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陵

(西漢開國功臣、安國侯)

鎖定
王陵(?—前181年),楚國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開國功臣之一。
出身沛縣豪族,交好雍齒,早年被劉邦以兄禮相待。 [1]  秦朝末年,劉邦攻陷咸陽時,王陵帶兵割據南陽郡,不肯從屬於劉邦。 [2]  劉邦攻打西楚時,以兵屬漢, [3]  其母為項羽所俘,毅然伏劍自殺,屍身為項羽所烹。王陵決心歸順劉邦,隨其平定天下,最終封侯拜相。漢高帝六年(前201年),論功行賞,獲封安國侯。漢惠帝六年(前189年),相國曹參去世後,王陵任職右丞相,與左丞相陳平一同執政。漢高後元年(前187年),得罪呂后,遷太傅,剝奪實權,不再上朝。
漢高後七年(前181年),王陵去世,諡號為武。
全    名
王陵
諡    號
封    號
襄侯→雍侯→安國侯
所處時代
戰國→秦朝→西漢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沛縣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81年
官    職
廄將→右丞相→太傅

王陵人物生平

王陵沛縣豪強

王陵,戰國末年楚國沛縣人,與雍齒一樣都是沛縣豪強,兩人交情很好。 [7]  劉邦年少時,把王陵當作大哥來尊奉。 [1]  王陵為人缺乏文化素養,意氣用事,説話喜歡直來直去。 [17] 

王陵割據南陽

【王陵塑像】 【王陵塑像】 [55]
到了秦末亂世,劉邦沛縣起兵,王陵此時同樣起兵,以廄將身份另率部隊向北平定東郡魏國舊地,又往西進軍去平定南陽郡。受封為楚國武安侯劉邦也率兵西進,所經過的城邑沒有不降服的,劉邦到了丹水,高武侯鰓、王陵此時也逼降秦國南郡西陵縣 [21]  [48-49]  在王陵和劉邦的部隊攻入南陽郡後,陽武縣人張蒼因為犯法差點被斬首,被王陵救下。兩軍抵達霸上,劉邦進入咸陽時,王陵不肯從屬劉邦,自己聚集黨羽幾千人,駐紮在南陽郡。而根據功臣表,後來王陵的兵馬也參與了劉邦軍團入漢中的戰役。 [2]  [18] 
漢元年八月(前206年9月5日至10月4日期間), [47]  漢王劉邦採用韓信的計策,從故道縣 [50]  返回關中,襲擊雍王章邯。章邯在陳倉縣迎擊漢軍,雍王的軍隊被打敗,退兵逃走;在好畤縣停下來再戰,又被打敗,逃到廢丘縣。漢王於是平定了雍地。漢王向東挺進咸陽,率軍在廢丘縣包圍雍王章邯,並派遣將領們去奪取土地,平定了隴西郡北地郡上郡。劉邦派將軍薛歐王吸帶兵出武關,藉着王陵兵駐南陽郡,一同返回故鄉沛縣去接劉太公呂雉以及王陵母親等人。楚王項羽聽説後,派兵在陽夏縣阻截,漢軍不能前進。楚國又封原來的吳縣縣令鄭昌為韓王,讓他抵擋漢軍。 [20] 

王陵與漢東出

劉邦從漢中東出,項羽雖然聽説漢軍東進,但是因為正和齊軍酣戰,打算一舉擊破齊國再回去攻打漢軍。劉邦因此得以統制五路諸侯的兵馬,打入楚國的首都彭城。項羽聽聞後,這才帶兵離開齊國,從魯縣往胡陵縣出兵,到達蕭縣,分別與漢國彭城縣、靈壁縣東面、睢水之上展開大戰,大破漢軍,殺了許多士卒,睢水被屍體堵塞不流。這個時候,諸侯們看見楚國軍勢強悍而漢軍大敗,都紛紛叛離漢軍再投楚軍。 [23] 
王陵也和諸侯軍一樣聯合漢軍征討西楚, [3]  漢軍征戰不利,王陵護送劉邦的兒女劉盈魯元公主睢水之中逃出,又在豐邑進行堅守,因這些功勞後來得以受封為雍侯,食邑五千户。 [18]  [19] 

