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鳥外形特徵
編輯
太陽鳥美圖欣賞(40張)
太陽鳥地理分佈
編輯太陽鳥主要物種
編輯黑胸太陽鳥Aethopyga saturata (Hodgson)
形態(據滇西亞種)
雄性成鳥:頭頂、後頸、髭紋概紫藍,具金屬光澤;背、肩羽、頸側、胸側概褐紅色;下背和翅上覆羽污黑;腰淡黃色;下腰及尾上覆羽輝紫藍;中央尾羽基部2/3與尾上覆羽同色;先端延長部分與外側尾羽近黑,羽緣微具反光;翼黑褐;眼先、頭側、中覆羽、小覆羽以及自頦至胸概烏黑;喉部或具紫色光澤;腹部暗灰綠色;尾下覆羽轉灰黃;兩脅近白;翅下覆羽和腋羽概純白色。
生態此鳥為林園中小鳥。在雲南多見於海拔600—2100米左右的龍山,常綠闊葉林、溝谷林、混交林以及次生灌叢或茶園、田邊樹叢中。在貴州冊亨、望謨等地區比較常見。喜飛躍在開花的小喬木或灌叢中。冬季,在雲南哀牢山坡的針闊混交林帶(海拔約1,400米),曾見此鳥連日活動在小山坡旁田邊僅有的一棵開花小喬木樹上。多單獨或三、五隻活動,也見與柳鶯混羣覓食。性活潑。鳴聲清脆尖鋭,發出有如di-di的單音。
[4]
黃腰太陽鳥Aethopyga siparaja (Raffles)
形態 (據云南亞種)
雄性成鳥:額、前頭金屬綠;後頭灰褐色;頭和頸的兩側、肩間、背以及中、小覆羽暗紅;腰鮮黃色;尾上覆羽和尾羽表面概綠而具金屬光澤;尾羽隱蔽部分黑褐;飛羽、初級覆羽及大覆羽暗褐,具橄欖黃羽緣;髭紋翠綠,有金屬反光;自頦至胸洋紅色;餘下體灰橄欖或灰色染以黃色至橄欖綠黃色,翅下覆羽白而微綴黃色。
雌性成鳥:整個上體灰褐而渲染以橄欖綠;冠部羽基灰褐;腰多綴以綠黃色;尾羽暗褐,外緣以橄欖黃;外側3對尾羽具淺色先端;下體灰色沾淡橄欖黃;有的標本喉及兩脅較腹部少沾黃色。雄性幼鳥:上體橄欖綠;尾羽黑褐而具橄欖黃羽緣,外側3對尾羽內側羽片先端白色;翅暗褐,外緣橄欖黃;頭側沾淺綠黃色;頦、喉中央硃紅;其餘下體灰而微染綠黃色。
雌性幼鳥:與雌性成體相似,但頭部幾呈灰褐色;上體較暗,少染黃色;尾羽暗褐,外側3對尾羽具白端斑;頭側較冠部多灰色;喉灰,稍沾綠黃;下體淺灰而染以淡綠黃色。
3月中旬在雲南西雙版納已見有成對活動的黃腰太陽鳥。3月17日在橄欖壩獲得的雄鳥睾丸膨大,約3.5 × 2.5毫米。
1959年6月28日在雲南勐臘獲得1只雄性亞成體,喉部中央已換鮮紅色新羽,餘體羽與雌鳥相似。11月15日得一雄鳥正值秋季換羽,第一、二枚初級飛羽未長全;新尾羽呈羽芽狀;兩枚中央尾羽剛出鞘。
剖析4胃,食物有甲殼蟲、寄生蜂、雙翅目昆蟲、螞蟻、小蜘蛛等。
黃腰太陽鳥在滇、桂一帶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太陽鳥,棲息在樹林中,常在花叢間活動,以花蜜為食,在花朵中攝食時,體表常附着花粉,在自然界對傳播花粉、繁殖果木起一定的作用。
火尾太陽鳥Aethopyga ignicauda (Hodgson)
