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趙昱

(東漢末年廣陵太守)

鎖定
趙昱(?~193年),字元達,琅琊人,東漢末年官員。 [2]  為人高絜廉正,抱禮而立,清己疾惡,潛志好學。舉孝廉,任莒縣長,協助討伐黃巾,不願受賞而棄官歸家。後為陶謙所逼,擔任別駕從事,又轉任廣陵太守。 [1]  曹操攻徐州時,笮融走奔廣陵,趙昱以禮相待,卻慘遭笮融殺害。 [8] 
全    名
趙昱
別    名
趙元達
元達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琅琊
逝世日期
193年
最高官職
廣陵太守

趙昱人物生平

趙昱正直好學

趙昱字元達,琅琊人。他十三歲那年,母親病了三個月,這期間趙昱愁眉不展,身體消瘦,以至於合不上眼。他握着粟為母親占卜、祈禱,甚至泣血,鄉黨都稱讚他的孝心。他跟隨隱士東莞人綦毌君學習《公羊傳》,也兼修其他學業。他歷年潛心學習,不窺園圃,就連親人都很少能見到他。當時他按時去見父母,不久就回去學習。他高潔廉正,堅守禮法,清英肅整,嫉惡如仇。他為人耳不邪聽,目不妄視,無人可干擾他的心志。當地把他的善行當作楷模,教化鄉里,奸邪之人也都怕他,當地漸漸風清氣正。 [1]  [2] 
之後州郡請趙昱前來做官,趙昱常稱病拒絕。琅琊國相檀謨、陳遵先後請趙昱前來就職,有時以盛怒威脅,但趙昱終不回意。後來趙昱被推舉為孝廉。 [1] 

趙昱治理莒縣

朝廷選三署郎以補縣長,趙昱被任命為莒縣長。當時東萊人劉繇擔任下邑長,東海人王朗擔任菑丘長,廣陵人臧洪擔任即丘長。 [3] 
趙昱在莒縣宣揚教化,政績為琅琊國的表率。恰逢黃巾作亂徐州,猖獗五郡,趙昱率先出兵平亂。事後,徐州刺史巴祇上表,稱趙昱功勞第一,應該受到升賞。趙昱對此深以為恥,於是棄官回家。 [1] 

趙昱勸奉王命

陶謙在徐州時,徵辟趙昱為別駕從事,趙昱稱病退避,陶謙又令揚州從事會稽人吳範去請趙昱,趙昱還是不從。陶謙就用刑罰威脅趙昱,趙昱才被迫赴任。 [1] 
當時漢帝劉協在長安,趙昱與治中王朗一同勸説陶謙:“春秋之義,求助諸侯不如勤王。現在天子遠在西京,應該派遣使者奉承王命。”陶謙就讓趙昱帶着奏章到長安。劉協讚美他們的心意,拜陶謙為安東將軍,王朗為會稽太守,趙昱為廣陵太守。 [4] 謝承《後漢書》記載陶謙奏趙昱為茂才,然後遷為廣陵太守。 [5] 
趙昱擔任廣陵太守時,遭到陶謙疏遠。 [1]  [5]  郡人張紘被趙昱察為孝廉。 [6] 

趙昱遇害廣陵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征討陶謙 [7]  ,徐州騷動,笮融帶着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奔廣陵,趙昱待以賓禮。笮融貪圖廣陵郡的資貨,於是趁酒酣之機殺死趙昱,縱兵大肆搶掠而去。 [8-9]  (另一説,笮融率兵從臨淮進入廣陵,趙昱引軍拒戰,最終兵敗身死。) [1] 
趙昱門户絕滅,後來張紘派主簿到琅琊祭奠趙昱,並尋趙昱親屬來作為他的繼承人。張紘給琅琊相臧宣寫信,臧宣找到與趙昱同宗的一個五歲男孩,讓他繼承趙昱香火。 [6] 

趙昱人物評價

陳登:“清修疾惡,有識有義,吾敬趙元達。” [11] 
謝承:“高絜廉正,抱禮而立,清英儼恪,莫幹其志;旌善以興化,殫邪以矯俗。” [10] 
范曄:“清己疾惡,潛志好學,雖親友希得見之。為人耳不邪聽,目不妄視。” [12] 

趙昱軼事典故

趙昱解救張昭

趙昱與彭城人張昭、東海人王朗一同成名友善。陶謙在徐州時,曾舉張昭為茂才,張昭不應,陶謙認為張昭是輕視自己,就將他逮捕拘禁。趙昱盡力營救,才使張昭得以脱難。 [13] 

