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亥

(秦朝第二位皇帝)

鎖定
胡亥(前230年/前221年 [95]  —前207年) [97]  ,即秦二世,嬴姓,趙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 [87-88] 
胡亥早年隨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帝病死,時年十二歲的胡亥 [93]  [95]  在趙高和丞相李斯的扶植下,得立為太子繼而承襲帝位。即位後胡亥實行殘暴的統治,羣臣人人自危。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徵發閭左戍邊,結果刑者相半於道,死人堆積於市。胡亥又任趙高為中丞相,專擅朝政。 [89] 
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劉邦帶領的起義軍攻下武關。趙高與其婿咸陽令閻樂合謀,詐詔發兵包圍望夷宮,胡亥被迫自殺。 [90-91] 
(概述圖片來源 [92] 
全    名
嬴胡亥
別    名
秦二世
封    號
太子 [12] 
尊    號
二世皇帝 [16] 
所處時代
秦朝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咸陽(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
出生日期
公元前 230年(或前221年) [95]  [97]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07年
逝世地
望夷宮(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
陵    墓
秦二世陵
安葬地
西安市雁塔區宜春苑
在位時間
公元前 210年 至 207年
前    任
秦始皇帝嬴政 [15] 
繼    任
秦王嬴子嬰

胡亥人物生平

胡亥沙丘政變

參見:沙丘政變
秦始皇 秦始皇 [1]
胡亥是秦始皇的兒子,奉始皇帝敕令,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法律。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1年)十月,秦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着,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少子胡亥想去巡遊,要求跟隨着,秦始皇答應了他。 [2]  十一月,走到雲夢,在九疑山遙祭虞舜。
秦始皇到達平原津時生了病。始皇討厭説“死”這個字,羣臣沒有敢説死的事情。 [3]  皇帝病得更厲害了,就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公子扶蘇説:“回咸陽來參加喪事,在咸陽安葬。 [4]  ”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東府令趙高兼掌印璽事務的辦公處,沒有交給使者。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 [5]  丞相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們和各地乘機制造變故,就對此事嚴守秘密,不發佈喪事消息。 [6]  棺材放置在既密閉又能通風的輼(wēn,温)涼車中,讓過去受始皇寵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適當的地方,就獻上飯食,百官像平常一樣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輼涼車中降詔批籤。 [7]  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寵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 [8] 
趙高 趙高 [9]
趙高過去曾經教胡亥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裏很喜歡他。 [10]  趙高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 [11]  又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賜命他們自殺。 [12-13]  接着繼續往前走,從井陘到達九原。正趕上是暑天,皇上的屍體在輼涼車中發出了臭味,就下令隨從官員讓他們往車裏裝一石有腥臭氣的鹹魚,讓人們分不清屍臭和魚臭。 [14]  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咸陽,發佈治喪的公告。

胡亥少年即位

公元前210年夏,十二歲的皇太子胡亥繼承皇位,是為二世皇帝。 [15-16]  [95] 
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酈山。始皇當初剛剛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酈山,到統一天下後,從中國各地送來七十多萬徒役,鑿地三重泉水那麼深,灌注銅水,填塞縫隙,把外棺放進去,又修造宮觀,設置百官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寶怪石等搬了進去,放得滿滿的。命令工匠製造由機關操縱的弓箭,如有人挖墓一走近就能射死他。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器遞相灌注輸送,頂壁裝有天文圖象,下面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火炬,估計很久不會熄滅。 [17]  二世説:“先帝后宮妃嬪沒有子女的,放她們出去不合適。 [18]  ”就命令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畢,有人説是工匠製造了機械,墓中所藏寶物他們都知道,寶物多而貴重,這就難免會泄露出去。隆重的喪禮完畢,寶物都已藏好,就封閉了墓道的中間一道門,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門放下來,工匠們全部被封閉在裏邊,沒有一個再出來的。墓上栽種草木,從外邊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19] 

胡亥殘害手足

參見:趙高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長兄扶蘇。胡亥和趙高、李斯一起偽造了詔書送到在北面邊境戍守的扶蘇和蒙恬處,假詔書斥責扶蘇和蒙恬戍邊十幾年,不但沒立戰功,相反還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扶蘇更是對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於懷、怨恨不已,所以對扶蘇賜劍自刎。蒙恬對扶蘇的行為不進行勸説,實為對皇帝不忠,也令自盡。 [13] 
扶蘇聽了詔書,流着淚想要自刎,蒙恬畢竟比他有些經驗,勸他向皇上申訴,如果屬實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蘇卻説:“父皇讓我死,還有什麼可申訴的呢?”説完含淚自盡。而蒙恬卻據理力爭,不肯自裁,使者見他不聽從詔命,就將他投入陽周(陝西子長北)的監獄裏。 [20] 
胡亥做了皇帝后,對其他眾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殘忍有加。在咸陽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業區),他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刑場慘不忍睹。 [21-22]  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他們三個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穩,胡亥找不出什麼罪名陷害,就關在了宮內。等其他許多的兄弟被殺後,趙高派人逼他們自盡,將閭他們對來人説:“宮廷中的禮節,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聽命應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麼説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 [23]  ”來人答道:“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被定罪處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將閭三人相對而泣,最後引劍自刎。 [24]  在胡亥的眾兄弟當中,死得名聲好一點的是公子高。他眼看着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難逃厄運。但逃走又會連累家人,於是下決心用自己的一死來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書給胡亥,説願意在驪山為父親殉葬。胡亥很高興,又賜給他十萬錢。 [25] 

