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平

(中國經濟學家、物理學家)

鎖定
陳平,1944年生於重慶,祖籍浙江鄞縣;中國經濟學家、理論物理學家,自稱研究經濟問題的物理學家;中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原兼職教授 [16]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春秋綜合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量子複雜系統中心訪問科學家。 [1-4] 
陳平1962年畢業於上海格致中學5年制試驗班;1968年畢業於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1974年至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合肥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實習研究員;1987年獲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物理學博士;1988年至1996年任北京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教授;1996年至2013年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2004年任復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中心高級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2012年1月任上海春秋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5] 
根據2020年4月北京大學官網顯示,陳平教授研究範圍包括宏觀經濟學,金融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制度經濟學,複雜經濟學,政治經濟學,轉型與發展經濟學,演化經濟學,文化人類學,經濟史,科學史等。 [6]  在非平衡態物理學、經濟物理學、歷史唯物主義和文化人類學、複雜演化經濟學等領域有深入研究。 [7] 
中文名
陳平
別    名
眉山劍客
寂寞求錯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重慶
出生日期
1944年
畢業院校
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首先發現經濟混沌現象 [8] 
自創發展了複雜演化經濟學 [8] 
祖    籍
浙江鄞縣(現為寧波市鄞州區

陳平人物經歷

陳平 陳平
1944年1月12日,陳平出生於重慶,祖籍浙江鄞縣
1962年,畢業於上海格致中學五年制試驗班。
1968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
1968年至1974年,任成都鐵路分局電工,業餘研究理論物理,科學技術史和經濟史。
1974年至1979年,任中國科學院合肥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實習研究員,研究受控熱核反應。
1978年,被借調籌備全國科學大會工作,開始參與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的討論。
1979年至1980年,作為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研究生,參與農業政策改革的討論和人才學的研究,被聘為安徽省政協特邀委員。
1980年秋,赴美國作理論物理學的研究生。
1981年起,師從德克薩斯大學普里戈金教授(Ilya Prigogine,1977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研究非平衡物理學、非線性演化動力學、與複雜系統科學。跨學科的指導委員會包括宇宙大爆炸模型和交通流科學的先驅者赫曼(Robert Herman)和兩名經濟學家:提出經濟成長階段論的羅斯托(Walt Rostow)和Divisia貨幣指數的創始人巴奈特(William Barnett)。
1985年,首先發現經濟混沌的經驗證據。
1987年,以論文《非線性動力學與經濟週期理論》獲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學博士,GPA:4.0(總平均成績為滿分)。
1988年至2002年,先後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普里戈金統計力學與複雜系統研究中心研究員和研究科學家。
1988年至1994年,任北京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副教授。
1999年至2013年,任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3年3月,退休。 [9] 
陳平 陳平

