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讓

(東漢末年宦官)

鎖定
張讓(?—189年9月24日),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州)人,靈帝朝“十常侍”之一。
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等職,封列侯。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靈帝極為寵信,常謂“張常侍是我父”。
中平六年(189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泄,他和其餘幾個常侍設計伏殺何進。袁紹袁術等人聞何進被殺,入宮殺盡宦官,張讓走投無路,投水自盡。
全    名
張讓 [22]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潁川
逝世日期
189年9月24日
官    職
小黃門、中常侍
爵    位
列侯

張讓人物生平

張讓封侯貴寵

張讓 張讓
張讓少年時在宮廷中做事,漢桓帝時任小黃門。趙忠因為參加誅殺梁冀功封都鄉侯。
延熹八年(165年),趙忠黜為關內侯,食本縣租千斛。漢靈帝時張讓、趙忠一起升為中常侍,封為列侯。 [1] 
曹節王甫等人內外一氣。曹節死後,趙忠兼任大長秋。張讓有監奴主管家務,勾結權貴,收受賄賂,威名很大。扶風人孟佗,家產富足,同張讓的監奴結為朋友,竭自己所有送給監奴,沒有剩下一點自己所愛的東西。監奴感激他,問孟佗:“您有什麼要求呢?我都能為您辦啊。”孟佗説“:我只希望你們為我一拜而已。”當時請求見張讓的賓客,經常在門口停着數百上千輛車子。孟佗那時也去見張讓,因為後到,不能進去,監奴就率領各奴僕在路上迎拜孟佗,並且共同抬着他的車子進門。賓客們大為驚奇,認為孟佗和張讓很相好,都爭着用珍寶奇玩賄賂他。孟佗分一些給張讓,張讓大喜,讓孟佗當了涼州刺史。這時,張讓、趙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都任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子兄弟分佈州郡當官,貪污殘暴,是百姓的禍害。 [2] 

張讓張鈞彈劾

三國志12的張讓 三國志12的張讓
中平元年(184年 [23]  ),黃巾起義爆發,民變四起,郎中中山張鈞上書説:“我想張角所以能夠興兵作亂,成千上萬的人願意跟着他,其根源都在十常侍,把他們的父兄、子弟、親戚、賓客放到各州郡,獨佔財利,侵奪百姓,百姓的冤屈無處申訴,所以圖謀不軌,聚積成為盜賊。應該殺了十常侍,把他們的腦袋懸掛南郊,以此向老百姓請罪。再派使者佈告天下,這樣可以不須用兵,而大寇自會消散。”漢靈帝把張鈞的奏章給張讓等人看,他們都脱掉帽子、靴子叩頭請罪,乞求讓自己去洛陽監獄,並且拿出家財以助軍費。
漢靈帝詔令他們都戴上帽子,穿起靴子,和以前一樣工作。漢靈帝發怒對張鈞説:“你真是一個瘋子啊!十常侍中硬沒有一個好的嗎?”張鈞又上書,還是和上次的奏章一樣。但總是被扣壓不上報。漢靈帝下詔廷尉、侍御史調查搞張角太平道的人,御史秉承張讓等人的意旨,誣告張鈞學黃巾道,把他逮捕,拷打他,死在獄中。而張讓等人卻與張角勾結往來。後來中常侍封諝徐奉與黃巾勾結的事敗露被殺,漢靈帝因此發怒責問張讓等人説:“你們常説黨人圖謀不軌,下令禁錮,有的還被殺掉,現在黨人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你們反與張角私通,這可殺不可殺?”張讓等都叩頭説:“這是前中常侍王甫侯覽乾的。”漢靈帝就沒有追究了。 [3] 

