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鐘樓山

鎖定
鐘樓山,又名“吳山”,因吳玠墓碑在此而命名。鐘樓山位於甘肅徽縣城東北隅,是一座古松夾道,峯巒聳秀,嵐光流翠,雅緻清幽的秀山。
中文名
鐘樓山
別    名
“吳山”
命    名
因為吳玠墓碑在此
地    理
甘肅徽縣城東北隅

目錄

鐘樓山詳細

[1] 
在秀山翠柏中,有一通高 2.96米,寬 l.53米,厚 0.31米,坐東朝西的墓碑,建有玲瓏剔透細台,花堆五彩、三檐四簇的碑亭一座。墓碑正面鐫刻:“宋故開府吳忠烈墓誌銘”10個端莊有力的大字。《徽縣誌》藝文卷中有碑文記載:“吳玠歸葬於德順軍水洛城北先祖塋。”又《靜寧縣誌》載“吳玠墓在寧州南一百二十里水洛城北”。因為宋、金議和是在紹興九年三月初成,六月吳玠就卒于軍中,就地刻了墓碑,原準備歸葬故鄉,但八月金人失盟,次年四月又大舉入犯。因此,吳?並未歸葬故里。《靜寧縣誌》的記載,只是抄襲碑文原有歸葬之意而已。
墓地原有墓葬封土冢兩座。一座在碑的正北約50米處,呈半圓形,高1.5米,周長33米,1979年徽縣政府報省批准在此修儲水池,經探查試掘未發現墓葬痕跡。現有一座墓冢位於墓碑正東9米處。這座半圓形封土冢,高1.4米周長27米,保存較好。在冢前,古柏挺拔,青蒼繁盛,象徵着吳?卓然高潔的人品;四周鮮花盛開,溢香流彩,又意味着這座古陵生趣盎然。徽縣人民除繼續在這裏種花栽樹外,還準備栽種四時果樹,讓吳山不僅是一座悠久的歷史名勝,同時也成為花團錦簇,果木成林的旅遊勝地。

鐘樓山發展歷史

吳玠墓碑初在城外,明時拓築入城,清嘉慶十三年,知縣張伯魁因修縣誌,訪考遺蹟得此碑於鐘樓山,碑已臨崖將墜,便令石工前移40步,築起了圍牆,立起了墓門。並在碑陰楷刻五言詩二首。建國初,墓區建築毀壞殆盡,僅有封土冢和墓碑尚存。1963年2月11日,甘肅省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正當人民致力於建設這座古陵墓之際,“文化大革命”的風暴衝去了這座古墓碑,使墓碑倒傾,古柏損傷,一直到1978年,墓碑才被扶正,並建碑亭一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