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酈道元

(北魏時期官員、地理學家)

鎖定
酈道元(約470年-527年),字善長,范陽涿縣(今河北涿州)人。 [45]  青州刺史酈範的兒子。 [46]  南北朝時期北魏官員、 [47]  地理學家、文學家、政治家、教育家。 [45] 
酈道元好讀奇書,尤其喜愛儒家經典中有關地理學的著作。 [48]  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先後任為官尚書祠部郎中、尚書主客郎中、治書侍御史等職。宣武帝朝期間,酈道元歷任仕冀中鎮東府長史、潁川太守、魯陽太守, [49]  延昌年間,酈道元被調任東荊州刺史,施政時嚴酷威猛,當地的老百姓不堪其苦,向皇帝告其苛刻殘酷,因此被罷官。後北魏明帝起用酈道元為河南尹。 [50]  孝昌二年(526年)為御史中尉,執法嚴峻,結怨於汝南王元悦。次年,雍州刺史蕭寶寅反,元悦藉故舉道元為關右大使,卒被執,遇害於陰盤驛亭。 [49] 
酈道元撰《水經注》四十卷,其文筆雋永,描寫生動,《水經注》既是一部內容豐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優美的山水散文彙集,可稱為中國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其著有《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 [47]  日本地理學家米倉二郎曾評價酈道元是“中世紀時代世界上最偉大的地理學家。” [51] 
(概述圖片來源: [52] 
善長
所處時代
南北朝(北魏)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范陽涿州(今河北涿州市)
逝世日期
527年(北魏孝昌三年)
主要成就
在地理學,水文等領域有重要貢獻
主要作品
《水經注》
本    名
酈道元
官    職
御史中尉、河南尹
追    贈
吏部尚書、冀州刺史
爵    位
永寧伯→安定縣男(贈)

酈道元人物生平

酈道元少年經歷

酈道元少年時期,與母親跟隨時任青州刺史的父親酈範居住青州。 [1]  他隨父遊歷,得以觀察各地山川風物,也因之激發了其對於大好河山的熱愛。 [2] 

酈道元步入仕途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三年(489年),酈範去世,酈道元承襲永寧侯爵位,依照降等承襲的慣例襲伯爵。 [3] 
太和十七年(493年)秋季,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任命酈道元為尚書郎。 [4] 
太和十八年(494年),跟隨孝文帝出巡北方 [5]  。御史中尉李彪認為道元執法公正嚴明,向朝廷推薦他,酈道元自太傅掾升任治書侍御史
太和二十二年(498年),李彪被尚書僕射李衝所彈劾,酈道元也被免職。 [4]  [6] 
宣武帝景明二年(501年),酈道元被下放為冀州鎮東府長史。酈道元在那裏為官三年,為政嚴酷,人們非常敬畏他,以至於奸人盜賊紛紛逃往他鄉,冀州境內大治。後來酈道元又擔任魯陽郡太守,上表朝廷建立學校,推崇教育,教化鄉民。朝廷下詔説:“魯陽原本是南部邊境的地區,沒有設立過學校。現在可以在那裏設立學校,使魯陽像西漢文翁辦學那樣成為有文化教養的地區。”酈道元在魯陽郡的時候,山寇佩服他的威名,不敢違法。 [7] 
延昌年間(512年-515年),酈道元任東荊州刺史,期間保持和在冀州一樣的嚴猛為政的作風。當地百姓到朝廷向宣武帝告狀,告酈道元苛刻嚴峻,請求前任刺史寇祖禮回來復任。等到寇祖禮回來,並派遣戍邊士兵七十名送酈道元回京時,兩人都因為犯事被罷官。 [8] 
罷官期間,酈道元開始着手為《水經》註疏事宜。 [4] 
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起復,酈道元擔任河南尹,治理京城洛陽。 [4]  [9] 