胡亥陷害大臣

參見:李斯
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對其他不聽話的文武大臣也不放過。 [26]  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倆,開始胡亥想繼續用他們兄弟倆,但趙高害怕他們對自己構成威脅,就向胡亥造謠説,秦始皇原來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極力阻止,秦始皇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頭。胡亥卻信以為真,不但沒有釋放蒙恬,還將蒙毅也囚禁在代郡(河北省蔚縣東北)的監獄中。後來,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盡,然後又派人到陽周的監獄中逼蒙恬自殺,蒙恬開始不肯,聲辯説要見胡亥,請他收回詔命,使者不許,蒙恬見生還無望,只得服毒自盡。
對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趙高的唆使下,也大開殺戒。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為免遭羞辱而死,選擇了自盡。 [27]  在殺死大臣的同時,趙高將自己的親信一個個安插進去,他的兄弟趙成做了中車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陽的縣令,都是要職,其他朝中的要職也遍佈趙高的黨羽。胡亥只知道自己享樂,對趙高的這些陰謀動作毫無防備,最終死在了趙高之手。
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出土秦二世詔書木牘 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出土秦二世詔書木牘 [28]
殺了許多朝中的大臣,趙高還不滿足,又尋找機會唆使胡亥對地方官吏也下毒手。

胡亥四處巡遊

在胡亥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年初,胡亥自稱“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於是效法自己的父親秦始皇,也巡遊天下。南到會稽(浙江紹興),北到碣石(河北昌黎北),最後從遼東(遼寧遼陽)返回咸陽。 [29]  [96]  在巡遊途中,趙高陰險地對胡亥説:“陛下這次巡遊天下,應該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聽從的官吏誅殺,這樣您才能有至高無上的威信。 [30]  ”胡亥不問青紅皂白,就連連下令誅殺異己,結果弄得大臣們惶恐不安。趙高實際上把年少的胡亥當成了擴張自己權勢的工具。
胡亥坐上帝王寶座之後,一心想享樂一生,有一次他對趙高説:“人這一生就如白駒過隙,做了皇帝,我想盡心享樂,愛卿你看呢?”這正合趙高心意,從此討好胡亥享樂,自己更大膽地專權。 [31] 
有了趙高的支持胡亥還不放心,又向李斯詢問如何才能長久地享樂下去。他對李斯説:“我聽韓非説過,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飯是野菜做的湯,冬天裹鹿皮禦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時,奔波東西,勞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脱毛,最後客死異鄉。做帝王如果都是這樣,難道是他們的初衷嗎?貧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窮酸的書生們提倡的吧,不是帝王這些賢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沒有一點好處,怎麼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這樣永遠享樂天下,愛卿你看有什麼良策?” [32] 
李斯 李斯 [33]
李斯惟恐胡亥聽從趙高的話,自己失寵,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向胡亥獻出了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法。即用督察與治罪的方式來鞏固中央集權,鎮壓百姓的反抗與違法。李斯的策略代表了他的法律觀念,後來秦朝的滅亡宣告這種法家思想的歷史性破產。
對於李斯這個原來的盟友,趙高也沒有放過,借胡亥之手除掉了這個對手。趙高設計使胡亥對李斯不滿,然後又找機會向胡亥誣陷了李斯三個罪名:一是李斯原來參與了擁立胡亥即位,但後來總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想和胡亥分土做王。二是李斯的兒子李由做三川郡守,而陳勝作亂經過三川郡時,李由卻不積極鎮壓,因為他和陳勝是鄰縣的同鄉。 [34]  聽説李斯和陳勝他們也通過訊息。三是李斯作為丞相,權利過大,超過了皇帝,但還不滿足,似乎有異心。 [35] 
《趙正書》中李斯答始皇語(一説為改竄李斯獄中上二世書) 《趙正書》中李斯答始皇語(一説為改竄李斯獄中上二世書) [36]
胡亥聽了趙高的話,想抓李斯,但又沒有真憑實據,就先派人監視李斯。 [37]  李斯聽到消息,就上書揭發趙高的劣跡。 [38]  胡亥卻不肯相信,反而將書信給趙高看。 [39]  趙高知道和李斯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就進一步地羅織罪名誣陷李斯。胡亥將李斯抓捕,交給趙高負責審理。 [40]  趙高自然不肯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對李斯用盡了酷刑,逼李斯認罪。李斯無法忍受酷刑折磨,只得屈打成招。趙高拿着李斯的供詞上報胡亥。
最後,李斯在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被處以極刑:先是黥面(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然後(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種酷刑),砍斷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腳),又腰斬(攔腰斬斷),最後是(音海,即剁成肉醬),這在當時是最為殘忍的一種處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種刑罰處死。李斯的一家也同時被殺。趙高後來也為自己的殘忍付出了代價:兩年後被子嬰誅殺。 [41] 

