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胡綜

(三國時期東吳官員)

鎖定
胡綜(183年-243年),字偉則,豫州汝南郡固始縣(今安徽省臨泉縣)人,三國時期東吳官員。
擅作辭賦。少年避難江東,十四歲時在孫策屬下做門下循行,在吳郡孫權一起讀書。之後陸續任職金曹從事、鄂長、書部。東吳將領晉宗棄吳降魏,胡綜與賀齊生擒晉宗,加官建武中郎將。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孫權進封吳王後,封胡綜為亭侯。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胡綜為侍中,進封都鄉侯,與徐詳兼左右領軍。後拜偏將軍,兼左執法,領辭訟。孫權接手江東後的很多文、策封任命文書和致鄰國的書函都是出自胡綜之手。
赤烏六年(243年)逝世,終年六十一歲。其子胡衝繼承都鄉侯爵位。 [1] 
本    名
胡綜
偉則
所處時代
三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汝南郡固始
出生日期
183年
逝世日期
243年
主要作品
《黃龍大牙賦》
主要成就
生擒晉宗

胡綜人物生平

胡綜早年經歷

胡綜自幼喪父,母親帶他到江東避難。孫策領會稽太守時,胡綜十四歲,當門下循行,在吳郡孫權一起讀書。
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逝世後,孫權任討虜將軍,任命胡綜為金曹從事,後跟隨討伐黃祖,拜鄂長。孫權任車騎將軍時,駐京口,徵召胡綜任書部,與是儀徐詳共掌軍政機要事物。 [2] 

胡綜為主分憂

黃初二年(221年),十一月孫權封吳王 [3]  ,封胡綜為亭侯
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出兵攻打東吳,孫權因現有兵力很少,派胡綜到各縣挑選得六千人,於是設立兩部解煩兵,胡綜與徐詳為左右部督。 [1] 
黃武二年(223年),東吳將領晉宗叛吳降魏,魏國任命晉宗為蘄春太守,多次侵擾長江邊的城池。孫權任命胡綜和賀齊襲擊晉宗,最後生擒晉宗,胡綜加官建武中郎將。 [4] 

胡綜文采出眾

自孫權接手江東後,很多誥文、策封任命文書和致鄰國的書函都是出自胡綜之手。 [7] 
黃武八年(229年),有黃龍出現在夏口,於是孫權稱帝登基,因祥瑞之兆而改年號。又製作了黃龍大牙旗,常豎矗於中軍,各軍進退,都視大旗所指而行動,孫權為此命令胡綜作賦,胡綜於是寫下了《黃龍大牙賦》。 [5] 
蜀國聽説孫權稱帝登基,派遣使者前來重修以前的聯盟關係。胡綜於是撰作盟約,文義優美。
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遷都建業,任命胡綜為侍中,進封都鄉侯,與徐詳兼左右領軍。後來又拜偏將軍,兼任左執法,領辭頌。當時魏國投降過來的人有的説,魏國都督河北振武將軍吳質,頗受魏朝廷猜疑,胡綜於是偽為吳質作投降文字三條,這篇文章傳揚後,而吳質已入朝任侍中了。 [6] 
胡綜後又撰寫《請立諸王表》,請孫權為諸子封王,曰:“章即位,男則封王,女為公主,故詩曰:既受帝祉,施於子孫,陛下踐阼以來,十有二載,皇后無號,公主無邑,臣下嘆息,遠近失望。” [18] 

胡綜晚年事蹟

嘉禾元年(232年),遼東公孫淵向東吳稱降,孫權主張接納,輔吳將軍張昭大力反對,孫權大怒,胡綜等幫助他們二人和解。 [1] 
赤烏六年(243年)逝世。兒子胡衝繼承爵位。胡衝性情平和有文才,天紀年間任中書令 [8] 

