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擔山趕太陽

鎖定
"擔山趕太陽",宋朝記載為擾山趁日 [1]  ,又稱擔山趕日,擔山逐日,由於該神話的主人公為二郎神故簡稱二郎擔山。擔山趕太陽是一個在中國內地有着廣泛傳播和影響的神話傳説,是一則解釋日月山川以及植物的成因與由來的神話,擔山趕太陽傳説有一個關鍵性的情節,便是用山把太陽一個一個壓住,使其不得復出。這是二郎神成功的手段,以山壓日,壓日的山也是由二郎神擔來的。擔山趕太陽的傳説在華夏大地廣泛流傳,不少省市都有類似的神話故事,而且傳説中二郎神皆因擔山而改變了途徑處所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山川、坑塹或温泉,甚至是罕見的地質景觀。 [2] 
中文名
擔山趕太陽
外文名
Carrying mountains to catch the sun
來源出處
宋代碑刻《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元雜劇《二郎神醉射鎖魔鏡》
別    名
擔山趕日,擔山逐日,二郎擔山
性    質
神話
形    式
縣誌記載,文學作品,民間説唱
組    成
"擔山"和"趕日"
主人公
二郎神

擔山趕太陽神話起源

圖1 金箔太陽鳥圖案 圖1 金箔太陽鳥圖案
從古蜀國開山鼻祖蠶從帝時代起,蜀人就崇拜太陽,崇拜太陽鳥。廣漢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銅神樹上的太陽鳥,成都金沙文明古遺址出土的金飾太陽鳥圖案皆體現了古蜀國的太陽崇拜。2005年8月15日,中國國家文物局正式決定,用古蜀國文明的象徵物——金箔太陽鳥圖案為“中國遺產”標誌圖案 [3] 
圖2 金沙遺址太陽神鳥 圖2 金沙遺址太陽神鳥
古蜀國的君臣百姓崇拜太陽、崇拜太陽鳥,這與古代蜀國的氣候氣象與生產生活方式有關。中國古稱絲綢之國,絲綢來自桑蠶。而古蜀國正是桑蠶的發源地。古蜀國是國,農業生產靠太陽。古蜀國對太陽的崇拜、嚮往與追求,集中體現在古蜀國文化遺留的民間傳説——二郎神“擔山趕太陽”之中(二郎神信仰起源於蜀地,其傳説故事頗受川蜀文化影響)。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提到一個典故 ,“蜀犬吠日”。一般多解釋為四川地方多霧 ,那裏的狗不常見日出 ,結果每逢日出,狗必狂叫。這裏的“蜀犬”應理解為二郎神的哮天犬 ,這則故事講的是二郎神擔山趕日 ,哮天犬追逐咬日的情景。二郎神擔山趕太陽表現出驚人的神力 ,與四川當地的民間文化積累有很大關係。 [4] 
圖3 擔山趕日 圖3 擔山趕日
蜀人供奉的二郎神塑像,雙目縱立,高鼻樑鷹鈎鼻額頭上還有隻眼睛;兵器叫三尖兩刃刀。人長得奇怪,兵器也很獨特。很顯然,人是不能長成這個模樣的。不過,卻誰也説不清楚他為何是如此怪模樣。1986 年,青銅大立人、縱目面具和縱目人頭像相繼在三星堆遺址出土,它們的雙目高高凸出眼眶,額頭上還留着一個方孔。這些縱目的臉,據説塑造的是蜀王蠶叢。因為揚雄在《蜀王本紀》中就説,“有蜀候蠶叢,其目縱,始稱王”。除了青銅器,三星堆還出土過一些玉璋,其中一些很特別,是三尖兩刃的。青銅大立人出土後,考古學家都覺得奇怪:為什麼二郎神塑像跟蠶叢會有這麼多相似之處呢。他們的眼睛,都是縱目的,額頭上還有第三隻眼睛;他們都是鷹鈎鼻;二郎神的兵器,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絕無僅有的,偏偏三星堆出土的玉璋跟它幾乎一模一樣。 [5] 
元代楊景賢西遊記雜劇》中二郎神出場唱道:“不周山破戮天吳,曾把共工試太阿。誰數有窮能射日。某(我)高擔五嶽逐金烏。” [6]  天馬,曾稱金馬。位於都江堰市東南部,東與彭州市接壤,南與郫都區毗鄰,屬三區市交匯地。流傳着神話故事,二郎神擔山趕太陽的傳説和典故,境內的二郎村、湧山寺、童子山、七頭山、橫山子、金馬等名稱的來龍去脈都包含在這些故事裏。 [7]  至明代始定型而見於文人的作品中。近代以來有民間説唱,同時以口頭散文形式在民間流傳。 在有關二郎的諸多神話中,“二郎擔山趕太陽”是一個在中國大陸有着廣泛傳播和影響力的民間口頭敍事作品。
二郎擔山 二郎擔山
圖5 北京風物傳説故事選——二郎擔山趕太陽 圖5 北京風物傳説故事選——二郎擔山趕太陽

擔山趕太陽文獻記載

擔山趕太陽宋朝

《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
“夫昭惠靈顯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神通汪涔靈異昭然,乃聖乃神無可(缺)之無所不至,宇宙之中自吾之生自吾之泯有擾山趁日之威雄,溷海擒龍之勇猛。”
昭惠靈顯王即二郎神,宋朝敕封二郎神為昭惠靈顯王,二郎神有“擾山趁日之威雄,溷海擒龍之勇猛”。
圖6《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 圖6《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

擔山趕太陽元朝

1、《二郎神醉射鎖魔鏡》
二郎神出場唱到:喜來折草量天地,怒後擔山趕太陽。 [8] 
第十六折細犬禽豬:(灌口二郎同行者上,雲)不周山破戮天吳,曾把共工試太阿。誰數有窮能射日。某高擔五嶽逐金烏。小聖灌口二郎神是也,灌口把威施,天涯將姓顯。郭壓直把皂鷹擎,金頭奴將細狗牽。悶來時擔山趕日,閒來時接草量天。 [9] 

擔山趕太陽明朝

擔山孔,在縣西雞兒台離城二百五十里。南北二山各有一孔,相對若可擔然,俗訛為二郎所鑿。 [10] 
2、郭勳《雍熙樂府
卷十三:二郎趕日。 [11] 
3、程宗猷《耕餘剩技
少林棍法闡宗》踢一腳,二郎擔山,偷一步,擾一棍,打一棍,拔草尋蛇出,劈山,.....二郎擔山出,坐洞,迎轉二起腳。 [12] 

擔山趕太陽清朝

1、倚雲氏《昇仙傳
找到山腳以下,但只見一股清泉,熱氣騰騰,似滾了的一般,總爺心內覺悟,把本處鄉民傳來一問,鄉民説:“此處叫作湯泉。聽見老人言講,説當初天上有七個日頭,二郎單鞭趕去六個,有一個鑽在馬蘭峪下,此泉有太陽真火,所以這水滾熱。” [13] 
2、《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三堆壩 在縣北二十五里,有大石堆三顆,座於江岸,相傳為川主二郎神擔至此。
3、《肥城縣誌
古志丹山為鳳凰所自出故又名丹鳳山流俗謬謂二郎擔山... [14] 
卷三:三月三,上藥山,鵲華二山二郎擔,這不是六座山,... 楊二郎趕太陽 。 [15] 
5、《綴白裘
二郞爺,本姓楊,身穿鴨蛋黃;手執彎弓銀彈子,梧桐樹上打鳳凰;打一個不算數,打下兩個湊成雙。有心再來打幾個,恐怕舟山趕太陽。 [16] 
第三回 走軟索的走的是二郎趕太陽, [17] 
頭戴三山帽,金盔殺氣衝。連環披甲響,威肅襯袍紅。橫插腰懸劍,邪窺隔掛銅。隨帶哮天犬,兼乘號驥龍。桃山曾救母,追日顯神通。所奉符敕來者,乃是二郎神。 [18] 
8、唐英《笳騷
二郎擔山,山把太陽趕。 [19] 
9、清光緒《永平府志》
交叉並立數里外即能望見傳為二郎楊戩擔山所遺...
10、清末北京致文堂刊本《新出二郎神劈山救母》
“二郎爺本來姓楊,身穿道袍鵝蛋黃。手使金線弓銀彈子,梧桐樹上打鳳凰。打了一隻不成對,要打兩個配成雙。有心打它三五個,怕誤擔山趕太陽。十三個太陽壓十二,留下一個照下方。”
圖7 清末北京致文堂刊本《太平歌詞·新出二郎神劈山救母》 圖7 清末北京致文堂刊本《太平歌詞·新出二郎神劈山救母》

