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雉雞

(雉科雉屬動物)

鎖定
雉雞(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是雉科、雉屬的一種走禽,共有30個亞種。體形較家雞略小,但尾巴卻長得多。雄鳥和雌鳥羽色不同,雄鳥羽色華麗,多具金屬反光,頭頂兩側各具有一束能聳立起而羽端呈方形的耳羽簇,下背和腰的羽毛邊緣披散如髮狀;翅稍短圓;尾羽18枚,尾長而逐漸變尖,中央尾羽比外側尾羽長得多,雄鳥尾羽羽緣分離如髮狀;雄鳥跗蹠上有短而鋭利的距,為格鬥攻擊的武器,近年來還發現距的長度與其所擁有的配偶數量明顯相關,是雌鳥選擇配偶的一個重要標準。 [4] 
分佈在中國東部的幾個亞種,頸部都有白色頸圈,與金屬綠色的頸部,形成顯著的對比;尾羽長而有橫斑。雌鳥的羽色暗淡,大都為褐和棕黃色,而雜以黑斑;尾羽也較短。 [4] 
棲息於低山丘陵、農田、地邊、沼澤草地,以及林緣灌叢和公路兩邊的灌叢與草地中,雜食性。所吃食物隨地區和季節而不同。分佈於歐洲東南部、小亞細亞、中亞、中國、蒙古、朝鮮、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以及越南北部和緬甸東北部。 [3] 
中文名
雉雞 [1] 
拉丁學名
Phasianus colchicus
別    名
環頸雉
野雞
山雞
七彩山雞
外文名
Ring-necked Pheasant
Common Pheasant
Pheasant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3]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雞形目
雉科
雉屬
雉雞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30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三有”野生動物名錄 [6] 

雉雞動物學史

雉雞命名

學名“Colchis"在拉丁語中是“野雞”的意思,“colchicus”指的是現代美國喬治亞州的西部;古希臘語中與英語“chicke”相對應的術語是“Phasianos ornis”(Φασιαὸς ὂρις),“Phasis河之鳥”。儘管林奈將許多“雞形目”的物種歸入他的Phasianius屬,例如家雞及其野生祖先紅原雞,即現在的原雞,但今天只有雉雞和綠雉被歸入該屬。由於林奈在1758年還不知道後者,雉雞自然是Phasianus的模式種。 [7] 
在美國,常見的野雞被廣泛稱為“環頸雉雞”。更口語化的北美名字包括“chinks”,或者在蒙大拿州,“phezzens”。同時,在中國,這種物種被恰當地稱為“雉雞”——“野雞”,其本質上意味着與英文名稱“common chicke”相同。和其他地方一樣,雉雞在中國是一種非常熟悉的鳥類,它通常被稱為山雞,是中國對野雞的統稱。 [8] 
卡爾·林奈在1758年出版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第10版《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中以其當前的科學名稱首次對該物種進行了科學描述。雉雞與林奈所知的任何其他物種都有足夠的區別,可以用一種簡潔的【Phasianus】rufus,capîte caeruleo——“一種藍頭的紅雞”——作為完全充分的描述。此外,在林奈建立二項式命名法之前,人們已經對這種鳥進行了廣泛的研究。林奈的資料來源於烏利塞·阿爾德羅萬迪(Ulisse Aldrovandi)的《鳥類學》,喬瓦尼·彼得羅·奧利納(Giovanni Pietro Olina)的《鳥舍》,約翰·雷(John Ray)的《鳥類與魚類概要》和埃利亞撒·阿爾賓(Eleazar Albin)的《鳥類自然史》。在林奈那個時代的大部分鳥類學教科書中,該物種在書中各自的語言中被簡單地命名為“野雞”。而在其他物種中,如東美草地鷚(Sturnella magna),林奈認為有必要引用其來源的羽毛細節,而在雉雞的案例中,他只是提到了這種鳥出名的原因:雄性原則。 [7]  [9] 