胡綜主要影響

胡綜文學

胡綜辭賦文辭優美,孫權時期,很多誥文、策封任命文書和致鄰國的書函都是出自胡綜之手。孫權稱帝后,作《黃龍大牙賦》,撰謝與蜀盟約,文意優美。 [9] 

胡綜軍事

黃武二年(223年),與賀齊突襲蘄春,俘虜晉宗,並收回蘄春郡之地。 [10] 

胡綜歷史評價

陳壽:“胡綜,孫權之時幹興事業者也。綜文采才用,見信任,闢之廣夏,其榱椽之佐乎! ②性嗜酒,酒後歡呼極意,或推引杯觴,搏擊左右。權愛其才,弗之責也。 [1] 
陸凱:“先帝外仗顧、陸、朱、張,內近胡綜、薛綜,是以庶績雍熙,邦內清肅。今者外非其 任,內非其人,陳聲、曹輔,斗筲小吏, 先帝之所棄,而陛下幸之,是不遵先帝八也。” [11] 

胡綜軼事典故

胡綜慧眼識人

黃龍二年(230年),青州隱蕃歸附東吳,孫權問胡綜隱蕃才能如何,胡綜説:“蕃上書,大語有似東方朔,巧捷詭辯有似禰衡,而才皆不及。”孫權又問可他當什麼官職,胡綜説:“未可以治民,且試以都輦小職。”孫權於是任命他為廷尉監,但朱據郝普則認為隱蕃是能輔佐國家的賢才。後來隱蕃謀叛被殺。 [12] 

胡綜制定律法

起初因為國內外事務繁多,胡綜專門制定科律,長吏遇到喪事,都不能離職奔喪,但仍多次有人觸犯律令。孫權甚為憂慮,胡綜建議制定律例,告知犯者遭極刑,只在一人身上施行,以後此種現象一定絕跡。於是採用胡綜的意見,自是離職奔喪的現象被杜絕。 [13] 

胡綜性情嗜酒

胡綜生性嗜酒,酒後就歡呼縱情,有時推杯換盞,撲打身邊人。孫權愛惜其才不忍責怪。

胡綜遭冤受險

嘉禾六年(237年),魏國廬江主簿呂習請求東吳出兵支援他, [14]  當時全琮為統帥,孫權又命令胡綜傳達命令,參與軍事。全琮認為軍隊出征而沒有斬獲,打算把部隊分給諸將,進行襲擊。朱桓一向志氣高,恥於被人所統率,於是去見全琮,問他的行軍計劃,知道全琮有所計劃,朱桓發怒,要和全琮理論。全琮為求解脱,就説:“主上命令胡綜督軍,是胡綜認為應該這樣做的。”朱桓更加憤恨,回去後就派人找胡綜來。胡綜來到軍營門口,朱桓準備出去迎接胡綜,回頭對左右的人説:“我揮手,你們就各自出去。”有一人從旁邊出去了,和胡綜交談後,然後回來。朱桓出去門外,發現胡綜不見了,知道是那個人所為,於是斬殺了他。朱桓的參軍進諫,朱桓又殺了參軍。隨後狂病發作,回到建業治病。孫權愛惜朱桓的功績和才能,所以不治罪。 [15] 

胡綜人際關係

兒子:胡衝,性情平和有文才,天紀年間任中書令,作《吳歷》六卷。 [16] 

胡綜主要作品

《賓友目》,又作《太子賓友目 [17] 

胡綜人物爭議

故鄉記載有誤
胡綜為豫州汝南郡固始(今安徽省臨泉縣)人,依《史記正義》“按:錢大昕説“張長於地理”,有誤。張守節更加擅長的是拿唐代的地名附會古代的地名。如《史記·滑稽·優孟傳》:“乃召孫叔敖子,封之寢丘。”《集解》引“徐廣曰:‘在固始’。”徐廣是東漢人,東漢之固始在今安徽臨泉縣西古城子,屬汝陰郡。張守節《正義》則誤注為:“今光州固始縣,本寢丘邑也。”張守節是唐代人,唐代的“光州固始縣”即今河南固始縣,境內古代建有蓼縣、安豐縣,而固始今址則未建縣,到南北朝東魏始建固始縣。張守節不知徐廣所説的固始縣確址,誤以唐時的固始縣解釋徐廣的固始縣,於是寢丘之地隨着張守節的誤注嫁接到了“光州固始縣”。