王陵正式投劉

於是,項羽在沛縣劫持了劉邦的父母和妻子,放置在軍中當作人質。 [23]  同時也挾持了王陵的母親安置在軍營中,王陵派遣使者到楚國軍營時,項羽就讓王陵的母親朝東坐着,想以此招降王陵。 [4] 
王陵的母親私下送走使者時哭着説:“請幫我告訴王陵,讓他恭謹地侍奉漢王,漢王是個寬厚的長者,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而有三心二意。我以一死來給你送行吧。”説罷即拔劍自刎而死。 [5] 
項羽大為惱火,烹煮了王陵的母親。王陵終於下定決心跟從劉邦平定天下。 [6] 
【王陵母畫像】武氏祠出土·東漢畫像石-拓印 【王陵母畫像】武氏祠出土·東漢畫像石-拓印 [56]

王陵評議得失

漢五年十二月(前203年12月29日至前202年1月27日期間), [47]  西楚霸王項羽身死。 [58] 
漢五年二月甲午日(前202年2月28日),劉邦在氾水北岸稱帝。 [66] 
漢五年五月(前202年5月26日至6月23日期間), [59-60]  劉邦在洛陽南宮擺設酒宴,劉邦説:“各位列侯和將領,你們不能瞞我,都要説真心話。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什麼呢?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為什麼呢?”高起(疑為祝阿侯高邑 [45-46]  )、王陵回答説:“陛下傲慢而且喜歡侮辱別人;項羽仁厚而且愛護別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給人們,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卻妒賢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懷疑人家,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24] 
劉邦説:“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論在軍帳中制定作戰策略,以此決定千里之外的戰役勝敗,我比不上張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開戰則必定勝利,攻城就一定佔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傑,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項羽雖然有一位范增卻不能信用,這就是他被我擒獲的原因。” [25] 

王陵受封列侯

王陵跟雍齒交好,雍齒是劉邦的仇人,王陵又原本無意跟從劉邦,由於這些緣故王陵受封的時間相對較晚。 [7]  劉邦封賞第一批功臣為列侯在漢高帝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前201年2月13日),王陵封安國侯在漢高帝六年八月甲子日(前201年9月20日),時間上相比首批“大功臣” [65]  來説推遲了7個多月,但仍屬於劉邦稱帝之初的漢六年內早期封侯者。詳情參考詞條:西漢開國功臣 [63-64] 
漢高祖六年八月甲子日(前201年9月20日) [47]  ,王陵戰時記功為雍侯,但最終被確定封為安國侯,食邑5000户。 [27] 
劉邦在功臣表中統計功勞時按他在豐邑“以客從”來算,但未明確是在豐、沛起兵之初時還是討楚之後鎮守豐邑時, [18]  [19]  最終王陵依舊以深厚的資歷位列西漢初定十八侯的第十二位。 [28-29] 

王陵委以後事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征討英布回來之後,病情已經十分嚴重,呂后詢問病榻上的劉邦:“陛下百年之後,如果蕭何相國也死了,讓誰來接替他做相國呢?”劉邦説:“曹參可以。”又問曹參以後呢,劉邦説:“王陵可以。不過他略顯迂愚剛直,陳平可以幫助他。陳平智慧有餘,然而難以獨自擔當重任。周勃深沉厚道,缺少文才,但是安定劉氏天下的一定是周勃,可以讓他擔任太尉。”呂后再問以後的事,劉邦説:“再以後的事,也就不是你所能知道的了。” [26] 
漢惠帝六年(前189年),相國曹參去世後,皇帝劉盈取消相國而設立左、右丞相,以右為尊。 [61]  王陵擔任右丞相陳平擔任左丞相 [8] 

