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陸賈

(西漢歷史人物)

鎖定
陸賈(約公元前240年—前170年), [58]  西漢楚國人, [59]  西漢政論家文學家 [60]  辭賦家外交家思想家 [61] 
陸賈早年隨劉邦平定天下,有辯士之稱,曾任太中大夫 [58]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陸賈出使南越,宣揚朝廷聲威,使南越尉趙佗臣屬漢朝。 [59]  後出使歸來,被拜為太中大夫。 [60]  呂后稱制時,封諸呂為王,陸賈告病免官而歸。 [58]  前元元年(前179年),陸賈再次出使南越,勸説南越武帝趙佗廢去帝號,重新恢復與中原的臣屬關係。晚年陸賈得以壽終。 [60] 
陸賈學本儒家,曾向劉邦提出“逆取順守,文武並用”的統治方略,倡導儒學,同時輔以黃老“無為而治”,其受劉邦之命,總結秦朝滅亡教訓,陸賈把儒家的仁義與道家的無為之教結合在一起,對漢初黃老政治產生一定的影響。著書有《新語》12篇,《漢書·藝文志》著錄有《陸賈》23篇,此外《漢書·藝文志》中還有《楚漢春秋》9篇。 [58] 
全    名
陸賈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楚國
出生日期
約 公元前 240年
逝世日期
公元前 170年
主要成就
治國理念、招撫南越、聯力誅呂
主要作品
新語

陸賈生平經歷

陸賈早期經歷

陸賈,漢初時楚國人,楚漢相爭時以幕僚的身份追隨高祖劉邦,因能言善辯常出使遊説各路諸侯,深得劉邦賞識,被譽為“有口辯士”。 [1]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趙高殺害秦二世,派人來見劉邦,想簽訂盟約以瓜分關中,劉邦認為是詐計,就派酈生、陸賈前去遊説,用私利誘惑秦軍將領,趁機攻破了武關。 [2]  漢高祖四年(前203年),劉邦派陸賈遊説項羽,讓項羽釋放被俘的父親、呂后等人,未能成功。 [3] 

陸賈説臣南越

陸賈(右)和趙佗塑像 陸賈(右)和趙佗塑像
劉邦平定中原後,趙佗(也稱尉他尉佗已在南越稱王, [4-5]  因國家初定,劉邦便派陸賈出使南越,遊説趙佗歸附漢朝。陸賈到後,趙佗接見非常不禮貌。 [6]  陸賈便細數趙佗的中原出身,斥責他忘本而不講禮儀, [7]  隨後結合楚漢之爭的歷史,指出南越和漢朝實力上的強弱懸殊,曉以情理,迫使趙佗改顏謝罪 [8] 
趙佗問及他與蕭何曹參韓信誰更高明,陸賈回答趙佗似乎更高明。趙佗很高興,又拿自己和劉邦進行比較,陸賈明確答覆漢王遠勝趙佗。 [9]  趙佗對陸賈的説辭非常滿意,願意遵從漢朝約束,接受南越王封號,對漢稱臣,並留陸賈宴飲數月。陸賈回朝彙報,劉邦非常滿意,任為太中大夫 [10] 

陸賈進獻新語

漢得天下後,陸賈經常在劉邦面前稱引《詩經》《尚書》等儒家典籍,劉邦討厭儒生 [11]  因而罵道:“我馬上打得天下,要詩書何用!”陸賈反駁説:“馬上得到天下,豈能在馬上治理!” [12]  隨後陸賈援引歷史,以商周和秦朝的興亡為例,向劉邦説明行仁義的重要性:商湯、周武王文武並用,所以國運長久;吳王夫差、智伯窮兵黷武而滅亡;秦一味嚴刑峻法,終致亡國。 [13] 
劉邦聽後面有慚色,便命陸賈著書論述秦亡漢興、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資借鑑。陸賈遂著文十二篇,每奏一篇,劉邦都極力稱讚,稱其書為“新語”。 [14] 

