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叉尾太陽鳥

鎖定
叉尾太陽鳥,雀形目太陽鳥科太陽鳥屬 [26]  留鳥; [27]  為小型鳥類,雄鳥頭頂輝藍綠色,上體橄欖綠色,腰明黃色,中央尾羽亮翠藍色,羽軸針狀延長,外側尾羽黑色具白色端斑,頭側黑色,顏、喉和胸為絳紅色,其餘下體橄欖黃色;雌鳥上體橄欖綠色,下體灰綠色,尾羽羽軸不延長。 [28]  因其中央的兩根尾羽很像燕子,所以也被人稱之為燕尾太陽鳥。 [29] 
叉尾太陽鳥在中國分佈在四川、雲貴、兩廣、福建、海南和香港等地,在越南亦有分佈,棲息於低山丘陵至山腳平原的常綠闊葉林、次生林和熱帶雨林中,也見於果園、油茶園等人工綠地中。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成鬆散小羣,較活躍大膽,活動於開花或有寄生植物的喬木樹冠上,邊活動邊發出尖細叫聲,繁殖期善鳴唱。主食花蜜和其他植物分泌物,兼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繁殖期在4-6月,營巢於闊葉樹上,以草莖、木棉絮、苔蘚、枯葉和植物纖維等構成側上方開口的橢圓形或梨形巢。窩卵數通常為2-3枚,卵灰綠色且有紫紅斑,雛鳥晚成。 [28] 
叉尾太陽鳥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中。 [30]  叉尾太陽鳥吸食花蜜,起着傳播花粉的作用,作為籠養鳥也具有觀賞價值。 [31]  通常,叉尾太陽鳥會被誤認為是蜂鳥。原因是經常有人看到其飛到刺桐花的枝頭食蜜,而且還有空中懸飛在花枝頭的本領,故常被戲稱為中國蜂鳥。如同叉尾太陽烏金屬般的體色一樣,其叫聲也滿是重金屬的味道,連續急促,類似打擊樂器裏面的缽所發出的的高顫音。 [29] 
中文名
叉尾太陽鳥
拉丁學名
Aethopyga latouchii
別    名
燕尾太陽鳥
外文名
Fork-tailed Sunbird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2]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雀形目
太陽鳥科
太陽鳥屬
叉尾太陽鳥
亞    門
脊索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種
3亞種
分佈區域
中國、越南、老撾
命名者及年代
Swinhoe,1869
保護級別
“三有”野生動物名錄 [1] 

叉尾太陽鳥物種學史

叉尾太陽鳥是太陽鳥科中的一種 [3]  ,該科位於進化樹上與鶯科相近的一支 [4]  ,生活在非洲和南亞地區,因適應環境需要,逐漸進化成和同樣吸食花蜜的鳥較為一致的形態 [5]  ;該種最早由斯温禾(Swinhoe)1869年在中國海南島發現並定名,由於中央尾羽羽軸為形特殊,1876年謝利曾將其單立一屬 [6]  ;叉尾太陽鳥通常認定為有三個亞種 [7] 