胡綜史料索引

《三國志·吳書十七·是儀胡綜傳》 [1]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 吳書 是儀胡綜傳第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2-09-29]
  • 2.    《三國志· 吳書十七》:少孤,母將避難江東。孫策領會稽太守,綜年十四,為門下循行,留吳與孫權共讀書。策薨,權為討虜將軍,以綜為金曹從事,從討黃祖,拜鄂長。權為車騎將軍,都京,召綜還,為書部,與是儀、徐詳俱典軍國密事。
  • 3.    《三國志·吳書二》:二十五年春正月,曹公薨,太子丕代為丞相魏王...冬,魏嗣王稱尊號,改元為黃初。二年....十一月,策命權曰:“....今封君為吳王..."
  • 4.    《三國志·吳書十五》:初,晉宗為戲口將,以眾叛如魏,還為蘄春太守,圖襲安樂,取其保質。權以為恥忿,因軍初罷,六月盛夏,出其不意,詔齊督麋芳、鮮于丹等襲蘄春,遂生虜宗。
  • 5.    《三國志· 吳書十七》:黃武八年夏,黃龍見夏口,於是權稱尊號,因瑞改元。又作黃龍大牙,常在中軍,諸軍進退,視其所向,命綜作賦曰:亓乾坤肇立,三才是生。狼弧垂象,實惟兵精。聖人觀法,是效是營,始作器械,爰求厥成。黃、農創代,拓定皇基,上順天心,下息民災。高辛誅共,舜徵有苗,啓有甘師,湯有鳴條。周之牧野,漢之垓下,靡不由兵,克定厥緒。明明大吳,實天生德,神武是經,惟皇之極。乃自在昔,黃、虞是祖,越歷五代,繼世在下。應期受命,發跡南土,將恢大繇,革我區夏。乃律天時,製為神軍,取象太一,五將三門;疾則如電,遲則如雲,進止有度,約而不煩。四靈既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實曰太常,桀然特立,六軍所望。仙人在上,鑑觀四方,神實使之,為國休祥。軍欲轉向,黃龍先移,金鼓不鳴,寂然變施,闇謨若神,可謂秘奇。在昔周室,赤烏銜書,今也大吳,黃龍吐符。合契河洛,動與道俱,天贊人和,僉曰惟休。
  • 6.    《三國志· 吳書十七》:權下都建業,詳、綜併為侍中,進封鄉侯,兼左右領軍。時魏降人或雲魏都督河北振威將軍吳質,頗見猜疑,綜乃偽為質作降文......此文既流行,而質已入為侍中矣。
  • 7.    《三國志· 吳書十七》:凡自權統事,諸文誥策命,鄰國書符,略皆綜之所造也。
  • 8.    《三國志· 吳書十七》:赤烏六年卒,子衝嗣。衝平和有文幹,天紀中為中書令
  • 9.    《三國志· 吳書十七》:蜀聞權踐阼,遣使重申前好。綜為盟文,文義甚美。
  • 10.    《三國志· 吳書十七》:吳將晉宗叛歸魏,魏以宗為蘄春太守,去江數百里,數為寇害。權使綜與賀齊輕行掩襲,生虜得宗。
  • 11.    《三國志·吳書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0-05-15]
