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桐柏山

(南陽市景區)

鎖定
桐柏山,位於中國河南省湖北省邊境地區,其主脊北側大部在河南省境內,為秦嶺向大別山的過渡地帶,屬淮陽山脈西段,西北-東南走向。狹義的桐柏山指南陽桐柏縣南以太白頂為中心的地區。廣義的桐柏山,或稱桐柏山脈,指起於南陽盆地東緣,東南至武勝關,西南至湖北廣水隨州棗陽一線的廣大山地,東與大別山相接。山脈呈西北—東南方向延伸,長達120餘公里,海拔高度多在400~800米。在地理上,桐柏山是淮河與長江流域的分界。其中淮河源於主峯太白頂北麓。林地面積135.9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8.7%,多為森林公園或自然保護區。
大理石、銅、金、鐵、硫、石油等礦藏豐富。專家評價“比華山高險、與黃山競秀”。豫鄂兩省多開發有旅遊景區。桐柏山區域不僅有獨特的淮源文化,更兼具盤古文化、佛道文化、地質文化和蘇區文化,為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1] 
桐柏山,為桐柏、信陽與隨州間的交通障礙,山間平靖關、武勝關為交通孔道,京廣鐵路、國道107線(北京—香港公路)等穿越山區。
中文名
桐柏山(脈)
別    名
桐柏山脈
所屬山系
秦嶺東南延伸支脈(與大別山過渡地帶)
地理位置
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北部
走    向
西北-東南
長    度
120餘公里
寬    度
13 km
起    點
西北部以南陽盆地東緣為界
終    點
東南至武勝關大別山相接
主    峯
太白頂海拔1140米

桐柏山名稱演變

桐柏山,一名餘山。名稱最早見《禹貢》:“導淮自桐柏”。《山海經》:“淮出餘山”。也曾稱楚山,《爾雅》曰:“淮出楚山。”又稱大復山,雲蒙山。 [2-3] 

桐柏山位置境域

桐柏山與秦嶺、大別山的位置關係 桐柏山與秦嶺、大別山的位置關係
桐柏山的位置走向 桐柏山的位置走向
桐柏山脈位於豫南山地的西段,河南、湖北兩省的邊境地帶。其中河南佔據其主脊北側的絕大部分。
西北部以南陽盆地東緣為界(方城縣境內七里崗以東山地、確山縣泌陽縣及舞陽縣山地,為桐柏山北延餘脈),東南至武勝關大別山相接,西南至湖北的廣水市(原應山縣)、棗陽市一線。山脈呈西北—東南方向延伸,長達120餘公里,海拔高度多在400~800米,面積2341平方公里。
構成了淮河長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河南省邊境地帶的桐柏山主脈可分東西兩段,西段是桐柏山的主體,呈西北—東南走向(山脈北麓為河南省南陽市的桐柏縣、信陽市;南麓為湖北省襄陽市境內的棗陽市,隨州市境內的隨縣、廣水市);東段位於放馬嶺東南為四望山,呈北北西—南南東走向。一般寬約13公里。 [4] 

桐柏山支脈山峯

桐柏山南陽市

大別山的西段,西起南陽盆地東緣,沿唐河、桐柏兩縣與湖北省的交界地帶延伸到桐柏縣黃家灣一帶,山脈走向為西北~東南向,海拔高度一般在400~800米之間,個別山峯達1000米以上。
桐柏山主脈位於桐柏縣城南部、太白頂背斜的核部,由於受西北~東南向鴻儀河大斷裂的影響,山體邊界十分整齊,形成山坡陡、山脊窄、羣峯高聳的地貌形態,如小仙垛海拔1053米、磨雲山寨1053米、太白頂1140米、田王寨1018.3米。山體北側為淮河及眾多支流的發源地,河流橫切山體,形成一系列深切河谷和近南北向的山嶺,使山勢更加雄偉壯觀。
桐柏山主脈西段南側低山,山體破碎,呈孤山狀分佈於丘陵之上,主要有蓼山海拔396.7米、三尖腦396米、龍山430米、石柱山576米、大寨山439米、四王山460米、圪又山546米、劉坡寨418米、玉皇頂778米、小山峯505米。
桐柏山主脈北部低山,由西南向東北呈雁形展布,構成南陽盆地與吳城盆地、黃崗~毛集盆地的分界線。
其山勢和緩,頂部平圓,海拔高度600米以下,個別山峯達700米以上,相對高度200~400米。
山體受流水侵蝕剝蝕作用影響,呈孤島狀散佈于波狀起伏的丘陵中,主要山峯有太和寨海拔598米、老和尚帽636米、狗石崗623米、齊畝頂(又名七畝頂)758.8米、祖師頂(又名主石頂)813米。 [5] 
桐柏縣境內以淺山、丘陵為主,斜貫縣境的桐柏山構成地貌骨架。桐柏山主脈由西向東,蜿蜒於縣境南側,為河南、湖北兩省天然分界線。
餘脈延伸至中部、北部和東北部,形成大面積淺山和丘陵。
共有山峯800多個,崗丘700餘條。地勢以南側邊緣最高,東北部頂端次之,南側中部突起,東西兩端漸低,北側則由西向東呈總體漸次升高狀。主峯太白頂海拔1140米,為縣境最高點。 [6] 
太白頂 太白頂
太白頂,位於桐柏縣城西十五公里的國營陳莊林場境內,是桐柏山主峯,海拔1140米,山勢峻峭,景色奇秀,雄偉壯觀,遠近聞名。登頂遠眺,北視中原,南閲楚天,萬山俱下,極目千里。頂上有名剎雲台禪寺,為佛教臨濟宗白雲山系祖庭,堪稱中原的布達拉宮。寺東側有大淮井,是淮河源頭;井東南30米遠石壁間有張良洞,傳説張良功成身退,辟穀於此;還有松月台、老虎洞、小淮井等景觀。太白頂山頂四周林木遮天蔽日,1982年闢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33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41種,且南北兼容,現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7] 
田王寨 田王寨
田王寨,在桐柏縣西南的豫、鄂交界處。又名固城山。峯頂有石寨,俗稱田王寨。海拔1018.3米,為桐柏山第二高峯。山體有9個山頭。
四望山 四望山
四望山,在信陽平橋鎮西南,為豫,鄂邊境界山。古時,每逢春秋季節,雨後初晴,站在山巔可俯瞰信陽、桐柏及湖北省的應山、隨縣四縣,故名。西北—東南走向,最高峯雲頭,海拔906米。1926年中國共產黨在此創建四望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建立蘇維埃政府。
車雲山,在信陽市區西北30多公里處。原名仰天窩。因雨後常見有白雲繞山,狀如車輪滾動,改名車雲山。南北走向,長8公里,寬6公里。最高峯千佛塔,海拔579米。
天目山小金頂 天目山小金頂
天目山,在信陽西北部,信陽、桐柏、確山三縣交界處。原名大木山。俗名天目山,因山上有池,時人號天目,故名。曾名士雅山,因晉車騎將軍祖逖(字士雅),曾攜家避亂居此而得名。東北—西南走向。長20公里,寬15公里。最高峯主石嶺,海拔815.5米。另有小山頂、大石嶺、亂八山諸峯。1935年中國共產黨在此創建革命根據地,有“鄂豫邊省委舊址”、“鄂豫邊省委游擊隊誕生地”等紀念地。 [2] 

