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母娘娘

(中國神話中的長生女神)

鎖定
王母娘娘,又稱王母、金母、阿母、西姥、西王母、西靈聖母、瑤池金母、金母元君等,道號為“無上清靈元君、統御羣仙大天尊、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台金母、 瑤池大聖西王金母、太華西真萬炁祖母元君、上聖白玉龜台九靈太真無極聖母” [21] 
王母是中國神話裏掌管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一部分學者認為西王母是古人神化的始祖女神。
在傳統神話中,西王母是女仙之首,主宰陰氣、修仙、生育萬物的女神。 [1] 
晚期多將西王母奉為婚姻、生育、保護婦女的女神,並大量在民間傳説,小説戲曲中出現。
許多古籍及傳説中都有關於西王母的記載。
中文名
王母娘娘
外文名
The queen mother of the West
別    名
王母
西姥
阿母
金母
王母娘娘 展開
別名
王母
西姥
阿母
金母
王母娘娘
西王金母
瑤池金母
瑤池聖母
西王母
九靈太妙龜山金母
太虛九光龜台金母元君 [2]  收起
國    籍
中國
主要成就
生育萬物,主管所有女仙的女神
掌管不死藥、長生的上古女神
保護婦女,婚育、長壽的女神
神話體系
中國神話體系
居    所
崑崙山
所屬分類
先秦神話、道教神話、民間神話

王母娘娘先秦

清郝懿行《山海經箋疏·西山經》關於王母記載書影 清郝懿行《山海經箋疏·西山經》關於王母記載書影
商代的《歸藏》對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擁有不死神藥。西周金文即有“王母”的記載。西王母最初是一箇中原之外的部落神,具有圖騰性質。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16]  “王母”一詞,出自《山海經》的《大荒西經》:“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 [3]  西王母最早的形象出現於《山海經》中,對其描述的幾個關鍵詞為:“蓬髮”、“梯幾戴勝”、“虎齒”、“豹尾”、“善嘯”,這位氏族神披頭散髮,露出老虎般的利齒,身後還拖着一條豹子似的尾巴,是一位半人半獸的上古時期主管瘟疫刑殺之大神。這一時期的西王母,學者從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有地名説、國名説、獸名説、人名説、神名説等。
管子·輕重己》:“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天子祀於太宗,其盛以麥。麥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入),殊族者處。皆齊,大材,出祭王母,天子之所以主始而忌諱也。”
山海經》:“豹尾,虎齒,善嘯,蓬髮戴勝。
穆天子傳》:“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無死,尚能復來。”郭璞注:“將,請也。”則西王母能夠賜予人年歲,使人長生。

王母娘娘兩漢

漢代西王母畫像石、畫像磚、石棺
漢代西王母畫像石、畫像磚、石棺(8張)
爾雅》:西王母於夏代時獻白玉玦。西王母是漢代民眾信仰中最重要神祗之一,根據《山海經》、《穆天子傳》、《淮南子》、《史記》、《漢書》等文獻可知,從先秦到東漢時期,西王母的形象經歷了三重變化,從上古凶神變成為掌握長生不死之藥的女神,又變成全能的宗教偶像。 [14]  在漢代中國儒教讖緯神學古籍中,多次記載西王母顯聖遣使下凡,曾經派她的徒弟九天玄女,幫助黃帝打敗蚩尤。漢初,有四五小兒路上畫地戲。一兒歌曰:着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漢《賈子修政篇》:“堯身涉流沙地,封獨山,西見王母。”授天下地圖予帝整治國家。遣二十三女瑤姬(封為妙用真人)下凡助大禹治水。
神異經》雲:“崑崙之山,有銅柱焉,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圍三千里,周圍如削。下有石室,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鳥,名曰希有,南向,張左翼覆東王公,右翼覆王母。背上小處無羽,一萬九千里。王母歲登翼,上之東王公也”。
從漢代開始,西王母具有“宜子孫”等功能,開始主管生育等功能。 [4-5]  東漢社會已出現諸多神明,其地位權威犬牙交錯,而西王母則為大神。西王母之下,則有太上老君執掌"道書"。在墓葬中繪製老君圖像,表示死者將朝拜老君,"得道受書",而"年命延長",又赴崑崙朝西王母,乃成仙。
漢武帝天天拜神仙求神仙保佑,王母娘娘對漢武帝虔心敬神十分歡喜,於是當面就許給他開疆擴土、江山一統的功業,保佑他江山永固。從那以後,漢武帝果然是百戰百勝。漢武帝的權力越來越大,越來越驕傲起來,興建華美的宮殿、修築浩大的陵墓,寵信美人外戚,蒐羅奇珍異寶。百姓民怨沸騰,怨氣一直衝到了天上,神仙們紛紛把漢武帝的所作所為報告給王母娘娘,王母一聽就生氣了,這樣的人怎麼還能繼續受到上天的護佑呢?所以王母不再保佑漢武帝,而且降下災難,於是漢武帝的好運就到頭了。

