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刺槐

(豆科刺槐屬植物的一種)

鎖定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也被稱為洋槐,是豆科刺槐屬落葉喬木 [5]  產地位於美國東部阿柏拉契山脈(Appalachian Mt.)和奧薩克山脈(Ozank Mt.)一帶(Batzli , 1992),17世紀被引入歐洲,逐漸成為鄉土化樹種,樹皮灰褐色,深縱裂,稀光滑。枝上有刺,葉為羽狀複葉,呈橢圓形或卵形 [5]  花芳香,花柱鑽形,花期4~6月 [6]  莢果線狀長圓形,褐色或具紅褐色斑紋,果期8~9月 [3]  種子近腎形,種臍圓形,偏於一端。
刺槐原產北美洲,17世紀被引入歐洲,20世紀初由德國引入山東膠州栽培。刺槐因為是由西洋引進,故百姓稱之為洋槐,其葉柄上有刺,又叫刺槐。刺槐對氣候條件適應能力強,既喜乾燥、涼爽氣候,又耐乾旱、貧瘠,可以在中性、酸性及輕度鹼性土壤栽培,喜光 [5]  刺槐繁殖生力極強,有“一年一棵,兩年一窩,三年一坡”之説 [7-8] 
刺槐根系淺而發達,易風倒,適應性強,是一種優良固沙保土樹種。材質硬重,抗腐耐磨,可供枕木、車輛等用材;生長快,萌芽力強,既是速生薪炭林樹種,又是優良的蜜源植物 [6]  此外,刺槐對二氧化硫、氯氣、光化學煙霧等的抗性都較強,還有較強的吸收鉛蒸氣的能力 [9] 
中文名
刺槐
拉丁學名
Robinia pseudoacacia L. [4] 
別    名
洋槐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刺槐屬
刺槐
命名者及年代
Linn.,1753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0] 

刺槐形態特徵

刺槐
刺槐(5張)
落葉喬木,樹皮呈深褐色,具有縱裂。小枝淡灰色,無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葉柄最長約3.5釐米,小葉柄最長約1.8毫米,被有短的柔毛,小葉橢圓形,長2. 0~4.5釐米,寬1.3~2.8釐米,基部近橢圓形,先端漸圓,有帶小刺的尖,全緣。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軸呈深黃色,被疏短的絨毛。花梗長7~ 15毫米,被有較短的柔毛,尊吊鐘狀,有5齒裂,表面有短絨毛。花冠白色,長約20毫米。雄蕊10枚。子房長橢圓形,被短白絨毛,花柱彎。莢果扁平,橢圓形,最長約12釐米, 深褐色,表面光滑,二瓣裂。花期5~8月,果期6~9月 [11] 

刺槐近種區別

近種區別
刺槐
龍爪槐
枝葉
樹皮灰褐色,深縱裂,稀光滑。枝上有刺,葉為羽狀複葉,橢圓形或卵形
樹皮暗灰色,樹冠球形,老時則呈扁球形或倒卵形。枝葉密生,羽狀複葉
高達25米;樹皮灰褐色,具縱裂紋。當年生枝綠色,無毛
花果
花芳香,花柱鑽形,花期4~6月,莢果線狀長圓形
花序花蝶形,莢果肉質,念珠狀不開裂
花序常呈金字塔形,莢果串珠狀

刺槐生長習性

淺根性樹種,喜光,不耐陰,耐乾旱瘠薄,不耐水濕。對土壤適應性強,在沙壤土、沙土、黏壤土及中性土、酸性土及微鹽鹼土上均能正常生長 [12]  刺槐因其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生長快、繁殖容易,我國南北方均有分佈,全國各地廣泛栽培 [11] 

刺槐分佈範圍

原產美國。北緯23°-46°、東經86°-124°都有栽培。17世紀傳入歐洲及非洲。中國於18世紀末從歐洲引入青島栽培,中國各地廣泛栽植。目前,在黃河流域、淮河流域多集中連片栽植,甘肅、青海、內蒙古、新疆、山西、陝西、河北、河南和山東等省(區)均有栽培 [1]  [7] 