王陵當廷力爭

漢惠帝七年(前188年),也就是王陵擔當右丞相的第二年,皇帝劉盈駕崩。呂后打算封呂氏族人為王,朝議時諮詢王陵的意見,遭到王陵的強力反對。 [9]  王陵説:“高皇帝殺白馬而立下誓約説:‘不是劉氏子孫而稱王的,天下人要共同起來討伐’。現在封呂氏為王,是違約!” [32] 
呂后不高興,再問陳平周勃,他們説:“高皇帝平定天下,封了家裏的子弟為王;現在太后稱制,想要封兄弟和諸呂親族為王,也不是不可以。”呂后聽了非常開心。罷朝之後,王陵指責陳平周勃説:“當初和高皇帝歃血為盟,諸君難道不在嗎?現在高皇帝駕崩了,太后以女人主政,打算封呂氏為王,諸君不加剋制地迎合她的意願而違背當初的誓約,有什麼面目去見高皇帝於地下啊!”陳平回答道:“在當面斥責和當廷力爭方面,我比不上您;但説到保全社稷,維護劉氏後人,您卻比不上我。”王陵無言以對。 [10] 

王陵杜門不朝

漢高後元年(前187年),為了封諸呂為王,呂后決定繞過王陵,於是假意將王陵調任為少帝太傅,實際是為了奪去他的丞相實權。王陵大怒,以生病為由請辭,從此閉門在家拒不上朝。 [11]  此後陳平升任右丞相,審食其擔任左丞相。 [62] 
漢高後二年(前186年),右丞相陳平依照呂后意願,就列侯排序的問題與絳侯周勃、曲周侯酈商、潁陰侯灌嬰、安國侯王陵等大臣商議,最終按照功勞大小列定功臣列侯的位次。 [54] 
漢高後七年(前181年),王陵去世,諡號“武侯”。兒子王忌襲爵為安國侯,諡號哀。安國侯傳至王陵玄孫,在漢武帝時期,因酎金事件斷絕。 [12]  [30] 

王陵人物評價

劉邦陳平智有餘,王陵少戇,可以佐之;安劉氏者必勃也。 [31] 
班固及呂后時,事多故矣,平竟自免,以智終。王陵廷爭,杜門自絕,亦各其志也。 [13] 
陸機安國違親,悠悠我思。依依哲母,既明且慈。引身伏劍,永言固之。淑人君子,實邦之基。義形於色,憤發於辭。主亡與亡,末命是期。 [41]  [44] 
蔡克:且賈氏之酷烈,不甚於呂后,而王陵猶得杜門;趙王倫之無道,不甚於殷紂,而微子猶得去之。 [67] 
王導漢祖遺約,非劉氏不王,非功臣不侯,違命天下共誅之。後呂后王諸呂,周勃從之,王陵廷爭,可不謂忠乎?周勃誅呂尊文,安漢社稷,忠莫尚焉,則王陵又何足言,而前史兩為美談。固知死與不死,爭與不爭,苟原情盡意,不可定於一概也。 [68] 
王珣:王陵廷爭,陳平慎默,但問歲終何如耳。 [69] 
侯景昔王陵附漢,母在不歸;太上囚楚,乞羹自若。矧伊妻子,而可介意。 [70] 
徐勉昔王陵在漢,姜維相蜀,在所成名,何必本土? [71] 
司馬貞推陵讓勃,裒多益寡。應變合權,克定宗社。 [14] 
蘇轍王陵、裴炎迎禍亂之鋒,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廢則死。陳平狄仁傑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與國俱全。 [43] 
徐鈞抗議爭封獨犯顏,周陳只合共持難。若能堅守長陵約,不但劉安呂亦安。 [42] 

王陵軼事典故

王陵施救張蒼

張蒼隨武安侯劉邦進攻南陽郡,因為犯法應該斬首,脱下衣服,伏在刑具上時,身體高大,同時還有一身如同葫蘆籽一樣肥碩白皙的皮膚,湊巧被王陵看見,驚歎張蒼長得好,是個美士。王陵因此向劉邦説情,赦免了他的死罪。 [15] 
自此張蒼感激王陵救命之恩,以對待父親的禮儀去侍奉王陵。王陵去世後,張蒼貴顯,官拜丞相,但仍在公休時朝拜王陵的夫人,侍奉其飲食完畢後方才回家。 [16] 