雉雞引進

雉雞並沒有出現在非洲,也許除了林奈時代的地中海沿海地區,它們可能是在羅馬帝國時期引入的。該地區後來被固定在格魯吉亞西部的裏奧尼河上,古希臘人稱之為"Phasis"。直到現代,這些鳥類才構成了歐洲部分地區引入的大部分鳥類,而這些鳥類還沒有出現;林奈的資料來源所描述的鳥類,雖然通常屬於這種早期引入的鳥類,但與其他鳥類相比,在外高加索種羣中肯定有更多的共同等位基因。
作為狩獵鳥,被人為引入歐洲、北美洲、夏威夷、智利、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如指名亞種最晚是由羅馬人引入歐洲。雉雞在10世紀左右被帶入英國,但在17世紀左右絕跡,1830年左右重新引入。雉雞約在1857年引入北美。其中主要是華東亞種P. c. torquatus。主要分佈於北美的草原地區,是美國南達科他州的州鳥。

雉雞形態特徵

雄雉羽色鮮豔華麗,有較寬的白色環頸,故名環頸雉。雉雞亞種甚多,個體大小和羽色變化亦大,但基本特徵相同,現僅以雉雞東北亞種為例描述如下:雄鳥前額和上嘴基部黑色,富有藍綠色光澤。頭頂棕褐色,眉紋白色,眼先和眼周裸出皮膚緋紅色。在眼後裸皮上方,白色眉紋下還有一小塊藍黑色短羽,在相對應的眼下亦有一塊更大些的藍黑色短羽。耳羽叢亦為藍黑色。頸部有一黑色橫帶,一直延伸到頸側與喉部的黑色相連,且具綠色金屬光澤。在此黑環下有一比黑環更窄些的白色環帶,一直延伸到前頸,形成一完整的白色頸環,其中前頸比後頸白帶更為寬闊。上背羽毛基部紫褐色,具白色羽幹紋,端部羽幹紋黑色,兩側為金黃色。背和肩慄紅色。下背和腰兩側藍灰色,中部灰綠色,且具黃黑相間排列的波浪形橫斑;尾上覆羽黃綠色,部分末梢沾有土紅色。小覆羽、中覆羽灰色,大覆羽灰褐色,具栗色羽緣。飛羽褐色,初級飛羽具鋸齒形白色橫斑,次級飛羽外翈具白色蟲蠢斑和橫斑。三級飛羽棕褐色,具波浪形白色橫斑,外翈羽緣栗色,內翈羽緣棕紅色。尾羽黃灰色,除最外側兩對外,均具一系列交錯排列的黑色橫斑;黑色橫斑兩端又聯結栗色橫斑。頦、喉黑色,具藍綠色金屬光澤。胸部呈帶紫的銅紅色,亦具金屬光澤,羽端具有倒置的錨狀黑斑或羽幹紋。兩脅淡黃色,近腹部慄紅色,羽端具一大型黑斑。腹黑色。尾下腹羽棕栗色。 [4] 
雄雞頭部具黑色光澤,有顯眼的耳羽簇;眼周寬大,裸皮鮮紅色;滿身點綴着發光羽毛,多為墨綠色至銅色至金色;兩翼灰色;尾長而尖,褐色並帶黑色橫紋。
雌鳥形小而色暗淡,周身密佈淺褐色斑紋,羽色亦不如雄鳥豔麗,頭頂和後頸棕白色,具黑色橫斑。肩和背栗色,雜有粗著的黑紋和寬的淡紅白色羽緣;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羽色逐漸變淡,呈棕紅色和淡棕色,且具黑色中央紋和窄的灰白色羽緣,尾亦較雄鳥為短,呈灰棕褐色。頦、喉棕白色,下體餘部沙黃色,胸和兩脅具黑色沾棕的斑紋。 [4] 
虹膜慄紅色(♂)或淡紅褐色(♀),嘴暗白色,基部灰色(♂)或端部綠黃色,基部灰褐色(♂),跗蹠黃綠色,其上有短距(♂),跗蹠紅綠色,無距(♀)。 [4] 
大小量度:體重♂1264-1650克,♀880-990克;體長♂730-868毫米,♀590-612毫米;嘴峯♂33-36毫米,♀29-30毫米;翅♂213-245毫米,♀210-220毫米;尾♂435-528毫米,♀225-286毫米;跗蹠♂61-79.5毫米,♀57-60毫米。(注:♂雄性;♀雌性) [4] 
雉雞(圖片)