王母娘娘晉唐時期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
竹書紀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博物志》也稱:瑤池有樹,“三千年一生實”。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但凡女子得道登仙者,都隸屬西王母管轄。大約成書於晉的《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説:"上元三君,紫蓋華晨,玉童護神,玉女安魂,五藏百靈,攝養我身,長生天地,上為高仙,日月伏息,七星保真,太上受(授)書,三華據因。"《枕中書》:“西漢九光夫人,始陰之氣,治西方。故曰木公、金母,天地之尊神,元氣煉精,生育萬物,調和陰陽,光明 日月,莫不由之。”又載:上古之時,黃帝討伐蚩尤之暴時,蚩尤多方變幻,呼風喚雨,吹煙噴霧,王母即遣九天玄女授黃帝三宮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鬥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黃帝遂克蚩尤於中冀。虞即位後,王母又遣使授白玉環、白玉琯及地圖,舜即將黃帝的九州擴大為十二州。上清道教興起,推崇王母娘娘奉為尊神,將王母娘娘列為七聖之一。許多地方祠祀的西王母,左右有六位夫人,有兩送子者、兩催生者、兩治瘟疹者,為仁慈、至尊的神明。《墉城集仙錄》載:“金母元君者,九靈太妙龜山金母也。一號太靈九光龜台金母,一號曰西王母,乃西華之至妙,洞陰之極尊。在昔道氣凝寂,湛體無為,將欲啓迪玄功,生化萬物,先以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木公焉,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生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亦號曰王公焉。又以西華至妙之氣,化而生金母焉,金母生於神洲伊川,厥姓緱氏,生而飛翔,以主陰靈之氣,理於西方,亦號王母,皆挺質大無毓神玄奧於西方,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與東王木公共理二氣,而養育天地,陶鈞萬物矣。體柔順之本為極陰之元,位配西方,母養羣品,天上天下三界內外十方女子之登仙得道者,鹹所隸焉。”

