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野雞

(雉科雉屬動物)

鎖定
野雞,是動物學上雉雞類動物的俗稱(通名 [1]  ,據説漢代呂太后名雉,為了避諱,漢高祖下令將雉雞改為野雞稱呼。雉,也稱“雉雞”“山雞”“野雞”。因雄雉頸部有較寬的白色羽毛環繞,故學名“環頸雉”。雄雉重1~1.5千克,羽毛色彩鮮豔,尾羽40~50釐米,有黑褐相間的橫紋,兩頰緋紅,頸部紫綠色。雌雉重1千克左右,夾雜着黑慄及沙褐色,尾羽較短,一般不超過30釐米,無綠頸和白環。 [2] 
中文名
野雞
拉丁學名
Phasianus colchicus Linnaeus [1] 
別    名
七彩錦雞
七彩山雞
山雞
雉雞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雉屬
雉雞

野雞生活習性

野雞抗病力強,耐高温,抗寒冷,在炎熱的夏季能耐32℃左右的高温,不怕雨淋,冬季能耐-35℃嚴寒,也不畏冷,能在雪地上行走,到處覓食,飲帶冰碴的水,並能棲居過夜。10月齡左右性成熟,公雉體重1.5kg左右,母雉體重1.0kg左右,公雉比母雉早熟1個月,雉雞是雜食性雞類,4~7月份為繁殖季節,公母雉雞配種比例1:5~6為宜。年均產蛋40枚左右,蛋重為26g左右,為橄欖色、褐色、土黃色或藍色。雉雞以植物性穀類飼料為主,配合魚粉等動物性飼料而成的配合飼料,日平均採食50~60g,天剛亮和下午5~6點兩次為採食高峯,夜間肅靜不食,白天喜沙浴。 [3] 

野雞繁殖法規

2003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佈了《關於發佈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梅花鹿等54種陸生野生動物名單的通知》 [4]  ,將野雞(又叫雉雞環頸雉七彩山雞)列入了《 附件:商業性經營利用馴養繁殖技術成熟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 [5] 
2020年5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303號》,將野雞(雉雞)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 [6] 

野雞繁殖特點

每年的4~7月份為野雞的繁殖期,1年可產2~3窩,每窩產蛋6~12枚即就巢孵化,蛋為淺橄欖黃色。在野生狀態下,其繁殖成活率較低。

野雞繁殖技術

建立優良種羣
建立優良的種野雞羣,必須要根據育種標準要求以及優良繁殖品種標準進行則選。選擇的理想個體,組建優良的配種雞羣。確立的種雞羣,必須要加強管理,確保雌雄野雞保持良好的繁殖體況和生理狀態,為接下來的繁殖工作奠定基礎 [7] 
合理配種方法
1、大羣配種
就是在較大數量的雌野雞羣內,按雄雌1:5的比例放入種雄野雞,任其自由交配。繁殖期間,發現因毆鬥傷亡或無配種能力的雄野雞可隨時挑出來,不再補充新的種雄野雞。配種羣的大小以50~100只為宜 [7] 
2、小羣配種
就是1只雄野雞、4~6只雌野雞放養在小日成籠內配種 [7] 
3、個體控制配種
將雄野雞單獨養在配種小間內,將雌野雞養在單籠內,每天抓1只雌野雞放在小間內配種,雄野雞每5 d輪迴1次,以保證受精率 [7] 
提升野雞受精率
1、優選優良、健壯的品種 [7] 
2、種用只選壯年野雞
野雞成年性成熟後,便可留作種用。生產交配過程中,一般選擇1年齡野雞做交配、繁殖使用。只要已過繁殖期,立馬進行淘汰。美國七彩山雞,可利用2個產蛋期做種用,之後便可做肉用處理 [7] 
3、 適宜的配種合羣時間
經產雌性野雞羣適宜的合羣交配時間為每年的4月中旬,初產雌性野雞羣適宜的合羣交配時間為每年的4月末。開始合羣交配時,可首先與雌性種羣中放1~2只雄性野雞,觀察雌性雞羣是否有交配的意願,或者是通過觀察雄性野雞的鳴叫、紅臉或者是做窩行為等等,來掌握合適的交配時間 [7] 
4、適當的配種比例
適宜配種比例對於種蛋受精影響較大,研究證實:雄雌比例在1:6時,種蛋受精率最高可達到89%。而如果雄野雞比例過高,爭偶現象突出,雄性野雞傷亡率將會升高,進而影響配種效果;反之,如果雄性野雞比例較低,可會導致發情雌性野雞出現漏配 [7] 
5、保護“領主”雞
合羣後的雄性野雞,為了爭奪配偶必然會發生鬥架現象。經過幾天的爭鬥,雞羣中獲勝者——領主雞即可誕生,也被稱之為“王子野雞”。這個確定“領主”雞的過程,被稱之為“拔王”過程。一旦“領主”雞被確立,整個野雞羣即可安定下來 [7] 

