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臧霸

(三國時期魏國名將)

鎖定
臧霸(生卒年不詳),字宣高,又名奴寇。泰山郡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人。三國時期的武將。 [48] 
臧霸十八歲時,同父親一起逃亡到東海郡。黃巾軍起事時,臧霸拜官騎都尉。後收兵于徐州,屯駐開陽。 [49]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討伐呂布的時候,臧霸等人領兵援助呂布。呂布被擒後,臧霸便躲藏起來。臧霸被曹操欣賞,後被任命為琅邪國相。分割青州、徐州的一部分,委託給臧霸治理。 [5]  曹操正與袁紹相持,臧霸幾次率精兵進入青州。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在南皮大破袁譚,臧霸等人一道前往祝賀。臧霸乘機請求遣送子弟以及諸將的父兄家眷前往鄴城。 [8]  [49]  後來東部州郡發生騷動,臧霸等人憑正義出兵,平定暴亂,肅清了海岱一帶,功勞特大,都封為列侯。臧霸被封為都亭侯,加官為威虜將軍。 [49] 
建安十一年(206年),又同於禁討伐昌豨。建安十二年(207年),與夏侯淵討伐黃巾軍餘黨徐和等人,因功升任徐州刺史。 [9]  後臧霸跟隨曹操征討孫權,打敗了吳軍。臧霸又隨曹操到濡須口征討孫權,曹操任命臧霸為揚威將軍,假以符節。曹丕即王位,提升臧霸為鎮東將軍,進封他為武安鄉侯,總督青州各軍事。曹丕登基,進封其為開陽侯,又改封良成侯。魏黃初三年(222年),與曹休攻吳。明帝即位,給他增加食邑五百户,後臧霸去世。 [49] 
全    名
臧霸
別    名
奴寇
宣高
所處時代
漢末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泰山華縣(今山東費縣方城鎮)
主要成就
逢龍敗韓當,居巢破孫權

臧霸人物生平

臧霸早年經歷

臧霸之父臧戒為縣獄掾,因據守律法不聽從太守憑欲私殺獄犯。太守大怒,令人收押戒詣府備罪。時年十八的臧霸獲悉父親被押囚,召集食客十數人前往費縣西山將父親救出,時押送役卒百餘人,都因懼怕臧霸的健勇而竄逃。此後,臧霸與父親逃亡東海。經此事蹟,臧霸的孝烈勇名遍聞鄉野。 [1] 

臧霸雄霸一方

黃巾起義時,臧霸從屬陶謙,擊破賊眾,拜為騎都尉。後來臧霸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聚合軍眾,臧霸為統帥,屯於開陽一帶,自成一方霸主。 [2] 
火鳳燎原裏的臧霸 火鳳燎原裏的臧霸 [3]
建安二年(197年),臧霸到莒縣襲擊琅邪國相蕭建,攻陷莒縣,得到蕭建的輜重。呂布之前與蕭建結交,得知此事後,親自率步騎前往攻打莒城。呂布手下的高順勸道:“將軍親自斬殺董卓,威震戎狄,只需安坐顧盼,遠近各處便會畏服。實在不應該輕易出兵,如果交戰失利,將軍的威望就會損失不小。”呂布不聽。臧霸擔心呂布抄掠騷擾,就登城拒守,臧霸軍射出藥箭,擊中呂布軍的人馬。呂布不能攻克,只得引軍退回下邳。後來,臧霸與呂布和解。 [4]  [55-56] 
另一説,臧霸攻克莒縣後,答應送給呂布財幣用來結交,但還沒有送到,呂布就親自前去索取。呂布的部將高順勸阻呂布説:“將軍威名遠揚,遠近畏懼,想要什麼會要不到,何必自己去索取財物!萬一不成,豈不損害威名嗎!”呂布不聽。呂布到莒縣後,臧霸等不知呂布的來意,堅守城池,抵禦呂布,呂布空手而歸。 [50]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擊破劉備,臧霸等泰山諸將與呂布聯合。曹操討伐呂布時,臧霸等帶兵往助呂布。呂布被擒後,臧霸隱身匿藏,然而曹操點名搜索,尋得臧霸,一見之下大悦,便使臧霸招降吳敦、尹禮、孫觀、孫觀之兄孫康等,往見曹操。曹操厚待臧霸等人,割青、徐二州委任於臧霸,又分琅邪、東海、北海設城陽、利城、昌慮三郡,以臧霸為琅邪相,吳敦為利城太守、尹禮為東莞太守、孫觀為北海相、孫康為城陽太守。 [5]  [51] 