胡亥官逼民反

他繼續大量徵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驪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咸陽守衞,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 [42]  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税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 [43-44] 
大澤鄉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政權,揭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 [45]  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秦朝法律,過期要斬首。 [46]  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將尉,發動兵變,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47] 
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只喜歡聽天下太平的好話。在一次討論是不是發兵平定起義時,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發兵當然也就沒什麼必要了。 [48]  叔孫通瞭解胡亥,便説:“他們説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對,先皇早已經拆毀了城牆,熔鑄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嚴明法令行於天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誰還會造反呢?現在陳勝這些人只不過是幾個盜賊而已,地方官正在積極追捕,請陛下儘管放心就是了。” [48] 
胡亥聽了,滿心歡喜,直誇叔孫通説得好,然後他又問其他人,有的説陳勝是“盜賊”,有的則説是“造反”。説“盜賊”的沒有事,説“造反”的就治罪,因為説“造反”等於説天下大亂。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説了不應該説的話,這種罪名是一種典型的封建專制刑法,秦朝後來雖然滅亡了,但後來的很多朝代都繼續沿用了這種罪名來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胡亥被逼自殺

趙高為了達到自己徹底專權的目的,對胡亥説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話,大意就是説胡亥年輕,經驗不足,而且皇帝也應該少和大臣們見面,以免在大臣們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 [49]  如果能居住深宮中聽取趙高他們的彙報,有他們這些“棟樑之才”來輔佐,那國家會治理得更好。
胡亥一聽有道理,而且他也願意呆在後宮中享樂,從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趙高一人來獨斷專行。 [49]  [50] 
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他,為了試驗大臣對他的真實態度,趙高精心策劃了一起在此後歷史上遺臭萬年的政治事件: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 指鹿為馬
在一次朝會上,趙高弄來一隻鹿作為禮物獻給胡亥,對胡亥説這是一匹好馬。胡亥聽了不禁笑出了聲:“丞相怎麼開這樣的玩笑,這明明是隻鹿,你怎麼説是馬呢?”趙高仍然堅持説是馬,胡亥便問在場的大臣們。大臣們因為害怕趙高的權勢,又不知道趙高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很多人便隨聲附和着説是馬。 [51-52]  其他人有的説是鹿,有的裝聾作啞。事後,趙高便根據大臣們的不同説法區別對待:説是鹿的人一律找藉口殺死,説馬的人則被當成自己一派的人。
這件事過去後,趙高沒事了,胡亥卻有事了:他以為自己得了迷惑病。於是叫來太卜掐算,太卜卻瞎説是因為他祭祀時齋戒不好引起的。胡亥便到上林苑裏重新齋戒,開始還能堅持,後來又享樂開了。
後來,胡亥將誤入苑中的人當場射死, [53]  趙高知道後又借題發揮,先是讓他的女婿閻樂上奏説,不知誰殺了人,將屍首扔到了苑中。然後趙高又裝模做樣地對胡亥説,皇帝因為是天子,所以射死了無罪的人要受上天的懲罰,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懲罰,同時鬼神會奉命降災的。胡亥很害怕,趙高趁機叫他到別處的行宮去暫時躲一躲,胡亥很聽話地就走了,趙高在朝中儼然皇帝一般。 [54] 
胡亥此時並不瞭解天下的真實情況,等到陳勝的軍隊逼近了都城咸陽,他這才着了急,聽從了章邯的建議,讓他率領釋放的驪山刑徒出戰迎敵。這些刑徒常年從事體力勞動,身體強壯,剛剛被釋放,士氣很高,在勇將章邯的率領下,初期打了很多勝仗,戰勝了陳勝和項梁的部隊, [55]  但後來,項羽破釜沉舟與章邯決戰,使章邯作戰失利,章邯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趙高猜疑拒絕發兵。走投無路的章邯最終投降了項羽。 [56]  章邯一走,秦的軍隊便不堪一擊,秦朝社稷危在旦夕。
到這時,胡亥才猛然醒悟過來,原來趙高説的天下太平竟是謊言,如今天下已經亂得要亡國了,胡亥言談之中對趙高很是不滿。原來就有篡位之心的趙高幹脆先動手了。
趙高以前多次説:“關東的盜賊成不了什麼氣侯。”後來項羽在鉅鹿城下俘虜了王離等人並繼續前進,章邯等人的軍隊多次敗退,上書請求增援,燕國、趙國、齊國、楚國、韓國、魏國都自立為王,從函谷關往東,大抵全部背叛了秦朝官吏而響應諸侯,諸侯都率兵西進。沛公率領幾萬人屠滅了武關,派人來跟趙高秘密接觸。趙高害怕二世發怒,誅殺加害自身,就謊稱有病不去朝見皇上。 [57] 
二世夢見一隻白虎咬了他車駕的驂(cān)馬,他殺了那隻白虎,但心中不樂,覺得奇怪,就去問解夢的人。解夢人卜得卦辭説:“涇水水神在作怪。” [58]  二世就在望夷宮齋戒,想要祭祀涇水水神,把四匹白馬沉入涇水。二世派人以起義者日益逼近的事譴責趙高。 [59]  趙高恐懼不安,就暗中跟他的女婿咸陽縣令閻樂、他的弟弟趙成商量説:“皇上不聽勸諫,如今事態危急,想要把罪禍推給咱們家族。我想另立天子,改立公子嬰。子嬰仁愛謙下,百姓都擁護他的話。 [60]  ”就讓郎中令作內應,謊稱有大盜,命令閻樂召集官吏發兵追捕,又劫持了閻樂的母親,安置到趙高府中當人質。 [61]  派閻樂帶領官兵一千多人在望夷宮殿門前,捆綁上衞令僕射,喝問道:“盜賊從這裏進去了,為什麼不阻止?”衞令説:“皇宮周圍警衞哨所都有衞兵防守,十分嚴密,盜賊怎麼敢進入宮中?”閻樂就斬了衞令,帶領官兵徑直衝進去,一邊走一邊射箭,郎官宦官大為吃驚,有的逃跑,有的格鬥,格鬥的就被殺死,被殺死的有幾十人。 [62] 
秦二世胡亥墓 秦二世胡亥墓
郎中令和閻樂一同衝進去,用箭射中了二世的帷帳。二世很生氣,召喚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慌亂了不敢動手。 [63]  旁邊有一個宦官服侍着二世不敢離開。二世進入內宮,對他説:“您為什麼不早告訴我,竟到了現在這種地步! [64]  ”宦官説:”為臣不敢説,才得以保住性命,如果早説,我們這班人早就都被您殺了,怎能活到今天? [65]  ”閻樂走上前去歷數二世的罪狀説:“你驕橫放縱、肆意誅殺,不講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怎麼辦你自己考慮吧! [66]  ”二世説:“我可以見丞相嗎?”閻樂説:“不行。 [67]  ”二世説:“我希望得到一個郡做個王。”閻樂不答應。又説:“我希望做個萬户侯。”還是不答應。二世又説:“我願意和妻子兒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諸公子一樣。 [68]  ”閻樂説:“我是奉丞相之命,為天下人來誅殺你,你即使説了再多的話,我也不敢替你回報。”於是指揮士兵上前。二世自殺。 [69] 
胡亥的皇帝僅僅當了三年,後來以黔首(即百姓,因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禮節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南)的宜春苑中。秦二世胡亥和始皇帝嬴政一樣沒有後來皇帝的諡號和廟號,這是因為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禁止臣下對君主議論評價。