陸賈稱病歸隱

劉邦死後,惠帝懦弱,呂后掌權,想封呂姓諸人為王,又擔心大臣不服,據理力爭。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陸賈知道事不可為,便稱病辭官,在好畤安家落户。 [15] 
陸賈變賣了出使南越時所得的財物,共計千金,便均分給自己的五個兒子每人兩百金,讓他們各治生產。 [16]  陸賈自己則坐着華貴的車輛,帶着十個舞樂侍從和一口價值百金的寶劍,輪流到五個兒子家裏居住,每家住十天,將來死在哪個兒子家裏,就得到他的這些隨身之物。由於陸賈常到其他地方作客,每人一年也不過輪流兩三次,很好的避免了老來色難的困境。 [17] 

陸賈協同滅呂

呂后掌權時,外戚的許多呂姓都被封了王,總攬朝政大權,打算劫持少帝,篡奪劉氏天下。陳平很擔憂,但力所不及,又怕禍及自身,於是常靜居深思,考慮對策。 [18]  陸賈前去問候,沒有通報就直接走進房中,當時陳平正在思索問題,沒有看見。陸賈指出陳平擔心諸呂篡權,少主危殆的事實,進言説:“國定安定時,要留意丞相;國家危險,要留意將軍;將相和睦,人民就會歸順朝廷。” [19]  因而建議陳平結交周勃,以保護社稷。
陳平採用陸賈之計,獻五百金為周勃祝壽,周勃亦投桃報李,從此將相深交,呂氏的陰謀因此一再受挫。 [20]  為了感謝陸賈,陳平以“飲食費”為名,送了他一百名奴婢,五十輛馬車,五百萬錢。陸賈用這些財物在公卿中游説,名聲大震。在誅滅呂氏,擁立文帝的過程中,出力頗多。 [21] 

陸賈再入南越

誅滅呂氏後,文帝即位,通告諸侯和四方邊境之國,廣施盛德。當時趙佗已趁機自封為“南越武帝”。 [22]  於是漢文帝派人修復趙佗先人在正定的墳墓,增設守墓之人,按時祭祀,並厚待趙佗尚在中原的兄弟,同時尋覓可以出使南越的人。 [23]  陳平等人舉薦陸賈,文帝同意。
陸賈第二次出使南越,見趙佗後,宣示文帝詔書(即《賜南粵王趙佗書》),趙佗表示願意放棄帝號,去除僭越的各項禮儀,永為藩臣,地位如同諸侯。 [24]  陸賈不辱使命,回朝稟報,文帝非常高興。
漢文帝前元十年(公元前170年),陸賈壽終正寢。 [25] 

