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植物學史
編輯狼毒形態特徵
編輯
狼毒花(10張)
花白色、黃色至帶紫色,芳香,多花的頭狀花序,頂生,圓球形;具綠色葉狀總苞片;無花梗;花萼筒細瘦,長9-11毫米,具明顯縱脈,基部略膨大,無毛,裂片5,卵狀長圓形,長2-4毫米,寬約2毫米,頂端圓形,稀截形,常具紫紅色的網狀脈紋;雄蕊10,2輪,下輪着生花萼筒的中部以上,上輪着生於花萼筒的喉部,花葯微伸出,花絲極短,花葯黃色,線狀橢圓形,長約1.5毫米;花盤一側發達,線形,長約1.8毫米,寬約0.2毫米,頂端微2裂;子房橢圓形,幾無柄,長約2毫米,直徑1.2毫米,上部被淡黃色絲狀柔毛,花柱短,柱頭頭狀,頂端微被黃色柔毛。果實圓錐形,長5毫米,直徑約2毫米,上部或頂部有灰白色柔毛,為宿存的花萼筒所包圍;種皮膜質,淡紫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1]
狼毒生長環境
編輯狼毒分佈範圍
編輯狼毒生長習性
編輯- 發育生物學
- 生長髮育:狼毒靠種子擴散進行下一代的繁殖拓展。種子發芽成苗後,狼毒的莖基部在每年9、10月就會形成膨大凸起的越冬芽,進入休眠狀態;翌年越冬芽長出地面後變紅,而後變綠,迅速生長。狼毒的越冬芽為混合芽,同時含有枝芽和花芽,每個越冬芽在花芽分化過程中形成一個花序。1齡植株當年發育成莖葉,但也有報道其能開花但不結實;2、3齡植株處於生殖生長階段,能開花但結實量少,而後結實量逐年增多。
- 生殖生物學
狼毒花為兩性,雌雄同株,頭狀花序頂生,花被形成花萼筒,花萼裂片常5片,開放後花萼裂片內側白或淺黃色,外側白色、黃色、淺粉色、淺紫紅色或粉色。進入開花期,每花序常以20-30朵居多。在每個頭狀花序中,由外向內依次開放,每個花序中從第1朵花開放到最後1朵花開放大約用5-11天,自開花到結實全過程約需17-21天。訪花昆蟲主要為蝶蛾類、瓢蟲、椿象,花序周圍或植株上還有蜘蛛爬動。此外,狼毒的花具自交不親和性 ,可以同時接受本地或入侵傳粉昆蟲的授粉,因此提高了狼毒的基因多樣性,幫助其更好地在新生境中繁殖擴散。
[2]
- 遺傳生態學
由於青藏高原隆升與橫斷山地區生境片斷化阻礙了狼毒在居羣間的基因交流,造成了狼毒在居羣間遺傳上的分化以及花色變異;分子分析結果認為,白紅花色是祖徵,白黃花色、純黃花色、純紅黃色是衍徵。此外,狼毒在種羣水平上有相對高的基因變異,種羣的總多樣性指數達0.4370,但該物種基因分化明顯和基因流較低,其中基因分化與地理距離有顯著的相關關係。相比中心種羣,通過地域擴張的基因漂移和較低的種羣基因流可能導致外周種羣有較低的基因多樣性。因此,狼毒可能有兩個潛在的基因庫,在對狼毒進行生物防控的時候應該注意使用不同的方法。
[2]
狼毒繁殖方法
編輯在自然狀態下,狼毒是靠種子進行繁殖的植物,結實率較高,因此研究狼毒種子的形態結構、種子休眠、種子發芽及種子儲藏等特性,對於揭示羣落內狼毒種羣更新機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為狼毒的防除提供科學依據。
[2]
狼毒主要價值
編輯狼毒物種危害
編輯狼毒防治方法
編輯狼毒除草劑一般選用能滅除雙子葉雜草的內吸性選擇除草劑,文獻中報道有防除效果的除草劑有57%的2,4-D丁酯、“狼毒淨”1號除草劑(青海省畜牧獸醫科學院草原所課題組研製)、48%蓋灌能乳油,複合劑如2,4-D丁酯與百草敵搭配或與綠磺隆搭配、“滅狼毒”(中國科學院寒旱所研製)等,施藥後的表現為短期內對地上部分影響較大,莖葉乾枯死亡,生長點壞死,隨後根部壞死,腐爛中空;翌年滅除狼毒返青率很低幾乎接近為零,防除效果都能達到90%以上。此外,有機硅助劑的使用可以減少化學除草劑的使用量,同時起到增效的效果。還有采用噴施除草劑+短期禁牧的形式也能顯著提高毒雜草型退化草地的情況。防除狼毒的最佳施藥時期是現蕾開花期,均勻噴藥最佳時間是晴朗、無風的清晨或傍晚。
[2]
- 參考資料
-
- 1. 狼毒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郭麗珠,王堃.瑞香狼毒生物學生態學研究進展[J].草地學報,2018,(第3期):525-532
- 3. 狼毒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
- 4. 狼毒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6]
- 5. 圖解經典編輯部,圖解神農本草經 白話版,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7,第452頁
- 6. 韓青林,張福良,沈寧東主編;謝光輝,劉守忠副主編;海西州水土保持預防監督站編,海西州植物圖譜,清華民族出版社,2019,第113頁
- 7. 李得祿主編,北方常見園林植物圖鑑及園林應用,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8,第372頁
- 8. 圖解經典編輯部,圖解神農本草經 白話版,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7,第453頁
- 9. 狼毒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