刺槐播種繁殖栽培

刺槐根段催芽

  • 選地做畦
選擇背風向陽、地勢平整、排灌良好的苗圃地作温牀。做畦前每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碳銨、過磷酸鈣各50千克,耕翻、耙平後,在畦面上撒100∶1的麩皮、甲胺磷毒餌,以防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畦面南北向,寬1.5米,長12米左右,畦埂寬50釐米,畦面與地面相平 [13] 
  • 截根排放
選用優良品種如魯刺74068等莖粗度在0.2-0.5釐米的一年生苗根,剪成3-5釐米長的根段,並將根段按粗細分成三組,每百根紮成1捆,放入濕沙內貯存備用,以免根段失水而失去發芽能力。也可隨剪截、隨分級和隨排根。3月上旬,將根段均勻地排放在挖好的温牀畦內,每平方米排300-350根,互不交叉重疊,播後噴足水,上覆1釐米厚細土,隨即搭拱棚覆蓋好塑料薄膜,四周密封並挖好排水溝 [13] 
  • 温牀催芽
排根蓋膜後,牀面温度保持在20-25℃以促發芽。約15-20天開始出芽,30天左右苗出齊。前期氣温低,畦牀內不宜噴水;3月下旬以後,氣温逐漸升高,中午畦牀温度超過30℃時,應注意適當通風降温,嚴防日灼幼苗。苗出齊後可噴水保濕,並選晴天下午浸水一次。注意通風換氣,調節牀温和濕度,以保持幼苗正常生長。苗高5釐米以上時要進行晾畦、煉苗;移栽前兩天要全天揭膜,以使芽苗適應大田氣候 [13] 
  • 芽苗移栽
育苗地要求地面平整、排灌方便,移栽前每畝施有機肥1000千克,碳銨、過磷酸鈣各50千克,全面機耕耙平後作南北向小高壟,壟寬60釐米,壟溝寬30釐米、深25釐米,壟長25米左右。苗高5-10釐米時移栽。由於根段發芽不整齊,芽苗應分批進行移栽,小苗或未發芽的根段可在温牀內繼續催芽。4月底至5月上旬移栽。選陰天移栽為好;晴天應在下午3點後移栽,避開中午高温,以免芽苗失水影響成活。移栽時,先在畦內噴水,再用小鏟帶苗切土塊放入盆中;若土塊散落,就將芽苗立即栽植。栽植時用小鏟掘5-8釐米深的直壁小坑,芽苗緊貼直壁植入,覆土後即澆水。每壟栽兩行,行距45釐米,株距30釐米,每畝栽4900株左右 [13] 
  • 苗期管理
移栽後一週內每天澆水一次,以保成活。5月中旬幼苗成活後每畝追施尿素15千克左右,洇水一遍;6月中旬每畝再追施尿素15-20千克,並洇水。適時鬆土除草,促進苗木生長。芽苗返青活棵期及時噴氧化樂果乳劑100倍液,防止蚜蟲危害幼苗;生長旺盛期再噴一次。這樣,可確保出圃苗木高度在2.5米以上,大部分苗木可滿足四旁植樹和成片造林的需要 [13] 

