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吳質

(曹魏時期大臣)

鎖定
吳質(?~230年),字季重,濟陰(今山東省定陶區)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文學家。
吳質出身寒微,不為鄉人所重,但才學通博,為曹丕、曹植兄弟禮愛,吳質亦善處其兄弟之間。曹操平定袁紹後,曹丕與僚友有南皮之遊,吳質也參與其中。吳質是曹丕四友之一,曹丕、曹植兄弟爭嗣時,其為 曹丕謀主。曾為朝歌長、元城令。曹丕代漢,為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曹睿即位後,徵其為侍中。
曹魏太和四年(230年),吳質去世,初諡為醜,後改諡威。 [7] 
吳質同當時著名文人“建安七子”交往密切,其詩文風格表現了“建安文學”的風骨。著作有《魏都賦》、《答魏太子箋》、《在元城與魏太子箋》、《答東阿王書》等。 [5-6] 
別    名
吳季重
季重
所處時代
東漢-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兗州濟陰(今屬山東菏澤
出生日期
177年
逝世日期
230年
主要成就
輔佐曹丕登基
主要作品
思慕詩
本    名
吳質
官    職
振威將軍、侍中
爵    位
列侯
諡    號
醜侯-威侯

吳質人物生平

公元204年,曹操為發展力量,在鄄城招賢納士,吳質應召而至。因其才學通博,受到曹氏父子的賞識,成為曹丕的摯友,曹植的文友。公元217年,曹丕被立為世子,吳質出任朝歌(今河南省淇縣)長,又遷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令。曹丕為鞏固太子地位,常與吳質商量對策。一次,曹操率軍出征,曹丕、曹植前往送行。曹植出口成章,盛讚曹操之功德,而曹丕則相形見絀,悵然若失。吳質對曹丕耳語説:“與魏王辭別時,你什麼都不要説,只管哭泣就行了。”曹丕聽了吳質的話,哭的非常傷心。曹操及其左右很受感動。於是都認為曹植華而不實,不如曹丕誠實孝順。加上曹丕平時善於掩飾自己,言行檢點,而曹植則恃才傲物,恃寵嬌縱,引起許多人的反感,最終曹操打消了改立曹植為太子的念頭。
公元220年,曹丕做了皇帝,馬上派人把吳質接到洛陽,任命他為中郎將,又封他侯爵,讓他持節度幽、並諸州軍事。226年文帝崩,明帝曹叡繼位。230年,吳質被徵調入朝,擔任侍中,成為輔弼大臣。他嚮明帝陳述安危大計,指出:司空大臣陳羣乃平庸之輩,非國相之才;稱讚驃騎將軍司馬懿,忠貞機智,是國家棟梁。明帝採納了他的意見,這對曹魏後期政局的變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吳質一向喜歡結交權貴,從不跟鄉里百姓往來,在家鄉名聲不佳。做官後,又倚仗曹氏父子權勢,作威作福,引起人們的反感。公元230年夏,吳質病故,被諡為“醜侯”。吳質的兒子吳應一再上書申辯,為父叫冤,直到吳質死後二十四年才改諡為“威侯”。