王陵朝議輿服

高皇帝所口述的詔書《天子所服·第八》中稱:大謁者襄章受詔於長樂宮,説:“下令羣臣商議天子的服飾,用以安治天下。”相國蕭何、御史大夫周昌謹慎地與將軍王陵、太子太傅叔孫通等人商議稱:“天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穿着,應該效法天地的運數,切中人事協和。所以上自天子王侯等有封地的君主,下到萬千百姓,能夠效法天地,順應四時,就能安定國家,身體沒有禍患災害,長遠地延年益壽,這是敬奉宗廟安定天下的大禮啊,臣等請願效法它。” [22] 

王陵商定位次

漢高後二年(前186年),春季,下詔説:“高皇帝平定匡正天下,凡是有功之臣皆封為列侯,領有封地,萬民大安,沒有不受到美好恩德的。朕想到將來以至於更長遠的時候,如果列侯的功名不著錄記載下來,就不可能尊其大義,施恩於後世。現在想依照列侯功勞大小,以確定在朝廷的位次,藏於高帝廟中,世世代代不斷絕,使其子嗣各繼承其功勞爵位。這件事可以與列侯商定之後上報。”
丞相陳平説:“臣與絳侯周勃、曲周侯酈商、潁陰侯灌嬰、安國侯王陵等鄭重地商議,列侯有幸得賜餐錢封邑,這是皇帝所加的恩惠,並以功勞大小確定了朝位,臣請求藏於高皇帝廟堂。”此奏議得到準可。 [54] 

王陵侯國世系

安國侯國,其封地在安國縣,漢初屬趙國轄地河間郡,漢高帝十二年轉入涿郡,漢成帝時改屬中山郡,其地望在今河北省博野縣東南; [51]  另説在河北省安國市東南。 [52-53] 
安國侯國世系
安國侯(前201年—前112年) [57] 
傳位
諡號
姓名
在位年數
在位時間
備註
一世
安國武侯
王陵
21年
前201年—前181年
食邑5000户
二世
安國哀侯
王忌
1年
前180年—前179年
王陵子
三世
安國終侯
王斿
39年
前179年—前140年
王忌子
四世
安國安侯
王闢方
20年
前140年—前120年
王斿子
五世
安國侯
王定
8年
前120年—前112年
王闢方子
(以上表格參考資料 [72]  [74] 

王陵親屬成員

  • 兒子王忌,王陵子,漢高後八年(前180年)襲爵,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去世,諡“哀”。
  • 孫子王斿(也作“王遊”),王忌子,漢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襲爵,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去世,諡“終”。
  • 曾孫王闢方,王斿子,漢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襲爵,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去世,諡“安”。
  • 玄孫王定,王闢方子,漢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襲爵,漢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因酎金不合禮制,被免除爵位,侯國撤除。
  • 玄孫:王襄,居住於長安,爵位為公乘,漢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詔復家”。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 [73]  [75] 

王陵史料記載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14]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27] 
班固·《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 [13]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 [28] 

王陵相關爭議

王陵侯名爭議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1·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集解】韋昭曰:「漢封王陵為安國侯,初起兵時在南陽,南陽有穰縣,疑『襄』當為『穰』,而無『禾』,字省耳。今『邵公』或作『召』字,此類多矣。」瓚曰:「時韓成封穰侯,江夏有襄,是陵所封。」【索隱】按:王陵封安國侯,是定天下為丞相時封耳。此言襄侯,當如臣瓚解,蓋初封江夏之襄也。【考證】中井積德曰:「漢書無『西陵』二字,此疑衍。」〕 [33]  [38] 