胡亥歷史評價

  • 賈誼:①“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飢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向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奸弭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壞宗廟與民,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恤。然後奸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戮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羣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鹹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湯、武之賢,不借公侯之尊,奮臂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70]  ②使趙高傅胡亥而教之獄,所習者非斬劓人,則夷人之三族也。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諫者謂之誹謗,深為之計者謂之妖言,其視殺人若艾草菅然。豈胡亥之性惡哉?其所以集道之者非理故也。 [85] 
  • 司馬相如:“二世持身不謹,亡國失勢。信讒不寤,宗廟滅絕。” [1]  [71] 
  • 班固:“俗傳秦始皇起罪惡,胡亥極,得其理矣。”“始皇既歿,胡亥極愚,酈山未畢,復作阿房,以遂前策。雲‘凡所為貴有天下者,肆意極欲,大臣至欲罷先君所為’。誅斯、去疾,任用趙高。痛哉言乎!人頭畜鳴。不威不伐惡,不篤不虛亡,距之不得留,殘虐以促期,雖居形便之國,猶不得存。” [72] 
  • 陳琳: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政,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滅,污辱至今,永為世鑑。 [73] 
  • 曹冏:“胡亥少習刻薄之教,長遭兇父之業,不能改制易法,寵任兄弟,而乃師謨申商,諮謀趙高,自幽深宮,委政讒賊,身殘望夷,求為黔首,豈可得哉!” [74] 
  • 張守節:“胡亥藉帝王之威器,殘酷暴虐滋己惡,惡既深篤,以至滅亡,豈其虛哉。” [75] 
  • 司馬貞:“二世矯制,趙高是與。詐因指鹿,災生噬虎。” [76] 
  • 虞世南:“胡亥,才不如秦政;趙高,智不及李斯,以暗主而御奸臣,遵始皇貪暴之跡,三載而亡,已為晚矣。” [84] 
  • 周曇:“鹿馬何難辨是非,寧勞卜筮問安危。權臣為亂多如此,亡國時君不自知。” [77] 
  • 胡曾:“一朝閻樂統羣兇,二世朝廷掃地空。惟有渭川流不盡,至今猶繞望夷宮。” [78] 