野雞疾病防治

野雞白痢病

雛山雞1月齡前最易發生此病 [8] 
公母野雞 公母野雞
1、症狀
病雛衰弱怕冷,相互擁擠堆於熱源周圍,怕光、閉眼垂翅、精神不振,飼料減少、飲水量增加,墊料很潮濕,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特徵是拉灰白色粘液,帶有泡沫樣的稀便,並糊滿肛門周圍羽毛。解剖直腸,內壁有血絲及石灰樣塊,部分有腐爛現象 [8] 
2、治療方法
按雛雞公斤體重計算用藥,痢特靈每次每公斤7.5毫克、同時加入適量的VBCO、VC均勻混合於2小時內食完的飼料中,一天2次,連喂5天,停3天,再喂3天。注意:痢特靈難溶於水,加入水中會沉澱,雛雞攝入後易導致痢特靈中毒 [8] 
3、預防方法
最有效的方法是種蛋須來自於淨化後的種禽場,而且對當天收集的種蛋及入孵前和出雛前要進行消毒,這就要求購種者須到管理嚴格、技術力量過硬的規模大種禽生產場家去購買,才能確保養殖效益。同時打掃雛雞舍,保持清潔,墊料乾爽,及時分羣,減少密度也很重要。在育雛期間,水中添加0.1%的土黴素,也有一定的效果 [8] 

野雞球蟲病

20~60日齡小山雞在密度大、衞生條件差、通風不良的情況下較易得此病 [8] 
1、症狀
病雞精神不振,怕冷集羣,但不打堆,羽毛鬆散,翅膀下垂,嗉囊膨大軟如球,飲水、飼料均減少,糞便特徵是拉果醬樣或帶血絲的糞便,有惡臭 [8] 
2、治療方法
每隻雛雞每次用3000單位青黴素放入水中(注意:飲水須在2小時內飲用完,以防青黴素水解,減低療效),每天2次,氯丙呱每公斤料加3片,每天2次,連用7天,一般第2天即可見效 [8] 
3、預防方法雛山雞從2~3周齡開始,用痢特靈5~10毫克/千克/日分2次配料,連用5天為一個療程 [8] 

野雞啄癖

啄趾癖一般發生在育雛最初幾天,雛雞足趾皮薄,血管明顯,最易引起互相啄趾,嚴重時可導致10~20%死亡率。食毛癖常發生在高產母雞羣互相啄食羽毛或自食羽毛。啄尾羽出血後,易引起啄尾症。食蛋癖是在母雞剛產下蛋,雞羣爭相啄食或啄食自己生的蛋,其原因多是雞飼料中缺乏鈣和蛋白質,產軟殼蛋或薄殼蛋弄破後易形成食蛋惡癖 [8] 
1、症狀
啄癖是指雞之間互相啄叨或羣雞集中啄叨一隻雞,大、中、小雞都會發生,若技術跟不上幾乎每批都可發生,如不及時解決損耗會較大,嚴重影響養殖效益 [8] 
2、防治方法
(1)減少密度;
(2)增加青飼料,特別是雛雞在2日齡後,每2~3小時投放一次細嫩的青菜,讓其採食;成年雞用稻草或青草作為墊料讓其啄食,這也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有效手段 [8] 
(3)增加6~8%蛋白質或2%羽毛粉 [8] 
(4)雛雞可減少光照強度 [8] 
(5)飼料中加入2%芒硝(Na2SO4 [8] 