張讓禍亂朝綱

中平二年(185年),南宮遭火災。張讓、趙忠等人勸漢靈帝下令收天下田地税每畝十錢,用來修建宮室。徵調太原、河東、狄道各郡的木材和有花紋的石頭,每當州郡把這些東西送到京師,黃門常侍總是下令譴責呵斥那些運送木石不合格的人,並且強行折價,賤價收買,十分的只給一分的價錢,又把它賣給宦官,宦官又不馬上接受,木材因而堆積腐朽,宮室連年修不成。刺史、太守又私自增加徵調的數量,百姓呼號嘆息,苦不堪言。
凡是漢靈帝徵求的東西,都派西園中的騎士秘密帶着皇帝的命令,號稱“中使”,恐嚇州郡,多受賄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的提拔任用,都責令出助軍需和修宮室錢,大郡到二三千萬,其餘各有差別。應當上任的人,都必須先去西園評定價值,然後才去。有的錢交不夠,甚至自殺。那些保持清白的人請求不去上任,都被強行派去。 [4] 
張讓 張讓
當時新任命的鉅鹿郡太守河內郡人司馬直,因有清名,減少一些,責令交三百萬。司馬直接到詔令,惆悵地説:“為人民父母,反而搜刮百姓,以滿足當今所需,我心不忍啊!”託病辭官,上面不準。走到孟津,上書盡力陳述當世的過失,古今禍敗的教訓,然後吞藥自殺。書奏上後,漢靈帝為此暫時停徵了修宮錢。又建萬金堂於西園,取司農的金錢繒帛,滿積其中。又回到河間買田地住宅,建造宅第樓觀。靈帝本是侯爵出身,素來貧窮,常常嘆息桓帝不能置家業,所以聚斂金錢財物作為私產,又收存了小黃門常侍的錢各數千萬。 [5] 
漢靈帝常説:“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宦官得志,無所畏懼,大家仿照宮室營造私人住宅。漢靈帝常登永安侯台,宦官怕他看見自己的住宅,就使中大人尚但勸漢靈帝説:“天子不應當登高,登高,老百姓就要虛散。”漢靈帝從此不再登亭台樓閣。 [6] 
這一年六月,朝廷以“討伐張角之功”,封張讓等十二人為列侯。 [35] 
中平三年(186年),漢靈帝派鈎盾令宋典修繕南宮玉堂,又派掖廷令畢嵐鑄造四個銅人排列在蒼龍、玄武宮前。又鑄了四座鐘,可容二千斛糧食,懸掛於玉堂及雲台殿前。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流入宮內。又造翻車渴烏,安放橋西,用來噴灑南北郊道路,以節省百姓灑道路的費用。又鑄四出文錢,錢上都有四道和邊輪相連的花紋。懂得的人私下議論説,奢侈暴虐已經到了極點。形象徵兆出現,這種錢鑄成,一定要四方流散。等到京師大亂,這種錢果然流散四海。又任用趙忠為車騎將軍,百多天免職。 [7] 

張讓投水自盡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皇長子劉辯即位,中軍校尉袁紹勸大將軍何進下令殺宦官以得民心。謀劃泄露,宦官害怕,打算挑起動亂。張讓的兒媳婦是何太后之妹,張讓向她叩頭説道:“老臣得罪,應該與新婦都歸私門。但思累世受恩,現在要遠離宮殿,戀戀難捨,請再一次進宮,能夠暫時看望太后、皇上,然後回到溝壑,死也無憾了。”她把此事告訴舞陽君,舞陽君又入宮告訴何太后,於是詔令諸常侍進宮。 [26] 
八月,何進進入長樂宮,請太后誅殺諸常侍及以下,選三署郎守宦官廬。宦官互相説:“大將軍自稱生病,不居喪,不送葬,如今忽然入宮,這是想幹什麼呢?是竇氏之事要再次發生嗎?”張讓等又令人竊聽,得知何進的密謀,於是率常侍段珪、畢嵐等數十人持兵器從側門進入,埋伏在省中。何進出來後,張讓等又假稱太后詔召何進進宮。何進入坐禁闥,張讓等人責問何進:“天下大亂,也不僅僅是我們的錯。先帝曾與太后不和,差點把太后廢了,我們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財千萬作為禮物,和悦先帝之意,只是想將門户依附於您而已。現在您居然要將我們滅族,這不太過分了嗎?您説宮中污穢骯髒,那公卿以下忠誠廉潔的有誰?”於是尚方監渠穆在嘉德殿前斬殺何進。張讓、段珪等人矯詔以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看到詔書,感到不解,説道:“請大將軍出共議。”中黃門把何進的首級扔到尚書面前,説:“何進謀反,已伏誅。” [27-28] 
何進死後,其部曲將吳匡張璋欲圖率兵入宮,而宮門已關閉。吳匡便與袁術共同進攻,中黃門持着武器守閤。日暮時,袁術等人又火燒宮門,意圖逼迫宦官出逃。張讓、段珪等人對何太后聲稱何進部下謀反燒宮、攻尚書闥,於是帶着何太后、劉辯及陳留王劉協出逃,又劫持省內宮屬,從複道走到北宮。尚書盧植持着戈站在閣道窗下,指責段珪。段珪等人感到害怕,就放開了何太后,太后跳閣逃脱。 [29] 
袁紹關閉北宮門,誅殺宦官,宮中大亂,死者二千多人。之後袁紹進兵排宮,有的人上端門屋進攻宮中。張讓、段珪等人形勢窮困,在八月庚午日(9月24日 [24]  )夜間,以尺一詔開大夏門,帶着天子、陳留王等數十人逃到黃河邊上。當時公卿一同從平樂觀出來,沒有人跟隨劉辯,只有尚書盧植連夜騎馬追到河上,王允又派河南中部掾閔貢跟在盧植後面。盧植、閔貢追上後,責備張讓等人,並斬殺其中數人。張讓等人惶恐不安,悲痛地哭着謝罪,向漢少帝劉辯拱手再拜並叩頭,説:“我等滅絕,天下大亂啊!希望陛下自己愛惜自己!”説完,都投河自殺。 [8-9]  [30-34] 