酈道元邊塞行軍

北魏自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之前受到重視的北方邊陲六鎮軍民的地位逐步下降,引起不滿。正光四年(523年),六鎮部分地區爆發起義。魏軍和起義軍相持不下。正光五年(524年)八月,孝明帝決定採用懷柔政策,把沃野鎮、懷朔鎮、薄骨律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御夷鎮等地都升級為州,名稱沿用。令酈道元為持節黃門侍郎,急速前往北方各鎮,與大都督李崇籌劃整編官吏,籌備軍糧,裁剪機構事宜。但不久以後,各鎮盡數反叛,裁減之事沒有結果,便返回了。 [10-11] 
九月,梁朝派遣裴邃等攻打壽陽,裴邃夜襲得勝,攻克外城,隨後因援助不力而撤退,另派別將攻擊淮陽。朝廷一面授酈道元為大軍行台持節兼侍中,依照僕射李平的先例行事,與都督、河間王元琛救援壽陽,一面派安樂王元鑑救援淮陽。 [12]  同月,元琛、酈道元軍到達渦陽,解除渦陽之圍。 [13] 
孝昌元年(525年)正月,裴邃攻佔了新蔡郡,懾於裴邃的威名,元琛、酈道元軍駐紮在城父,數月不前進。 [14-15] 
同月,刺史元法僧在彭城反叛,朝廷派遣酈道元等率軍討伐,多有斬獲。而後元鑑討伐,先勝後敗,但元法僧自認為無法長久,所以向梁武帝請降,請求南下。 [16-17] 

酈道元結怨豪強

孝昌二年(526年),酈道元被授任安南將軍兼御史中尉 [4]  [18]  酈道元執政平素嚴厲,不避豪強和皇族,使得他們的聲望受損,因此酈道元頗遭權貴忌恨。但酈道元是朝廷命官,他們難以報復。
宗室元徽誣陷叔父元淵,酈道元力陳事實真相,元淵得以昭雪。元徽因此忌恨酈道元。 [19]  司州牧、汝南王元悦非常寵愛侍從丘念,在選任州官時,大多聽取他的意見。丘念也經常藏在元悦的宅邸中,酈道元不便闖進汝南王家中去捉拿此人。有一次丘念返回家中,酈道元秘密查訪得知此事,逮捕了丘念,並將其關進監獄。元悦上奏胡太后,請保全丘念之身,胡太后便詔令赦免丘念。酈道元搶在命令下達之前就把丘念處死,並用此事檢舉元悦的不法行徑。元悦從此懷恨在心。 [20] 

酈道元不屈而死

孝昌三年(527年),齊王、雍州刺史蕭寶夤圖謀反叛的行跡日益明顯,為了安定長安地區,孝明帝與眾大臣商議,決定派一名得力的大臣前往長安巡視安撫,並探明蕭寶夤的虛實。城陽王元徽等平素忌恨酈道元,便使出借刀殺人之計,暗示朝廷且竭力慫恿胡太后任命酈道元為關右大使,去監視蕭寶夤。蕭寶夤顧慮到酈道元可能對自己不利,就派遣部下郭子恢在陰盤驛亭圍住酈道元。 [21] 
亭在岡下,並有井水,而山岡上沒有水源,酈道元指揮人員掘井十多丈,都沒有發現水源。因為極度缺水,酈道元等人無力抵抗,於是被跳牆而入叛軍殺害,享年約五十九歲。酈道元死前怒目而視,大聲斥責叛軍。他的弟弟酈道峻、酈道博,長子酈伯友、次子酈仲友也被殺害。同年十月,蕭寶夤在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發動叛亂。 [22-23] 
武泰元年(528年)春,魏軍收復長安,酈道元歸葬洛陽。後被朝廷追封為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 [24]  三子酈孝友承襲爵位。 [4] 

酈道元主要影響

酈道元政治

酈道元終身仕於北魏,為官期間嚴猛以治,不避權貴:
  • 延昌四年(515年),酈道元任東荊州刺史之時,遇到宣武帝去世,胡太后臨朝的變故,國勢每況愈下。但他卻不顧時勢艱危和個人得失,採用“威猛為治”的方法,不因權勢而改變規章制度,使蠻夷服其威名,不敢為寇。他同時又建立庠序,樹立向學風氣,意圖從文化上改變魯陽這個落後地區的面貌。 [5] 
  • 司州牧、汝南王元悦嬖倖小人丘念,作惡多端,酈道元將丘念入獄。不懼胡太后的權威,搶先處決丘念,並揭發汝南王的奸惡而加以彈劾,可謂剛正勇敢。 [5] 

