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賈詡

(漢末至三國時期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鎖定
賈詡(147年~223年8月11日 [71]  ),字文和,武威姑臧人 [4]  。漢末三國時期軍事戰略家,曹魏開國功臣。 [45]  [69] 
賈詡少時默默無聞,初舉孝廉,官任郎官。 [46]  他原為董卓部將,董卓死後,獻計李傕郭汜反攻長安,李傕敗亡後,輾轉成為張繡的謀士。官渡之戰前,賈詡勸張繡歸降曹操,張繡聽從,賈詡被任命為執金吾,封爵都亭侯,後遷冀州牧。曹操平定河北後,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後來,賈詡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魏文帝曹丕即皇帝位後,賈詡被拜為太尉。黃初四年(223年),賈詡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 [47]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赤壁之戰前夕,賈詡提出休戰養民,卻未被採納。渭南之戰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51]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曹丕成為世子。 [52]  賈詡被陳壽評為算無遺策,將他與張良陳平相提並論。 [50] 唐會要》尊其為魏晉八君子之首。 [48]  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49] 
(概述圖:像取自1915年修《江蘇毘陵賈氏宗譜》 [53] 
全    名
賈詡
別    名
賈文和
文和
諡    號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
出生日期
147年
逝世日期
223年8月11日
主要成就
奇謀百出,算無遺策;魏朝開國元勳
主要作品
《鈔孫子兵法》《吳起兵法注》
最高官職
太尉
爵    位
壽鄉侯
諡    號

賈詡人物生平

賈詡少年經歷

賈詡年少時,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説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賈詡説:“我是段公(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當時太尉段熲,因為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所以賈詡便假稱是段熲的外孫來嚇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餘的人卻都遇害了。賈詡擁有如此隨機應變處理事情的才能,像這樣的事情有很多。 [4] 

賈詡效力涼州

參見詞條:李郭之亂
賈詡 賈詡
永漢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廢漢少帝劉辯,改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十一月,董卓自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賈詡在此時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後升討虜校尉。時董卓之婿中郎將牛輔屯兵於陝,賈詡便在牛輔軍中輔軍。
根據《後漢紀》記載,在初平三年(192年),牛輔遣李傕郭汜張濟、賈詡等出兵攻打關東聯軍,先攻孫堅,在梁東大破其軍。孫堅率千騎潰圍而去,之後再次大戰於陽人,大破李傕。 [5-6] 
(注:《後漢書》則記載梁東之戰在初平元年,陽人之戰在第二年,且梁東之戰董卓軍將領是徐榮李蒙,與此不同 [70]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殺,牛輔亦已死去,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説:“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着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此計為眾人採納。
於是李傕等散發“王允欲洗盪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及至長安城下,已聚合十餘萬之眾。李傕與樊稠、李蒙等圍攻長安城,因城防堅固攻而不克。後由城內叛變士兵引導涼州軍入城,與守將呂布展開巷戰,呂布兵敗,僅率百餘騎出逃。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太常種拂、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被殺。李傕等擁兵至南宮掖門,威逼獻帝和司徒王允,封李傕為揚武將軍、郭汜為揚烈將軍、樊稠為中郎將。李傕又殺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一時間,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7] 

