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平

(西漢開國功臣、宰相)

鎖定
陳平(?~前178年或前179年十月),陽武(今河南省原陽縣),西漢開國重臣、謀士,著名政治家。 [96-97] 
陳平少喜讀書,有大志。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後,陳平投奔魏王咎反秦,劉邦還定三秦時,投降劉邦,得到信任和重用,拜為都尉,隨駕參乘、典掌護軍,歷任亞將、護軍中尉。高祖六年(前201年)又建議劉邦偽遊雲夢,逮捕韓信。次年,劉邦為匈奴困於平城七天七夜,後採納陳平計策,重賄冒頓單于的閼氏,才得以解圍。陳平因功先後受封為户牖侯和曲逆侯。漢高祖死後,呂后以陳平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年),與王陵併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後陳平徙為右丞相,但因呂后大封諸呂為王,陳平被削奪實權。呂后死,陳平與太尉周勃合謀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為文帝。文帝初,陳平讓位周勃,徙為左丞相,因明於職守,受到文帝讚賞。不久周勃罷相,陳平專為丞相。後陳平去世。 [95]  [98] 
全    名
陳平
別    名
陳丞相
所處時代
秦朝→西漢
出生地
陽武户牖鄉(今東明) [92]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79年
主要成就
六出奇計,協助劉邦統一天下
與周勃平定諸呂,迎立劉恆為帝
民    族
漢族
封    爵
户牖侯→曲逆侯
諡    號
獻侯

陳平人物生平

陳平早期經歷

陳平,戰國末年魏國户牖邑(今河南省蘭考縣一説山東省東明縣 [93]  人。陳平年少時家中貧困,可他又偏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黃帝老子的學説。 [7] 
陳平與哥哥陳伯一同居住,家中有農田三十畝,哥哥見陳平喜歡交遊,便承擔了家中全部的農務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 [81] 
陳平為人長相俊美,曾有人問陳平説:“家裏窮怎麼還吃得這麼壯碩啊?”陳平的嫂子厭惡陳平不參與家中生產勞作,回答道:“也就吃些糟糠爛菜罷了,有個這樣的小叔,還不如沒有。”哥哥陳伯聽到了,生氣得把她趕走休棄了。 [8] 
陳平畫像 陳平畫像 [9]
一年,正逢社祭,人們推舉陳平為社廟裏的社宰,主持祭社神,為大家分肉。陳平把肉一塊塊分得十分均勻。為此,地方上的父老鄉親們紛紛讚揚他説;“陳平這孩子分祭肉,分得真好,太稱職了!”陳平卻感慨地説:“倘若我陳平能有機會主宰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恰當、稱職。” [1] 
等到陳平長大成人該娶媳婦了,富有的人家沒有誰肯把女兒嫁給他,娶窮人家的媳婦陳平又感到羞恥。 [10]  過了好長時間,户牖有個叫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嫁了五次人,丈夫都死了,沒有人再敢娶她。 [11]  陳平卻想娶她。鄉鎮中有人辦喪事,陳平因為家貧,就去幫忙料理喪事,靠着早去晚歸多得些報酬以貼補家用。 [12] 
張負在喪家見到他,相中了這個高大魁梧的陳平;陳平也因為這個緣故,很晚才離開喪家。一次,張負跟着陳平到了陳家,陳家在靠近外城城牆的偏僻小巷子裏,拿一領破席就當門了,但門外卻有很多貴人留下的車輪印跡。 [13] 
張負回家後,對他的兒子張仲説:“我打算把孫女嫁給陳平。”張仲説:“陳平又窮又不從事生產勞動,全縣的人都恥笑他的所作所為,為什麼偏把女兒嫁給他?”張負説:“哪有儀表堂堂像陳平這樣的人會長久貧寒卑賤呢?”終於將孫女嫁給了陳平。 [14]  因為陳平窮,張家就借錢給他行聘,還給他置辦酒宴的錢來娶親。 [15]  張負告誡他的孫女説:“不要因為陳家窮的緣故,侍奉人家就不小心。侍奉兄長陳伯要像侍奉父親一樣,侍奉嫂嫂要像侍奉母親一樣。 [16]  ”陳平娶了張家女子以後,資財日益寬裕,交遊也越來越廣。 [17] 

