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陳平

(馬來西亞共產黨原總書記)

鎖定
陳平(Chin Peng,1924年10月21日-2013年9月16日),本名王文華,馬來亞共產黨與馬來西亞政府簽署停火協定前的最後一任黨總書記。二戰期間率部抗日,1947年起任馬共總書記,後又領軍反抗英國馬來西亞的殖民統治而被英列為頭號通緝犯,並長年遭馬來西亞警方追捕。1989年馬泰兩國與馬共簽定合艾和平協議,馬共從此走出叢林,放棄武裝鬥爭。而陳平此後一直居住在泰國 [4] 
2013年9月16日早晨6點20分,陳平在曼谷康民醫院病逝,享年89歲。
中文名
陳平
外文名
Chin Peng
別    名
王文華
國    籍
馬來西亞
出生地
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
出生日期
1924年10月21日
逝世日期
2013年9月16日
政    黨
馬來亞共產黨
祖    籍
中國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

陳平人物評價

陳平 陳平
在馬來西亞歷史上,陳平一直是一個富有爭議性的人物。一些人視陳平為英雄,另一些人則稱他為馬來西亞的“頭號人民公敵”。
201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星報》報道,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主席納西爾·哈欣16日稱,人們應該記住,陳平是先驅之一,他為爭取馬來西亞的獨立先後與日本侵略軍和英國殖民政府鬥爭。“如果歷史重新改寫的話,他會在馬來西亞爭取獨立的鬥爭中佔有一個位置。”馬來西亞反對黨民主行動黨顧問林吉祥稱,如果陳平最後的心願是,把骨灰帶回祖國,這一點應該得到允許。
但馬來西亞政府領導人始終堅稱,如果允許陳平回國,將讓許多在那場暴亂中痛失親人的馬來西亞人感到不安。馬來西亞土著權威組織主席拿督依布拉欣阿里16日稱,陳平的骨灰不應該被允許帶回祖國。“陳平應該從歷史上被抹去,這樣,人們尤其是年青一代就不會知道他。”“馬來西亞歷史上,有一些黑色時刻需要我們從中吸取教訓,但是,絕不是傷害國家的恐怖分子和罪犯的這段歷史。”馬來西亞全國警察總長卡立阿布巴卡16日也説,陳平從來就不是一個馬來西亞公民,他的骨灰也不應該被帶回馬來西亞,“他應該很高興被埋葬在他待過時間最長的地方”。 [2] 

陳平人物生平

陳平家庭

陳平,本名王文華,於1924年在馬來西亞霹靂州實兆遠出生,祖籍福建省福清市,他的父母都是福建人。其妻子也是華裔和馬共黨員,岳父岳母來自廣東海南。陳平的父母生育了11個子女,陳平本人則有一子一女。陳平父親叫王聲標,是霹靂州的商人。他聲稱生於一個小康家庭,根據英政府在倫敦的情報紀錄,他生於中產階級家庭。

陳平抗日戰爭

陳平1940年1月被接納為馬共黨員,1940年7月4日離家。1941年12月參與抗日戰爭,1942年1月10日組織馬來亞人民抗日軍,與英國陸軍並肩作戰,曾獲得英帝國OBE勳章。後來因陳平領導馬來亞共產黨軍隊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收回有關勳章。1942年,陳平遇上他日後的妻子。