叉尾太陽鳥形態特徵

叉尾太陽鳥 雄鳥
叉尾太陽鳥 雄鳥(31張)
叉尾太陽鳥(指名亞種)雄性成鳥頭頂至後頸間為綠色,具金屬光澤,背羽絨黑,腰呈鮮黃色,翅為暗褐色,外緣以橄欖黃,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金屬綠色,在不同折光下或呈藍紫色,中央尾羽羽軸先端延長如針狀,外側4對尾羽具清晰純白端斑和翠綠色羽緣;眼先、頰、耳羽概黑,頭側或渲染褐紅色,髭紋翠綠而具金屬光澤,或呈輝紫色,頦、喉、上胸暗褐紅,下胸橄欖黃,有時染以灰褐色,下體淺綠黃色不鮮亮,近下胸處渲染灰色,脅部絲白或微綴黃色,翅下覆羽白色。
叉尾太陽鳥 雌鳥
叉尾太陽鳥 雌鳥(15張)
雌性成鳥冠部或冠部羽基灰褐至褐色,上體橄欖黃染綠,兩翅暗褐,狹緣以橄欖黃,尾羽褐黑,中央尾羽羽軸不延長,外側尾羽具明顯的白色羽端,向外漸形大;眼先灰黑,頭側淺橄欖綠,頦、喉或為灰綠色,胸部呈較深灰綠黃,腹部為灰綠色,漸轉淺淡,尾下覆羽淡乳黃或乳白色。
幼鳥冠部羽基隱約可見暗褐色,頭、頸兩側灰綠,下體羽毛呈絨狀;喉灰微沾黃綠,胸部黃綠色較深,腹和兩脅淡黃,餘與雌性成鳥相似。
華南亞種與指名亞種在其特殊的尾形和羽色上均相近似;華南亞種雄性成鳥背橄欖綠,喉與胸皆赭紅,雌性成鳥上體橄欖黃綠色,較指名亞種鮮亮,兩個亞種下體羽色均不穩定,羽色變異與季節、分佈高度無關。 [6]  [3] 
叉尾太陽鳥體型纖細;嘴細長下彎,上下嘴緣先端約1/3呈細鋸齒狀;翼短圓,第一枚初級飛羽短小,尾呈楔形;跗蹠纖細而長,具盾狀鱗 [8-9]  。雄性成鳥體重5.0~7.0克,全長9.5~11.5釐米,翅4.5~5.5釐米,尾4.0~5.2釐米;雌鳥體重4.5~7.0克,全長7.9~10.0釐米,翅4.2~4.8釐米,尾2.5~3.0釐米 [3]  [6]  [10] 

叉尾太陽鳥棲息環境

叉尾太陽鳥多見於中山、低山丘陵地帶,棲於山溝、山溪旁和山坡的原始或次生茂密闊葉林邊緣,也見於村寨附近的灌樹叢中,或活動在熱帶雨林和油茶林。常在高樹頂上活動,尤其喜在檞寄生叢或開花的樹、灌木叢中活動 [10]  [11]  [12]  [3] 

叉尾太陽鳥生活習性

食性
叉尾太陽鳥食性與其它太陽鳥相似,以花蜜為主食 [3]  ,兼捕食飛蟲和樹叢中昆蟲和蜘蛛等;野生狀態下常扇動雙翅懸垂於花朵上空 [9]  ,以微呈彎曲的嘴和管狀的長舌吸食花蜜;也吃種子等食物 [13] 
鳴聲
叉尾太陽鳥鳴聲婉轉動聽,常間歇發出悦耳而富旋律的鳴聲,有如金屬鏗鏘之音;在育雛期的雄鳥發出如pe-et,pe-et之聲,逐音升高,隨發出急促的pit-pit聲 [3]  。鳴聲細而尖,具有容易識別的特色 [11]  。通常“twisk”的叫時,是以單個或多至五次重複的形式 [7] 
行為
叉尾太陽鳥性情活躍不畏人,行動敏捷,總是不停地在枝梢間跳躍飛行 [11]  [12]  ;多常單獨活動,有時成對,或亦有結二十隻左右的小羣 [14] 

叉尾太陽鳥分佈範圍

在世界範圍內,分佈於中國、越南以及老撾 [2]  。在中國東南及南部的江西、四川、雲南、貴州、湖南、廣西、廣東(包括香港)、福建、海南島等地常見 [7] 
叉尾太陽鳥 分佈 叉尾太陽鳥 分佈