形態 (據指名亞種)
雄性成鳥:額、頭頂以及頦、喉輝藍;腰黃色;上體餘部火紅;中央尾羽特形延長,呈火紅色,外側尾羽的外側羽片同色,內側羽片褐色;兩翅亦褐色,飛羽狹緣以橄欖黃;耳羽、頰黑色;胸部鮮黃,中央渲染以桔紅色;腹部、尾下覆羽淡黃沾綠。
雌性成鳥:上體橄欖黃綠色;兩翅和雄鳥相似;中央尾羽棕褐,隱現暗色橫斑,外側尾羽的內側羽片黑褐,外側羽片緣以棕褐,具淡色羽端;下體黃綠,腹和兩脅轉為綠黃色。
雄性幼鳥:頭頂無輝藍色;胸部中央紅色不如成鳥鮮豔;中央尾羽不特別延長。
生態 火尾太陽鳥棲息於海拔2,000—2,300米間的山地、溝谷或村寨附近的次生闊葉林、開花的灌叢中,有時也見於芭蕉樹上。常結集成小羣活動。鳴叫時展翅蹺尾。喜用細長的嘴在各種花朵中吮吸花蜜和啄食花蕊、花葉。剖檢8月和11月採自雲南的11只鳥胃,胃內容物除花蕊外,還有花葉,種籽和鞘翅目昆蟲等。
藍喉太陽鳥Aethopyga gouldiae (Vigors)
別名:桐花鳳(四川)。
形態 (據西南亞種)
雄性成鳥:眼先、頦絨黑;額、頭頂、喉、耳羽後側的點斑以及胸側概輝紫色;耳羽褐黑染以暗紅色;頰、眼上後方、後頭、頸側、背以及中、小覆羽均暗紅;腰鮮黃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基部2/3呈紫藍色而具金屬光澤;中央尾羽延長部分近黑;外側尾羽褐黑色,羽緣微具紫藍色反光,羽端轉褐灰色,向外漸形擴大;飛羽、初級覆羽、大覆羽概暗褐並外緣以橄欖黃;上胸暗紅,下胸轉為火紅,至腹部、肛周和尾下覆羽漸轉呈鮮黃色;翅下覆羽純白。
雌性成鳥:上體橄欖黃;頭頂羽基暗褐,多展露於外;腰黃;翅暗褐而具橄欖黃羽緣;中央尾羽暗褐;外側尾羽黑褐色,概外緣以橄欖黃,並具近白色先端;頰、耳羽、頸側灰褐,或沾橄欖綠;喉灰色,染以橄欖黃或淡橄欖黃;胸部多呈灰色或黃色,其餘下體灰褐而綴以黃色,或呈淺黃染以灰色。
雄性幼鳥:採自7月的標本。額、頭頂灰褐;後頭散有少數金屬紫藍色羽片;耳後方和胸側各具輝紫藍色的小形塊斑;眼先絨黑;耳羽黑褐而染以暗紅色;眼上後方、頸側、背以及中、小覆羽的暗紅色較成鳥淺淡;腰鮮黃;翅和尾羽與雄性成鳥同;喉部中央暗紫,具金屬光澤:喉側有灰色縱紋;下胸雜以黃色,餘與成鳥同。
1964年9月1—2日採自雲南景東温卜的幼鳥上體與雌性成鳥相似:其中一鳥的下背有一片暗紅色羽片;喉微灰黃;胸橄欖黃而雜有火紅色;腹和尾下覆羽轉為鮮黃色。
生態 藍喉太陽鳥常棲於海拔1,000—3,100米的高原盆地和山地的闊葉林、溝谷林、稀樹灌叢以至河邊和公路邊的喬木樹叢和竹林中,尤喜在花叢間活動。在秦嶺南麓見於以櫟林為主的落葉混交林。據江智華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西藏南部樟木(2,200—2,700米)的觀察,藍喉太陽鳥常活動在盛開花的樹叢間,或見攀匍於棚架的豆科花上或熱帶季雨林和混交林中層以上的寄生植物花叢中。不論在菜園或林間,只要花朵吐豔盛開,多見它們的影蹤,但未見它們在近地面的花朵間覓食活動。它們從不結大羣,多呈三、五隻或十數只小羣活動。飛行時或集聚覓食時,彼此間都保持較遠的距離,並不接近。在樟木,有垂直遷移現象,同一海拔不同季節的數量有明顯差異。藍喉太陽鳥的鳴聲高,但不尖細
