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陶謙

(東漢末年大臣,漢末羣雄之一)

鎖定
陶謙(132年/133年 [56]  -194年 [28]  [54]  /195年 [52-53]  ),字恭祖。丹陽人 [43] 東漢末年大臣,漢末羣雄之一。
陶謙最初為諸生,在州郡任職,被舉茂才,歷任舒、盧二縣令、幽州刺史、議郎,性格剛直,有大志。後隨左車騎將軍皇甫嵩對抗北宮伯玉,任揚武校尉,之後又隨張温韓遂邊章。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黃巾起,陶謙被朝廷任為徐州刺史,擊破徐州黃巾,並推行屯田,恢復生產。爾後聽從王朗趙昱建議遣使進京朝貢,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
陶謙晚年因戰事上為曹操所敗,徐州大半幾乎遭兵禍所害,以致過度憂勞而逝,終年六十三歲。
全    名
陶謙 [2] 
別    名
陶恭祖
恭祖
所處時代
東漢末年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丹陽 [43] 
出生日期
132年 至 133年 [56] 
逝世日期
194年 至 195年 [28]  [52]  [55] 
主要成就
擊破徐州黃巾,恢復生產
主要作品
《奏記朱儁》
官    職
安東將軍徐州牧
典    故
三讓徐州
爵    位
溧陽侯

陶謙人物生平

陶謙早年經歷

陶謙像 陶謙像 [1]
陶謙的父親,曾經擔任過餘姚縣長。陶謙幼年時父親去世,少年時以性格放浪聞名縣裏,十四歲時以布作為戰旗,騎着竹馬與鄉里小孩子一起嬉戲。他的同鄉、曾任蒼梧太守的甘公出門時遇見陶謙,見到陶謙的外貌不凡,於是叫上車來與他交談,感到非常高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陶謙。甘公的妻子對此非常憤怒,對甘公説:“妾聽説陶家的孩子游戲無度,怎麼能把女兒嫁給他?”甘公説:“這個孩子外貌奇特,長大後必成大器。” [3]  [45]  陶謙性格剛直,有大節,後來喜歡學習,先是考上諸生,在州郡為官,後被舉為茂才,拜尚書郎,又出任舒縣令。在任時,陶謙的上級廬江太守張磐是與陶謙同郡的前輩,並且和他的父親是朋友,因此特別親近陶謙,但陶謙以屈從張磐為恥。有一次,張磐和眾人一同回城,陶謙因公事進見,結束後,張磐常私下邀請陶謙留下飲宴,而陶謙時而拒絕。張磐又曾讓陶謙起來跳舞,陶謙不聽,張磐固請,陶謙起身跳舞,卻又不轉身。張磐問:“怎麼不轉身呀?”陶謙説:“不可轉,轉則勝人。”由此宴會不歡而散,二人終成嫌隙。陶謙在任清白,沒有給人留下把柄。一次祭祀靈星後,剩了五百錢,人們勸陶謙私藏,陶謙棄官而去。其後擔任盧縣令,遷幽州刺史,被徵拜為議郎。 [2]  [44]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北宮伯玉等率領羌胡進犯三輔,漢靈帝派遣左車騎將軍皇甫嵩率軍討伐,皇甫嵩表請武將隨行,召拜陶謙為揚武都尉一同出征,擊敗了作亂的羌人。七月,皇甫嵩因先前得罪中常侍趙忠張讓,在他們的誹謗下被貶官削爵。 [4] 
朝廷另委派司空張温為車騎將軍前往討伐,張温請陶謙為參軍,厚加接待陶謙,而陶謙看輕張温的行事,對他心懷不服。等到退還後,百僚高會,張温向陶謙行酒時,陶謙當眾侮辱張温。張温大怒,打算把陶謙徙到邊地,有人對張温説:“陶恭祖本是因為才略而受到您的重視,而您因一朝醉酒的過失,不願寬恕他,而將他遠棄到不毛之地,讓您深厚的待遇有始無終,這樣四方人士怎會寄希望於我們呢?不如消除仇怨,對他待遇如初,這樣您的美德能夠傳播到遠方。”張温聽從他的建議,追回陶謙。陶謙到後,那人又對陶謙説:“足下輕慢凌辱三公,罪是自己招來的,如今能受到寬赦,這是非常重的恩德,足下應該降心謙恭地向他道歉。”陶謙説:“諾。”那人又對張温説:“陶恭祖如今非常自責,想着改正自己的過失。他謝天子禮畢後,必定來到門前拜訪。您應該親自去見他,以此來安撫他。”當時張温在宮門見到陶謙,陶謙仰着説道:“陶謙是向朝廷謝罪,豈是向您呢?”張温説:“恭祖的痴病還沒去除啊?”於是置酒款待陶謙,對他待遇如初。 [5-6] 