王陵事蹟爭議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5·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而陵本無意從高帝,以故晚封,為安國侯。【考證】漢書為王陵別立傳,史記附記陳丞相世家。齊召南曰:「陵之初從,傳與表判然不同。據此傳,則在漢王還定三秦率五諸侯伐楚之後,故下文雲『陵本無從漢之意』也。但張蒼傳言陵解蒼之厄,乃在沛公初定南陽未入武關以前,何邪?」洪頤煊曰:「史漢兩表所載侯狀俱同,唯安國侯王陵兩表絕異,疑此別是一王陵,而史公誤合之。」全祖望曰:「王陵是自聚黨定南陽者,未嘗從起豐,未嘗從至霸上,未嘗為漢守豐,史表、功狀之言皆謬。但陵自定南陽,歸漢甚早,而不從入關者,蓋高祖留以為外援。本傳以為不肯屬漢,則又非也。陵不屬漢,何以能免張蒼於死?而次年高祖即用其兵以迎太公,非陵屬漢之明文乎?且陵母之賢,一死以堅陵之從漢矣。則謂陵不肯屬漢,高祖恨之,其封獨晚,非也。蓋漢初功臣位次,第一曰從起豐、沛,二曰從入關,三曰從定三秦。而陵之功,皆在此三者之後,又無秘策如陳平等,則其晚宜矣。」梁玉繩曰:「考張蒼傳,陵救張蒼在沛公初定南陽,未入武關之前。而陵之封侯同在六年,又位居十八人中,安得謂陵不肯從漢,及攻羽時始從,以故晚封耶?」愚按:全、梁二説是也。 [34]  [38] 
司空聃注:上説皆非,王陵以多年為高祖尊長,又自帶兵馬,久不欲屬高祖之下,其情可原。又素與高祖相善,前後多次協同作戰,因昔日自成一部,故曰前所不從,在討楚守豐、其母身死後乃從,細究則事蹟前後並無牴牾。

王陵考古文物

王陵安國侯銅虎符

長7.8釐米,寬2.78釐米厚1.55釐米
青銅鑄兵符,僅存右半。上有銘文“與安國侯為虎符第三”。
——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36] 
安國侯銅虎符 安國侯銅虎符 [36]
安國侯銅虎符見於羅振玉所著的《增訂歷代符牌圖錄》,曾為羅振玉所收藏, [39]  現在是遼寧省博物館館藏文物
羅振玉在《漢安國侯虎符跋》中認為這是西漢初年頒發給安國侯王陵的兵符之右半符,原本藏於皇宮之中,價值極高,“不異景星鳳凰,人間無第二品”,“此為吾齋重寶耶”。從圖上看,虎身上有九個完整的錯銀篆書:“與安國侯為/虎符第三”,字體、內容與堂陽侯虎符相似。
《增訂歷代符牌圖錄》中的安國侯虎符圖鑑 《增訂歷代符牌圖錄》中的安國侯虎符圖鑑 [39]
這一時期的虎符,右符留京師,在內側有兩個方形榫柱,左符發至侯國,內側是凹坑,這是合符時進行驗證的隱藏手段。 [37] 