桐柏山信陽市

信陽市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別山構成的豫南山地,面積近7000平方公里,佔全市總面積的36.9%。兩山首尾相接,連成一體,蜿蜒於豫鄂邊界,是江淮兩大流域的分水嶺。桐柏山在信陽境內69公里,佔豫南山地的20%,山勢高峻陡峭。知名山峯有: [8] 
四望山 四望山
四望山,位於信陽西南豫鄂邊界上,距信陽市40公里,為桐柏山脈進入本區第一高峯。呈南北走向,長25公里,寬10公里,立於主峯祖師頂上可俯瞰信陽、應山、桐柏、隨州4縣,故名四望山。受南北大斷裂控制,周圍羣峯壁陡,溝壑縱橫,又東臨南灣水庫,山水一色,景觀特異。此山負革命盛名,1927年山上爆發農民武裝起義,震動全國。抗日戰爭時新四軍五師以此山為根據地,堅持華中抗日鬥爭。
車雲山 車雲山
車雲山,以山頂常有云如車蓋而得名,又名仰天窩。位於信陽四望山以北,海拔578米,呈南北走向,長約8公里。山上土層肥厚,植物資源豐富,尤以茶葉最為有名,是信陽毛尖著名產地“五雲山”之一。因清光緒年間拔貢程梯隱居於山中,見山上常有風雲翻滾,狀如車輪,遂名曰:“車雲山”,作詩云:“雲在青山上,雲來青山白。白雲只在山,常伴山中客”。山內風景亦佳,瀑布崖、鸚鵡石、千佛塔皆稱奇觀。 [9] 
賢山,一名賢隱山,又名賢首山,以漢周磐隱居於此而得名。位於信陽市西郊,海拔僅270米,但突起於城垣之外,瀕臨溮河之上,成為信陽最醒目之景觀。更兼西接筆架山,南灣水庫大壩橫卧其間,山水相映成趣。山中名勝南麓有賢隱寺,東端有梁王壘,即蕭衍與北魏陣戰之地。 [9] 

桐柏山駐馬店市

為豫南桐柏山向西北延伸的餘脈,主要分佈於泌陽、確山、遂平、西平等縣。山峯海拔高度多在300~7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400米之間,低矮的山峯呈島狀突出于波狀起伏的丘陵之上。 [10] 

桐柏山棗陽市

桐柏山餘脈從桐柏縣和隨州市境伸向棗陽市,呈東西走向,向西延伸至唐梓山,向西南延伸至霸山。主要有:
棗陽玉皇頂 棗陽玉皇頂
玉皇頂,位於縣城東北47公里處,東經113°02′,北緯32°24′。海拔778.5米,為棗陽最高山峯。
歇馬嶺,相傳五代時期,劉金定下南唐時過此歇馬得名,位於東經113°05′,北緯32°24′,以分水嶺為界,南坡屬棗陽縣轄,東為隨州市境,北屬河南省桐柏縣轄,西接唐河縣境,主峯海拔581米。棗陽縣轄面積約4平方公里,蒼松翠竹,泉水噴流,東南山腰有古廟宇—白竹園寺,殿房古樸,院內有兩棵古老的白果樹,寺前有數十畝青竹園,寺門橫書“竹園禪寺”,營造的用材林已初具規模。
大阜山 大阜山
大阜山,原名大父山,因明初在大父山西北麓建立“大阜驛”易名為大阜山。地處東經112°58′,北緯32°14′,主峯海拔571.5米,面積9平方公里,礦藏資源豐富(金紅石、欽、鐵、硫子石、銀、鉛等),盛產草藥,相傳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曾來此山採藥。山頂舊有藥王廟,廟東有曬藥台、洗藥池,已闢為國營林場。
唐梓山 唐梓山
唐梓山,地處東經112°47′至112°48′,北緯32°20′至32°21′,海拔382.7米。盛產大理石、耐火石、礬石等建築材料,歷來是鄂、豫邊石碾、石磨、石碓、石槽、石碑、石佛、石獅、石瞪等石製品基地。明代嘉靖年間,安陸修興獻王陵,尚來此採石。據史料載,當時是林茂泉湧。明張三丰唐子山詩:“白石磷磷繞澗泉,蒼松鬱郁鎖寒煙,碧桃花發朱英秀,別是人間一洞天”。後漸成禿山。建國後植松、棟樹1800餘畝。
牛心山,在縣東北45.6公里處,海拔570米。北與桐柏縣交界;東北與大尖山相連。因山前有一巨石,形似牛心故得名。南麓有牛心寺,源泉噴薄。
棗陽境內海拔500米以下的山還有大尖山、十八盤、晃山、赤眉山、陡山寨、紫玉山、椒山、馬鞍山、洞兒山、鴨子山、打石山、打磨山、黑石山、霸山等。 [11] 