擔山趕太陽民國

1、《完縣新志
塔山坡塔前有二石柱,各長丈餘,交叉並立,數里外即能望見,傳為二郎楊戩擔山所遺...
2、《朝陽縣誌
卷十三:窟窿山,距縣百餘裏,在十八奤村西北,有山兩座,相距十里許,即俗所稱二郞擔山者此也,山形高聳,中有蒼松怪石,下有古寺寶塔,沙環水抱,樹木叢雜,觀其孔如圓鏡,窺其大如碾盤,兩山相對,兩孔相懸,洵奇境也。 [20] 
3、《永和縣誌
卷十三、
大鐵鐘,一在縣南鐘樓山,一在縣北呼家莊,高九尺餘,圍一丈二尺多,厚五寸,兩鐘形式大小相同,內可容四人玩藝,四人蔘覘,俗傳先世二郎神擔之於此,忽墜落焉。
4、《順義縣誌
卷之一
南端有石炕,面積方丈許,梳妝枱傳為遼後置,北部有石印二,據土人稱為二郎足跡及擔木印。
5、《岫巖縣志
卷一
雙塊石,在邑西北七區,大魏家屯村山上有二巨石,東西並峙,依山面河,土人呼為雙塊石,此山亦因之命名焉,俗傳系楊二郎所擔,土人神聖視之。 [21] 

擔山趕太陽延伸神話

到明朝,擔山趕日神話與二郎神劈山救母神話相結合。
二郎寶卷》:
王母開言叫二郎,你娘壓在太行山
子母若得重相見,山要不崩難見娘。
我今賜你八裝寶,五盤四貴按陰陽。
你今要見無生母,兩座名山要你擔。
明月清風常作伴,那是爺來那是娘。
二郎擔山趕着太陽,要見親孃,兩座名山晝夜擔,手拿鋼斧要劈崑山,七孔山上,叫聲母親孃。。
楊二郎雙手拉住,叫一聲我的老母,兒為娘受了些辛苦,七孔山中叫聲親母,滿山裏應吾,不見娘生本面,心下糊塗,手拿開山大斧,劈開崑山,現出老母。
二郎爺眼淚汪汪,哭聲爺來叫聲娘,為因救母走了雙陽,王母娘娘賜我寶貝,開了庫房,飛了金烏,兩座名山在我肩上,晝夜裏常擔,為因救母,擔山趕太陽....
二郎守金爐,煉着牟尼珠。想起無生母,不去趕金烏。
二郎爺,忽想起,無生父母。兩座山,無晝夜,在我身邊。
他叫我,救我娘,母子相會....
開寶藏,取寶貝,金烏走了。
才惹下,兩座山,晝夜常擔。
雙陽走,金烏飛,無晝無夜。
追金烏,趕雙陽,收住三光。留二意,東西轉,震來兑去....
二郎變化廣大神通,因為救母親,追趕金烏也為自身,收了三光二意雙行 [22] 
二郎神與父母 二郎神與父母

擔山趕太陽神話內涵

擔山趕太陽的神話是一則解釋日月山川以及動植物的成因與由來的神話。此神話是特定人羣或部族對周圍世界、自然和社會的一種理解。它包含了自然內部、人類與自然以及人類社會內部的多元對立,並試圖消除這些對立。儘管這則神話展現了多維度的複雜關係,但主要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互動:一方面人類害怕炎熱與乾旱,而一方面又需要來自太陽的光與熱。這是矛盾與對立的。列維-斯特勞斯説,神話思想總是從認識對立關係逐步發展到解除對立關係。神話的結局是保留了一個太陽,化解了人類需要中的矛盾性:保留一顆太陽既可以得到光熱,又可以避免多 個太陽帶來的炎熱與乾旱。擔山趕太陽的傳説分佈於全國各地,擔山和逐日是這則傳説的兩個核心要素,或謂之母題。它源於極為悠遠的古蜀文化。 [23] 
圖8 擔山趕太陽 圖8 擔山趕太陽

擔山趕太陽歷史意義

擔山趕太陽的傳説故事不光在民間口口相傳,古代文人還將之改編為文學作品, 元代雜劇《西遊記雜劇》中二郎神唱道:“某(二郎)高擔五嶽逐金烏(太陽)。”可見其影響之大,傳播之廣。魯迅中國小説史略》説: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於人力所能上,則自造眾説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由此推知古人是用“二郎擔山趕太陽”的故事形象,以隱喻的手法表達出改造自然,創造美好生活的願景。 [24] 

擔山趕太陽各地傳説

擔山趕太陽四川省

都江堰內江幹流之一的柏條河,滋潤出了著名的傳説擔山趕太陽,相傳灌縣有兩條孽龍:水龍經常翻江倒海的作亂,二郎神收服水龍,可灌縣北邊的山裏,又出一條火龍,由於火龍是隨太陽的起落而出沒,二郎神決定擔山開溝,趕在太陽落山前引水降服火龍。於是他找來玉壘山的神木做扁擔,去趙公山竹林編了一副裝得下兩座山的大竹筐,帶領百姓在岷江上開山引水。二郎頭頂青天、腰纏白雲,一步就有十五里。神木扁擔挑起兩座大山,一口氣跑了三十三個來回,擔了六十六座山頭。累了二郎就放下擔子休息,抖抖鞋裏的泥沙,就變成了今天的馬家堆子。兩邊籮筐裏漏出的沙土,在柏條河兩岸壘成了湧山和童子山。如今,在天馬鎮二郎社區依然能很容易找到這兩座小山。 [24] 
二郎村 二郎村
圖9 擔山趕太陽 圖9 擔山趕太陽