王母娘娘元明清時期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
西王母乃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為先天陰氣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崑崙仙島。而所有男仙之首,為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的東王公,據《三教搜神大全》卷一釋曰:“東華者,以帝君東華至真之氣化而生也,分治東極,居東華之上也。其掌管蓬萊仙島。各司其職,井然有序。《西遊記》:西王母種的蟠桃乃仙樹仙根,小桃樹三千年一熟,人吃了體健身輕,成仙得道;一般的桃樹六千年一熟,人吃了白日飛昇,長生不老;最好的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明清兩代,寶卷與念捲成為民間宗教藉以表達其宗教思想、參與精神生活的重要形式。與西王母有關的神話、信仰等文化資源,被民間教派融匯於宗教寶卷之中。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時期的西王母形象和信仰發生了較大的分化,西王母的神格和信仰在宗教寶卷中得到空前的提升,從而形成了有關西王母的新的形象與信仰。在《護國威靈西王母寶卷》、《瑤池金母金丹懺》、《王母消劫救世真經》等寶卷中,西王母仍舊有明顯的道教神仙色彩,但是民間宗教教派在把西王母這位千年來在民眾信仰中舉足輕重的神靈引入民間宗教中時,把西王母的神格進一步放大,變形成為一位至上神,集創世和救世為一體。 [15] 
《護國威靈西王母寶卷》認為西王母是一位集創世與救世為一身的至聖女神,三教九流之祖,萬民之母,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西王母可以“考察儒、釋、道三教”聖人,一一給予封號,凌駕於諸神之上,儼然眾神之王,享有民眾的最高崇拜。《護國威靈西王母寶卷》首次把西王母視為民間宗教中的至上神。把西王母和無生老母融為一體,塑造出一個凌駕於諸神之上的西王母。
在明清時期的民間(秘密)宗教中,神格與地位與西王母相似、影響更大的是無生老母。無生老母又被稱作古母、祖母、古佛、老無生、無極老母、無極聖母、金母、瑤池金母、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等等。無生老母的形象首先是人類的祖先,她住在“真空家鄉”—— 天堂,是一位無生無滅 [17]  至仁至慈的女上帝。她把混沌宇宙分出天地日月,創造了兩儀四像、五行八卦,創造了山川河海等等萬物。至於西王母和無生老母的關係,部分學者認為金母或瑤池金母(西王母)的形象是無生老母的化身或別名。以往學界認為的羅祖五部六冊,是無生老母信仰的源頭,但根據史料來看,“無生老母”一詞,可能是明代道教一支的金丹道南宗,根據道教西王母的“老母”稱呼,再透過扶乩方式所創造出來的新神名。其後逐漸被其他新興的民間宗教教派所接受,並融合五部六冊中的無生父母概念,到了明末清初由當時金丹派南宗的弟子羅蔚羣編寫完成《龍華寶經》一書,代表完整無生老母信仰的形成。從民間宗教教派所流傳下來的宗教寶卷來看,只有西王母與無生老母互稱。 [18] 
與正統宗教不同的是,民間宗教中的西王母既不像佛教中的釋迦牟尼那樣莊嚴肅穆,也不像道教中的三清那樣冷漠高遠,而是時時向人間流露出慈母一般的關懷,這與以往道教體系中的西王母形象並不一樣,是明清以來西王母形象的一個新的特點。 [15]  明清“寶卷流”民間宗教的興起與流傳,把西王母信仰進一步帶到海外。 [15]  傳播無生老母即是瑤池金母的説法,尊奉老母或王母為無極天尊,提倡普度收圓教義。 [19] 
道光末年傳入福建的一支民間宗教改名為“先天教”,但仍延續青蓮教的傳統,以瑤池金母為至尊,並隨着華人的腳步逐漸傳播到南洋。以寶卷為載體的西王母信仰與民間宗教一直流傳到東南亞的北婆羅洲、馬來亞半島以至暹羅國。西王母信仰傳入台灣的時間當與傳入南洋的時間大致相同。 [15] 