雉雞棲息環境

棲息於低山丘陵、農田、地邊、沼澤草地,以及林緣灌叢和公路兩邊的灌叢與草地中,分佈高度多在海拔1200米以下,但在秦嶺和中國四川,有時亦見上到海拔2000-3000米的高度。 [4] 

雉雞生活習性

雉雞單獨或成小羣活動,善奔跑,特別是在灌叢中奔走極快,也善於藏匿。見人後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進入附近叢林或灌叢,有時奔跑一陣還停下來看看再走。在迫不得已時才起飛,邊飛邊發出“咯咯咯”的叫聲和兩翅“撲撲撲……”的鼓動聲。飛行速度較快,也很有力,但一般飛行不持久,飛行距離不大,常成拋物線式的飛行,落地前滑翔。落地後又急速在灌叢和草叢中奔跑竄行和藏匿,輕易不再起飛,有時人走至眼前才又突然飛起。秋季常集成幾隻至10多隻的小羣進到農田、林緣和村莊附近活動和覓食。 [4] 
雜食性。隨季節變化而吃不同的植物性食物和小型無脊椎動物:秋季主要以各種植物的果實、種子、植物葉、芽、草籽和部分昆蟲為食,冬季主要以各種植物的嫩芽、嫩枝、草莖、果實、種子和穀物為食,夏季主要以各種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以及部分植物的嫩芽、漿果和草子為食,春季則啄食剛發芽的嫩草莖和草葉,也常到耕地扒食種下的谷籽與禾苗。 [4] 

雉雞分佈範圍

雉雞世界

留鳥:阿富汗、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中國、格魯吉亞、伊朗、哈薩克斯坦、朝鮮、韓國、吉爾吉斯斯坦、老撾、蒙古、緬甸、俄羅斯(東亞區)、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
引進(留鳥):阿爾巴尼亞、安道爾、澳大利亞、奧地利、巴哈馬、白俄羅斯、比利時、波黑、保加利亞、加拿大、克羅地亞、古巴、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意大利、拉脱維亞、列支敦士登、立陶宛、盧森堡、摩爾多瓦、黑山、摩洛哥、荷蘭、新西蘭、北馬其頓、挪威、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俄羅斯(歐洲區)、聖赫勒拿島、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塞爾維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烏克蘭、英國、美國(夏威夷羣島);
存在不確定和引進:墨西哥和波多黎各。 [3] 

雉雞中國

雉雞在中國分佈範圍很廣,除海南島和西藏的羌塘高原外遍及全國。 [4] 
雉雞分佈圖 雉雞分佈圖 [3]

雉雞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3-7月,中國南方較北方早些。繁殖期間雄鳥常發出“咯-咯咯咯”的鳴叫,特別是清晨最為頻繁。叫聲清脆響亮,500米外即可能聽見。每次鳴叫後,多要扇動幾下翅膀。發情期間雄鳥各佔據一定領域,並不時在自己領域內鳴叫。如有別的雄雉侵入,則發生激烈的毆鬥,直到趕走為止。 [4] 
一雄多雌制,發情時雄鳥環在雌鳥旁,邊走邊叫,有時猛跑幾步,當接近雌鳥頭側時,則將靠近雌鳥一側的翅下垂,另一側向上伸,尾羽豎直,頭部冠羽豎起,為典型的側面型炫耀。 [4] 
營巢於草叢、蘆葦叢或灌叢中地上,也在隱蔽的樹根旁或麥地裏營巢。巢呈碗狀或盤狀,較為簡陋,多系親鳥在地面刨弄一淺坑,內再墊以枯草、樹葉和羽毛即成。巢的大小約為23釐米×21釐米,深6-10釐米。產卵期在中國東北最早為4月末,而在貴陽4月末即見有雛鳥。 [4] 
1年繁殖1窩,南方可到2窩。每窩產卵6-22枚,南方窩卵數較少,多為4-8枚。卵橄欖黃色、土黃色、黃褐色、青灰色、灰白色等不同類型。卵的大小在南北不同地方亦有較大變化。 [4] 