賈詡匡時濟世

李傕等人把持朝政,以賈詡為左馮翊。李傕等以賈詡之功欲封其為侯,賈詡説:“這是保命的計謀,哪有什麼功勞?”堅決不受。李傕等又讓賈詡為尚書僕射,賈詡説:“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貪享虛榮,對國家又有什麼好處?”於是改拜賈詡為尚書,掌管選拔人才。賈詡經常選過去的名士擔任尚書令、尚書僕射,在人事方面多有貢獻,論者以此稱讚他。李傕等人親近賈詡但同時也很忌憚他。 [7]  [57] 
徐州刺史陶謙聯合眾多豪傑,謀劃推舉朱儁為太師,發佈檄文告示各州牧、州伯,共同討伐李傕、奉迎天子。賈詡與太尉周忠獻計,徵召朱儁入朝,陶謙的計劃因此中止。 [62] 
初平四年(193年)正月,出現日食。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日晷過度,未有變化。”朝臣都慶賀,結果未晡一刻而蝕。賈詡上奏:“王立伺候不明,疑誤上下。太尉周忠,職所典掌,請皆治罪。”獻帝説:“天道遙遠,事驗難明,況且災異應政而到,雖然能夠預見,又豈能保證萬無一失?而要歸咎於史官,更加説明我失於恩德。”於是不從。 [63-64] 
自李傕、郭汜、樊稠共同執政後,三人互相猜忌,爭權奪利,多次欲圖起兵爭鬥。賈詡每次都以大體責之,所以三人雖心中不和,但表面上還過得去。 [56] 
興平元年(194年),蝗災爆發,物價上漲,百姓飢困,獻帝下詔讓主者將廄馬一百多匹(一作兩百多匹)全部賣掉,又令御府大司農出兩萬匹雜繒,與賣馬得來的錢一同賜給公卿、貧民,李傕説:“我邸閣裏儲存的物資少。”於是強行把這些東西帶到自己營中。賈詡勸道:“這是聖上之意,不可違背。”李傕依然不從。 [75-76] 
賈詡的母親去世後,賈詡辭掉官職,後來,又拜為光祿大夫 [60] 
興平二年(195年),李傕使騎都尉胡封刺死樊稠,李、郭之間矛盾日益激化,開始交兵。李傕請賈詡為宣義將軍以助自己,又與賈詡商議劫持獻帝到自己營中,賈詡勸道:“不可,脅持天子,不合道義。”李傕不從,令侄子李暹率數千兵包圍皇宮,以軺車三乘迎接獻帝,獻帝乘坐一車,貴人伏壽乘坐一車,賈詡與左靈共乘一車,其餘人步行跟隨。 [58]  [74] 
張繡問賈詡:“如今長安不可久留,您何不離開此地?”賈詡説:“我受國家厚恩,義不可背。你可以自行離開,但我不能這麼做。” [58] 
同年六月,鎮東將軍張濟從陝縣來到長安勸和,李傕、郭汜答應和解,許諾以各自的愛子做人質,李傕的妻子喜愛兒子李式,不願以他為質。議和未定,羌胡兵馬又前來幫助李傕,獻帝深以為患,讓侍中劉艾對賈詡説:“您之前奉職盡忠,因此一直受國家榮寵。如今羌胡為患,您應該為陛下想想應對的方案。”賈詡便邀請羌胡大帥前來飲食,並許諾加以封賞,羌胡滿意,於是全都離開。李傕勢力衰弱,只得答應和解。 [59]  [61]  獻帝東遷後,賈詡便上還印綬。 [8] 
後來,李傕率軍劫駕,在弘農曹陽大破漢軍。當時司徒趙温、太常王絳、衞尉周忠、司隸校尉榮邵去路被阻,李傕素來怨恨他們,想趁機下殺手,賈詡勸道:“這些人都是天子的大臣,將軍何必要害他們呢?”李傕才停止動手。 [54-55] 
將軍段煨與賈詡同郡,屯駐華陰,賈詡去投靠段煨。賈詡向來知名,為段煨軍所敬服,段煨心裏怕賈詡奪其兵權,但在表面上對賈詡十分禮遇。賈詡看出後,心不自安。當時張繡在南陽,賈詡與他暗中有來往,張繡便派人去迎接賈詡。賈詡臨行時,有人問賈詡:“段煨待你這麼好,你為何還要離去?”賈詡説:“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雖然優厚,卻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會被他所害,而我離開他一定很高興,又指望我連結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張繡缺乏謀士,也很願意得到我,這樣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夠得到保全。”賈詡到達張繡處,張繡果然大喜,對他“執子孫禮”。而段煨知道賈詡離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9] 

賈詡獻計張繡

建安二年(197年),在賈詡的説服下,張繡屯兵宛城與荊州牧劉表聯合。從此,二人便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
同年,曹操南征張繡,張繡投降,後曹操謀殺張繡,事泄,張繡掩襲曹軍,在淯水大破曹操。 [65]  根據《吳書》記載,此戰賈詡獻策,讓張繡請求將軍隊遷移到野外,道路經過曹操營屯。張繡趁軍隊遷移時襲擊曹營,曹操沒有防備而戰敗。 [66] 
央視三國演義的賈詡 央視三國演義的賈詡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南征張繡,包圍張繡據守的穰城。不久,曹操聞袁紹欲趁虛襲取許都,便立即從穰城撤退。張繡率兵尾隨追擊,劉表也派荊州軍佔據安眾,切斷曹軍退路,企圖與張繡夾擊曹軍,曹操出奇兵大敗張、劉聯軍。曹軍獲勝後,速行北撤。張繡親自率兵追擊,賈詡勸阻説:“不可追,追必敗。”張繡不聽,強行追擊,被曹操親自斷後擊敗。賈詡這時又對張繡説:“趕快再追,一定會獲勝。”張繡説:“不聽你的建議才落到這種地步,現在已經敗了,為何要再追?”賈詡説:“形勢已經起了變化,趕快去追準能獲利。”張繡聽從賈詡建議,收集散兵,再行追擊,竟將曹操後衞部隊擊潰。
得勝後,張繡問賈詡請教是怎麼回事,賈詡解釋説:“這個道理很容易簡單,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操敵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操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的士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了事,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留別人斷後,他留的將領雖厲害,卻比不上將軍,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繡大為佩服。 [10] 

