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臧洪

(東漢末羣雄之一,太原太守臧旻之子)

鎖定
臧洪(?-約196年 [21]  ),字子源,廣陵射陽(今江蘇寶應縣東)人,東漢文學家。 [18] 
臧洪十五歲時,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學。 [19]  後舉孝廉為郎,任即丘長。中平末,棄官還家,太守張超任為功曹。 [6]  後董卓專權,臧洪勸説張超聯合兗州刺史劉岱等起兵討卓,於酸棗設壇。臧洪昇壇盟誓,辭氣慷慨,涕泣橫下,聞者莫不激揚。後歸袁紹,任青州刺史、東郡太守。後張超被曹操圍困,求救於臧洪,袁紹不允發兵,臧洪遂與袁紹決裂。袁紹興兵圍東郡,歷年攻城不下,便令陳琳寫信給臧洪,勸其歸降。但臧洪回信拒絕,後城破被殺。 [18] 
臧洪在“締謀連衡”西伐董卓的過程中,起了重大的積極作用的。 [20]  臧洪著有《酸棗盟辭》《答陳琳書》。 [18] 
全    名
臧洪
子源(一作子原 [1] 
所處時代
東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陵射陽
逝世日期
約 196年 [21] 
主要成就
討伐董卓,為聯軍設壇盟誓
官    職
東郡太守

臧洪人物生平

臧洪早年經歷

臧洪的父親臧旻歷任使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守、太原太守等職,在任官期間很有聲譽。 [2]  曾平定會稽妖賊許昭的叛亂。 [3] 
臧洪十五歲時,因其父的功績被拜為童子郎,在太學裏有名氣。臧洪體貌魁梧,格外優秀,後來被選為孝廉而為郎。當時朝廷選三署郎以補縣長,趙昱被選為莒長,劉繇被選為下邑長,王朗被選為菑丘長,臧洪則被選為即丘長。 [4-5] 

臧洪密討董卓

中平(184年—189年)末年,臧洪辭官回家,被廣陵太守張超聘為功曹 [6]  當時正值董卓之亂,董卓殺少帝劉辯,臧洪預感到天下大亂,於是對張超説:“明府您祖上世代受國恩,你們兄弟倆都掌握着一方大郡,現在王室經此劫數,亂臣賊子未被懲處,這正是天下義烈之士報恩效命之時。眼下廣陵郡比較安定,郡內十分富裕,如果動員一下至少可以徵得二萬人,以此來誅除國賊,給天下人做個榜樣,那將是最大的節義呀!”張超聽從了他,與臧洪一起西行到陳留去見兄長張邈,商議起兵之事,兩人一拍即合。 [25] 

臧洪酸棗會盟

不久,張超、張邈會同劉岱孔伷橋瑁等在酸棗正式會盟舉兵。酸棗大會時,張邈對張超説:“聽説賢弟你在廣陵,行政教化賞罰等什麼的,並不是自己做主,而是交由臧洪來做。這個臧洪是個怎樣的人啊?”張超回答:“臧洪才幹智略全比我強,我特別喜歡他,他可謂海內奇士。”(一説此事在張超、張邈開始見面時)張邈一聽,馬上接見這位臧洪,對話後張邈“大異之”,發現臧洪確實是個人才,即刻向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伷推薦臧洪,兩位刺史也喜歡的不得了。 [7]  [25] 
後來隊伍都到齊了,酸棗盟軍開了一次大會,向大家宣講一下此舉的行動方針,但是等到設壇盟誓的時候,各路諸侯都互相推讓,不肯上壇領誓,於是共推臧洪上壇。臧洪毫不推辭,升壇歃血盟誓,臧洪語氣慷慨激揚,聲情並茂、涕淚交流,發表了鼓舞人心的演説:
一、聲討董卓暴行: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
二、宣佈討董的仁人義士的名單: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
三、盟誓: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臧洪辭氣慷慨激昂,當時聽到這篇盟誓上至刺史將侯、下至卒伍僕隸,沒有不感動振奮的。但至此以後,由於種種原因,各路諸侯相互猜忌,遲疑不前,糧草耗竭,酸棗會盟宣告瓦解。 [8]  [26] 