張讓軼事典故

張讓幄後對泣

物理論》記載:漢末時,黃門張讓、段珪等人在靈帝幄後相對而泣,靈帝驚訝地問道:“尚復幾時哉?”於是大收諸黨。 [36] 

張讓曹操舞戟

曹操曾私入張讓的府邸,張讓發覺,派人追捕,曹操揮舞着手戟,從庭堂一路打將出來,張讓的衞士無法接近他,曹操且戰且退,退到垣牆邊時,縱身一跳,逾牆而出。 [10] 

張讓家庭成員

張讓弟弟

張朔,野王令。貪殘無道,殘殺孕婦,畏罪逃奔張讓宅邸,藏於柱中,後被李膺捉拿處死。 [37] 

張讓

張奉,太醫令。 [11] 

張讓兒媳

何氏,何皇后之妹。 [12] 

張讓人物評價

張鈞:“竊惟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佈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 [13] 
閔貢:“君以閹宦之隸,刀鋸之殘,越從洿泥,扶侍日月,賣弄國恩,階賤為貴,劫迫帝主,蕩覆王室,假息漏刻,遊魂河津。自亡新以來,奸臣賊子未有如君者。” [25] 
董卓:“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 [14] 
張津:“黃門常侍權重日久。”
袁紹:“常侍張讓等滔亂天常,侵奪朝威,賊害忠德,扇動奸黨。” [15] 
劉淵:“黃巾海沸於九州,羣閹毒流於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尋。” [16] 
范曄:①“是時,讓、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佈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 [13]  ②“自古喪大業絕宗禋者,其所漸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禍,嬴氏以奢虐致災,西京自外戚失祚,東都緣閹尹傾國。成敗之來,先史商之久矣。至於釁起宦夫,其略猶或可言。何者?刑餘之醜,理謝全生,聲榮無輝於門閥,肌膚莫傳於來體,推情未鑑其敝,即事易以取信,加漸染朝事,頗識典物,故少主憑謹舊之庸,女君資出內之命,顧訪無猜憚之心,恩狎有可悦之色。亦有忠厚平端,懷術糾邪;或敏才給對,飾巧亂實;或借譽貞良,先時薦譽。非直苟恣凶德,止於暴橫而已。然莫邪並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視聽,蓋亦有其理焉。詐利既滋,朋徒日廣,直臣抗議,必漏先言之間,至戚發憤,方啓專奪之隙,斯忠賢所以智屈,社稷故其為墟。《易》曰:‘履霜堅冰至。’雲所從來久矣。今跡其所以,亦豈一朝一夕哉!” [13]  ③“任失無小,過用則違。況乃巷職,遠參天機。舞文巧態,作惠作威。兇家害國,夫豈異歸!” [13] 
于志寧:“昔易牙被任,變起齊邦;張讓執鈞,亂生漢室。” [17] 
李曄:“宦官之興,肇於秦、漢。趙高、閻樂,竟滅嬴宗;張讓、段珪,遂傾劉祚。” [18] 
劉克莊:“舉國排閹尹,還鄉少吊賓。太丘芻一束,全活幾多人。” [19] 
梁啓超:“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檜韓侘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斗筲,無足比數。” [20] 

張讓史料記載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38] 

張讓藝術形象

張讓文學形象

在小説《三國演義》裏,張讓主要出場於前三回,事蹟與正史大體相當,與趙忠、曹節、段珪等為“十常侍”,為靈帝所寵。張讓等人專權亂政、賣官索財,朝野都痛恨他們。郎中張鈞上書奏請誅殺十常侍,靈帝不準,張讓等人私下殺害張鈞。等到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打算誅滅十常侍,張讓等人在何太后面前求情,招何進入宮,將其斬殺。袁紹率軍攻打張讓,張讓等人劫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出逃北邙山,到了二更時分,閔貢追急,張讓等人投水自盡。 [21] 