賈詡勸張歸曹

詳見詞條:官渡之戰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遣人招降張繡,並與賈詡結好。張繡準備同意,賈詡卻當着張繡的面回絕了袁紹的來使,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名正言順;曹操兵力較弱,更願意拉攏盟友;曹操志向遠大,一定能夠不計前嫌。
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率眾歸順曹操。曹操聞訊後大喜,親自接見賈詡,執其手説:“使我的信譽揚於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由於當時冀州為袁紹所佔,賈詡便留參司空軍事,同時拜張繡為揚武將軍,並讓其子曹均娶張繡之女為妻。 [11]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與袁紹戰於官渡。曹軍軍糧用盡,曹操問計於賈詡,賈詡説:“您在精明、勇敢、用人、決斷四個方面都勝過袁紹,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過取勝,是想顧及周全啊,抓住機會,便能很快取勝。”曹操稱善,後來抓住機會偷襲烏巢,一舉戰勝袁紹。河北平定後,曹操領冀州牧,改任賈詡為太中大夫。 [11] 

賈詡休戰養民

詳見詞條: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佔領荊州,想乘機順江東下。賈詡勸阻説:“昔日,您破袁紹,如今,又將漢水以南收入囊中,威名遠著,軍勢已經很大了。若是憑藉楚國舊都——江陵城內的豐饒物資,用以褒獎吏士、安撫百姓,使人們安土樂業,則不需要勞師動眾,就可以讓江東稽服了。”曹操沒有聽從這個休戰養民的建議,依然繼續進軍,結果跋涉至赤壁,“疾疫大興”,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 [12-13] 

賈詡離間馬韓

詳見詞條:渭南之戰
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聯軍,聚集十餘萬人馬,據守潼關抗曹。馬超受挫後,提出劃河為界的議和條件,被曹操拒絕。馬超多次前來挑戰,曹操堅守不出,使馬超欲急戰速勝不得。
九月,再次提出劃地為界的要求,並送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表面上假意應允,麻痹對方,實際積極準備,伺機殲敵。曹操又問賈詡如何破敵,賈詡説:“離間他們。”曹操採用他的計謀,寫書離間馬超和韓遂,使他們內亂。曹操視時機成熟,主動對關中聯軍發起進攻,大勝而歸。 [14] 

賈詡支持曹丕

建安十八年(213年),賈詡與荀攸等人共勸曹操進位魏公。 [67] 
賈詡 賈詡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當時曹操未立太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説:“但願將軍能夠弘揚道德,培養氣度,實踐士人的責任和義務,勤勤懇懇,孜孜不倦,不做違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聽從了他的建議,刻意磨練自己。
後來,曹操私下問賈詡對立嗣的看法,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他為何不答,賈詡説:“我在想袁紹和劉表啊。”曹操大笑,於是於該年立曹丕為太子。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怕曹操猜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別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當時天下談論智謀之士時都十分推崇他。 [15] 

賈詡位列三公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為報賈詡之恩,拜賈詡為太尉。同年冬,賈詡與魏國公卿共勸曹丕即帝位。(即《魏公卿上尊號奏》中的“太尉都亭侯臣詡” [68]  )後來,賈詡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 [16] 
黃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徵東吳,未達到預期戰果。當初,曹丕便問計於賈詡:“我想統一天下,吳、蜀應先征討哪個?”賈詡建議應先治理好國家再動武,曹丕不聽,果然無功而返。同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賈詡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其子賈穆襲爵。 [16]  多年後,賈詡與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 [17-18] 

賈詡主要影響

賈詡在董卓死後,獻計於其舊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長安。後成為張繡的謀士,張繡曾用他的計策兩次擊敗曹操 [19] 
官渡之戰時,賈詡力主與袁紹決戰。曹操與關中聯軍相持渭南時,賈詡獻離間計,瓦解馬超、韓遂,使得曹操一舉平定關中。 [19] 
在曹操繼承人的確定上,賈詡以袁紹、劉表為例,暗示曹操不可廢長立幼,從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為世子。 [19] 