酈道元軍事

孝昌年間,徐州刺史元法僧在彭城反叛。酈道元受朝廷的派遣,指揮了這次平叛的軍事行動。軍隊到達渦陽後,叛軍戰敗撤退。酈道元追逐討伐,多有斬殺俘獲。 [5] 
此外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了歷史上各地發生的大小戰役戰鬥不下三百次,而且對作戰雙方不容忽視的地理條件,如山嶽關隘河川渡口、橋樑、倉儲等進行了詳細描述,後人評其“開兵要地理之先河”。專家指出,地理諸因素中,山和水是冷兵器時代影響戰爭勝負的兩個最重要的地形條件,尤其是山地中的隘口更往往是必爭之地,《水經注》重點記載了各地的重要關隘一百四十多處,為唐以後的地理志書所效仿。並且明確提出了“關依人而固”的軍事觀點,堪稱精闢。 [25] 

酈道元地理

主詞條:水經注 [26] 
酈道元寫成地理著作《水經注》。《水經注》是6世紀前中國第一部全面、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述,對於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水經注》共四十卷(原書宋朝已佚五卷,今本仍作四十卷,是經後人改編而成的),三十多萬字,是當時一部空前的地理學鉅著。它名義上是註釋《水經》,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此書不僅開創了古代“寫實地理學”的歷史,而且在世界地理學發展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水經注》在後世學者對其不斷的研究中逐漸形成了一門學問——酈學 [2] 
《水經注》 《水經注》
酈道元作為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在《水經注》的序言中對前代的著名地理著作進行了許多點評。秦朝以前,已有許多地理類書籍,但當時國家不統一,生產力水平不發達,人們對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這些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虛構,如《山海經》《穆天子傳》《禹貢》等。但酈道元堅決反對“虛構地理學”,他在《水經注》序言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那就是重視野外考察的重要性。所以《水經注》一書中記載了酈道元在野外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成果,這表明他為了獲得真實的地理信息,到過許多地方考察,足跡踏遍長城以南、秦嶺以東的中原大地,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地理資料。 [2] 
《水經注校證》 《水經注校證》
在編纂《水經注》時,酈道元引用的歷史文獻和資料多達480種(其中前人著作達437種之多),屬於地理類的就有109種以及酈道元親身考察所得到的資料,還有不少漢、魏時代的碑刻材料(這些資料大多都已失傳) [27]  這又是研究中國文明發展歷史的極其寶貴的資料。
《水經注》在寫作體例上,不同於《禹貢》和《漢書·地理志》。它以水道為綱,詳細記述各地的地理概況,開創了古代綜合地理著作的一種新形式。《水經注》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從地域上講,酈道元雖然生活在南北朝對峙時期,但是他並沒有把眼光僅限於北魏所統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這一自然現象,對全國地理情況作了詳細記載。不僅是這樣,書中還談到了一些外國河流,説明作者對於國外地理也是注意的。從內容上講,書中不僅詳述了每條河流的水文情況,而且把每條河流流域內的其他自然現象如地質、地貌、地壤、氣候、物產民俗、城邑興衰、歷史古蹟以及神話傳説等綜合起來,做了全面描述。 [2] 

