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魏無知

鎖定
魏無知,秦末時人,據載為魏公子信陵君魏無忌的孫子。 [1]  [10]  南北朝史學家魏收自敍是其後人。 [7] 
魏無知在楚漢之爭時跟從漢王劉邦陳平背楚降漢,通過魏無知的引薦得以面見劉邦,得到重用。
後來劉邦封賞陳平時,陳平不忘本而再次提及魏無知,於是劉邦也封賞了魏無知,漢朝成立之初,魏無知被封為高良侯(或作高梁侯 [6]  )。
本    名
魏無知
別    名
魏倩 [11-13] 
所處時代
秦朝→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主要成就
舉薦陳平
爵    位
高良侯

魏無知人物生平

魏無知舉薦陳平

楚漢戰爭期間,陳平逃離項羽,到修武投降漢軍,通過魏無知的關係求見漢王劉邦,得到劉邦重用。 [2] 
周勃灌嬰等人詆譭陳平盜嫂受金,劉邦於是責備魏無知舉薦不當,魏無知迴應説:“我所説的是才能,陛下所問的是品行。現在如果有人有尾生孝己那樣的品行,但對勝負的命運沒有好處,陛下哪有閒暇使用這樣的人呢?楚漢對峙,我推薦善出奇謀的人,只關心他的計謀是否確實能夠有利國家罷了。至於私通嫂嫂、接受錢財,又有什麼值得懷疑的呢?” [3] 
劉邦召來陳平責問道:“先生在魏王魏咎那裏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項羽那裏做事而又半道離開。如今又來跟從我,講信用的人原來是這樣三心二意嗎?”陳平説:“我在魏王那裏做事,魏王不能採用我的建議,所以我離開他到項王那裏做事。項王不能夠信任人,他所信任、寵愛的,不是那些項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這才離開楚王。聽説漢王能夠用人,所以來歸附大王。我空身而來,不接受錢財便沒有辦事的費用。如果我的計謀確有值得采納的,希望大王採用;假若沒有值得采用的,錢財都還在,請允許我封好送回官府,並請求辭職回家。”劉邦於是向陳平道歉,豐厚地賞賜了他,任命他為護軍中尉,監督全體將領。將領們才不敢再説什麼了。 [5] 

魏無知受封為侯

後來劉邦稱帝,與陳平剖符,世代相傳而不斷絕,封為户牖侯。陳平辭謝説:“這不是我的功勞。”劉邦説:“我採用了先生的計謀,克敵制勝,這不是功勞是什麼呢?”陳平説:“沒有魏無知,我怎麼能入仕呢?”劉邦説:“像先生您這樣可以説是不忘本了。”於是又賞賜了魏無知。 [4] 
根據《魏書》作者魏收自序,魏無知在漢初被封為高良侯 [7]  (或作高梁侯 [6]  ),是魏收的先祖。 [8] 

魏無知親屬成員

祖父:魏無忌
兒子:魏均
孫子:魏恢
曾孫:魏彥
玄孫:魏歆,字子胡,幼孤,有志操,博洽經史,位終鉅鹿郡太守。
來孫:魏悦,字處德,性沉厚,有度量,宣城公趙國李孝伯見而重之,以女妻焉,位濟陰太守,以善政稱。
晜孫:魏子建,字敬忠,釋褐奉朝請,累遷太尉從事中郎。贈儀同三司、定州刺史,諡曰文靜。
仍孫:魏收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文學家、史學家。 [9] 

魏無知史料記載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東漢·班固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第十》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九十二·自序》
唐朝·李延壽北史·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
北宋·歐陽修等合撰新唐書·卷七十二中·表第十二中·宰相世系二中》 [17] 
南宋·鄭樵通志·卷二十六·氏族略第二》