桐柏山隨州市

桐柏山脈在隨北有兩支:一支由太白頂向東南至二妹山;另一支由七尖峯向東南至西九里山。
桐柏山,位於鄂豫兩省交界地區,主脈自西北斜向東南。面積2341平方公里。主峯太白頂海拔1140米,位於隨州市新城鎮境內。
主峯太白頂海拔1140米,位於隨州市新城鎮境內。
二妹山 二妹山
二妹山,在殷店朱家店東6公里,海拔853.3米,地處北緯32度04分,東經113度41分。
鸚鵡冠(鸚鵡山),在二妹山西11.5公里,海拔612.4米,地處北緯22度6分,東經113度35分。
老尖山,在二妹山東北3.2公里,海拔832米,地處北緯32度05分,東經113度42分。
雞冠垛 雞冠垛
雞冠垛,在二妹山東北3.6公里,海拔795米,地處北緯32度05分,東經113度43分。
大偏子山,在二妹山南3.2公里,海拔743.8米,地處北緯32度2分,東經113度41分。
車雲山,在二妹山東北17.2公里,海拔578.9米。地處北緯32度12分,東經113度46分。產車雲山名茶。
祖師頂(卓筆峯) 祖師頂(卓筆峯)
祖師頂(卓筆峯),在草店西北8.5公里,海拔815.2米,地處北緯32度15分,東經113度36分。
馬鞍山,在淮河店西南,海拔713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32分。
大迎風嶺,在殷店朱店西南,海拔527米,地處北緯32度01分,東經113度36分。
桃花尖(桃花山),在祖師頂西南5.7公里,海拔757.4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33分。
母豬寨,在祖師頂西13.6公里,海拔852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29分。
鷹子石,在祖師頂西北7.8公里,海拔531米。地處北緯32度16分,東經113度32分。
玉皇頂,在祖師頂北6.8公里,海拔897米。地處北緯32度18分,東經113度34分。
女王寨,在上述玉皇頂西3.6公里,海拔560米,地處北緯32度18分,東經113度32分。
東段隨州境內的玉皇頂(桐柏第五峯) 東段隨州境內的玉皇頂(桐柏第五峯)
玉皇頂,也稱新玉皇頂,在祖師頂西南14公里,海拔917米,地處北緯32度15分,東經113度27分。
天頂,在玉皇頂西2公里,海拔803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27分。
獅子口(櫻弩山),在祖師頂東3.2公里,海拔553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35分。
紫金山(紫荊山),在祖師頂南2.8公里,海拔795米,地處北緯32度13份,東經113度36分。
韭山,在祖師頂西南5公里,海拔775米,地處北緯32度13分,東經113度34分。
孫家寨,在祖師頂西南12.9公里,海拔562米,地處北緯32度10分,東經113度31分。
小仙垛,在太白頂北2.8公里,海拔1053米,地處北緯32度23分,東經113度19分。
田王寨(固城山),在太白頂東南6.1公里,海拔1018米,地處北緯32度19分,東經113度19分。
大石尖,在太白頂東南0.4公里,海拔530米,地處北緯32度17分,東經113度19分。
三元寨,在太白頂東南16.9公里,海拔720米,地處北緯32度15分,東經113度23分。
冠子垛(冠子嶺),在太白頂東南17.6公里,海拔846米,地處北緯32度16分,東經113度24分。
七尖峯 七尖峯
七尖峯(七峯山),海拔967米,地處北緯32度19分,東經113度10分。已開闢為森林公園。
雞鳴山 雞鳴山
雞鳴山,在大仙垛西6.8公里,海拔612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06分。溳水發源處於此。
栲栳山,在雞鳴山東北3公里,海拔507米,地處北緯32度14分,東經113度0分。
白雲寨,在吳山店東南,海拔501.1米,地處北緯32度06分,東經113度08分。
大嶺,在大仙垛西北2.1公里,海拔936米,地處北緯32度15分,東經113度9分。
和尚帽子,在大仙垛北7.9公里,海拔548米,地處北緯32度17分,東經113度07分。
天寶寨,在大仙垛東5.4公里,海拔603米,地處北緯32度15分,東經113度13分。
佛山寨,在大仙垛東南21.2公里,海拔555米,地處北緯32度19分,東經113度21分。
晃山(紫架山),三合店東北,海拔878.4米,地處北緯32度19分。東經113度05分。
老王山,在大仙垛東南24.1公里,海拔539米,地處北緯32度04分,東經113度19分。
流星石,在大仙垛南28公里,海拔903米,地處北緯32度12分,東經113度10分。
扯白旗,在萬和店西,海拔732米,地處北緯32度10分,東經113度11分。
白雲寨,在大仙垛南114.4公里,海拔501米,地處北緯32度06分,東經113度08分。
香爐垛,在大仙垛南12.9公里,海拔566米,地處北緯32度07分,東經113度11分。
關寶山,在大仙垛西南5公里,海拔562米,地處北緯32度08分,東經113度06分。
草山,在天河口東北與殷店交界,海拔697米,地處北緯32度13分,東經113度28分。
[12] 

桐柏山廣水市

廣水市境內屬桐柏山脈的有四望山支脈、大貴山支脈和中華山支脈,呈北西一南東走向和北東一南西走向。
四望山支脈,主要山峯有二妹山、偏頭山、大頭山(與曾都連界)、瞞箭垛、禹嶺崗、四望山、把齒巖(與河南信陽連界),以及應山河以西,境內損水流域和飛沙河流域諸山;
大貴山 大貴山
大貴山支脈,主要山峯有蝦子嶺、荒田坪、興旺寨、韭菜坡(與河南信陽連界),以及大貴山、蘆茅寨、打鑼包、黃土寨等小河流域諸山;有大貴寺,境內為大貴寺國家森林公園
中華山 中華山
中華山支脈,主要山峯有牛脊山(與河南信陽連界)、中華山、擂鼓台、觀音頂、刀把石、空山等應山河與廣水河之間諸山;屬地已建成中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13] 

桐柏山地質地貌

主峯一帶山地 主峯一帶山地
桐柏山脈,屬近代侵蝕作用十分明顯的花崗岩與變質岩中低山地。山地裸露岩石較多,表層土質鬆軟,保水性能差於大洪山。 [12] 
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因蜿蜒於河南、湖北兩省邊境,再向東伸展,進入安徽境內稱為霍山,又因都位於淮河之南,通常又合稱為淮陽山地。桐柏山脈呈西北—東南向延伸,主脊以淺中山和深低山為主,其中北部為連綿起伏的低山和丘陵。是長江與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該區地質構造屬於淮陽地盾的應山隆起,為近東西方向延伸的褶皺系,由不同變質程度而且具有混合巖化的片麻岩、片岩類組成。燕山運動期間岩漿活動和斷裂活動強烈,形成了分佈較廣泛的花崗岩侵入體和規模較大的走向斷裂,奠定該區地貌組合基本平面格局的基礎。從新生代以後,該區一直處於差異抬升狀態,特別是新構運動對於地貌高低起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是由花崗岩構成核部的倒轉複式背斜,稱為太白嶺複式背斜。湖北省部分為其南翼,組成岩層以元古界變質岩係為主,傾向北東,傾角300~500。走向北西一一南東。這種地盾榴皺的骨架,又控制了次一級構造的形態及發展。該翼上的次一級槽皺頗為發育,軸向仍為北西一一南東。由140度~150度向東南延伸轉為130,軸面均傾向北東,傾角較大,介於50~60之間。區內斷裂變動未見直接出露地表,但根據基性巖侵入體的分佈,第三紀盆地的存在,水系的發育形式等而論,有縱斷層和橫斷層兩種錯動。全區基性巖侵入體均呈北西一一南東方向震布,多呈直線形,為沿縱斷層活動侵入的結果。
第三紀砂頁岩均以菱形狀分佈,菱形邊緣平直,根據區域構造特徵,當屬斷層所致,有北西與北東方向兩組,為縱、橫斷層交互作用的結果。總的地勢向南傾斜,以桐柏山脈為骨幹,山文走向與構造線一致,為北西一南東向。
該區山地山勢不高,桐柏山主峯太白頂雖海拔1140米,但一般高度大都在500米上下。地勢破碎,為花崗岩與變質岩構成的低山丘陵。但因位於平原地區,仍顯得相當高峻,成為長江與淮河的天然分水嶺。又因山地處於北亞熱帶範圍,水熱條件較好,不少地方生長着一些亞熱帶林木,野生動物資源也很豐富,是河南省自然保護區較多的地區。 [14-15] 

