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

中国香港经济学家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张五常,1935年出生于香港,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3]
1959年,张五常曾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3]。1969年,张五常以名为《佃农理论》的博士论文轰动西方经济学界。并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 [4]。1991年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了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 [3]。1998年,张五常发布作品《卖橘者言》 [3]。2000年,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和《经济解释》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3]。2001年,张五常在社科文献出版社发表“经济大师张五常经济随笔集”三册《凭阑集》《随意集》《学术上的老人与海 [3]。2008年,张五常的著作《中国的经济制度》出版后得到广泛关注。 [5]
张五常在经济学圈内有“狂生”之称。 [4]
中文名
张五常
外文名
Steven N.S. Cheung [1]
出生日期
1935年12月1日
毕业院校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职    业
经济学家
主要成就
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
出生地
中国香港
代表作品
佃农理论》 《经济解释》《中国的经济制度
职    称
教授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早期经历

1935年,张五常出生于香港。 [6]
1942年,日军攻占香港,张五常随母亲逃难到广西 [6],在逃难期间张五常整天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这段艰苦的经历给张五常留下深刻的记忆。 [6]

求学经历

1945年,日军投降后,张五常返港。10岁的他求学于广东佛山华英中学,考学不入,升学后又降级,最后被开除。 [8]
1948年,张五常就读香港湾仔书院。 [8]
1952年,张五常就读香港皇仁书院,第一年留级,重读一年后中文仍差一分才及格,因而又被开除学籍。 [8]
1959年,张五常曾到洛杉矶加州大学经济系学习,其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经济系,获博士学位。 [7]
1967年,张五常以名为《佃农理论—引证于中国的农业及台湾的土地改革》的博士论文推翻了200年来经济学家们在此问题上的传统认识,轰动西方经济学界。 [17]
1969年,张五常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博士,几年后,张五常被该校婚判雄聘为教授 [8]
张五常

工作经历

1982年,钻祖促张五常任香港大学组去教授、经济金融学系系主任壳旬判。 [3]
1991年,婶享雄张五常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当年的诺贝尔颁奖典礼,曾当选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是第一位获此职位的美国本土之外的学者。 [3]
2000年,张五旋探常退休 [7]。随后开始在内地高校巡回演讲,先以满头直竖的白发冲击视线,继而用直接、大胆的论断冲击思想,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 [17]
2017年2月,张五常在《凤凰财经》发文表示:十年之内,深圳将腊迁船弃超越硅谷。两年过去了,张五常仍然认为:“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有挑战,但还有八年,这推断不需要改。” [17]
2019年4月20日,张五常用粤语发表题为《深圳是个现象吗?》的演讲。近一个小时的演讲中,白发苍苍的张五常毫不掩饰对深圳未来发展的信心:“深圳局弃签将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17]
张五常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情感生活

张五常的妻子名字是苏锦玲。 [16]
左一张五常右一苏锦玲

兴趣爱好

张五常的专业是经济学,但是他和香港三位名摄影家一起出摄影集,而书法成就,则被上海中国画院授予了画师的称号。 [14]

相关作品

播报
编辑
发布时间
名称
2010年2月
2010年1月
五常学经济(神州大地增订本)》
2009年11月
2009年10月
中国的经济制度(神州大地增订本)》
2008年
《中国的经济制度》
2005年
《Economic explanation: Selected papers of Steven NS Cheung》
2005年
《张五常英语论文选》
2001年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
2001年
《凭阑集》
2001年
《随意集》
2000年
2000年
《佃农理论》
2000年
1988年
-
《中国的前途》
-
《再论中国》
-
科学说需求》(经济解释, 卷一)
《供应的行为》(经济解释, 卷二)
《制度的选择》(经济解释, 卷三)
五常学经济》(经济解释, 卷四)
-
-
《三岸情怀》
-
《存亡之秋》
-
-
《挑灯集》
-
《卷帘集》
-
《蜜蜂的神话》
参考资料 [3] [5] [7]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学术成就

张五常被认为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交易费用、合约理论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9-10]
张五常凭《佃农理论》在经济学界崭露头角,返港后以中文专栏文章如《卖桔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等在华文界广获影响。其巨著《经济解释》三卷本及英文学术文集《张五常英语论文选》集其学术大成,被视为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 [11]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在诺奖盛会上,高度评价张五常的“卓越贡献”,令世人惊讶并肯定张五常作为世界级经济学家的地位 [12]。张五常作为唯一一位未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者而被邀请参加诺贝尔颁奖典礼。 [3]
80年代起,张五常运用纯粹制度分析探讨中国农业、企业、金融改革及腐败问题,启发了中国经改思路,奠定理论基础。他首创新制度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为转轨经济研究提供深刻启示。 [2]
张五常

经典之作

张五常的《佃农理论》以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研究合约问题,对现代经济学贡献显著。他强调合约作为资产流转形式的重要性,指出交易物品性质各异导致合约形式多样。合约选择旨在最小化交易费用,最大化效用。该研究奠定了现代合约经济学基础,使《佃农理论》成为该领域的开山之作。 [2]
2014年,张五常更新出版《经济解释》,这一著作囊括张五常毕生的学术思想精髓,被公认为是集张五常平生学术功力之大成,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经济学经典著作。 [13]
佃农理论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很多人关注张五常,往往不是因为他的经济学家身份,而是因为他的不循规蹈矩、狂傲不羁的形象带给世人的惊奇。这个有着一头蓬乱卷曲的白头发的人(很难用“老人”来定义他),虽然六十几岁,看上去仍然十分卡通。他的经历也是卡通化的,有一种现实世界缺少的简单和戏剧化。新浪财经 评) [15]
“他这个人有良好的史感,知道生命的诞生本是个概率很低的偶然事件。一生短暂,应该记住过往美好的、忘记不快的,才是智慧的选择。对那些对他个人和学问不知其可的批评,他往往一笑置之。据我所知,他是不大在意的。”(陈建利 评)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