臧霸依附曹操

當初曹操在兗州時,以徐翕毛暉二人為將。兗州亂起,徐、毛二人皆叛。後來兗州之亂平定後,徐、毛亡命出逃投靠臧霸。 [6]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命劉備起行往見臧霸,並命臧霸奉上二人首級。臧霸便向劉備説:“以前我之所以能自立一方,是因為我不會做這種事。我受曹公的存命之恩,不敢違其命令。不過有意於王霸之道的君主應該以義相告,不宜威迫,願將軍為我辭卻這個命令。”劉備便以臧霸所言告訴曹操,曹操嘆息地向臧霸道:“這是古人仁德之事,而你能夠加以奉行,這也正是孤之所願。”於是皆以徐、毛二人為郡守 [6] 
八月,曹操進軍黎陽,令臧霸等人率軍進入青州,攻破齊國、北海、東安。 [54] 
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相拒,而臧霸數以精兵投入青州,所以曹操不用顧念東方之事,能專心應付袁紹。 [6] 

臧霸征戰四方

臧霸 臧霸 [7]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破袁譚南皮,臧霸等前往祝賀。臧霸便求遣子弟及諸將之父兄家屬前往鄴城,曹操道:“諸位忠心報國,但何必要如此來表現呢。昔日蕭何派遣子弟入侍,而漢高祖沒有拒絕,耿純焚燒自己的房子、馬車追隨,而光武帝沒有辜負他的好意,現在我又怎麼好改變前人的做法呢!”當時東州擾攘不止,而臧霸等執正匡義,徵暴伐虐,清定海岱,其功莫大,於是皆封列侯。臧霸因功拜為都亭侯,加威虜將軍 [8] 
建安十一年(206年),臧霸與于禁昌豨於東海,昌豨降,為于禁引用法令所誅。
建安十二年(207年),與夏侯淵討黃巾餘賊徐和等,再算上前討昌豨之功勞,遷為徐州刺史。沛國人武周時為下邳令,臧霸敬重武周,認為他與眾不同,常親自到其舍作客。後來武周部下從事總詷不遵守法令,武周得悉他的罪狀,便將總詷收押拷問(而未徇私),臧霸因此更加善待武周。 [9] 

臧霸名震江左

建安十四年(209年),張遼圍剿陳蘭時,臧霸與于禁征討梅成,因於禁中偽降計,梅成得以率其三千餘與陳蘭匯合於灊山(今安徽省潛山)。於是臧霸被曹操調到皖,討伐孫權大將韓當,使孫權不得前救陳蘭。韓當派兵阻攔臧霸,雙方在逢龍展開戰鬥,韓當另外派兵在夾石口迎擊臧霸,均被臧霸擊破,臧霸回軍屯駐舒城。孫權派遣了數萬人的東吳援軍乘船屯於舒口,分兵往救陳蘭,但聞知臧霸軍在舒城時,立即遁還。臧霸引軍乘夜追趕,將及天明,行百餘里,向東吳軍隊前後夾擊。東吳軍隊窘急不堪,不得上船,蹈水而逃者甚眾。於是,東吳的軍隊未能援助陳蘭。於是,張遼擊滅陳蘭,並獲得假節 [10-11] 