陶謙經營徐州

中平五年(188年)十月,青、徐兩州黃巾復起,攻打郡縣。朝廷任命陶謙為徐州刺史,鎮壓黃巾軍。陶謙一到徐州就任用亡命東海的泰山人臧霸及其同鄉孫觀等為將。陶謙大破黃巾軍,剩下的黃巾軍也被迫逃出徐州境內。 [7]  黃巾破走後,陶謙上表拜臧霸、孫觀為騎都尉,令其屯琅玡郡治開陽,駐守徐州北面。 [8-9]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關東牧守擁立袁紹為盟主,矛頭直指在洛陽的董卓。當時天下郡縣響應,大興義兵。但陶謙並未加入關東聲討董卓的軍事行動之中。
初平二年(191年),名將朱儁屯駐在中牟縣,傳信給各個州郡,召請部隊討伐董卓。陶謙得知此事後,立即派來精兵三千,其他州郡只派了一些兵來,陶謙又上表奏任朱儁代理車騎將軍 [10-11]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王允呂布殺董卓,後李傕郭汜等反,攻陷長安,把持朝政。朱儁當時還在中牟,陶謙認為朱儁是名臣宿將,屢立戰功,可以委以大任,於是聯合前揚州刺史周幹、琅邪國相陰德、東海國相劉馗、彭城國相汲廉、北海相國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人共朱儁為太師,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奏記朱儁》 [12]  )。 [13]  李傕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之計,徵召朱儁入朝,朱儁於是辭謝陶謙,應召入朝,陶謙也只好作罷。 [14] 
初平四年(193年),治中從事王朗與別駕趙昱一同勸説陶謙:“春秋之義,求助諸侯不如勤王。現在天子遠在西京,應該派遣使者奉承王命。”陶謙派趙昱帶着奉章去長安見漢獻帝,表明對漢室的支持,獻帝接到陶謙的奏章後表示讚賞,並升陶謙為徐州牧安東將軍,封溧陽侯。趙昱被任命為廣陵太守,王朗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15-16]  [46] 
當時,徐州百姓富足,穀米屯滿了糧倉,四方流民紛紛逃到徐州。但陶謙背棄道義,肆意濫為。趙昱忠誠正直,反被陶謙疏遠;曹宏等奸讒小人,卻得到陶謙重用。於是刑罰、政事開始出現弊端,善良之人多受迫害,社會由此漸漸動亂起來。 [35]  [36]  (《後漢書》記載陶謙曾收捕寄居在徐州的士人。 [65] 
同年,下邳人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與闕宣共同舉兵,率軍攻取兗州泰山郡的華、費二縣,又攻入任城。後來,陶謙擊殺闕宣,吞併了闕宣的部眾。 [17-18]  [35] 