吳質文學成就

軍師聯盟—吳質被貶 軍師聯盟—吳質被貶
吳質出身“單家”,又不能取“與鄉里相浮沉”的態度,所以不能躋身漢末的名士派之列,得以在政治領域大顯頭腳;縱然後來曹丕徵吳質到洛陽,亦“不為鄉里所饒”(《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典略》)。當然還有另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其文學才力不能與建安七子相匹敵,所以不能以文學實績顯名於建安文壇。《三國志·魏志·吳質傳》曾稱:吳質“以文才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將軍”,究其實,其中當有更復雜的政治原因。
曹操喜歡延納文學之士,曹丕、曹植亦有乃父之風,除交結建安七子之外,身邊還集結着一批年輕的文士,曹操立嗣問題不明朗時,曹丕、曹植以及他們身邊的文士還能相得以處;當曹操立嗣問題突出來後,雙方就各自施展方略尖鋭對立起來。
《三國志·魏志·曹植傳》裴松之注引《世語》:楊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
《三國志·魏志·吳質傳》裴松之注引《魏略》:“魏王嚐出徵,世子及臨淄侯植並送路側。植稱頌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王亦悦焉。世子悵然自失,吳質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行,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於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
可以説,吳質當是曹丕的智囊人物,使曹丕對他刮目相看。不過,吳質並非不沾文學的邊緣。《三國志·魏志·吳質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及河北平定,大將軍(曹丕)為世子,質與劉楨升在坐席。楨坐譴之際,質為朝歌長,後遷元城令。”四年後,吳質回京述職,曹丕盛張宴席,款待久違的吳質,為之曹植曾寫作《與吳季重書》,微言大義,期冀吳質能“為我張目”;當然其中也有提到吳質依仗曹丕的支撐所張揚的驕奢氣焰。吳質即作《答東阿王書》,申明“至乃歷玄闕,排金門,升玉堂,伏虛檻於前殿,臨曲池而行觴”,只不過是“恃平原養士之懿”,實“愧無毛遂耀穎之才”,露出仗人以假威的心跡。至於“張目”一事,吳質則借“儒墨不同,固以文矣”,把曹植搪塞過去。這篇答書,詞繁藻麗,典奧實密,假之以“愧無毛遂耀穎之才”相貫串,前後嚴密佈成一體,亦可以説頗得建安文學“以氣為主寫文章”(魯迅:《而已集》)的風氣。
建安二十年後,陳琳應瑒劉楨徐幹等先後為疫病奪去生命,曹丕手編陳琳等的文集。編訖,不勝感慨,作《與吳質書》。曹丕之文,貫穿了《典論·論文》的精神,為陳琳等人的“不朽”大加吹噓,同時亦哀嘆人生的短促:“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字裏行間,充滿着懷舊的真情實感。當然在曹操依然掌握着大權的時候,曹丕只能向吳質這位同類披露胸懷。吳質針對曹丕的感傷,也不免自我感傷一番:“臣獨何得,以堪久長。”但吳質的自我感傷,只不過是表示同情曹丕對陳琳等人的追念,真正的目的卻是在數落了陳琳之短後,而稱頌曹丕集數子之長:“伏惟所天,伏遊典籍之場,休息篇章之囿,發言抗論,窮理盡微,摛藻下筆,鸞龍之文奮矣。”至於論及年齒,吳質自謂行年四十有二,尚思“猶欲觸匈奮首,展其割裂之用也”;何況曹丕只“年齊蕭王(指漢光武帝劉秀)”,而又“才實百之”,正是建功立業之時,是不宜自墜其志的。《答魏太子箋》應該説是吳質與曹丕私人之間的書信往來,就其各布衷心亦見肺腑,並不乏英邁之氣。然而作為歷史的評判,則可見吳質諛於曹丕的一面。
曹丕還作有《與朝歌令吳質書》一篇,吳質亦有《在元城與魏太子》書的回覆。曹丕作書于軍旅之際,憶起昔時在河北與吳質等人的優遊情景,有洗卻俗務、追思舊友之心。而吳質的報書則承曹丕之旨,表面上是感恩戴德,希冀在偏遠邊鄙的地方做出一番事業;但內心深處,則是借自遜才不能理疆:“張敞在外,自謂無奇;陳鹹憤激,思入京城,彼豈虛談誇論,狂耀世俗哉?”能夠得到曹丕之援回到京都。文章迂遠回曲,狀寫元城風物,歷史亦明白如畫;至於所抒情慨,亦頗得建安文學悲涼慷慨的餘韻。
由於吳質的固結曹丕,在曹丕代漢立魏後,吳質位至振威將軍,並假節鉞督河北。 [1]  其存世作品很少,僅有答曹丕書兩篇,答曹植書一篇,收錄在《昭明文選》裏。還有《思慕詩》一首,存《三國志》本傳注中。

吳質史料記載

《三國志·魏書二十一》 [2] 
臨漳縣誌 [3] 

吳質人物評價

魚豢魏略》:“質字季重,以才學通博,為五官將及諸侯所禮愛;質亦善處其兄弟之間,若前世樓君卿之遊五侯矣。” [2] 

吳質家族成員

吳質子女

吳氏,嫁司馬師,後被黜。

吳質孫子

吳康,吳應的兒子,在晉朝任官。

吳質六世孫

吳隱之,東晉官員,官至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

吳質藝術形象

吳質文學形象

吳質,官任朝歌縣長,乃曹丕心腹親信,於演義第七十二回登場。其時曹操欲立曹植為世子繼嗣。曹丕深以為患,便以車載廢簏內藏吳質入府共謀對策。主簿楊修乃曹植心腹,便以此告曹操,未及推驗。曹丕甚懼,告之於吳質,吳質道:“又有何患?明日可再置絹於簏中以車運以惑之。”曹丕從其計,以車載大簏裝絹而入,楊修又去作告,可是查之無人,曹丕遂無事,而曹操亦恨楊修譖害曹丕,埋下日後斬楊修的伏筆。 [4] 

吳質影視形象

《三國演義》吳質 《三國演義》吳質
1975年電視劇《洛神》,由鄭子敦飾演吳質。
1994年電視劇《三國演義》,由薛富英飾演。
1999年電視劇《曹操》,由李作民飾演。
2002年電視劇《洛神》,由郭德信飾演。
2010年電視劇《三國》:由王茂蕾飾演。
2013年電視劇《新洛神》,由婁亞江飾演。
2017年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由王增奇飾演。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魏書二十一:吳質,濟陰人,以文才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
  • 2.    三國志 魏書二十一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3-02-22]
  • 3.    董英.《臨漳縣誌》.北京:中華書局,1999:758頁
  • 4.    羅貫中.三國演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02:第七十二回
  • 5.    吳質  .中國社會科學詞條庫[引用日期2023-06-15]
  • 6.    吳文立主編. 中國曆代詠聊文選編[M]. 濟南:濟南出版社, 2020.12.第51頁
  • 7.    三國志卷二十一 魏書二十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8-28]