陳平主要成就

陳平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非平衡態物理學:
非平衡統計物理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多峯分佈函數的起源,社會系統的温度沒有定義,用個體相互作用的強度取代温度來描寫羣體行為的統計力學;耗散系統與保守系統的基本方程,前者是化學反應方程和生態人口動力學方程(兩者數學上類似),後者是波動方程和擴散方程,經濟系統是耗散系統,應當依據生態人口動力學方程建模,保守系統的哈密頓優化體系對經濟系統不適用。
經濟物理學:
發現宏觀經濟學的哥白尼問題是趨勢—波動分解問題,FD濾波器等價於經濟學的地心繫,HP濾波器等價於經濟學的日心繫,宏觀與金融的統一理論可以依據HP濾波器下的觀察。解決經濟學的開普勒問題:描寫經濟波動的基函數是邏輯斯蒂小波,在時頻分析上的近似是伽伯小波(維格納波包),宏觀金融動力學的基準方程是生滅過程,其標度特徵是相對偏差,即正變量波動的標準差與趨勢的均值之比,接近一個穩定的常量。在HP參照系下,用生滅過程可以構造產業、宏觀、與金融波動與增長的統一理論與期權定價模型。
歷史唯物主義和文化人類學:
推廣歷史唯物主義和文化唯物主義,用生態-技術-農業-文化-政治之間的相互作用,來解釋中西文明不同的分工演化模式;中國模式的特點是節約資源,消耗勞力,西歐模式的特點是節約勞力,消耗資源;中國為此發展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西歐發展了規模經營的混合經濟和國際分工;由此形成土地戰爭和商道戰爭的不同類型和相應的文化與政治體制。科學和資本主義產生於西歐有多種歷史因素,但是生態和氣候的約束也顯示西方模式工業化的侷限。中國模式在適應生態環境上,有更可持續的優點。
在生態文化的競爭模型中,描寫了個人主義(資本主義)與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文化的不同競爭策略和得失:個人主義有創新冒險的優勢,代價是需要更大的資源空間,集體主義有避險和趕超的優勢,代價是滿足狹小的生存空間;資本主義生存的條件是不斷髮現新的資源,一旦面臨資源限制或環境惡化,個人主義種羣將敗給集體主義種羣。這在生物界和社會界都如此。在美學理論上的應用,可以用生態-技術-經濟的差別,解釋民族性的差異和風俗的演化,包括各民族早期神話的起源和影響。
複雜演化經濟學:
用非平衡態物理學的方法研究經濟問題,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提出代謝增長論,從科技革新發現新資源的角度,重新理解工業化的歷史過程和多種市場模式的共生演化。第二,用非線性動力學和時頻分析,從經濟指數中發現經濟混沌的主要特徵是頻率相對穩定的“色混沌”,廣泛存在於宏觀與金融指數的時間序列,挑戰了新古典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以白噪聲為基礎的均衡理論。第三,用非平衡態物理學、理論生態學、和歷史案例的對比方法,系統檢驗了新古典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支持了Hayek的內生貨幣論,Prescott的HP濾波器;修正和發展了Samuelson的線性加速乘子模型,Fama的有效市場(白噪聲)模型,Black-Scholes依據幾何布朗運動的期權定價模型,Arrow-Debreu一般均衡模型(假設產品生命週期無窮長,誤導轉型經濟),Solow的外生增長論,Hicks的單向IS曲線,Markowitz的均值-方差模型,Shiller的過度波動率模型,Becker的S-形需求曲線;否定了Friedman的外生貨幣模型,Frisch的噪聲驅動經濟週期模型(等價於第二類永動機),Lucas的(經濟波動的)微觀基礎模型,Coase的零交易成本理論(等價於永動機模型),Granger的FD濾波器和協整模型。
涉及到16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理論,其共同問題是忽視經濟複雜性,企圖用線性和均衡的模型來簡化非線性、非均衡的經濟機制,可以解釋短期行為,但不能解釋中長期行為,尤其不能理解市場的不穩定性,金融危機,產業興衰,社會衝突和戰爭等重大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不能解釋多樣化的歷史進程。
  • 研究進程
陳平作客搜狐 陳平作客搜狐
1979年11月16日,在人民日報和光明日報上同時發表署名文章“中國小農經濟結構是中國長期動亂貧窮閉關自守的病根”,從生態,技術,人口之間的相互作用探討了中國農業社會停滯的原因是產糧為主的單一農業,阻礙了勞動分工的發展。只有開放經濟下的多樣發展才能擺脱中國動亂反覆的惡性循環。全國數十家報刊轉載,並受到日本《世界》雜誌評論及美歐主要中國研究學者,包括李約瑟費正清黃宗智等學者的關注,他們認為陳平用生態經濟解釋中西文明的分岔,用了文化人類學的新方法來研究中國問題。
1987年,首先從美國貨幣指數中發現經濟混沌現象(又稱經濟奇怪吸引子),為美聯社等大眾傳播廣為報道,文章作為經濟混沌研究的代表作收入多家國際混沌研究論文集,受到經濟學家P.Samuelson,H.Simon,R.Day,G.Gandolfo,H.W.Lorenz,V.Zarnowitz和蔣碩傑等的關注和討論。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指出,貨幣混沌的發現,支持了哈耶克(197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內生貨幣理論,否定了弗裏德曼(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外生貨幣理論。2009年的金融危機證實弗裏德曼的貨幣擴張政策只能挽救金融財團,但是不足以刺激實體經濟。1994年,在世界上首先引進時間-頻率分析於經濟學,從美國股票價格指數用HP濾波器分解出的波動分量中,發現經濟色混沌現象的普遍證據,並將經濟診斷方法引入經濟週期的分析預測,發現經濟波動的主要成分是非線性決定論運動(即狹窄頻寬的色混沌運動),計量經濟學中廣泛採用的線性隨機過程(布朗運動或白噪聲)在宏觀及金融波動中僅佔次要地位。這是對法瑪(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提出的有效市場理論最嚴重的挑戰。
1999年,發現弗裏希(計量經濟學奠基人,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於1933年提出的噪聲驅動的阻尼振子模型不能解釋持續的經濟波動。並發現其獲得首次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工作(等價於熱力學第二類永動機)從未正式發表,且早被物理學家的工作否定。弗裏希本人自1934年後對此工作一直奇怪地保持沉默,為科學史上一大疑團。
1999年,發現盧卡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創始人,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提出的宏觀波動的微觀基礎理論違背概率論的大數原理,和理性預期下的套利行為互相矛盾,從而提出市場經濟結構的三層次(微觀--中介—宏觀)而非流行的兩層次(微觀—宏觀)理論(2002年發表),也即經濟波動的中觀基礎論。
1999年,用理論生物學和複雜系統理論中複雜性和穩定性間的此消彼長(trade-off)關係解決斯蒂格勒(198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於1951年發現的亞當-斯密佯謬,既亞當-斯密的兩個著名定理(看不見的手=完全競爭市場,勞動分工受市場規模限制=壟斷競爭)在均衡理論下是不能兼容的矛盾。
2002年,提出長期設備過剩和投資過度波動的技術競爭模型,探討宏觀持續波動的微觀動力學機制。
2005年,指出金融理論的布朗運動與隨機遊走模型的不穩定本質,生滅過程比代表者可以更好的描寫金融模型。期權定價的布萊克-蘇爾斯(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模型的誤差將隨時間增大,因為BS模型的基礎幾何布朗運動模型的本質是爆炸的。