[12]
。
亞種分化 藍喉太陽鳥共有鬥個亞種,國內僅有2個亞種。
綠喉太陽鳥Aethopyga nipalensis (Hodgson)
形態(據西南亞種)
雄性成鳥:前額至上背、頦、喉暗綠而具金屬光澤;頭側黑色;頸側和下背暗紅;下背和腰間呈橄欖綠;腰鮮黃色;尾上覆羽輝暗綠;中央尾羽與尾上覆羽同色,先端黑;其餘尾羽黑色;外側鬥對羽端微淺淡;翅暗褐,翅表面呈橄欖綠色;胸部鮮黃而雜以不明顯的火紅色細紋;腹部沾黃綠;尾下覆羽橄欖黃;翅下覆羽純白色。
雌性成鳥:上體橄欖綠;腰和尾上覆羽染黃;頭部可見暗褐色羽基;中央尾羽淺褐,渲染以橄欖黃;外側尾羽概黑色,先端淡褐色,外側4 對尾羽內側羽片具相形漸大的白色端斑;兩翅暗褐,外緣以橄欖黃;翅上覆羽與背略同;頭側灰褐,或多或少沾有綠色;喉部淡灰綠;下體轉深而渲染黃色;尾下覆羽鮮黃;翅下覆羽純白,微沾淺檸檬黃。
生態 棲於海拔1,500—2,600米間的闊葉林、混交林、溝谷闊葉林以至山間竹林或耕地附近的樹叢間。在喜馬拉雅山脈南坡1,500—2,700米海拔的熱帶季雨林內較為常見,但數量不多。多十數只呈散在羣體活動於盛開花朵的樹上覓食。在雲南南部4—5月見有成對活動。1962年5月7日在滇西小黑山採得成對活動的雄鳥,睾丸膨大,約5×3毫米。
1964年8月18日在雲南景東磨刀河採得正在換羽的雄鳥,右側第六枚飛羽正脱換,尚未長全;左側第1—5枚尾羽及右側第1—4枚尾羽已脱換,其餘尾羽剛長出新羽芽。11月13日採的雄鳥,右側中央尾羽脱落,左側的外側尾羽新羽尚未長全
[15]
。
地理分佈 國內見於西藏南部聶拉木、樟木、絨轄、昌都地區西南部,四川西部康定、雲南西北部貢山、西部片馬、騰衝、潞西、西南部鎮康、雙江、營盤、中部景東、南部綠春(留鳥)。國外分佈尼泊爾、不丹、錫金、東抵中南半島一帶
[13]
。
叉尾太陽鳥Aethopyga christinae Swinhoe
形態 (據華南亞種)
雄性成鳥:頭至肩間綠色,具金屬光澤;背暗橄欖綠;腰呈鮮黃色;尾上覆羽金屬綠,在不同的折光下或呈藍紫色;中央尾羽亦同, 羽軸先端延長如針狀(圖13);餘尾羽黑色;外側4對尾羽具白端和翠綠色羽緣;翅暗褐色,外緣以橄欖黃;眼先、頰、耳羽概黑,頭側或渲染褐紅色;髭紋翠綠而具金屬光澤,或呈輝紫色;頦、喉、上胸皆赭紅;下胸橄欖黃,有時染以灰褐色;其餘下體和兩脅淡灰、淡乳黃至綠黃色,或為灰色而綴以黃色或綠黃色;翅下覆羽白色。
雌性成鳥:上體橄欖黃染綠;冠部或冠部羽基灰褐至褐色;翅暗褐,狹緣以橄欖黃;尾羽褐黑;中央尾羽羽軸不延長;外側尾羽具明顯的白色羽端,向外漸形大;眼先灰黑;頭側淺橄欖綠;頦、喉淺綠灰色,或為灰綠至淺綠黃色;胸部轉深;腹和兩脅淺淡,呈綠白色或淡黃綠色;尾下覆羽淡乳黃或乳白色。