桐柏山水文特徵

桐柏山山區水文

桐柏山區,屬淮河南部足水帶。該區是河南多雨中心之一,水量為河南省之冠,年降雨量大部分地方在1000毫米以上。徑流係數為0.3~0.5,年徑流深300~600毫米,是河南省水量最豐富區,年徑流變差係數為0.6左右。河流枯水季最小流量出現於12~2月,3月以後流量逐漸增加,4~5月出現梅汛,盛夏(7~8月)多雨時,汛峯頻出。由於洪水導源幹暴雨,且河流源短,坡陡流急,所以漲落迅速,歷時較短。水蝕模數遠遜於伏牛山區,為省境較少的地區之一,河水含沙量不大,一般每立方米水中只有1公斤。
桐柏山北部的低山丘陵區,其地勢西部較高,海拔可達200米以上,東部平原,海拔在50米左右。區內年降水量在800~950毫米之間,夏季集中降水量的50%以上,徑流係數為0.20~0.30,年徑流深200~300毫米,年徑流變差係數在0.6~0.7。徑流量最大月出現於8月,河川徑流量較緊鄰的山地顯著減少。地下水補給河流的比重增大,河道寬淺,多彎,排水不暢,區內有不少滯洪窪地。汛期徑流量約佔全年的60%,由於地勢低平,起伏不大,故水蝕模數較小,一般多在200噸/平方公里年以下。 [16] 

桐柏山河川徑流

桐柏山北麓為淮河流域,是淮河的發源地。主要有:
淮河,幹流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經河南、安徽至江蘇省,一支至濱海縣扁擔港入黃海,一支南下至揚州市的三江營入長江。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196米,平均比降為0.2‰。 [1]  淮河上源稱淮源(淮源河)(淮河源頭),發源於桐柏山主峯太白頂北側,經固廟鎮、桐柏縣城、月河鎮、固縣鎮入信陽境。全長83公里,流域面積1669平方公里,其中境內面積1347平方公里。淮源支流主要分佈在左岸,有月河、陳留店河、固縣河、毛集河等。 [17] 
遊河,淮河上游支流,《水經注》稱油水,上游稱油溪,後人總稱油河。發源於豫鄂界上雞冠垛峯(桐柏山東段)北信陽境內的大紅老峯北坡,向西北下山流3公里入湖北省隨州市境內。西北流3公里出山至三道河,轉東北流6公里至草店,再東北流12公里至新灣接信陽邊界,北流2公里至陳家老灣全入信陽境。至蔡家畈又沿兩省邊界曲折北流2公里,至汪家灣全入信陽境。曲折北流6公里至柏樹嶺,轉向東南流7公里至吳家店,再東南流12公里至遊河集,出集轉東北流3公里至左家莊入淮。河道長62公里,流域面積670平方公里。
溮河,淮河上游支流,古稱溮溪,齊建武二年改稱溮水,後名溮河。《水經注》稱:源出大潰山,東北流,翼帶三川,亂流北注溮水。説明其上游源出多處。大潰山現代地理名大貴山,土名大龜山,屬桐柏山東端。其主源發自信陽西南與湖北省廣水市(原應山縣)交界的韭菜坡,峯的北側和西側各出一股細流,瀉於峯下成為源頭。北側細流名溮河,自源頭偏西流36公里,到老龍溝北注入南灣水庫;西側細流名飛沙河,自源頭向西北方向流17公里到界河村,會合來自花山水庫和飛沙河水庫的水流,轉東北向匯入溮河。然後由南灣水庫大壩流出,東向穿過賢山腳下和信陽市區,沿龜山、琵琶山北坡腳下至市東南角的兩河口,東雙河及杜河來匯,注入南灣水庫灌渠渠首樞紐。出渠首泄洪閘,仍東向過震雷山北坡腳下,流20公里至五里店轉東北向流進羅山縣境。流19公里,斜貫羅山縣西北隅至岑圍子西注入淮河。 [18] 
桐柏山西麓臨長江支流漢江的支流唐白河支流唐河,其支流多發源於此。主要有:
三家河,也稱三夾河,古為澧水、西淮河,南宋始稱名三家河。位於縣城東部。上游有盧家、曹家、蘇家三條河,故名三家河。其源頭有二,其一發源於桐柏縣太白頂,其二發源於湖北隨州市的七尖山。於馬振撫鄉牛寨行政村北部入縣境,自東向西至畢店鄉的江河口村南江河注入,於城郊鄉下灣村西南注入唐河。全長97公里,流域面積1491平方公里。縣內河段長30公里,流域面積520平方公里。 [19] 
滾河,古稱白水。發源於大阜山(桐柏山棗陽境內山峯),向西南流經興隆。再南與昆河水會流,又西流經吳店、梁集、琚灣、蔡陽在楸樹井南出棗陽,經襄陽的張集、孟集,至唐店西注入唐白河。有9條支流,145條小溪,呈扇形由南北匯入幹流。流域面積2317平方公里。滾河水力總藴藏量1.5萬千瓦,可開發0.78萬千瓦。建國後流域興修大型水庫兩處,中型水庫10處,小(一)型水庫32處,基本上控制了洪水災害。 [20] 
桐柏山南麓為長江流域溳水支流的發源地。主要有:
厥水,長江支流府澴河上源溳水的支流。南流至隨州西謂浮纓河,説為佛爺河,源有兩支水,皆發自於桐柏山南麓鷹子咀。東、西兩支於雙河店(車水溝水庫)匯為厥水主幹,南流入厲山境,至厲山鎮納西來三道河水,南納東來卸甲壋水,至兩水溝納七姑溪,南流入隨州納破山水(稱合溪)。厥水及支流流經新城、萬和、淮河(九獐河源)、天河口、殷店、高城、尚市、厲山、城郊等地和厲山鎮。於隨州西南兩河咀(木瓜園南)注入溳水。全長105.3公里,流域面積1306.4平方公里。 [21] 
漂水,長江支流府澴河上源溳水的支流。《水經注》作賜水,《太平寰宇記》作錫水,一名厲水,又名漂水。流經殷店境稱客家河,南流高城、萬店境稱俄河,又南流至塔兒灣(古稱龍鬥壪)以下稱五陂坷,其出口段稱小淅河。漂水源分東、西兩支,皆發自桐柏山南麓,西支為正源,發原於二妹山南八十疙瘩。上有平巖詞、瓦舍溝2溪,於朱店匯為朱店河。西流至殷店納忤水、樓子河而成西支,名客家坷。南流至高城納楊家河,稱俄河。南入萬店境,至郭家咀於與東支合。東支上有2源,一名深衝,源於應山且;一名巖子河,源於迎風嶺,皆入先覺廟水庫。出庫南流至先覺廟河,折西北流至萬家店南,納北來隋王河水,至郭家咀子合西支。南流於羅家井注入溳水。漂水流經殷店、高城、萬家店、浙河、城郊(界)諸境,全長100.8公里。
溠水,長江支流府澴河上源溳水的支流。古稱扶恭河,上游稱魯城河,源於吳山境內大仙垛(桐柏山南部山峯)南麓梨園嶺。至魯城寺納西來大柴家河,南流納唐王河水,至唐縣鎮西高林崗納黑龍河,西南流至打木溝納陳家河水,南流經新街、河源店,於安居鎮上街(古稱長慶堡)注入溳水。溠水流經吳山、唐縣鎮、新街、安居等地,全長91.7公里,流域面積513.6平方公里。 [21] 