2006年,對東歐前蘇聯的轉型研究發現,一般均衡理論的阿羅(197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德布日(198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模型,可以解釋戰後西德的艾哈德奇蹟,但是不能解釋轉型經濟,因為AD模型忽略了產品的生命週期,就無法解釋不同商品市場價格收斂的速度不同。作者也發現匈牙利經濟學家科爾奈的軟約束理論,不足以解釋國企的問題,同時誤導了轉型蕭條時期的反凱恩斯政策,導致國企不必要的大面積破產。
2007年指出科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零交易成本”世界等價於第二類熱力學永動機。工業化和分工發展的過程總的廢熱(熵,或交易成本)是增加而非減少。
2008年,指出計量經濟學使用的一階差分(FD)濾波器是高頻噪聲放大器,也即“均衡幻象”的發生器。格蘭傑(200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片面否定頻譜分析在計量經濟學的應用是錯誤的。單位根模型、協整模型,和Samuelson(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加速-乘子模型的問題是共同的,即線性動態模型的持續衝擊解或週期解只有一維的邊界穩定性,參數的微小擾動即變為爆炸解或收斂解,只有非線性動態模型(如軟邊界振子)的參數空間才有可持續的區域解。發現典型股市指數的白噪聲水平不到50%,在HP濾波器分解趨勢後的多重週期信號和NBER觀察到的經濟週期大體相符。趨勢-波動分解的HP(Hodrik-Prescott)濾波器(普利斯格特是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作用,等價於宏觀和金融經濟學的哥白尼參照系,而傳統的FD濾波器等價於宏觀金融的托勒密參照系。在HD濾波器下分析經濟時間序列,可以建立宏觀與金融的統一動態理論。
2009年,診斷2008年美國起源的金融危機,源頭在金融寡頭擠出實業的美國病。提出國際金融改革的核心為建立國際反壟斷法,以拆分金融寡頭的競爭政策穩定國際金融秩序。
2012年,研究金融危機期間西方發達國家出現的流動性陷阱,發現希克斯(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提出的線性單調的IS曲線不可能成立,因為市場對利率降低的反應不是一種、而是三種可能性:正常狀態下會增加投資,不確定時持有現金,危機狀態下資本出逃。宏觀經濟學的單向因果性思維必須改變為多重的複雜思維。
2014年,提出代謝增長論(metabolic growth theory)挑戰索羅(198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外生增長論和羅默(Paul Romer)的內生增長論。
2014年,和唐毅南合作,提出用高階矩和生滅過程分析股市指數的方法,發現馬科維奇(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提出的均值-方差理論不足以刻畫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3-5階矩在金融危機爆發前和危機中會暴漲上千倍,比席勒(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提出的幅度變動法和經濟物理提出的冪律(power law)能更好地預警金融危機的到來。生滅過程可以構造複雜金融的統一理論,把安靜市場(有效市場的近似)和動盪市場的兩種機制包容在統一的生機市場(相對偏差穩定可持續的市場)理論之中。
陳平在新興交叉學科—複雜系統科學和非線性經濟動力學中從事前沿研究。
  • 學術著作
[1]陳平,文明分岔、經濟混沌、和演化經濟動力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2]陳平,文明分岔、經濟混沌、和演化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年
[3]陳平,陳平集-封閉,衝擊,演化[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4]Chen Ping.Economic Complexity and Equilibrium Illusion:Essays on Market Instability and Macro Vitality[M],London:Routledge(2010)
[5]Day,Richard and Ping Chen.Nonlinear Dynamics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6]Chen Ping.Nonlinear Dynamics and Business Cycles,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May 1987
  • 發表論文
陳平關於演化經濟動力學的綜述論文,和I.Prigogine,H.Simon,H.Haken,R.Nelson,S.Winter,P.David等前輩經濟學家一起作為“原創”特邀撰稿,收入K.Dopfer編輯達十年,劍橋大學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的論文集“經濟學的演化基礎”。
已發表的主要英文論文
Transition Probability,Dynamic Regimes,and the Critical Point of Financial Crisis,”(co-authored with Yinan Tang),Physica A(2015)(to appear)
“Has Capitalism Defeated Socialism Yet?——Kornai’s Turnaround on Liberalism,and the Evaporation of Myths about Eastern Europe,” International Critical Thought,5(1),March(2015)
“Disillusion in Utopian Capitalism and Less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World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5(3),414-429(2014)
“Time Varying Moments,Regime Switch,and Crisis Warning:The Birth-Death Process with Changing Transition Probability,”(co-authored with Yinan Tang),Physica A,404,56-64(2014)
“Metabolic Growth Theory:Market-Share Competition,Learning Uncertainty,and Technology Wavelet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24(2),239-262(2014)
“Trend,Randomness,and Noise:Exogenous vs.Endogenous Explanation in Complex Heterodox Analysis(A Note on Nicolas Bouleau in RWER 60)”(co-authored with Yian Tang,Tang,Yinan,Wolfram Elsner,and Torsen Heinrich),Real World Economics Review,no.62(2012)