賈詡歷史評價

閻忠:詡有良、平之奇。 [19]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19] 
陳壽: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 [19] 
裴松之:①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編程、郭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②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19] 
《北史》:周瑜赤壁之謀,賈詡烏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興邦,斯之謂矣。 [40]  [79] 
唐會要》: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20]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21] 
楊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馬伏波來遊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則賈詡、荀攸,在周則太顛閎夭。
李嶠:賈文和之揣君,酈食其之觀將:翔而後集,可謂明也。
李翰陸玩無人,賈詡非次。 [22] 
白居易: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 [23] 
何去非:“百里而爭利者蹶上將”,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賈翊策張繡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 [24] 
蘇轍:使公誠用詡言,端坐荊州,使辯士持尺書結好於吳。吳知公無併吞之心,雖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 [42] 
陳亮:漢室再亂於賈詡,終於董昭。 [25] 
蕭常:董卓,國之賊,天下所共仇,而詡為之報怨。東京之亡禍,根於此。及辭李傕尚書之命,則以朝廷為解,是欲以虛辭蓋實,惡將誰欺邪?
章如愚:至於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皆一時之人傑也。 [26]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能自效。 [27] 
郝經:當是之時,魏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司馬懿為之謀,吳有張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運其籌。
陳普:崩奔堯後一孤兒,蹠狗成羣共肆欺。賈詡未設曹操日,自為漢賊已多時。 [28]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瀕死不悔,不盡其用不止者,張子房、荀文若、賈詡之流是也。(《袁中郞全集之袁中郞文鈔·顧升伯太史別敍》) [29] 
朱明鎬:賈、荀合傳,尤為不倫,賈詡為傕、汜謀主,身代董卓,報仇元兇,甫夷逆禍重結,致使行在兩辱,郎官採穭,閲《獻帝本紀》,髪恆上衝,則賊漢者文和,忠漢者文若,忠逆同區,何以垂訓。
王夫之:迨於子桓之世,賈詡、辛毗、劉譁、孫資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 [30] 
韓慕廬:文和周旋羣雄,晚歸太祖。惟其智放沈密,而機速過人,故能不受牢籠。 [31] 
賈詡畫像 賈詡畫像
王鳴盛:“賈詡地望無可言,然觀其處父子之間,勉曹丕以孝,答曹操慎忠,則尚優於諸人,離之此而合之彼,其例密矣。” [32] 
何千里:“詡之識略,實蓋一時。” [31] 
何焯:“養威持勝之善謀。” [31] 
王士禛:餘素不喜李贄之學,其《藏書》、《續藏書》未嘗寓目。近偶觀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論狂狷》一篇。…若以李斯、桑弘羊、呂不韋、李園、賈詡、董昭為名臣,温嶠為逆賊,所謂好惡拂人之性者也。 [33] 
獨孤微生:荀文若、周公瑾、陳元龍、賈文和之流皆一時之魁奇俊傑也。 [34] 
易中天: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品三國》) [41] 
紀連海:①賈詡的精明在於知人也自知,知道自己根子不深,不是曹操舊臣,卻又策謀深長,而曹公又不是一個寬柔直諒之人,也是一肚子陰狠的花花腸子。為怕曹操嫌猜,不跟人亂打交道,亂稱兄道弟,子女嫁娶也不結高門。總之,秉承一貫低調做人的原則行事。《道德經》上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賈詡就是鮮明的例子。②賈詡被人稱為“毒士”,奇謀百出,算無遺策;不過論氣節,賈詡這個人是沒有的,所以説他“亂武”一點不為過。不過他又為什麼能夠高官厚祿得以善終?因為他把時局和人性都看透了。(《紀連海點評三國志上》) [41] 

賈詡軼事典故

賈詡弘農王妃

弘農王劉辯的妃子唐姬在劉辯死後,回到故鄉潁川,寧死不願再嫁。李傕掌權時,想要娶唐姬,她堅持不從,李傕最終沒有和唐姬成婚。賈詡聽説此事後,把事情的本末告訴了漢獻帝劉協。劉協感到悲愴,便將唐姬接到宮中,拜她為弘農王妃。 [35] 

賈詡鳴鼓雷震

《昭明文選》卷7、卷16引《山陽公載記》中記載:賈詡鳴鼓雷震,黃塵蔽天。 [72-73] 

賈詡勿劾三公

魏黃初二年(221年),發生日食,有司奏免太尉賈詡。魏帝曹丕以“天地災害,罪在朕躬”而不許,並令以後發生災異不得再劾三公。 [77-78] 

賈詡人際關係

據《新唐書》裏的宰相世系表所指,賈詡是西漢時代文豪賈誼的末裔。據《賈氏武威郡宗譜》載,賈誼九世孫名為賈秀玉,東漢時任武威太守,自此居於武威郡。其子賈衍任兗州刺史,賈衍子賈龔為輕騎將軍,居武威。龔生二子,長子名賈彩,次子便是賈詡。據《魏晉世語》,賈氏一族於晉惠帝時皆至大官,於晉初時尤為顯貴。
賈秀玉
東漢
武威太守
賈衍
東漢
兗州刺史
賈龔
東漢
輕騎將軍
賈彩
-
-
-
賈詡
河東郡守
太子近侍
-
-
賈龕
秦州刺史
賈訪
驃騎將軍
雍州刺史
酒泉公
-
駙馬都尉
關內侯
賈仲安
賈仲謀
賈仲達,
晉潁川太守。
-
參見《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43]  《賈氏武威郡宗譜》