陳平由項歸劉

公元前209年,陳勝大澤鄉起義,並立魏咎為魏王。 [2]  於是,陳平辭別兄長,前往臨濟投奔魏王。 [18]  後來又轉入項羽手下做謀士。過了多時,項羽攻佔土地到黃河邊上,陳平前往投奔項羽,跟隨項羽入關攻破秦國,項羽賜給他卿一級的爵位。 [19]  陳平曾在鴻門宴被項羽派去追回劉邦,但未能成功。 [20] 
陳平像 陳平像
公元前205年春,劉邦在還定三秦之戰後東征項羽,殷王司馬卬背楚降漢,項羽封陳平為信武君,率魏王咎留在楚國的賓客攻打司馬卬而還。項羽派項悍拜陳平為都尉,賜金二十鎰。
不久,漢王劉邦東征,攻下殷地,項羽遷怒於陳平為首的平定殷地的將士官吏,打算把他們全殺了。 [21]  陳平害怕被殺,就掛印封金、偷偷地走了。 [22] 
天快黑時,他逃到了黃河邊,他請船伕送他過河。陳平上了船,從船艙裏又出來了一個船伕。他想這兩個人可能是水盜,以為他身上帶着珠寶,想圖財害命。陳平為人機靈,渾身是計。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他馬上脱了衣服,扔在船上,光着上身來幫船伕划船。船伕看他腰間什麼也沒有,衣服掉在船上也沒有什麼聲音,知道他身上什麼貴重東西都沒有,也就打消了加害他的念頭。一場兇險,竟被他輕而易舉地化解了。 [23] 
陳平到了修武,經漢將魏無知推薦,面見劉邦。兩人縱論天下大事,十分投機。劉邦破例任陳平為都尉,留在身邊做參乘(陪他出行,為他駕馭馬車的官員),並命他監護三軍將校。 [24] 
這一下引起了將領的不滿,紛紛説他品行不端,貪圖賄賂(也就是後人有時提起的“昧金”“盜嫂”), [25]  認為這種人不能信任重用。
劉邦經不住眾人再三詆譭,心生疑團, [26]  召陳平來質問道:“聽説你原來是幫助魏王的,後來離開魏王去幫助楚霸王,現在又來幫助我,這怎麼不讓別人懷疑你的信義呢?” [27] 
陳平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同樣一件有用的東西,在不同的人手裏作用就不同了。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用我,我離開他去幫助楚霸王,霸王也不信任我,所以我才來歸附大王。我雖然還是我,但用我的人可不一樣了。我久慕大王善於用人,所以才不遠千里來投奔大王。我什麼也沒帶,來到這兒,所以什麼都沒有,才接受了人家的禮物。沒有錢,我就生活不了,也就辦不了事。如果大王聽信讒言,不起用我,那麼,我收下的那些禮物還沒有動用,我可以全部交出來,請大王給我一條生路,讓我辭職回家,老死故鄉。” [28]  寥寥數語,道明瞭各方的政治優劣,話中有話。
劉邦的疑慮頓消,對陳平倍增好感,並重重地賞賜一番,提升他為護軍中尉,專門監督諸將。從此,陳平一心一意為劉邦“六出奇計”奪取天下,成為西漢安邦定國的著名謀臣。 [29] 

陳平施離間計

公元前203年,楚漢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刻。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內達一年之久,並被斷絕了外援和糧草通道。 [30] 
劉邦向項羽求和,項羽不許,劉邦十分憂慮。 [31]  這時,陳平獻計,讓劉邦從倉庫中撥出四萬斤黃金,買通楚軍的一些將領, [32]  讓這些人散佈謠言説:“在項王的部下里,範亞父和鍾離昧的功勞最大,但卻不能裂土稱王。他們已經和漢王約定好了。共同消滅項羽,分佔項羽的國土。 [33]  ”這些話傳到霸王的耳朵裏,使他起了疑心,果然對鍾離昧產生了懷疑,以後有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鍾離昧商量了。 [33]  他甚至懷疑范增私通漢王,對他很不客氣。
為了徹底孤立項羽,陳平還要把范增除掉。為此不惜設計嫁禍於范增。有一天,項羽派使者到劉邦營中,陳平讓侍者準備好十分精緻的餐具,端進使者房間。使者剛一進屋,就被請到上座,陳平再三問起范增的起居近況,大讚范增,並附耳低聲問:“亞父范增有什麼吩咐?”使者不解地問道:“我們是霸王派來的,不是亞父派來的。”陳平一聽,故作吃驚地説:“我們以為是亞父派來的人呢!”便叫幾名小卒撤去上等酒席,隨後把使者領至另一間簡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飯招待。 [34-35]  陳平則滿臉不高興,拂袖而去。 [35]  使者沒想到會受此羞辱,大為氣憤。
回到楚營後,把情形一五一十地都告訴了項羽,霸王更加確信范增私通漢王了。 [36]  這時,范增向項羽建議應該加緊攻城,但是項羽卻一反常態,拒不聽從。 [37]  過了幾天,范增也知道了外面説他私通漢王的謠言,並且感到項羽已不再信任自己了,於是他就對項羽説:“天下大事已基本定了,希望大王自己好好地幹。我年歲大了,身體又不好,請大王準我回家養老吧!” [38]  [39] 
項羽十分薄情,竟然毫無挽留之意,同意了他的請求,還派人護送他回家鄉。范增一路走,一路嘆氣,吃不下,睡不着,傷心不已。他已經75歲了,哪兒受得了這麼大的委屈?到彭城的時候,氣得背上生了一個毒瘤, [38]  [39]  就此一病不起,嗚呼哀哉了。項羽手下唯一的一個著名謀臣,竟被陳平略施小計就除掉了。 [40] 

陳平解滎陽圍

項羽中了陳平的離間計,氣死了范增。公元前203年5月,項羽猛攻滎陽,形勢十分危急,陳平就給劉邦獻計:“請大王速寫一封詐降信給霸王,約他在東門相見。霸王一定會把他的大軍佈置在東門外,我們再想辦法把他在西、北、南各門的衞士引到東門口來,大王就可以從西門衝出去了。”漢王同意了。不一會兒,陳平領着一個貌似漢王的將軍紀信來見漢王.説把他化裝成漢王的樣子出去詐降,吸引敵人把兵力集中圍住東門,然後漢王就可以從西門突圍了。 [41] 
於是劉邦夜間從滎陽東門放出兩千名身穿鎧甲的婦女,楚軍從四面圍擊。紀信乘坐黃屋車,左邊的車衡上豎立着大纛旗,漢軍衞士大聲地説:“城中糧食吃光了,漢王投降。”楚軍都高聲呼喊着萬歲,圍城的士兵爭相跑到城東去看。劉邦和幾十名騎兵從西門出城,奔向成皋。項羽見到紀信,問他:“漢王在哪裏?”紀信説:“漢王已經出城了。”項羽於是把紀信給燒死了。 [42] 
真正的漢王則乘着東門一片混亂,已衝出西門,帶着陳平、張良樊噲等人殺開一條血路,已向關中方向逃去了。 [43] 