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信仰

在明清時期的民間(秘密)宗教中,神格與地位與西王母相似、影響更大的是無生老母。無生老母又被稱作古母、祖母、古佛、老無生、無極老母、無極聖母、金母、瑤池金母、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等等。無生老母的形象首先是人類的祖先,她住在“真空家鄉”—— 天堂,是一位無生無滅 [17]  至仁至慈的女上帝。她把混沌宇宙分出天地日月,創造了兩儀四像、五行八卦,創造了山川河海等等萬物。至於西王母和無生老母的關係,部分學者認為金母或瑤池金母(西王母)的形象是無生老母的化身或別名。以往學界認為的羅祖五部六冊,是無生老母信仰的源頭,但根據史料來看,“無生老母”一詞,可能是明代道教一支的金丹道南宗,根據道教西王母的“老母”稱呼,再透過扶乩方式所創造出來的新神名。
其後逐漸被其他新興的民間宗教教派所接受,並融合五部六冊中的無生父母概念,到了明末清初由當時金丹派南宗的弟子羅蔚羣編寫完成《龍華寶經》一書,代表完整無生老母信仰的形成。從民間宗教教派所流傳下來的宗教寶卷來看,只有西王母與無生老母互稱。 [18]  與正統宗教不同的是,民間宗教中的西王母既不像佛教中的釋迦牟尼那樣莊嚴肅穆,也不像道教中的三清那樣冷漠高遠,而是時時向人間流露出慈母一般的關懷,這與以往道教體系中的西王母形象並不一樣,是明清以來西王母形象的一個新的特點。 [15]  明清“寶卷流”民間宗教的興起與流傳,把西王母信仰進一步帶到海外。 [15]  傳播無生老母即是瑤池金母的説法,尊奉老母或王母為無極天尊,提倡普度收圓教義。 [19]  道光末年傳入福建的一支民間宗教改名為“先天教”,但仍延續青蓮教的傳統,以瑤池金母為至尊,並隨着華人的腳步逐漸傳播到南洋。以寶卷為載體的西王母信仰與民間宗教一直流傳到東南亞的北婆羅洲、馬來亞半島以至暹羅國。西王母信仰傳入台灣的時間當與傳入南洋的時間大致相同。 [15] 

王母娘娘家庭成員

王母娘娘父母

王母最早記載,見於先秦,是居於崑崙丘的山母神、始祖女神,並無父母。
王母娘娘拿葫蘆 王母娘娘拿葫蘆
東晉的葛洪則認為,西王母與東王公盤古太元聖母所生。見葛洪《元始上真眾仙記》:“復經二劫,忽生太元玉女,……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號曰元陽父;又生九光玄女,號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

王母娘娘女兒

1.民間體系。
説法一:七仙女:漢代開始出現七仙傳説,“董永奉親”石刻圖上七仙女為羽衣人形象。漢代多有壁畫為羽衣人環繞西王母、東王公。七仙女疑為王母、王公的屬神。後期民間傳説裏,則有説七仙就是王母的女兒。
説法二:《二郎寶卷》中的三花體系:天花女、金花女、雲花女:其中雲花女排行第三,為灌口二郎神楊戩生母。 [21]  《二郎劈山救母》:“王母見女心悲痛,三姐見母淚汪汪。”
民間的神魔文學
龍吉公主:出自 明 《封神演義》。 [6] 
南極王夫人:王母第四女也,名林,字容真,一號紫元夫人,或南極元君。 [20] 
雲林右英夫人:又名媚蘭,字申林,王母第十三女也。受書為雲林宮右英夫人。
紫薇王夫人:又名清娥,字愈音,王母第二十女也。昔降授太上寶神經與裴玄仁,裴行之得道,拜清靈真人。 [20] 
太真夫人。王母之小女也。年可十六七,名婉羅,字勃遂。
雲華夫人王母第二十三女,太真王夫人之妹也,名瑤姬,受徊風混合萬景練神飛化之道。 [20] 
3.十二溪女(又稱十二延天溪女娘娘):
十二溪女“登龍、聖泉、朝雲、望霞、松巒、集仙、飛鳳、翠屏、聚鶴、淨壇、起雲、上升”原是巫山地方山神,後期被道教吸收為溪神。同時在後期民間傳説,十二溪女被改為除幼女瑤姬外的王母女兒。
4.織女
原是星宿,沿帝星靠近北極,與太一天帝有關。織女原是漢代天帝的孫女,漢代《史記·天官書》稱織女為“天孫”。後期在民間傳説,被改為王母女兒。
其他。
明《歷代神仙通鑑》青蚔:王母第三女太武夫人青蚔至閩中拓土以居。 [7] 
玉卮:又名“王扈”。天將等一看,認得是王母第三女玉卮娘,慌忙掙扎呼救。(《夢從姊佩湘》《瑤池仙夢記》《上古秘史》《增補搜神記》)