擔山趕太陽河南省

  • 舞鋼市二郎山景區
河南舞鋼市二郎山景區位於素有“北國小江南”之譽的舞鋼市,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景區因著名的傳説“二郎神擔山趕日”而得名。景區有古樸典雅的觀景台,器宇軒昂的二郎神楊戩漢白玉雕像、二郎神“擔山趕日”浮雕等等,恢弘的建築與高山相互輝映,組成了豐富的人文景觀 [25] 
圖10  舞鋼市二郎山景區 圖10 舞鋼市二郎山景區
圖11 河南省舞鋼市二郎山 圖11 河南省舞鋼市二郎山
圖12 二郎神楊戩漢白玉雕像 圖12 二郎神楊戩漢白玉雕像
圖13 二郎神“擔山趕日”浮雕 圖13 二郎神“擔山趕日”浮雕
圖14 二郎橋 圖14 二郎橋
二郎村的傳説
相傳很久以前,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把田地草木都烤乾了,百姓痛苦極了,這時出現了一個叫二郎的大力士,他看到百姓的疾苦,決心把這多餘的太陽制服。他想了一個辦法,用一根粗大的木槓,擔起兩座小山,把槓子插進山洞中去追趕太陽,他一路捉太陽,捉到一個就用山壓住,一直來到石河岸邊,這時二郎看到天上一個太陽都沒有了,覺得很納悶,後來才發現最後一個太陽竟藏在馬蓮菜叢中。二郎沒捉住他,留下一個太陽照耀天地,太陽為感謝馬蓮菜救命之恩,發誓説:我曬死別的植物,馬蓮菜永遠曬不死,打那時起馬蓮菜不管多熱的天也是綠瑩瑩的。二郎一連捉住九個太陽,感到很疲勞,躺在地上休息,把鞋中的石子倒出,變成了一座小山,二郎肩擔的二座小山峯,一個是放在石河中的小洞山,另一個就是長城外的大洞山,兩座山都有二郎插扁擔的山洞。後來人們把二郎休息的山叫二郎山,為紀念二郎為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就在山上修了二郎廟來紀念他。從此以後二郎廟在全國各地蔓延。平橋區甘岸辦事處二郎村的起源,便由來於轄區內的這座二郎廟的傳説,如今甘岸辦事處的二郎廟已不復存在,二郎廟的舊址也已無從考證,但二郎村卻一直放射着光芒,二郎村的村民在這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週而復始。
圖15 二郎村 圖15 二郎村
二郎擔山攆日頭
在鞏縣東部有兩座大山:東邊的叫片兒山,西邊的叫伏山,這兩山中間還有座小山叫鐵山。這三座山據説還是早先二郎神攆日頭時留下的。先前,天上出現十個日頭,把地上的水烤乾了,地也曬裂了,莊稼也都曬死了,玉皇大帝就派二郎神來懲治它們。二郎神用扁擔擔了許多座山,手裏也提着山,每攆上一個日頭,他就把它壓在山下,這樣一直壓住了九個日頭,只剩下這最後一個日頭。他不歇氣,想一口氣把這個日頭也壓在山下。他擔着片兒山、伏山,手提鐵山,攆到這。這時候,他渾身骨頭像散了架,沒一點勁,肚裏也咕嚕咕嚕地亂叫起來,實在走不動了,他就放下擔子,想歇歇氣弄點吃的,再攆。他找了些柴火,掏出帶的秫黍面在鍋裏煮起林黍糊糊。糊糊煮成了,日頭也偏西了,眼看攆不上了,他就趕緊舀起糊糊喝,誰知糊糊熱得燒嘴,喝不下,又怕耽擱時辰攆不上日頭,心裏急就把一鍋糊糊潑在地上,想擔起山就走。誰知,沒吃飯,沒有勁,山擔不起來了,從那以後,這三座山就留在這。二郎神潑在地上的糊糊變成了黃土糊糊中的疙瘩變成了賴(一種石頭),沒燒完的柴火被壓在地下,變成了煤。這兒的煤就是那些柴火變成的。 [26] 
二郎神追日[汝南縣]
盤古開天闢地時,天上有九個太陽,把大地整天曬得熱烘烘的,房子曬着火了,河水乾涸了,人曬得更是受不了。玉皇大帝知道了,傳下玉旨,派二郎神下凡除掉太陽。二郎神帶着天狗來到凡間,一口氣吃掉了八個太陽。有一個太陽機靈,見勢不妙,就趁機逃跑了。太陽前頭跑,二郎神後面追,眼看快要追上,太陽急中生智,把身子越縮越小。這時,它見前面有棵馬齒菜,就跟馬齒菜商量,叫救它一命,表示日後以恩相報。馬齒菜就讓太陽神藏在它的身子底下。這事被蚯蚓看見了。二郎神追着追着不見太陽哪裏去了,正在着急,蚯蚓高聲叫起來:“太陽在這裏,太陽在這裏!”二郎神問:“在哪裏?”蚯蚓説在馬齒菜身子底下。二郎神正要搜查,這時玉皇大帝又傳下旨意:“太陽能哺育萬物,不可沒有太陽,就留一個算了。”二郎神這才帶着天狗轉回天宮。後來,太陽為了不忘馬齒菜的恩情,太陽曬得再厲害也曬不死馬齒菜。蚯蚓因為壞了太陽的事,它天天躲在泥土裏不敢見太陽,一見太陽就得把它曬死。
二郎擔山【輝縣
相傳,很早以前,天上有十八個太陽,烈日炎炎如噴火,土地龜裂,河水枯乾。二郎眼看人們在烈日下難以生存,怒火心中燒,抓起一座山就將其中一個太陽壓住。當他一連壓了幾個之後,其他太陽紛紛逃命,二郎怕它們逃到別處繼續為非作歹,一時性起,用扁擔一下子擔了兩座山去攆太陽。當趕到大史村南地時,沙土灌在鞋裏,行走不便。二郎就脱下鞋,將裏面的沙土倒出來。據説史村南地現今的大沙堆就是二郎從鞋內倒出來的沙土,當二郎擔起山來繼續往前趕時,不料扁擔楔兒折斷了,溜擔了。山掉下來,將地砸了兩個坑。據説前郭雷和大史村的“二郎坑”就是當時二郎擔山砸的。二郎將扁擔收拾好後,繼續擔山上路攆太陽。追呀,追呀,二郎一直將十八個太陽壓了十七個,剩下一個找不到了,他想:留下一個也做不了什麼怪,算了吧,以後再説,後來才知道,那一個太陽原來藏在馬齒莧葉子下面倖存下來,以後太陽日照萬物,一年四季將光輝灑向人間,再也不敢為非作歹了。正因為馬齒莧救了太陽,所以世上萬物都怕太陽曬,唯有馬齒莧即使拔起來放在太陽下暴曬數日仍不死,就是這個緣故。
二郎神擔山趕太陽[方城縣]城縣二郎廟鄉大王莊
很早的時候,地上人們不斷地打仗,死的死傷的傷,莊稼全都荒了,老天爺為了懲罰人,就讓天上同時出了十個太陽。這一下可不得了,人們都熱得只有喘氣的功夫,遍地都是熱死餓死的人。這時候犯了罪被老天爺罰下來的大力神二郎神,看到半死不活的人們,躲也沒處躲,地上的土都燒焦了。他忍不住又不顧老天爺的戒條,擔起幾座大山,飛步追趕太陽,把太陽一個一個地壓在山下,每天只讓出來一個,太陽還是早晨從山中出來,夜裏又回到山中天下又太平了,可是二郎神用勁太多,最後累死了,他的眼睛變成了月亮,在夜裏給人們照亮。人們都懷念他,各地修了很多二郎廟祭奠他,我們鄉就叫二郎廟鄉。
楊二郎擔山攆太陽[魯山縣]
很早很早的時候,天上有十個日頭,它們排成溜兒,這個還沒打西邊落下去,那個可又打東邊出來了。直曬得樹木也枯死了,河裏井裏都幹了,莊稼也都早死了。再説,光有白天,不見黑地,人熱得受不了,又睡不成覺,也都死得差不多了。這還得了,老天爺長的有眼,他趕緊派二郎神,叫他把太陽壓到山底下。楊二郎擔一挑子大山,攆上一個太陽,就壓到山下,再攆上一個,就再壓那兒一個,連着壓了九個。聽説他就打下湯二郎廟這一路攆。下湯、中湯、上湯三處壓了三個太陽,仨地場兒都往外流熱水。天上只剩下一個太陽了。楊二郎死心眼兒貨,也不想想沒一個太陽中不中,還是隻管擔着山攆。那個太陽看見兄弟們都叫逮住壓山底下了,它就破命跑,眼看快叫楊二郎攆上了,它一藏,藏到房檐下的水溝裏。水溝裏蚯蚓熱得受不住,就對楊二郎説:“這兒—這兒。”太陽看藏不住身,起來就又跑,一跑,破嘴老鴰看見了,就也給楊二郎報信兒,叫喚着:“哇啦一一哇啦—。”楊二郎接着就攆,太陽沒處藏藏到一棵馬齒菜下。馬齒菜護着太陽,熱死也不吭氣,眼看着楊二郎往西攆去了。楊二郎想着是太陽藏石人山去了,就又往石人山去找太陽,誰知走到這裏扁擔折了,兩架山就掉在了地上,雞也叫了。楊二郎就往天上給老天爺回命去了。這裏的人給楊二郎修座廟,就叫二郎廟,也就是魯山縣二郎廟鄉政府所在地。二郎廟西頭有兩塊大黑石頭,人都説是楊二郎挑來的,太陽記着馬齒菜的救命之恩,就叫馬齒菜頂曬,越曬越支稜,就是屁股朝天也曬不死。太陽恨透了蚯蚓和老鷗,一見蚯蚓就把它曬死,還把老鴰曬成一疙瘩黑。 [26] 
上古時期,楊二郎擔山趕太陽,用石子擊中了三足金烏,消滅了旱魔,石子落下後就成為後來的柏山。