臧洪治理青州

當時,大司馬劉虞公孫瓚不和,張超就派臧洪前往幽州拜見劉虞,商議解決此事的方法。臧洪到達河間國時,恰逢袁紹與公孫瓚交戰,臧洪無法通過,只得寄居在袁紹的領地。袁紹見到臧洪也很器重他的才能,恰逢青州刺史焦和病逝,袁紹便以臧洪為青州刺史。前任刺史焦和喜好虛名、故弄玄虛,當初,天下英雄並起,黃巾賊四處流竄、抄掠,而青州地區富有,軍隊、器械眾多,焦和決定與同盟軍一同西向京師,不考慮保護當地百姓的方案,就直接引軍渡河向西,結果還沒正式行動,黃巾賊就已經攻屠了城邑。焦和不管軍事,不設偵邏,只知道把女巫、祝史請到府裏求神降福,祈求自己能夠取勝;又擔心黃巾賊乘冰凍時期過河,就命手下做出許多陷冰丸投入河裏。在他的治下,部眾潰散,青州蕭條,悉為丘墟。臧洪上任後,收撫離散的部眾,百姓得以安定。臧洪治理青州前後兩年,青州呈現出新的面貌,盜賊奔走。袁紹讚歎他的才能,改任他為東郡太守,治所在東郡境內黃河北岸的東武陽縣 [27-28] 

臧洪結怨袁紹

興平二年(195年)八月,曹操在雍丘包圍張超。張超對部下説道:“這種情況下,只有臧洪必定會來救我。”部下都認為袁紹與曹操的關係非常密切,而臧洪又被袁紹所重用,一定不會自毀前程,而遠來赴難。張超説:“子源這個人,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義士,絕不會背棄自己的原則。只可能會被袁紹約束,來不及救我。”臧洪聽説張超被圍,危在旦夕,光着腳大哭,立馬要率領所部兵馬前去救援,又向袁紹請求增加軍隊,袁紹始終沒有答應。十二月,雍丘被曹操攻破,張超自刎身死,他家的宗族老小也都被曹操殺害。 [9]  [23]  [33]  臧洪於是對袁紹充滿了怨恨,他宣佈與袁紹斷絕關係,這就等於宣佈東郡獨立。 [9]  [33] 

臧洪城破身死

袁紹生氣了,於是發兵問罪,把臧洪圍在東武陽,圍攻長達一年,但不能攻下來。 [9]  [33] 
袁紹命令與臧洪同縣的陳琳為書八條,以恩義責備臧洪,勸他投降。 [10]  [29]  臧洪洋洋灑灑寫了一封千字文。(《三國志》和《後漢書》在摘錄時皆有刪改,《全後漢文》合錄兩書內容。 [30] 
袁紹接到書信以後,知道臧洪誓死不降,增兵急攻,東武陽城中糧食已盡,臧洪認為死期不遠,把部下叫來對他們説:“袁氏無道,圖謀不軌,且不救臧洪的郡將(張超),我為大義,不得不死,如今諸君沒必要跟着我一起遭受此禍,可以趁着城池未破之時,帶着家小逃出去。”城中的將士、百姓都淚流滿面地説:“明府與袁氏本就沒有怨隙,僅因為郡將的緣故,以致如此危困,我們又何忍拋棄明府而走呢!”一開始城中還捉老鼠、煮筋角吃,後來什麼都被吃光了,主簿開發內廚拿出三鬥米來,請為臧洪煮些稀粥,臧洪嘆道:“怎能讓我一個人獨享呢?”於是讓他煮成清粥,叫全體士卒都吃,最後還把自己的愛妾殺了分給將士充飢。將士們都失聲痛哭,都沒法抬頭看臧洪。這時城中男女七八千人互相枕着大腿死在一起,但一個叛逃的也沒有。 [11]  [31] 
臧洪遊戲圖片 臧洪遊戲圖片
最後東武陽被袁紹攻破,臧洪被生擒。袁紹素來親近臧洪,就用了很多布幔來佈置現場,大會諸將來召見臧洪,袁紹問他:“臧洪,你為何要如此背叛於我?現在服了沒有?” 臧洪坐在地上瞪着眼睛對袁紹説:“袁氏事漢朝,四世五公,可以説受恩不淺。如今王室衰弱,你沒有扶危輔助之意,反而乘機生出非分之想,殺死眾多忠良之士以樹自己的淫威。我親眼看見你稱呼張陳留(張邈)為兄,那麼我的府君(張超)也當是你的弟弟,就應該齊心協力,為國除害,為何你擁着強大的兵力而看着別人被屠殺呢?可惜臧洪力量不夠,不能舉刃為天下報仇,怎麼能服呢!”袁紹本來喜愛臧洪,打算讓他屈服自己,然後赦免他,但見臧洪寧死不屈,知道他不能為自己所用,於是下令把他殺了。 [12]  [32] 
臧洪有個同縣的老鄉叫陳容,在臧洪手下擔任東郡郡丞,東武陽未被攻下前,臧洪派陳容出城。臧洪在法場時袁紹命陳容在一旁看,看袁紹要殺臧洪,他起來對袁紹説:“將軍舉大事,打算為天下除暴,而先誅殺忠義之士,這豈合乎天意?臧洪舉事也是為了郡將,何必殺他?”袁紹感到慚愧,讓人把陳容牽出去,對他説:“你和臧洪不是同類人,説這番話又有什麼用?”陳容大喊:“仁義在哪裏都是一成不變的,遵循它就是君子,違背它則是小人。我寧與臧洪同日死,不與將軍同日生。”袁紹於是下令把陳容也殺了。在座之人無不對臧洪、陳容之死表示惋惜,私下説:“如何一日殺二烈士!” [13]  [22]  [34] 
臧洪在城破之前派遣兩個司馬出城向呂布求援,等到他們回來時東武陽已經陷落,皆赴敵而死。 [14] 