陸賈治國理念

●行仁義、法先聖
陸賈是漢代第一位力倡儒學的思想家,其思想主要融匯黃老道家及法家思想,而最後歸本於儒家的仁義觀,對儒家思想做出了新的發展,在西漢初期儒學的發展演變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為由先秦儒學向漢代儒學轉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鏈環。
儒家力倡“人主天下之儀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隨” ,強調君主在國家政治、道德生活中必須起到表率作用,認為國家的命運與君主的道德修養水平密切相關。陸賈繼承了先秦儒家的這套德化理論,認為秦亡就是因為不施仁義、專任刑罰, 驕奢靡麗以及重用趙高等奸佞之臣所致,因此他認為漢家王朝要想不重蹈秦亡之覆轍,就必須反秦道而行之:“行仁義而輕刑罰; 閉利門而尚德義; 鋤佞臣而求賢聖”,定下了帶有強烈儒學色彩的三大為政原則。
同時,為了使儒家學説更加適應漢初政治統治的需要,他在堅持儒家基本思想傾向的同時,已經公開地從道家、陰陽家、法家等諸子各家中吸取合理的思想資料以充實儒家的思想體系,開啓了漢代儒學重構的先河。 [26] 
●無為而治、不廢有為
陸賈的“夫道莫大於無為”的思想來源於道家黃老之學 [27]  陸賈的無為並不是由作為宇宙本根的道的無為推演出來的,而是從秦王朝驟亡教訓中總結出來的,是與秦始皇的濫用刑罰的有為相對立的。他用道家的思想原則把法家和儒家思想進行了改造和糅合,使得道家的“無為而治”思想更加貼近實際,更能解決問題。
陸賈並不排斥有為,他認為如果沒有人為的努力,社會就不能進步; [28]  既然聖人都有為,那麼君子當然也要有為;有為不是妄為,而必須以道為準。主張對一切凡人力所能為、又必須為的事,均應該盡力而為之。 [29] 
在陸賈思想中,無為和有為是有機的統一,是治道的一體兩面,以有為求無為,在有為的基礎上,達到無為的最高境界,即要求君王積極有為,依仗自身修養制定出一套社會秩序,然後將這套政治社會秩序落實在實際生活中,制禮定樂,教化天下。 [30] 
●文武並用、德刑相濟
陸賈同時也改進了法學,他批評秦“法治”太過,主張“文武並用,德刑相濟”,減廢秦法,但仍然堅持治國必須依靠“法治”,只不過“法治”不再是治國之本,而是治國之末。陸賈還進一步提出減免賦税徭役,讓利於民。要與民休息,不幹民,不擾民,不加賦,做到“國不興無事之功,家不藏無用之器,稀力役而省貢獻”。
在歷史觀方面,陸賈繼承了法家韓非的觀點,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分為 先聖 、 中聖 、 後聖三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陸賈不僅意識到了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而且還接觸到了國家和法律的起源。陸賈在繼承與發揮法家理論基礎上形成的這種權變學説,表達了漢初地主階級在奪取政權後積極鞏固和發展封建統治的新制度的願望,具有積極的意義。 [31] 
●天人感應、規限人君
陸賈天人學説中的陰陽災異思想來源於陰陽家。陸賈一方面繼承與發揮了《易傳》與《荀子》的唯物主義觀點,但同時也吸收進了陰陽家的一些天人感應、陰陽災異的迷信思想。 [32]  陸賈雖從天人相分的角度要求君主握道而治,依德而行,但是在封建社會中君主是人間最高的權威,君主可以統治萬民,但卻沒有人能制約君主,因此只有借這種可與人感應的天來警戒、威嚇人君,使其因天變而正其失,理其端而正其本 ,而起到一種規勸和限制人君胡作非為的作用。
總之,陸賈不僅為儒學在漢初的復興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為儒學在漢代的發展指出了方向,因此他是上承孟子荀子,下啓賈誼董仲舒的漢代重要儒家人物,他的思想是由先秦儒學發展到董仲舒的今文經學的一箇中間環節。這種天人感應説,在漢代肇端於陸賈。陸賈和賈誼的這些天人感應的思想,後來被董仲舒發展成天人合一神學目的論 [29] 

陸賈人物評價

  • 班固:陸賈位止大夫,致仕諸呂,不受憂責,從容平、勃之間,附會將相以強社稷,身名俱榮。 [33] 
  • 王充(《新語》)言可採行,事美足觀,鴻知所言,參貳經傳,雖古聖之言,不能過增。 [34] 
  • 劉淵:吾每觀書傳,常鄙隨陸(賈)無武,絳灌無文。 [35] 
  • 劉勰:漢室陸賈,首發奇採,賦《孟春》而進《新語》,其辯之富矣。 [36] 
  • 鍾惺:逆取順守’,自是三代以後有天下不易之道。此語已先賈生輩發之,自是漢文治首功。
  • 薛稷:陸賈南行,責蠻夷之失禮;陳湯西討,誅單于之暴慢。終令趙佗貢職,郅支傳首,竹帛所載,斯其庶乎!
  • 劉知幾:劉氏初興,書唯陸賈而已。 [37] 
  • 劉克莊:酈烹未久蒯幾烹,陸子優遊享令名。南帝稱臣橐金返,更推餘智教陳平。
  • 徐鈞:溺冠騎項不知儒,馬上功成習未除。新語見稱應有意,當時人未説詩書。
  • 彭時:往者奉使之臣,充以驛人駔夫,招釁啓戎,職此之故。今宜擇內藴忠悃,外工專對,若陸賈、富弼其人者,使備正介之選,庶不失辭辱國。 [38] 
  • 屈大均:自古文人至越者,始陸賈,繼終軍,皆有光于越。 [39] 
  • 潘永因:言語一科,豈盡懸河。清談差勝,專對無多。詞正魯連,能排西帝;語新陸賈,可服南佗。 [40] 

陸賈主要作品

漢書·藝文志》記載:“陸賈二十三篇”,除《新語》十二篇外,其他都失傳了。陸賈有賦三篇,今已失傳; [41]  另有《楚漢春秋》, [42]  當為秦末與楚漢相爭的歷史著作, [43]  後在流傳中散佚,清代茆泮林編過《楚漢春秋》輯佚。