陶謙惹禍上身

三國志12的陶謙 三國志12的陶謙
當時,曹操之父、前任太尉曹嵩在琅邪躲避戰亂,曹操命令泰山太守應劭迎接曹嵩到兗州。對於此事,《三國志》、《後漢書》、《世語》(見《三國志·武帝紀》注)、韋曜《吳書》諸書記載不一。《三國志》、《後漢書·宦者列傳》記載曹嵩是被陶謙所害; [21]  [49]  《後漢書·應劭傳》記載陶謙素來怨恨曹操攻打徐州,派遣騎兵掩殺曹嵩; [48]  《後漢書·陶謙傳》、《資治通鑑》記載曹嵩攜帶輜重一百餘車,陶謙的一個部將駐守在陰平縣,其士兵貪圖曹嵩的財產,於是在華縣與費縣的交界處發動襲擊,殺死曹嵩和他的小兒子曹德 [19]  [20]  《吳書》記載是陶謙派都尉張闓護送曹嵩,但張闓貪圖曹嵩資產而將其殺害,之後逃奔淮南; [47]  《世語》記載,陶謙密派數千騎兵截殺曹嵩父子。 [22]  其中《三國志·武帝紀》、《後漢書·應劭傳》、《後漢書·宦者列傳》、《世語》均認為陶謙是謀害曹嵩的元兇 [21]  [22]  [47]  [48]  [49]  ,而《資治通鑑》、《吳書》等則不認為此舉是陶謙所為。 [19]  [20] 
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起兵討伐陶謙,當時袁紹亦派部將朱靈督三營軍相助。 [23]  曹操大軍先後攻拔十餘城,曹將于禁攻克廣威(沛縣東),沿泗水直至彭城。另前鋒曹仁別攻陶謙部將呂由,破敵之後還與曹操合兵。 [50]  陶謙引軍迎擊,卻遭遇大敗,只得逃離彭城,退保東海郯城,不再出戰。曹操乘機又破彭城,傅陽。當初各地流民依附陶謙,多在彭城間,此次遇曹操大軍,皆遭殺戮,萬數的(或作數萬、數十萬)人被坑殺於泗水,屍體阻塞了河道,致使河水都不能流動。其後曹操向東北攻費、華、即墨、開陽,陶謙於郯城一面遣別將救援被曹軍圍攻諸縣,一面告急於青州刺史田楷。曹操圍攻郯縣,未能攻下,便轉而攻取慮、睢陵、夏丘三縣,所過之處全都遭到屠戮,雞犬不留,舊城廢址不再有行人。 [24-26]  [63-64]  田楷此時與劉備率軍來救,後曹操因兵糧告盡,終得退兵。 [26]  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屯小沛 [27] 

陶謙憂曹而死

興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再度率領大軍南攻徐州,先拔五城,遂略地至琅邪、東海。回軍經過郯城,陶謙部將曹豹與劉備屯兵郯東,邀擊曹操,被其擊破,曹操隨即西拔襄賁,所過之處多所殘戮。 [51]  陶謙眼見日暮途窮,打算逃回老家丹陽,正在這時,陳留太守張邈背叛曹操,與其弟原廣陵太守張超呂布入兗州,曹操只好回師平叛。同年,陶謙病逝 [28]  [29]  (一説陶謙死於興平二年 [52]  [53]  ),享年六十三歲。 [56]  他死後,張昭為其撰悼文徐州刺史陶謙哀辭 [30]  。別駕麋竺也按照陶謙的遺命,率州人迎接劉備領徐州。 [57-58] 

陶謙為政舉措

陶謙推行屯田

陶謙任徐州刺史時,徐州經戰火過後“世荒民飢”,陶謙表薦下邳人陳登典農校尉,在徐州境內實行屯田。陳登上任便“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在陶謙、陳登的努力下,徐州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收穫“粳稻豐積”。 [31] 
陶謙擔任徐州刺史時,北面的青州、兗州黃巾此起彼伏,徐州卻相對太平無事,百姓富足,穀米屯滿糧倉,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如鄭玄、許劭等)也紛紛湧向徐州。 [32] 

陶謙宣揚佛教

當時,陶謙任命與自己同郡的下邳相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運糧,其利用手中掌握的糧食,起大浮屠寺,可容三千餘人,悉課讀佛經;又以信佛免役作號召,招致人户五千餘,“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民人來觀及就食者且萬人”(笮融此舉或出於陶謙的默許)。 [33] 

陶謙任用豪族

陶謙任徐州刺史時,曾任用徐州富商麋竺別駕從事 [34]  並任命與自己同郡的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運糧,同時任用琅琊人趙昱、東海人王朗為別駕及治中從事。
但《三國志》及《後漢書》均稱陶謙疏遠賢人、任用小人“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琊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匿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 [35]  [36] 

陶謙個人作品

陶謙作品
《被詔罷兵上書》
《奏記朱儁》
陶謙作品來源:《全後漢文》卷85 [12] 

