禹王廟,香火很旺。今廟毀無存,禹王峯卻泰然屹立着。 [4] 

羽山羽山大墓頭

在羽山前邊1.5公里處,有一個1平方公里的圓形丘陵,當人都叫它“大墓頭”。傳説是楊二郎擔山趕太陽,一頭挑着羽山,一頭挑着末山,挑到這裏歇腳的時候磕磕鞋磕廊裏的土,就成了大墓頭。這個傳説在當地比后羿射日,夸父追日更是家喻户曉。其實大墓頭那裏主要是砂礫棕壤,下面是風化的片麻岩。不光沒有墓的痕跡,即使連墳頭也很少有。因為人們一方面不想把祖墳葬在砂垃薄地上,另一方面那裏距最近的村莊也有三四里地。可是,千百年來,祖輩流傳,人們一直叫它大墓頭 [1] 

羽山羽山龍卧溝

羽山龍卧溝 羽山龍卧溝
緊靠大墓頭南邊,有一條七八米深梯陡豎崖的深澗,叫“卧龍溝”。緊靠大墓頭,又名龍卧溝,墓葬何人?溝卧何龍呢?當地人傳説,不知哪朝哪代,老天爺罰龍,這地方掉下來一條龍,周圍百幾八十里的人都跑來看,給龍燒香磕頭,求天保佑。有許多蒼蠅往龍身上叮,龍把鱗全部張開,待蒼蠅進去以後把龍鱗一抿,蒼蠅就全被擠死了,一次都能擠死半筐頭子。後來老天下雨了,龍才乘着雨氣霧氣一溜煙上了天。史載殛鯀,傳説罰龍,這個傳説和殛鯀於東海之羽山,與羽山前邊有“大墓頭”、“龍卧溝”相互印證,必然有其內在聯繫。 [1] 
雖然罰龍是傳説,但羽山上有“大蟲”(大蛇,當地人叫長蟲)卻有人親眼見過。羽山南邊的甘汪村有一個姓李的老人,年輕時上山割草,就看到過頭有斗大身子有碓臼粗的大長蟲,他當時嚇得連扁擔鐮刀都撂了,一口氣跑回家。從那時起精神失常,後來好了之後,只要有人在他跟前一提起長蟲、癩蛤蟆,就馬上犯病,口吐白沫,全身僵直。這位老人十多年前才去世。另外,羽山北邊流出的水系叫烏龍河,下游匯入薔薇河入海。在羽山南邊4公里的甘汪村還有古龍溝、龍淹的地名。羽山温泉西邊叫九龍灣,南邊1.5公里處叫龍廟。温泉東邊2公里的羅莊村,也有“前龍窩,後老城”的説法。羽山到末山之間還有古龍港鄉和九龍村。羽山西邊陳山村有龍頭溝,馬陵山附近有龍門、黑龍潭。在2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竟有這麼多與龍有關的地名,不能不説它是有個來龍去脈的。 [1] 