胡亥家族成員

關係
姓名
父親
秦始皇
大哥
扶蘇
其他兄弟

胡亥軼事典故

相傳胡亥在做公子時,有一次秦始皇與羣臣置酒宴會,召來諸子賜食並先退下,胡亥下階後,看到羣臣的鞋子中擺的比較好的,就一陣亂踩而去。諸子看到胡亥這種行徑的,莫不嘆息。 [83] 
後來胡亥被閻樂逼迫,將要自殺,有一個宦官跟着他,胡亥説:“為什麼會到這種地步?”宦官説:“我早就知道了。”胡亥説:“為什麼不早點説?”宦官説:“臣就是因為不説才能活到今天。要是説了的話,早就死了!”胡亥喟然長嘆,後悔不已,然後自殺。 [83] 

胡亥陵寢墓地

胡亥墓照
胡亥墓照(19張)
胡亥即秦二世,據載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權臣趙高脅近秦二世自殺,以庶人儀葬於周杜國屬地,即秦時的洲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曲江池村南緣台地上,俗稱“胡亥墓”。 秦二世胡亥墓坐落在原坡地帶,環境幽僻, 迥異於秦漢以來高峻宏偉的帝王陵墓,同附近的杜陵少陵相比,殊感遜色。
整個陵園佔地20餘畝。正南是一座朱門紅柱捲棚式三間進深的山門。門額正中高懸一塊“秦二世皇帝陵園”的黑色金字大匾。穿過山門拾級而上,是一座秦代建築風格的硬山式大殿。面積約184平方米的大殿內,陳列着“指鹿為馬”的塑像羣。2米多高的胡亥、趙高子嬰、閻樂等5個人的彩色立體像。
大殿的後面就是胡亥的陵墓,墓為土築圓形,封土堆直徑二十五米,高五米,直徑25米。墓北有石碑一座,高三米,寬九十八公分,厚二十八公分。碑面陰刻“秦二世皇帝陵”六個隸書大字,為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碑後陰刻《夜役説》,為生員周新命於嘉慶十年所書。 1956年8月6日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亥人物爭議

胡亥是否篡位

關於趙高弄權、助胡亥通過沙丘之變篡位的記載,見於《史記》的多個篇章。除了直接記述秦末史事的《秦始皇本紀》《李斯列傳》外,還見於漢初樊噲(《樊酈滕灌列傳》)、叔孫通(《劉敬叔孫通列傳》)等人對劉邦的諫語。 [28] 
也有出土文獻稱胡亥是奉秦始皇遺詔繼位,包括湖南益陽兔子山遺址出土秦二世詔書木牘,以及《趙正書》。不過,前者是秦二世自述,故可靠性受到質疑; [28]  後者則既得到學者張春龍、鶴間和幸等人的重視, [28]  [79]  也被學者辛德勇質疑有小説家言之嫌。 [36] 

胡亥年齡爭議

秦二世即位年齡有兩種説法:
一是《史記·秦始皇本紀》雲“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 [93]  ,即前230年出生。
二是《秦記》雲“二世生十二年而立”,即前221年出生。
秦二世二十一歲即位説影響甚廣,馬非百 [80]  王蘧常 [81]  英國人杜德希 [82]  等均從此説,杜希德認為“他當時二十一歲,《史記》卷六的結尾誤作十二歲”。李寶通教授考證,胡亥即位時不可能有21歲,因為此説法的胡亥是在秦始皇二十九歲的時候出生,若按此説,秦始皇后二十年的生命中竟無一子,而秦朝史官所記的《秦記》記載胡亥即位時為12歲,學界認為《秦記》的史料價值要高於《史記》,因此胡亥即位時為12歲。 [93]  而鶴間和幸、餘子博等學者均持12歲説。 [94] 

胡亥史書記載

胡亥沒有單獨的列傳,他的記載司馬遷分別記載在《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和《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中。秦始皇本紀記載了秦始皇及秦二世一生的主要活動和所發生的重大事件,條理清晰,內容豐富,真實地反映了秦王朝建立前後四十年間風雲變幻的歷史場面。
李斯列傳涉及到了胡亥的內容。比如沙丘之變等歷史事件。