雉雞亞種分化

雉雞(30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Phasianus colchicus alaschanicus
Alphéraky & Bianchi, 1908
2
Phasianus colchicus bianchii
Zarudny, 1914
3
Phasianus colchicus chrysomelas
Severtzov, 1875
4
Phasianus colchicus colchicus
Linnaeus, 1758
5
Phasianus colchicus decollatus
Swinhoe, 1870
6
Phasianus colchicus edzinensis
Sushkin, 1926
7
Phasianus colchicus elegans
Elliot, 1870
8
Phasianus colchicus formosanus
Elliot, 1870
9
Phasianus colchicus hagenbecki
Rothschild, 1901
10
Phasianus colchicus karpowi
Buturlin, 1904
11
Phasianus colchicus kiangsuensis
Buturlin, 1904
12
Phasianus colchicus mongolicus
Brandt, 1844
13
Phasianus colchicus pallasi
Rothschild, 1903
14
Phasianuscolchicuspersicus
Severtzov, 1875
15
Phasianus colchicus principalis
P. L. Sclater, 1885
16
Phasianus colchicus rothschildi
La Touche, 1922
17
Phasianus colchicus satscheuensis
Pleske, 1892
18
Phasianus colchicus septentrionalis
Lorenz, 1888
19
Phasianus colchicus shawii
Elliot, 1870
20
Phasianus colchicus sohokhotensis
Buturlin, 1908
21
Phasianus colchicus strauchi
Przevalski, 1876
22
Phasianus colchicus suehschanensis
Bianchi, 1906
23
Phasianus colchicus takatsukasae
Delacour, 1927
24
Phasianus colchicus talischensis
Lorenz, 1888
25
Phasianus colchicus tarimensis
Pleske, 1889
26
Phasianus colchicus torquatus
Gmelin, 1789
27
Phasianus colchicus turcestanicus
Lorenz, 1896
28
Phasianus colchicus vlangalii
Prjevalsky, 1876
29
Phasianus colchicus zarudnyi
Buturlin, 1904
30
Phasianus colchicus zerafschanicus
Tarnovski, 1893
[2]  [5] 

雉雞保護現狀

雉雞保護級別

中國亞種全部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4]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10月1日——無危(LC)。 [3] 

雉雞種羣現狀

雉雞的歐洲種羣估計有4,140,000-5,370,000對,相當於8,290,000-10,700,000只成鳥(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年)。歐洲佔全球範圍的不到5%,因此對全球種羣規模的初步估計為165,800,000-214,000,000只成鳥,儘管需要進一步驗證這一估計。因此,全球物種數量處於160,000,000-219,999,999只成熟個體之間。 [3] 
趨勢理由:雉雞分佈廣泛,在其大部分範圍內非常普遍,但由於棲息地喪失和過度捕獵,當地疼痛感正在減少。在歐洲,總量估計會增加(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15年)。雉雞塔里木亞種被認為非常稀有,可能只有200-300只(del Hoyo等人,1994年)。 [3] 

雉雞動物文化

雉雞在中國,自古就被視為“吉祥鳥”,在中國明清瓷器中,無論筒瓶、棒槌瓶、花觚還是將軍罐上,雉雞和牡丹都經常被畫在一起,寓意着吉祥和富貴。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