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烏巢

鎖定
烏巢,漢代地名,因南臨烏巢澤而得名。故址在今河南延津縣境內,具體地址是僧固鄉東史固村(考證見《延津縣誌》)。公元200年(漢獻帝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爆發以後,袁紹屯糧於烏巢。曹操採納謀士許攸的建議,親率五千精兵夜襲烏巢,成功地燒燬了袁軍的所有糧草物資。袁軍旋即大敗於官渡。事見《三國志.袁紹傳》等。
中文名
烏巢
外文名
Wu Chao
主要戰役
烏巢之戰
地理位置
今河南省延津縣僧固鄉東史固村
歷史背景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中,司空兼車騎將軍曹操夜襲烏巢(今河南封丘西),焚燬袁紹軍糧,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性作戰。
百科x混知:圖解官渡之戰 百科x混知:圖解官渡之戰
是年十月,袁曹兩軍正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對峙,處於決戰的關鍵時刻。袁紹派大將淳于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夜宿於袁軍大營後方40裏的烏巢。
謀士沮授建議,增派將軍蔣奇率一支軍隊,守護烏巢翼側,以防曹軍抄襲。謀士許攸提出,曹操兵少,傾全力拒戰,後方許昌空虛。若派精騎輕裝襲許,則可奉迎天子討伐曹操,曹必被擒,即使不能生擒曹操,也必能將其擊敗。袁紹皆不採納。
後許攸家人犯法入獄,許攸怒而投奔曹操,向曹操獻計説,袁軍糧草輜重車,皆存放在烏巢,防備不嚴。若派精兵奇襲,焚燬那裏的糧秣軍資,不出三天,袁軍就會自行崩潰。
曹操欣然採納其計,留將軍曹洪、謀士荀攸守營,自率5000步騎兵,攜帶柴草,人銜枚馬縛口,打着袁軍旗號,趁夜從小道疾馳,沿途詐稱奉袁紹令前去加強守備,騙過袁軍的盤問。
既抵烏巢,立即包圍袁軍營寨,從四面縱火圍攻。袁軍毫無戒備,一片混亂,至拂曉時,淳于瓊見曹軍兵少,集結部隊,出營佈陣,企圖反撲。曹操率軍迅猛衝擊,淳于瓊退回營中。袁紹在此危急關頭,堅持要先攻下曹軍官渡大營,以斷其歸處。
袁紹部將張郃認為,曹營堅固,難以攻克,應全力救援烏巢,若那裏糧草被焚,大家都將成為俘虜。袁紹固執已見,置烏巢於不顧,只派少數兵力援助淳于瓊,仍督率部眾強攻曹營,不能攻克。
當增援的袁軍迫近烏巢時,曹操堅持拒絕部下分兵阻擊的建議,嚴令士兵拼死衝殺,全力攻破淳于瓊營寨,斬殺淳于瓊,將屯積的全部糧草和車輛焚燬。
曹操令割掉幹餘被俘士兵鼻子及所獲全部牛馬的唇舌,向袁援兵示威,袁軍將士甚為恐懼,旋即被擊潰。曹軍乘勝還師。
烏巢糧草被燒的消息傳至官渡前線,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張郃因受誣陷而與將軍高覽臨陣反叛,燒燬軍械,向曹操投降。至此,袁紹大軍急驟崩潰,官渡戰勢急轉直下,曹軍士氣大振,取得了決戰勝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