“China Approach in a Changing World,” Invited Keynote speech at 6º.FORUM DE ECONOMIA DA FUNDAÇÃO GETÚLIO VARGAS,Sao Paolo,Brazil,Sept.22,2009.In Bresser-Pereira,Luiz Carlos,ed.Depois da Crise.A China no centro do mundo?(After the Crisis,China in the Center of the World?),Rio de Janeiro:Editora FGV(2011)
“From an Efficient to a Viabl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in R.Garnaut,L.Song and W.T.Woo eds.China’s New Place in a World in Crisis:Economic,Geopolitical and the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Chapter 3,pp.33-57,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E-Press and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Canberra(2009)
“Three Dimensions of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in Looking for Solutions to the Crisis: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New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Conference Proceedings,New York,Nov.14,2008,EPS(Economists for Peace and Security)and IRE(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for Rethinking the Economy),Published in Clamecy,France(2009)
“Equilibrium Illusion,Economic Complexity,and Evolutionary Foundation of Economic Analysis,” Evolutionary and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Review,5(1),81-127(2008)
“Complexity of Transaction Costs and Evolution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Kyoto Economic Review,76(2),139-153(2008)
“What economists can learn from complex dynamics? Future dynamical foundation of economic theory,” PROCEEDINGS OF THE 2007 CONFERENCE ON SYSTEMS SCIENCE,MANAGEMENT SCIENCE AND SYSTEM DYNAMIC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MPLEX SYSTEMS,VOLS 1-10(219-233)2007.
“Market Instability and Economic Complexity:Theoretical Lessons from Transition Experiments,” in Yang Yao and Linda Yueh Eds.Globalis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Chapter 3,pp.35-58,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2006)
“Evolutionary Economic Dynamics:Persistent Business Cycles,Disruptive Technology,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Stability and Complexity,” in Kurt Dopfer ed.,The Evolutionary Foundations of Economics,Chapter 15,pp.472-505,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2005)
“Microfoundations of Macroeconomic Fluctuations and the Laws of Probability Theory:the Principle of Large Numbers vs.Rational Expectations Arbitrage,”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49(3),327-344(2002)
“Instability,Complexity,and Bounded Rationality in Economic Change”(with I.Prigogine and K.H.Wen),in W.W.Coopper,D.V.Gibson,F.Y.Phillips,S.A.Thore,and A.B.Whinston eds.Impact——How IC2 Research Impact Public Policies and Business Practices ,Chapter 11,pp.209-218,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CT:Westport(1997)
“A Random Walk or Color Chaos on the Stock Market? -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S&P Indexes,” Studies in Nonlinear Dynamics & Econometrics,1(2),87-103(1996)
“Trends,Shocks,Persistent Cycles in Evolving Economy:Business Cycle Measurement in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in W.A.Barnett,A.P.Kirman,and M.Salmon Eds.Nonlinear Dynamics and Economics,Chapter 13,pp.307-33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Evolving Multi-Humped Distributions of Stock Market Prices - An Empirical Observation of Nonequilibrium Behavior”(with K.H.Wen,and Z.L.Zhang),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Vol.68,pp.425-441,Computational Economics,eds.by G.L.Thompson and S.Thore,Baltzer Science Publishers,Amsterdam,Netherlands(1996)
“Economic Data Analysis,” in Shie Qian and Dapang Chen,Joint Time-Frequency Analysis,Chapter 12,pp.253-264,Prantice Hall,NJ:Upper Saddle River(1996)