臧霸反對違令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 [12]  或者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 [13]  或者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 [14]  (時間説明:《臧霸傳》的“後權乞降”的“後”字是後來的意思,時間跨度可以相隔許多年之久。因此,臧霸與張遼共同擔任濡須口前鋒的時間,其時間範圍是從張遼破陳蘭的209年到孫權乞降的217年之間,無法確定具體年份)。臧霸從討孫權於濡須口,與張遼同為前鋒,在行軍過程中遭遇了持續的大霖雨。遠在後方的曹操因為“將陣,雨甚” [15]  的天氣而想讓張遼、臧霸暫退。在收到曹操的撤軍令之前,前鋒大軍就已經先到達了江邊(先於攜帶撤軍令的傳令兵),見江水上漲,敵船稍稍前進。如果水漲氾濫成洪災,會對缺船的曹軍不利,因此,張遼、臧霸的將士們都感到不安。因為“將陣,雨甚” [15]  、水漲而缺船,張遼意欲自作主張的撤軍。但是,臧霸堅持要執行曹操的屯駐命令而反對撤軍,便勸止張遼:“曹公是那麼英明的人,怎麼可能會捨棄我們呢?”張遼接受了臧霸的建議,於是屯駐了下來。等他們屯駐到了第二天,果然收到了曹操的撤軍令,於是主動撤軍。
吳書》在東吳軍隊於合肥捱打之時到處記載着張遼之名 [16-23]  ,卻在濡須地區完全沒有提及臧霸、張遼之名,説明在臧霸、張遼在屯駐了至少一天以上的時間裏,東吳軍隊只是讓舟船稍稍前進而沒有激戰。張遼在到達曹操的營帳後,把他和臧霸之間的對話告訴了曹操。曹操對臧霸加以讚揚,拜臧霸為揚威將軍,又對臧霸授予了假節。 [24] 
如果臧霸、張遼擔任前鋒是在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那麼,曹軍攻破了孫權的江西大營,獲都督公孫陽。但是,由於春雨延綿,江水上漲,曹操在濡須口與孫權相持一個月後,最終退兵。 [25] 
如果臧霸、張遼擔任前鋒是在建安十九年(214年)七月,那麼,曹軍在當年的冬十月無功而返。 [13] 
如果臧霸、張遼擔任前鋒是在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那麼,孫權在建安二十一年(217年)年三月派遣徐詳乞降。 [26]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 [14]  ,臧霸從討孫權,先登入陣,再入巢湖,攻破居巢 [27]  (臧霸先登破居巢應是發生於這年,而不是發生於討韓當前,因為沒有其他史料證明曹操曾於此前已破居巢。)後來,孫權派遣徐詳乞降,曹操還師,便留臧霸與夏侯惇等屯居巢。 [26]  [28] 

臧霸江渚破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據《魏略》記載,臧霸遣別軍在洛。
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王位時,臧霸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 [29]  同年,臧霸參與勸進。(即《魏公卿上尊號奏》中的“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武安鄉侯臣霸” [52]  )曹丕踐阼後,進封開陽侯,徙封良成侯。(考《公卿上尊號奏》碑,臧霸是徐州刺史。曹植是年夏寫的《求祭先王表》雲徐州臧霸,可見他未移駐青州。) [29] 
黃初三年(222年),曹休督領張遼、臧霸等人,在洞口一帶徵討吳將呂範 [30-32]  十一月,呂範軍遭遇大風,溺死數千,其餘軍退回江南。曹休令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京口),燒攻城塹,殺略數千人。隨後又渡江殺到長江南岸,被全琮徐盛等人擊退,臧霸部將尹盧也敵軍斬首,臧霸只好撤回。 [33-34] 
《御覽》引《吳錄》則稱曹休令臧霸襲徐陵在吳黃武二年(223年)。 [53] 
後來,臧霸被徵為執金吾,其位特進。每有軍事要務,曹丕都常諮訪臧霸。 [35] 
《魏略》説:“臧霸又名奴寇。曹操死時,臧霸所部領的軍眾及青州之兵,以為天下將亂,大都鳴鼓擅自離去。曹丕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臧霸向曹休道:“國家不肯聽從臧霸而已!若能借我步騎萬人,我必能橫行於江表。”曹休告訴曹丕,曹丕便疑説臧霸之軍先前擅自離去,如今卻竟意壯如此!於是東巡,趁臧霸來朝而奪其兵。《魏略》的此語與臧霸本傳的差異較大。 [36] 

臧霸生榮死哀

魏明帝曹叡即位後,增臧霸邑五百户,並前三千五百户。 [37] 
太和四年(230年)八月,曹叡經過繁昌,令臧霸行太尉事,以特牛祠受禪壇。 [57-58]  [61] 
臧霸逝世後,追諡曰威侯。其子臧艾嗣任。《魏書》稱臧艾“少以才理稱,為黃門郎,歷位郡守。”臧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死後諡恭侯。其子臧權嗣任。臧霸前後有功,封其子三人為列侯,賜一人爵關內侯。臧霸其中一子臧舜,字太伯,為晉朝散騎常侍。《武帝百官名》稱臧舜“才穎條暢,識贊時宜”。 [37]  [60]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執金吾臧霸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38] 
歷任官爵:威虜將軍、鎮東將軍,假節、執金吾、都督青州諸軍事,都亭侯、武安鄉侯、開陽侯、良成侯。