擔山趕太陽陝西省

神木二郎山位於縣城西一公里,傳説遠古時期,神木地勢開闊平坦,常有風沙侵襲。人民深受其苦。於是二郎神楊戩便從山西擔了兩座山,飛渡黃河,準備給神木城西和城北各放一座,作為屏障,守護這一方寶地。他過了黃河,太陽眼看就要落山了,碰上一位老大娘,原指望接個好口氣,便問:你老説我趕太陽落山前能到了神木城嗎。老大娘説:唉。遠着哩,到不了啦。二郎神一聽,火氣大發,摔下擔子便説:我人到不了,頭也要探過去。於是便使了神威,其頭飛來神木城西化為了這二郎山,身體化作了神木南部的天台山。山從此擋住了漫天風沙,人民得以安居樂業。 [27] 
圖16 神木二郎山壁畫 圖16 神木二郎山壁畫
圖17 神木二郎山壁畫 圖17 神木二郎山壁畫
  • 富平迤山石
迤山石位於陝西關中地區富平塬上,富平縣迤山中學大門口花壇前,巨石形如相連的兩座小山峯,高約五尺有餘,寬約四尺,重約三四千斤,滿身斑點,似乎有人的手印和身背肩挑的痕跡。這塊石頭,從外觀上看,就是非尋常之石,表面凹凸不平,最上面,有4個深深的凹痕 [28] 
圖18 迤山石 圖18 迤山石
相傳這是二郎神擔山趕日遺下的一塊石頭。二郎神見太陽早上從東方升起,大地一片光明,中午又赤日炎炎,烤得人汗流浹背,晚上又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便疑心女媧補天時留下了漏洞。他想運石把這塊漏洞補好,便擔上大山追趕太陽,找洞補漏,以便讓太陽永掛天上。當他行止富平縣時,坐下想休息一會兒,便把鞋脱下倒了倒裏面的土,這些土就成了鳳凰山和金阜山兩座小山。走時,二郎神遺下了這塊石頭。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二郎神,便在這塊石頭後面修了二郎廟。人們稱二郎廟為迤山廟。迤山村和迤山中學都因這塊石頭而得名。 [29] 
圖19 富平迤山石 圖19 富平迤山石
圖20 富平迤山石 圖20 富平迤山石
擔山趕太陽(安康市漢濱區付家河)
茨溝區的東鎮鄉二郎泉,在二郎泉的半山腰有座二郎廟。傳説這些都與二郎神擔山趕太陽有關。 [30] 
支鍋石嶺(旬陽縣)
傳説二郎神擔山趕太陽路過此地時正好餓了,隨後在山下河裏洗米,從而又留下了洗米河。此山支鍋石嶺前有一把火鉗,無意間才能看到的,想拔掉它,不管怎麼使勁也拔不掉。如果專門去找,是找不到的。當你看到山尖有三塊大石頭時,就是傳説中的支鍋石嶺。 [31] 
西北最大的山門天門山
陝西旬陽天門山位於旬陽雙河鎮水洞村與關口鎮大廟村交界處,主峯上的天門山高聳雲端,在主峯上有一神奇山洞穿山而過,洞高50餘米,寬48米,當地人稱之為“穿山眼”,傳説為二郎神楊戩擔山趕太陽,用芊擔頭挑山形成了天門洞。透過山洞,只見對面浮雲繚繞,俯視可見農家炊煙,有詩為證,“鬼斧神工造天門,千年神話傳古今。旅遊賞景越奇境,騰雲駕霧非凡人。” 好一個墜落凡塵的天上人間。 [32] 
圖21 陝西旬陽天門山 圖21 陝西旬陽天門山
圖22 陝西旬陽天門山 圖22 陝西旬陽天門山

擔山趕太陽江蘇省

  • 徐州市江莊鎮二郎山
江莊鎮有座二郎山,二郎山有許多美麗的傳説,其中最好聽的是“楊二郎擔山攆太陽”。在很古很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江河干涸,土地皸裂,草木枯焦,老百姓苦極了。人間的苦難被天庭察覺了,玉皇急派楊二郎到人間驅趕太陽。楊二郎不敢怠慢,忙拿着方天畫戟,帶着哮天犬來到人間。他從天上擔來兩座大山,追趕着太陽。想把它們都壓在山底下。到了江莊地界,有九個太陽被追得精疲力盡,正在休息。楊二郎趁它們不防備,冷不防把兩座大山壓在九個太陽的身上,至.今沒有出來。那個放哨的太陽一看情景不妙,拔腿就跑。楊二郎緊追不捨,太陽被追得狼狽不堪,躲在一座大山下直喘粗氣。楊二郎看見了輪起方天畫戟就刺,可是他用力過猛,大山被刺成兩半,掘起的碎石塊落到江莊境內形成石坑山和小於山。太陽被刺傷了腿,躲到了地下。可是蚯蚓嘴快,大喊:“太陽在這裏,太陽在這裏。”太陽趁楊二郎不備,又躲到嬤嬤菜底下,楊二郎到處查找太陽的下落,就是找不到,只好到天庭去交旨。玉皇大帝心想:天下黎民百姓,萬物生靈還要靠太陽才能生存,怎能一個太陽不留。於是赦免了這個太陽。 [33] 
圖23 二郎玉山神石 圖23 二郎玉山神石
二郎玉山神石,乃“二郎擔山趕太陽”所遺神石。該石位於江蘇省徐州市呂梁風景旅遊區,兩石各約長2.5米、直徑約1.5米、重約千斤,一立一卧,間隔一個扁擔的距離。二郎玉山神石為“二郎擔山趕太陽”遺石,石上有明顯繩勒痕跡。圖為二郎玉山神石碑記。如圖23
拉犁山的傳説
徐州雲龍湖西南角,有座高山,叫拉犁山。相傳,楊二郎擔山趕太陽,把大半個中國的高山擔得差不多了,除了留下泰山大別山、伏牛山作為瑤台,點綴中原以外,還剩下一些較小的羣山。
徐州銅山區漢王鎮南望村楊二郎擔山趕太陽
在南望村有元山、孤山和鏊子山三座山,元山與孤山大小一樣,如同孿生兄弟,鏊子山偏立一旁。相傳,元山和孤山是二郎神用扁擔一頭擔一座山,並且用趕山鞭趕着一羣小山趕來的。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時候,天上有十二顆太陽,直曬得江河干涸,植物枯萎、人和動物都嗓子冒煙。再加上當時中原地少不利耕種。玉皇大帝為了拯救人間萬物,造福利民,派楊二郎擔山趕太陽。二郎神便用鐵扁擔把中原的一座座高山擔到漢王來,如今坐落在南望的元山和孤山就是二郎神從中原擔過來的眾多山峯中的兩座。要不你看,中原地帶沒山,而漢王鎮的山卻一座挨着一座呢。在擔完山以後,二郎神又邁開腳步忙着追趕太陽,就這樣,追呀趕呀,把十一個太陽打的鑽到地下了。剩下一個,嚇得臉色發黃,藏在了漢王一帶的螞蚱草底下。天上沒有了太陽,地上立刻變成了一片黑暗,河道氾濫,常常溢出,毒蛇猛獸到處橫行,黎民百姓痛苦不堪。於是,玉皇大帝又下達命令,讓楊二郎找回剩下的那個太陽。就這樣,楊二郎就又來到把山放下的地方,在泥水裏深一腳淺一腳的到處找太陽,在螞蚱草下面找到了太陽,讓它回到了天上,從此天上就只有一個太陽,萬物才得以生長。楊二郎完成了使命,準備回到天庭覆命,便使勁甩了下腳上的泥巴,甩下的泥巴就形成了鏊子山。 [34] 