羽山羽山羽淵

羽山 羽山
隆慶海州志》:羽潭,在羽山下。《左傳》:“鯀化為黃熊,入於羽淵”即此。淵為深潭,潭為深淵。羽淵、羽潭是一個意思,一個地方。在龍卧溝和羽山河交匯處,有一處砂石平嶺叫釣魚台,現在尾橫溝鄉甘汪村。估計當時應為靠近羽淵旁垂釣而得名。那麼現在羽淵在哪裏呢?1977年冬天,在羽山和大墓頭之間修建了一座蓄水量在1千萬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庫,當時的徐州地區副專員、原東海縣縣長朱羣給這座水庫命名為羽山鯀池,相關部門還請當地書法水平較好的蕭雄飛用和行楷題了名。本人分析,上古時候羽山東頭與大墓頭是相連的,因此在羽山前邊現在羽山水庫的位置就應該是一個天然的湖泊。湖的出口應在西南角現在朱溝河的地方,水流經朱溝河、甘汪河、堰河魯蘭河、臨洪口入海。現在在大墓頭西邊與大墓頭擦肩而過的310國道帝的水還是向西流入朱溝河的。後來由於東邊的丘陵經漫水沖刷或人工疏導,像大禹治水的方法,開了口子,水才改向東流。湖水流出以後,就見不到淵的狀態了。但是,在羽山和大墓頭之間的丘陵地帶,直到現在還有一些當地人稱為澇滂的濕地。一年到頭向外流着鐵鏽樣的紅水。人們傳説那就是殺鯀的血。在那個地方可以挖到血蟮,有的人患面部神經麻痹(當地人叫掉旋風)的,就到那裏挖血膳,往臉上逆向拉動來進行矯正。澇滂地的螞蝗也比較多,不光下湖做活的人不喝那裏的水,即使放的牛也不到那裏飲水。一來説它像血水,不喜人喝,二來説是容易把螞蝗籽喝到肚裏會生病,還有的人講殺牛時看到牛肚子裏有不少螞蝗。由些看來,羽淵就是現在羽山水庫的地方,叫羽山鯀池還不如直呼羽淵其名。 [1] 