  • 12.    《三國志· 吳書十七》:二年,青州人隱蕃歸吳,上書曰:“臣聞紂為無道,微子先出;高祖寬明,陳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棄封域,歸命有道,賴蒙天靈,得自全致。臣至止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見精別,使臣微言妙旨,不得上達。於邑三嘆,曷惟其已。謹詣闕拜章,乞蒙引見。”權即召入。蕃謝答問,及陳時務,甚有辭觀。綜時侍坐,權問何如,綜對曰:“蕃上書,大語有似東方朔,巧捷詭辯有似禰衡,而才皆不及。”權又問可堪何官,綜對曰:“未可以治民,且試以都輦小職。”權以蕃盛論刑獄,用為廷尉監。左將軍硃據、廷尉郝普稱蕃有王佐之才,普尤與之親善,常怨嘆其屈。後蕃謀叛,事覺伏誅。
  • 13.    《三國志· 吳書十七》:凡自權統事,諸文誥策命,鄰國書符,略皆綜之所造也。初以內外多事,特立科,長吏遭喪,皆不得去,而數有犯者。權患之,使朝臣下議。綜議以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其後必絕。遂用綜言,由是奔喪乃斷。
  • 14.    《三國志· 吳書十一》:嘉禾六年,魏廬江主簿呂習請大兵自迎,欲開門為應。桓與衞將軍全琮俱以師迎。既至,事露,軍當引還......是時全琮為督,權又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命,參與軍事。琮以軍出無獲,議欲部分諸將,有所掩襲。桓素氣高,恥見部伍,乃往見琮,問行意,感激發怒,與琮校計。琮欲自解,因曰:“上自令胡綜為督,綜意以為宜爾。”桓愈恚恨,還乃使人呼綜。綜至軍門,桓出迎之,顧謂左右曰:“我縱手,汝等各自去。”有一人旁出,語綜使還。桓出,不見綜,知左右所為,因斫殺之。桓佐軍進諫,刺殺佐軍,遂託狂發,詣建業治病。權惜其功能,故不罪。
  • 15.    《三國志· 吳書十七》:是時全琮為督,權又令偏將軍胡綜宣傳詔命,參與軍事。琮以軍出無獲,議欲部分諸將,有所掩襲。桓素氣高,恥見部伍,乃往見琮,問行意,感激發怒,與琮校計。琮欲自解,因曰:“上自令胡綜為督,綜意以為宜爾。”桓愈恚恨,還乃使人呼綜。綜至軍門,桓出迎之,顧謂左右曰:“我縱手,汝等各自去。”有一人旁出,語綜使還。桓出,不見綜,知左右所為,因斫殺之。桓佐軍進諫,刺殺佐軍,遂託狂發,詣建業治病。權惜其功能,故不罪。
  • 16.    《三國志· 吳書十七》:赤烏六年卒,子衝嗣。衝平和有文幹,天紀中為中書令。吳錄曰:衝後仕晉尚書郎、吳郡太守。
  • 17.    《三國志· 吳書十七》:黃龍元年,胡綜為侍中,進封鄉侯,兼左右領軍。太子登使胡綜作《賓友目》
  • 18.    《藝文類聚卷五十一 封爵部》:胡綜請立諸王表曰:受命之主,系天而王,建化垂統,為一代制,雖禮有損益,事有質文,至於崇建懿親,列土封爵,內蕃國朝,外鎮天下,古今同契,其揆一也,周室之興,寵秩子第,姬姓之國,五十有五,諸王子受國者漸多,光武中興,四海擾攘,眾諸制度未遍,而九子受國,明章即位,男則封王,女為公主,故詩曰:既受帝祉,施於子孫,陛下踐阼以來,十有二載,皇后無號,公主無邑,臣下嘆息,遠近失望,是以屢獻愚懷,依據典禮,庶請具陳,足寤聖心,深辭固拒,不蒙進納,恐天下有識之士,將謂吳臣闇於禮制,不知陛下謙以失之也,加今仰夏,盛德在上,大吳之慶,於是乎始,開國建號,吉莫大焉,唯陛下割謙謙之德,副兆民之望,留臣祐許,天下幸甚。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