雄性幼鳥:採自9月的標本。頭、背橄欖綠;冠部羽基灰褐;腰鮮黃色;尾上覆羽橄欖綠,散有輝綠色羽片;飛羽黑褐;眼先污黑;頭側淡綠黃;整個下體淡黃綴綠;胸部雜有暗赭紅羽片。
雌性幼鳥:採自6月的標本。上體與雌性成鳥酷似,喉灰而染以淡橄欖黃色;餘下體轉淺。
生態 棲於中山、低山丘陵地帶的山溝、山溪旁和山坡闊葉林,也見於村寨附近的樹叢中,或活動在熱帶雨林和油茶林。多單獨活動,有時成對或結羣。性不畏人。鳴聲婉囀動聽,常間歇發出悦耳而富旋律的鳴聲,有如金屬鏗鏘之音。雄鳥在育雛期發出如pe-et,pe-et之聲,逐音升高,隨發出急促的pit-pit聲。
太陽鳥介紹
編輯太陽鳥體重僅5~6克,連尾羽在內,最大的身長不超過15釐米。每當太陽初升,霞光映照,或者雨過天晴,萬里藍天的時候,太陽鳥和蝴蝶、蜜蜂等在萬紫千紅的百花叢中,成羣飛翔。它們那鮮豔的羽衣,閃現紅、黃、藍、綠等耀眼的光澤,奪目異常,故名“太陽鳥”。當它們不停地揮動着短圓的小翅膀,輕捷地將長長的嘴,伸進花蕊深處吸食花蜜時,那懸停半空,倒吊身子的高難動作,簡直和美洲的蜂鳥一模一樣。所以,有人把它譽為“東方的蜂鳥”。 每年春季,是太陽鳥的繁殖季節。這時,雙雙對對,在森林邊緣或溝谷坡地的灌木叢間築巢。巢呈梨形,懸掛枝頭,隨風擺動。每巢產卵2~3枚,卵殼呈乳白色,間有細小的棕色斑點。
[18]
太陽鳥相關傳説
編輯太陽鳥(鳳凰)傳説
傳説遠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一起炙烤着大地,熱得人類受不了,地上就像着了火一樣,眼看世界將要滅亡了,這時出現了一位自願為民除害的勇士名叫后羿,他用箭一下子射死了九個太陽,只剩下最後一個太陽,卻身負重傷跌落到了人間。天地在經歷了通晝的光明之後被無盡的黑暗湮滅了。沒有了一絲亮光,天地間一片黑暗,就如同失去了希望一樣,這時如果能有一個太陽在天上那該有多好啊!可是,剩下的一個太陽在哪裏?他斷了翅膀又怎能回到天上呢? 其實,太陽原本也是一種鳥,可是太陽鳥斷了翅膀,不能飛行了,不能回到天上了,他只有藉助別人的力量才能回到天上才能給人類帶來光明。那唯一解救的辦法就是用鳳凰的涅槃。
鳳凰飛呀飛呀,飛過萬水千山、飛過草莽叢林、風餐露宿、不畏艱險,飛過了七七四十九天,終於在一顆三葉草下找到了斷了翅膀、身受重傷、奄奄一息的太陽,她扯下自己的一片五彩祥羽蓋在了太陽的身上。她給他擦拭着傷口,給他服藥。太陽的光芒很微弱,就像在風中搖擺欲滅的燈焰,隨時都有永遠熄滅的可能。那時可是後果不堪設想了。鳳凰祈禱着,希望她的吉祥能帶給太陽希望,能令他早日康復,早日回到天庭為人類謀福。
可是鳳凰知道太陽康復飛昇的那天也是自己涅槃的時刻,只有自己涅槃產生的巨大力量才能將太陽推上天空,而自己也將獲得永生。可是鳳凰依然堅強着,默默地為太陽做着一切。她不後悔,她覺得那是為人類造福,因為她本來就是要為人類帶去吉祥的,她要讓人間充滿着光明和希望。那是至高的榮耀!