陶謙人物評價

陶謙(葉雄三國人物譜) 陶謙(葉雄三國人物譜)
甘公:“彼有奇表,長必大成。” [37] 
許劭:“陶恭祖外慕聲名,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勢必薄。” [38] 
張昭:“猗歟使君,君侯將軍。膺秉懿德,允武允文。體足剛直,守以温仁。令舒及盧,遺愛於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憬憬夷、貊,賴侯以清。蠢蠢妖寇,匪侯不寧。唯帝念績,爵命已章。既牧且侯,啓土溧陽。遂升上將,受號安東。將平世難,社稷是崇。降年不永,奄忽殂薨。喪覆失恃,民知困窮。曾不旬日,五郡潰崩。哀我人斯,將誰仰憑?追思靡及,仰叫皇穹。嗚呼哀哉!” [30] 
《吳書》:“謙性剛直,有大節。”
陳壽三國志》:“陶謙昏亂而憂死,張楊授首於臣下,皆擁據州郡,曾匹夫之不若,固無可論者也。” [37] 
范曄後漢書》:“徐方殲耗,實謙為梗。” [39] 
王夫之:“蓋謙之為謙也,貪利賴寵,規眉睫而迷禍福者也。然則曹嵩之輜重,謙固垂涎而假手於別將耳。吮鋒端之蜜,禍及生靈者數十萬人,貪人之毒,可畏也夫!” [40] 

陶謙親屬成員

陶謙妻子

甘氏,蒼梧太守甘公之女。

陶謙兒子

陶商,不仕。 [41] 
陶應,不仕。 [41] 

陶謙卒年爭議

關於陶謙去世時間,陳壽《三國志·武帝紀》、《三國志·陶謙傳》皆記載陶謙死於興平元年(194年)。 [28]  [54]  范曄《後漢書·陶謙傳》也記載陶謙死於興平元年。 [55] 
但范曄《後漢書·荀彧傳》則記載陶謙死於興平二年(195年)。 [52]  袁宏《後漢紀》則記載陶謙死於興平二年的夏季。 [53] 

陶謙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37]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39]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漢紀五十二》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一·漢紀五十三》

陶謙墓葬紀念

陶謙墓在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城南45裏的莊裏鄉陶墟村。當時,在徐州西南遠郊同時修建陶墓10餘處,均為假墓。

陶謙藝術形象

陶謙文學形象

三讓徐州 三讓徐州
在小説《三國演義》中,陶謙被描述成一副和藹可親的老實善人形象,是為參與討伐董卓的諸侯之一。 [59]  後來曹操父親曹嵩前往兗州,陶謙派張闓護送,卻因張闓謀財害命而遭來徐州之禍。曹操攻打徐州時,陶謙請求孔融劉備救援。 [60-61]  後來陶謙“三讓徐州”,懇求劉備治理徐州,在臨終前成功將徐州託付給劉備。 [62] 

陶謙影視形象

年份
電視劇/電影
飾演者
1994
1996
2004
劉國祥
2010
三國
佟漢
2017
桂嘉泓 [42] 