桐柏山氣候條件

南陽地區地處亞熱帶向暖温帶的過渡地帶,屬於典型的季風型大陸性半濕潤氣候,陽光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區3月22日~5月20日為春季,5月21日~9月12日為夏季,9月13日~11月11日為秋季,11月12日~次年3月21日為冬季。冬、夏季較長,分別達130天和115天;春、秋季較短,各有60天。
冬季東亞大槽深厚且穩定,蒙古冷高壓強盛並逐漸控制全區,盛行偏北風,天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極端最低氣温曾出現零下21.21℃(1955年1月11日南陽市)。
春季是冬夏的過渡季節,東亞大槽變平,低緯度副熱帶高壓系統開始活躍,雨量增多,濕度增大,多連陰雨天氣,同時帶來大風、寒潮天氣過程。
夏季冷空氣勢力明顯北縮,副熱帶高壓西伸北上,在西風帶低槽與副熱帶高壓相互作用下,形成明顯降水,甚至釀成洪澇、大風、雷雨、冰雹等災害。當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時,全區天氣酷熱、乾旱少雨,極端最高氣温曾達到42.6℃(1962年7月13日淅川)。
秋季東亞大槽建立,副熱帶系統南撤,冷空氣加強,温度、濕度開始下降,雨量減少,但當冷空氣較弱,暖空氣活躍時,出現秋雨,造成連陰,並有大風、寒潮天氣出現。 [22] 

桐柏山植被生物

桐柏山區,位於河南淮河干流以南,北與淮北平原栽培植被相接,東和安徽相連,南與湖北接壤,西部為南陽盆地栽培植被片,包括新縣、商城、固始、羅山、光山、潢川、信陽(市)全部和桐柏、息縣、淮濱、泌陽、確山縣的部分地區。屬於中國北亞熱帶範圍。水、熱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越。
本植被區地形複雜,桐柏山呈西北、東南方向走向,海拔多在400~800米之間,個別山峯超過海拔1000米(太白頂海拔1140米)。在河南境內的東部有系列尖峭的山峯,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由於緯度偏南,氣温較高,年均温在15℃以上,東部略高於西部,一月均温1~2℃,≥10℃的年積温為4800~4900℃,個別地區達4900℃以上,無霜期達220天左右。年降水量900~1300毫米,春雨充沛。土壤主要為黃棕壤、黃剛土、黃褐土及水稻土。
該區亞熱帶植被類型佔優勢。如馬尾松、馬尾松及栓皮櫟混交林、青剛櫟與落葉櫟類混交林、杉木林、化香林、毛竹林、桂竹林、楓香林、黃山松林、香果樹林、油桐林、油茶林、茶園等,此處還有冬青、紫楠、浙江釣樟、柃木、木、野桐、金錢松、香榧、稱錘樹、金縷梅、蠟瓣花、大血藤、八角蓮、構骨等多種亞熱帶植物。農業植被以水稻為主,佔全省水稻面積的一半以上。
桐柏山及南陽盆地東側的山地丘陵,包括新縣、商城、桐柏全部,固始、光山、羅山、信陽、泌陽、確山縣的部分地區。一般海拔在300~600米,部分地區700~800米,個別山峯在1000米以上,地勢由南向北逐漸降低。氣候條件優越,年均温15℃左右,一月平均氣温1~2℃,七月平均氣温28℃,≥10℃的年積温4700~4900℃,無霜期230天以上,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雨量季節分配比較均勻,有利於多種植物生長。山地、丘陵為黃棕壤、黃褐土,丘陵谷地、山間盆地及河流兩岸為水稻土。
該片海拔400米以下為農作物區,種植水稻小麥、玉米及豆類等。村落附近有大面積桂竹、剛竹林。山坡上有小片雜木林,常見樹種有麻櫟、栓皮櫟、楓香等。河岸、路邊有楓楊、河柳、烏桕、刺槐、梓樹、合歡、槐、桑等。灌木有芫花、杜鵑、山胡椒、八角楓、灰木、野薔薇、小果薔薇、算盤子等。水生植物有蘆葦、稗、浮萍、蘋、滿江紅、槐葉蘋、菱、芡實、荇菜、眼子菜、菹草等。
海拔800米以下為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是北亞熱帶地帶性植被類型,主要有青剛櫟、石櫟、青栲、冬青、紫楠、栓皮櫟、麻櫟、茅慄、楓香、黃檀、香果樹、野鴉椿等。馬尾松林、馬尾松與栓皮櫟、楓香等混交林,另外還有栓皮櫟林、化香林、楓香林等雜木林。多為天然次生林,伴生有黃檀、白櫟、槲櫟、五角楓、建始槭、紅枝柴等喬木樹種。林下灌木有芫花、山橿、八角楓、灰木、美麗胡枝子、木、野桐、紫金牛、崖花海桐。草本植物有藎草、委陵菜、苔草、烏頭等。無林地山坡上有連翹、杜鵑、白鵑梅、野山楂、荊條等灌叢。此外還有人工栽種的杉木林、水杉林、毛竹林、油茶林、烏桕林、茶園等。溪溝兩旁為江南榿木林、楓楊林等。
海拔800米以上氣候涼爽,主要有槲櫟、栓皮櫟,或以櫟類與黃山松組成的針闊葉混交林,或為黃山松的純林。林下常見灌木有野山楂、湖北栒子、繡線菊、杜鵑、黃櫨、榛子、山胡椒等。草本植物有黃背草、大油芒、野古草、白茅、委陵菜、含有多種華中及華東植物區系成分 [23] 
森林鳥獸鳥類,大別桐柏山區常見的有42科,213種。1984年調查,伏牛山北坡有39科148種,新發現有黃嘴角鴞、白喉針尾雨燕、灰眉巖鵐等9種。森林獸類,40年代山區有虎、豹、狼、狐狸、野豬、獐子、鹿、山羊等。80年代虎已絕跡,全省森林獸類約有30多種。 [24] 