臧霸人物評價

陳壽:“李通、臧霸、文聘呂虔鎮衞州郡,並著威惠。” [39] 
孫盛:“臧霸少有孝烈之稱,文聘著垂泣之誠。是以魏武一面,委之以二方之任,豈直壯武見知於倉卒之間哉?” [40] 
胡三省:①“昌豨反側於其間,蓋自恃其才略過於臧霸之徒也。” [59]  ②“臧霸起於泰山,稱雄於東方者也,故使之為扞;袁氏雖欲自平原而東,無能為矣。” [41] 
李景星:“氣節之士”。 [42] 
盧弼:“李通淮、汝,臧霸青、徐,與鍾繇關中之任並重,實委全局所繫,不僅一隅之得失也。” [43] 

臧霸親屬成員

臧霸父親

臧戒

臧霸

臧艾臧舜等三人

臧霸

臧權 [39] 

臧霸史料記載

《三國志·卷十八·魏書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39] 

臧霸藝術形象

臧霸小説形象

臧霸,字宣高,泰山華縣人,三國時曹魏名將。本為呂布手下健將,曾與曹操部將樂進交戰,不分勝敗。 [44]  多番從呂布狙擊曹軍,勇猛善戰。呂布死後,臧霸隨降曹操,封為琅邪相,被委以青、徐二州。 [45] 
此後,臧霸保守東方,清定海岱,又久從征伐,功勞殊多。赤壁之戰時,軍中有傳西涼馬騰韓遂等以及胡人欲攻襲中原,曹操甚為憂慮;當時徐庶自薦願往回防,於是曹操命臧霸為先鋒,與徐庶星夜赴散關把守。 [46] 