陳平四面楚歌

公元前203年11月,漢軍大將韓信在齊地節節勝利,軍威大振。而劉邦受傷正屯兵在廣武,與楚軍相峙,雙方處於膠着狀態。韓信乘劉邦失利之機,派遣使者來,要求劉邦封他為假王(代理)。 [44]  劉邦一聽,立即勃然大怒,竟當着韓信使者的面破口大罵。“我被困在這裏這麼久了,天天盼着他到這兒來助我,如今不但不來相助,反而要自立為王!”剛罵到這裏,忽然覺得自己在桌案下的腳被人踢了一下,一愣,連忙住口。
西楚霸王 西楚霸王 [45]
原來,陳平、張良二人正坐在漢王身邊。二人深知韓信文武全才,又手握重兵,並且遠在三齊,劉邦根本沒有能力阻止他稱王。
這件事倘若處置不當,一旦激成兵變,韓信在齊自立為王,與楚、漢成三足鼎立之勢,漢軍便又樹一敵,天下大事誰勝誰敗就更難以預料了。所以,陳平才在桌案下用腳尖踢了劉邦一下;劉邦也很精明,連忙改口説:“大丈夫既平定諸侯,要做就做個真王,何必要做什麼假王!”
於是,順水推舟地封韓信為齊王,穩住這支十分重要的力量,避免了漢軍的分裂。 [46]  多虧陳平踢了劉邦一下,才封韓信為齊王,韓信從此感恩,無論誰再來勸説他,都不忍忘恩背漢,並最終引大軍擊楚,為劉邦統一天下起了決定性作用。
8月,雙方劃定“楚河漢界”。9月,陳平以其謀略家的敏鋭洞察力,看到項羽已到了窮途末路了,因此對劉邦説:“現在我們已經佔據了大半個天下,而且各路諸侯也都誠心誠意地來依附我們。相反楚軍連年作戰,疲憊不堪,糧食也快吃光了,這正是上天要我們滅掉楚國的大好時機。我們必須乘此機會把楚滅掉。假如您不抓緊時機去攻打它,就會像人們所説的‘養虎遺患’啊! [47] 
劉邦採納了陳平的建議,立即發兵攻打項羽。到公元前202年12月,項羽的軍隊被圍在垓下,漢軍採取“十面埋伏”之計,擊潰項羽,迫使他退至烏江自刎而亡。 [48]  陳平設計封韓信為齊王,以借力殺項羽,幫助劉邦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大業。至此,結束了將近四年的楚漢戰爭

陳平智擒韓信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登皇帝位,史稱漢高祖。封韓信為楚王。不久就有人上書告發楚王韓信謀反。劉邦向諸將徵詢對此事的意見。諸將都説:“趕緊發兵,活埋這個忘恩負義的小子!”高祖自知這些並不是好主意,就沒有吭聲。 [49] 
這時,張良已藉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陳平依然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劉邦便向陳平請教,陳平開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劉邦再三追問,並説:“我打算派兵前去討伐他,你看怎麼樣?” [50] 
陳平沉着地反問道:“這次有人上書告發韓信造反的這件事,還有人知道嗎?” [50] 
劉邦説:“沒人知道。” [50] 
韓信 韓信 [51]
“那韓信自己知道嗎?” [50] 
“也不知道。” [50] 
陳平又問:“陛下的軍隊比韓信的軍隊厲害嗎?” [50] 
劉邦回答:“不見得。” [50] 
陳平又問:“陛下手下的戰將中,有誰在戰場上能敵過韓信?” [50] 
劉邦回答:“沒有能敵得過他的。” [50] 
陳平説:“軍隊實力不如韓信,將領又不是韓信的對手,現在您反而要出兵去打韓信;一旦引起戰爭的話。勝負就難以預料了。這樣做我真是很為陛下擔心啊!” [50] 
劉邦一聽,十分着急,連忙問有沒有什麼穩妥的辦法。陳平説:“古時,天子常常在全國各地巡行,會見各地的諸侯。南方有一個地方叫雲夢澤。陛下裝作出遊雲夢澤,要在陳州會見各路諸侯。陳州在楚地西界,韓信聽到天子出遊,又到了他的地盤上,他當然會來謁見。當他謁見陛下的時候,您便可以把他抓起來。這樣就不用派兵,只需一個武士就足夠了。” [50] 
劉邦依計行事;韓信果然郊迎在路中央。劉邦便讓埋伏下來的武士將韓信捆得結結實實,投入囚車中。 [3]  後來劉邦把韓信貶為淮陰侯,留居京城,不讓他到外地任職,韓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為了。陳平的這一計謀,避免了一場戰爭,消除了再度分裂割據的禍根,維護了新王朝的統一與安定。陳平於高祖六年庚子(公元前201年)十二月被封為曲逆侯,置曲逆侯國。