魏無知相關詩詞

《勞歌二首·其二》
【作者】伍輯之【朝代】南北朝
女蘿依附松,終已冠高枝。
浮萍生託水,至死不枯萎。
傷哉抱關士,獨無松與期。
月色似冬草,居身苦且危。
幽生重泉下,窮年冰與澌。
多謝負郭生,無所事六奇。
勞為社下宰,時無魏無知 [14] 
《偶成簡任肅齋教論》
【作者】黃庚 【朝代】宋
貧病交攻久廢詩,蕭然一室獨棲遲。
酒錢已盡琴將典,瓶粟無儲鶴亦飢。
豪傑不多陳仲舉,結交惟欠魏無知
簞瓢鐘鼎都休計,畢竟窮通各有時。 [15] 
《讀陳平傳》
【作者】晃衝之 【朝代】宋
劉郎白首尚多疑,百戰功臣跡轉危。
致使文成謝封邑,未如還薦魏無知 [16] 
參考資料
  • 1.    南宋·鄭樵《通志·卷二十六·氏族略第二》:漢有高梁侯魏無知者,信陵君之孫也。
  • 2.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平遂至修武降漢,因魏無知求見漢王,漢王召入。是時萬石君奮為漢王中涓,受平謁,入見平。平等七人俱進,賜食。王曰:“罷,就舍矣。”平曰:“臣為事來,所言不可以過今日。”於是漢王與語而説之,問曰:“子之居楚何官?”曰:“為都尉。”是日乃拜平為都尉,使為參乘,典護軍。諸將盡讙,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與同載,反使監護軍長者!”漢王聞之,愈益幸平。遂與東伐項王。至彭城,為楚所敗。引而還,收散兵至滎陽,以平為亞將,屬於韓王信,軍廣武。
  • 3.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絳侯、灌嬰等鹹讒陳平曰:“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原王察之。”漢王疑之,召讓魏無知。無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問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無益處於勝負之數,陛下何暇用之乎?楚漢相距,臣進奇謀之士,顧其計誠足以利國家不耳。且盜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 4.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於是與平剖符,世世勿絕,為户牖侯。平辭曰:“此非臣之功也。”上曰:“吾用先生謀計,戰勝剋敵,非功而何?”平曰:“非魏無知臣安得進?”上曰:“若子可謂不背本矣。”乃復賞魏無知。
  • 5.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六·陳丞相世家第二十六》:漢王召讓平曰:“先生事魏不中,遂事楚而去,今又從吾遊,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説,故去事項王。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聞漢王之能用人,故歸大王。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為資。誠臣計畫有可採者,大王用之;使無可用者,金具在,請封輸官,得請骸骨。”漢王乃謝,厚賜,拜為護軍中尉,盡護諸將。諸將乃不敢復言。
  • 6.    清朝·楊守敬《水經注疏》:漢高帝十二年,以為侯國,封恭侯酈疥於斯邑也。(朱疥訛作介。趙改雲:本《表》作疥。全、戴改同。守敬按:《史》、《漢表》同。《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魏無知封高梁侯,以薦陳平功也,當亦在高祖末年,豈又奪以封疥乎?《睢水注》引《陳留風俗傳》,酈食其封高陽侯,疥襲封。當亦是高陽。)
  • 7.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九十二·自序》:漢初,魏無知封高良侯,子均,均子恢,恢子彥。彥子歆,字子胡,幼孤有志操,博洽經史,成帝世,位終鉅鹿太守,仍家焉。歆子悦,字處德,性沉厚有度量,宣城公趙國李孝伯見而重之,以女妻焉。位濟陰太守,以善政稱。
  • 8.    唐朝·李延壽《北史·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魏收,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下曲陽人也。自序:漢初魏無知封高良侯,子均。均子恢。恢子彥。彥子歆,字子胡,幼孤,有志操,博洽經史,位終本郡太守。子悦,字處德,性沉厚,有度量,宣城公趙國李孝伯見而重之,以女妻焉。位濟陰太守,以善政稱。
  • 9.    《魏書》-卷九十二-古詩文網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1-05-29]
  • 10.    北宋·歐陽修等合撰《新唐書·卷七十二中·表第十二中·宰相世系二中》:昭王生公子無忌,孫無知,漢高梁侯。
  • 11.    陳直·《漢書新證·張陳王周傳第十》:因魏無知求見漢王。〔直按:無知名倩,見《張敞傳》、《朱邑傳》雲「陳平雖賢,須魏倩而後進。」又《北魏書自序》雲「魏公子無忌孫無知,高梁侯。」《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並同。顏師古注「倩為男子之美稱。」似不以魏倩為魏無知之名。《漢印文字徵》第八、三頁,有「李倩」、「王倩」三印。《武帝紀》徵和三年反者公孫勇、胡倩,皆以倩為本名,顏註失之。〕
  • 12.    陳直.《漢書新證》: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3月:264-265頁
  • 13.    漢書新證 (豆瓣)  .豆瓣[引用日期2021-06-14]
  • 14.    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八十六雜歌謠辭四  .漢程國學[引用日期2021-07-11]
  • 15.    《全宋詩》·卷129  .漢程國學[引用日期2021-07-11]
  • 16.    《全宋詩》·卷139  .漢程國學[引用日期2021-07-11]
  • 17.    二十四史-新唐書-卷七十二中‧表第十二中  .漢川草廬[引用日期2022-02-2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