臧霸評書形象

童玄童子康有三徒一外甥,三徒老大西川都督槍祖張任、老二宛城侯槍王張繡、關門徒弟趙雲趙子龍,一個外甥是“懶潑將軍”臧霸臧宣高。臧霸好本事,趙雲會的槍法,他七八都會,但是從呂布手下轉投曹操後只肯拿俸祿,從不想幹事,張遼想提拔他他也不肯,曹操手下自己最看不順眼的一文一武,文的是“外國忠臣”徐庶徐元直,武的就是“懶潑將軍”臧霸臧宣高,三國中,赤壁時兩人去西涼防備馬騰韓遂東襲中原,從此在三國中不見影蹤。 [47]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臧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父戒,為縣獄掾,據法不聽太守欲所私殺。太守大怒,令收戒詣府,時送者百餘人。霸年十八,將客數十人徑於費西山中要奪之,送者莫敢動,因與父俱亡命東海,由是以勇壯聞。
  • 2.    《三國志》:黃巾起,霸從陶謙擊破之,拜騎都尉。遂收兵于徐州,與孫觀、吳敦、尹禮等並聚眾,霸為帥,屯於開陽。
  • 3.    火鳳燎原卷三十一  .愛漫網[引用日期2013-09-25]
  • 4.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七 魏書七 呂布張邈臧洪傳第七》:【英雄記:時有東海蕭建為琅邪相,治莒,保城自守,不與布通。布與建書曰:"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布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餘裏,乃在天西北角,今不來共爭天東南之地。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宜當共通。君如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也!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布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可取布書與智者詳共議之。"建得書,即遣主簿齎箋上禮,貢良馬五匹。建尋為臧霸所襲破,得建資實。布聞之,自將步騎向莒。高順諫曰:"將軍躬殺董卓,威震夷狄,端坐顧盼,遠近自然畏服,不宜輕自出軍;如或不捷,損名非小。"布不從。霸畏布引還鈔暴,果登城拒守。布不能拔,引還下邳。霸後復與布和。】
  • 5.    《三國志》:太祖之討呂布也,霸等將兵助布。既禽布,霸自匿。太祖募索得霸,見而悦之,使霸招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皆詣太祖。太祖以霸為琅邪相,敦利城、禮東莞、觀北海、康城陽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
  • 6.    《三國志》:太祖之在兗州,以徐翕、毛暉為將。兗州亂,翕、暉皆叛。後兗州定,翕、暉亡命投霸。太祖語劉備,令語霸送二人首。霸謂備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為此也。霸受公生全之恩,不敢違命。然王霸之君可以義告,願將軍為之辭。”備以霸言白太祖,太祖嘆息,謂霸曰:“此古人之事而君能行之,孤之願也。”乃皆以翕、暉為郡守。時太祖方與袁紹相拒,而霸數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專事紹,不以東方為念。
  • 7.    臧霸個人資料  .三國在線[引用日期2013-09-25]
  • 8.    《三國志》:太祖破袁譚於南皮,霸等會賀。霸因求遣子弟及諸將父兄家屬詣鄴,太祖曰:“諸君忠孝,豈覆在是!昔蕭何遣子弟入侍,而高祖不拒,耿純焚室輿櫬以從,而光武不逆,吾將何以易之哉!”東州擾攘,霸等執義徵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為都亭侯,加威虜將軍。
  • 9.    《三國志》:又與于禁討昌豨,與夏侯淵討黃巾餘賊徐和等,有功,遷徐州刺史。沛國武周為下邳令,霸敬異周,身詣令舍。部從事總詷不法,周得其罪,便收考竟,霸益以善周。
  • 10.    《三國志》:張遼之討陳蘭,霸別遣至皖,討吳將韓當,使權不得救蘭。當遣兵逆霸,霸與戰於逢龍,當復遣兵邀霸於夾石,與戰破之,還屯舒。權遣數萬人乘船屯舒口,分兵救蘭,聞霸軍在舒,遁還。霸夜追之,比明,行百餘裏,邀賊前後擊之。賊窘急,不得上船,赴水者甚眾。由是賊不得救蘭,遼遂破之。
  • 11.    《三國志·魏書十七·張遼傳》:陳蘭、梅成以氐六縣叛,太祖遣于禁、臧霸等討成,遼督張郃、牛蓋等討蘭。成偽降禁,禁還。成遂將其眾就蘭,轉入灊山。灊中有天柱山,高峻二十餘裏,道險狹,步徑裁通,蘭等壁其上。遼欲進,諸將曰:“兵少道險,難用深入。”遼曰:“此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遂進到山下安營,攻之,斬蘭、成首,盡虜其眾。太祖論諸將功,曰:“登天山,履峻險,以取蘭、成,蕩寇功也。”增邑,假節。
  • 12.    《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餘。
  • 13.    《三國志·武帝紀》:秋七月,公徵孫權……冬十月……公自合肥還。
  • 14.    《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二十一年冬,曹公次於居巢,遂攻濡須。
  • 15.    《太平御覽·卷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4-04]
  • 16.    《三國志·吳書十·潘璋傳》: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
  • 17.    《三國志·吳書十·陳武傳》:從擊合肥,奮命戰死。
  • 18.    《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權與淩統、甘寧等在津北為魏將張遼所襲,統等以死扞權,權乘駿馬越津橋得去。
  • 19.    《三國志·吳書九·呂蒙傳》:為張遼等所襲,蒙與淩統以死扞衞。