陳平白登之圍

漢朝新建,忙於安撫國內,無暇顧及塞外。這時,長城北面的匈奴就乘機南下。
公元前200年冬,警報雪片似地飛入關中,劉邦統率32萬騎兵、步兵親征。劉邦向北行進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時,被匈奴冒頓單于率四十萬精鋭騎兵包圍於白登山(今大同市東面),並且派大兵,分紮在各個重要路口,截住漢兵的後援。高祖登上山頭向四面眺望,只見四面八方都有匈奴的騎兵屯駐把守。
當時正值天氣嚴寒,連日雨雪不斷。高祖劉邦和將士們都凍得手腳發僵。在被圍了3天后,糧食也快吃完了,漢軍飢寒交迫,危在旦夕。被圍到第7天,陳平忽然又生妙計。 [52-53]  他看到冒頓單于對新得的閼氏(單于的王后)十分寵愛,朝夕不離。這次在山下紮營,經常和閼氏一起騎馬出出進進,淺笑低語,情深意篤。於是想到冒頓雖能出奇制勝,可也不免被婦人美女所惑,於是就想從閼氏身上打主意。
他派遣使臣,乘霧下山。這位閼氏聽説有漢軍的使者,就悄悄地走到帳篷外面,屏退了左右,召見漢使。漢使向閼氏獻上了許多的金銀珠寶,並且説是漢皇帝送給閼氏的,另取出一幅圖畫,説是漢帝請閼氏轉給冒頓單于的。
閼氏一見到黃金和珠寶,就目眩心迷,愛不釋手,便收下了。再打開圖畫,只見畫上繪着一個絕色的美女,不禁起了妒意,便問:“這幅美人圖是幹什麼用的?”
漢使裝出一副虔誠的樣子,回答説:“漢帝被單于包圍,非常願意罷兵言和。所以把金銀珠寶送給您,再請您代他向單于求情,可又怕單于不答應,就準備把國中的第一美人獻給單于。因為美人現在不在軍中,所以先把她的畫像呈上。”
閼氏微怒地説。“這個用不着,趕快拿回去吧!”
漢使説:“漢帝也覺得把美人獻給單于,怕會奪了單于對您的寵愛。可是事出無奈;只好如此。如果您能解得了我們的圍,那我們當然不會把美人獻給單于了,情願給您多送點兒金銀珠寶。”閼氏説:“請你回去告訴漢帝,儘管放心好了。”
説完,將圖畫交還給使者後,使者就回去了。
閼氏細想,如果漢帝不能突圍,就會把美女獻給單于,那時我就要受冷落了。於是,她回到後營,就對單于説:“軍中得到消息説,漢朝有幾十萬大軍前來救援,只怕明天就會趕到了。”單于問:“有這樣的事?”
閼氏回答説:“漢、匈兩主不應該互相逼迫得太厲害,現在漢朝皇帝被困在山上,漢人怎麼肯就此罷休?自然會拼命相救的。就算你打敗了漢人,奪取了他們的城地,也可能會因水土不服,無法長住。萬一滅不了漢帝,等救兵一到,內外夾攻,那樣我們就不能共享安樂了。” [54] 
説到這裏,閼氏淚如雨下,嗚咽得連話都説不出來了。單于一時也不知怎麼辦才好了,於是問:“那怎麼辦呢?”
閼氏説:“漢帝被圍了7天,軍中沒有什麼慌亂,想必是有神靈在相助,雖有危險但最終會平安無事的。你又何必違背天命,非得將他趕盡殺絕呢?不如放他一條生路,以免以後有什麼災難降臨到咱們頭上。 [54]  ”單于將信將疑,可是又怕惹閼氏不高興,便在第二天,傳令把圍兵撤走了。陳平用這一妙計,使匈奴退兵,劉邦逃出重圍,一場大難消於無形之中。 [4] 

陳平智釋樊噲

公元前195年,高祖劉邦擊敗叛軍英布歸來,創傷發作病倒了。剛回到長安,又聽説燕王盧綰叛變,就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去討伐。 [55] 
樊噲走後,有人對高祖説:“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56]  ”高祖對呂后干預朝政,早已不滿,聽説呂后又跟她妹夫樊噲串通一氣,立時覺得情況嚴重了,他決意臨陣換將,與陳平計議此事,最後,採用陳平的計謀,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詔,在車中暗載大將周勃,等到了軍營裏,才宣佈立斬樊噲,由周勃奪印代替 [57] 
高祖要陳平儘快地把樊噲的頭取來,讓他檢驗。 [58]  陳平、周勃當即動身,在途中邊走邊細心合計。陳平説:“樊噲是皇帝的老部下,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可以説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眼下,皇帝正在氣頭上,萬一他後悔了,我們怎麼辦?再説皇帝病得這麼厲害,再加上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她們姐妹二人必然會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於咱們兩人。”周勃一時沒有了主張,便問:“難道把樊噲放了?”陳平説:“放是不能放的,咱們不如把他綁上囚車,送到長安,或殺或免,讓皇上自己決定。”
周勃也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到了樊噲的軍營前,陳平命人築起一座高台,作為傳旨的地方,另外又派人持節(一種信符)去叫樊噲。樊噲得知只有文官陳平一個人前來,認為只是傳達平常的敕令,也沒多想,立即一個人騎馬趕來接詔。 [59] 
不料,台後忽然轉出武將周勃,當即將樊噲拿下,釘入囚車。周勃又立即趕到中軍大帳,代替樊噲,由陳平押解囚車返回長安。當走到半路,陳平忽然聽説劉邦病故。他想:朝中必然由呂后主持政事,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虧先前未斬樊噲,還好向呂后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長夢多,會有人在呂后面前説他的壞話,一定要先趕到長安,把自己的事解釋清楚。他立即策馬趕往長安,路上遇到使者傳詔,讓他屯戍滎陽。
於是,他又生一計,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説:“您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
這分明是説給活人聽的,是在向呂后表功。呂后姐妹聽説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看着陳平淚流滿面的樣子,就寬慰陳平。陳平又趁機請求留在長安,呂后也答應了,還拜他為郎中令,輔助新皇。 [60]  陳平從而避免了一場大災害。再次保全了自己。