陸賈史書記載

陸賈軼聞典故

陸賈馬上得天下

陸生時時前説稱《詩》《》。 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 陸生 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並用,長久之術也。’”(《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後因以“馬上得天下”為武功建國之典。

陸賈陸賈分金

孝惠帝時, 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 , 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出所使越得橐中裝賣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為生產。(《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後因以“陸賈分金”謂休官後平分家產與子孫以為生計。

陸賈相關爭議

陸賈籍貫出身

陸賈,楚人,關於西漢時陸氏的起源學術界有三種:1、田姓陸氏,齊宣王之後;2、羋姓陸氏;3、陸渾國之後。但關於陸賈之具體籍貫,自唐時已不可考。
《史記·索隱》引《陳留風俗傳》雲:“陸氏,春秋時陸渾國之後。晉侯伐之,故陸渾子奔楚。賈其後”。“陸渾國”即《春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前638)所説的“陸渾之戎”,本為少數民族部落名,居於河南伊、洛一帶,陸渾子奔楚,事在昭公十七年(前525)。可見,陸賈之祖先乃移居於中原地區的少數民族。他後來善於做少數民族的工作,或許與這種出身不無關係。 [29] 

陸賈新語真偽

對《新語)的真偽,也有人懷疑過,但大多數學者認為還是真的。如明代錢福就認為《新語》是“隨時論奏,非若後世之著述次第成一家言也......然其言既與遷傳合,而篇次至於今不訛......其為真本無疑。” [45]  張岱年也認為:“《新語》是陸賈的著作,這是應當肯定的。” [46]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學界曾就《新語》一書真偽問題展開過一次討論,胡適羅根澤餘嘉錫等人肯定其真,而梁啓超張西堂孫次舟等則論其偽。 [47] 

陸賈學派歸屬

後人對陸賈的評論主要集中在其思想的學派屬性上,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1、儒家説
這種觀點,把陸賈歸之儒家,並認為是漢初"最早最純"的儒家。
最早將陸賈歸入儒家的是班固,他在《漢書·藝文志》的儒家類列有"陸賈二十三篇"。班固在《賓戲》中對陸賈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陸賈繼承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是儒家的忠實傳人。 [48]  東漢哲學家王充認為陸賈不僅可以與西漢大儒董仲舒並列,而且董仲舒還是陸賈思想的繼承者。 [49] 
自從班固和王充定下了這個調子以後,歷代許多學者均沿襲這一觀點,認陸賈為儒家。如:宋人黃震; [50-51]  明人錢福 [52]  清人嚴可均 [53]  等,認為《新語》為儒家者頗不乏人,且越往後評價越高。
2、雜家説、道家説
較早指出這一問題的是宋人石介。他在《漢論》認為陸賈之思想並不純乎儒,而是霸王道雜之的。
到了近代,懷疑其非為儒家思想者越來越多。胡適認為《新語》中既有儒家思想,又有法家和道家思想, [54]  在《述陸賈的思想》一文中,胡適更明確指出此書是雜家。 [55] 
到了當代,一些學者把陸賈稱為“新道家”,認為《新語》是漢初新道家的代表作。如蕭董父 [56] 熊鐵基 [57] 
評析
上述兩種看法各有所據,但均有各執一偏之嫌。這實質上涉及到如何看待儒家的問題。
主儒家説者,往往有意無意地突出陸賈繼承孔孟,“崇王道、黜霸術”的一面,而抹煞其受道家或法家思想影響的一面。從中國思想史發展的實際來看,自荀子開始,已開創了以儒為主,兼採各家的兼容幷蓄的學風,到了西漢,陸賈、賈誼承其風,董仲舒則集其大成,後世學者也莫不因之。許多學者之所以認陸賈和董仲舒為"醇正",正説明他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承認這種以儒為主兼收幷蓄是必然的、合理的發展趨勢。 [29] 