酈道元文學

酈道元在寫《水經注》時所使用的文字新穎多變,不用陳詞濫調。例如瀑布,這是自然界常見而酈注常記的事物,他絕不刻板地使用“瀑布”這個詞彙,而是根據瀑布的不同形象以變化無窮的文字來進行描述,如“洪”“淤”“懸流”“懸水”“懸濤”“懸泉”“懸澗”“懸湍”“懸波”“頹波”“飛波”“飛清”“飛泉”“飛流”等,讓讀者隨時有新鮮生動之感。又如對於溪泉水流的清澈現象,他也創造了許多維妙維肖的語言進行描寫。例如他在卷二十二《清水注》中説:“綠水平潭,清潔澄深,俯視游魚,類若乘空矣,所謂淵無潛鱗也。”卷三十七《夷水注》中説:“其水虛映,俯視游魚,如乘空也。”卷三十七《澧水注》中則説:“水色清澈,漏石分沙。” [28] 
柳宗元在《永州八記》中的一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中,也有類似的描寫:“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而無所依。”柳宗元的這段描寫,顯然是吸取了酈道元的寫作技巧,所以張岱所作的“太上”、“其次”的排列,不是沒有根據的。 [28] 
除了自己創作生動的語言以外,酈道元還善於吸取別人的生動語言,以豐富他自己的寫作。對於自然景物的描寫,《水經注》全書中有許多精彩的片段,其中有些篇章酈道元即是採用了別人的生動描寫。例如,風景秀麗的長江三峽,由於國家分裂,酈氏無法親歷其地,於是,他就採用了曾經多次遊覽此處的晉宜都太守袁崧在《宜都山水記》中的描寫。這是全部酈注中十分膾炙人口的一段,這一段(卷三十四《江水注》)中説道:“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以這樣的語言描寫兩岸高山壁立的形勢,確實沒有比這更高明的手法了。這一段中另外幾句還説:“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李白作有七言絕句《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事實上可以一望而知,李白的這首千古傑作,其實就是從酈道元的上述一段加工而成的。 [28]  [43] 
《水經注》 《水經注》
再舉一例,黃河從今陝西、山西二省界上向南奔流,在陝東華山以北,即今潼關風陵渡之間拐一個大彎折而向東,這當然是自然界的一種偉大壯觀。對此,酈道元引用了當地流行的古語:“華嶽本一山當河,河水過而曲行,河神巨靈,手蕩腳蹋,開而為兩,今掌足之跡仍存。”這當然只是個神話,但文字的氣魄宏大,讀之令人心胸開廣。所有這些,都説明酈道元在吸取他人的生動描寫方面是如何的得心應手。酈道元的寫作技巧,除了他自己創作的許多生動語言和儘量吸取他人的生動語言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他能廣泛地採集各地的歌謠諺語,穿插在有關的卷篇之中。這類歌謠諺語,除了極少數査得到原作者以外,絕大多數都是各地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羣眾語言。清劉獻廷推崇酈氏的寫作技巧:“更有餘力鋪寫景物,片言隻字,妙絕古今。”這中間有不少就是酈氏採集的各地歌謠諺語。《水經注》寫作是以河流為綱的,所以酈道元特別留意長期活動於河流中的舟人、漁夫及旅行者的歌謠諺語。例如河道曲折,是河流的一種很普通的自然現象,在歷代詩詞歌賦和遊記等之中,描寫這種自然現象的章篇,可以説俯拾即是。但酈道元卻與眾不同,他採集了當地的歌謠諺語。例如在卷三十四《江水注》中,有一段非常曲折的江道,註文記: [28] 
“江水又東徑黃牛山下,有灘,名曰黃牛灘。南岸重嶺疊起,最外高崖間有石,如人負刀牽牛,人黑牛黃,成就分明,既人跡所絕,莫得究焉。此巖既高,加以江湍紆迴,雖途經信宿,猶望見此物,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言水路紆深,回望如一矣。 [28]  [44] 
這裏,“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一謠,短短十六字,但對於説明江道曲折,實在勝過千百字的描寫。同樣在卷三十八《湘水注》中也有一段描寫湘江江道曲折的註文:衡山東南二面,臨映湘川,自長沙至此,江湘七百里中,有九向九背,故漁者歌耳:帆隨湘轉,望衡九面。這一首湘水的漁歌,和前面江水的行者謠,確是異曲同工,把這類千曲百回的江道,寫得維妙維肖,宛如一幅圖畫。 [28] 
在《水經注》一書中,酈道元自己創造的生動語言和吸取他人的生動語言以及他所引用的歌謠諺語,多得不勝枚舉。明代學者楊慎曾把此書中的出色描寫摘錄成編,以供吟誦欣賞。《水經注》可稱為遊記文學的開創者,對後世遊記散文的發展影響頗大。當今的不少遊記選編以及語文課本中,也常常選入此書中的精彩片段。這些也都説明《水經注》一書在文學上的造詣和價值。 [28] 
此外,《水經注》全書記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條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蹟、人物掌故、神話傳説等,比原著《水經》增加了近千條,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內容比原著要豐富得多(《水經》記錄河流137條,而《水經注》則記錄河流1252條。《水經》只有1.5萬字,而《水經注》達30萬字)。此書不僅是中國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著作,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2] 
《水經注》還是一部頗具特色的山水遊記。酈道元以飽滿的熱情,渾厚的文筆,精美的語言,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祖國的壯麗山川,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讚美。且作者在《水經注》中還記述了全國所有河流及其流經區域的地理情況、建制沿革、歷史事件及民間傳説,為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提供了豐富的研究資料。 [28] 