陳平滅呂安劉

前189年(孝惠帝六年),相國曹參去世,王陵和陳平分別出任右丞相和左丞相。翌年惠帝駕崩,呂后臨朝,欲封呂氏外戚為王,王陵援引劉邦白馬之盟而強烈反對,陳平和周勃卻贊成。
退朝後,王陵責備陳平、周勃,説:“當初與高帝歃血為盟的時候,你們難道不在場嗎?如今高帝駕崩,太后臨朝,想封呂氏為王,你們卻討好太后,背棄盟約,有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陳平、周勃説:“在朝堂上力爭,我們不如您,但保全社稷、安定劉氏後裔,您就不如我們了。”王陵啞口無言。事後,呂后將王陵調任虛職太傅,而升陳平為右丞相,但實權掌握在左丞相審食其手中。 [82-83] 
樊噲之妻呂嬃對陳平抓捕樊噲之事懷恨在心,多次向其姐呂后進讒言説:“陳平為相非治事,日飲醇酒,戲婦女。”陳平聽説後反而變本加厲地飲酒漁色。呂后得知後竊喜,曾召呂嬃和陳平對質,説:“鄙語曰‘兒婦人口不可用’,顧君與我,何如耳!無畏呂嬃之讒也。” [84]  但表面上尋歡作樂、深居簡出的陳平卻在暗中與陸賈謀劃除掉諸呂之事,並按陸賈之計送給太尉周勃五百金,為其祝壽,與之結交。 [85] 
呂后死後,陳平向周勃提議綁架酈商,讓他説服呂祿交出北軍兵權,並召來朱虛侯劉章輔佐周勃,誅殺掌控南軍的呂產,最終平定諸呂之亂,迎立代王劉恆,是為文帝。 [86-87]  論功行賞之際,周勃功居第一,陳平便稱病將右丞相之位讓與周勃,自己任左丞相,功居第二,獲賜金千斤,增加食邑三千户。 [88] 

陳平晚年善終

前179年(孝文帝元年)八月 [90]  ,漢文帝問右丞相周勃:“天下一歲決獄幾何? [61]  ”周勃答不出來。漢文帝又問周勃:“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 [62] 周勃還是答不出來。左丞相陳平答得爽快:“有主者。陛下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身為宰相,不該樣樣瑣事都管,宰相的責任是輔佐皇帝,“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63] 
周勃很慚愧,覺得自己的能力遠遠不如陳平,再加上有人指點周勃急流勇退,就稱病辭去相位,於是陳平就一人獨相, [5]  [90] 
前179年(孝文帝二年歲首十月),丞相陳平去世,諡號為獻侯。他生前曾言:“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
後來曾孫陳何果然因犯法被殺而除爵,另一曾孫陳掌因為是漢武帝衞氏家族的親戚,但仍無法續封。 [6]  [89] 

陳平軼事典故

盜嫂受金
史記》記載有人指摘陳平早年與其嫂通姦,被流放。通姦一事出自於《史記.陳丞相世家》。
周勃灌嬰等都詆譭陳平説:“陳平雖然是個美男子,只不過像帽子上的美玉罷了,他的內裏未必有真東西。我們聽説陳平在家時,曾和嫂嫂私通;在魏王那裏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來歸附楚王;歸附楚王不相合,又逃來歸降漢王。現在大王如此器重,使他做高官,任命他為護軍。我們聽説陳平接受了將領們的錢財,錢給得多的就得到好處,錢給得少的就遭遇壞的處境。陳平是一個反覆無常的作亂奸臣,希望大王明察。” [25] 

陳平人物評價

陳平總評

陳平的“六出奇計”為劉邦奪取天下起了重要作用。歷史典籍中給他總結的六種計策是:
第一:離間項羽、范增,楚勢由此頹衰。
第二:喬裝誘敵,使劉邦從滎陽安全撤退。
第三:封韓信王郊,使韓信耿心效命劉邦。
第四:聯齊滅楚,劉邦於是戰勝項羽。
第五:計擒韓信,使劉邦翦滅異姓王而固其劉家天下。
第六:解白登之圍,使劉邦脱離匈奴險境。
陳平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在秦朝末年,英才輩出,有資格被司馬遷列入“世家”的,只有陳勝、蕭何、曹參、張良、陳平、周勃六人。陳平能列其中,可見其功勞是很大的。

陳平歷代評價

劉邦:“陳平智有餘,然難獨任。” [65] 
陳平 陳平 [66]
司馬遷:“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方其割肉俎上之時,其意固已遠矣。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高帝。常出奇計,救紛糾之難,振國家之患。及呂后時,事多故矣,然平竟自脱,定宗廟,以榮名終,稱賢相,豈不善始善終哉!非知謀孰能當此者乎?” [67-68] 
《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諸侯賓從於漢;呂氏之事,平為本謀,終安宗廟,定社稷。” [69] 
班固:“陳平之志,見於社下,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於漢,而為謀臣。及呂后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 [70-71] 
曹操:“蕭何、曹參,縣吏也,韓信、陳平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卒能成就王業,聲著千載。” [72] 
胡綜:“昔伊尹去夏入商,陳平委楚歸漢,書功竹帛,遺名後世,世主不謂之背誕者,以為知天命也。” [73] 
劉邵:“術家之流,不能創制垂則,而能遭變用權,權智有餘,公正不足,是謂智意,陳平、韓安國是也。”
陸機:“曲逆宏達,好謀能深。遊精杳漠,神蹟是尋。重玄匪奧,九地匪沈。伐謀先兆,擠響於音。奇謀六奮,嘉慮四迥。規主於足,離項於懷。格人乃謝,楚翼實摧。韓王窘執,胡馬洞開。迎文以謀,哭高以哀。” [74] 
裴松之:“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 [75] 
祖君彥:“審配死於袁氏,不如張郃歸曹;范增困於項王,未若陳平從漢。” [79]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司馬貞:“曲逆窮巷,門多長者。宰肉先均,佐喪後罷。魏楚更用,腹心難假。棄印封金,刺船露裸。間行歸漢,委質麾下。滎陽計全,平城圍解。推陵讓勃,裒多益寡。應變合權,克定宗社。”
司馬光:“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吳國得伍員而克強楚國,漢得陳平而誅項籍,魏得許攸而破袁紹;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 [76] 
範浚:“漢高祖以陳平為腹心,或計秘,世莫得聞。荀攸從魏武攻討,常謀謨帷幄,時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古之君臣,於機事慎密;如此其至,是以決策舉亊,鮮不有成。今廟堂之上,沈機秘畫,必如漢髙之與陳平,魏武之與荀攸;則何攻之不克?何戰之不勝?何敵之不摧?何宼之不滅哉!” [77] 
羅璧:“陳平為宰相,不問錢、谷、訟獄,丙吉為宰相,不問橫道死人,但以鎮國家、理陰陽、親諸侯、附百姓為事,汲黯為九卿,拾遺補過,范文正公所至為政,敦禮教、厚風俗,皆識其大者也。” [78] 
歸有光:“陳丞相傾側擾攘楚、魏之間,卒歸高祖,常出奇計,以救紛糾之難。迨諸呂擅王,無能有所匡正,而阿意順旨,呂氏之權,由此以起。然能將相合謀,因間而發,遂定宗廟。蓋其從高祖在兵間,不憚為詐,卒以此成功,可謂應變合權矣。” [99] 
丁耀亢:“張良、陳平,皆漢元臣也。從龍開闢,權謀固可盡除乎?然良之術多正,平之術多譎,故平有陰禍以貽後,良以寡慾而昌終。謀之所及,算人不如算天耳。” [100] 