陳平國內鬥爭

年輕時代的馬共總書記陳平(中) 年輕時代的馬共總書記陳平(中)
1947年,馬來亞共產黨原任總書記萊特遭揭發為間諜被殺,陳平接任馬來亞共產黨總書記一職。隨後他改變萊特“不要急於奪取政權”的方針,積極領導“馬共人民軍”同當時的英國皇家陸軍與馬政府軍前身合組的部隊在森林裏打游擊戰。旨在奪取政權的戰爭於1948年3月正式打響,隨即馬共被宣佈為“非法組織”。6月,英國殖民者宣佈“緊急狀態令”,對馬共和相關革命政黨進行大逮捕,陳平成為大英帝國的首號通緝犯。 [3]  陳平領導當時以華裔馬來西亞人為主的游擊隊,與當時的英國陸軍與英聯邦國家合組的部隊,後來的馬來西亞部隊在森林打游擊戰。
1955年,東姑阿都拉曼領導的聯盟,在立法會議選舉中取得壓倒性勝利。當時東姑阿都拉曼提出在吉打州華玲(Baling)進行和談,當時馬來亞聯邦和談團由東姑阿都拉曼,陳禎祿與大衞·馬紹爾領導,而馬共就由總書記陳平與陳平和拉昔邁丁(Rashid Maidin)負責。由於當時政府無法接受馬共不用投降字眼等的要求,和談無疾破裂告終。
1957年8月,英國殖民當局決定放棄對馬來亞的統治,將統治權移交給不包括馬共在內的政黨聯盟;與此同時,陳平領導的馬共遊擊隊繼續與剛獨立的馬來亞聯合邦(當時包括新加坡)政府圍繞政治意識形態展開了長達30年的內戰。1959年起,馬共的軍事力量不斷被政府軍打擊削弱,各部隊紛紛躲進鄰近泰國南部的邊境深山叢林裏。次年,陳平逃到國外,開始了長達30年的流亡鬥爭生涯。其間的1969年,陳平在國外建立了 “馬來亞革命之聲”(後來改名為“馬來亞民主之聲”)電台,每天以馬來語、英語、漢語普通話和印度泰米爾語播音1到4小時,一度風行東南亞。 [3] 
除了文宣攻勢,身處異國的陳平還遙控指導馬泰邊境的馬共遊擊隊繼續武裝鬥爭,給馬當局帶來了不盡的麻煩。由於大量馬國華人青年前往馬共控制的馬泰邊區參加革命,使馬共遊擊隊由1967年的300至500人在1969年迅速增加到1600人。不過,由於擔心“被特務滲透”,馬共從1968年起進行了大規模的“內部清洗行動”,使至少200名成員被莫名處決。 [3] 
1960年,緊急狀態令結束。1989年12月2日,馬共、泰政府和馬來西亞當局三方在泰國簽署“合艾和平協議”。馬共按照該協議解散了馬泰邊區全部武裝部隊和地下組織約1100餘人,銷燬了武器及彈藥,宣佈放棄武裝鬥爭。之後的多年裏,約有400名馬共成員成功返馬定居,但是有的卻一直被拒絕入境,其中就包括陳平等馬共的重要人物。 [3] 

陳平晚年

馬共完全停止武裝活動後,泰國政府在泰南設置友誼村及和平村,協助馬共成員建設新家園。1990年起,逃亡國外30年的陳平來到泰南,開始和眾多馬共成員一起居住,成為“泰南村民”。 [3] 
2004年10月6日,陳平應新加坡國立大學邀請訪問新加坡3天。2005年,陳平入稟法院申請要求回國,但被法院所拒。
陳平 陳平
陳平多年來一直居住在泰國南部。晚年因受癌症困擾經常往返於宋卡府合艾市與曼谷市之間接受治療,不時有陳平病危的消息傳出。陳平生前一直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重返馬來西亞,但其返國的願望未獲馬來西亞政府批准。陳平亦曾入稟法院申請回國,但最終於2009月4月30日遭馬來西亞聯邦法院駁回申請,其回國願望最終落空。
2011年9月,陳平被送進泰國一家醫院,病情危急。2013年9月16日早晨6點20分,陳平在曼谷康民(Bamrungraj)醫院病逝,享壽90歲。 [1] 

陳平回憶錄

我方的歷史:陳平回憶錄(中譯本) 我方的歷史:陳平回憶錄(中譯本)
我方的歷史》為陳平的口述歷史,無疑是一部獨特的歷史文件。
為了消滅陳平及其所領導的馬來亞共產黨人民解放軍,英國殖民政府展開十二年的軍事行動,頒佈緊急法令,趕盡殺絕的程度比二戰時還要嚴厲。曾經公開讚揚的戰爭英雄,一夕間被打為“恐怖分子頭目”,崇高的勳章頃刻間變成逮捕令──無論是死或生。五十年後,陳平堅稱:“我不能讓OBE勳章成為我生命的光彩。”他們那個世代,“都向往擺脱英殖民的統治,我以此為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