陶謙戲曲形象

京劇《三讓徐州》:言鞠朋飾演陶謙。
參考資料
  • 1.    題跋像取自清光緒庚寅冬月廣百宋齋校印《圖像三國志》。
  • 2.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陶謙字恭祖,丹楊人。少好學,為諸生,仕州邵,舉茂才,除盧令,遷幽州剌史,徵拜議郎。
  • 3.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裴松之注引《吳書》:謙父,故餘姚長。謙少孤,始以不羈聞於縣中。年十四,猶綴帛為幡,乘竹馬而戲,邑中兒童皆隨之。故蒼梧太守同縣甘公出遇之塗,見其容貌,異而呼之,住車與語,甚悦,因許妻以女。甘公夫人聞之,怒曰:“妾聞陶家兒敖戲無度,如何以女許之?”公曰:“彼有奇表,長必大成。”遂妻之。
  • 4.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裴松之注引《吳書》:會西羌寇邊,皇甫嵩為徵西將軍,表請武將。召拜謙揚武都尉,與嵩徵羌,大破之。
  • 5.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裴松之注引《吳書》:後邊章、韓遂為亂,司空張温銜命征討;又請謙為參軍事,接遇甚厚,而謙輕其行事,心懷不服。及軍罷還,百寮高會,温屬謙行酒,謙眾辱温。温怒,徙謙於邊。或説温曰:“陶恭祖本以材略見重於公,一朝以醉飲過失,不蒙容貸,遠棄不毛,厚德不終,四方人士安所歸望!不如釋憾除恨,克復初分,於以遠聞德美。”温然其言,乃追還謙。謙至,或又謂謙曰:“足下輕辱三公,罪自己作,今蒙釋宥,德莫厚矣;宜降志卑辭以謝之。”謙曰:“諾。”又謂温曰:“陶恭祖今深自罪責,思在變革。謝天子禮畢,必詣公門。公宜見之,以慰其意。”時温於宮門見謙,謙仰曰:“謙自謝朝廷,豈為公邪?”温曰:“恭祖痴病尚未除邪?”遂為之置酒,待之如初。
  • 6.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參車騎將軍張温軍事,西討韓遂。
  • 7.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破走之。
  • 8.    《三國志·卷十八·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
  • 9.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會徐州黃巾起,以謙為徐州刺史,擊黃巾,大破走之,境內晏然。
  • 10.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卓後入關,留傕守洛陽,而儁與山東諸將通謀為內應。既而懼為卓所襲,乃棄官奔荊州。卓以弘農場懿為河南尹,守洛陽。儁聞,復進兵還洛,懿走。俊以河南殘破無所資,乃東屯中牟,移書州郡,請師討卓。徐州刺史陶謙遣精兵三千,餘州郡稍有所給,謙乃上儁行車騎將軍。
  • 11.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漢紀五十二· 孝獻皇帝乙》:初,董卓入關,留朱儁守雒陽,而俊潛與山東諸將通謀,懼為卓所襲,出奔荊州。卓以弘農楊懿為河南尹;俊復引兵還雒,擊懿,走之。俊以河南殘破無所資,乃東屯中牟,移書州郡,請師討卓。徐州刺史陶謙上俊行車騎將軍,遣精兵三千助之,餘州郡亦有所給。
  • 12.    《全後漢文·卷八十五》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9-17]
  • 13.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及董卓被誅,傕、汜作戰,俊時猶在中牟。陶謙以俊名臣,數有戰功,可委以大事,乃與諸豪傑共推俊為太師,因移檄牧伯,同討李傕等,奉迎天子。乃奏記於俊曰:徐州刺史陶謙、前楊州刺史周乾、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沛相袁忠、太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敢言之行車騎將軍河南尹莫府:國家既曹董卓,重以李傕、郭汜之禍,幼主劫執忠良殘敝,長安隔絕,不知吉凶。是以臨官尹人,搢紳有識,莫不憂懼,以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曷能克濟禍亂!自起兵已來,於茲三年,州郡轉相顧望,未有奮擊之功,而互爭私變,更相疑惑。謙等並共諮諏,議消國難。僉曰:‘將軍君侯,既文且武,應運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顒顒。’故相率厲,簡選精悍,堪能深入,直旨咸陽,多持資糧,足支半歲,謹同心腹,委之元帥。
  • 14.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會李傕用太尉周忠、尚書賈詡策,徵俊入朝。軍吏皆憚入關,欲應陶謙等。俊曰:“以君召臣,義不俟駕,況天子詔乎!且傕、汜小豎,樊稠庸兒,無他遠略,又勢力相敵,變難必作。吾乘其間,大事可濟。”遂辭謙議而就傕徵,復為太僕,謙等遂罷。
  • 15.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漢紀五十二·孝獻皇帝乙》:徐州治中東海王朗及別駕琅邪趙昱説刺史陶謙曰:“求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貢。”謙乃遣昱奉章至長安。詔拜謙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以昱為廣陵太守,朗為會稽太守。
  • 16.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董卓之亂,州郡起兵,天子都長安,四方斷絕,謙遣使間行致貢獻,遷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
  • 17.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第一》: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徐州牧陶謙與共舉兵,取泰山華、費,略任城。秋,太祖徵陶謙,下十餘城,謙守城不敢出。
  • 18.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漢紀五十二·孝獻皇帝乙》:下邳闕宣聚眾數千人,自稱天子;陶謙擊殺之。
  • 19.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漢紀五十二·孝獻皇帝乙》:前太尉曹嵩避難在琅邪,其子操令泰山太守應邵迎之。嵩輜重百餘兩,陶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掩襲嵩於華、費間,殺之,並少子德。