賈詡主要作品

賈詡各類形象
賈詡各類形象(8張)
賈詡精通兵法,著有《鈔孫子兵法》一卷 [1-2]  [36]  ,併為《吳起兵法》校注 [3]  。《全三國文》輯錄有其文。 [37] 

賈詡史料索引

《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19] 

賈詡藝術形象

賈詡文學形象

賈詡影視形象
賈詡影視形象(32張)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賈詡在第九回橫跨至第八十六回,形象突出,計無不中,甚至曾令善於用兵的曹操幾度敗績。其所從屬勢力頗多,先隨李傕,再隨張繡,最後事曹操曹丕兩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漢,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即使賈詡曾助李傕、曹魏這些在《三國演義》形象比較負面的勢力,他的才能仍備受肯定。而且不論是李傕、張繡,還是曹操、曹丕,都將賈詡視為心腹。可見其人善於交際,亦深曉亂世自保之術。 [39] 

賈詡影視形象

賈詡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94
電視劇
李緒良(《羣雄逐鹿》、《赤壁鏖戰》) [44] 
徐永亮(《三足鼎立》)
歌仔戲
新洛神
2001
電視劇
熊文權
2002
電視劇
洛神
2013
電視劇
曹操
2013
電視劇
新洛神
2018
電視劇
《三國機密》
參考資料
  • 1.    《隋書·經籍志》:《鈔孫子兵法》一卷,魏太尉賈詡鈔。
  • 2.    《日本國見在書目》:《孫子兵書》一卷,臣詡撰。
  • 3.    《隋志》:《吳起兵法》一卷,賈詡注。
  • 4.    《三國志》: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謂詡有良、平之奇。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鹹此類也。
  • 5.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牛輔遣李傕、郭汜、張濟、賈詡出兵擊關東,先向孫堅。堅移屯梁東,大為傕等所破。堅率千騎潰圍而去。復相合戰於陽人,大破傕軍。
  • 6.    《後漢紀·卷二十七·孝獻皇帝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11]
  • 7.    《三國志》:董卓之入洛陽,詡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遷討虜校尉。卓婿中郎將牛輔屯陝,詡在輔軍。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眾以為然。傕乃西攻長安。語在卓傳。後詡為左馮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又以為尚書僕射,詡曰:“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奈國朝何!”乃更拜詡尚書,典選舉,多所匡濟,傕等親而憚之。
  • 8.    《三國志》:傕、汜等鬥長安中,傕復請詡為宣義將軍。傕等和,出天子,祐護大臣,詡有力焉。天子既出,詡上還印綬。
  • 9.    《三國志》:是時將軍段煨屯華陰,與詡同郡,遂去傕託煨。詡素知名,為煨軍所望。煨內恐其見奪,而外奉詡禮甚備,詡愈不自安。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遣人迎詡。詡將行,或謂詡曰:“煨待君厚矣,君安去之?”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原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詡遂往,繡執子孫禮,煨果善視其家。
  • 10.    《三國志》:詡説繡與劉表連和。太祖比徵之,一朝引軍退,繡自追之。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詡謂繡曰:“促更追之,更戰必勝。”繡謝曰:“不用公言,以至於此。今已敗,奈何復追?”詡曰:“兵勢有變,亟往必利。”繡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戰,果以勝還。問詡曰:“繡以精兵追退軍,而公曰必敗;退以敗卒擊勝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驗也?”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鋭,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繡乃服。
  • 11.    《三國志》:是後,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紹遣人招繡,並與詡書結援。繡欲許之,詡顯於繡坐上謂紹使曰:“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讎,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原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表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冀州未平,留參司空軍事。袁紹圍太祖於官渡,太祖糧方盡,問詡計焉出,詡曰:“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並兵出,圍擊紹三十餘裏營,破之。紹軍大潰,河北平。太祖領冀州牧,徙詡為太中大夫。
  • 12.    《三國志》: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 13.    臣松之以為詡之此謀,未合當時之宜。於時韓、馬之徒尚狼顧關右,魏武不得安坐郢都以威懷吳會,亦已明矣。彼荊州者,孫、劉之所必爭也。荊人服劉主之雄姿,憚孫權之武略,為日既久,誠非曹氏諸將所能抗禦。故曹仁守江陵,敗不旋踵,何撫安之得行,稽服之可期?將此既新平江、漢,威懾揚、越,資劉表水戰之具,藉荊楚楫棹之手,實震盪之良會,廓定之大機。不乘此取吳,將安俟哉?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疫大興,以損凌厲之鋒,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然則魏武之東下,非失算也。詡之此規,為無當矣。魏武后克平張魯,蜀中一日數十驚,劉備雖斬之而不能止,由不用劉曄之計,以失席捲之會,斤石既差,悔無所及,即亦此事之類也。世鹹謂劉計為是,即愈見賈言之非也。