擔山趕太陽甘肅省

圖24 二郎石 圖24 二郎石
二郎石位於崆峒山景區東門溝口偏東處。兩塊巨石當水而立,高寬各約4米。兩石相距兩米左右,相對處各有一孔。傳説黃帝問道於廣成子,因求道不歸,臣民等的心急火燎,憂心忡忡,便決定搬石取土修築山峯,為的是能親眼看到黃帝早日下山。臣民築山的誠意感動了二郎神,在二郎神的幫助下山峯修築的十分迅速,當山峯修築到現在的高度時,被玉皇大帝發現了,下旨道“豈能超過崆峒山”。隨即山峯停築。當時二郎神正在兩塊巨石上打扁擔眼,準備往山上挑,聽到玉皇大帝的命令就放下了這兩塊巨石。從此,這兩塊巨石就放在了河裏,現在還可以看到巨石上的兩個窟窿,後來人們便命此石為“二郎石”,築起的山峯就叫望駕山 [35] 

擔山趕太陽山東省

山東省臨沂蒙陰縣聯城鎮桃花峪村二郎石的傳説
二郎神擔山落下巨石拋棄於此,稱作“二郎石”的石頭就處於去往桃花峪村的彌河河畔
圖25 二郎石 圖25 二郎石
  • 嶧山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東山,就是鄒城嶧山。二郎擔山等神話傳説滋養一代代世人,為嶧山上那磊磊怪石,增添了無盡韻味。 [36] 
《嶧山志怪》(山東文藝出版社 1987):二郎神擔山趕太陽是嶧山的由來。
  • 海驢島風景區
榮成成山鎮海驢島風景區距海岸碼頭2海里處有一座融美麗的神話傳説與美妙的自然風光為一體的“仙山海島”——海驢島。相傳,當年二郎神奉玉皇大帝之旨,擔山填海,修建東京,百鳥歡躍,噙石為助。一天,二郎神挑着兩座大山行至成山頭附近,忽聽東海之中有驢嚎、西海之岸有雞鳴,一驚之下,扁擔驟折,兩座大山墜入海中,化為兩座海島,東邊為海驢島,西邊為雞鳴島。那些跟隨二郎神噙石填海的鳥兒也就成了海島仙山的主人,它們年復一年、生息繁衍,便有了幾十萬只鷗鷺遮天蔽日的奇觀盛況,海驢島也因此被稱為鷗鷺王國。 [37] 
海驢島的一側有一個石柱般的黑色礁石,獨自矗立在海邊,猶如在翹首以待出海的人歸家。這一黑色礁石被稱為“二郎扁擔石”。
圖26 二郎扁擔石 圖26 二郎扁擔石
圖27 海驢島 圖27 海驢島
  • 即墨馬山與靈山
關於靈山,還有這樣一個傳説:當年二郎神擔山填海的時候,一頭挑着馬山,一頭挑着靈山,正當走到即墨城北的時候,擼了扁擔扣兒 ,兩座山便着了地。二郎神索性坐下,歇了一會兒。等他歇息完,站起來,重新整理好扁擔扣兒,扁擔上了肩。可是,他用盡全身的力氣,卻再也挑不起這兩座山來了,兩座山好象在地上生了根,紋絲不動。二郎神火了,抽下扁擔,狠狠照馬山劈了一扁擔,把馬山打成了一個馬鞍型的山頭,所以,馬山又名馬鞍山。二郎神順手把扁擔一扔,又推出一個營上嶺。二郎神這才邁步朝前走去,當他走到靈山兩個山頭中間時,覺得鞋裏有沙子硌腳,他便脱下鞋子向外倒了倒沙子,於是,又倒出了靈山中間那座小山。後人説,馬山後、靈山前是二郎神踏過的寶地,流傳着這樣一首歌謠:馬山後,靈山前,大反不反,大亂不亂。 [38] 
圖28 馬山 圖28 馬山
  • 濟南北粟山、北馬鞍山
傳説很久以前,濟南北郊是一馬平川。二郎神追趕太陽,挑着兩座山走到這裏,放下擔子歇腳小憩。不料兩座山竟生了根,再也挑不起來。就連他從鞋裏倒出來的兩堆土,也變成了後來的粟山和馬鞍山。二郎神挑來的兩座山天天增長,驚動了太上老君,他怕這山會把山明水秀的濟南壓起來,就圍着兩山撒了圈丹藥,山從此不再長了。後來,人們便把這兩座山稱為南藥山、北藥山。因為二郎神這位大仙的造就,四座山都有了靈氣,其中的藥山還獨得太上老君的“欽點”,成為名副其實的“藥之山”。一位在某中學任教的地理老師告訴記者,古代傳説還是很“講科學”的,因為“齊煙九點”中其他的山都是以石為主,恰好只有二郎神鞋裏兩堆土變來的粟山和馬鞍山是土質山。藥山不僅是太上老君手撒丹藥之處,還是傳説中神醫扁鵲採集聖藥陽起石之地。依山傍水的天然地勢,既造就了藥山超逸絕倫的湖光山色,也使得這裏盛產名貴藥材。“藥之山”的特點與傳説相得益彰,牛氣十足。 [39] 
圖29 北馬鞍山 圖29 北馬鞍山
楊二郎擔山趕太陽(山東棗莊落東郝湖村)
東山主峯(即石棚)與桃園山之間為柱子山,因山頂有兩根石柱而得名,此與楊二郎擔山趕太陽的傳説有關。據傳:一日,楊二郎擔山趕太陽來到此處,一路上口乾舌燥,疲憊不堪,此時恰巧碰見一村婦正在井邊打水洗衣,遂歇下擔子,上前討水解渴。等他喝完水離開後,村婦納悶:這人用麻桿擔山,麻桿能撐住嗎?於是衝他喊道:“你用麻桿擔山,怎麼不斷呢?”話音剛落,麻桿立斷兩截,兩座大山就此落地,而兩節麻桿插於兩山間,化為兩根石柱。當太陽西斜,在遠處東望,石柱兩端的桃園山峯與東山石棚確有故事傳説的形象。
二郎擔山(山東省肥城安臨站鎮
二郎擔山位於山東省肥城市安臨站鎮南的二郎擔山北峯。整個山勢為南北走向,南北約0.7公里,東西約0.5公里,分南北兩個山頭,主峯“擔山頂”海拔200.8米;砂岩。山頂北面石崖上豎刻“文星共照”四個大字,其右邊題刻“丹山”二字,每個字約0.4米見方,無落款時間;具體刻寫年代暫無考。刻字下方有好事者刻寫“天下太平”四字,應該是近年附近村中居住的老人所刻。神話傳説,當年二郎神擔山趕太陽,到此歇腳,倒鞋土成二座小石山,故當地民眾取名“二郎擔山”,簡稱擔山。山的西南方向為上莊爐水庫。 據光緒十七年(1891年)《肥城縣誌·方域》記載:“丹鳳山在城(指老城)南五十五里與青龍山相距六里,舊志誤以為擔子山,邑人胡法曾辯曰,丹山古之巨門山與青龍山東西相望,古志丹山為鳳凰所自出,故又名丹鳳山,流俗謬謂二郎擔山。” [40] 
透明山地處彩石街道宅科管區東泉村,屬東泉村九峯山脈第九峯,此山南北向有一貫穿山洞,南大北小,因透明而故名,中心段落最窄處僅能容一人爬着通過,透明洞有一個奇觀,每到日落時太陽的光線就會穿洞而過,就像一道金光穿透整座山峯,十分壯觀,相傳透明山是玉皇大帝的親外甥二郎所為,傳説天上原有十二顆太陽,炎熱的陽光烘烤的江河干枯,植物枯萎,人和動物難以生存,玉皇大帝為拯救世間萬物,命楊二郎擔山趕太陽,楊二郎奉外公玉皇大帝之命攜帶寶貝捆山索,如意鈎及太上老君的寶貝老君棍來此擔山趕太陽,他用捆山索將兩座大山捆好,如意鈎鈎在捆山索上,口唸老君棍真言:長長長,老君棍變成了不短不長的扁擔,楊二郎又搖頭大吼三聲:變變變,他變成了頂天立地的一座金剛,他腰一彎將兩座山挑在了肩上,一晃悠,只聽山崩地裂一聲巨響,其中一根捆山索崩斷,一根完好無損,崩斷的一座山變成了一座數餘丈深的溝 ,這座溝深數丈的山峯便是和透明山遙遙相對的“劈山子”。