王母娘娘養女

《歷代神仙通鑑》:復收清真道行之女三十二人為養女。 [8] 
何參軍女:我是何參軍女,年十四而夭,為西王母所養,使與下土人交。(《搜神後記》) [9] 
杜蘭香:香時年三歲,西王母接而養之於崑崙之山。(《太平御覽》) [10] 

王母娘娘兒子

明《歷代神仙通鑑》:木公至方諸……與金母二氣相投,生九子五女……九子隨東王公在碧海潛修,不涉他務。
江西民間傳説:相傳西王母第九子玄秀真人飛跨白鶴,翩翩而至,築壇山上,鐫有"以祭靈仙"四個大字,前人詩讚:"共説西王母,有子跨鶴來。山深藏窈靄,林靜長莓苔。丹灶泥封舊,元壇劫木灰。莫雲仙蹟幻,咫尺有蓬萊。" [3] 

王母娘娘配偶

西王母最初的配偶是東王公,不過到了元明清時期,民間傳説及小説戲曲中王母娘娘的配偶則成了玉皇大帝。
東王公
東王公最早記載,見於漢代。被認為是“陰陽”中的陽神,對應陰神西王母,並無父母。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
東晉 葛洪 則認為王公與王母都是盤古、太元聖母所生。這個版本可見將王公、王母視為兄妹夫婦。
也有的説法認為,周穆王為東王公的轉世。
到了漢末道教,西王母被認為是由先天陰氣凝聚而成的母神,主管女仙,執掌崑崙仙山。而先天陽氣凝聚而成為東王公,主管男仙,執掌蓬萊仙島。可以説西母與東皇相當於神仙中的人事管理
西王母在戰國時期見諸記載,東王公見於漢代。在當時頗為高漲的陰陽觀念,西王母與東王公對舉而被奉祀。西王母與東王公在東漢時期對舉的記載凡三事:
《歷代神仙演義》:木公至方諸,以紫雲為蓋,青雲為城,靜養雲房之間。廣種青芝於圃,以玉屑壅布,所產極多,取以為餌。與金母二氣相投,生九子五女。漸收有緣男女,錄為仙官仙吏,各有司屬。
西王母與東王公相會,見於郭憲的《洞冥記》和偽託東方朔的《神異經》。靈帝時人服虞曾引過《神異經》的有關文字,故胡應麟言:“漢人假名東方朔作《神異經》”。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
洞冥記》:昔王母乘靈輦,以適東王公,税此馬於芝田,東王公怒,棄此馬於清津天岸。
祀東王公與西王母為陰陽二神,見於東漢中葉趙曄《吳越春秋》。《史記》言越王勾踐靠“七術”復國,具體內容未詳,而在《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中則言其第一術——“尊天祀鬼神以求福”,即“立東郊以祭陽,名曰東皇公;立西郊以祭陰,名曰西王母。”