羽山文獻記載

羽山相關史書文獻
在我國的許多古文獻著作中都有殛鯀的記載,如《虞書·舜典》、《史記·夏本紀》、《左傳》、《東周列國志》等古文獻及著作中也指出羽山在今天連雲港市境內的東海。
《韓非子·外儲説第三十四》:堯欲傳天下於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醉之羽山天問詩曰:問鯀是兇還是龍?高天不語水淙淙。自從嬴政焚書後,雲霧長將山頂封。 [7] 
羽山,古屬海州。《海州志》羽山在州西北百二十里,今在連雲港市東海縣温泉鎮境內,蘇魯以此為界
《尚書·禹貢·曾氏注》羽山之谷,雉具 五色,因以羽名,下有羽淵。
尚書·禹貢》淮沂其乂、蒙羽其藝。其中之羽,即指東海温泉羽山 [7] 
屈原離騷》:鯀直以亡身兮,終夭天羽之野。
呂氏春秋》(舜)招之(鯀)不來,仿佯於野,以患帝。
司馬遷史記》昔舜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游水又北,歷羽山西,殛鯀於羽山,是為檮杌,鯀既死,其神化為黃能,一説黃龍,另説黃熊。黃能者,為傳説中三足之鱉也。
東漢《元和郡縣圖》載,羽山在朐山縣西北一百里,尚書曰殛鯀於羽山即此也。
漢書地理志祝其贛榆縣之舊稱】南有羽山。
《續漢志》羽山在祝其縣西南 [7] 
《祝其舊志》羽山在祝其縣治西南八十里。羽山於漢晉屬祝其。
太平寰宇記》朐山縣西九十里,去羽山一百步,有羽潭。《左傳》雲:鯀化為黃能入於羽淵。地上多生細柳,野獸不敢踐,水恆清,牛羊不飲。羽潭一名羽池,東有羽山。
《晉語》昔者鯀違帝命,殛之於羽山。其神化為黃能以 入羽淵,實為夏郊三代舉之
山海經》帝命祝融殺鯀於羽郊。鯀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化為黃龍也。《地理志》曰:羽山在祝其縣東南。殛鯀於羽山。鯀既死,其神化為黃龍,入於羽淵。《連山·易》:有崇伯鯀伏於羽山之野者是也。明代朱謀幃注曰:龍字誤,晉語作黃能。韋昭注,能似熊。宋庠《音釋》能音乃來反;《字林》能足似鹿又為鱉類,東海人祭禹廟不用熊白及鱉為膳。《詞海》注能曰,能者三足鱉也。唐人元稹詩曰:歷陽舊事曾為鱉,鯀穴相傳有化能。宋人王父西渡集》:欣逢白鶴歸華表,更想黃能出羽淵。
明《一統志》在海州西八十三里有羽泉,傳為舜殛鯀處。
宋·樂史《太平寰宇記》羽山在朐山縣西北九十里。
1979年版《辭海》謂羽山在山東省郯城東北。傳為舜殺禹父鯀之地。漢時,東海郡治一度在今山東之郯城,領三十八縣,此有尹灣漢墓出土的簡牘為證。醉之有羽山懷鯀詩曰:頭斷東夷血染山,魂飄亂山白雲間。四千年後春風老,吹醒冬花月又彎。 [7] 
羅洪先廣輿記》謂山東登州府城東南有羽山,即殛鯀處,恐考之未審也。
當代李洪甫連雲港地方史稿》謂羽山為現連雲港之雲台山
79年版《辭海》在 羽山條下另曰,羽山在山東蓬萊東南,亦傳為舜殛鯀處。此概為羅洪先之訛而使然。
鯀,亦作鮌,是我國史前時代部落首領。號崇伯。鯀父曰顓頊,鯀祖曰昌意,鯀太祖曰黃帝;鯀子曰禹,鯀孫曰啓。啓,姒姓,史稱夏后氏,是夏朝開山之祖。夏共傳13代,至桀為商湯所滅。唐人吳筠鑑古詩曰:鯀瞍誕英睿,唐虞育昏孽。鯀距今約4000餘年。
鯀,亦作鮌,是我國 原始時代的部落首領。號崇伯。鯀父曰顓頊,鯀祖曰昌意,鯀太祖曰黃帝;鯀子曰禹,鯀孫曰啓。啓,姒姓,史稱夏后氏,是夏朝開山之祖。夏共傳13代,至桀為商湯所滅。唐人吳筠鑑古詩曰:鯀瞍誕英睿,唐虞育昏孽。鯀距今約4000餘年。 [7] 
羽山相關佛道教文獻
新中國成立前,東海縣五教俱全。佛道教寺觀在羣眾中不分,寺廟中是僧尼就算佛教,是道士就算道教,其名稱在民間也是叫法不一。清朝以來道教衰微,佛教較盛,原為道教宮觀變為佛教主持,且有相當廟產,解放前不少和尚有槍械,跟地主和官府關係密切。全縣寺觀除被日偽匪破壞外,大部分在1946年第一次解放時拆除,信教羣眾基本停止宗教活動。羽山一帶,佛教以博望佛陀寺為中心,道教式微。 [8] 
一、羽山
(一)羽山西廟。為博望佛陀寺(香煙寺)下院。(二)山上原有“三官廟”“奶奶廟”,20世紀五十年代前,羽山每年春季逢一次盛大廟會,周圍十幾裏的羣眾,前來進香。民國十九年(1930)後,廟宇遭破壞。