酈道元後世影響

酈道元的著作《水經注》在後世學者對其不斷的研究中逐漸形成了一門學問——酈學。自從隋唐以來,不少學者就已對《水經注》進行研究,但酈學作為一門學問,要到明朝以後才獲得發展。清乾隆時期,由於先後出現了全祖望趙一清戴震三位酈學大師,酈學研究趨於極盛。 [28] 
酈學研究先後出現了三個主要流派,首先是考據一流,即關注《水經注》文本本身的修補整理工作。 [28] 
由於《水經注》文字生動優美,長期來為士人所喜愛,因此明人鍾惺譚元春評點《水經注》又發展出詞章學派。 [28] 
酈學研究中最後形成的是地理學派,因為《水經注》記敍河流兼及自然地理。因此到了清末以至民國,又有楊守敬熊會貞師生二人,盡畢生精力,撰成《水經注疏》,並繪製《水經注圖》,是一部經世致用之書,屬於地理學派。地理學派的任務是如何發揮《水經注》的實際功效,使其更好發揮其價值。近代以來地理學派的代表楊守敬、熊會貞所作《水經注疏》是《水經注》研究的重大成果,使《水經注》的地理學價值得到更好的發揚,推動了酈學的發展。 [28] 

酈道元歷史評價

酈道元史書評價

《魏書》:①道元素有嚴猛之稱。②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然兄弟不能篤穆,又多嫌忌,時論薄之。 [29] 
北史》:道元素有嚴猛之稱,權豪始頗憚之。 [30] 

酈道元歷代評價

北魏朝廷:①王化之成,興於文教;民俗之厚,繫於郡守。欲其上答天心、下安民命,詎能多得?②魯陽郡地僻山隅,俗染剽悍,火種刀耕,人鮮知學。爾道元先任冀州刺史,化行政浹,盜息民安;今守魯陽,特建黌序,闡揚聖教,釋金革而誦絃歌,家詩書而户禮樂。③(酈道元)克副朕命,用嘉爾功。 [30] 
後魏賢達:文章博洽,為儒者宗。水經有注,禹貢同功。考據天官,經緯融通。魯陽安定,勳奇績雄。流輝史乘,俎豆攸崇。 [31] 
張岱《跋寓山注》:古人記山水,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則袁中郎。 [32] 
沈德潛水經注集釋訂訛序》:餘少時讀《水經注》,服其真能讀萬卷書,行盡天下山水路。所成文章,有鈎採羣書,造語選辭,句斤字削,於經史子集中別開面目,若天地間不可無一不容有二者。 [33] 
毛澤東:①《水經注》作者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②《水經注》寫得好!但不是深入實地地去走一走是寫不出那麼好的文字的。酈道元從事野外工作力求實證的方法和成果,標誌着中國古代地理學進入一個新階段。 [34] 
陳橋驛:酈道元是一個對祖國河山充滿了深厚感情的愛國主義者,而他的這部大體上以西漢版圖為基礎的地理鉅著《水經注》。正是他這種愛國主義思想的見證。時至今日, 我們誦讀這部著作中的對於祖國河山的生動描寫和熱情讚美,仍然激發着我們熱愛祖國的心情。因此,我們認為《水經注》是一部偉大的愛國主義著作,這是信而有徵的。正因為如此,所以在今天對酈道元和《水經注》進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 
日本地理學家米倉二郎:酈道元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地理學家。 [35] 
原德國柏林大學校長李希霍芬稱酈道元《水經注》:世界地理學的先導。 [32] 

酈道元軼事典故

酈道元熱愛地理

酈道元 酈道元
酈道元在少年時代,就對地理考察有濃厚的興趣。十幾歲時,他隨父親到山東,經常與朋友一起到有山水的地方遊覽,觀察水流的情景。當時,他們遊歷過臨朐縣的燻冶泉水,又觀看了石井的瀑布。瀑布奔瀉而下的水流,激起了滾滾波浪和飛濺的水花,那鏗鏘有力的巨大音響,在川穀間迴盪。這美麗壯觀的景色,使酈道元大為陶醉。後來,他在山西、河南、河北做官,經常乘工作之便和公餘之暇,進行實地的地理考察和調查。凡是他走到的地方,他都盡力蒐集當地有關的地理著作和地圖,並根據圖籍提供的情況,考查各地河流乾道和支流的分佈,以及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風貌。他或跋涉郊野,尋訪古蹟,追溯河流的源頭;或走訪鄉老,採集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和傳説,然後把自己的見聞,詳細地記錄下來。日積月累,他掌握了許多有關各地地理情況的原始資料。