西王母與東王公皆作雍穆王者之象,儼然為長壽富貴的守護神。紀年為漢元興六年(公元105年)的環狀乳神人神獸鏡銘文曰:“元興元年五月丙午日天大赦,廣漢造作尚方竟(鏡),湅(煉)三商周得無□,世傳光明長樂未央,富且昌,宜侯王,師命長生如石,位至三公,壽如東王公,西王母,仙人子立至公侯”。
玉皇大帝
民間信仰中,西王母的形象進一步世俗化、人格化,明清小説開始對西王母加以“人間皇后”的想象,西王母成為民間信仰中一位慈母般的女神。 [15]  玉皇大帝是民間神話的天庭之主,作為人間皇帝的映射,必須得有皇后才夠完美,王母娘娘於是充當了這一角色。也有部分傳説中王母娘娘不是皇后,而是玉帝之母皇太后。小説、戲曲中普遍將王母視為玉帝的配偶神,慶壽、獻桃、度化成仙是王母的主要工作。元明小説中的西王母與玉帝配對,織女、七仙女、雲華也從一般女仙,逐漸演變成為王母的女兒們。不過王母並非是強勢的執法者,反而像人間后妃般依循母職,無力干涉朝中事務。到清初的《新史奇觀》,牛郎織女二星因蟠桃會上醉酒,惹得王母不悦。到更晚的清末小説牛郎織女中織女與金童思凡,織女被王母謫於雲錦宮,王母只管女仙,所以向玉帝告狀,害得十二金童差點被處斬。後來更因天孫織女和金童結婚,未曾進謁,王母認為他們只戀夫妻之情,忘卻天職,又一次至玉帝面前告狀,使牛女二人再度遭貶。《張四姐大鬧東京寶卷》中玉皇得知自家女兒私自下凡時大怒,王母相勸:“那丫頭,手段高,誰能抓住?都怪你,嬌慣她, 無天無地。”張玉皇開言道:“你去相勸。勸説她, 迴天宮,赦她無罪。”口氣像極人間夫妻。白茆《天仙寶卷》中,王母不但無權,還有連坐之罪:“玉皇見奏回言答,依了娘娘一個人。勸得女兒歸上界,你受功勞赦罪名。如果不同仙女歸上界,怎做母親差殺人。”《鵲橋寶卷》中,織女為玉皇孫女。當王母奉命捉拿織女時,雖質問織女為何私自下凡塵,但所有捉拿工作卻不勞王母動手,自有天兵天將負責。玉帝則對私自下凡的織女怒罵、發火, 並欲處斬織女。倒是王母在旁冷冷靜靜地勸説玉帝:“陛下!請休發雷霆,且待查明文簿,再出處之不遲。”明清小説開始對王母以“人間皇后”的想象,所以慈母與告狀者的角色相繼出現,不過在道家仙味的影響下,未曾對其性格有較多的描繪,畢竟神祇的世界難以企及 [11]  王母娘娘與玉皇大帝以配偶關係出現, 並且生有多個女兒,這明顯是世俗社會中皇帝與皇后形象的折射,是古代社會中央集權的政治模式定型之後的產物。而西王母身為眾女仙之首,更是明顯的皇后掌管後宮之政的社會生活反映。至於此時的西王母職權被削減,只能聽命於玉帝, 甚至在女兒犯律時還得受牽連,也是古代男權社會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的生活模式的體現。 [12] 