太陽鳥
太陽在鳳凰的悉心照料下,傷勢慢慢的恢復了,可是他還不能立即飛昇,他的翅膀不能活動太久的。可是人間一刻不能沒有光明的,再這樣下去這個世界就要被黑暗吞滅的。就這樣,每天鳳凰就揹着太陽在天空遊走着,從東往西日復一日。太陽已經習慣鳳凰每天馱着他一起東昇西降。太陽還學會了調皮,剛開始的時候太陽躲在鳳凰的黑色的羽毛下,生怕讓人看見,因為他害怕后羿再來射他,為此還偷偷得哭呢!這樣天上便嘩嘩的下雨了,那是太陽調皮的眼淚;有時候太陽扯一塊鳳凰的風衣來做紗巾罩在臉上,讓人看到了半濛濛的多雲天氣;又有時候太陽從黑羽下突然鑽出來,悄悄的拔一根鳳凰的七彩羽仍在天空,人們便由此見到了彩虹。鳳凰並不理會太陽的頑皮吵鬧,任由他玩去。因為她知道太陽每康復一點,離別的日子就越近一點,而涅槃的日子也越近了一點。鳳凰心理承受着多大的壓力啊! 這一天終於還是來臨了。太陽正準備和鳳凰像往常一樣東昇,因為他的翅膀已經完全復原了。他想今天要單獨飛翔,他要給鳳凰一個驚喜,不要再讓她每天揹着自己升起了。太陽暗自高興着。可是他不知道,沒有鳳凰涅槃產生的強大助力他是飛不到天上去的。
“鳳凰,讓我今天自己飛好麼?看!看自己已經全部康復了!”太陽剛説完這句話,鳳凰突然轉身一把把太陽推了上去,太陽一個趔趄跳出了海平面,太陽還沒轉過神來,鳳凰便口出一團烈火,燃遍了全身……瞬間強大的火焰籠罩在鳳凰的周圍。太陽如在夢中,掙扎着欲救鳳凰,可是,強大的火力讓太陽只能慢慢往上升,升得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遠……
“鳳凰……你,你要幹什麼?……不要……”
太陽鳥
“太陽你要記得,你是光明之神,只有你才能給人間帶來光明,你肩負着光明的使命,而我只是順應天意,幫你功德圓滿,這是我的使命,我的職責,現在我的職責完成了,我的涅槃換來你的重生,人類會因為你而幸福的。而同時也給了我永生……所以在我生命的每次輪迴中我都要一生竭盡全力朝你飛去……” “鳳凰你放心,我會牢記你的話,我會恪守職責,為人類造福的!清晨的第一縷光芒我會照耀在有你的地方,期待着你的輪迴永生……因為你也是希望、吉祥、生命更是永恆的象徵!以後凡是你輪迴降臨的地方就是人間福地!”
太陽鳥(5張)
幾經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太陽也果然信守諾言,為人間播撒着光明。清晨的第一末曙光照耀的地方正是鳳凰涅槃的地方,那是他為感激鳳凰所作的一切的饋贈。人們歷代傳頌着關於鳳凰涅槃的故事,便取名此城為太陽城,又因“日出曙光之先照”改名為日照。而鳳凰,人們便稱之為“太陽鳥”。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人類稱鳳凰為“太陽鳥”緣故。相傳這世界上也有一種鳥,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朝着太陽的方向飛去,那該就是輪迴的太陽鳥吧!
- 參考資料
-
- 1. 太陽鳥 .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引用日期2016-12-19]
- 2.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 :126
- 3.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 :126-127
- 4. 李桂垣、鄭寶賚、劉光佐. 1982.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 繡眼鳥科). 北京:科學出版社. : 1-170.
- 5.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科學出版社 ,1982.07:129
- 6.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 :129 -130
- 7.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科學出版社 ,1982.07 :132
- 8.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 :133
- 9.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 :134
- 10.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1982.07 :132-133
- 11.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 :134-135
- 12.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136
- 13.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137
- 14.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137-138
- 15.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139
- 16.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139-140
- 17. 李桂垣,等 .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 :科學出版社 ,1982.07:142
- 18. 《鳥的生殖和發育》 .學優中考網[引用日期2016-12-19]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