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周忠

(東漢末年官員)

鎖定
周忠(生卒年不詳)字嘉謀,揚州廬江郡舒縣人,太尉周景次子。
歷任大司農、光祿大夫、太尉、衞尉。
李傕執政時,曾與賈詡獻策徵召朱儁入朝,破壞陶謙奉迎天子之計。
興平二年,跟隨漢獻帝東歸,在曹陽被李傕追兵阻住去路,因賈詡勸諫得以免死。
本    名
周忠
嘉謀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揚州廬江郡舒縣
主要成就
跟隨獻帝東歸

周忠人物生平

周忠少歷列位

周忠,為東漢太尉周景次子。
少歷列位,累遷大司農。 [5] 
中平六年(189年)靈帝劉宏去世,周忠的兒子周暉聽聞雒陽不安,前去看望周忠。董卓厭惡周暉,於是派兵劫殺周暉兄弟。 [6] 

周忠位列三公

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朝廷因災異策免太尉皇甫嵩,時為光祿大夫的周忠擔任太尉,錄尚書事。 [7-8]  周忠擔任太尉時,曾請求辭讓給士孫瑞 [13] 
當時李傕郭汜執政,徐州牧陶謙聯合眾多豪傑,謀劃推舉朱儁為太師,發佈檄文告示各州牧、州伯,共同討伐李傕、奉迎天子。周忠與尚書賈詡獻計,徵召朱儁入朝,陶謙的計劃因此中止。 [23] 
初平四年(193年)正月,出現日食。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上奏:“日晷過度,未有變化”於是朝臣皆慶賀,未晡一刻而蝕。賈詡奏:“王立伺候不明,疑誤上下。太尉周忠,職所典掌,請皆治罪。” [17] 
獻帝下詔:“天道遙遠,事驗難明,況且災異應政而到,雖然能夠預見,豈能保證萬無一失?而要歸咎於史官,更加説明我失於恩德。”於是不從。 [16-17] 
同年六月,右扶風發生大風、雨雹,華山崩裂。周忠因災異而被策免,朝廷任命朱儁接任太尉,錄尚書事。 [9-10] 

周忠跟隨東歸

興平二年(195年)獻帝車駕東歸,周忠跟隨。十一月,李傕、郭汜追擊車駕,爆發東澗之戰,漢軍大敗,衞尉士孫瑞戰死,之後周忠接任衞尉。 [11-12] 
車駕到達曹陽後,周忠與楊奉董承及故白波帥韓暹等人進行反擊,擊敗李傕。 [1]  [20] 
(注:此處原文稱周忠“與朱儁共敗李傕於曹陽” [21] 朱儁在此前被郭汜劫持的同日便已經去世。 [22] 

周忠倖免於難

李傕戰敗後,又發動第二次追擊,大破漢軍於曹陽。當時周忠與司徒趙温、司隸校尉榮邵、太常王絳去路被阻,李傕素來怨恨他們,想趁機下殺手,賈詡勸道:“這些人都是天子的大臣,將軍何必要害他們?”李傕這才停止動手。 [14-15] 

周忠家族成員

周忠曾祖父

周榮,東漢山陽太守。 [2] 

周忠祖父

周興,東漢尚書郎。 [2] 

周忠父親

周景,東漢太尉。 [2] 

周忠兄弟

周崇,周景長子,東漢甘陵國相。 [2] 

周忠兒子

周忠從子

周瑜,周景侄孫,東漢末年名將。 [3-4] 