陳平侯國世系

陳家為西漢貴族中的一家,史記列入五位異姓功臣世家第四位,故也稱陳丞相世家。
曲逆侯國世系
曲逆侯(前201年—前130年)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第1世
曲逆獻侯
陳平
24年
前201年-前178年
5000户
第2世
曲逆共侯
陳買
2年
前177年-前176年
陳平子
第3世
曲逆簡侯
陳悝
22年
前175年-前154年
陳買子
第4世
曲逆侯
陳何
24年
前153年-前130年
陳悝子,16000户

陳平親屬成員

關係
姓名
備註
兒子
共侯。接替侯位
孫子
簡侯。接替侯位
曾孫
接替侯位。陳何為侯二十三年時,犯了搶佔他人妻子的罪,處以死刑,封國被廢除。 [64] 
陳莫
家住長安、爵位為簪褭,元康四年,漢宣帝恩典陳莫詔復家
後裔
陳鳳
元始二年,漢平帝下詔賜給陳平的後裔陳鳳關內侯的爵位,但不稱爵位世系。 [80] 

陳平史料記載

陳平影視形象

時間
類型
劇名
飾演者
2012年
電視劇
張景元 [91] 
2014年
林韋辰 [94]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裏中社,平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陳孺子之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 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陳涉起而王陳,使周市略定魏地,立魏咎為魏王,與秦軍相攻於臨濟。
  • 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高帝以為然,乃發使告諸侯會陳,“吾將南遊雲夢”。上因隨以行。行未至陳,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見信至,即執縛之,載後車。信呼曰:“天下已定,我固當烹!”高帝顧謂信曰:“若毋聲!而反,明矣!”武士反接之。
  • 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卒至平城,為匈奴所圍,七日不得食。高帝用陳平奇計,使單于閼氏,圍以得開。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
  • 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於是絳侯自知其能不如平遠矣。居頃之,絳侯謝病請免相,陳平專為一丞相。
  • 6.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孝文帝二年,丞相陳平卒,諡為獻侯。孝文帝二年,丞相陳平卒,諡為獻侯。子共侯買代侯。二年卒,子簡侯恢代侯。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二十三年,何坐略人妻,棄市,國除。始陳平曰:“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然其後曾孫陳掌以衞氏親貴戚,原得續封陳氏,然終不得。
  • 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太史公曰:陳丞相平少時,本好黃帝、老子之術。
  • 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平為人長美色。人或謂陳平曰:“貧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視家生產,曰:“亦食糠核耳,有叔如此,不如無有。”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
  • 9.    像取自清代修《江蘇南兆陳氏宗譜》。
  • 10.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肯與者,貧者平亦恥之。
  • 1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久之,户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
  • 1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邑中有喪,平貧,侍喪,以先往後罷為助。
  • 1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張負既見之喪所,獨視偉平,平亦以故後去。負隨平至其家,家乃負郭窮巷,以弊席為門,然門外多有長者車轍。
  • 1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張負歸,謂其子仲曰:“吾欲以女孫予陳平。”張仲曰:“平貧不事事,一縣中盡笑其所為,獨柰何予女乎?”負曰:“人固有好美如陳平而長貧賤者乎?”卒與女。
  • 1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為平貧,乃假貸幣以聘,予酒肉之資以內婦。
  • 16.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負誡其孫曰:“毋以貧故,事人不謹。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 1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平既娶張氏女,齎用益饒,遊道日廣。
  • 1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陳平固已前謝其兄伯,從少年往事魏王咎於臨濟。魏王以為太僕。説魏王不聽,人或讒之,陳平亡去。
  • 1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久之,項羽略地至河上,陳平往歸之,從入破秦,賜平爵卿。
  • 20.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辭也,為之奈何?”樊噲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於是遂去。
  • 2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項羽之東王彭城也,漢王還定三秦而東,殷王反楚。項羽乃以平為信武君,將魏王咎客在楚者以往,擊降殷王而還。項王使項悍拜平為都尉,賜金二十鎰。居無何,漢王攻下殷。項王怒,將誅定殷者將吏。
  • 2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陳平懼誅,乃封其金與印,使使歸項王,而平身間行杖劍亡。
  • 2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渡河,船人見其美丈夫獨行,疑其亡將,要中當有金玉寶器,目之,欲殺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無有,乃止。
  • 2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平遂至修武降漢,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是時萬石君奮為漢王中涓,受平謁,入見平。平等七人俱進,賜食。王曰:“罷,就舍矣。”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於是漢王與語而説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諸將盡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護軍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遂與東伐項王。至彭城,為楚所敗。引而還,收散兵至滎陽,以平為亞將,屬於韓王信,軍廣武。
  • 2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原王察之。”
  • 26.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 2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遊,信者固多心乎?”
  • 2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説,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採者,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
  • 2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漢王乃謝,厚賜,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言。
  • 30.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其後,楚急攻,絕漢甬道,圍漢王於滎陽城。
  • 3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久之,漢王患之,請割滎陽以西以和。項王不聽。
  • 3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漢王謂陳平曰:“天下紛紛,何時定乎?”陳平曰:“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節之士。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大王誠能出捐數萬斤金,行反間,間其君臣,以疑其心,項王為人意忌信讒,必內相誅。漢因舉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漢王以為然,乃出黃金四萬斤,與陳平,恣所為,不問其出入。