刺槐播種繁殖

  • 採種
9月中下旬,當刺槐的莢果由綠色變為深褐色,莢皮變硬呈乾枯狀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應及時進行採種,採收後曬乾,除去果皮、乾癟粒和雜質,用清水取純淨的種子,放置陰涼通風處待用 [11] 
  • 選地
選擇土質深厚、富含腐殖質、平坦的地塊,沒有水源的地塊不要選擇,低窪和土壤貧瘠的地塊不宜育苗 [11] 
  • 整地與施肥
春季整地,整地前每畝施腐熟的農家肥1000千克。深翻土地30釐米,耙細、整平。在整地的同時,每畝用8.5千克的硫酸亞鐵粉+5%辛硫磷0.5千克+50倍的細土,拌勻撒入苗圃地,進行土壤消毒,之後做成大壟 [11] 
  • 播種時間
5月中旬播種 [11] 
  • 種子處理
刺槐種子在9~10月間成熟,但種子成熟後極易遭受蟲蛀,應抓緊時間迅速採種。由於種子具有種皮厚而堅硬、透水性差的特性,存在硬粒和非硬粒混雜的現象,直接育苗會造成種子發芽出土慢,出苗不整齊,從而影響育苗效果。解除種子休眠,促進發芽有極好的作用,是現實中較為理想的方法,尤其適宜處理大批量種子。首先用始温70℃的水浸種24天,種子與水的比例1:3為宜,將吸脹的種子篩選出催芽,未吸脹的種子將水温提高到85~90℃繼續浸24h,用同樣方法選出吸脹種子催芽,最後對剩餘硬粒繼續將水温升到100℃處理,能收到較好的發芽效果,這樣既可節約種子,又能出苗整齊 [11]  [14] 
  • 播種方法
採用條播。在大壟上開溝,溝深5釐米,均勻播種,蓋細土約3釐米,壓實,澆水。每畝約用種子1.5千克,行距25釐米,播種後搭蔭棚遮陰 [11] 
  • 田間管理
當幼苗生出2片真葉時,撤掉遮陽棚,可進行間苗,把過密的幼苗移栽到較稀疏地,間苗要適時間苗,留優去劣,分佈均勻,合理定苗。當天氣比較乾旱時,要及時澆水,遇到雨季,要及時排水,在植株生長旺盛期,要追施氮肥,30克每平方米,結合施肥進行鬆土,除草,鬆土和除草避免傷到植株的根系 [11] 

刺槐病蟲防治

刺槐主要病害有紫紋羽病、立枯病,蟲害有豆莢螟、地蛆、象鼻蟲和蚜蟲。

刺槐紫紋羽病

將發病林木表土挖出,以露出樹根為度,撒入石灰粉、草木灰或灌入石灰乳,然後覆土。

刺槐立枯病

苗期牀的温度較高,濕度大、苗過密容易發病。防治方法:1)藥劑拌種,用藥量根據農藥品種定。2)發病初期可噴灑40%惡霜嘧銅菌酯700倍液,或25%甲基立枯磷乳油1100倍液 [11] 

刺槐地蛆

地蛆主要是以幼蟲在表土層為害已發芽的種子和根莖部分,造成根部腐爛,地上部枯死,影響全苗,造成減產。防治方法:1)不施未經腐熟的農家肥,施肥時做到均勻、深施。2)及時清除苗圃地的病株、葉,減輕危害。3)播種時用2. 5%敵百蟲粉,撒於播種溝內。4)成蟲集中發生的地塊,用90%敵百蟲晶體900倍液噴施,嚴重的可隔7天噴1次,連續噴施3次 [11] 

刺槐象鼻蟲

象鼻蟲又稱象甲、象蟲。食性雜,以成蟲為害幼嫩的芽、葉、莖以及花、果柄等部分,造成落花落果。防治方法:1)成蟲,上樹產卵之前。在樹幹上包紮10釐米寬的膠帶進行人工捕殺。2)利用成蟲假死習性,在其出土期間,清晨振動樹體,樹下鋪上塑料薄膜,落地的成蟲,集中燒燬。3)成蟲大發生,及時用80%敵敵畏1100倍噴施。 [11] 