桐柏山生態保護

桐柏太白頂自然保護區,位於桐柏縣城西部、桐柏山的北坡,地理座標為北緯32°20′~32°28′,東經113°09′~113°24′。總面積7.3萬畝,有林地面積5.2萬畝,其中水簾洞、桃花洞核心林區面積4.4萬畝,望花樓、尖山環實驗區面積2.9萬畝。該區於1982年經河南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為南陽地區北亞熱帶景觀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植被為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天然森林大部分已遭破壞,僅少數地帶殘存有小片的馬尾松、栓皮櫟、化香等林木。
區內植物種類繁多,資源豐富。據調查共有植物2000餘種,其中喬木150中、灌木400餘種、草本植物1400種。主要藥用植物有桔梗、茯苓、柴胡等600多種,主要經濟植物有油桐、漆樹、獼猴桃、山楂、茅慄、山葡萄等120種,主要花卉植物100多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杜仲、天麻、金錢槭、青檀、香果樹、天竺桂、厚朴、望春花、大葉玉蘭、野大豆、八角蓮等10多種。列入省重點保護植物有河南唐松草、河南翠雀、毛絲楨楠、烏飯樹、莩草等。
區內動物屬華中區系與華北區系的過渡地帶,種類居區內各保護區之首。據初步調查有陸脊椎動物200餘種,其中哺乳類40種、爬行類30種、兩棲類20種、鳥類170多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金錢豹、鴛鴦、大鯢等;列為河南省重點保護動物有姬啄木鳥、發冠卷尾、八哥、菊頭蝙蝠、水獺、三寶雞、八色鶇等。 [25] 
四望山省級森林生態自然保護區,隸屬河南省林業局,序號:豫24,面積:1400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森林生態系統,始建時間:2004年2月26日,保護區也是是著名的革命紀念勝地,早在1927年,這裏就爆發了震撼中原的“四望山暴動”,在抗日戰爭時期,李先念、陳少敏、危拱之、朱理治、劉子厚、文敏生等先後在四望山建立豫鄂敵後抗戰指揮中心,組織和領導了抗日救亡運動。 [26] 
此外,中華山、大貴山等地區還設有鳥類、森林自然保護區

桐柏山資源分佈

桐柏山森林資源

桐柏山區自然資源豐富,物種繁多南北物種兼容幷蓄。共有維管植物178科、756屬、1789種。脊椎動物5綱55科298種,其中鳥類200種。主要用材林有國外松、馬尾松、櫟類、楊樹、泡桐等,主要經濟林樹種有板栗、油茶、茶葉、木瓜、銀杏等,列入國家和省重點保護植物有香果樹、水杉、青檀等52種,國家和省重點保護動物有斑羚、白冠長尾雉等36種,素有中原特大天然動植物資源寶庫之稱。 [27] 

桐柏山非金屬礦產

豫南大別—桐柏山區,發現的非金屬礦產,經地質部勘查,礦牀(點)有40餘個,礦種有20多種,如化工和化肥原料礦產:天然鹼、岩鹽、化工灰巖、含鉀岩石、石膏、蛇紋岩、磷、黃鐵礦;冶金輔助原料礦產:螢石、白雲岩、熔劑灰巖;特種非金屬礦產:白雲母、水晶;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大理行、花崗柯、珍珠岩、膨潤土、沸石、蛭什、玻璃用凝灰岩礦、鈉基膨潤土、含鹼玻璃原料、水泥配料用粘土礦、玻璃用白雲岩、玻璃用砂礦等。
礦產資源較豐富,品種多,分佈廣,儲量大。礦什質量高、品位富。礦產具有多時代、多成因的分佈格局,為成礦遠景區預測和成礦條件分析創造前提。 [28] 

桐柏山金屬礦產

2016年,桐柏金銀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進行了實地考察和技術攻關。在整裝勘查區內,新發現大量金、銀、天然鹼、鉛鋅礦產資源。桐柏地區金銀多金屬礦整裝勘查區位於河南省桐柏山北麓,行政區劃上隸屬於桐柏縣、唐河縣、泌陽縣,面積1649平方公里,是國土資源部2013年批准設立的第三批整裝勘查區。在桐柏縣老灣金礦深部及外圍普查項目中,新發現金資源量104960千克,伴生銀資源量122038千克。截至2016年,該項目投入勘查資金僅8000多萬元,施工80個鑽孔,鑽探5萬米,已控制84條金礦體,新增金金屬量已達100噸,延長礦山服務年限80年,潛在經濟價值250億元。地勘一院預測該區金礦找礦潛力可達200噸~500噸,銀5000噸。該區域也將成為河南省繼小秦嶺、外方山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的黃金勘查基地。 [29] 