  • 3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陳平既多以金縱反間於楚軍,宣言諸將鍾離眛等為項王將,功多矣,然而終不得裂地而王,欲與漢為一,以滅項氏而分王其地。項羽果意不信鍾離眜等。
  • 3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項王既疑之,使使至漢。漢王為太牢具,舉進。見楚使,即詳驚曰:“吾以為亞父使,乃項王使!”復持去,更以惡草具進楚使。
  • 35.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使者來,為太牢具,舉欲進之。見使者,詳驚愕曰:“吾以為亞父使者,乃反項王使者。”更持去,以惡食食項王使者。
  • 36.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楚使歸,具以報項王。項王果大疑亞父。
  • 3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亞父欲急攻下滎陽城,項王不信,不肯聽。
  • 3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亞父聞項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原請骸骨歸!”歸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 3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使者歸報項王,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項王許之。行未至彭城,疽發背而死。
  • 40.    戴文傑著.秦亡漢興三十年.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4.05:第211頁
  • 41.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將紀信説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
  • 42.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於是漢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信乘黃屋車,傅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項王見紀信,問:“漢王安在?”曰:“漢王已出矣。”項王燒殺紀信。
  • 4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陳平乃夜出女子二千人滎陽城東門,楚因擊之,陳平乃與漢王從城西門夜出去。遂入關,收散兵復東。
  • 4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其明年,淮陰侯破齊,自立為齊王,使使言之漢王。
  • 45.    西楚霸王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03]
  • 46.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漢王大怒而罵,陳平躡漢王。漢王亦悟,乃厚遇齊使,使張子房卒立信為齊王。
  • 47.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説曰:“漢有天下太半,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
  • 48.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
  • 4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韓信反。高帝問諸將,諸將曰:“亟發兵坑豎子耳。”高帝默然。
  • 50.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問陳平,平固辭謝,曰:“諸將云何?”上具告之。陳平曰:“人之上書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陳平曰:“陛下精兵孰與楚?”上曰:“不能過。”平曰:“陛下將用兵有能過韓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將不能及,而舉兵攻之,是趣之戰也,竊為陛下危之。”上曰:“為之柰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陛下弟出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陳,楚之西界,信聞天子以好出遊,其勢必無事而郊迎謁。謁,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
  • 51.    韓信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03]
  • 52.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十一·漢紀三》帝先至平城,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四十萬騎,圍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 53.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十一·漢紀三》帝用陳平秘計,使使間厚遺閼氏。
  • 54.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十一·漢紀三》閼氏謂冒頓曰:“兩主不相困。今得漢地,而單于終非能居之也。且漢主亦有神靈,單于察之!”
  • 5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其後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
  • 5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 5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 5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高帝怒曰:“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
  • 5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二人既受詔,馳傳未至軍,行計之曰:“樊噲,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呂后弟呂嬃之夫,有親且貴,帝以忿怒故,欲斬之,則恐後悔。寧囚而致上,上自誅之。”未至軍,為壇,以節召樊噲。
  • 60.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平行聞高帝崩,平恐呂太后及呂嬃讒怒,乃馳傳先去。逢使者詔平與灌嬰屯於滎陽。平受詔,立復馳至宮,哭甚哀,因奏事喪前。呂太后哀之,曰:“君勞,出休矣。”平畏讒之就,因固請得宿衞中。太后乃以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後呂嬃讒乃不得行。樊噲至,則赦復爵邑。
  • 6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居頃之,孝文皇帝既益明習國家事,朝而問右丞相勃曰:“天下一歲決獄幾何?”
  • 6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問:“天下一歲錢穀出入幾何?”
  • 6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於是上亦問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謂誰?”平曰:“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謝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駑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孝文帝乃稱善。
  • 6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子共侯買代侯。二年卒,子簡侯恢代侯。二十三年卒,子何代侯。二十三年,何坐略人妻,棄市,國除。
  • 6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 66.    陳平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03]
  • 67.    史記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12-22]
  • 6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69.    《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諸侯賓從於漢;呂氏之事,平為本謀,終安宗廟,定社稷。作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 70.    漢書 張陳王周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18]
  • 71.    班固·《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
  • 72.    舉賢勿拘品行令  .中國古曲網[引用日期2014-06-11]