陸賈後世紀念

陸賈陸賈墓

主詞條:陸賈墓
陸賈紀念
陸賈紀念(6張)
陸賈墓位於陝西省永壽縣店頭鎮桃花塬邊,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陸賈墓三面環溝,一面接塬,現屬店頭鎮關牛山林場,周圍松柏雜樹交翠。墓前原有明嘉靖十八年(1539)石碑一通,上書“漢太中大夫陸公賈墓”,署“清代陝西巡託畢沅”,現已毀。

陸賈相關遺蹟

好畤村東邊的東原上,有一村,當地人稱為陸賈村(一説,陸賈在此隱居生活)。
湖南益陽資水南岸的一處地方,古地名叫陸賈山,傳説陸賈出使南越時,曾在那裏小居。
廣州市越秀山、廣州番禺區大夫山森林公園及嶺南嶺北都有陸賈的歷史蹤跡和紀念建築。
(注:陸賈築泥圖片來源:廣州陳家祠廣場雕塑;陸賈石碑圖片來源
參考資料
  • 1.    《説苑·奉使》:陸賈從高祖定天下,名為“有口辯士”,居左右,常使諸侯。
  • 2.    《史記·高祖本紀》: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中。沛公以為詐,乃用張良計,使酈生、陸賈往説秦將,啗以利,因襲攻武關,破之。
  • 3.    《漢書·高帝紀》:項羽自知少助食盡,韓信又進兵擊楚,羽患之。漢遣陸賈説羽,請太公,羽弗聽。
  • 4.    《史記·南越列傳》:秦已破滅,佗即擊並桂林、象郡,自立為南越武王。
  • 5.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索隱》:趙他為南越尉,故曰“尉他”。他音扆。《史記·南越列傳·索隱》:尉他。尉,官也;他,名也;姓趙。他音徒河反。根據漢書等文獻記載,《史記·索隱》中的“尉他”或為“尉佗”之誤。
  • 6.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及高祖時,中國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陸賈賜尉他印為南越王。陸生至,尉他魋結箕倨見陸生。
  • 7.    注:自先秦始,傳統的華夷之辨就以禮儀來區分華夏和蠻夷,趙佗為中原真定人,故而陸賈斥責他不講禮儀,與蠻夷類同。
  • 8.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因進説他曰:“足下中國人,親戚昆弟墳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棄冠帶,欲以區區之越與天子抗衡為敵國,禍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桀並起,唯漢王先入關,據咸陽。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諸侯,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聞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誅暴逆,將相欲移兵而誅王,天子憐百姓新勞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稱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冢,夷滅宗族,使一偏將將十萬眾臨越,則越殺王降漢,如反覆手耳。”
  • 9.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賈曰“皇帝起豐沛,討暴秦,誅強楚,為天下興利除害,繼五帝三王之業,統天下,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居天下之膏腴,人眾車輿,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今王眾不過數萬,皆蠻夷,崎嶇山海間,譬如漢一郡,王何乃比於漢!”
  • 10.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賈卒拜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高帝大説,拜賈為太中大夫。
  • 11.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沛公不喜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
  • 12.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得之,安事《詩》、《書》!” 賈曰:“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乎?
  • 13.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帝並用,長久之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極武而亡;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鄉使秦以並天下,行仁義,法先聖,陛下安得而有之?
  • 14.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左右呼萬歲,號其書曰“新語”。