胡亥影視形象

時間
影視作品
飾演者
形象展示
1994年
張世
《神話》中彭大雄(右)飾胡亥 《神話》中彭大雄(右)飾胡亥
1996年
《秦頌》
任和 [86] 
2004年
李永豪
2005年
《神話》
張益羣
2005年
賈兆冀
2010年
神話
彭大雄
2012年
於濱
2012年
於毅
2015年
姚一奇
參考資料
  • 1.    秦始皇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05]
  • 2.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
  • 3.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羣臣莫敢言死事。
  • 4.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
  • 5.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 6.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
  • 7.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棺載輼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輼涼車中可其奏事。
  • 8.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
  • 9.    奸臣趙高:斷送大秦江山的禍首(圖)  .風景網[引用日期2013-06-13]
  • 10.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
  • 11.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於是乃相與謀,詐為受始皇詔丞相,立子胡亥為太子。
  • 12.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
  • 13.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更為書賜長子扶蘇曰:“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封其書以皇帝璽,遣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
  • 14.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輼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 15.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行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
  • 16.    《資治通鑑·秦紀二》:“始皇帝下三十七年(辛卯,公元前二一零年)會暑,輼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之。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 ”
  • 17.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九月,葬始皇酈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 18.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
  • 19.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皆令從死,死者甚眾。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樹草木以象山。
  • 20.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繫於陽周。
  • 21.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於是二世乃遵用趙高,申法令。乃陰與趙高謀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諸公子必與我爭,為之柰何?”高曰:“臣固願言而未敢也。先帝之大臣,皆天下累世名貴人也,積功勞世以相傳久矣。今高素小賤,陛下幸稱舉,令在上位,管中事。大臣鞅鞅,特以貌從臣,其心實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時案郡縣守尉有罪者誅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時不師文而決於武力,願陛下遂從時毋疑,即羣臣不及謀\。明主收舉餘民,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則上下集而國安矣。”二世曰:“善。”乃行誅大臣及諸公子,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 22.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二世燕居,乃召高與謀事,謂曰:“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安宗廟而樂萬姓,長有天下,終吾年壽,其道可乎?”高曰:“此賢主之所能行也,而昏亂主之所禁也。臣請言之,不敢避斧鉞之誅,願陛下少留意焉。夫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且蒙恬已死,蒙毅將兵居外,臣戰戰慄慄,唯恐不終。且陛下安得為此樂乎?”二世曰:“為之奈何?”趙高曰:“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EUR,害除而奸謀塞,羣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計莫出於此。”二世然高之言,乃更為法律。於是羣臣諸公子有罪,輒下高,令鞠治之?。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財物入於縣官,相連坐者不可勝數。
  • 23.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公子將閭昆弟三人囚於內宮,議其罪獨後。二世使使令將閭曰:“公子不臣,罪當死,吏致法焉。”將閭曰:“闕廷之禮,吾未嘗敢不從賓贊也;廊廟之位,吾未嘗敢失節也;受命應對,吾未嘗敢失辭也。何謂不臣?願聞罪而死。”
  • 24.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使者曰:“臣不得與謀,奉書從事。”將閭乃仰天大呼天者三,曰:“天乎!吾無罪!”昆弟三人皆流涕拔劍自殺。
  • 25.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公子高欲奔,恐收族,乃上書曰:“先帝無恙時,臣入則賜食,出則乘輿。御府之衣,臣得賜之;中廄之寶馬,臣得賜之。臣當從死而不能,為人子不孝,為人臣不忠。不忠者無名以立於世,臣請從死,願葬酈山之足。唯上幸哀憐之。”書上,胡亥大悦,召趙高而示之,曰:“此可謂急乎?”趙高曰:“人臣當憂死而不暇,何變之得謀!”胡亥可其書,賜錢十萬以葬。
  • 26.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宗室振恐。羣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
  • 27.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下去疾、斯、劫吏,案責他罪。去疾、劫曰:“將相不辱。”自殺。斯卒囚,就五刑。
  • 28.    辛德勇讀《趙正書》︱一件事 兩支筆:胡亥繼位的是與非  .澎湃新聞.2018-12-27[引用日期2019-11-30]
  • 29.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春,二世東行郡縣,李斯從;到碣石,並海,南至會稽;而盡刻始皇所立刻石,旁著大臣從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而還。
  • 30.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高曰:“此賢主之所能行,而昏亂主之所禁也。雖然,有所未可。臣請言之:夫沙丘之謀,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諸公子盡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臣戰戰慄慄,唯恐不終,陛下安得為此樂乎!”