周忠參考史料

《後漢書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2] 
《三國志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 [3]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 [19]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 [18]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 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李賢注《吳書》:忠字嘉謀,與朱雋共敗李傕於曹陽也。
  • 2.    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04]
  • 3.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三國志(晉)陳壽(南朝宋)裴松之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04]
  • 4.    《三國志 卷五十四 吳書九 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
  • 5.    《後漢書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中子忠,少歷列位,累遷大司農。
  • 6.    《後漢書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忠子暉,前為洛陽令,去官歸。兄弟好賓客,雄江淮閒,出入從車常百餘乘。及帝崩,暉聞京師不安,來候忠,董卓聞而惡之,使兵劫殺其兄弟。
  • 7.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太尉皇甫嵩以災異策免。光祿大夫周忠為太尉,錄尚書事。
  • 8.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冬十二月,太尉皇甫嵩免。光祿大夫周忠為太尉,參錄尚書事。
  • 9.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太尉周忠以災異罷。太僕朱雋為太尉,錄尚書事。
  • 10.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六月,扶風大風,雨雹。華山崩裂。太尉周忠免,太僕朱儁為太尉,錄尚書事。
  • 11.    《後漢書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忠後代皇甫嵩為太尉,錄尚書事,以災異免。復為衞尉,從獻帝東歸洛陽。
  • 12.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十一月庚午,李傕、郭汜等追乘輿,戰於東澗,王師敗績,殺光祿勳鄧泉、衞尉士孫瑞、廷尉宣播、大長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聲校尉沮俊。
  • 13.    《三國志 卷六 魏書六 董二袁劉傳第六》裴松之注引《三輔決錄注》:卓既誅,遷大司農,為國三老。每三公缺,瑞常在選中。太尉周忠、皇甫嵩,司徒淳于嘉、趙温,司空楊彪、張喜等為公,皆辭拜讓瑞。
  • 14.    《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裴松之注引《獻帝紀》:天子既東,而李傕來追,王師敗績。司徒趙温、太常王偉、衞尉周忠、司隸榮邵皆為傕所嫌,欲殺之。詡謂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 15.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是時司徒趙温、太常王絳、衞尉周忠、司隸校尉管郃為傕所遮,欲殺之。賈詡曰:「此皆大臣,卿奈何害之也?」傕乃止。
  • 16.    《後漢書 志第十八 五行六》劉昭注引《袁宏紀》:“未蝕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日晷過度,無有變也。’於是朝臣皆賀。帝密令尚書候焉,未晡一刻而蝕。尚書賈詡奏曰:‘立伺候不明,疑誤上下;太尉周忠,職所典掌,請皆治罪。’詔曰:‘天道遠,事驗難明,且災異應政而至,雖探道知機,焉能無失,而欲歸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也。’弗從。
  • 17.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春正月甲寅朔,日有蝕之。未晡八刻,太史令王立奏曰:「日晷過度,無有變色。」於是朝臣皆賀。帝密令尚書候焉,未晡一刻而蝕。尚書賈詡奏:「立司候不明,疑誤上下;太尉周忠,職所典掌。請皆治罪。」詔曰:「天道幽遠,事驗難明。且災異應政而至,雖探道知微,焉能不失?而欲歸咎史官,益重朕之不德。」不從。
  • 18.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04]
  • 19.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04]
  • 20.    《後漢書 卷九 孝獻帝紀第九》: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率師奉迎,與李傕等戰,破之。
  • 21.    後漢書卷四十五  袁張韓周列傳第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5-04]
  • 22.    《後漢書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雋列傳第六十一》:獻帝詔雋與太尉楊彪等十餘人譬郭汜,令與李傕和。汜不肯,遂留質雋等。雋素剛,即日發病卒。
  • 23.    《後漢書 卷七十一 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及董卓被誅,傕、汜作亂,俊時猶在中牟。陶謙以俊名臣,數有戰功,可委以大事,乃與諸豪桀共推俊為太師,因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乃奏記於俊曰:“徐州刺史陶謙、前楊州刺史周幹、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敢言之行車騎將軍河南尹莫府:國家既遭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禍,幼主劫執,忠良殘敝,長安隔絕,不知吉凶。是以臨官尹人,搢紳有識,莫不憂懼,以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濟禍亂!自起兵已來,於茲三年,州郡轉相顧望,未有奮擊之功,而互爭私變,更相疑惑。謙等並共諮諏,議消國難。僉曰:‘將軍君侯,既文且武,應運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顒顒。’故相率厲,簡選精悍,堪能深入,直指咸陽,多持資糧,足支半歲,謹同心腹,委之元帥。”會李傕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策,徵俊入朝。軍吏皆憚入關,欲應陶謙等。俊曰:“以君召臣,義不俟駕,況天子詔乎!且傕、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埶力相敵,變難必作。吾乘其閒,大事可濟。”遂辭謙議而就傕徵,復為太僕,謙等遂罷。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