擔山趕太陽湖北省

唐梓山風景區位於湖北省棗陽市寺少公路鄂豫交界處,棗陽城北22公里、太平城鎮北5公里,方圓4平方公里。相傳唐梓、紫玉二山,是當年二郎神擔山趕日行至四十八里寬的紅沙河,心中膽顫,扁擔折斷,兩山坐於此地,扁擔落在兩山之間,架成一座天然石橋,人稱扁擔橋 [41] 
圖30 唐梓山 圖30 唐梓山
傳説:二郎神擔山趕日,鎮北留下唐梓山
在襄北崗地的棗陽太平鎮北邊,平坦地表孤零零地突兀起兩個秀麗的山峯,一曰唐梓山,一曰紫玉山,紫玉山山頂為鄂豫邊界,而傳説最多的當屬唐梓山。兩座山峯為什麼遠離山脈。盤古開天以來,天上有12個太陽,輪番炙烤大地,人類無法生存。二郎神發現後心急如焚,用一根扁擔,從桐柏山脈裏挑起兩座山峯,開始追趕太陽,想用兩座山峯來將其中的兩個太陽壓住。因為追趕太陽心切,二郎神沒有注意腳下,不慎掉進48裏寬的紅沙河中,扁擔折斷,兩座山峯墜入紅沙河。二郎神只好另想辦法遮擋太陽的光和熱了。寬闊的紅沙河突然被兩座山峯堵塞了河道,導致洪水四溢,河水沖刷的地表溝壑縱橫,形成了略有起伏的襄北崗地。兩座山峯留了下來,一個成了鄂豫的界山,另一個則成了著名的道教名山 [42] 

擔山趕太陽河北省

蔣福山二郎廟
二郎廟位於(三河市)蔣福山後山山頂,二郎廟乃當年二郎神擔山趕太陽時,在此歇腳,助當地降伏禍害一方之山精水怪,鄉民們感恩戴德,興工建廟,故稱二郎廟。
圖31 蔣福山二郎廟 圖31 蔣福山二郎廟
  • 唐山市豐潤區聚仙谷
聚仙谷原名大險溝,位於河北省唐山豐潤區東北燕山餘脈腰帶山(御帶山)的西麓黃昏峪村,傳説腰帶山由二郎神從東海擔來,在"常燃香"東面百餘米,還有幾塊巨石,從下面觀之,酷似古時將帥的盔甲。相傳是眾仙聚息之時,剛剛完成擔山趕太陽的二郎神因特別累乏,脱下盔甲躺在這裏休息,眾仙離去時他匆忙追趕,把盔甲丟棄在這裏。 [43]  如圖32
圖32 聚仙谷 圖32 聚仙谷
  • 車軸山
車軸山坐落於豐潤縣城南10公里,是一處平地而起的孤峯。
圖33 車軸山 圖33 車軸山
傳説:二郎神楊戩擔山趕太陽路過此地,見下面地裏一個金車轂被大水衝得上下翻動,擔心天長日久會釀成水災,於是按住了雲頭從空中扔下一塊石頭將金車轂牢牢壓住,這塊石頭到人間就成了一座孤峯。此後,泉水從金車轂冒出,經山縫隙向外流,就形成了現在後山崖下那個山洞裏流出的清泉水。後人誤將壓在山裏的金車轂傳為金車軸,遂將此山稱為“車軸山”。 [44] 
楊二郎擔山趕太陽,有一座山不願走了,楊二郎一怒之下,揮劍砍掉了它那高聳的山頭,可這山非常倔強,砍了還長,楊二郎連砍十多劍,山頭一長再長,楊二郎無耐,只好拋下它,趕着別的山繼續往前走了。
天上出現了12個太陽。熾熱的陽光把大地烤得石裂縫,地冒煙,人們辛苦種的莊稼,在太陽的照射下都枯黃了。二郎從附近山上砍了一棵千年古樹作扁擔,把太行山的12座小山裝進兩隻大筐,挑起扁擔去追趕天上的太陽。他每趕上一個太陽,就用一座大山把它壓住。就這樣,他已趕上了天上的10個太陽,把它們壓在了山下。這第11個太陽,被二郎趕上壓在赤城縣。赤城縣城西北9公里燕山腳下有温泉。温泉裏的水一年四季都是熱的,此温泉下有二郎用山壓住的太陽,是太陽把泉水烤熱的;温泉附近有兩座小山,那是二郎歇腳時從鞋裏倒出來的泥土堆成的。人們把温泉叫作“天下第一泉”,把這兩座小山丘叫作“二郎墩”。 [45] 
河北承德市圍場道壩子窟窿山
圍場道壩子鄉東邊的公路北側,有一座奇特的山峯,半腰上有個圓形洞窟,穿山而過,從一面看過去,能看到山那面的藍天、景物。人們都管它叫窟窿山,這個透亮的大窟窿據説是二郎神擔山趕太陽時穿扁擔留下的。相傳,在很古很古的時候,天上掛着十二顆太陽,炙烤着大地,曬得草木莊稼枯萎、江海乾涸、大地龜裂、寸草不生,人和動物都無法生存下去了。玉皇大帝為了拯救人間萬物,派二郎神擔山把太陽壓住。二郎神用扁擔一頭穿上一座大山擔在肩上,用趕山鞭趕着一羣大山,捉住一個太陽,就用山把它壓住,就這樣,追呀趕呀,整整壓住十一個太陽。二郎神挑着兩座大山,風風火火地攆剩下的最後一個太陽。這個太陽嚇得臉色發黃,急忙出溜一下躲進螞蚱草底下藏了起來。二郎神追到眼前,眼看就要摞下大山,壓住太陽。玉皇大帝心想,要是一個不留,那不又成了黑天了嗎。就緊忙喊二郎神説留一顆太陽在天上值班。就這樣,這顆藏在螞蚱草底下的太陽才又回到了天上。二郎神聽到玉帝旨意,把肩上挑着的兩座大山放在地下,拿上扁擔迴天宮去了。這兩座山一座留在了道壩子,另一座留在了哈里哈。從此天上就只有一個太陽,萬物才得以生長。螞蚱草因為救過太陽的命,所以它從來不怕太陽,從地裏拔出來,太陽也曬不死它,它開的花又稱太陽花。
圖34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道壩子窟窿山 圖34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道壩子窟窿山
圖35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道壩子窟窿山 圖35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道壩子窟窿山
圖36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道壩子窟窿山 圖36 河北省承德市圍場道壩子窟窿山
  • 秦皇島市祖山
秦皇島市西北25公里處的祖山原始森林峽谷,是一處以奇險的山景和秀美的水景為主體特色,並具有一定歷史內涵的山嶽型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畫廊谷中的“奇峯掛月”景緻,“奇峯掛月”的這個“窟窿山”相傳是二郎神“擔山趕日”時,拿大扁擔戳的大洞。在纜車上,這個在遠天映襯下的山體上,猶如一輪圓月東昇的透天巨孔的景觀歷歷在目。 [46] 
圖37 奇峯掛月 圖37 奇峯掛月
  • 唐山市窟窿山
窟窿山位於上營鄉瓦房莊村北,窟窿山海拔662米。主峯東側是百丈懸崖,刀劈斧切,十分險峻,人莫能攀,可望不可及。主峯西側,再爬上6米餘高的陡崖,才能到達山頂的窟窿之內。石窟窿呈東西走向,直透山頂,約有3米餘寬,9米餘高,15米餘長。洞頂還有幾個小窟窿,中午時刻的陽光可折射進洞。石窟窿兩側,各有四個突起的小山峯矗立雲天,雲纏霧繞。眼前這幅美景,就像八幅山水畫掛在石窟窿這面明鏡的兩邊,人稱此為“八扇屏”。石窟窿下側,有一個數丈長的條石,面平楞直,就像人工雕刻的一般。傳説這是二郎神“擔山趕日”時用的扁擔。二郎神用這個“扁擔”,一頭插入這個石窟窿,另一頭插進喜峯口的“老爺洞”,擔着這兩座山追趕太陽到此處時,“扁擔”被壓折,於是就將這兩座山放在這裏,半截“扁擔”也扔在這裏。圖為山頂的扁擔峯。 [47] 
圖38 山頂的扁擔峯 圖38 山頂的扁擔峯