  • 31.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第七·秦紀二》二世至咸陽,謂趙高曰:“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可乎?”
  • 32.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李斯數欲請間諫,二世不許。而二世責問李斯曰:“吾有私議而有所聞於韓子也,曰:‘堯之有天下也,堂高三尺,採椽不斫,茅茨不翦,雖逆旅之宿不勤於此矣。冬日鹿裘,夏日葛衣,粢糲之食,藜藿之羹,飯土匭,啜土鉶,雖監門之養不觳於此矣。禹鑿龍門,通大夏,疏九河,曲九防,決渟水致之海?,而股無胈,脛無毛,手名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於外,葬於會稽,臣虜之勞不烈無此矣’。然則夫所貴於有天下者,豈欲苦形勞神,身處逆旅之宿,口食監門之養,手持臣虜之作哉?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賢者之所務也。彼賢人之有天下也,專用天下適己而已矣,此所以貴於有天下也。夫所謂賢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萬民,今身且不能利,將惡能治天下哉!故吾願賜志廣欲,長享天下而無害,為之奈何?”
  • 33.    李斯   .中華英烈祠[引用日期2013-06-05]
  • 34.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李斯子由為三川守,羣盜吳廣等西略地,過去弗能禁。
  • 35.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丞相至宮門上謁,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閒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趙高因曰:“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謀,丞相與焉。今陛下已立為帝,而丞相貴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問臣,臣不敢言。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擊。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未敢以聞。且丞相居外,權重於陛下。”
  • 36.    辛德勇讀《趙正書》︱一樣的史實,不同的寫法  .澎湃新聞.2019-01-04[引用日期2019-11-30]
  • 37.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二世以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審,乃使人案驗三川守與盜通狀。李斯聞之。
  • 38.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李斯不得見,因上書言趙高之短曰:“臣聞之,臣疑其君,無不危國;妾疑其夫,無不危家。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罰,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為簡公臣,爵列無敵於國,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羣臣,陰取齊國,殺宰予於庭,即弒簡公於朝,遂有齊國。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韓玘為韓安相也。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修善,自使至此,以忠得進,以信守位,朕實賢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強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李斯曰:“不然。夫高,故賤人也,無識於理,貪慾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
  • 39.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二世已前信趙高,恐李斯殺之,乃私告趙高。
  • 40.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於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獄,治罪,責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
  • 41.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 42.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四月,二世還至咸陽,曰:“先帝為咸陽朝廷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土酈山。酈山事大畢,今釋阿房宮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復作阿房宮。外撫四夷,如始皇計。盡徵其材士五萬人為屯衞咸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食者多,度不足,下調郡縣轉輸菽粟芻稿,皆令自齎糧食,咸陽三百里內不得食其谷。用法益刻深。
  • 43.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七月,戍卒陳勝等反故荊地,為“張楚”。
  • 44.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法令誅罰日益刻深,羣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又作阿房之宮,治直〔道〕、馳道,賦斂愈重、戍徭無已。於是楚戍卒陳勝、吳廣等乃作亂,起于山東,傑俊相立,自置為侯王,叛秦,兵至鴻門而卻。
  • 45.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徵調居住在里巷左邊的貧民去防守漁陽。
  • 46.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恰遇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他們估計已經誤了到達漁陽規定的期限。過了規定的期限,按照法津規定是都該殺頭的。
  • 47.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勝自立為楚王,居陳,遣諸將徇地。山東郡縣少年苦秦吏,皆殺其守尉令丞反,以應陳涉,相立為侯王,合從西鄉,名為伐秦,不可勝數也。
  • 48.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謁者使東方來,以反者聞二世。二世怒,下吏。後使者至,上問,對曰:“羣盜,郡守尉方逐捕,今盡得,不足憂。”上悦。
  • 49.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趙高説二世曰:“先帝臨制天下久,故羣臣不敢為非,進邪説。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與公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羣臣短也。天子稱朕,固不聞聲。”於是二世常居禁中,與高決諸事。
  • 50.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李斯已死,二世拜趙高為中丞相,事無大小輒決於高。
  • 51.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八月己亥,趙高欲為亂,恐羣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羣臣皆畏高。
  • 52.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高自知權重,乃獻鹿,謂之馬。二世問左右:“此乃鹿也?”左右皆曰:“馬也。”
  • 53.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二世驚,自以為惑,乃召太卜,令卦之。太卜曰:“陛下春秋郊祀,奉宗廟鬼神,齋戒不明,故至於此。可依盛德而明齋戒。”於是乃入上林齋戒。日遊弋獵,有行人入上林中,二世自射殺之。