刺槐蚜蟲

蚜蟲主要在早春危害植株新梢的葉片。新梢被害嚴重時呈捲曲狀, 致使植株生長不良,造成葉片脱落,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髮育。防治方法:1)早春結合田間管理,清除被害植株等,集中銷燬。2)當蚜蟲大發生時,要及時進行藥物防治。15%的蚜蝨淨60克,或25%的吡蟲啉1800倍液,對植株進行噴霧防治。由於蚜蟲有較強的抗藥性,所以,用藥時要交替用,防治常用一種藥,使蚜蟲對該藥產生抗藥性,可與2種以上的藥混用。3)重點保護蚜蟲天敵,達到生物防治效果 [11] 

刺槐豆莢螟

對初孵幼蟲噴50%敵敵畏及90%敵百蟲500-800倍液 [11] 

刺槐主要變種介紹

刺槐金葉刺槐

金葉刺槐R. pseudoacacia f. aureaKirchn.—來源於美國,大喬木,樹冠呈長卵形,分枝密度中等,杆型直,樹皮淺灰色,中度開裂呈縱裂,枝條形態直,方向斜展當年生枝條無毛被,側枝粗度中度。複葉、小葉中等長度,小葉呈長橢圓形,葉片先端短芒尖鈍圓具,葉全緣,春季呈黃色,無托葉或極短,花序較長,且密度中等,花序軸無毛被,花萼無毛被,花冠長度中等,顏色為白色,莢果大,數量中等 [15] 

刺槐傘形刺槐

傘形刺槐R. pseudoacacia var.umbracu-lifera Rehd.—來源於美國,小喬木,樹冠呈傘形,分枝濃密,杆型直,樹皮黃褐色,中度開裂呈縱裂,枝條形態直,方向斜展當年生枝條無毛被,側枝較細。複葉、小葉中等長度,小葉呈長橢圓形,葉片先端短芒尖鈍圓具,葉全緣,春季呈綠色,無托葉或極短 [15] 

刺槐小葉刺槐

小葉刺槐R. pseudoacacia var.micro-phylla Loud.—來源於美國,小喬木,樹冠呈闊卵形,分枝密度中等,杆型直,樹皮灰褐色,中度開裂呈縱裂,枝條形態直,方向斜展當年生枝條無毛被,側枝中等粗度。複葉、小葉長較短,小葉呈卵形,葉片先端圓具短芒尖,葉全緣,春季呈綠色,無托葉或極短,花序長,且密度中等,花序軸無毛被,花萼無毛被,花冠長度中等,顏色為白色,莢果小,數量少 [15] 

刺槐扭枝刺槐

扭枝刺槐(龍爪)R.pseudoacacia var. Tortuosa.—來源於美國,小喬木,樹冠呈闊卵形,分枝密度中等,杆型彎,樹皮灰褐色,開裂窄呈縱裂,枝條形態扭曲,方向斜展當年生枝條無毛被,側枝細。複葉、小葉中等長度,小葉呈長卵形,葉片先端鈍圓具短芒尖,葉全緣,春季呈綠色,有托葉 [15] 

刺槐垂枝刺槐

垂枝刺槐R. pseudoacacia var. Pendula.—來源於美國,大喬木,樹冠呈闊卵形,分枝密度中等,杆型直,樹皮灰褐色,中度開裂呈縱裂,枝條下垂形態直,當年生枝條無毛被,側枝中等粗度。複葉、小葉中等長度,小葉呈長卵形,葉片先端鈍圓具短芒尖,葉全緣,春季呈綠色,托葉中等長度,花序較長,且稀疏,花序軸無毛被,花萼無毛被,花冠長度中等,顏色為白色,莢果大,數量較少 [15] 

刺槐無刺刺槐

無刺刺槐R. pseudoucacia var. inermisDC.—來源於美國,大喬木,樹冠呈闊卵形,分枝密度中等,杆型直,樹皮灰褐色,中度開裂呈縱裂,枝條形態直,當年生枝條無毛被,側枝中等粗度。複葉、小葉中等長度,小葉呈長卵形,葉片先端鈍圓具短芒尖,葉全緣,春季呈綠色,無托葉或極短,花序較長,且稀疏,花序軸無毛被,花萼無毛被,花冠長度中等,顏色為白色,莢果大,數量較少 [15] 