臧洪個人作品

《全後漢文》錄臧洪《酸棗盟辭》、《答陳琳書》。 [30] 

臧洪人物評價

陳壽:“陳登、臧洪並有雄氣壯節,登降年夙隕,功業未遂,洪以兵弱敵強,烈志不立,惜哉!” [15] 
張超:①“洪才略智數優超,超甚愛之,海內奇士也”②“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
袁紹坐者:“如何一日殺二烈士!”
温嶠:“廣陵功曹臧洪,郡之小吏耳,登壇喢血,涕淚橫流,慷慨之節,實厲羣后。” [24] 
徐眾:“洪敦天下名義,救舊君之危,其恩足以感人情,義足以勵薄俗。然袁亦知己親友,致位州郡,雖非君臣,且實盟主,既受其命,義不應貳。袁、曹方睦,夾輔王室,呂布反覆無義,志在逆亂,而邈、超擅立布為州牧,其於王法,乃一罪人也。曹公討之,袁氏弗救,未為非理也。洪本不當就袁請兵,又不當還為怨讎。為洪計者,苟力所不足,可奔他國以求赴救,若謀力未展以待事機,則宜徐更觀釁,效死於超。何必誓守窮城而無變通,身死殄民,功名不立,良可哀也!” [35] 
范曄:①“雍丘之圍,臧洪之感憤壯矣!想其行跣且號,束甲請舉,誠足憐也。夫豪雄之所趣舍,其與守義之心異乎?若乃締謀連衡,懷詐算以相尚者,蓋惟利勢所在而已。況偏城既危,曹、袁方穆,洪徒指外敵之衡,以紓倒縣之會。忿悁之師,兵家所忌。可謂懷哭秦之節,存荊則未聞也” [16]  ②“洪懷偏節,力屈志揚。” [16] 
韓延之:“假令天長喪亂,九流渾濁,當與臧洪遊於地下,不復多言。” [17] 
葉適:“至臧洪則不然,猶是漢之陪臣,死超讎紹,義有可依。闗東起兵,以漢為亂者,無問大小,終於臣僕簒盜,喪名失節,以苟其生,惟洪可以免焉。”
陳普:“帝家安邑棘籬中,賊靡奸渠四面雄。漢士當時惟北海,一朝青史見臧洪。”
郝經:“壯哉!洪之志烈也。以崎嶇孤累,不忘君主,志在王室。謇謇諤諤,繼之以死。其捧盤誓眾,氣凌毛遂。徒跣求救,志同申胥。凜凜烈日,秋霜無以尚已。”
王夫之:“臧洪怨袁紹之不救張超,困守孤城,殺愛妾以食將士,陷其民男女相枕而死者七八千人,何為者哉?張邈兄弟黨呂布以奪曹操之兗州,於其時,天子方蒙塵而寄命於賊手,超無能恤,彼其於袁、曹均耳。洪以私恩為一曲之義,奮不顧身,而一郡之生齒為之並命,殆所謂任俠者與!於義未也,而食人之罪不可逭矣。天下至不仁之事,其始為之者,未必不託於義以生其安忍之心。”
趙翼:“臧洪自是漢末義士,其與張超結交,後與袁紹交兵之處,皆無關於曹操也。則魏紀內本可不必立傳,而壽列之於張邈之次。蓋以其氣節,不忍沒之耳。”