  • 20.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初,曹操父嵩避難琅邪,時謙別將守陰平,士卒利嵩財寶,遂襲殺之。
  • 21.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一》:初,太祖父嵩,去官後還譙,董卓之亂,避難琅邪,為陶謙所害,故太祖志在復讎東伐。
  • 22.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一》裴松之注引《世語》:嵩在泰山華縣。太祖令泰山太守應劭送家詣兗州,劭兵未至,陶謙密遣數千騎掩捕。嵩家以為劭迎,不設備。謙兵至,殺太祖弟德於門中。嵩懼,穿後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時得出;嵩逃於廁,與妾俱被害,闔門皆死。劭懼,棄官赴袁紹。
  • 23.    《三國志·卷十七·魏書十七·張樂於張徐傳第十七》:初,清河朱靈為袁紹將。太祖之徵陶謙,紹使靈督三營助太祖,戰有功。
  • 24.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漢紀五十二·孝獻皇帝乙》:秋,操引兵擊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保郯。初,京、雒遭董卓之亂,民流移東出,多依徐土,遇操至,坑殺男女數十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操攻郯不能克,乃去,攻取應、睢陵、夏丘,皆暑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 25.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
  • 26.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初平四年,太祖徵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謙退守郯。太祖以糧少引軍還。
  • 27.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一·漢紀五十三·孝獻皇帝丙》:陶謙告急於田楷,楷與平原相劉備救之。備自有兵數千人,謙益以丹楊兵四千,備遂去楷歸謙,謙表為豫州刺史,屯小沛。曹操軍食亦盡,引兵還。
  • 28.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興平元年,復東征,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恐,欲走歸丹楊。會張邈叛迎呂布,太祖還擊布。是歲,謙病死。
  • 29.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一·漢紀五十三·孝獻皇帝丙》:曹操使司馬荀彧、壽張令程昱守鄄城,復往攻陶謙,遂略地至琅邪、東海,所過殘滅。還,擊破劉備於郯東。謙恐,欲走歸丹楊。會陳留太守張邈叛操迎呂布,操乃引軍還。
  • 30.    《全三國文·卷六十五·吳三》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11-20]
  • 31.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臧洪傳第七》裴松之《先賢行狀》:是時,世荒民飢,州牧陶謙表登為典農校尉,乃巡土田之宜,盡鑿溉之利,粳稻豐積。
  • 32.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漢紀五十二· 孝獻皇帝乙》:是時,徐方百姓殷盛,谷實差豐,流民多歸之。
  • 33.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初,同郡人笮融,聚眾數百,往依于謙,謙使督廣陵、下邳、彭城運糧。遂斷三郡委輸,大起浮屠寺。上累金盤,下為重樓,又堂閣週迴,可容三千許人,作黃金塗像,衣以錦彩。每浴佛,輒多設飲飯,布席於路,其有就食及觀者且萬餘人。
  • 34.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八·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祖世貨殖,僮客萬人,貲產鉅億。後徐州牧陶謙闢為別駕從事。
  • 35.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而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曹宏等,讒慝小人也,謙親任之。刑政失和,良善多被其害,由是漸亂。下邳闕宣自稱天子,謙初與合從寇鈔,後遂殺宣,並其眾。
  • 36.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是時,徐方百姓殷盛,谷實甚豐,流民多歸之。而謙信用非所,刑政不理,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曹宏等讒慝小人,謙甚親任之,良善多被其害。由斯漸亂。
  • 37.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1-05]
  • 38.    《後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1-08]
  • 39.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國學原典[引用日期2013-02-17]
  • 40.    《讀通鑑論·卷九·獻帝》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1-08]
  • 41.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裴松之注引《吳書》:謙二子:商、應,皆不仕。
  • 42.    少兒也三國 第二季:三讓徐州 片尾演職員表第20分53秒  .優酷[引用日期2022-09-12]
  • 43.    《後漢書》:陶謙字恭祖,丹陽人也。
  • 4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吳書曰:謙性剛直,有大節,少察孝廉,拜尚書郎,除舒令。郡守張磐,同郡先輩,與謙父友,意殊親之,而謙恥為之屈。與眾還城,因以公事進見,坐罷,磐常私還入,與謙飲宴,或拒不為留。常以舞屬謙,謙不為起,固強之;及舞,又不轉。磐曰:"不當轉邪?"曰:"不可轉,轉則勝人。"由是不樂,卒以構隙。謙在官清白,無以糾舉,祠靈星,有贏錢五百,欲以臧之。謙委官而去。】