  • 20.    《三國志·吳書十·蔣欽傳》:魏將張遼襲權於津北。
  • 21.    《三國志·吳書十·甘寧傳》:張遼覘望知之,即將步騎奄至。寧引弓射敵,與統等死戰。寧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
  • 22.    《三國志·吳書十五·賀齊傳》注引《江表傳》:權徵合肥還,為張遼所掩襲於津北,幾至危殆。
  • 23.    《三國志·吳書十·淩統傳》:魏將張遼等奄至津北……統復還戰,左右盡死,身亦被創。
  • 24.    《三國志》:霸從討孫權於濡須口,與張遼為前鋒,行遇霖雨,大軍先及,水遂長,賊船稍進,將士皆不安。遼欲去,霸止之曰:“公明於利鈍,寧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遼至,以語太祖。太祖善之,拜揚威將軍,假節。
  • 25.    《三國志·吳主傳》注引《吳歷》:權為箋與曹公,説:"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別紙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曹公語諸將曰:"孫權不欺孤。"乃徹軍還。
  • 26.    《三國志》:後權乞降,太祖還,留霸與夏侯惇等屯居巢。
  • 27.    《三國志》:從討孫權,先登,再入巢湖,攻居巢,破之。
  • 28.    《三國志·吳主傳》: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脩好,誓重結婚。
  • 29.    《三國志》:文帝即王位,遷鎮東將軍,進爵武安鄉侯,都督青州諸軍事。及踐阼,進封開陽侯,徙封良成侯。
  • 30.    《三國志·魏書九·曹休傳》:以休為徵東大將軍,假黃鉞,督張遼等及諸州郡二十餘軍,擊權大將呂範等於洞浦。
  • 31.    《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
  • 32.    《三國志·吳書十一·呂範傳》:曹休、張遼、臧霸等來伐。
  • 33.    《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冬十一月,大風,範等兵溺死者數千,餘軍還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將軍全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殺獲數百。
  • 34.    《三國志·吳書十五·全琮傳》:頃之,敵數千人出江中,琮擊破之,梟其將軍尹盧。
  • 35.    《三國志》:與曹休討吳賊,破呂範於洞浦。徵為執金吾,位特進。每有軍事,帝常諮訪焉。
  • 36.    《魏略》:霸一名奴寇。孫觀名嬰子。吳敦名黯奴。尹禮名盧兒。建安二十四年,霸遣別軍在洛。會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為天下將亂,皆鳴鼓擅去。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霸謂休曰:“國家未肯聽霸耳!若假霸步騎萬人,必能橫行江表。”休言之於帝,帝疑霸軍前擅去,今意壯乃爾!遂東巡,因霸來朝而奪其兵。
  • 37.    《三國志》:明帝即位,增邑五百,並前三千五百户。薨,諡曰威侯。子艾嗣。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艾薨,諡曰恭侯。子權嗣。霸前後有功,封子三人列侯,賜一人爵關內侯。
  • 38.    《三國志》: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太常桓階、司空陳羣、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徵西將軍夏侯淵、後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於太祖廟庭。
  • 39.    三國志 魏書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5-09]
  • 40.    全晉文 -- 卷六十三  .新東方寶典[引用日期2013-05-09]
  • 41.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3-09-02]
  • 42.    《四史評議·三國志》
  • 43.    盧弼.《三國志集解》:中華書局,1982年
  • 44.    劉皇叔北海救孔融 呂温侯濮陽破曹操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5-09]
  • 45.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門樓呂布殞命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5-09]
  • 46.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9-25]
  • 47.    陸耀良版《三國演義》
  • 48.    鄭天挺,吳澤,楊志玖主編;翁獨健,蔡美彪,李學勤等副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下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第3124-3125頁
  • 49.    (晉)陳壽撰.白話三國志,上[M].長沙:嶽麓書社,2019.05.第289-291頁
  • 50.    《後漢書 卷七十五 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時太山臧霸等攻破莒城,許布財幣以相結,而未及送,布乃自往求之。其督將高順諫止曰:“將軍威名宣播,遠近所畏,何求不得,而自行求賂。萬一不克,豈不損邪?”布不從。既至莒,霸等不測往意,固守拒之,無獲而還。