臧洪家族成員

父親:臧旻,曾任揚州刺史、使匈奴中郎將。 [3] 

臧洪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15]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16] 
參考資料
  • 1.    顧炎武金石文字記引唐臧懷恪碑作“子原”,以為三點水乃後人所加。
  • 2.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父旻,歷匈奴中郎將、中山、太原太守,所在有名。
  • 3.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父旻,有幹事才。熹平元年,會稽妖賊許昭起兵句章,自稱"大將軍",立其父生為越王,攻破城邑,眾以萬數。拜旻揚州刺史。旻率丹陽太守陳夤擊昭,破之。昭遂復更屯結,大為人患。旻等進兵。連戰三年,破平之,獲昭父子,斬首數千級。遷旻為使匈奴中郎將。
  • 4.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洪年十五,以父功拜童子郎,知名太學。洪體貌魁梧,有異姿。舉孝廉,補即丘長。
  • 5.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洪體貌魁梧,有異於人,舉孝廉為郎。時選三署郎以補縣長;琅邪趙昱為莒長,東萊劉繇下邑長,東海王朗菑丘長,洪即丘長。
  • 6.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中平末,棄官還家,太守張超請為功曹。
  • 7.    《三國志》:董卓殺帝,圖危社稷,洪説超曰:“明府歷世受恩,兄弟並據大郡,今王室將危,賊臣未梟,此誠天下義烈報恩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民殷富,若動枹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倡先,義之大者也。”超然其言,與洪西至陳留,見兄邈計事。邈亦素有心,會於酸棗,邈謂超曰:“聞弟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動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數優超,超甚愛之,海內奇士也。”邈即引見洪,與語大異之。致之於劉兗州公山、孔豫州公緒,皆與洪親善。
  • 8.    《三國志》:乃設壇場,方共盟誓,諸州郡更相讓,莫敢當,鹹共推洪。洪乃升壇操槃歃血而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伷、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殞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洪辭氣慷慨,涕泣橫下,聞其言者,雖卒伍廝養,莫不激揚,人思致節。頃之,諸軍莫適先進,而食盡眾散。
  • 9.    《三國志》:太祖圍張超於雍丘,超言:“唯恃臧洪,當來救吾。”眾人以為袁、曹方睦,而洪為紹所表用,必不敗好招禍,遠來赴此。超曰:“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但恐見禁制,不相及逮耳。”洪聞之,果徒跣號泣,並勒所領兵,又從紹請兵馬,求欲救超,而紹終不聽許。超遂族滅。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
  • 10.    《三國志》:紹令洪邑人陳琳書與洪,喻以禍福,責以恩義。
  • 11.    《三國志》:紹見洪書,知無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糧谷以盡,外無強救,洪自度必不免,呼吏士謂曰:“袁氏無道,所圖不軌,且不救洪郡將。洪於大義,不得不死,今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敗,將妻子出。”將吏士民皆垂泣曰:“明府與袁氏本無怨隙,今為本朝郡將之故,自致殘困,吏民何忍當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煮筋角,後無可復食者。主簿啓內廚米三鬥,請中分稍以為糜粥,洪嘆曰:“獨食此何為!”使作薄粥,眾分歠之,殺其愛妾以食將士。將士鹹流涕,無能仰視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離叛。
  • 12.    《三國志》:城陷,紹生執洪。紹素親洪,盛施幃幔,大會諸將見洪,謂曰:“臧洪,何相負若此!今日服未?”洪據地瞋目曰:“諸袁事漢,四世五公,可謂受恩。今王室衰弱,無扶翼之意,欲因際會,希冀非望,多殺忠良以立奸威。洪親見呼張陳留為兄,則洪府君亦宜為弟,同共戮力,為國除害,何為擁眾觀人屠滅!惜洪力劣,不能推刃為天下報仇,何謂服乎!”紹本愛洪,意欲令屈服,原之;見洪辭切,知終不為己用,乃殺之。