擔山趕太陽吉林省

伊通滿族自治縣境內,散佈着16座死火山,其中大孤山西尖山、東尖山、小孤山、莫里青山、馬鞍山、北尖山7座最為奇特、壯觀,分佈位置酷似北斗七星,故名“七星山”。與西尖山相距僅6公里的東尖山,山形和高度都很相似,被稱為姐妹山。有二郎神“擔山趕日”的傳説,相傳很久以前,王母娘娘的蟠桃園內有水無山,大感缺彩。請玉皇大帝派他的外甥小聖二郎,去找三座山移進蟠桃園。楊二郎領旨,找着一根扁擔,拿着趕山鞭,駕起祥雲飛赴人間。這天,他來到蓬萊島選中三座孤島,便肩挑鞭趕往回走。由於一路勞累,便在伊通歇了7天7夜。當他醒來時,摸起扁擔往肩上一擔,“嘎叭”一聲,扁擔被壓斷了。原來兩座小島早已落地生根,變成東尖山、西尖山。鞭趕的大島也抽不動了,變成大孤山。 [48] 
圖39 七星山 圖39 七星山

擔山趕太陽北京市

天門洞(又稱扁擔眼)形成於1億2千萬年前,海拔800餘米,高約60米、寬約40米。相傳是二郎神擔山填海時用來穿扁擔的扁擔眼。
圖40 北京市密雲石城鎮柳棵峪天門山風景區 圖40 北京市密雲石城鎮柳棵峪天門山風景區
圖41 北京市密雲石城鎮柳棵峪天門山風景區 圖41 北京市密雲石城鎮柳棵峪天門山風景區
圖42 北京市密雲石城鎮柳棵峪天門山風景區 圖42 北京市密雲石城鎮柳棵峪天門山風景區
  • 密雲縣北莊窟窿山
位於密雲縣北莊鎮幹峪溝村山脊處透出一個大窟窿的山,從下仰視,山脊處的大窟窿宛如一個望天洞眼,頗覺天高雲淡。這就是幹峪溝一道奇特的景觀,當地人稱這座山為窟窿山。窟窿山是如何形成的呢。相傳,人間從前有十二個太陽,各個如同燃燒的大火球,不分晝夜,輪流掛在天上,旱得土地裂成大縫,顆粒無收,百姓無法生存。後來,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二郎神下凡到人間,為民除害。二郎神下凡後,用扁擔挑着大山追趕太陽,把太陽一個個壓在了大山底下,傳説這座窟窿山就是其中的一座。山脊中的大窟窿就是二郎神擔山趕日時的扁擔眼。 [49]  如圖43
圖43 北京市北莊鎮幹峪溝村窟窿山 圖43 北京市北莊鎮幹峪溝村窟窿山
  • 密雲縣桃源仙谷自然風景區
密雲縣桃源仙谷自然風景區金龜奇景位於密雲縣石城鄉境內,坐落在雲蒙山地域,距北京90公里。由世外桃園區向北,登上一線天,步入峽谷,東有一石洞,東北半山上有一“金龜影”,神話傳説:當年二郎神“擔山趕日”時,有一太陽躲藏之中,碰遇一隻金龜,它靈機一動,以金龜遮蔽,二郎神見其生怒,以掌將其拍之頂壁,故留此影。隱形瀑高達70餘米,隨之季節變化,瀑現瀑沒,一日變化更現驚奇,早來觀之無有,晚歸瀑入眼簾,潭瀑相映,此景之奇,尚為少見。 [50] 
圖44 桃源仙谷 圖44 桃源仙谷