趙昱舉方正

趙昱曾被太僕種拂舉為方正。 [2] 

趙昱史料記載

趙昱的事蹟主要見以下兩書。
《三國志·卷八·魏書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裴松之注》 [10] 
《後漢書·卷七十三·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李賢注》 [12] 
參考資料
  • 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是時,徐州百姓殷盛,穀米封贍,流民多歸之。而謙背道任情:廣陵太守琅邪趙昱,徐方名士也,以忠直見疏;【謝承後漢書曰:昱年十三,母嘗病,經涉三月。昱慘慼消瘠,至目不交睫,握粟出卜,祈禱泣血,鄉黨稱其孝。就處士東莞綦毌君受公羊傳,兼該羣業。至歷年潛志,不闚園圃,親疏希見其面。時入定省父母,須臾即還。高絜廉正,抱禮而立,清英儼恪,莫幹其志;旌善以興化,殫邪以矯俗。州郡請召,常稱病不應。國相檀謨、陳遵共召,不起;或興盛怒,終不回意。舉孝廉,除莒長,宣揚五教,政為國表。會黃巾作亂,陸梁五郡,郡縣發兵,以為先辦。徐州刺史巴祇表功第一,當受遷賞,昱深以為恥,委官還家。徐州牧陶謙初闢別駕從事,辭疾遜遁。謙重令揚州從事會稽吳範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罰,然後乃起。舉茂才,遷廣陵太守。賊笮融從臨淮見討,迸入郡界,昱將兵拒戰,敗績見害。】
  • 2.    《後漢書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昱字元達,琅邪人。清己疾惡,潛志好學,雖親友希得見之。為人耳不邪聽,目不妄視。太僕種拂舉為方正。
  • 3.    《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臧洪字子源,廣陵射陽人也。父旻,歷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原太守,所在有名。洪體貌魁梧,有異於人,舉孝廉為郎。時選三署郎以補縣長;琅邪趙昱為莒長,東萊劉繇下邑長,東海王朗菑丘長,洪即丘長。
  • 4.    《三國志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時漢帝在長安,關東兵起,朗為謙治中,與別駕趙昱等説謙曰:"春秋之義,求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謙乃遣昱奉章至長安。天子嘉其意,拜謙安東將軍。以昱為廣陵太守,朗會稽太守。
  • 5.    李賢注《後漢書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出為廣陵太守。【《謝承書》曰:謙奏昱茂才,遷為太守。】
  • 6.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吳書曰:……初,琅邪趙昱為廣陵太守,察紘孝廉,昱後為笮融所殺,紘甚傷憤,而力不能討。昱門户絕滅,及紘在東部,遣主簿至琅邪設祭,並求親戚為之後,以書屬琅邪相臧宣,宣以趙宗中五歲男奉昱祀,權聞而嘉之。及討江夏,以東部少事,命紘居守,遙領所職。孔融遺紘書曰:"聞大軍西征,足下留鎮。不有居者,誰守社稷?深固折衝,亦大勳也。無乃李廣之氣,倉發益怒,樂一當單于,以盡餘憤乎?南北並定,世將無事,孫叔投戈,絳、灌俎豆,亦在今日,但用離析,無緣會面,為愁嘆耳。道直途清,相見豈復難哉?"權以紘有鎮守之勞,欲論功加賞。紘厚自挹損,不敢蒙寵,權不奪其志。每從容侍燕,微言密指,常有以規諷。】
  • 7.    《三國志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初平四年,太祖徵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
  • 8.    《三國志 卷四十九 吳書四 劉繇太史慈士燮傳第四》:笮融者,丹楊人……曹公攻陶謙,徐土騷動,融將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廣陵,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先是,彭城相薛禮為陶謙所逼,屯秣陵。融利廣陵之眾,因酒酣殺昱,放兵大略,因載而去。過殺禮,然後殺皓。
  • 9.    《後漢書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及曹操擊謙,徐方不安,融乃將男女萬口、馬三千匹走廣陵。廣陵太守趙昱待以賓禮。融利廣陵資貨,遂乘酒酣殺昱,放兵大掠,因以過江,南奔豫章,殺郡守朱皓,入據其城。
  • 10.    卷八 魏書八 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22]
  • 11.    卷二十二 魏書二十二 桓二陳徐衞盧傳第二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22]
  • 12.    卷七十三 劉虞公孫瓚陶謙列傳第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22]
  • 13.    《三國志 卷五十二 吳書七 張顧諸葛步傳第七》:張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與朗共論舊君諱事,州里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刺史陶謙舉茂才,不應,謙以為輕己,遂見拘執。昱傾身營救,方以得免。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