野雞養殖技術

野雞選擇場地

野雞的生態養殖應遠離城區、避免污染、環境安寧清潔、有清潔水源,選擇地勢較平坦的荒山、灌木林,以果林、林地為主 [9] 

野雞建設網棚

年出籠1萬隻的野雞場,需佔地面積10畝,地面要求平整並有一定坡度,以利於排水。按長寬分別為5m砌一墩,高度2.2m左右,頂上及四周加上攔網,攔網採用尼龍網。場內設立樹樁,便於野雞棲居,每10畝需設柱墩268個。同時需要建造養殖舍2000平方米,便於入室 [9] 

野雞合理飼餵

採用原糧飼餵野雞的養殖户,可適當增加玉米、高粱等能量飼料的飼餵比例。如玉米40%、小麥15%、炒熟的豌豆20%、菜籽餅15%、麩皮5%、米糠4%、骨粉1%,另每噸料加入食鹽2.5kg及適量微量元素。也可購買肉雞生長料進行飼餵,並保證充足的飲水,此外可添加10%~20%的青飼料,野雞每週至少沙浴1次,河沙中要噴人2%的敵百蟲溶液,以殺滅體外寄生蟲 [9]  。另外,野雞還需要定期啄食小石子,以促進消化 [9] 

野雞控制密度

育肥初期(5~11周齡)每平方米可養10~12只野雞,以後可按公母、強弱、大小進行分羣飼養,使其密度逐步降至每平方米6.8只。同時,應設置足夠的料槽讓其均勻採食,生長一致。適時轉羣孵化的雛雞飼養至6~8周齡時轉羣,夏季孵出的雛雞飼養至5~6周齡即可轉羣。轉羣前3天應派專人值夜班並給予24小時光照。轉羣時還應注意將弱雛分離飼養,及時淘汰病殘雛。轉入地面後1~2周,選擇温暖無風天氣,打開門窗,讓其到室外放養場做短時間活動,以後逐漸延長,夜晚趕入室內 [9] 

野雞種雞限飼

確定留作種用的育成野雞,除6~8周齡進行初步選擇外,還必須控制體重,以保證繁殖期能獲得較高的產蛋率和受精率。措施:減少日糧中蛋白質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纖維及青綠飼料喂量,減少飼餵次數,增加運動量,限制喂料量等 [9] 

野雞斷喙

野雞野性較強,喜歡啄異物。育成野雞生長迅速,若此期營養缺乏,或密度過大,易發生啄癖。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5、10周齡進行斷喙,方法與家雞斷喙相同 [9] 

野雞設棲防啄

育肥野雞舍內外應放置棲架供野雞飛攀棲停,這樣不僅充分利用了養殖空間,還有利於減少野雞的啄癖。發現有被啄傷的野雞應在傷口處塗紫藥水或樟腦軟膏,並隔離飼養。必要時對野雞羣進行調控,如在舍內掛青草或青菜,引誘野雞啄菜以分散其啄羽的精力,同時也補充了維生素和纖維素。9~11周齡時,可在飼料中加入1%的羽毛粉。飼料中的食鹽要提高到2.5%,或在飲水中添加食鹽,並保證供水充足 [9] 

野雞防止驚飛

儘可能保持場內安靜,謝絕參觀,以減少外界因素的影響。為防驚飛出現撞傷或撞死,可剪掉野雞一側的初級飛羽 [9] 

野雞搞好防疫

野雞舍應每天清掃,每週用百毒殺等消毒劑進行一次消毒,8~9周齡的野雞要進行新城疫Ⅱ系疫苗飲水接種,並預防禽霍亂或球蟲病的發生。禁喂發黴變質飼料。育成前期的野雞對麴黴菌易感,本病發病率及死亡率較高,因此,在飼養管理中應注意禁用發黴變質飼料及發黴墊料,控制好舍內環境和運動場,維持要求的濕度,經常用過氧乙酸等帶雞消毒,轉羣前用火焰噴射器灼燒地面及可灼燒用具,防止本病發生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