  • 13.    《三國志》:洪邑人陳容少為書生,親慕洪,隨洪為東郡丞;城未敗,洪遣出。紹令在坐,見洪當死,起謂紹曰:“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臧洪發舉為郡將,奈何殺之!”紹慚,左右使人牽出,謂曰:“汝非臧洪儔,空復爾為!”容顧曰:“夫仁義豈有常,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日而死,不與將軍同日而生!”復見殺。在紹坐者無不嘆息,竊相謂曰:“如何一日殺二烈士!”
  • 14.    《三國志》:先是,洪遣司馬二人出,求救於呂布;比還,城已陷,皆赴敵死。
  • 15.    《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2-18]
  • 16.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1-12]
  • 17.    《魏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二十六·刁雍 王慧龍 韓延之 袁式》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12-29]
  • 18.    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編;北京語言學院《中國文學家辭典》編委會編.中國文學家辭典,古代,1[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12.第110頁
  • 19.    胡守為,楊廷福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魏晉南北朝史[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2.第708頁
  • 20.    田平著.《南都學壇》漢代文化研究論文集,8,2000年第1期-2001年第5期[M].南陽師範學院圖書館,第18頁
  • 21.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興平二年(195年)布東奔劉備,張邈從布,使其弟超將家屬保雍丘。秋八月,圍雍丘。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兗州牧。十二月,雍丘潰,超自殺。夷邈三族。 《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太祖圍張超於雍丘,超言:"唯恃臧洪,當來救吾。"眾人以為袁、曹方睦,而洪為紹所表用,必不敗好招禍,遠來赴此。超曰:"子源,天下義士,終不背本者,但恐見禁制,不相及逮耳。"洪聞之,果徒跣號泣,並勒所領兵,又從紹請兵馬,求欲救超,而紹終不聽許。超遂族滅。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 【張超死於195年12月(公曆196年),之後臧洪堅守“歷年不下”,則臧洪最早死於196年。但史書並未明確記載臧洪死亡時間,暫改為“約196年”】
  • 22.    《太平御覽 卷四百二十二 人事部六十三》引《英雄記》曰:袁紹以臧洪為東都太守,時曹操圍張超於雍丘。洪始聞超被圍,乃徒跣號泣,並勒所領將,赴其難。從紹請兵,而紹竟不聽之。超城遂陷,張氏族滅。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紹增兵急攻,洪城中糧盡,廚米三鬥,使為薄抿頒眾。又殺其愛妾以食,兵將鹹流涕,無能仰視,男女七八千相枕而死,莫有離叛。城陷,生執洪。紹謂曰:"臧洪,何相負若是!今日服未?"洪據地瞋目曰:"諸袁事漢,四世五公,可謂受恩。今王室衰弱,無輔翼之意,而欲因際會,觖望非冀。惜洪力劣,不能推刃為天下報仇,何為服乎?"紹乃命殺之。洪邑人陳容在坐,見洪當死,起謂紹曰:"將軍今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先誅忠義,豈合天意?"紹慚,遣人牽出,謂曰:"汝非臧洪儔歟?空復爾為!"容顧曰:"夫仁義豈有常所,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日死,不與將軍同日生。"遂復見殺。在紹坐者無不嘆息。
  • 23.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興平二年)布東奔劉備,張邈從布,使其弟超將家屬保雍丘。秋八月,圍雍丘。冬十月,天子拜太祖兗州牧。十二月,雍丘潰,超自殺。夷邈三族。
  • 24.    卷六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9]
  • 25.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時董卓弒帝,圖危社稷。洪説超曰:“明府歷世受恩,兄弟並據大郡。今王室將危,賊臣虎視,此誠義士效命之秋也。今郡境尚全,吏人殷富,若動桴鼓,可得二萬人。以此誅除國賊,為天下唱義,不亦宜乎!”超然其言,與洪西至陳留,見兄邈計事。邈先謂超曰:“聞弟為郡,委攻臧洪,洪者何如人?”超曰:“臧洪海內奇士,才略智數不比於超矣。”邈即引洪與語,大異之。乃使詣兗州刺史劉岱、豫州刺史孔胄,遂皆相善。邈既先有謀約,會超至,定議,乃與諸牧守大會酸棗。