叉尾太陽鳥繁殖方式

雄鳥的翹尾動作被部分觀察者視為求偶
雄鳥的翹尾動作被部分觀察者視為求偶(2張)
太陽鳥科的雄性在繁殖季節比平時更加好鬥 [15]  。在繁殖季節,雄性鳥雀為了吸引雌性羽色會更加鮮豔 [16]  。叉尾太陽鳥每年3~5月間繁殖,由雌鳥 [10]  (據1984年廣西觀察)在熱帶常綠闊葉林山地海拔490米的竹-闊葉林緣的藤本灌木叢上營巢 [17]  ,巢呈長梨狀,約高11.6釐米,寬6.3釐米,用草莖、苔蘚、枯樹葉和木棉絮等野生植物纖維及毛、羽為材料編織構成,繫於懸垂的橫枝下面,裏層敷以地衣、軟細的木棉絮和細的草根等材料 [11] 
(據1984年廣西觀察)發現該巢後三天見初卵 [17]  ,每窩產卵計2~4枚 [10]  ;僅由雌鳥孵卵,雄鳥偶爾伴隨雌鳥歸至巢房 [17]  ,孵化期13~17天 [10]  ,破殼出雛當天親鳥即尋食喂雛,由雌鳥單獨承擔育雛,三日齡全天餵食38次,九日齡全天餵食81次;12日齡離巢時,一小時餵食5次,巢空後雌鳥仍叼食回巢數次,不見雛時才退出巢。整個離巢過程中未見雄鳥參與什麼活動;次日下午見雌鳥在距巢約十米的竹、灌木上喂幼鳥 [17] 
叉尾太陽鳥給幼鳥餵食 叉尾太陽鳥給幼鳥餵食
叉尾太陽鳥卵渲染綠色或灰色,而具有紅褐色、紫或微黑色暗斑 [10]  ,卵重均為1克,大小几相等,量度(4枚)平均約為13.67×10.3毫米;雛鳥剛出殼時通體肉紅色,光裸無毛,嘴峯、卵齒肉色,嘴角白,微沾肉色,鼻孔蓋突起於上嘴嵴中兩側,腹部大如球狀,頭頸常向腹部彎曲,體重為0.7~0.9克,輕於卵重,體長為23毫米左右。2日齡,針狀初級飛羽破皮而出,長約1毫米。4日齡,眼微睜,耳孔啓開。6日齡,體各羽區皆出針羽,尾羽每邊外側有兩枚羽首先破鞘。8日齡,眼已睜得較大,虹彩褐;初級飛羽破鞘成筆狀。10日齡,卵齒已看不見;上體主要為橄欖綠色,翼褐,眼已睜得較圓;能作6至8釐米遠的小距離飛跳。12日齡離巢時,上嘴亮褐,下嘴色稍淺且近基部沾肉色,嘴角白沾肉色,下體淡橄欖黃,跗蹠淡褐灰,趾肉色沾褐。 [17]  雛期15~16天 [10] 

叉尾太陽鳥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分佈區
Aethopyga christinae christinae
Swinhoe於1869年以在海南島採集的樣本命名,為中國特有物種,僅分佈於海南島。
Aethopyga christinae latouchii
Slater於1891年以採自福建漳浦的樣本命名,分佈於中國東南部(自四川始東至福建、南至兩廣等地區)、越南北部及老撾中部。
叉尾太陽鳥越南亞種(非正式譯名)
Aethopyga christinae sokolovi
Stepanyan於1985年命名,分佈於越南南部,資料尚不足 [7] 