  • 15.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孝惠帝時,呂太后用事,欲王諸呂,畏大臣有口者,陸生自度不能爭之,乃病免家居。以好畤田地善,可以家焉。
  • 16.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有五男,乃出所使越得橐中裝賣千金,分其子,子二百金,令為生產。
  • 17.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謂其子曰:“與汝約:過汝,汝給吾人馬酒食,極欲,十日而更。所死家,得寶劍車騎侍從者。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無久慁公為也。
  • 18.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呂太后時,王諸呂,諸呂擅權,欲劫少主,危劉氏。右丞相陳平患之,力不能爭,恐禍及己。平常燕居深念。
  • 19.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賈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將。將相和,則士豫附;士豫附,天下雖有變,則權不分。權不分,為社稷計,在兩君掌握耳。臣常欲謂太尉絳侯,絳侯與我戲,易吾言。君何不交驩太尉,深相結?”
  • 20.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平用其計,乃以五百金為絳侯壽,厚縣樂飲太尉,太尉亦報如之。兩人深相結,呂氏謀益壞。
  • 21.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及誅呂氏,立孝文,賈頗有力。
  • 22.    《史記·南越列傳》:高後時,有司請禁南越關市鐵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後聽讒臣,別異蠻夷,隔絕器物,此必長沙王計也,欲倚中國,擊滅南越而並王之,自為功也。”於是佗乃自尊號為南越武帝,發兵攻長沙邊邑,敗數縣而去焉。高後遣將軍隆慮侯灶往擊之。會暑濕,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嶺。歲餘,高後崩,即罷兵。佗因此以兵威邊,財物賂遺閩越、西甌、駱,役屬焉。東西萬餘裏。乃乘黃屋左纛,稱制,與中國侔。
  • 23.    《史記·南越列傳》:乃為佗親冢在真定置守邑,歲時奉祀。召其從昆弟,尊官厚賜寵之。召丞相平舉可使粵者,平言陸賈先帝時使粵。
  • 24.    《史記·南越列傳》:陸賈至,南粵王恐,乃頓首謝,願奉明詔,長為藩臣,奉貢職。
  • 25.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陸生竟以壽終
  • 26.    梁宗華.論陸賈的儒學觀[J].東嶽論壇,1994,(6)
  • 27.    陸賈《新語·無為》: 夫道莫大於無為,行莫大於謹敬,何以言之?昔虞舜治天下,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寂若無治國之意,漠若無憂民之心,然天下治。
  • 28.    陸賈《新語·道基》:先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圖畫乾坤,以定人道;中聖設辟雍庠序之教以正上下之儀,明父子之禮,君臣之義,使強不凌弱,眾不暴寡,棄貪鄙之心,興清潔之行;後聖"則"定五經,明六藝,承天統地,窮事察微,原情立本,以緒人倫。
  • 29.    王興國.《賈誼評傳》副篇《陸賈晁錯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12-01
  • 30.    李芳.陸賈無為思想辨析[D].蘭州大學.2009,05,01
  • 31.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 32.    陸賈《新語·道基》: 《傳》曰:天生萬物,以地養之,聖人成之,功德參合而道術生焉。故曰張日月,列星辰,序四時,調陰陽,布氣治性,次置五行,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故在天者可見,在地者可量,在物者可紀,在人者可相。……跂引喘息、蜎飛蠕動之類,水生陸行、根著葉長之屬,為寧其心而安其性,蓋天地相承、氣感相應而成者也。
  • 33.    《漢書·卷四十三·酈陸朱劉叔孫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17]
  • 34.    王充《論衡・案書篇》:《新語》,陸賈所造,蓋董仲舒相被服焉,皆言君臣政治得失。言可採行,事美足觀,鴻知所言,參貳經傳,雖古聖之言,不能過增。陸生之言,未見遺闋。
  • 35.    《晉書·卷一百一·載記第一》:(劉元海)嘗謂同門生朱紀、範隆曰:"吾每觀書傳,常鄙隨陸無武,降灌無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恥也。二生遇高皇而不能建封侯之業,兩公屬太宗而不能開庠序之美,惜哉!"
  • 36.    文心雕龍·才略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16]
  • 37.    劉知幾《史通·外篇·雜説上第七》:自漢已降,作者多門,雖新書已行,而舊錄仍在,必校其事,可得而言。案劉氏初興,書唯陸賈而已。子長述楚、漢之事,專據此書。