王陵安國十鬥陶甕

陳直·《漢書新證·張陳王周傳第十》:以故後封陵為安國侯。〔直按:西安漢城出土有陶甕,一面刻「安國十鬥」,一面刻「謝民十一斗」。蓋為西漢初期,王侯家以陶器代斗升量租谷者(見《關中秦漢陶錄》卷一) [40]  。此甕即為安國侯王陵家所用,大意是謝民為安國侯家佃農,謝民納租十一斗至安國侯家,只算十鬥,可見西漢王侯對農民之殘酷剝削。又按:武梁祠畫像,有王陵母畫像,與《漢書》及《列女傳》事實相同,不再徵引。〕 [35] 
安國十鬥陶甕-拓印 安國十鬥陶甕-拓印 [40]
陳直·《關中秦漢陶錄·第一集·陶器類》:漢安國十鬥陶甕,陶質純青,出土地未詳,長安段紹嘉藏,文分兩段,共十一字,文雲「安國十鬥」、「謝民十一斗,謝氏」,謝氏即謝氏之平民,故一稱謝民,一稱謝氏。大意為謝氏量十一斗,安國僅摺合十鬥,安國當為安國侯王陵,史記高祖功臣表雲:安國侯王陵,以高祖六年封,越六年,薨。傳至曾孫完侯,元鼎五年,坐酎金國除。西漢侯爵作器,有直稱為某某侯者,有變稱為某某家者,有僅簡稱封邑者,此陶之安國,決為王陵之器,無彩,王家自置之量,比民間可用之量大十分之一,統治階級之剝削量於此可見。又陶文之十一斗,以今量考驗,只合一斗六升也。 [40] 
參考資料
  • 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王陵者,故沛人,始為縣豪,高祖微時,兄事陵。
  • 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及高祖起沛,入至咸陽,陵亦自聚黨數千人,居南陽,不肯從沛公。
  • 3.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及漢王之還攻項籍,陵乃以兵屬漢。
  • 4.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項羽取陵母置軍中,陵使至,則東鄉坐陵母,欲以招陵。
  • 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陵母既私送使者,泣曰:“為老妾語陵,謹事漢王。漢王,長者也,無以老妾故,持二心。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劍而死。
  • 6.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項王怒,烹陵母。陵卒從漢王定天下。
  • 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以善雍齒,雍齒,高帝之仇,而陵本無意從高帝,以故晚封,為安國侯。
  • 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孝惠帝六年,相國曹參卒,以安國侯王陵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
  • 9.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安國侯既為右丞相,二歲,孝惠帝崩。高後欲立諸呂為王,問王陵,王陵曰:“不可。”問陳平,陳平曰:“可。”呂太后怒,乃詳遷陵為帝太傅,實不用陵。
  • 10.    班固·《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太后不説,問左丞相平及絳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欲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太后喜。罷朝,陵讓平、勃曰:“始與高帝唼血而盟,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呂氏,諸君縱慾阿意背約,何面目見高帝於地下乎!”平曰:“於面折廷爭,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劉氏後,君亦不如臣。”陵無以應之。
  • 1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於是呂太后欲廢陵,乃陽遷陵為帝太傅,實奪之相權。陵怒,謝疾免,杜門竟不朝請,七年而卒。
  • 12.    班固·《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王陵亦至玄孫,坐酎金國除。
  • 13.    《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7-01]
  • 14.    《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7-01]
  • 1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蒼坐法當斬,解衣伏質,身長大,肥白如瓠,時王陵見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斬。
  • 1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六· 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張蒼德王陵。王陵者,安國侯也。及蒼貴,常父事王陵。陵死後,蒼為丞相,洗沐,常先朝陵夫人上食,然後敢歸家。
  • 17.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陵少文,任氣,好直言。
  • 18.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安國侯王陵,以客從起豐,以廄將別定東郡、南陽,從至霸上。入漢。守豐。上東,因從戰不利,奉孝惠、魯元出睢水中,及堅守豐,封雍侯,五千户。六年八月甲子,武侯王陵元年。定侯安國。
  • 19.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安國武侯王陵,以自聚黨定南陽,漢王還擊項籍,以兵屬,從定天下,侯,五千户。八月甲子封,二十一年薨。
  • 2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邯迎擊漢陳倉,雍兵敗,還走;止戰好畤,又覆敗,走廢丘。漢王遂定雍地。 東至咸陽,引兵圍雍王廢丘,而遣諸將略定隴西、北地、上郡。令 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 楚聞之,發兵距之陽夏,不得前。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兵。
  • 2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乃以宛守為殷侯,封陳恢千户。引兵西,無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鰓、襄侯王陵降西陵。