叉尾太陽鳥保護現狀

叉尾太陽鳥保護級別

注意:非法捕殺受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將受到刑法制裁。

叉尾太陽鳥種羣現狀

叉尾太陽鳥 畫作
叉尾太陽鳥 畫作(4張)
叉尾太陽鳥在東南亞屬常見鳥類,儘管由於棲息地逐漸破壞,可能呈現一定的減少趨勢,相對整體基數而言數量仍較穩定 [2] 
該鳥習見於亞熱帶以南,即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分佈,近二十年來(2011)其新分佈記錄見於暖温帶華北,已向北延伸一個温度帶 [19]  。2007年3月,湖北省恩施州第一次發現有叉尾太陽鳥分佈 [20]  。2011年,叉尾太陽鳥首次在江蘇省被記錄 [21]  。20世紀80年代,由於嚴重的空氣污染在重慶市絕跡,2005年9月重又出現 [22]  。1994年,叉尾太陽鳥首次在老撾被記錄 [23] 
據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對桂林市區8個公園樣帶法調查記錄,該種鳥的發現次數佔總遇見次數3.48%,密度約0.185只每公頃,為常見種;通常單獨活動,雖然密度較小總數不多,但遇見頻率卻非常高 [24] 
2023年3月,湖南省新寧縣林業部門對外發布,叉尾太陽鳥現身世界自然遺產地國家5A級景區崀山 [25] 
2024年3月7日,叉尾太陽鳥現身寧波市鄞州區塘溪鎮堇山湖。 [3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4-02-02]
  • 2.    Aethopyga latouchii (Fork-tailed Sunbird)  .The IUCN Red List[引用日期2015-11-14]
  • 3.    李桂垣等編著.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科學出版社,1982年07月第1版:141-142頁(叉尾太陽鳥 亞種檢索 生態)
  • 4.    傅桐生,高瑋,宋榆鈞編著.鳥類分類及生態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年09月第1版:(附錄)第1頁
  • 5.    周長發編著.生物進化與分類原理[M].科學出版社,2009.01,第19頁(趨同)
  • 6.    李桂垣等編著.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科學出版社,1982年07月第1版:第139-140頁(叉尾太陽鳥 形態 量衡度)
  • 7.    A. Elliott,J. Sargatal,D.A. Christie著;E. de Juana編.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 Alive 13[M].巴塞羅那:猞猁出版社,2008.10:第310頁
  • 8.    李桂垣等編著.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科學出版社,1982年07月第1版:第125-126頁(太陽鳥屬 形態 分種檢索)
  • 9.    李桂垣等編著.中國動物志 鳥綱 第十三卷 雀形目 (山雀科—繡眼鳥科):科學出版社,1982年07月第1版:第116-117頁(太陽鳥科 分屬檢索)
  • 10.    鄭作新,壽振黃等著.中國動物圖譜 鳥類 第三版:科學出版社,1966年01月第2版:第179頁
  • 11.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動物室,中山大學生物系著.海南島的鳥獸:科學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第270頁
  • 12.    浙江動物志編輯委員會.浙江動物志 鳥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11月第1版:第416頁
  • 13.    黎航主編.新編家庭生活萬寶全書[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年04月第3版:第444頁
  • 14.    解穎主編.家庭養鳥[M]:延邊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第163頁
  • 15.    常家傳,馬金生,魯長虎編;鄭光美審.鳥類學 (第二版)[M]: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1998年07月第2版:第85頁
  • 16.    全世界母親多麼相像 看看動物媽媽們怎樣護子女  .南海網.2013-05-13[引用日期2015-12-16]
  • 17.    龍國珍,劉小華.叉尾太陽鳥繁殖習性的初步觀察[J]:四川動物,1985年04期
  • 18.    龍泉市林業局編.龍泉市林業志: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04:第237頁
  • 19.    張榮祖著.中國動物地理(三、氣候變暖的影響):科學出版社,2011.07:第116-118頁
  • 20.    恩施發現叉尾太陽鳥  .恩施新聞網.2007-03-29[引用日期2015-11-28]
  • 21.    餘清.跟着“鳥叔”濕地追鳥 在無錫能見到247種鳥[N]:無錫日報,2012年11月22日
  • 22.    太陽鳥重現蹤影  .搜狐新聞.2005-09-30[引用日期2015-11-28]
  • 23.    T. D. EVANS,R. J. TIMMINS.Records of birds from Laos during January-July 1994[J].Forktail,1998年第13期,(69)
  • 24.    梁士楚,馬姜明主編.廣西動植物生態學研究 第3集(桂林市冬春季公園鳥類羣落結構及其空間生態位的研究&王樓李友邦黃中豪陸施毅):中國林業出版社,2013.05:第134-135頁(133-140)
  • 25.    中國最小的兩種鳥首次現身湖南新寧崀山景區  .百家號.2023-03-08
  • 26.    龐世燁總編;龐世瑜,史嬌嬌主編,中國少兒百科全書 飛鳥王國,天津教育出版社,2010.02,第195頁
  • 27.    範宗驥主編,鼎湖山常見鳥類圖鑑,廣東科技出版社,2019.09,第112頁
  • 28.    趙欣如,趙碧清主編;央美陽光繪,鳥類圖鑑,青島出版社,2019.03,第479頁
  • 29.    呂寧主編,走進東方的熱帶雨林,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15.04,第140頁
  • 30.    匡忠帆,雷孝平,李海波主編;發現山之美,中國青年出版社,2019.08,第115頁
  • 31.    陳豐泰,黃汝湊編,籠鳥飼養技術,廣東科技出版社,1989.08,第105頁
  • 32.    “中國最小的鳥”現身寧波堇山湖  .百家號.2024-03-0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