王母娘娘外孫

灌口二郎神楊戩:“二郎來在那凌霄殿後,手拉王母叫:姥娘!是人都有父和母,我二郎為何無有生身娘?”(《二郎劈山救母》)

王母娘娘相關

王母娘娘習俗

1.蟠桃會明清時代,王母娘娘在中國民間善男信女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影響遍及整個中國。清朝北京竹枝詞《都門雜詠》中有一首《蟠桃宮》曰:“三月初三春正長,蟠桃宮裏看燒香;沿河一帶風微起,十丈紅塵匝地颺。”北京的蟠桃宮本叫太平宮,在東便門內,宮內主祀王母娘娘,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有著名的蟠桃會,屆時百戲競演,熱鬧非凡。泰山王母池道觀也是如此,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由240多名香客簽名刻勒的《合山會碑》(現存王母池院內)載:“泰邑城東石碑莊有祭泰山之會,由來已久,飲和食德,鹹獲神庥,靡有缺遺矣。……會中人恐世遠年湮之後,善事或有不繼者,故於道光十五年掛匾王母之上,……今又立石以志,以永建此會雲。”港台同胞也不斷向泰山王母池捐款維修、粉飾金身或刻碑送匾。王母娘娘之所以如此受到中國民間的信仰崇拜,是因為她有不死之藥,能使人長生不老。王母娘娘能使人長生不死之説甚早,據《穆天子傳》記載,王母曾為周天子謠曰“將子無死”;《淮南子》講:“羿請不死之藥於王母”。漢晉時期成書的《漢武故事》和《漢武帝內傳》中,明知這個不死之藥為“仙桃”(蟠桃)。
此桃“大如鴨卵,形圓色青”,“桃味甘美,口有盈味”,“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此仙桃因與西王母有關,故有稱之為“王母桃”者,如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卷一載:“(華林園中)有仙人桃,其色赤,表裏照徹,得霜即熟。亦出崑崙山。一曰王母桃。”賈思勰《齊民要術》卷十稱:“仙玉桃,服之長生不死”。另外中國民間不僅認為王母娘娘握有不死之藥,而且還賜福、賜子、化險消災。如漢焦延壽的《焦氏易林》卷一載:“稷為堯使,西見王母。拜請百福,賜我善子。引船牽頭,雖物無憂。王母善禱,禍不成災。”也有説西王母也掌握各種瘟疫戾氣,後期漸漸轉移為泰山府君的神職。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
2.祀廟會西王母(太真王母)廟會始於宋開寶元年(公元968年)農曆三月二十,已傳承了1043屆。它是宋代重修王母宮竣工慶典而形成的上層、民眾參與的公祭民祭王母和娛人活動為主題的民俗文化載體,含有歷史、宗教、民俗、禮儀、節慶和工藝、技能、商貿、飲食、文藝展銷展演等諸多元素,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每逢廟會,涇川城區居民傾家出動,鄉下農民成羣結隊湧向縣城;、晉、陝、甘、寧各地客商和王母信眾慕名參會。當日,回山上下人山人海,蔚為壯觀,最多時達到十多萬人。近20年來,每屆王母廟會都有各國家的民俗研究者考察、採風,海內外華人,尤其是台灣同胞組成的聲勢浩大的王母朝聖團前來朝聖。廟會慶典活動主要有取水、法會、放河燈、演秦腔、唱小曲、舞神鞭以及剪紙、刺繡、小吃等展銷。2009年,歷經千年而不衰的王母廟會信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王母娘娘奉祀

在《漢武帝內傳》中有“王母娘娘”下賜三千年結果之蟠桃事,因此,“王母娘娘”開蟠桃會的故事深入人心。道教和中國民間一直將“王母娘娘”作為長壽延年的象徵,以“王母娘娘”為金籙延壽道場的主神。每逢“王母娘娘”神誕之日,一説是三月初三日,一説是七月十八日,道教徒,特別是女性教徒常聚集在道觀內,為“王母娘娘”建祝誕道場,同時祈求健康長壽。唐朝時期,重男輕女的觀念嚴重,女人在那個年代地位卑微,許多官僚不理國政,常常沉迷酒色不能自拔。於是太白金星受命,在人間尋找才女,開始只是想讓當時的人們明白一個道理:“讓那些欺負女人的男人知道:“是母愛的原因讓女人喜歡幫扶男人,女子中也有文武雙全的人”。可是正因為人間的一些人,有着偏激的想法和做法,讓男女地位產生了嚴重的不平等,於是唐朝出了個武則天。也説明尊重是相互的,那些心裏只有自己的人,永遠不明白反光鏡的原理。平面鏡能照出人的美與醜,反光鏡能將投來的光反射給對方。心與心不同所以想法也不同,換位思考的結果也不同,除非身臨其境,除非本質相同。否則不會理解對方,更不要説和諧共處了。“王母娘娘主管人間的婚姻和生兒育女之事。承受天命,專責罰散播瘟疫災難的人,賞善罰惡。”