  • 14.    《三國志》:太祖後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並求任子。詡以為可偽許之。又問詡計策,詡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詡謀。語在武紀。卒破遂、超,詡本謀也。
  • 15.    《三國志》: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原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懼見猜疑,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 16.    《三國志》:文帝即位,以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邑三百,並前八百户。又分邑二百,封小子訪為列侯。以長子穆為駙馬都尉。帝問詡曰:“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對曰:“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議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羣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文帝不納。後興江陵之役,士卒多死。詡年七十七,薨,諡曰肅侯。子穆嗣,歷位郡守。穆薨,子模嗣。
  • 17.    《池北偶談·卷一》:宋初定帝王廟配享功臣,多不愜人意者。如魏武以荀攸、程昱配,文帝以賈詡、王朗配;唐玄宗配享不及曲江、廣平,肅宗配享不及汾陽、鄴侯,皆不可解。
  • 18.    《文獻通考·宗廟考》:魏文皇帝於河南府,以太尉、壽鄉肅侯賈詡,司徒、蘭陵成侯王景興,大司馬、邵陵元侯曹真,衞尉、穎鄉肅侯辛毗配。
  • 19.    《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8-24]
  • 20.    《唐會要·卷七十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2-11]
  • 21.    《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2-11]
  • 22.    《蒙求集註》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7]
  • 23.    《永樂大典殘卷·卷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11-27]
  • 24.    《何博士備論》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6-08-10]
  • 25.    《龍川集》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7]
  • 26.    章如愚·《山堂考索》
  • 27.    《歸潛志》  .是何年[引用日期2014-10-24]
  • 28.    《全宋詩》  .古籍文獻網[引用日期2016-11-27]
  • 29.    黃卓越著.閒雅小品集觀:明清文人小品五十家 上: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6.04:第125頁
  • 30.    《讀通鑑論·卷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23]
  • 31.    盧弼.《三國志集解》:中華書局,1982年
  • 32.    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中華書局,1992年
  • 33.    《古夫於亭雜錄》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6-23]
  • 34.    《泊齋別錄·任幼庵七十壽序戊辰》
  • 35.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唐姬,潁川人也。王薨,歸鄉里。父會稽太守瑁欲嫁之,姬誓不許。及李傕破長安,遣兵抄關東,略得姬。傕因欲妻之,固不聽,而終不自名。尚書賈詡知之,以狀白獻帝。帝聞感愴,乃下詔迎姬,置園中,使侍中持節拜為弘農王妃。
  • 36.    《通志》:《鈔孫子兵法》一卷【魏太尉賈詡鈔】。
  • 37.    《全三國文·卷二十四·魏二十四》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6-11-27]
  • 38.    《蕩寇風雲》火爆來襲 舒耀瑄演繹抗倭名將  .新浪網[引用日期2022-09-01]
  • 39.    賈勇星著.盛衰有憑人謀重 《三國演義》妙章集萃:雲南大學出版社,2013.12:第13-14頁
  • 40.    (唐)李延壽撰.北史 卷62-100: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247頁
  • 41.    紀連海著.紀連海點評三國志 上:灕江出版社,2013.03:第115-116頁
  • 42.    李回主編.唐宋八大家散文 廣選·新注·集評 蘇轍卷:遼寧人民出版社,1999:第163-164頁
  • 43.    新唐書·卷七十五下·表第十五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4-02]
  • 44.    「每日社科」不負責提供正確答案:三國時代有哪些不靠譜謀士?  .齊魯壹點百家號[引用日期2023-05-01]
  • 45.    中共許昌市魏都區委組織部,魏都區曹魏文化研究所編.曹魏文化概覽[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08.第136頁
  • 46.    李新民著.河南名人墓上[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09.第236頁
  • 47.    中共許昌市魏都區委組織部,魏都區曹魏文化研究所編.曹魏文化概覽[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08.第136-137頁