張讓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類型
劇名
飾演者
1988
電視劇
《貂蟬》
鐵孟秋
1994
電視劇
謝志堅
2004
電視劇
習永剛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張讓者,熲川人;趙忠者,安平人也。少皆給事者中,桓帝時為小黃門。忠以與誅梁冀功封都鄉侯。延熹八年,黜為關內侯,食本縣租千斛。
  • 2.    《後漢書》:靈帝時,讓、忠並遷中常侍,封列侯,與曹節、王甫等相為表裏。節死後,忠領大長秋。讓有監奴典任家事,交通貨賂,威形喧赫。扶風人孟佗,資產饒贍,與奴朋結,傾謁饋問,無所遺愛。奴鹹德之,問佗曰:“君何所欲?力能辦也。”曰:“吾望汝曹為我一拜耳。”時賓客求謁讓者,車恆數百千兩,佗時指讓,後至,不得進,監奴乃率諸倉頭迎拜於路,遂共轝車入門。賓客鹹驚,謂佗善於讓,皆爭以珍玩賂之。佗分以遺讓,讓大喜,遂以佗為涼州刺史。是時,讓、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佈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
  • 3.    《後漢書》:黃巾既作,盜賊糜沸,郎中中山張鈞上書曰:“竊惟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佈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天子以鈞章示讓等,皆免冠徒跣頓首,乞自致洛陽詔獄,並出家財以助軍費。有詔皆冠履視事如故。帝怒鈞曰:“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當有一人善者不?”鈞覆重上,猶如前章,輒寢不報。詔使廷尉、侍御史考為張角道者,御史承讓等旨,遂誣奏鈞學黃巾道,收掠死獄中。而讓等實多與張角交通。後中常侍封諝、徐奉事獨發覺坐誅,帝因怒詰讓等曰:“汝曹常言黨人欲為不軌,皆令禁錮,或有伏誅。今黨人更為國用,汝曹反與張角通,為可斬未?”皆叩頭雲:“故中常侍王甫、侯覽所為。”帝乃止。
  • 4.    《後漢書》:明年,南宮災。讓、忠等説帝令斂天下田畝税十錢,以修宮室。發太原、河東、狄道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黃門常侍輒令譴呵不中者,因強折賤買,十分僱一,因復貨之於宦官,復不為即受,材木遂至腐積,宮室連年不成。刺史、太守復增私調,百姓呼嗟。凡詔所徵求,皆令西園騶密約敕,號曰“中使”,恐動州郡,多受賕賂。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責助軍修宮錢,大郡至二三千萬,餘各有差。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有錢不畢者,或至自殺。其守清者,乞不之官,皆迫遣之。
  • 5.    《後漢書》:時,鉅鹿太守河內司馬直新除,以有清名,減責三百萬。直被詔,帳然曰:“為民父母,而反割剝百姓,以稱時求,吾不忍也。”辭疾,不聽,行至孟津,上書極陳當世之失,古今禍敗之戒,即吞藥自殺。書奏,帝為暫絕修宮錢。
  • 6.    《後漢書》:又造萬金堂於西園,引司農金錢繒帛,仞積其中。又還河間買田宅,起第觀。帝本侯家,宿貧,每嘆桓帝不能作家居,故聚為私臧,復寄小黃門常侍錢各數千萬。常雲:“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宦者得志,無所憚畏,並起第宅,擬則宮室。帝常登永安候台,宦官恐其望見居外,乃使中大人尚但諫曰:“天子不當登高,登高則百姓虛散。”自是不敢復升台榭。
  • 7.    《後漢書》:明年,遂使鈎盾令宋典繕修南宮玉堂。又使掖庭令畢嵐鑄銅人四列於倉龍、玄武闕,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縣於玉堂及雲台殿前。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旋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又鑄四出文錢,錢皆四道。識者竊言侈虐已甚,形象兆見,此錢成,必四道而去。及京師大亂,錢果流佈四海。復以忠為車騎將軍,百餘日罷。
  • 8.    《後漢書》:六年,帝崩。中軍校尉袁紹説大將軍何進,令誅中官以悦天下。謀泄,讓、忠等因進入省,遂共殺進。而紹勒兵斬忠,捕宦官無少長悉斬之。讓等數十人劫質天子走河上。追急,讓等悲哭辭曰:“臣等殄滅,天下亂矣。惟陛下自愛!”皆投河而死。
  • 9.    《資治通鑑·卷五十九·漢紀五十一·孝靈皇帝下》:庚午,張讓、段珪等困迫,遂將帝與陳留王數十人步出谷門,夜,至小平津,六璽不自隨,公卿無得從者,唯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夜至河上。貢厲聲質責讓等,且曰:"今不速死,吾將殺汝!"因手劍斬數人。讓等惶怖,叉手再拜,叩頭向帝辭曰:"臣等死,陛下自愛!"遂投河而死。