“Deterministic Cycles in Evolving Economy: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Business Cycles,” in N.Aoki,K.Shiraiwa,and Y.Takahashi Ed.Dynamical Systems and Chaos,Vol.I,pp.363-372,World Scientific,Singapore(1995)
“Study of Chaotic Dynamical Systems via Time-Frequency Analysis,” Proceedings of IEEE-SP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ime-Frequency and Time-Scale Analysis,Philadelphia,Oct.25-28,pp.357-360(1994)
“Bifurcation and Chaos in a Lienard Equation with two delays”(with K.H.Wen and J.S.Turner),in M.Sambandham ed.,The Proceedings of Dynamic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1,377-384,Dynamic Publishers,Atlanta(1994)
“Searching for Economic Chaos:A Challenge to Econometric Practice and Nonlinear Tests,” In Richard Day and Ping Chen Eds.Nonlinear Dynamics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Chapter 15,pp.217-253,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China's Challenge to Economic Orthodoxy:Asian Reform as an Evolutionary,Self-Organizing Process,” China Economic Review,4,137-142(1993)
“Imitation,Learning,and Communication:Central or Polarized Patterns in Collective Actions,” in A.Babloyantz ed.,Self-Organization,Emerging Properties and Learning,pp.279-286,Plenum,New York(1991)
“Nonequilibrium and Nonlinearity - A Bridge Between the Two Culture,” George Scott ed.,Time Rhythms and Chaos in the New Dialogue with Nature,Chapter 4,pp.67-86,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at Vermillion,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0)
“Needham's Question and China's Evolution - Cases of Nonequilibrium Social Transition,” George Scott ed.,Time Rhythms and Chaos in the New Dialogue with Nature,Chapter 11,pp.177-198,University of South Dakota at Vermillion,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90)
“Multiperiodicity and Irregularity in Growth Cycles:A Continuous Model of Monetary Attractors,”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Vol.10,No.9,647-660(1988)
“Deterministic Chaos and Fractal Attractors as Tools for Nonparametric Dynamical Econometric Inference”(co-authored with W.A.Barnett),Journal of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Vol.10,No.4,275-296(1988)
“The Aggregation-Theoretic Monetary Aggregates are Chaotic and Have Strange Attractors:An Econometric Application of Mathematical Chaos”(co-authored with William A.Barnett),in Dynamic Economic Modeling,W.A.Barnett,E.Berndt,and H.White eds.Chapter 11,pp.199-245,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88)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Evidence of Economic Chaos,” System Dynamics Review,Vol.4,No.1-2,81-108(1988)該文多次作為經濟混沌的代表作,被收入混沌研究的論文集中。
“Economic Theory as a Generator of Measurable Attractors”(co-authored with William Barnett),in the Laws of Nature and Human Conduct,Specifities and Unifying Themes,Discoveries 1985 Symposium,Brussels,7-9 October 1985,I.Prigogine and D.Sanglier eds.Task Force of Research Information and Study on Science,Brussels(1987),pp.209-224.
“Origin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Stochastic Mechanism of Differenti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Vol.30,No.3,pp.246-250(1987)
(English Book)Chen,Ping.Economic Complexity and Equilibrium Illusion:Essays on Market Instability and Macro Vitality,London:Routledge(2010)
Day,R.and Chen,P.Nonlinear Dynamics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Chen,Ping.Nonlinear Dynamics and Business Cycles,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May 1987。
已發表的主要中文論文
陳平,“經濟週期理論的弗裏希模型之謎:均衡經濟學和永動機模型”,[J]政治經濟學報,2015年(4):41-54
陳平,“代謝增長論:市場份額競爭,學習不確定性和技術小波”,[J]清華政治經濟學報,2014年(1):26-52