  • 48.    武威市涼州文化研究院編.涼州文化概覽[M].銀川.寧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2.第49頁
  • 49.    中共許昌市魏都區委組織部,魏都區曹魏文化研究所編.曹魏文化概覽[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08.第137頁
  • 50.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三國志·卷一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13]
  • 51.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三國志·卷一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13]
  • 52.    國學原典·史部·二十四史系列·三國志·卷一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06-13]
  • 53.    賈詡  .名人圖像[引用日期2023-06-13]
  • 54.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裴松之注引《獻帝紀》:天子既東,而李傕來追,王師敗績。司徒趙温、太常王偉、衞尉周忠、司隸榮邵皆為傕所嫌,欲殺之。詡謂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 55.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是時司徒趙温、太常王絳、衞尉周忠、司隸校尉管郃為傕所遮,欲殺之。賈詡曰:「此皆大臣,卿奈何害之也?」傕乃止。
  • 56.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裴松之注引《獻帝紀》:郭汜、樊稠與傕互相違戾,欲鬥者數矣。詡輒以道理責之,頗受詡言。
  • 57.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裴松之注引《魏書》:詡典選舉,多選舊名以為令僕,論者以此多詡。
  • 58.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裴松之注引《獻帝紀》:傕等與詡議,迎天子置其營中。詡曰:"不可。脅天子,非義也。"傕不聽。張繡謂詡曰:"此中不可久處,君胡不去?"詡曰:"吾受國恩,義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 59.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庚午,鎮東將軍張濟自陝至,欲和傕、汜,遷乘輿幸他縣。使太官令孤篤、綏民校尉張裁宣諭十反。汜、傕許和,質其愛子。傕妻愛式,和計未定,而羌、胡數來闕省問曰:「天子在此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美女,今皆何所在?」帝患之,使侍中劉艾謂宣義將軍賈詡曰:「卿前奉職公忠,故仍升榮寵。今羌、胡滿路,宜思方略。」詡乃召大帥飲食之,許以封賞,羌、胡乃引去。傕由此單弱。於是尚書王復言和解之意,計以士眾轉少,從之,不以男,各女為質,封為君,食邑。
  • 60.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會母喪去官,拜光祿大夫。
  • 61.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裴松之注引《獻帝紀》:傕時召羌、胡數千人,先以御物繒採與之,又許以宮人婦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數來闚省門,曰:"天子在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詡為之方計。詡乃密呼羌、胡大帥飲食之,許以封爵重寶,於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
  • 62.    《後漢書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及董卓被誅,傕、汜作亂,俊時猶在中牟。陶謙以俊名臣,數有戰功,可委以大事,乃與諸豪桀共推俊為太師,因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乃奏記於俊曰:“徐州刺史陶謙、前楊州刺史周幹、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敢言之行車騎將軍河南尹莫府:國家既遭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禍,幼主劫執,忠良殘敝,長安隔絕,不知吉凶。是以臨官尹人,搢紳有識,莫不憂懼,以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濟禍亂!自起兵已來,於茲三年,州郡轉相顧望,未有奮擊之功,而互爭私變,更相疑惑。謙等並共諮諏,議消國難。僉曰:‘將軍君侯,既文且武,應運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顒顒。’故相率厲,簡選精悍,堪能深入,直指咸陽,多持資糧,足支半歲,謹同心腹,委之元帥。”會李傕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策,徵俊入朝。軍吏皆憚入關,欲應陶謙等。俊曰:“以君召臣,義不俟駕,況天子詔乎!且傕、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埶力相敵,變難必作。吾乘其閒,大事可濟。”遂辭謙議而就傕徵,復為太僕,謙等遂罷。
  • 63.    《後漢書 志第十八 五行六》李賢注《袁宏紀》曰:“未蝕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日晷過度,無有變也。’於是朝臣皆賀。帝密令尚書候焉,未晡一刻而蝕。尚書賈詡奏曰:‘立伺候不明,疑誤上下;太尉周忠,職所典掌,請皆治罪。’詔曰:‘天道遠,事驗難明,且災異應政而至,雖探道知機,焉能無失,而欲歸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也。’弗從。