擔山趕太陽山西省

山西長治市沁源縣韓洪鄉二郎神山
圖45 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韓洪鄉二郎神山 圖45 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韓洪鄉二郎神山
二郎神山是傳説中二郎擔山趕太陽的大山,上有插扁擔的孔洞。
圖46 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韓洪鄉二郎神山 圖46 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韓洪鄉二郎神山
二郎神廟遺址。
圖47 二郎神廟遺址 圖47 二郎神廟遺址
筆峯山風景區(長治市沁縣
筆峯山又名二郎山,位於沁縣城南,主峯海拔1028米,峯巒疊翠,溝谷縱橫,雄偉壯觀。因山峯高出城頭,正對原沁州城內學宮欞星門,故取文明之意稱筆峯山。因有“二郎擔山趕太陽”未及之傳説,又稱二郎山。
盂縣燕子崖
燕子崖位於盂縣北下莊鄉崔家莊村西北1公里的懸溝村,就在突出的石崖上方,有一個很大的腳印痕,相傳,是二郎神楊戩擔山趕太陽時,正遇龍王爺在哪裏放虎,二郎神便和龍王爺答話,因二郎神擔的山太重,一隻腳踩在了山崖邊,把山體踩裂,留下一條石縫,而且擔山的扁擔也斷了,二郎神就把這山留在這裏,把擔山的扁擔插在了對面的山崖天桂山上。
二郎擔山趕太陽(晉中市)
傳説一:
壽陽地勢高峻,四周羣山環抱,唯西北黃嶺一壑每逢春末秋初寒流由此滾滾而來,古往今來年復如此,無情的風霜給人民帶來了災害。人們為了堵住這一大壑,成年累月,披星戴月終於修起了一條高大的土嶺。可萬萬沒有想到,一場大雨後暴發的山洪把土嶺給沖掉了。這樣連續搞了幾次都無濟於事,人民的這種精神感動了天上的“二郎神”。有一天,風雲突變,西北風怒吼。眼看大片莊稼被嚴霜奪去,二郎決定在太陽出山前堵住山壑。於是他肩挑兩座大山,晝夜兼程汗流浹背向黃嶺壑直奔而來。行至平舒一帶,啓明星高照,東方發白,突然一個潑婦端着尿盆攔住了去路,妖里妖氣地説:“哎喲沒見過一根麥稈還能挑動兩座大山。”沒等二郎回話,便朝着二郎將尿潑在地上,頓時,只聽得咔嚓一聲,麥稈折成兩截,兩座大山立即落地,這就是現在的神山、雙鳳山。二郎火性大發,定睛一看這潑婦原是妖魔化妝而成,於是火冒三丈力斬妖魔,可惜二郎未帶兵器,只好脱下自己的鞋一陣痛打,將妖魔打死在地,他把鞋裏的土倒在她身上,讓她永世不得出世。這堆土就是距平舒西部二華里地方的“圪堆梁”。妖魔雖被打死,二郎再也沒有擔土來堵這山壑,每年春秋寒流仍由此壑而來,莊稼仍受嚴霜襲擊。 [51] 
傳説二:
相傳遠古天上有九個太陽,大地熾熱似火,百姓無以為生。玉皇大帝即令二郎神逐趕太陽。榆社古時有湖泊。一天,一個村婦在湖邊洗衣,忽然看到遠遠地來了一個大漢,肩上竟用一根細細的麻稈挑着兩座大山。那大漢匆匆而行,走得口乾舌燥,看見眼前碧水盪漾,便想歇下來喝口水。就在這時,洗衣婦女一聲驚呼:“看你日能的,麻稈稈怎能當扁擔。”那大漢一聽糟了,正待發作,一隻腳已閃到湖水裏,肩上的麻稈也立馬從中一折,擔着的兩座大山便“忽隆”一下跌落到湖的兩岸。大漢一看,水也顧不上喝了,轉身就順着東南方向急急而去。待翻過一座山時,感覺剛才濕了的那隻靴子不舒服,便脱下來想曬乾再走。但就在這時,天空中忽又傳來一聲喝喊:“玉帝有旨——驕陽如火,百姓受煎,命二郎神速速逐日,不得有誤。大漢一聽,靴子也顧不得穿了,趕忙起身又向前急急而去。原來,大漢就是擔山趕太陽的二郎神。自此之後,那兩座山就在榆社生了根,因為緊鄰湖水,老百姓便把北邊的一座稱作海金山(古時鄉民以湖為海),南邊的一座稱為海銀山。至於二郎神脱下的那隻靴子,亦已化成一方巨石。此石現仍立於榆社縣武鄉縣交界處的二郎山上(山北為榆社縣南村、狐家溝等村,山南為武鄉縣樓則峪等村),其形酷似一隻巨大的靴子。
楊二郎擔山趕太陽(襄垣縣
相傳,盤古開天地的時候,曾經有十個太陽擁出地面,莊稼烤焦了,河水曬乾了,整個人間比蒸籠還要熱,百姓處在危難之中。有個叫楊二郎的小夥子。他不但勤勞勇敢,而且為人忠厚誠實。他的力氣特別大,大得能搬起幾座大山;他有一雙飛虎鞋,穿上它能翻山跨海,日行千里。老百姓們都信服他,喜歡他,就推選他當了大夥的首領。怎樣才能制伏太陽呢。楊二郎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他從附近山上砍了一棵千年古樹做扁擔,把十二座山裝進兩隻大筐,穿上飛虎鞋,挑起扁擔去追趕天上的太陽。楊二郎還有神通,他念起口訣,現出法相,完全變成另外一副模樣。他頭頂着藍天,腳踩着大地,胳膊比太行山還要粗,挑着大山追趕太陽。他邁開流星大步,從東趕到西,又從西趕到東,趕呀趕呀,他每趕上一個太陽,就用一座大山把它壓住。楊二郎擔山趕太陽走到了襄垣,他把五個太陽壓在了五陽嶺下。後來,十個太陽終於被他壓住了九個,只有一個太陽,變得小小的,鑽到一大叢豬毛菜後面逃脱了。所以,至今豬毛菜不怕旱,越旱長得越旺。據説,那是因為它救了太陽以後,太陽封它為“不旱菜”。楊二郎見還有一個太陽逃出了他的手心,哪能容得。從五陽向西南走了一會兒,楊二郎本想還去追趕,但這時他已累得走不動了。他坐下來歇息,覺得鞋裏有土,不得勁,就脱下兩隻鞋倒土,一隻鞋倒出個文王山,另一隻鞋倒出個周王山,楊二郎吃過香噴噴的鹿肉,渾身增添了使不完的勁兒,就彎腰挑起祖山都山去追趕最後一個太陽。當楊二郎擔着兩座大山追到渤海邊時,恰好趕上了逃跑的太陽,他當即瞄準太陽撂下祖山和都山。機靈的太陽就勢在地上一滾,骨碌一下鑽進了渤海,使楊二郎又撲了個空。結果,太陽沒壓住,祖山和都山卻落在渤海邊。氣得楊二郎用大扁擔在祖山上插了個大圓洞,就成了透天的窟窿山。楊二郎擔山趕太陽的神話,世代流傳不絕。 [52] 
晉城:傳説中的二郎擔山洞
二郎擔山洞位於澤州縣南嶺鄉坂河村西北的山坡上。相傳二郎神楊戩力大無比,武藝超羣,擔山趕太陽路過坂河村時突遇狂風暴雨,坂河村此時波濤洶湧,河水如一頭巨大的怪獸擋住了楊戩的去路。此刻,天昏地暗,電閃雷鳴,追趕的太陽也早已不見了蹤影,楊戩長途奔波已精疲力盡,鞋中也早已滿裝了泥土,便駐足傾倒,從此二郎擔山坐落此地。二郎擔山洞“奇”就“奇”在兩座大山相隔不過百米之遙,不但形狀相似,而山腰都有一個門洞,其大小基本相同且遙遙相望。每當夏日雷雨季節來臨,天空常會出現一道彩虹飛架兩山之間,活像一條彎曲的扁擔挑着兩座大山。
圖48 二郎擔山洞 圖48 二郎擔山洞
圖49 擔山趕太陽 圖49 擔山趕太陽

擔山趕太陽湖南省

桂東仙緣橋
被譽為中國的愛情橋,位於桂東齊雲山上,是湖南省海拔最高、跨度最長、地勢最險的一塊巨石40餘米的天然橋。那裏古木參天人跡罕至,卻隱藏着一座湘南最高、跨度最大天然石橋,傳説是為了讓牛郎織女在凡間相會,二郎神搬來一塊巨石橫架南北隱藏在此高山深處。 [53]  如圖50
圖50 桂東仙緣橋 圖50 桂東仙緣橋

擔山趕太陽內蒙古

蠻漢山又名鐘山、九峯山、蠻汗山。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涼城縣西北部,蠻漢山旅遊景區,扁擔眼。相傳二郎神在陰山挑下蠻漢山和大青山來做壓陣山。於是在蠻漢山主石崖上有一個扁擔戳開的圓孔。
圖 51 扁擔眼 圖 51 扁擔眼
雙耳猶肖——馬頭山
馬頭山位於岱海南岸長城腳下與蠻漢山同屬陰山山系,是傳説中的二郎神擔山追趕太陽遺留之山。 [54] 

擔山趕太陽貴州省

遵義桐梓縣風水鄉泡通村,小地名洞槽。這個溶洞的附近,有一座山叫穿巖(如圖)。傳説二郎擔山趕太陽,來到桐梓縣風水鄉,累了,放下扁擔休息,這座山就在此生根了。另一説法,這座山叫“川巖”,這座在貴州,另一座在四川,是一對兒,二郎擔山趕太陽留下的。另一個説法還要形象點,二郎擔山趕太陽,擔了一挑,手中提一座大山,這座“穿巖”是二郎手中所提,放在雲貴高原上,就定根在了貴州省桐梓縣風水鄉洞槽這個地方。據爬上“穿巖”的當地人介紹,穿巖上還有手提的指印。
圖52 穿巖 圖52 穿巖

擔山趕太陽遼寧省

凌源市月華山,窟窿山,此山主峯海拔926.8米,因山頂有一高7米、寬13米的通天洞,形如懸月,所以古時也稱月華山,但老百姓還是願意形象地叫它“窟窿眼兒山”。洞的西側修建二郎神廟,傳説楊二郎擔山時,此洞是用來插扁擔的,後扁擔折了,此山遺落此處。
圖53 凌源市月華山窟窿山 圖53 凌源市月華山窟窿山
圖54 月華山二郎神觀 圖54 月華山二郎神觀
圖55 凌源市月華山窟窿山 圖55 凌源市月華山窟窿山
圖56 凌源市月華山窟窿山 圖56 凌源市月華山窟窿山

擔山趕太陽神話童謠

一字洋洋離家鄉,二郎擔山趕太陽。
三隻神眼識鬼怪,四山五嶽六聖幫。
七顆毒日山嶽鎮,八九兄弟藏海疆。
十弟留着繼日夜,東西陬山壓兩狂。
九惡除去天地安,陰陽平衡喜洋洋
欲問二郎今何在,祭廟就在灌河旁。 [55] 
圖57 擔山趕太陽 圖57 擔山趕太陽
圖58 剪紙 圖58 剪紙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