陳平,科斯問題,張五常顛覆,和經濟組織的複雜性(2014)天則經濟研究所[C]//科斯紀念文集
陳平,從自由主義到新保守主義:評科爾奈“近在眼前的威脅”,金融時報中文版,2014年8月11日,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
陳平,金磚銀行開啓後美國金融時代,[J]經濟導刊,2014
陳平,“代謝增長論:市場份額競爭,學習不確定性和技術小波”,[J]清華政治經濟學報,2014年(1):26-52
陳平,“新自由主義的警鐘:資本主義的空想與現實”,[J]紅旗文稿,2014年(12)
陳平,“資本主義的空想與現實”,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版,2014年5月29日
陳平,”科斯問題和普里戈金視角:來自工業和科學的實踐經驗”,[J]學術界,2014年(1):29-37
陳平,“金融危機與經濟學流派的實踐檢驗”,[J]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評論,2013年
陳平,“探索繁榮真意:評林毅夫《繁榮的求索》”,第一財經日報,2012年11月9日
陳平,“中國道路的本質和中國未來的選擇”,[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年(3):1-23
陳平,“中國道路的爭議和新古典經濟學的迷思”,[J]政治經濟學評論,2012年(2):39-75
陳平,“走出凱恩斯-弗裏德曼的流動性陷阱: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宏觀演化經濟學“,[J]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評論,2012年(1):45-53.
陳平,“土地流轉,城市模式,與農民轉業”,人民論壇-學術前沿.總第336期,2011年8月15日,12-15
陳平,“均衡幻象,經濟複雜和經濟分析的演化基礎”,[J]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評論,2011年(1):42-77
陳平,“告別摸石頭過河,走向觀全局航海”,人民網-理論頻道,2010年10月18日
陳平,“均衡幻象,經濟複雜和經濟分析的演化基礎”,[J]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評論,2011年(1):42-77
陳平,“從‘民富國強’與‘國泰民安’的兩條道路之爭談起“,[J]紅旗文稿,2010年(23):8-11
陳平,“中國之謎與中國之道“,[J]紅旗文稿,2010年(4)
陳平,“紀念經濟科學家保羅-薩繆爾遜:數理經濟學的奠基人和經濟學變革的先知者”,[J]經濟學動態,2010年2月,46-52
陳平,“有效市場的失敗與生機市場的發展——重建國際金融秩序的一個新視角”,收入郜若素、胡永泰、宋立剛編,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地緣政治和環境的視角,第3章,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北京(2010)
陳平,“經濟複雜與均衡幻象:關於市場非穩定與宏觀生機的論文集”,[J]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評論,2010年(3):16-26
陳平,“交易成本的複雜性與公司治理的演化”,[J]演化與創新經濟學評論,2010年(1):1-12
陳平:“告別摸石頭過河 走向觀全局航海”,《人民網-理論頻道》記者採訪“ 五中全會前瞻系列六”,2010年10月18日
陳平,“中國經濟崛起的成功經驗”,[J]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月7日
陳平,“西方金融危機的前景和中國金融的全球戰略”,[J]新華社內參,2008年11月6日
陳平,“世界格局的演變和中國金融的發展戰略”,[J]改革內參,2008年(30):18-22
陳平, 科斯謬想,張五常猜測,與交易成本的複雜性,[J]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簡報,2008(17)
陳平,”私有制的神話和多種所有制的現實 ——德國蔡司光學儀器公司、美國大學聯邦信用社和MIT學生之家的經驗及啓示”,史正富和劉昶編,《民營化還是社會化:國企產權改革的戰略選擇》,世紀出版集團,2007年3月出版
陳平,”新古典經濟學在中國轉型實驗中的作用有限”,[J]經濟研究,2006年10月
陳平, ”從華盛頓共識失敗看經濟學變革方向”,[J]紅旗文稿,2005年(11):13-15
陳平, ”經濟混沌和經濟波動的非線性動力學理論”,收入《面向21世紀人文社會科學100個重大問題》,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陳平, ”華盛頓共識的失敗與經濟學變革方向-陳平教授在北京大學的講演”,[J]文匯報,2005年5月15日(6)
陳平, ”紀念演化物理學家普里高津”,[J]科學文化評論(5):30-35
陳平, ”從李約瑟問題看中西科技體制和學風的差距”,[J]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2年(2):49-57頁,2002年6月25日出版
陳平, ”建立中國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是自損國際競爭力的短視國策”,[J]中國改革,2002年(4)
陳平, ”勞動分工的起源和制約-從斯密困境到廣義斯密原理”,[J]經濟學(季刊)(2),陳平,金融工程--後冷戰時代全球競爭的新戰場(1998)
陳平, 政治清醒、經濟迷誤、文化色盲 – 評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和後冷戰時代的世界格局(1997)
陳平, 後冷戰時代兩岸關係的互動與展望-區域非平衡的政治經濟學分析(1996)
陳平, 生態經濟、地緣政治,發展戰略,和經濟外交 -從全球競爭的角度看中美關係及東亞格局(1996)
陳平, 金融改革的戰略選擇和經濟秩序的良性循環(1996)
陳平, 經濟改革的現實問題和戰略選擇-從國企困境、信用瓦解、及民富國窮的源由談起(1996)
陳平, 中國土地制度的政治經濟學及其超越——在生態、人口、技術、和文化制約下的演化動力學研究(1994)
陳平, 太平洋地區的發展前景和中國經濟聯合的全球地位(1988)
陳平, 中國單一封閉的小農經濟結構分析(1982)
陳平, 技術革命的道路和技術經濟的規律(1981-82)
陳平, 社會傳統和經濟結構的關係(1981)
陳平, 社會演化的發展觀與經濟結構的方法論(1981)
陳平, 經濟結構的規律和社會演化的模式(1981)
陳平, 對於中國科學落後的歷史根源的探討(1980)
陳平, 技術革命史分期問題初論(1980)
陳平, 關於社會史研究的方法論問題——答沈元瀚同志(1980)
陳平, 單一小農經濟結構是我國長期動亂貧窮、閉關自守的病根,《人民日報》與《光明日報》1979年11月16日同時發表(1979)
陳平,歷史上的科學人才-科學家成長因數的調查報告,《人民教育》1979年第四期,全國數十家報刊轉載(1979)
陳平,徹底的探索者-紀念愛因斯坦(1979)
陳平,科技戰略史研究札記(部分)(1978)
英文論文集
[1]Chen,Ping.Economic Complexity and Equilibrium Illusion:Essays on Market Instability and Macro Vitality,London:Routledge(2010)
[2]Day,Richard and Chen,Ping.Nonlinear Dynamics and Evolutionary Econom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1993)
[3]Chen,Ping.Nonlinear Dynamics and Business Cycles,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May 1987