刺槐主要價值

經濟價值:刺槐產葉量大,枝繁葉茂,花香濃厚,具有很高的園林綠化觀賞價值,也用於綠肥,用材,燃料,是一種生態、飼料樹種。自然更新能力強,萌芽力強,適生範圍廣,刺槐枝葉繁茂,具有很高園林綠化觀賞價值 [16]  可從葉片中直接提取蛋白質用於食品及飼料工業;花香濃郁,花豐味香為上等蜜源和香料,花粉在醫藥上用作健胃劑和鎮靜劑;種子含油12.0-13.9%是肥皂和油漆的重要原料;樹皮纖維強韌有光澤易於漂白和染色,並含鞣質,可作造紙、編織、提煉栲膠的原料 [2] 
生態綠化價值:刺槐速生、抗鹽鹼能力顯著,對氣候條件適應能力強等優良特性,大範圍開始栽植應用刺槐,現已成為中國重要的生態造林樹種 [17-18] 

刺槐植物文化

刺槐繁殖生力極強,有“一年一棵,兩年一窩,三年一坡”之説 [7-8]  首先,刺槐的花語是“毅力”。這源於刺槐能在各種惡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即使在經常被風吹雨打的情況下,它依然能夠堅韌不拔地生長,這象徵着堅強和頑強的意志力。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毅力被視為一種重要的品質,受到人們的廣泛讚譽。
其次,刺槐還寓意着“繁榮”。因其生命力旺盛,能在各種地形和氣候條件下生長,因此它成為了中國北方地區的一種代表性樹種。在現代社會中,“繁榮”更多地被理解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刺槐的這種旺盛生命力也正好符合這種寓意。
在國際範圍內,刺槐花更是被視為中蒙友誼的象徵。由於刺槐的分佈區域跨越了中國和蒙古國兩個國家,因此它在兩國人民之間建立了友好的紐帶,成為了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
參考資料
  • 1.    刺槐(原變種)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王榮軍.乾旱地區刺槐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第21期):187,190
  • 3.    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2-09]
  • 4.    刺槐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07]
  • 5.    李波編,動植物知識大講堂 中 植物,北京出版社,2009.02:166.
  • 6.    內蒙古林業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Forestry , 編輯部郵箱 ,1984年10期
  • 7.    槐樹三説——槐花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引用日期2023-03-09]
  • 8.    陳濟生編著,再論魯西小尾寒羊 養殖中出現的問題與解決辦法,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8.09:157.
  • 9.    能夠抗污染的十大觀賞樹種  .湖南省林業局[引用日期2023-03-09]
  • 10.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引用日期2023-03-14]
  • 11.    趙志鵬,趙辛,沈健.刺槐種子育苗繁殖[J].中國林副特產,2016,(04):67-68.
  • 12.    欒生超. 榆林園林植物[M]. 2022
  • 13.    趙從民,郭九泉,王敬.刺槐根段催芽育苗技術[J].天津農業科學,1998,(04):27.
  • 14.    段雯蓓.刺槐種子的特性及催芽處理[J].現代種業,2004,(06):38.
  • 15.    荀守華,喬玉玲,毛秀紅,康智,張江濤,張麗君.刺槐屬種質資源數據庫研建[J].山東林業科技,2014,44(01):1-8.
  • 16.    Alfred Rehder. Manual of cultivated trees and shrubs hardy in north a merica[ M] . Secend edition revised and enlarged .Ffth printing ,1951 : 508~509
  • 17.    楊建偉,梁宗鎖,韓蕊蓮, 2004,不同土壤水分狀況對刺槐的生長及水分利用特徵的影響,林業科學,40(5): 93-98
  • 18.    李鵬,李佔斌,趙忠,鄭良勇,2002,渭北黃土高原不同立地上刺槐根系分佈特徵研究,水土保持通報,22(5): 15-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