  • 10.    孫盛《異同雜語》:“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 11.    《太平御覽·卷845·飲食部三》引《典論》:孝靈末,百司湎酒,酒千文一斗。常侍張讓子奉為太醫令,與人飲,輒去衣露形,為戲樂也。
  • 12.    《後漢書》:張讓子婦,太后之妹也。
  • 13.    《後漢書·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2-20]
  • 14.    《資治通鑑》: 董卓聞召,即時就道,並上書曰:“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臣聞揚湯止沸,莫若去薪;漬癰雖痛,勝於內食。昔趙鞅興晉陽之甲以逐君側之惡,今臣輒鳴鐘鼓如雒陽,請收讓等以清奸穢!”
  • 15.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袁紹劉表列傳第六十四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4-22]
  • 16.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7-01]
  • 17.    《舊唐書·卷七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03-24]
  • 18.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5]
  • 19.    雜詠一百首·張讓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2-20]
  • 20.    《李鴻章傳·卷二·李鴻章之位置》
  • 21.    議温明董卓叱丁原 饋金珠李肅説呂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2-20]
  • 22.    《後漢書》:張讓者,熲川人也。
  • 23.    《三國志》:中平元年,黃巾賊帥張角起於魏郡,託有神靈,遣八使以善道教化天下,而潛相連結,自稱黃天泰平。三月甲子,三十六方一旦俱發,天下響應,燔燒郡縣,殺害長吏。
  • 24.    《資治通鑑》:(中平六年八月)庚午,張讓、段珪等困迫,遂將帝與陳留王數十人步出谷門,夜,至小平津,六璽不自隨,公卿無得從者,唯尚書盧植、河南中部掾閔貢夜至河上。貢厲聲質責讓等,且曰:"今不速死,吾將殺汝!"因手劍斬數人。讓等惶怖,叉手再拜,叩頭向帝辭曰:"臣等死,陛下自愛!"遂投河而死。
  • 25.    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後漢書(唐)李賢等注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9-01]
  • 26.    《後漢書 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進謀積日,頗泄,中官懼而思變。張讓子婦,太后之妹也。讓向子婦叩頭曰:“老臣得罪,當與新婦俱歸私門。惟受恩累世,今當遠離宮殿,情懷戀戀,願復一入直,得暫奉望太后、陛下顏色,然後退就溝壑,死不恨矣。”子婦言於舞陽君,入白太后,乃詔諸常侍皆復入直。
  • 27.    《後漢書 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八月,進入長樂白太后,請盡誅諸常侍以下,選三署郎入守宦官廬。諸宦官相謂曰:“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竇氏事竟復起邪?”又張讓等使人潛聽,具聞其語,乃率常侍段圭、畢嵐等數十人,持兵竊自側闥入,伏省中。及進出,因詐以太后詔召進。入坐省闥,讓等詰進曰:“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悦上意,但欲託卿門户耳。今乃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內穢濁,公卿以下忠清者為誰?”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劍斬進於嘉德殿前。讓、圭等為詔,以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少府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得詔板,疑之,曰:“請大將軍出共議。”中黃門以進頭擲與尚書,曰:“何進謀反,已伏誅矣。”