陳平人才培養

  • 學術思想
“翻萬卷書,遊萬里路,會百家才。”“走上科學之路:觀察、提問、猜測、對話。”“經濟現象是複雜的。在現實生活中找問題,在學派交鋒中找方向,在學科交界處找方法。知識是力量也是負擔,好奇心是科學探索的源動力。”“不是老師教學生,而是學生教老師,否則科學就沒有進步了(普里戈金語)。”“科學上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正確地提出問題就解決了問題的一半。”“熱門是昨天的成就,主流是今日的侷限,邊緣是明日的機會。”“發現源於試錯,爭議辯明新意,夢想推進科學。”“批評是研究最好的導師,丟掉的只是面子的無知,獲得的卻是深入的視角。”“古典經濟學滿足於解釋現存世界,創新經濟學致力於改進世界。”“走自己的路,讓歷史去評價。” [10] 
  • 與研究生合作發表的論文
唐毅南,陳平,”羣體動力學和金融危機的預測”,[J]經濟研究,2010年(6):53-65
唐毅南,陳平,”趨勢與波動相關下的期權定價模型”,[J]金融評論,2010年(2):1-11
唐毅南、陳平,“S形需求曲線的動態起源:消費者社會相互作用下時尚商品的羣體模型”,[J]經濟學(季刊)(3):1013-1028
李華俊、陳平,”風險發展環境下的困境、對策比較:安徽和廣西農村個案”,[J]改革,2008年(10):95-101
曾偉,陳平,“波動率微笑、相對偏差和交易策略——基於非線性生滅過程的股票價格一般擴散模型”,[J]經濟學(季刊),2008年(4):1415-1436
丁琳,陳平, ”銀行壟斷、信用危機和金融改革”,[J]改革,2000年(2)
丁琳,陳平,“一箇中國各地區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1998年(4):46-54