酈道元嗜書如命

在遊歷山水時,酈道元愛好讀書,並以此聞名於世。在日常生活中,書籍是他不可分離的“伴侶”。他一生中讀過許多書,尤其是有關地理記述的書籍,他幾乎都讀遍。他讀書非常嚴肅、認真,對書中的記載力求弄懂、弄通,對各書中記述同一地方而有出入的問題,更是着意探究其原因。大量地讀書,使他具有淵博的學識,成為當時有名的學者。 [36] 

酈道元決心著書

相傳,酈道元勤奮好學,廣泛閲讀各種奇書,年少時就立志要為西漢後期桑欽編寫的地理書籍《水經》作注。通過實地的考察和對地理書籍的研究,酈道元深切感到前人的地理著作,包括《山海經》《禹貢》《漢書·地理志》以及大量的地方性著作,所記載的地理情況都過於簡略。三國時有人寫了《水經》一書,雖然略具綱領,但卻只記河流,不記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而且河流的記述也過於簡單,並有許多遺漏。更何況地理情況不是固定不變的,隨着時間的推移,地理情況也不斷髮生變化。例如,河流會改道,地名有變更、城鎮村落有興衰等等,特別是人們的勞動會不斷改變地面的風貌。因此歷史上的地理著作,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酈道元決心動手寫一部書,以反映當時的地理面貌和歷史變遷的情況。

酈道元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家世
曾祖父
官至濮陽太守、兗州監軍
祖父
官至天水太守
曾任平東將軍等職
平輩
二弟
酈道峻
同酈道元一同殉職
三弟
酈道博
四弟
官至長樂相
五弟
好琴書,晚年曆任東萊、魯陽太守等職
長子
酈伯友
同酈道元一同殉職
次子
酈仲友
三子
酈孝友
承襲酈道元安定縣男爵位
四子
酈繼方
——
五子
酈紹方
——
(酈道元家系參考資料: [4]  [37-38] 

酈道元主要作品

酈道元代表作為《水經注》。《水經注》原有四十卷,宋初已缺五卷,後人將其所餘三十五卷,重新編定成四十卷。歷代鈔本有:《隋書·經籍志》中的《水經注》鈔本,卷數為四十。《舊唐書·經籍志》與《新唐書·經籍志》中鈔本,卷數均為四十。北宋文院編制《崇文總目》,《水經注》被著錄為35卷(國家藏殘本),明《永樂大典》中有《水經注》鈔錄本。此外,現存私人鈔本中,有明鈔本兩部,一部是稽瑞樓藏本,現存北京圖書館;一部是朱希祖舊藏。另,天津人民圖書館藏有一部明鈔殘本,稱為“練湖書院鈔本”,僅存卷21-24。清代鈔本中有“小山堂五校鈔本”最為著名,為天津人民圖書館所藏。 [39] 
酈道元的著作還有《本志》(共十三篇)、《七聘》等,但均已失傳。 [36] 
《全後魏文》中錄有酈道元《水經注序》一篇。 [40] 

酈道元籍貫爭議

酈道元的籍貫在兩部正史《魏書》和《北史》中有載,但這兩部正史對於酈道元出生的記載卻是模糊和錯誤的。
《魏書·酈道元傳》稱酈道元“范陽人也”。范陽是個郡名,郡下有七縣:涿、固安、范陽、萇鄉、方城、容城、遒。所以這條記載是模糊的。《北史·酈道元傳》稱酈道元“范陽涿鹿人”。涿鹿確實是個縣名,在兩漢,涿鹿是上谷郡的屬縣;在晉代,涿鹿是廣寧郡的屬縣;在北魏,范陽郡下沒有涿鹿縣
而在《魏書》一書中將其父酈範祖籍記為涿鹿,卻把酈道元的祖籍記為范陽(涿縣,即涿州),涿鹿與范陽郡在歷史上從未有隸屬關係。涿鹿在張家口附近,涿縣在北京南側,兩地相距幾百裏。此外,酈道元本人所寫的《水經注·巨馬水注》中,明確記載自己的故鄉在范陽涿縣巨馬河流域, [41]  故應為史官一時疏忽,給後人造成了混亂。 [5] 