  • 26.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設壇場,將盟,既而更相辭讓,莫敢先登,鹹共推洪。洪乃攝衣升壇,操血而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懼淪喪社稷,翦覆四海。兗州刺史岱、豫州刺史胄、陳留太守邈、東郡太守瑁、廣陵太守超等,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一力,以致臣節,隕首喪元,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洪辭氣慷慨,聞其言者,無不激揚。自是之後,諸軍各懷遲疑,莫適先進,遂使糧儲單竭,兵眾乖散。
  • 27.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時討虜校尉公孫瓚與大司馬劉虞有隙,超乃遣洪詣虞,共謀其難。行至河閒而值幽冀交兵,行塗阻絕,因寓於袁紹。紹見洪,甚奇之,與結友好,以洪領青州刺史。前刺史焦和好立虛譽,能清談。時黃巾羣盜處處飆起,而青部殷實,軍革尚眾。和欲與諸同盟西赴京師,未及得行,而賊已屠城邑。和不理戎警,但坐列巫史,禜禱羣神。又恐賊乘凍而過,命多作陷冰丸,以投於河。眾遂潰散,和亦病卒。洪收撫離叛,百姓復安。在事二年,袁紹憚其能,徙為東郡太守,都東武陽。
  • 28.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七·魏書七·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超遣洪詣大司馬劉虞謀,值公孫瓚之難,至河間,遇幽、冀二州交兵,使命不達。而袁紹見洪,又奇重之,與結分合好。會青州刺史焦和卒,紹使洪領青州以撫其眾。【九州春秋曰:初平中,焦和為青州刺史。是時英雄並起,黃巾寇暴,和務及同盟,俱入京畿,不暇為民保障,引軍逾河而西。未久而袁、曹二公與卓將戰於滎陽,敗績。黃巾遂廣,屠裂城邑。和不能御,然軍器尚利,戰士尚眾,而耳目偵邏不設,恐動之言妄至,望寇奔走,未嘗接風塵交旗鼓也。欲作陷冰丸瀋河,令賊不得渡,禱祈羣神,求用兵必利,耆筮常陳於前,巫祝不去於側;入見其清談幹雲,出則渾亂,命不可知。州遂蕭條,悉為丘墟也。】洪在州二年,羣盜奔走。紹嘆其能,徙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 29.    李賢注《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獻帝春秋》曰:紹使琳為書八條,責以恩義,告喻使降也。】
  • 30.    全後漢文卷六十八  .全後漢文(清)嚴可均輯[引用日期2023-11-09]
  • 31.    《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紹見洪書,知無降意,增兵急攻。城中糧盡,外無援救,洪自度不免,呼吏士謂曰:“袁紹無道,所圖不軌,且不救洪郡將,洪於大義,不得不死。念諸君無事,空與此禍,可先城未破,將妻子出。”將吏皆垂泣曰:“明府之於袁氏,本無怨隙,今為郡將之故,自致危困,吏人何忍當舍明府去也?”初尚掘鼠,煮筋角,後無所復食,主簿啓內廚米三鬥,請稍為饘粥,洪曰:“何能獨甘此邪?”使為薄糜,遍班士眾。又殺其愛妾,以食兵將。兵將鹹流涕,無能仰視。男女七八十人相枕而死,莫有離叛。
  • 32.    《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城陷,生執洪。紹盛帷幔,大會諸將見洪。謂曰:“臧洪何相負若是!今日服未?”洪據地嗔目曰:“諸袁事漢,四世五公,可謂受恩。今王室衰弱,無扶翼之意,而欲因際會,觖望非冀,多殺忠良,以立奸威。洪親見將軍呼張陳留為兄,則洪府君亦宜為弟,而不能同心戮力,為國除害,坐擁兵眾,觀人屠滅。惜洪力劣,不能推刃為天下報仇,何謂服乎?”紹本愛洪,意欲屈服赦之,見其辭切,知終不為用,乃命殺焉。
  • 33.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時曹操圍張超於雍丘,甚危急。超謂軍吏曰:“今日之事,唯有臧洪必來救我。”或曰:“袁曹方穆,而洪為紹所用,恐不能敗好遠來,違福取禍。”超曰:“子源天下義士,終非背本者也,或見制強力,不相及耳。”洪始聞超圍,及徒跣號泣,並勒所領,將赴其難。自以眾弱,從紹請兵,而紹竟不聽之,超城遂陷,張氏族滅。洪由是怨紹,絕不與通。紹興兵圍之,歷年不下,使洪邑人陳琳以書譬洪,示其禍福,責以恩義。
  • 34.    《後漢書 卷五十八 虞傅蓋臧列傳第四十八》:洪邑人陳容,少為諸生,親慕於洪,隨為東郡丞。先城未敗,洪使歸紹。時容在坐,見洪當死,起謂紹曰:“將軍舉大事,欲為天下除暴,而專先誅忠義,豈合天意?臧洪發舉為郡將,柰何殺之!”紹慚,使人牽出,謂曰:“汝非臧洪疇,空復爾為?”容顧曰:“夫仁義豈有常所,蹈之則君子,背之則小人。今日寧與臧洪同日死,不與將軍同日生也。”遂復見殺。在紹坐者,無不嘆息,竊相謂曰:“如何一日戮二烈士!”
  • 35.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0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