陳平榮譽表彰

陳平在上海格致中學期間,多次獲數學、作文、朗誦、繪畫比賽的一等獎和三好學生獎。在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期間,曾獲優秀學生及軍訓的五好戰士獎。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研究生期間,曾多次獲美國與西歐的獎學金,及研究生院院長對博士答辯後的親筆來信嘉獎。曾獲中國留美經濟學會1988年度榮譽會員,2005年獲北京大學正大教學大獎。 [11] 

陳平社會職務

陳平 陳平
根據2020年4月北京大學官網顯示,陳平任世界經濟學會(World Economics Association)創始理事會理事;世界經濟學雜誌(World Economic Journal)創始編委;社會經濟學論壇(Social Economics Forum)編委。1988年至1989年任中國留美經濟學會第三屆會長;2003年擔任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複雜量子系統中心訪問科學家;2004年擔任復旦大學新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學術委員會主任;2010年被邀為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資本主義與社會研究中心外籍研究員;2012年擔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兼職教授;2012年擔任上海春秋綜合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2013年擔任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研究員;2015年11月擔任上海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曾任南開大學經濟史研究所兼職教授;三亞學院特聘教授;上海市政府,社會勞動保障部,國家開發銀行,安徽省鳳陽縣,中信改革發展研究基金會等專家顧問。 [12] 

陳平個人生活

  • 別號來源
陳平 陳平
陳平自號“眉山劍客”,別號“寂寞求錯”。關於此,陳平在中信大講堂中國道路系列講座第13期中解釋到:
“首先因為名字叫陳平的實在太多了,不得不取個號區別一下。
我的經濟學不是科班出身,我文革時是中國科大物理系四年級的學生,1968年分配到成昆鐵路局眉山電務站當了五年鐵路工人。我觀察經濟學的起點實際上是我在鐵路上的經歷。我發現現代的工業經濟和亞當斯密理論以及新古典經濟完全是兩碼事。亞當斯密講的分工可以由市場協調,講的是手工作坊和小農經濟,個體和個體之間可以直接交易,但是鐵路上你怎麼分段交易,這根本不可能。所以分工加市場不等於協作,這個經驗是在當鐵路工人的時候悟出來的。我後來學了西方經濟學,發現現代大工業的產業鏈和網絡經濟,基本經驗和現在經濟教條完全矛盾。我為什麼叫“劍客”呢?因為我的經濟學研究課題不是來自教科書,而是來自經濟學大家之間的辯論和交鋒,大家提出沒有解決的問題,很受啓發,自己也就上去參與對話。
為什麼別號“寂寞求錯”呢,有一次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辯論科斯問題,辯完了,研究生給我起個外號叫“獨孤求敗”。我覺得不好,因為科學討論不求勝敗,科學過程就是試錯,所以我改成“寂寞求錯”,以錯會友。今天在座的無論年紀大小,只要給我指出錯誤,我一定聞過則喜,向你學習,再交個朋友。” [13] 
  • 科研轉向
陳平研究科斯,是受楊小凱周其仁張五常和盛洪的激勵。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文革中畢業後先當了5年鐵路工人,做了5年氫彈和平利用的熱核聚變實驗,留美轉做非平衡物理學和演化生物學的理論,四十歲才專心在物理系研究經濟近20年,然後回北京大學教授複雜經濟學。 [14] 

陳平人物評價

陳平教授是著名經濟學家,又是理論物理學家,善於融合多學科領域知識,探索經濟不穩定性的內因和社會多樣性的起因,還發現了經濟混沌理論,挑戰了目前經濟學的若干基本模型與理論。近年來,長期往來於中美之間,密切關注中美兩國乃至全球經濟走勢,對有關重要時事問題和社會現象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行政管理改革》評)
陳平教授在在新興交叉學科——複雜系統科學和非線性經濟動力學的研究中居於世界前沿,並曾受邀在多所大學,研究所和國際學術會議上演講。 [15]  (新浪財經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