王母娘娘傳説

1.《牛郎織女牛郎、織女,原本是天上、人間,天各一方的天仙和凡人,織女偷偷下到凡間玩時,被憨厚、勤勞的牛郎所感動,兩人成了夫妻,成就了一段美好的愛情童話。而當王母娘娘知道後,因為織女違反了天庭的律法:“禁止天仙擅自與凡人婚配”。在天兵天將把織女押回天庭的路上,牛郎緊追不捨,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為保天條尊嚴,拔出頭上的神簪,憑空一劃,便劃出了一道無邊無際的天河,把織女和牛郎拆開。後來,兩人情比金堅,感動了王母娘娘,使她動了惻隱之心,於是法外施恩,下法旨讓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天上一天人間十年),在鵲橋上相會一次,算是法理之外的人情,給這一對艱辛的戀人有了個期望,也給了凡間的人類對美麗愛情的一絲嚮往與追求的動力。 [13] 
2.《西遊記》王母娘娘的仙桃威力更大: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成道;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長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與日月同庚。王母娘娘舉辦盛大的蟠桃會,邀請各路神仙前來赴會,齊天大聖孫悟空從仙女口中只聽到上次桃會舊例,舊名單沒有孫悟空,一怒之下,他竟然視天條如兒戲,大鬧蟠桃會,把王母娘娘精心策劃起來的盛會攪亂得一塌糊塗。從而驚怒了天庭之主玉皇,使得天兵天將下凡,與孫悟空好一番大戰。
3.涇川回山
從《史記》、《漢書》等古書的記載可以看出,在秦漢以前,中國西部的涇、渭、洛三河的上游一帶,有“回城”、“回中宮”、“回中道”等一系列與“回”字有關的地名和建築。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雞頭山即今平涼崆峒山,涇川古稱回中,王母宮之山因名回中山,簡稱回山。秦始皇所經過的“回中”,應是指的涇川一帶。
唐人段成式《酉陽雜俎·諾記上》中寫道:“西王母姓楊,諱回,治崑崙西北隅。”這句話,是地望在地名中的反映,可以説明為什麼涇川稱為回中,山也被稱為回山。
《史記·趙世家》中記載“穆王使造文御,西巡狩,見西王母,樂而忘歸”的地方,應該也是涇川回山。
據《漢武帝年譜》統計,漢武帝從45歲到67歲的22年間,曾11次到涇川,其目的就是為了會見西王母。
唐代詩人胡曾的《回中》詩中寫道:“武皇無路及昆丘,青鳥西沉隴樹秋。欲向生前躬祀日,幾煩龍駕到涇州。”這首詩不但指明瞭回中與涇州是一個地方,而且道出了漢武帝在涇川回山拜訪王母的歷史事實。可見,至遲在唐代,涇川回中山已成為全國公認的西王母聖地。
唐代詩人沈佺期盧照鄰陳子良李白李賀及宋代詩人陸游、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等以《樂府詩集》鐃歌十八曲之四《上之回》的名稱為題,寫了不少詩作,都提到了回中。
當然,最為著名的是唐代詩人李商隱於開成三年落榜後遊歷涇川回山瑤池時所作的《瑤池》一詩:“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裏,穆王何事不重來?”這些足以説明唐代的人們認定涇川回山就是西王母的發祥地。除此之外,阮籍陶淵明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有詠西王母的詩句。
至於清代,譚嗣同過涇川,留下了“為訪瑤池歌舞地,飄零黃竹不堪聽”的詩句。1942年,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到涇川,為王母宮題寫了一幅對聯:“千年氣接文孫駕,萬里雲開王母宮。” [1] 

王母娘娘詩詞

駕我八景輿
——緱回
駕我八景輿,欻然入玉清。
龍羣拂宵上,虎旆攝朱兵。
逍遙玄津際,萬流無暫停。
哀此去留會,劫盡天地傾。
當尋無中景,不死亦不生。
體被自然道,寂歡合太冥。
南嶽擬貞幹,玉英耀穎精。
有任靡其事,虛心自受靈。
嘉會降河曲,相與樂未央。

王母娘娘影視形象

另有已被奉為經典的文學著作樹下野狐搜神記》、南派三叔《盜墓筆記》中,也都着力刻畫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西王母,分別為西王母“司天之厲及五殘”、“長生不死”兩種神靈屬性的經典代表。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