  • 22.    顏師古·《漢書注·魏相丙吉傳》:高皇帝所述書天子所服第八曰:〔如淳曰:“第八,天子衣服之制也,於施行詔書第八。”〕‘大謁者臣章受詔長樂宮,曰:“令羣臣議天子所服,以安治天下。”相國臣何、御史大夫臣昌〔師古曰:“蕭何、周昌也。”〕謹與將軍臣陵、太子太傅臣通等議:〔師古曰:“陵,王陵。通,叔孫通。”〕“春夏秋冬天子所服,當法天地之數,中得人和。故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下及兆民,能法天地,順四時,以治國家,身亡禍殃,年壽永究,〔師古曰:“究,竟也。”〕是奉宗廟安天下之大禮也。臣請法之。”
  • 23.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田榮弟橫立榮子廣為齊王,齊王反楚城陽。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與漢大戰彭城靈壁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乃取漢王父母妻子於沛。置之軍中以為質。當是時,諸侯見楚強漢敗,還皆去漢復為楚。
  • 24.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諸列侯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 2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 26.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高祖擊布時,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高祖問醫。醫曰:“病可治。”於是高祖嫚罵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病,賜金五十斤罷之。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戇,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 27.    史記.卷十八.十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表二)  .子夜星[引用日期2021-06-07]
  • 28.    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  .子夜星[引用日期2021-06-07]
  • 29.    顏師古·《漢書注·高惠高後文功臣表》:於是申以丹書之信,重以白馬之盟,〔師古曰:“丹書,解在高紀。白馬之盟,謂刑白馬歃其血以為盟也。”〕又作十八侯之位次。〔孟康曰:“唯作元功蕭、曹等十八人位次耳。高後乃詔作位次下竟。”師古曰:“謂蕭何、曹參、張敖、周勃、樊噲、酈商、奚涓、夏侯嬰、灌嬰、傅寬、靳歙、王陵、陳武、王吸、薛歐、周昌、丁復、蟲達,從第一至十八也。”〕
  • 30.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元狩三年,侯定嗣,八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
  • 31.    班固·《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始呂后問宰相,高祖曰:“陳平智有餘,王陵少戇,可以佐之;安劉氏者必勃也。”
  • 32.    班固·《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陵為人少文任氣,好直言,為右丞相二歲,惠帝崩。高後欲立諸呂為王,問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馬而盟曰:‘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今王呂氏,非約也!”
  • 33.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1》: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第498-500頁
  • 34.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5》: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4月:第2637頁
  • 35.    陳直.《漢書新證》: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第265-266頁
  • 36.    安國侯銅虎符  .遼寧省博物館[引用日期2021-06-18]
  • 37.    博物館中看虎符:早已逝去的青銅文化  .個人圖書館[引用日期2021-06-18]
  • 38.    史記會注考證  .豆瓣[引用日期2021-06-18]
  • 39.    羅振玉.《增訂歷代符牌圖錄·捲上·漢:安國侯虎符 右》:東方學會影印,己丑冬(1949年冬天):第31頁
  • 40.    陳直.《關中秦漢陶錄·上冊》:中華書局,2006年2月:第64-65頁
  • 41.    西晉·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
  • 42.    卷431 《全宋詩》 國學-詩部-詩集 《全宋詩》  .語文潮[引用日期2021-06-23]
  • 43.    蘇轍《欒城集》·欒城後集卷十  .漢程國學[引用日期2021-06-23]
  • 44.    嚴可均 輯著《全晉文》·卷九十八  .漢程國學[引用日期2021-06-23]
  • 45.    陳直·《史記新證·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祝阿侯高邑。〔直按:《高祖本紀》雲「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何?項氏所以失天下何?高起王陵對曰」云云。《集解》引孟康注:姓高名起。臣瓚注:漢帝年紀,高帝時有信平侯臣陵,都武侯臣起。魏相、丙吉奏事,高帝時奏事有將軍臣陵、臣起。錢大昭曰:《魏相傳》述高祖時受詔長樂宮者,但有將軍陵、無臣起;《漢紀》亦無高起二字,當為衍文。舊注又有以高起作高坐解者,後人宴會時俗稱之首坐。總之高起二字,紛如聚訟。餘疑本表之 祝阿侯高邑,漢代起字可寫作迫,部分與邑字相似。高邑封侯在高祖十一年,此時高邑是以將軍資歷而發言者。〕
  • 46.    陳直.《史記新證》.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第48頁
  • 47.    萬年曆 - 實用附錄 - 通識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07]