酈道元後世紀念

後世紀念
後世紀念(2張)
酈道元故居,位於河北省涿州市清涼寺辦事處西道元村。酈道元故居佔地約800平方米,重建於1995年,為南向兩進院落,仿漢式建築風格,大門三間,單檐懸山頂。正房五間,東西配房各三間,正房內塑酈道元坐像,壁畫內容為酈家歷代人物。室內展有各代詠酈道元故居的詩詞和詠酈亭的詩詞。現為涿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42] 

酈道元史料索引

北史·卷二十七 列傳第十五》 [30] 
魏書·卷八十九 列傳第七十七》 [29] 
資治通鑑 [11] 
全後魏文 [40] 
參考資料
  • 1.    《魏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七十七》:酈道元,字善長,范陽人也。青州刺史範之子。
  • 2.    陳橋驛.酈道元和《水經注》以及在地學史上的地位[J].自然雜誌,1990,(3):180-182.
  • 3.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道元字善長。初襲爵永寧侯,例降為伯。
  • 4.    張鵬飛.酈道元年譜考略.[A].湖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7(4)
  • 5.    陳橋驛.愛國主義者酈道元與愛國主義著作《水經注》.[J].鄭州大學學報.1984.
  • 6.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執法清刻,自太傅掾引為書侍御史。彪為僕射李衝所奏,道元以屬官坐免。
  • 7.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景明中,為冀州鎮東府長史。刺史於勁,順皇后父也,西討關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為政嚴酷,吏人畏之,奸盜逃於他境。後試守魯陽郡,道元表立黌序,崇勸學教。詔曰:“魯陽本以蠻人,不立大學。今可聽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道元在郡,山蠻伏其威名,不敢為寇。
  • 8.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延昌中,為東荊州刺史,威猛為政,如在冀州。蠻人詣闕訟其刻峻,請前刺史寇祖禮。及以遣戍兵七十人送道元還京,二人並坐免官。
  • 9.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後為河南尹。
  • 10.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明帝以沃野、懷朔、薄骨律、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御夷諸鎮並改為州,其郡、縣、戍名,令準古城邑。詔道元持節兼黃門侍郎,馳驛與大都督李崇籌宜置立,裁減去留。會諸鎮叛,不果而還。
  • 11.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東西部敕勒皆叛魏,附於破六韓拔陵,魏主始思李崇及廣陽王深之言。丙申,下詔:“諸州鎮軍貫非有罪配隸者,皆免為民。”改鎮為州,以懷朔鎮為朔州,更命朔州曰云州。遣兼黃門侍郎酈道元為大使,撫慰六鎮。時六鎮已盡叛,道元不果行。
  • 12.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九月,戊申,成景俊拔魏睢陵。戊午,北兗州刺史趙景悦圍荊山。裴邃帥騎三千襲壽陽,壬戌夜,斬關而入,克其外郭。魏揚州刺史長孫稚御之,一日九戰,後軍蔡秀成失道不至,邃引兵還。別將擊魏淮陽,魏使行台酈道元、都督河間王琛救壽陽,安樂王鑑救淮陽。
  • 1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河間王琛軍至西硤石,解渦陽圍,復荊山戍。
  • 14.    《魏書·卷六十三·列傳第四十五》:孝昌初,蕭衍遣將裴邃等寇淮南。詔行台酈道元、都督河間王琛討之,停師城父,累月不進。
  • 15.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己巳,裴邃拔魏新蔡郡,詔侍中、領軍將軍西昌侯淵藻將眾前驅,南兗州刺史豫章王綜與諸將繼進。癸酉,裴邃拔鄭城,汝、穎之間,所在響應。魏河間王琛等憚邃威名,軍於城父,累月不進,魏朝遣廷尉少卿崔孝芬持節、齎齋庫刀以趣之。
  • 16.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孝昌初,遣將攻揚州,刺史元法僧又於彭城反叛。詔道元持節、兼侍中、攝行台尚書,節度諸軍,依僕射李平故事。軍至渦陽,敗退。道元追討,多有斬獲。
  • 17.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魏徐州刺史元法僧,素附元義,見義驕恣,恐禍及己,遂謀反。魏遺中書舍人張文伯至彭城,法僧謂曰:"吾欲與汝去危就安,能從我乎?"文伯曰:"我寧死見文陵松柏,安能去忠義而從叛逆乎!"法僧殺之。庚申,法僧殺行台高諒,稱帝,改元天啓,立諸子為王。魏發兵擊之,法僧乃遣其子景仲來降。
  • 18.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後除御史中尉。
  • 19.    《魏書·列傳第七下》:時靈太后專制,朝綱頹褫。徽既居寵任,無所匡弼,與鄭儼之徒,更相阿黨。外似柔謹,內多猜忌,睚眥之忿,必思報復。識者嫉之。又不能防閒其妻於氏,遂與廣陽王淵姦通。及淵受任軍府,每有表啓,論徽罪過,雖涉誣毀,頗亦實焉。