  • 28.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戊辰,大將軍何進白太后,將決其事,謀欲盡誅諸常侍,選三署郎補其處。中常侍張讓、段珪相謂曰:「大將軍常稱疾,不臨喪葬,今忽入省,此意何為?竇氏意復起邪?」使侍者聽之,冥聞進言。出坐省户下,讓謂進曰:「天下憤憤,亦非獨我曹也。又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泣涕救解,各出家財且千萬,共為禮,和悦上意,但欲託門户於卿耳。今卿雲何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卿言省內濁穢,公卿已下忠清,為誰乎?」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劍斬進。珪、讓偽詔以故太尉樊陵為司隸校尉,故司空許相為河南尹。尚書得詔疑焉,請大將軍出議之。中黃門以進首與尚書曰:「何進謀反,以伏誅。」
  • 29.    《後漢書 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進部曲將吳匡、張璋,素所親倖,在外聞進被害,欲將兵入宮,宮合閉。袁術與匡共斫攻之,中黃門持兵守合。會日暮,術因燒南宮九龍門及東西宮,欲以脅出讓等。讓等入白太后,言大將軍兵反,燒宮,攻尚書闥,因將太后、天子及陳留王,又劫省內官屬,從複道走北宮。尚書盧植執戈於閣道窗下,仰數段圭。段圭等懼,乃釋太后。太后投閣得免。
  • 3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續漢書曰:植字子幹。少事馬融,與鄭玄同門相友。植剛毅有大節,常喟然有濟世之志,不苟合取容,不應州郡命召。建寧中,徵博士,出補九江太守,以病去官。作尚書章句、禮記解詁。稍遷侍中、尚書。張角起,以植為北中郎將徵角,失利抵罪。頃之,復以為尚書。張讓劫少帝奔小平津,植手劍責數讓等,讓等皆放兵,垂泣謝罪,遂自殺。】
  • 31.    《後漢書 卷六十九 竇何列傳第五十九》: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宦者,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然後得免。死者二千餘人。紹因進兵排宮,或上端門屋,以攻省內。張讓、段圭等困迫,遂將帝與陳留王數十人步出谷門,奔小平津。公卿並出平樂觀,無得從者,唯尚書盧植夜馳河上,王允遣河南中部掾閔貢隨植後。貢至,手劍斬數人,餘皆投河而死。
  • 32.    李賢注《後漢書 卷八 孝靈帝紀第八》:尚書盧植追讓、圭等,斬數人,其餘投河而死。【《獻帝春秋》曰:河南中部掾閔貢見天子出,率騎追之,比曉到河上。天子飢渴,貢宰羊進之,厲聲責讓等曰:‘君以閹宦之隸,刀鋸之殘,越從洿泥,扶侍日月,賣弄國恩,階賤為貴,劫迫帝主,蕩覆王室,假息漏刻,遊魂河津。自亡新以來,奸臣賊子未有如君者。今不速死,吾射殺汝。’讓等惶怖,叉手再拜叩頭,向天子辭曰:‘臣等死,陛下自愛。’遂投河而死。】
  • 33.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於是司隸校尉袁紹斬偽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勒兵捕諸中官,無少長皆誅之,死者二千餘人。引兵入宮,珪等迫急,復將天子、陳留王夜至小平津,六璽不自隨。是時宮中亂,百官無從者,惟河南部掾閔貢將十餘人從。會尚書盧植至,按劍責珪,珪等涕泣謝罪。又追兵至,珪等白上曰:「臣等死,天下大亂矣。」乃自投於河。
  • 34.    《太平御覽·卷九十二》引《獻帝春秋》曰:袁紹將兵入宮,誅諸黃門。張讓等逼迫,以尺一詔開大夏門,將帝及陳留王出,不知所如。有螢火照道,到盟津河上,傳國六璽不及自隨,百僚分散,惟河南中部掾閔貢見天子出,率騎追之。比曉,到河上,天子飢渴,貢宰羊進之。厲聲謂讓曰:"今不速死,吾射殺汝。"讓等惶怖,叉手再拜叩頭向天子辭曰:"臣等死,陛下自愛。"遂投河而死。貢扶輦還宮,時董卓適至,屯顯陽苑,聞帝當至,率兵迎帝於北邙。帝見卓兵,振喜不自勝。羣公曰:"有詔卻兵。"卓曰:"卿為大臣,不能匡輔國朝,至令幼主蒙塵播越,何卻兵之有?"遂俱入城。帝幸北宮,改年號曰昭寧。於閣上得六璽,失傳國璽。
  • 35.    《後漢孝靈皇帝紀下卷第二十五》:(中平二年)六月,以討張角功封中常侍張讓等十二人為列侯。
  • 36.    《太平御覽·卷七百·服用部二》引《物〔理論〕(論理)》曰:漢末黃門張讓、段珪等於靈帝幄後相對泣,帝驚問:"尚復幾時哉?"於是大收諸黨。
  • 37.    《後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第五十七》:再遷,復拜司隸校尉。時張讓弟朔為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還京師,因匿兄讓弟舍,藏於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
  • 38.    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2-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