  • 45.    李賢注《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吳書》曰:“陶謙父,故餘姚長。謙少孤,始以不羈聞於縣中。年十四,猶綴帛為幡,乘竹馬而戲,邑中兒童皆隨之。故倉梧太守同縣甘公出遇之,見其容貌,異而呼之,與語甚悦,許妻以女。甘夫人怒曰:‘陶家兒遨戲無度,於何以女許之?’甘公曰:‘彼有奇表,長必大成。’遂與之。”】
  • 46.    《三國志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時漢帝在長安,關東兵起,朗為謙治中,與別駕趙昱等説謙曰:"春秋之義,求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謙乃遣昱奉章至長安。天子嘉其意,拜謙安東將軍。以昱為廣陵太守,朗會稽太守。
  • 47.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一》:【韋曜吳書曰:太祖迎嵩,輜重百餘兩。陶謙遣都尉張闓將騎二百衞送,闓於泰山華、費間殺嵩,取財物,因奔淮南。太祖歸咎於陶謙,故伐之。】
  • 48.    《後漢書 卷四十八 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第三十八》:興平元年,前太尉曹嵩及子德從琅邪入太山,劭遣兵迎之,未到,而徐州牧陶謙素怨嵩子操數擊之,乃使輕騎追嵩、德,並殺之於郡界。劭畏操誅,棄郡奔冀州牧袁紹。
  • 49.    《後漢書 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及子操起兵,不肯相隨,乃與少子疾避亂琅邪,為徐州刺史陶謙所殺。
  • 50.    《三國志 卷九 魏書九 諸夏侯曹傳第九》:從徵徐州,仁常督騎,為軍前鋒。別攻陶謙將呂由,破之,還與大軍合彭城,大破謙軍。
  • 51.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一》: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徵陶謙,拔五城,遂略地至東海。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
  • 52.    《後漢書 卷七十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二年,陶謙死,操欲遂取徐州,還定呂布。
  • 53.    後漢孝獻皇帝紀卷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15]
  • 54.    《三國志·卷一·魏書一·武帝紀一》:興平元年……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乃罷吏兵新募者。陶謙死,劉備代之。
  • 55.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興平元年,曹操復擊謙,略定琅邪、東海諸縣,謙懼不免,欲走歸丹陽。會張邈迎呂布據兗州,操還擊布。是歲,謙病死。
  • 56.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吳書曰:謙死時,年六十三,張昭等為之哀辭曰:"猗歟使君,君侯將軍,膺秉懿德,允武允文,體足剛直,守以温仁。令舒及盧,遺愛於民;牧幽暨徐,甘棠是均。憬憬夷、貊,賴侯以清;蠢蠢妖寇,匪侯不寧。唯帝念績,爵命以章,既牧且侯,啓土溧陽。遂升上將,受號安東,將平世難,社稷是崇。降年不永,奄忽殂薨,喪覆失恃,民知困窮。曾不旬日,五郡潰崩,哀我人斯,將誰仰憑?追思靡及,仰叫皇穹。嗚呼哀哉!"謙二子:商、應,皆不仕。】
  • 57.    《三國志 卷三十二 蜀書二 先主傳第二》:謙病篤,謂別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下邳陳登謂先主曰:"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户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先主曰:"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世五公,海內所歸,君可以州與之。"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見聽許,登亦未敢聽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謂先主曰:"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領徐州。
  • 58.    《三國志 卷三十八 蜀書八 許麋孫簡伊秦傳第八》:後徐州牧陶謙闢為別駕從事。謙卒,竺奉謙遺命,迎先主於小沛。
  • 59.    三國演義(第5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1-15]
  • 60.    三國演義(第10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1-15]
  • 61.    三國演義(第11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1-15]
  • 62.    三國演義(第12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4-01-15]
  • 63.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秋,太祖徵陶謙,下十餘城,謙守城不敢出。
  • 6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 魏書十 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曹瞞傳雲:自京師遭董卓之亂,人民流移東出,多依彭城間。遇太祖至,坑殺男女數萬口於泗水,水為不流。陶謙帥其眾軍武原,太祖不得進。引軍從泗南攻取慮、睢陵、夏丘諸縣,皆屠之;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
  • 65.    《後漢書·卷六十八·郭符許列傳第五十八》:乃南到廣陵。徐州刺史陶謙禮之甚厚。劭不自安,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聲名,內非真正。待吾雖厚,其埶必薄。不如去之。”遂復投揚州刺史劉繇於曲阿。其後陶謙果捕諸寓士。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