  • 38.    彭文憲公筆記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16]
  • 39.    廣東新語·卷十七·宮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16]
  • 40.    宋稗類鈔·卷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16]
  • 41.    劉勰《文心雕龍·才略》:漢室陸賈,首發奇採,賦孟春而選典浩,其辯之富矣。
  • 42.    《漢書·藝文志》:《楚漢春秋》九篇,陸賈所記。
  • 43.    劉知幾《史通·雜説上》:劉氏初興,書唯陸賈而已。子長述楚漢之事,專據此書。
  • 44.    《史記·卷九十七·酈生陸賈列傳第三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4-08-17]
  • 45.    明·錢福《新語序》:《新語》是“隨時論奏,非若後世之著述次第成一家言也。其所分篇目,則固所稱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旨意奏之者,必非其所自定。然其言既與遷傳合,而篇次至於今不訛,且雄偉粗壯,漢中葉以來所不及,其為真本無疑。”
  • 46.    參見:《中國哲學史科學》第104 頁
  • 47.    參見:《古史辨》第四、六冊
  • 48.    班固《漢書序傳上》:近者陸子優由,《新語》以興;董生下帷,發藻儒林;劉向司籍,辯章舊聞;楊雄罩思,《法言》、《太玄》。皆及時君之門闈,究先聖之壺奧,婆姿乎術藝之場,休息乎篇籍之圃,以全其質而發其文、用納乎聖聽,列炳於後人。
  • 49.    王充《論衡·案書篇》:《新語》陸賈所造,蓋董仲舒相被服焉;皆言君臣政治得失。言可採行,事美足觀,鴻知所言,參貳經傳,雖古聖之言,不能過增。陸賈之言,未見遺闕;而仲舒之言零祭可以應天,土龍可以致雨,頗難曉也。
  • 50.    黃震《黃氏日鈔》卷四十六:漢初諸儒,未有賈比。
  • 51.    黃震《黃氏日鈔》卷四十七:賈庶幾以道事君者。
  • 52.    錢福《〈新語〉序》:漢班固論列劉向父子所校書為《藝文志》,又即所奏《七略》中序六藝為九種,首之以儒家者流。稱其出於司徒之官,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宗師仲尼。以重其言。雖未必盡然,要亦有近似者矣。書凡五十三家,而陸賈《新語》十二篇實存焉。予讀其書,信固之知言。
  • 53.    嚴可均《四庫提要辯證·新語》:子書《新語》最純最早,貴仁義,賤刑威,述《詩》、《書》、《春秋》、《論語》,紹孟荀而開賈董,卓然儒者之言。"近人餘嘉錫則稱:"賈在漢初,粹然儒者,於詩書煨燼之餘,獨能誦法孔氏,開有漢數百年文學之先。較之賈董為尤難,其功誠不在浮邱伯、伏生以下。故班固王充皆亟稱之。漢高以馬上得天下,不知重儒,賈獨為之稱説詩書,陳述仁義。本傳言其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論衡·書解篇》雲:'高祖既得天下,馬上之計未敗,陸賈造《新語》,高祖粗採。'則漢初之撥亂反正,賈有力焉,非叔孫通輩陋儒所敢望。
  • 54.    胡適《陸賈新語考》:《新語》一書,很有見地,其思想近於荀卿、韓非,其《道基篇》敍文化的演變尤有獨到的見解。陸賈親經始皇、李斯的急進政策失敗之後,故在政治上頗主張無為,正與他身遭諸呂之亂,晚年自隱於醇酒婦人,同一用意。然其人絕不是一個消極的人,此書末篇有'聖人不空出,賢者不虛生'的教訓.很可以表示他的生活態度。第六篇中很沉痛的攻擊當日人士的'避世'態度,與此正是一貫。
  • 55.    胡適《張菊生先生七十生日紀念論文集》:此書仍是一種'雜家'之言,雖時時稱引儒書,而仍不免帶點左傾的色彩,故最應放在《呂氏春秋》和《淮南子》之間。
  • 56.    蕭董父《秦漢之際學術思潮簡論》:陸賈《新語》所提供的以道兼儒的'無為'原則,雖尚粗淺而未形成明確體系,但符合形勢需要,反映了時代思潮。所以,陸賈在中央的這一建議與蓋公在齊地對曹參的指教竟不謀而合,表明秦漢之際崛起的新道家思想,適應了當時封建統治者的迫切要求。
  • 57.    熊鐵基《秦漢新道家略論》:《新語》的指導思想顯然是道家思想,在十二篇中,除《資質》專講求賢,沒有涉及道之處,其餘十一篇都是大講道和德的。道家著作的特點則是:一方面講道講得比較多,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是承認道是宇宙的本體。是萬物之源。我們又認為,以道為指導思想,把'道法自然'的思想創造性的用之於人生和政治,是新道家的主要特點,《新語》正是有這樣的特點。
  • 58.    陸賈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5-31]
  • 59.    陸賈  .學習強國[引用日期2023-05-31]
  • 60.    陸賈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5-31]
  • 61.    本書編輯委員會.易學百科全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12.第80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