桐柏山社會經濟

北麓有:南陽市、信陽市,南麓有棗陽市、隨州市。
南陽市,踞桐柏山西段北麓,古稱宛,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陝三省交界處,為三面環山、南部開口的盆地,因地處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而得名。全市現轄2行政區、4個開發區、10個縣。總面積2.66萬平方公里,在河南省18個省轄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素有“中州糧倉”之稱,是全國糧、棉、油、煙集中產地。有6個縣市區是國家商品糧、棉基地,3個縣市區為國家優質棉基地。是全國中藥材的主產區之一,盛產山茱萸、辛荑、杜仲、桔梗、丹蔘、半夏、全蠍、血琥珀八大名產及其它名貴中藥材2000多種。南陽是中國礦產品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已探明各類礦產84種、468處。其中天然鹼、紅柱石儲量為亞洲之冠,藍晶石、金紅石居全國第一,矽線石、石墨、獨山玉、銀礦、銅礦儲量居全省首位;金礦、石油儲量居全省第二位;南陽獨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色彩斑斕,素有“東方翡翠”之稱。經濟提速,實力增強。2019年全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1%。 [30] 
桐柏山東段北麓屬信陽市,該地區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範市,轄區內5個縣區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新縣榮獲國家生態縣稱號,獲評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森林覆蓋率達42.19%;環境空氣質量三項主要指標均居全省首位;是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處於中原城市羣、武漢城市圈、皖江城市帶三個國家級經濟增長板塊結合部和京廣、京九“兩縱”經濟帶的腹地。信陽是中國毛尖之都,信陽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2017年被評為“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20年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達68.86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位。盛產水稻、小麥、油茶、板栗、銀杏、紅黃麻等作物,糧食產量連續12年超110億斤。2019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758.47億元,增長6.3%。 [31] 
棗陽市,位於桐柏山西麓,湖北省西北部,唐白河入漢水匯合處的東部,除農業外,有汽車、紡織、食品、化工四大支柱產業。2016 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562.4 億元,可比增長9.1%。地方財政總收入36.86 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46 元,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76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87元。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8.1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94家。 [32] 
桐柏山南麓的隨州市,位於湖北省北部,聞名於世的編鐘出土於此,也是華夏始祖炎帝神農的誕生地;隨州地處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交匯地帶,東承武漢,西接襄樊,北臨信陽,南達荊州,居“荊豫要衝”,扼“漢襄咽喉”,為”鄂北重鎮”,是湖北省對外開放的”北大門”,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由東向西的重要接力站和中轉站,國務院於2000年6月25日批准設立的地級市。 全市版圖面積9636平方公里,總人口258萬。 [33]  隨州市的產業體系以“兩龍頭”(汽車機械、農產品加工)、“四大支柱”(冶金建材、醫藥化工、電子信息、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201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055.5億元。六大產業實現產值998.6億元。 [34] 

桐柏山歷史文化

桐柏山,自古為天下名山,最早的史書《尚書.禹貢》已載其事。古稱楚山,《爾雅》曰:“淮出楚山。”又稱大復山,雲蒙山。千里淮河就發源於太白頂北麓,萬涓成河,源遠流長。明代文人何景明曾於此大發感慨:“東南自古衣冠地,桐柏山前淮水春。” [3] 
據古代典籍記載,盤古氏在此開天闢地,肇立乾坤,開啓人類先河。古籍《藝文類聚》引三國史家吳人徐整的《三五曆紀》曰:“盤古死後……血為淮瀆。”從而説明,人根之祖盤古不僅在這裏肇始人類,還在臨終之時將自己的血脈化為淮源,造福後世子孫。明朝江西提學副使李夢陽遊歷桐柏山之後,也寫下了有名的《大復山賦》(古時,桐柏山亦稱大復山),其文記載:“昔盤古氏作茲焉,用宅。”意思是説,很古的時候,盤古爺盤古奶曾發跡於此,並把這裏當作他們的宅院。宋代編修的《元豐九域志》記載:“桐柏山淮水所出,有淮瀆廟,盤古廟。”可見,唐朝或者再早一些時期,就已經在淮河之源建立了祭祀盤古的廟宇。在桐柏山區及其周邊地區廣泛流傳着盤古創世神話,留下了大量與盤古神話傳説相印證的遺蹟,藴積了豐富而深厚的盤古文化。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曾派專家組進行實地考察論證,於2005年5月發文命名桐柏縣為“中國盤古之鄉”。2006年9月9日重陽節在桐柏盤古祖殿隆重舉行了首屆世界華人祭祀盤古大典,並決定嗣後每年在這裏舉辦盤古祭典活動。 [3] 
桐柏山有積澱深厚的淮瀆文化。大禹治水三至桐柏山,平復水患,功昭日月。史書記載,崤山以東大川二,曰濟,曰淮。秦始皇二十六年東巡天下,封禪二年命官吏於淮源設立淮祠,設禮祭祀淮瀆之神。嗣後歷朝皇帝都要派員到此開展祭淮活動,留下了大量珍貴的碑文和記載。 [3] 
桐柏山的佛道文化影響深遠。道脈資源藴藉深厚,東周時期,王子喬、浮丘公於兩千三百多年前,就曾相攜遊歷並駐足桐柏山金庭觀,講經佈道;鬼谷子王禪曾於水簾洞授徒,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皆出其門下,成為一代英傑;秦末,黃石公曾於毛集鎮黃仙洞靜修作《素書》,並授予張良輔作漢劉邦成就滅秦興漢的大業;南朝梁國的大學問家沈約曾到金庭觀任首任道長,於此修真悟道,一代文宗就此發跡;唐朝時期,李筌也曾棄官到桐柏山參道,成為桐柏真人;明初,張三丰也於桐柏老君洞修道十餘年,為他日後於武當山得道成仙奠定了基礎。佛教於清朝乾隆時期進入桐柏,從五台山而來經過這裏的華光德祖大德服眾,於此創立臨濟宗白雲系,名播天下,嗣後出現許多大德高僧,遍佈海內外,影響很大,其祖庭太白頂雲台禪寺、水簾寺等聞名遐邇,成為四方善男信女以及觀光客朝拜、遊覽的勝地。 [3] 
桐柏山諸嶺鬱盤,跨鄂豫兩省,歷來為軍事要地。宋岳飛率部屢出桐柏,戰信陽,阻金南下。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在此進行過艱苦卓絕的鬥爭。 [35] 
1936年1月,張星江、王國華、周俊明等人建立了桐柏山紅軍游擊隊,打擊反動派,發展革命力量;同年5月,在成功舉行平氏奪槍鬥爭之後,轉移途中,豫鄂邊省委書記張星江浴血姬嶺寨,不幸壯烈犧牲。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等偉人轉戰桐柏山;1945年10月24日,新四軍五師、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與河南省軍區部隊在桐柏山勝利會師,並組建了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行署,多少英雄風雲際會,萬千英才建立功勳。1947年12月15日,晉冀魯豫野戰軍十縱28旅84團2營攻佔桐柏縣城。 [3] 