  • 54.    司馬遷·《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趙高教其女婿咸陽令閻樂劾不知何人賊殺人移上林,高乃諫二世曰:“天子無故賊殺不辜人,此上帝之禁也,鬼神不享,天且降殃,當遠避宮以禳之。”二世乃出居望夷之宮。
  • 55.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年冬,陳涉所遣周章等將西至戲,兵數十萬。二世大驚,與羣臣謀曰:“柰何?”少府章邯曰:“盜已至,眾彊,今發近縣不及矣。酈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將,擊破周章軍而走,遂殺章曹陽。二世益遣長史司馬欣、董翳佐章邯擊盜,殺陳勝城父,破項梁定陶,滅魏咎臨濟。楚地盜名將已死,章邯乃北渡河,擊趙王歇等於鉅鹿。
  • 56.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墟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 57.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高前數言“關東盜毋能為也”,及項羽虜秦將王離等鉅鹿下而前,章邯等軍數卻,上書請益助,燕、趙、齊、楚、韓、魏皆立為王,自關以東,大氐盡畔秦吏應諸侯,諸侯鹹率其眾西鄉。沛公將數萬人已屠武關,使人私於高,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
  • 58.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世夢白虎齧其左驂馬,殺之,心不樂,怪問占夢。卜曰:“涇水為祟。”
  • 59.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世乃齋於望夷宮,欲祠涇,沈四白馬。使使責讓高以盜賊事。
  • 60.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高懼,乃陰與其婿咸陽令閻樂、其弟趙成謀\曰:“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於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
  • 61.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使郎中令為內應,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卒,追劫樂母置高舍。
  • 62.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樂將吏卒千餘人至望夷宮殿門,縛衞令僕射,曰:“賊入此,何不止?”衞令曰:“周廬設卒甚謹,安得賊敢入宮?”樂遂斬衞令,直將吏入,行射,郎宦者大驚,或走或格,格者輒死,死者數十人。
  • 63.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郎中令與樂俱入,射上幄坐幃。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擾不鬬。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
  • 64.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世入內,謂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
  • 65.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誅,安得至今?”
  • 66.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閻樂前即二世數曰:“足下驕恣,誅殺無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為計。”
  • 67.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世曰:“丞相可得見否?”樂曰:“不可。”
  • 68.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世曰:“吾願得一郡為王。”弗許。又曰:“願為萬户侯。”弗許。曰:“願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
  • 69.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閻樂曰:“臣受命於丞相,為天下誅足下,足下雖多言,臣不敢報。”麾其兵進。二世自殺。
  • 70.    賈誼《過秦論·中篇》
  • 71.    司馬相如·《哀二世賦》
  • 72.    三家注史記-卷六 秦始皇本紀第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6-07]
  • 73.    徐中玉.《中國古典文學精品普及讀本 漢魏六朝詩文賦》.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9.03:第140頁
  • 74.    三國·曹冏·《六代論》
  • 75.    張守節·《史記三家注·史記卷六》
  • 76.    司馬貞·《史記索隱》
  • 77.    《全唐詩·卷七百二十九· 周曇》
  • 78.    《胡曾詩集十四》
  • 79.    鶴間和幸:秦始皇之死與遺囑的真相  .澎湃新聞.2019-09-11[引用日期2019-11-30]
  • 80.    《秦集史》,中華書局1982年8月第1版,上冊,頁98。
  • 81.    《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頁48。
  • 82.    《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頁98—99。
  • 83.    劉向:《新序》卷五:秦二世胡亥之為公子也,昆弟數人,詔置酒饗羣臣,召諸子,諸子賜食先罷,胡亥下階,視羣臣陳履狀善者,因行踐敗而去。諸子聞見之者,莫不太息。及二世即位,皆知天下必棄之也。故二世惑於趙高,輕大臣,不顧下民。是以陳勝奮臂於關東,閻樂作亂於望夷。閻樂,趙高之惑也,為咸陽令,軸為逐賊,將吏率入望夷宮,攻射二世,就數二世,欲加刃,二世懼,入將自殺,有一宦者從之,二世謂:“何謂至於此也?”宦者曰:“知此久矣。”二世曰:“子何不早言?”對曰:“臣以不言,故得至於此,使臣言,死久矣。”然後二世喟然悔之,遂自殺。
  • 84.    虞世南.《帝王略論》:中華書局,2008年:第48頁
  • 85.    《新書 卷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6-28]
  • 86.    電影《秦頌》(騰訊視頻版/1996)片尾字幕1小時59分57秒  .騰訊視頻[引用日期2021-10-08]
  • 87.    (宋)司馬光著;傅春曉譯註,資治通鑑精華,上[M],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8.07.第64頁
  • 88.    孔令堃著,楚漢四年,道出國史千年宿命[M],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21.06.第25頁
  • 89.    秦二世胡亥  .中國大百科全書[引用日期2023-06-01]
  • 90.    高新民,朱允校編著,傅玄《傅子》校讀[M],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8.03.第28頁
  • 91.    馮國超主編,秦始皇傳[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1.03.第277頁
  • 92.    【胡亥畫像】位於陝西省秦二世陵遺址公園
  • 93.    田澍,李建國主編. 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者論文選萃 歷史學卷[M]. 2012:462-464.
  • 94.    餘子博. 秦亡若干歷史問題研究[D].華中師範大學,2022:46.
  • 95.    《史記·十二本紀·秦始皇本紀》:“二世生十二年而立“。
  • 96.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世與趙高謀曰:“朕年少,初即位,黔首未集附。先帝巡行郡縣,以示彊,威服海內。今晏然不巡行,即見弱,毋以臣畜天下。”春,二世東行郡縣,李斯從。到碣石,並海,南至會稽,而盡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從者名,
  • 97.    秦二世(嬴胡亥)  .陝西省地方誌辦公室[引用日期2024-04-0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