  • 64.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春正月甲寅朔,日有蝕之。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日晷過度,無有變色。」於是朝臣皆賀。帝密令尚書候焉,未晡一刻而蝕。尚書賈詡奏:「立司候不明,疑誤上下;太尉周忠,職所典掌。請皆治罪。」詔曰:「天道幽遠,事驗難明。且災異應政而至,雖探道知微,焉能不失?而欲歸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不從。
  • 65.    《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繡領其眾,屯宛,與劉表合。太祖南征,軍淯水,繡等舉眾降。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悦,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
  • 66.    《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裴松之注引《吳書》:繡降,淩統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繡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繡,皆聽之。繡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
  • 67.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裴松之注引《魏書》:公令曰:"夫受九錫,廣開土宇,周公其人也。漢之異姓八王者,與高祖俱起布衣,創定王業,其功至大,吾何可比之?"前後三讓。於是中軍師陵樹亭侯荀攸、前軍師東武亭侯鍾繇、左軍師涼茂、右軍師毛玠、平虜將軍華鄉侯劉勳、建武將軍清苑亭侯劉若、伏波將軍高安侯夏侯惇、揚武將軍都亭侯王忠、奮威將軍樂鄉侯劉展、建忠將軍昌鄉亭侯鮮于輔、奮武將軍安國亭侯程昱、太中大夫都鄉侯賈詡、軍師祭酒千秋亭侯董昭、都亭侯薛洪、南鄉亭侯董蒙、關內侯王粲、傅巽、祭酒王選、袁渙、王朗、張承、任藩、杜襲、中護軍國明亭侯曹洪、中領軍萬歲亭侯韓浩、行驍騎將軍安平亭侯曹仁、領護軍將軍王圖、長史萬潛、謝奐、袁霸等勸進曰……
  • 68.    《隸釋》卷十九《魏公卿上尊號奏》:相國安樂鄉侯臣歆、太尉都亭侯臣詡、御史大夫安陵亭侯臣朗、使持節行都督督軍車騎將軍 臣仁、輔國將軍清苑鄉侯臣若、虎牙將軍南昌亭侯臣輔、輕車將軍都亭侯臣忠、冠軍將軍好時鄉侯臣秋、渡遼將軍都亭侯臣柔、衞將軍國明亭侯臣洪、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鎮西將軍東鄉侯臣真、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領揚州刺史徵東將軍安陽鄉侯臣休、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徵南將軍平陵亭侯臣尚、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武安鄉侯臣霸、使持節左將軍中鄉侯臣部、使持節右將軍建鄉侯臣晃、使持節前將軍都鄉侯臣遼、使持節後將軍華鄉侯臣靈、匈奴南單于臣泉、奉常臣貞、郎中令臣洽、衞尉安國亭侯臣昱、太僕臣夔、大理東武亭侯臣繇、大農臣霸、少府臣林、督軍御史將作大匠千秋亭侯臣照、中領軍中陽鄉侯臣林、中護軍臣陟、屯騎校尉都亭侯臣祖、長水校尉關內侯臣淩、步兵校尉關內侯臣福、射聲校尉關內侯臣質、振威將軍鄉亭侯臣題、徵虜將軍都亭侯臣觸、振武將軍尉猛亭侯臣當、忠義將軍樂鄉亭侯臣生、建節將軍平樂亭侯臣圃、安眾將軍元就亭侯臣神、翼衞將軍都亭侯臣衢、討夷將軍成遷亭侯臣慎、懷遠將軍關內侯臣異、綏邊將軍常樂亭侯臣俊、安夷將軍高梁亭侯臣、奮武將軍長安亭侯臣豐、武衞將軍安昌亭侯臣褚等稽首言……
  • 69.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2414頁
  • 70.    卷七十二 董卓列傳第六十二-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20]
  • 71.    《三國志 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黃初四年)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於京都。甲申,太尉賈詡薨。
  • 72.    文選 卷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20]
  • 73.    卷十六 賦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7-20]
  • 7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傕質天子於營,燒宮殿城門,略官寺,盡收乘輿服御物置其家。【獻帝起居注曰:初,汜謀迎天子幸其營,夜有亡告傕者,傕使兄子暹將數千兵圍宮,以車三乘迎天子。楊彪曰:"自古帝王無在人臣家者。舉事當合天下心,諸君作此,非是也。"暹曰:"將軍計定矣。"於是天子一乘,貴人伏氏一乘,賈詡、左靈一乘,其餘皆步從。】
  • 75.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裴松之注引《獻帝紀》:是時新遷都,宮人多亡衣服,帝欲發御府繒以與之,李傕弗欲,曰:"宮中有衣,胡為復作邪?"詔賣廄馬百餘匹,御府大司農出雜繒二萬匹,與所賣廄馬直,賜公卿以下及貧民不能自存者。李傕曰"我邸閣儲偫少",乃悉載置其營。賈詡曰"此上意,不可拒",傕不從之。
  • 76.    《太平御覽 卷九十二》引《獻帝春秋》:興平元年,蝗蟲起,百姓飢。谷一斛五六萬錢,帝敕主者盡賣廄馬二百餘匹及御府雜繒二萬匹,賜公卿已下及貧民。車騎將軍李傕不聽,盡取以置其邸。
  • 77.    《太平御覽 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引《齊職儀》曰:魏文黃初二年,日蝕,奏免太尉賈詡。詔:“天地災害,責在朕躬,勿貶三公。”遂為永制。
  • 78.    《三國志 卷二 魏書二 文帝紀第二》:戊辰晦,日有食之,有司奏免太尉,詔曰:"災異之作,以譴元首,而歸過股肱,豈禹、湯罪己之義乎?其令百官各虔厥職,後有天地之眚,勿復劾三公。"
  • 79.    《北史 卷六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1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