  • 51.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太山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各聚眾。布之破劉備也,霸等悉從布。布敗,獲霸等,公厚納待,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分琅邪、東海、北海為城陽、利城、昌慮郡。
  • 52.    《隸釋 卷十九 魏公卿上尊號奏》:相國安樂鄉侯臣歆、太尉都亭侯臣詡、御史大夫安陵亭侯臣朗、使持節行都督督軍車騎將軍臣仁、輔國將軍清苑鄉侯臣若、虎牙將軍南昌亭侯臣輔、輕車將軍都亭侯臣忠、冠軍將軍好時鄉侯臣秋、渡遼將軍都亭侯臣柔、衞將軍國明亭侯臣洪、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鎮西將軍東鄉侯臣真、使持節行都督督軍領揚州刺史徵東將軍安陽鄉侯臣休、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徵南將軍平陵亭侯臣尚、使持節行都督督軍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武安鄉侯臣霸、使持節左將軍中鄉侯臣郃、使持節右將軍建鄉侯臣晃、使持節前將軍都鄉侯臣遼、使持節後將軍華鄉侯臣靈、匈奴南單于臣泉、奉常臣貞、郎中令臣洽、衞尉安國亭侯臣昱、太僕臣夔、大理東武亭侯臣繇、大農臣霸、少府臣林、督軍御史將作大匠千秋亭侯臣照、中領軍中陽鄉侯臣林、中護軍臣陟、屯騎校尉都亭侯臣祖、長水校尉關內侯臣淩、步兵校尉關內侯臣福、射聲校尉關內侯臣質、振威將軍涅鄉亭侯臣題、徵虜將軍都亭侯臣觸、振武將軍尉猛亭侯臣當、忠義將軍樂鄉亭侯臣生、建節將軍平樂亭侯臣圃、安眾將軍元就亭侯臣神、翼衞將軍都亭侯臣衢、討夷將軍成遷亭侯臣慎、懷遠將軍關內侯臣異、綏邊將軍常樂亭侯臣俊、安夷將軍高梁亭侯臣、奮武將軍長安亭侯臣豐、武衞將軍安昌亭侯臣褚等稽首言:臣等前上言,漢帝奉天命以固禪,羣臣因天命以固請,而陛下違天命以固辭,臣等頑愚,猶知其不可,況神祗之心乎?宜蒙納許,以福海內欣戴之望。而丁卯制書詔臣等曰:“以德則孤不足,以時則虜未滅,若以羣賢之靈,得保首領,終君魏國,於孤足矣。若孤者,胡足以辱四海。至乎天瑞人事,皆先王聖德遺慶,孤何有焉?是以未敢聞命。”
  • 53.    《太平御覽 卷三百三十六 兵部六十七》引張勃《吳錄》曰:黃武二年,曹休令臧霜以輕船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
  • 54.    《三國志 卷一 魏書一 武帝紀第一》:秋八月,公進軍黎陽,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齊、北海、東安,留于禁屯河上。
  • 55.    《北堂書鈔卷第一百二十五 武功部十三》:藥箭「英雌記雲呂布之來莒城霸等畏布登城上藥箭射頗中人馬○王石華校以原鈔霸等三句誤移下條又下條為諸六句誤移入此均移正今案陳俞本之來作將兵向無城字霸上有臧字無頗字餘同」
  • 56.    北堂書鈔(唐)虞世南輯錄-●北堂書鈔卷第一百二十五  武功部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0-01]
  • 57.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三 魏書三 明帝紀第三》:四年春二月壬午,詔曰:"世之質文,隨教而變。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後生進趣,不由典謨。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戊子,詔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論刻石,立於廟門之外。癸巳,以大將軍曹真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司馬宣王為大將軍,遼東太守公孫淵為車騎將軍。夏四月,太傅鍾繇薨。六月戊子,太皇太后崩。丙申,省上庸郡。秋七月,武宣卞後祔葬於高陵。詔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宣王伐蜀。八月辛巳,行東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嶽。【魏書曰:行過繁昌,使執金吾臧霸行太尉事,以特牛祠受禪壇。臣松之按:漢紀章帝元和三年,詔高邑縣祠即位壇,五成陌,比臘祠門户。此雖前代已行故事,然為壇以祀天,而壇非神也,今無事於上帝,而致祀於虛壇,求之義典,未詳所據。】
  • 58.    《晉書 卷十九 志第九》:魏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祀武帝以配天,宗祀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於是時,二漢郊禋之制具存,魏所損益可知。四年八月,天子東巡,過繁昌,使執金吾臧霸行太尉事,以特牛祠受禪壇。
  • 59.    胡三省注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13]
  • 60.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十八 魏書十八 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第十八》:【魏書曰:艾少以才理稱,為黃門郎,歷位郡守。】艾官至青州刺史、少府。艾薨,諡曰恭侯。子權嗣。霸前後有功,封子三人列侯,賜一人爵關內侯。【霸一子舜,字太伯,晉散騎常侍,見武帝百官名。此百官名,不知誰所撰也,皆有題目,稱舜"才穎條暢,識贊時宜"也。】
  • 61.    《宋書 卷十六 志第六 禮三》: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於明堂以配上帝。是時二漢郊禋之制具存,魏所損益可知也。四年八月,帝東巡,過繁昌,使執金吾臧霸行太尉事,以特牛祠受禪壇。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