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三足鱉

鎖定
三足鱉是出自《山海經》中記載的動物,是妖怪。 [1] 
中文名
三足鱉
出    處
《山海經》
屬    性
妖怪

目錄

三足鱉傳説演化

三足鱉是中國神話中的妖怪,最早見於先秦。傳説人吃了則會體化而亡。《庚巳集》:“太倉民家,得三足鱉,命婦烹,食畢入卧,少頃,形化為血水,止存發耳。鄰人疑其婦謀害,訟之官。時知縣黃廷宣鞠問不決,乃取三足鱉,令婦如前烹治,取死囚食之,入獄亦化,如前人,遂辨其獄。”郭璞雲:三足鱉曰能。另一説鯀死後化為黃能,即三足鱉。
《國語·晉語八》:“昔者鯀違帝命,殛之於羽山,化為黃能,以入於羽淵。”韋昭注:“能,似熊。”蓋本諸《説文》。《説文》(十)雲:“能,熊屬,足似鹿。”而《爾雅·釋魚》雲:“鱉三足,能。”則不知所謂能者,為熊或為鱉。《述異記》雲:“陸居曰熊,水居曰能。”亦未能確定。《史記·夏本紀》張守節正義雲:“鯀之羽山,化為黃熊,入於羽淵。熊,音乃來反,下三點為三足也。束皙《發矇記》雲:‘鱉三足曰熊。’”由是言之,熊者熊字之訛,熊即能,此三足之能,既可居陸,亦可居水,遠勝於《述異記》模稜之解釋。然《爾雅·釋魚》止雲“鱉三足,能”,不作熊,《説文》亦無熊字,知熊是後起字。徐灝《説文解字注箋》“能”字下,謂改熊字,下體作三點,以為三足鱉,此為世俗所造。然據《史記》張守節正義引束皙説,此字晉時已有。是字本作能,後人於能下加三點以為熊,以符《爾雅》之説,熊又訛為熊,是書傳所謂鯀化黃熊者,即黃能。熊不可以入淵,惟能可也。

三足鱉原文

又東南三十五里,曰從山,其上多松柏,其下多竹。從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其中多三足鱉,枝尾,食之無蠱疾(疫)。 [2] 

三足鱉出處

郭璞注:“三足鱉名能,見《爾雅(釋魚)》。”按:舊説鯀死化為黃能,即三足鱉也。 [1] 
參考資料
  • 1.    袁珂.中國神話大詞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5.8:102.
  • 2.    百部中國古典名著.山海經: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