  • 48.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時期·淮漢以南諸郡: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三次印刷:11-12
  • 49.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西漢時期·荊州刺史部: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6月第三次印刷:22-23
  • 50.    楊燕起.《史記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439-440頁
  • 51.    馬孟龍.《西漢侯國地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1月:第380頁
  • 52.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中》:【安國縣】解釋②:古舊縣名。西漢高祖封王陵為安國侯,置侯國,後改為縣,治今河北省安國市東南。屬中山國。
  • 53.    戴均良.《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中》: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7月:第1297頁
  • 54.    班固·《漢書·卷三·高後紀第三》:二年春,詔曰:“高皇帝匡飭天下,諸有功者皆受分地為列侯,萬民大安,莫不受休德。朕思念至於久遠而功名不著,亡以尊大誼,施後世。今欲差次列侯功以定朝位,臧於高廟,世世勿絕,嗣子各襲其功位。其與列侯議定奏之。”丞相臣平言:“謹與絳侯臣勃、曲周侯臣商、穎陰侯臣嬰、安國侯臣陵等議,列侯幸得賜餐錢奉邑,陛下加惠,以功次定朝位,臣請臧高廟。”奏可。
  • 55.    【王陵塑像】位於陝西省漢中市拜將壇景區
  • 56.    【王陵母畫像石】山東省嘉祥縣武氏墓羣石刻
  • 57.    段國超、丁德科 主編.《史記人物大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11月
  • 58.    《三家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王已死。【集解】:徐廣曰:“漢五年之十二月也。項王以始皇十五年己巳歲生,死時年三十一。”
  • 59.    三家注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1-08]
  • 60.    漢書.卷一下.高帝紀第一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1-08]
  • 61.    楊燕起.《史記全譯》: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第2421頁
  • 6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陵之免丞相,呂太后乃徙平為右丞相,以闢陽侯審食其為左丞相。
  • 63.    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4-27]
  • 64.    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4-27]
  • 65.    司馬遷·《史記·三十世家·留侯世家第二十五》:(漢高祖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
  • 66.    班固·《漢書·卷一下·高帝紀第一下》:漢王曰:“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可矣。”於是諸侯王及太尉長安侯臣綰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謹擇良日二月甲午,上尊號。漢王即皇帝位於氾水之陽。
  • 67.    (唐)房玄齡等《晉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25]
  • 68.    (唐)房玄齡等《晉書·卷五十八·列傳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25]
  • 69.    (唐)房玄齡等《晉書·卷六十五·列傳第三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25]
  • 70.    (唐)姚思廉《梁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五十◎侯景》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25]
  • 71.    (北齊)魏收《魏書·卷十八·列傳第六◎太武五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6-25]
  • 72.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國名】安國。【侯功】 以客從起豐,以廄將別定東郡、南陽,從至霸上。入漢,守豐。上東,因從戰不利,奉孝惠、魯元出睢水中,及堅守豐,封雍侯,五千户。【高祖[十二]】[七]六年八月甲子,武侯王陵元年。定侯安國。【孝惠[七]】[七]其六年,為右丞相。【高後[八]】[七][一]八年,哀侯忌元年。【孝文[二十三]】[二十三]元年,終侯遊元年。【孝景[十六]】[十六]【建元至元封六年[三十六],太初元年盡後元二年[十八]】[二十]建元元年,三月,安侯闢方元年。[八]元狩三年,侯定元年。元鼎五年,侯定坐酎金,國除。【侯第】十二。
  • 73.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號諡姓名】安國武侯王陵。【侯狀户數】以自聚黨定南陽,漢王還擊項籍,以兵屬,從定天下,侯,五千户。【始封】八月甲子封,二十一年薨。【位次】十二。【子】高後八年,哀侯忌嗣,一年薨。【孫】孝文元年,終侯斿嗣,三十九年薨。【曾孫】建元元年,安侯闢方嗣,二十年薨。【玄孫】元狩三年,侯定嗣,八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免。【玄孫】元康四年,陵玄孫長安公乘襄詔復家。
  • 74.    中華書局編輯部.簡體字本《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779頁
  • 75.    中華書局編輯部.簡體字本《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第45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