桐柏山旅遊開發

桐柏山主要山峯分佈在河南省桐柏縣(北部)、湖北省隨州市(南部)境內,利用獨特的地理資源,兩地均圍繞太白頂開發旅遊。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
北部河南省主要有桐柏山淮源風景名勝區,該景區位於於桐柏山脈中段的豫鄂兩省交界地帶,距桐柏縣城三公里。座標是:東經112°47′-113°11′,北緯32°17′-32°29′,景區總面積266平方公里,核心區為108平方公里,距桐柏縣城3公里,內分淮源、太白頂、桃花洞、水簾洞四大各具特色的景區,各類景觀一百餘處。1982年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6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7年又被評為河南省十佳文明景區。 [7] 
太白頂風景區 太白頂風景區
南麓隨州市主要有桐柏山太白頂風景區,1997年8月,湖北省政府批准為第三批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容自然風光、人文景觀、歷史遺蹟、宗教文化、革命遺址於一體,景點涵蓋峻峯7座,峭壁8處,奇石10尊,異洞7個,有8寺1廟,4寨1殿,7壑3潭,尤以太白紅葉、古寨城堡稱二絕。景區有各類景點100餘處,景物、景觀1000餘處。 [36] 
唐梓山風景區 唐梓山風景區
唐梓山風景區,位於棗陽城北22公里、太平城鎮北5公里,方圓4平方公里。唐梓山有唐子亭,山頂有祖師殿、聖公聖母殿、無量殿,山腰有靈官殿、乾鑾殿、娘娘殿,有傳説的劉秀聚將台、分金亭,山間有卧牛石、聖飲泉、仙人池、一人道等自然景點。 [37] 
七尖峯森林公園 七尖峯森林公園
七尖峯森林公園(太白頂七尖峯景區),2007年,湖北省林業局批准同意隨州市建立湖北七尖峯省級森林公園,公園規劃總面積3869.7公頃,建設單位為七尖峯林場。公園集山、水、林、泉、奇、幽、險、特、古於一體,動植物達160多種之多。 [38] 
中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中華山國家森林公園
中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廣水市廣水辦事處城北3公里。這裏山水風光秀麗,奇峯怪石林立,寺廟歷史悠久,古堡寨牆眾多,是集森林旅遊、療養避暑、觀光度假為一體的旅遊勝地。中華山國家森林公園於2002年12月被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總佔地面積80520畝,其中林地面積78127畝。主峯中華山海拔811.4米,中華山有祖師殿、觀音寺、楊漣墓、平康寨、保安寨、三關寨等人文景觀;有金牛溪、哈哈嶺、金龍生態溝、太子溝、龍門潭、老龍溝、猴子石、金牛石、擂鼓台等自然景觀;還有高峯寺、龍興溝等中小型水庫鑲嵌其間。 [39] 
大貴寺國家森林公園 大貴寺國家森林公園
大貴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北省廣水市和河南省信陽市交界處,是湖北省避暑勝地之一,它也是野生動物繁殖和棲息的優良場所。有繁殖鳥類98種(夏候鳥32種、留鳥66種),非繁殖鳥類27種;古北種45種,東洋種62種,廣佈種19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20種(全為國家Ⅱ級),有湖北省重點保護鳥類35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鳥類有21種,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有4種,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日本國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地協定》附錄中的鳥類有30種,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澳大利亞政府保護候鳥及其棲息地協定》附錄中的鳥類有8種。 [40] 

桐柏山主要關隘

平昌關,位於信陽西北隅淮河北岸的丘陵上,為淮北平原西越桐柏山、南向義陽三關的第一關。相傳原名平常關,南宋時金兀朮率軍南侵,與宋軍隔淮對峙。宋軍在平常關西南側設營防守,金兵在關東北側建教場。金軍名叫平長的將領將“平常關”改為。平長關”。金兀朮來此視察,發現地位重要,便以自己的標號昌平王取而代之,金亡改名平昌關。古來為軍事重鎮,秦朝在此設置義陽鄉,漢朝在此建安昌縣,魏文帝設義陽郡治於此,遺址尚存。 [9] 
平靖關隘口 平靖關隘口
平靖關,地屬信陽,古稱冥扼,又名恨這關、憾這關、石城山,為古代天下九塞之一。位於信陽西南豫鄂兩省交界處,武勝關西,為桐柏山餘脈之山口。春秋時期,與武勝關、九里關合稱“義陽三關”,為中原九大要塞之一。時稱冥厄,後稱石城,又稱固城山。宋時稱行者坡,又稱行者關。關底寬80~200米,海拔200米。東為五峯嶺,西為鳳凰山,雙峯對峙,山勢險峻,信(陽)應(山)公路經過關底,,歷代為中原戰略要地,南北交通要道,曾在此設驛站或巡檢司。是重要戰場,兩側山脊上留有數百米石牆遺址。吳楚柏舉之戰,軍事家孫武曾率吳兵經此,奪關南下,幾使楚國遭滅頂之災。北伐戰爭時,國民革命軍與吳佩孚軍閥部隊在此決戰,1938年10月12日中國軍隊在此阻擊由信陽南犯之日本侵略軍,固守6日,日軍傷亡慘重不能破關。關側有北伐戰爭烈士墓。 [9]  [13] 
武勝關所在地地形 武勝關所在地地形
武勝關隘口 武勝關隘口
武勝關,古稱直轅,又名禮山關、武陽關,與平靖關、九里關(大悟縣境)並稱“鄂北三關”,古代稱“義陽三關”,號稱“中南第一關”,為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地屬信陽,在信陽南豫鄂兩省交界處,桐柏、大別二山脈在此交匯,於義陽三關居中支撐,左右相顧,堪稱關中之關。春秋時稱直轅,秦時稱澧山關、武陽關,南宋時更名武勝關。關底寬80~150米,海拔192米。周圍羣峯聳立,西側山峯擂鼓台,海拔554米;東南側的將軍寨,海拔274米;主峯望父堖,海拔533.6米。皆坡陡難攀,唯有奪關破寨,方能南趨江漢,北逾淮水,故自古以來在此屢屢發生奪關之戰。關南有狄將軍寨,相傳宋將狄青曾屯兵於此。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捻軍數萬人攻關南進,德安府(孝感)哨長左興勝據關守衞,捻軍強攻數日,傷亡慘重不能下,清室獎賞府兵,下令改關名為。大勝關”。1900年修築盧漢鐵路京廣鐵路前身),於關下掘隧洞342米穿通,成為京漢線上最長的隧道。1972年修築國道107線,穿越此關,關底修成瀝青路面,與鐵路隧道形成立體交叉狀。 [9]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