——山東省出版總社臨沂辦事處編:《臨沂風物誌》,山東人民出版社1985;《中國鄉鎮·江蘇卷》編輯委員會編:《中國鄉鎮江蘇卷第3卷》,新華出版社1997;臨沂地區出版辦公室編:《沂蒙風物史話》,山東人民出版社1980.
二、温泉
湯廟。在原温泉賓館內,東為“三官”、西為“湯姑”兩殿。有道士陳姓號士福。1940年左右,道士做土匪而廟毀。
——東海縣《宗教(二、道教)》,1991年7月
三、博望鎮(今石榴街道博汪村)
博汪——此村唐朝時叫博汪鎮,後稱博望,現改為博汪。(含義失傳)
——《江蘇省東海縣地名錄》(1983年3月)石榴公社(19)頁
清代嘉慶年間海州所轄鎮(摘自《嘉慶海州直隸州志》)——博望鎮,大糧田61頃2畝。
——《江蘇省東海縣地名錄》(1983年3月)197頁
民國以前,博望鎮有中型廟宇三處:
(一)東:佛陀寺(亦名香煙寺
始建於唐。原有殘碑光緒年間被洪水衝沒。孫中山去世那年,無意中挖出一截,有“神龍元年”字樣,文化大革命期間砸碎無存。寺的位置在博汪河南(八組)小莊東(原在今河底的位置,因洪水成河,遷河南)。覺愛法師當家那陣子,影響很大。中間的天齊廟和西邊的地藏庵都是雜湊的和尚,基本無香火。
佛陀寺佔地5畝,有寺產糧田120畝。古器甚多,銅佛像幾十尊,最後一任方丈為覺愛法師。其往寶華山隆昌寺具戒後雲遊四方,曾親近印光、虛雲法師,憂國憂民,關心時政,與革命志士多有往來,嘗往返於北平、南京、鎮江、上海之間。寺中唸佛、誦經之聲不絕於耳,香煙繚繞,盛極一時。來此許願、求子嗣者絡繹不絕,甚是靈驗,遠近聞名。覺愛法師,身高約有一米七左右,體態壯碩,舌廣而長。寺中有常住僧人10餘個,掛單的還有不少。除了一般老百姓來得很多外,國民黨、共產黨的大官也偶爾會來,大户人家如白塔埠的馮之緒、馮之繕等也會帶家眷和子女過來。佛陀寺在望煙、東安、前棧、馬小埠都有下院,丁莊黃廟、羽山西廟也是,東安廟是弘道當家。馬小埠的觀音廟有山門、大雄寶殿,廂房,有和尚覺新及其徒弟3人,此廟毀於1950年。覺新系覺愛師弟。
覺愛法師弟子有:弘道、弘丹、弘北、弘香等多人,文革中被迫還俗。弘香年齡最小,1970年逝。俗名李君三,還俗後有一子名李尚法,今年51歲,現住博望村原香煙寺舊址西側。香煙寺1965年毀於四清運動。今存石碌磙三個、部分牆磚瓦片、楠木棒等物。原有大石龜,頭被人砸半個,剩下龜座1.5米方圓,毀於日寇。
(二)中:東嶽廟(亦名天齊廟)
元泰定五年,鄉人侯銘建。此廟屬道教,不知何時演變成佛教主持。
(三)西:觀音殿(亦名地藏庵
名字改了數次,基本無人問津。
東海縣載於地方誌的寺廟極少,分析原因,主要是由於海州西鄉屬於窮鄉僻壤,當時沒有文人蔘與修志,另外一些寺觀屬於民間祠廟而被詆斥之。
——李運隋【李運隋:李風麟(覺愛法師)侄孫;姜士英,李風麟侄媳,81歲;李洪英:李風麟侄女,81歲;李光法:小時候住在佛陀寺,90歲;何兆法:博汪村民,83歲;李尚法,覺愛法師弟子弘香(還俗)之子,51歲;李剛三:博汪村民,與李風麟及其侄兒洪玉熟識,80多歲。】等人回憶,2005年10月。
十六世:守庠,行一,配李氏。子四:風麟、欽麟、進麟、敬麟。風麟出家當和尚,墓地彭宅。
《李風麟出家事略》:風麟,清光緒三十四年誕於博望鎮,十六世祖守庠長子,十歲因病寄養博望香煙寺。後受具戒於南京寶華山隆昌寺。公曆一九四五年在香煙寺圓寂,終年七十歲,僧臘六十年,戒臘五十二夏。為香煙寺最後一任方丈,法號覺愛,名嚴嗣,字道一,法師信仰虔誠,學修並進,長期致力於道風建設,法事活動。擅書法,近鄉壽事用字皆為其書,門匾、楹聯諸字,亦多出其手。時人每見其作書,下馬落轎圍觀,後至者則蹺腳觀之。寺院佔地五畝,有寺產糧田一頃餘,百廿畝。覺愛法師當家後,唸佛、誦經之聲不絕於耳。香煙繚繞,盛極一時。來此許願、求子嗣者絡繹不絕,甚是靈驗,遠近聞名。寺中有僧人十餘個。寺公曆一九六五年毀於四清運動,弟子均已還俗。
注:覺愛法師墓原在香煙寺東側,後遷彭宅村北李氏家族墓羣
——東海縣檔案局藏:《新莊李氏家譜(下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