  • 20.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司州牧、汝南王悦嬖近左右丘念,常與卧起。及選州官,多由於念。念常匿悦第,時還其家,道元密訪知,收念付獄。悦啓靈太后,請全念身,有敕赦之。道元遂盡其命,因以劾悦。
  • 21.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時雍州刺史蕭寶夤反狀稍露,侍中、城陽王徽素忌道元,因諷朝廷,遣為關右大使。寶夤慮道元圖己,遣其行台郎中郭子帙圍道元於陰盤驛亭。
  • 22.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亭在岡下,常食岡下之井。既被圍,穿井十餘丈不得水。水盡力屈,賊遂逾牆而入。道元與其弟道闕二子俱被害。道元瞋目叱賊,厲聲而死。寶夤猶遣斂其父子,殯於長安城東。
  • 23.    《資治通鑑·卷一百五十》:道元至陰盤驛,寶寅遣其將郭子恢攻殺之,收殯其屍,表言白賊所害。又上表自理,稱為楊椿父子所譖。
  • 24.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事平,喪還,贈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
  • 25.    李欣劍.《水經注》中的兵要地理與軍事活動.[J].軍事歷史.1992.(2).
  • 26.    水經注  .中國古籍全錄[引用日期2016-01-24]
  • 27.    酈道元簡介:酈道元與《水經注》的故事  .中國歷史網.2016-01-11[引用日期2017-08-29]
  • 28.    陳橋驛.《水經注》和它的文學價值.[J].古典文學知識.1994.(3):3-8
  • 29.    魏書 卷八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1-24]
  • 30.    北史 列傳第十五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6-01-24]
  • 31.    陳橋驛.酈道元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7
  • 32.    酈道元評傳二   .中國思想家評傳業書[引用日期2017-01-12]
  • 33.    水經注集釋訂訛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引用日期2020-02-07]
  • 34.    酈道元:文章寫得最好的軍事地理學家  .廣州日報[引用日期2020-02-25]
  • 35.    米倉二郎(監修).集落地理學の展開:大明堂,不詳
  • 36.    《魏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七十七》:道元好學,歷覽奇書。撰注《水經》四十卷、《本志》十三篇,又為《七聘》及諸文,皆行於世。然兄弟不能篤穆,又多嫌忌,時論薄之。
  • 37.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酈範,字世則,范陽涿鹿人也······後除平東將軍、青州刺史,假范陽公。
  • 38.    寧遠將軍酈範  .中華酈氏網[引用日期2020-02-07]
  • 39.    《水經注》版本系統與明清酈學研究  .中國作家網[引用日期2020-02-07]
  • 40.    水經注序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20-02-29]
  • 41.    《水經・巨馬水注》:"巨馬水又東,酈亭溝水注之,水上承督亢溝水道於遒縣東,東南流,歷紫淵東。餘六世祖樂浪府君自涿之先賢鄉爰宅其陰,西帶巨川,東翼茲水,枝流津通,纏絡墟圃,匪直田漁之瞻可懷,信為遊神之勝處也”。
  • 42.    酈道元故居  .涿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2-27]
  • 43.    教育部組織編寫;温儒敏總主編.義務教育教科書 語文 八年級 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2
  • 44.    詞源倒流三峽水 ——重讀李白《早發白帝城》  .潮州日報[引用日期2023-05-21]
  • 45.    酈道元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01]
  • 46.    李牧華註解.百家姓[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1.04.第189頁
  • 47.    雲根著.中國曆代文化名人詩傳[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05.第68頁
  • 48.    吳伯衡文.盧延光繪.中國一百儒士[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01.第102頁
  • 49.    梁文娟,史言喜,張香竹編.中華經典名篇選編[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2.第177-178頁
  • 50.    周溯源編著.毛澤東評點古今人物精華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6.第122頁
  • 51.    陳寶國.李玉靜著.大眾地學史[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6.第108頁
  • 52.    酈道元像取自:大同古城今修酈道元像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