  • 73.    《三國志·卷六十二·吳書十七·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5-12-19]
  • 74.    《漢高祖功臣頌》  .新東方寶典[引用日期2013-08-11]
  • 75.    《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6-11]
  • 76.    資治通鑑 卷第一百二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1-18]
  • 77.    《香溪集 廟謨上》
  • 78.    《羅氏識遺· 卷四》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15-11-05]
  • 79.    《舊唐書 卷五十三 列傳第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24]
  • 80.    《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六世,元康四年,平玄孫之子長安簪褭莫詔復家。元始二年,詔賜平代後者鳳爵關內侯,不言世。
  • 8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少時家貧,好讀書,有田三十畝,獨與兄伯居。伯常耕田,縱平使遊學。
  • 82.    《史記 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太后稱制,議欲立諸呂為王,問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馬盟曰’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太后不説。問左丞相陳平、絳侯周勃。勃等對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王陵讓陳平、絳侯曰:“始與高帝啑血盟,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呂氏,諸君從欲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地下?”陳平、絳侯曰:“於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夫全社稷,定劉氏之後,君亦不如臣。”王陵無以應之。十一月,太后欲廢王陵,乃拜為帝太傅,奪之相權。王陵遂病免歸。乃以左丞相平為右丞相,以闢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左丞相不治事,令監宮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決事。
  • 83.    《史記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孝惠帝六年,相國曹參卒,以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安國侯既為右丞相,二歲,孝惠帝崩。高後欲立諸呂為王,問王陵,王陵曰:“不可。”問陳平,陳平曰:“可。”呂太后怒,乃詳遷陵為帝太傅,實不用陵……陵之免丞相,呂太后乃徙平為右丞相,以闢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
  • 84.    《史記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呂嬃常以前陳平為高帝謀執樊噲,數讒曰:“陳平為相非治事,日飲醇酒,戲婦女。”陳平聞,日益甚。呂太后聞之,私獨喜。面質呂嬃於陳平曰:“鄙語曰‘兒婦人口不可用’,顧君與我,何如耳!無畏呂嬃之讒也。”
  • 85.    《史記 卷九十七 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呂太后時,王諸呂,諸呂擅權,欲劫少主,危劉氏。右丞相陳平患之,力不能爭,恐禍及己,常燕居深念。陸生往請,直入坐,而陳丞相方深念,不時見陸生。陸生曰:“何念之深也?”陳平曰:“生揣我何念?”陸生曰:“足下位為上相,食三萬户侯,可謂極富貴無慾矣。然有憂念,不過患諸呂、少主耳。”陳平曰:“然。為之柰何?”陸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調,則士務附;士務附,天下雖有變,即權不分。為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臣常欲謂太尉絳侯,絳侯與我戲,易吾言。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結?”為陳平畫呂氏數事。陳平用其計,乃以五百金為絳侯壽,厚具樂飲;太尉亦報如之。此兩人深相結,則呂氏謀益衰。陳平乃以奴婢百人,車馬五十乘,錢五百萬,遺陸生為飲食費。陸生以此遊漢廷公卿間,名聲藉甚。
  • 86.    《史記 卷九 呂太后本紀第九》:太尉絳侯勃不得入軍中主兵。曲周侯酈商老病,其子寄與呂祿善。絳侯乃與丞相陳平謀,使人劫酈商。令其子寄往紿説呂祿曰:“高帝與呂后共定天下,劉氏所立九王,呂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議,事已佈告諸侯,諸侯皆以為宜。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趙王印,不急之國守藩,乃為上將,將兵留此,為大臣諸侯所疑。足下何不歸印,以兵屬太尉?請梁王歸相國印,與大臣盟而之國,齊兵必罷,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萬世之利也。”呂祿信然其計,欲歸將印,以兵屬太尉。……將軍呂祿亦已解上將印去,太尉遂將北軍。然尚有南軍。平陽侯聞之,以呂產謀告丞相平,丞相平乃召朱虛侯佐太尉。太尉令朱虛侯監軍門。……朱虛侯已殺產,帝命謁者持節勞朱虛侯。朱虛侯欲奪節信,謁者不肯,朱虛侯則從與載,因節信馳走,斬長樂衞尉呂更始。還,馳入北軍,報太尉。太尉起,拜賀朱虛侯曰:“所患獨呂產,今已誅,天下定矣。”遂遣人分部悉捕諸呂男女,無少長皆斬之。辛酉,捕斬呂祿,而笞殺呂嬃。使人誅燕王呂通,而廢魯王偃。
  • 87.    《史記 卷一十 孝文本紀第十》:羣臣從至。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陳武、御史大夫張蒼、宗正劉郢、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典客劉揭皆再拜言曰:“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不當奉宗廟。臣謹請(與)陰安侯列侯頃王后與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議曰:‘大王高帝長子,宜為高帝嗣。’願大王即天子位。”代王曰:“奉高帝宗廟,重事也。寡人不佞,不足以稱宗廟。願請楚王計宜者,寡人不敢當。”羣臣皆伏固請。代王西鄉讓者三,南鄉讓者再。丞相平等皆曰:“臣伏計之,大王奉高帝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諸侯萬民以為宜。臣等為宗廟社稷計,不敢忽。願大王幸聽臣等。臣謹奉天子璽符再拜上。”代王曰:“宗室將相王列侯以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辭。”遂即天子位。
  • 88.    《史記 卷五十六 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孝文帝立,以為太尉勃親以兵誅呂氏,功多;陳平欲讓勃尊位,乃謝病。孝文帝初立,怪平病,問之。平曰:“高祖時,勃功不如臣平。及誅諸呂,臣功亦不如勃。原以右丞相讓勃。”於是孝文帝乃以絳侯勃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為左丞相,位次第二。賜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
  • 89.    《史記 卷一十 孝文本紀第十》:二年十月,丞相平卒
  • 90.    《史記 卷一十 孝文本紀第十》:人或説右丞相曰:“君本誅諸呂,迎代王,今又矜其功,受上賞,處尊位,禍且及身。”右丞相勃乃謝病免罷,左丞相平專為丞相。【集解】:徐廣曰:“八月中。”
  • 91.    楚漢傳奇第2集:43分13秒~43分15秒,片尾曲介紹演員表,張景元飾演陳平  .優酷視頻[引用日期2021-11-09]
  • 92.    地方名人 六出奇計的陳平  .菏澤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7-29]
  • 93.    東明人物 陳平  .東明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7-27]
  • 94.    楚漢驕雄  .Mtime時光網 —— 影片[引用日期2022-11-15]
  • 95.    陳平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9-19]
  • 96.    《史記 卷一十 孝文本紀第十》:二年十月,丞相平卒
  • 97.    李新民著.河南名人墓,上[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09.第123頁
  • 98.    馬素娟主編.楚漢相爭人物[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4.01.,第130頁
  • 99.    震川先生制科文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4-06-11]
  • 100.    《天史》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5-10-27]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